高中作文网

牙周病护理(精选8篇)

时间: 2023-08-12 栏目:写作范文

牙周病护理篇1

关键词:系统口腔护理干预;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识率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28-02

牙周病通常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发病率高,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牙齿缺失,对患者的生活品质造成损害。因此,有关的医护人员需要格外重视患者的护理工作。系统化的整体的护理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的护理作为指导框架,将护理的各种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本文选取84例患者进行如下分析。

1 方法与资料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龈缘炎并且无严重烟瘾。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分布在25-66岁,平均年龄(41、2±3、4)岁。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26-67岁,平均年龄(42、6±3、5)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以患者都知悉本次实验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口腔健康知识普及

口腔护理人员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的健康知识普及,包括牙周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牙石、牙垢、食物嵌塞牙缝都是容易引起牙周病的诱因;菌斑、致病细菌与牙周病的关系;怎样预防牙周病等。

1、2、2牙菌斑的护理指导

①给患者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提醒患者尽量选择软毛的牙刷,刷的时候刷毛同牙保持45°角,略微用力。令刷毛能够充分深入龈沟和邻面牙间隙,同方向上下刷动数次。按照这样的顺序将每个牙面刷干净;②指导患者使用牙线:圈形法使用牙线,选择牙面的一侧贴紧后进入龈沟,呈曲线形的将邻面缠绕,靠近牙面向切方来回刮动。反复的刮动后到达消除牙菌斑的效果;③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牙签:适用于牙缝较大或有根分叉病变患者。将牙签深入牙间隙或根分叉处,紧贴牙面或根面来回摩擦,以到达清除菌斑的效果。④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牙周病属于感染性疾病。常用的控制感染的药有红霉素、甲硝唑等。叮嘱病人按要求服药的同时观察该药有无副作用。⑤向患者宣传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定期检查是一种良好的健康习惯,是自我保健的关键环节,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存在的非传染的慢性疾病,务必让保证保持每个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的习惯。

1、2、3预防交叉感染

要求医护人员操作前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操作前后要及时洗手。检查病人使用的漱口杯、吸唾器等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操作中使用的仪器如低速手机、洁治器等是否经过消毒。另外,诊室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对空气进行净化消毒,避免在治疗工程中患者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由本院自制口腔健康问答试卷,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观察组的合格率是100%,对照组为78、6%。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牙周病通常发生在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的牙周炎两大类。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牙周病的周期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形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严重时对人的身心健康及口腔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病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持口腔的卫生显得尤为重要。

牙周病护理篇2

牙周病也是血糖惹的祸

糖尿病本身就容易有诸多并发症,口腔疾病也是其中一种,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并发感染。人体口腔里大概有800多种细菌寄生,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差,口腔更容易出现问题,其中,牙周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若患上牙周炎,不加以控制,会导致咀嚼疼痛、牙齿松动,最终使牙齿脱落并加重血糖控制难度。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护理口腔,应至少每6个月到牙科检查一次,以防口腔感染等严重问题影响血糖的稳定。对牙周病的常规治疗应在早餐及服药后1、5小时进行。治疗应分步多次完成,尽量减少牙周组织的损伤,避免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通常口腔干燥,唾液减少,影响食物消化,也使口腔抗感染能力下降,牙周病治疗后应给予足够的抗感染治疗。

选用合适的牙膏

为防止口腔问题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好血糖。其次,每天至少要刷两次牙,每次时间需3分钟左右,整个刷牙动作要“轻、慢”,不要用力过大损伤牙龈。在选择牙刷上糖友也要特别注意,应选用软毛牙刷。市面上有刷毛面为波浪形的牙刷,对牙根面和牙邻间面的清洁有帮助。除了牙刷要选软毛之外,在牙膏的选择上也要特别讲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建议选用中草药牙膏。因为其中添加了部分中草药,如田七,具有散血、止血、定痛的作用。此外,部分中草药还能对口腔的主要致病菌,如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放线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

