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精选8篇)

时间: 2023-08-14 栏目:写作范文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1

关键词:商业建筑;地铁;设计;规划

引言

现代商业建筑有自己的建设理念,与家庭住宅建筑截然不同,地铁附近的商业建筑设计不但可以改善地铁交通状况,而且可以让地铁站点周边的商业建筑不