刷牙水温要适度

糖尿病患者对口腔的保护,除了要选用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外,温水刷牙也很有讲究。医生建议,刷牙用水最适合的是温水,特别是患有牙齿过敏、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的患者。冷热刺激都会诱发或加重各种不适感症状。温水是一种良性保护剂,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而且用温水含漱,会感到清爽、舒服,使口腔内的细菌、食物残渣更有利于清除。因此,糖尿病患者刷牙,水温控制在35摄氏度左右最为适宜。

牙周病护理篇3

关键词:牙周维护;牙周炎;长期疗效

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疾病之一,是由牙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危害主要在于导致牙周组织炎性反应、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龈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而被拔除,是成年人失牙的首位原因。牙周炎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牙周维护可以有效的维持治疗效果,对预防牙周炎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1-3]。选取42例患者作为对象,讨论牙周维护在牙周病长期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牙周炎42例,随机分为两组,TG组以及CG组,每组各21例。两组患者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7~51岁,平均31、3岁。OG组患者在完成基础治疗后未接受牙周维护,TG组在基础治疗后,接受每3个月一次的牙周维护。两组病例符合条件:①已确诊为慢性牙周炎;②严格接受基础治疗;③患者初诊和复诊间隔期为(3、8±0、3)年;④患者初诊与最末次复诊医生为同一人;⑤TG组接受牙周维护治疗频率为1~1、2次/年。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①菌斑控制;②全口龈上洁治;③全口分次的龈下洁治及根面平整;④口腔卫生指导。提高患者口腔卫生意识,宣传准确方法。TG组接受牙周维护。牙周维护治疗计划分为3个阶段:①检查和评估阶段;②决定阶段;③实施治疗阶段。整个维护阶段须根据患者自身状况选择处理措施。主要措施有:①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向患者宣传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建议戒烟等;②定期进行牙周疾病复查;③清除牙菌斑以及牙结石;④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抗生素或手术治疗。TG组患者平均每4、3个月复查一次,在临床检查和评估中调整复诊间隔。患者初诊和最末次复诊时,记录牙周探针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缺失牙数等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产品与服务的统计学解决方案)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回顾性统计:①TG组21例患者在平均疗程当中,共计牙齿缺失14颗,平均每人每年缺失0、17颗,OG组患者平均疗程中共计牙齿缺失26颗,平均每人每年缺失0、3颗;②治疗前TG组、OG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3者分别为72、5%、72、3%,治疗后分别为24、5%、54、3%,TG组牙龈出血状况明显好于TG组;③TG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以及牙槽骨高度骨根比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好转,且治疗效果明显好于OG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情况

组别

例数

牙周探诊深度

牙龈出血指数≥3(%)

缺失牙数

牙槽骨高度骨根比值(%)

TG组

21

4、25±0、35

72、5

0、41±0、13

58、2

OG组

21

4、31±0、19

72、3

0、38±0、21

58、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

组别

例数

牙周探诊深度

牙龈出血指数≥3(%)

缺失牙数

牙槽骨高度骨根比值(%)

TG组

21

3、05±0、15

24、5

0、50±0、18

61、8

OG组

21

4、01±0、16

54、2

0、68±0、34

57、2

3 讨论

牙周疾病是一项需要长期维护的疾病,由于牙菌斑的聚集时常引发慢性牙周炎。本文主要讨论牙周维护在治疗牙周疾病中的作用。回顾性研究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的疗效情况。结果发现接受牙周维护组21例患者在平均疗程当中,共计牙齿缺失14颗,平均每人每年缺失0、17颗,未接受维护组患者平均疗程中共计牙齿缺失26颗,平均每人每年缺失0、3颗。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3者分别为72、5%、72、3%,治疗后分别为24、5%、54、3%,接受维护组牙龈出血状况明显好于未接受组且维护组牙周探诊深度以及牙槽骨高度骨根比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为维护组[4-6]。

在慢性牙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以及医生的沟通配合。患者自身口腔卫生的意识加强是控制牙菌斑再生的重要环节。故在牙周维护中,医生必须向患者详细介绍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以及维持口腔清洁的正确方法。在维护当中,慢性牙周炎的进展可以从菌斑量、探诊出血、牙周附着丧失和牙体缺失等指标中反应,临床治疗维护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洁治、根面平整甚至牙周手术。

总之,牙周维护对于减缓牙周疾病的进展,减少牙周炎的复发有重要作用。对于健齿的维护以及减少缺齿进一步扩大有一定帮助。故临床治疗复诊期间可以进行牙周维护。

4 参考文献

[1] 田洪君,罗开元,林敬涌、2304例拔牙原因统计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5,13(2):139、

[2] 王德惠,杜华田、三十年来拔牙原因的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2,6(3):174、

[3] Novaes AB,DeLima FR,Novaes AB、Compliance with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bleeding index[J]、Medical Information,1996,67(10):976、

[4]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

牙周病护理篇4

1、1材料与器械

超声治疗仪(Odontoson-M,丹麦)、幽门螺旋杆菌快速尿素酶检测卡(福建三明市蓝波生物技术研究所)、高露洁牙膏和牙刷(软毛)、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锦州本天药业有限公司)。

1、2研究对象胃炎组:

选取2012年3至7月在广东省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轻度牙周炎患者40例。患者均有经胃镜确诊的胃炎病史,且病程反复。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19~40岁。牙周炎组:另选取40例经确诊后为轻度牙周炎的患者,均主诉无消化道症状,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0~42岁。两组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无其它系统性疾病;②全口牙不少于24颗,至少有4颗磨牙(不包括第三磨牙);③3个月内无服用抗生素及胃药;④12个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⑤依从性良好,能掌握好常规的口腔护理工作。

1、3实验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患者,分为胃炎组和牙周炎组,治疗前先在取样牙刮取牙菌斑,用快速尿素酶法(RUT)检测Hp阳性率,分析轻度牙周炎患者牙菌斑中Hp的检出率。然后进行牙周治疗(同一个临床操作经验丰富医师执行),治疗后的胃炎组分为专业口腔护理组和自行口腔护理组,自行口腔护理组维持以往的刷牙方法和口腔卫生习惯,不进行任何处理。专业口腔护理组均经过同一名专业护理人员的口腔卫生保健指导,要求患者每次进食后30min内进行专业口腔护理工作。两小组病人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差异。于1周和4周后复诊时再次由护理人员椅旁检测牙菌斑中的Hp。1、4取样和检查所有病例进行常规的口内检查,从每例患者口腔内选择牙龈炎症程度最严重的1颗磨牙作为取样牙。以棉球隔湿,吹干后分别用消毒刮匙刮取龈缘处牙菌斑,即刻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

1、5干预措施

为受试者提供统一的专用软毛牙刷和牙膏,牙周治疗后对专业口腔护理组患者进行改良Bass刷牙法和牙线使用方法指导和训练,刷牙后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1min,使用期限共4周。实验研究过程中不得使用其他任何口腔卫生用品,对饮食无限制。复诊时间在专业口腔护理2小时后。

1、6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胃炎组病人中,对照组有2例病人失访,最终剩38例病人纳入统计(实验组20人,对照组18人)。在80例轻度牙周炎患者中,胃炎组病人的Hp检出率达95%,牙周炎组的检出率为7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轻度牙周炎患者的Hp检出率较高,Hp普遍存在于牙菌斑中。对胃炎组病人按年龄、性别平均分组,牙周治疗后1周复诊时发现,自行口腔护理组口内牙菌斑明显较专业口腔护理组多,两组的Hp检出结果有显著差异(P=0、004<0、05)。而在4周复诊时发现专业口腔护理组的检出率有所上升,这提示除了存在个体差异外,有可能与未对患者结合胃炎治疗有关,使得牙菌斑内的Hp得不到真正的抑制。

3讨论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旋杆菌,1989年Kragden首次从胃炎患者牙菌斑中分离出Hp。研究表明口腔是除了胃之外的第二个HP重要贮存地,牙菌斑的特殊生态学环境有利于Hp的生存繁殖。Hp最早发现于胃粘膜,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学者怀疑口腔与胃内的Hp可能为同一菌群。1989年Shames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胃和牙菌斑的Hp为同一菌株;而发现人口腔中的Hp与胃粘膜Hp很相似,但仍有部分差异,尤其在生化特性方面,故其认为尚不能完全肯定两者为统一菌群。但无可否认,口腔与胃内的Hp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采用培养法和尿素酶法发现40例健康志愿者牙菌斑中均有Hp。SongQ等用巢式PCR检测胃炎病人牙菌斑的Hp,检出率为97%。通过比较实验认为,快速尿素酶法(RUT)可作为临床单独诊断Hp感染的方法,且其正确性可达91、2%。然而也有学者认为RUT出现假阳性的几率较高。本实验采用RUT法检测牙菌斑Hp,一方面是能快速定位人群,起到辅助筛选的检测目的;另一方面是RUT法方便护理人员的椅旁操作。本次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的结果显示:有胃炎病史的轻度牙周炎患者牙菌斑中Hp的检出率高达95%。牙周炎组患者的牙菌斑中HP阳性率达75%,因此,我们认为Hp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牙周炎牙菌斑中。因此,寻求有效清除牙菌斑中的Hp的方法亟不可待。通过研究发现,治疗牙周炎,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配合三联疗法,可有效地控制口内Hp对胃部的影响。刷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除牙菌斑的方法,也是口腔专业人士认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发现,改良Bass刷牙法能较有效地清除菌斑,尤其对中央龈缘区的效果明显优于竖刷法。研究出用含清凉薄荷和聚维酮碘的清洗液清洗口腔,能杀死幽门螺旋杆菌在内的多种细菌,但此种漱口液不能在普通人群中广泛应用。而洗必泰是目前已知效果最确切的防牙菌斑的药物,含漱时它可浸入至龈下1~2mm,并能消除舌背、扁桃体、颊粘膜等表面的微生物,且该药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故本研究专业口腔护理组采用改良Bass刷牙法和洗必泰漱口、牙线清洁,希望能寻求有效清洁口内牙菌斑,从而达到抑制口内Hp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专业口腔护理组抑制牙菌斑Hp的效果比自行口腔护理组,两组在不同时间段均显示显著差异,这表明,本实验的专业口腔护理方法在有胃炎病史的牙周炎患者中可进行推广。

牙周病护理篇5

患者术前2周需要进行全口龈上、龈下洁治,全身用药采用奥硝唑(500mg•次-1,2次•d-1,口服),或甲硝唑(250mg•次,3次•d-1,口服),或甲硝唑(500mg•次-1,1次•d-1,口服)+阿莫西林(375mg•次-1,1次•d-1),连续10d;局部用药采用控释抗生素(25%四环素纤维)连续使用10d。术前1周使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冼、派丽噢牙周上药;术前3d使用洗必泰漱口水含漱,6次•d-1,5min•次-1;术前1h交待医嘱、签手术同意书;术前服用抗菌素、止痛药、止血药,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等[11]。牙周病变手术前常规备好操作器械,如一次性牙科检查盘、龈下洁治器、龈上洁治器、吸唾器等,并做好消毒工作,用3%H2O2溶液漱口,嘱患者张口用鼻呼吸[12]。牙周手术中,协助医生牵拉口角、配合医生洁治过程中唾液及水的吸出、以及传递手术器械等。需要时调拌牙周塞治剂,达到均匀混合,适当硬度及黏稠度。医生完成治疗后,嘱患者塞治剂未固化前勿大力漱口,以防脱落[13]。嘱患者定期复查,术后辅助医生用3%H2O2进行术区的冲洗及上药(碘甘油涂牙龈)。经过一定的牙周治疗后,患者的口腔感染得到控制,并且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牙周探诊出血(BOP)(+)位点<10%(最主要的指标),探诊深度(PPD)<5mm[2]。达到上述标准即可准备进行即刻种植。1、2种植术前的器械及环境的准备种植手术室台面,地板用含有效氯0、05%的消毒药水抹拖。室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处理。准备即刻种植手术器械包、高压灭菌后的种植用手机、拔牙器械、种植用钻针、植骨材料及应用GTR技术的材料(如钛钉、钛板等),并检查各器械是否完好无损。备好灭菌手术衣、手套、口罩、帽、0、2%氯己定、生理盐水、一次性吸引器管、一次性冷却水管、无菌封管套及口内、口外消毒用物品。检查种植机性能是否正常,术前将种植机各部件按要求连接好,接通电源,调节好转速、扭矩备用。

即刻种植术中的护理

即刻种植术中的必要护理有助于减少创伤、降低手术后感染。1)引导患者坐舒适位置的牙科椅,用低温(4℃)的洗必泰漱口水含漱10min,以清洁、消毒口腔,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肿胀。调节灯光到位。口腔周涂布红霉素眼膏或凡士林保护口周黏膜和皮肤,口腔和面部消毒。2)消毒铺巾及准备种植机。洗手护士穿戴无菌手套,配合手术护理;铺孔巾,保持术区清洁;术中协助医生进行术区麻醉。3)默契配合医生的拔牙及拔牙窝的清理,配合暴露视野及术区的压迫止血,保持无菌操作;手术中用软质拉钩拉开伤口,清晰手术视野,减少术中出血。患牙拔出后,协助检查清理拔牙窝,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人文关怀,在操作间隔,让患者闭口休息,避免因张口过久而引起的关节疲惫和情绪变化。4)选择合适的种植体。种植体植入时,传递器械给医生,按医生要求选用各种类型的钻针和种植体。护士传递种植体时,应避免种植体触碰到黏膜或其他物品。协助医生安装愈合帽以保护基台表面不被污染,协助医生进行伤口的严密缝合,关闭伤口。5)术中及时吸净口腔中的血液、唾液等,保持术野清晰。在吸水时注意吸管不可过深,以防引起患者呕吐反射而影响到整个手术进程。6)如需要植骨,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拉开跟瓣放入骨粉,手术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14-15]。7)术后交代注意事项。手术完成后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敷料,确保无误。用湿纱布清洁患者唇周血渍,揭去孔巾,撤离手术用物[16]。

即刻种植术后的护理

牙周病护理篇6

【关键词】超声波;洁牙术;护理

龈上洁治术(俗称洗牙),是利用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龈上牙石和菌斑,具有高效、优质、省时的特点。在通常情况下龈上与浅的龈下牙石相连,因此,专业的洁牙应同时去除龈沟内即龈下3mm内的牙石。对于再深层的龈下牙石则由牙周科医生做进一步龈下刮治。我院洁牙中心每日洁治大量的牙龈炎和牙周炎的病人,经过临床护理的积累,作者认为做好以下配合很有护理意义。

1洁牙前的护理配合

1、1询问病史首先评估病人全身状况并询问有关病史,对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的病人应作血常规检查,血小板低于80×109/L不宜洁牙,血液病、置心脏起博器者以及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急性牙周脓肿暂不宜洁牙。

1、2病人的心理护理对初次洁牙的患者,应告知患者源于初次洁牙,由于牙石较厚实,在洁治过程中会有少量出血与不同程度的酸痛,尤其是牙周炎患者。但对大多数病人来讲,此酸痛是可以耐受,给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以便有利于与医生合作。通过耐心而温和的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使病人处于放松状态接受治疗。

2超声波洁治术的护理配合

①病人的:综合治疗牙椅调成小半卧位,患者仰卧。给病人系上围兜,防止污水污染衣服;

②洁牙器械的准备:一次性牙科检查盘,龈上洁治器,龈下洁治器,吸唾器等;

③治疗操作:连接吸唾器置于患者口角内,以便持续吸引;嘱病人张口用鼻呼吸,用龈上洁治器按顺序逐一清除牙面上的牙石;再以龈下洁治器清除龈下结石。对于年老体弱及精神紧张者,在洁治中要给予安慰,并适时地让病人漱口;最后,用3%双氧水冲洗。牙龈炎症显著者,在龈沟内涂上少许浓碘,消炎止血。

3洁治后的护理配合

3、1洁牙治疗后,应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①向病人交待:洁牙后,不影响进食,但应食温凉的食物;

②有些病人会出现敏感症状,尤其是牙石多,牙周炎症状明显者,会出现牙齿酸痛,时间可持续2周-1月左右,这种情况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个别较重者可进行脱敏治疗;

③洁牙后要坚持3次/d刷牙,每次3-5min并刷3个面,以控制菌斑形成;

④嘱病人一周后进行牙周治疗,以后洁牙半年/次。

3、2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①有牙洁石的患者对洁治有顾虑,认为洁牙会破坏牙釉;作为医务人员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使患者对洁牙有一个正确认识;

②告诉患者,即使每日认真刷牙仍免不了有些部位有菌斑和牙石;

③发达国家经验已证明每隔6-12个月接受一次专业性洁治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预防牙龈炎的有效措施;

④对已患牙龈炎者要进行彻底的洁治术,除去局部刺激因素,牙周组织可以恢复正常。

牙周病护理篇7

关键词 糖尿病 活动义齿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4年4月~2006年8月到我科就诊行活动义齿修复并伴有口腔异常表现的糖尿病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30~60岁,平均45±8岁。义齿修复后口腔表现主要是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干燥及舌黏膜病变。其中,单发或多发性牙周病35例(Ⅰ度松动18例,Ⅱ度松动17例);口腔黏膜病变7例(口腔糜烂5例,念珠菌病1例,舌缘牙印痕3例),口干3例。

活动义齿初戴的健康教育:病人在初戴时会出现一些不习惯的感觉,如恶心、异物感、说话时松动脱落。这时首先应向患者解释活动义齿的固位与自然牙列固位条件的不同,耐心解释,以消除患者的疑虑。教会患者取戴义齿的正确方法,防止基牙损伤。活动义齿引起口腔卫生状况恶化除病人本身口腔条件差外,也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进食后食物残渣易积聚于义齿组织面,不仅刺激口腔黏膜,还可诱发细菌和霉菌感染。因此,应告知患者进餐后及睡前应将义齿取下清洗,以10 000IU/ml的制霉菌素溶液浸泡义齿可减少发生口腔霉菌感染的机会。活动义齿戴入后由于压迫黏膜,会引起口腔溃疡等病变,应让患者及时复诊进行调磨。

牙龈炎及牙周炎: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降低,唾液中抗菌物质减少,碳水化合物发酵作用增强,唾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为菌斑形成提供可利用基质,使细菌繁殖加快,菌斑堆积。因此,糖尿病时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变程度重,且病程发展快。临床常采用口服青霉素V钾片(500mg/次,日3次),替硝唑(400mg/次,日2次)等抗生素消炎;祛除局部刺激因素,采用龈上洁治术或龈下刮治术,清除牙结石和菌斑;局部治疗用3%双氧水冲洗牙周袋,袋内涂以碘甘油或碘酚等药物,涂擦时要注意避免烧灼邻近黏膜组织;采用0、1%洗必泰漱口或1%双氧水液棉签擦洗,也可减少菌斑形成。经局部治疗牙周袋仍不能消除者,行牙周手术清除牙周袋,术后嘱病人注意创口保护,24小时内不要漱口、刷牙,进软食。按医嘱服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6周内勿探测牙周袋。

口腔及牙龈出血:患者饮食宜少渣软食,为了防止出血,可用冷开水或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必要时用肾上腺素棉球敷渗血的牙龈,亦可用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还可局部涂抹三七粉、云南白药。口腔内若存有陈旧血块,易引起口臭,影响病人食欲及交际,可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或1%双氧水擦洗或漱口。禁止用牙签剔牙及牙刷刷牙。为防止口唇、牙龈干燥,可涂石蜡油、橄榄油或柠檬油。

口腔黏膜病变:糖尿病易致微血管病变,加之组织内含糖量较高,利于细菌生长。故糖尿病患者除了牙周组织出现症状外,口腔黏膜也是易受侵害的部位。根据患者的情况,嘱患者进食温软饮食,进餐前后及睡前可用生理盐水、3%小苏打或复方洗必泰液漱口。有口腔溃疡面者可涂冰硼散,或用消毒棉签蘸0、5%碘伏半饱和状轻轻涂于溃疡面,每日4次。对于较大面积的口腔溃疡配用具有维持上皮细胞再生作用的维生素B12,亦有很好的效果。先用0、5%碘伏含漱5~10分钟,再以碘0、09%加维生素B12液含漱10分钟,结果观察到85%的病人口腔溃疡于1周左右愈合。对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采用3%小苏打水含漱,然后用制霉菌素粉喷洒口腔,结果发现2天后口腔内疼痛减轻,症状缓解。

口腔护理指导:①加强对口腔感染的预防。口腔是厌氧菌生长繁殖的合适环境。糖尿病患者因机体及口腔局部抵抗力下降,易致牙周组织疾病加重,易出现牙周脓肿。为了预防口腔感染,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漱口液: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选用2%~3%硼酸溶液;0、02%呋喃西林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1%~4%小苏打溶液对霉菌有抑制作用;替硝唑等硝基咪唑类抗生素为专性厌氧菌的特效药,能有效地抑制菌斑形成,改善炎症情况。选用以上1种或2种漱口液,每天3~4次漱口或遵医嘱,饭后及睡前漱口,均可发挥明显效果。②加强口腔卫生宣传和护理指导。本组调查显示有64%的患者对牙结石、牙菌斑积聚是糖尿病合并牙周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的认识不足,59%的患者不知道牙龈红肿、出血是糖尿病合并牙周病变的早期临床表现,49%患者不了解对早期牙周病变应尽早就诊,59%患者不知道应象其他糖尿病并发症一样每年需进行1次口腔、牙龈的全面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口腔病变。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牙周病变防治知识的认识和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明确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牙周病变的关键。无论病人有无口腔异常,均要求病人注意口腔清洁卫生,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牙刷,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尽量减少对口腔黏膜的不良刺激。每天早晚刷牙,饭前饭后睡前用温水漱口,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结 果

通过对45例糖尿病患者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口腔疾病进行治疗后,35例牙周病得到控制,10例口腔黏膜病变者完全治愈。经过1年随访及保持口腔卫生宣教和定期复诊,45例患者口腔卫生良好,无牙垢堆积,无口臭,牙龈色泽正常,牙齿松动度、牙槽骨破坏程度和牙周袋深度均有显著改善,口腔黏膜正常。同时,通过实施教育,患者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方法,能维持口腔卫生且防病意识加强,没有口干、口臭和口腔黏膜疾病的困扰,病人恢复了正常社会交往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赵凤梅、糖尿病病人口腔卫生及口腔健康调查分析仁、医学论坛杂志,2005,26(7):47-48、

牙周病护理篇8

[关键词] 牙周翻瓣术;牙周炎;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62-02

牙周炎是一种多发性、感染性病症,随着牙周炎的进一步发展,会引发牙周组织炎症,主要表现为牙松动、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阶段,改良Widman牙周翻瓣术临床应用广泛,创伤小,能够彻底去除被感染的肉芽组织与上皮组织,有效密合压根面与内壁软组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手术过程中,对于护理配合要求非常严格,护理配合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2]。为了进一步研究牙周炎治疗中,采用改良Widman牙周翻瓣术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性意见。该研究收集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治疗牙周炎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来该院治疗牙周炎的24例患者120牙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其中,45例男,55例女,患者年龄在16~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4岁。经龈下刮治后未能消除炎症,牙周袋深5 mm以上。部分患者骨形态不良,骨疣或弹坑状牙槽骨,面骨增生。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2例对照组,12例对治疗组。

1、2 方法

1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12例治疗组患者均接受采用改良Widman牙周翻瓣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良好的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与术后指导。对上述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牙齿松动、牙龈情况。通过X线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牙周袋的变化。

1、2、1 术前准备 术前物品准备:用于测定牙菌斑指数的品红显示剂,口腔一次性检查盘等。

协助记录:手术之前检查记录一定要做到完整、详细、准确,从而更好的为手术及治疗预后、复查提供相关依据。协助记录的内容包括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槽骨吸收度、术前牙片以及牙齿松动程度。

1、2、2 术前积极护理配合 对患者进行术前相关检查之后,检查患者血液血象,同时,安排患者做术前牙结石洁治。详细向患者以及家属做好疾病等相关知识的讲解,说明手术意义、重要性以及手术方式与评估方式。及时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障碍,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另外,叮嘱患者手术前进行刷牙等口腔清洁。保持面部干净、卫生,不允许化妆[3]。

1、2、3 术中护理配合 患者取仰坐位,帮助患者戴好口围、帽子,调节灯光以及治疗台椅位。协助主治医生做好洗手、佩戴手套等工作,同时,准备好手术过程中,需要的物品以及手术器械。主治医生位于患者头侧右方,同时,护理人员位于患者头侧左方,实施“四手”操作[4],同时,需要另外1名护理人员进行配合辅助。首先对患者进行口腔内部、外部消毒,然后,局部麻醉后实施翻瓣手术。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吸唾工作。使用拉钩最大限度暴露手术视野,做好止血工作。在进行吸唾过程中,应注意快、轻,禁止与患者咽部组织接触,预防引发患者呕吐、恶心等症状。主治医生使用刀片将患者牙周袋肉芽、上皮等组织与根面分离,在水平方向做切口,在骨面处分离肉芽及团组织。及时做好吸唾、止血工作,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残留牙结石,需要进行刮治。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吸水、吸唾工作,避免唾液、水过量。刮治干净后,准备好球钻。在牙槽修整时,球钻的高速运转会导致骨面高热量产生,护理人员需要使用生理冷盐水进行局部降温,并将细微骨屑冲洗干净。在整骨手术结束后,需要清创处理。两名护理人员相互配合,一人准备温盐水,一人使用注射器(20 mL)对手术创区进行反复抽、吸,必须彻底清除创区内的血块、结石、骨屑以及组织残留。清创完毕后,准备好缝线、缝针、持针器,浸湿缝线,主治医生缝合创口后,协助剪线。在医生缝合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止血、擦去渗血等工作,利于缝合顺利进行。结束之后,将牙周塞治剂敷与患者创面,并用湿棉签进行牙间隙加压,防止脱落。

1、2、4 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叮嘱患者适当休息,采用含漱冷水、冷敷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疼痛,24 h内,禁止进热食。保持患者口腔干净、卫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对上述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无明显出血症状,牙龈形态、色泽均正常。治疗组平均牙周袋深度、平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翻瓣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牙周袋深度,新附着增加,是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方式。在手术过程中,主治医生与护理人员的相互配合,四手操作是手术成功、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相对于医生独立操作,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改良Widman牙周翻瓣术成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手术器材的灭菌消毒以及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能够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口腔内进行翻瓣手术,受到操作术区的限制,很难保证视野清晰,护理人员与医生相互配合,大大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加快手术操作速度,降低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牙周塞治剂的调制、涂覆,能够预防塞制剂早期脱落,降低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高质量洁治术的进行,是牙周翻瓣术成功进行的关键,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同时,也是长期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患者的疾病治疗与保健意识,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向患者介绍口腔卫生知识,提高其控制菌斑效果。通过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平均牙周袋深度、平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牙周炎治疗中,改良Widman牙周翻瓣术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是临床护理配合,是影响手术成功以及长期疗效的关键因素。给予患者良好的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术后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礼华,汤秀玲、牙冠延长术增加临床冠长度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5):78-79、

[2] 林丽婷,谢兵、牙周翻瓣术的护理改进[J]、广东牙病防治,2011,14(5):174-175、

[3] 张淑仪,陈红,王芳云,等、正畸患者埋伏阻生牙牵引术31例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6):58-59、

[4] 蔡铁勇、隐匿性牙齿感染作为病源不明性发热的一个原因[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11,12(3):501-502、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精选8篇)
  • 下一篇:江西双一流学科名单(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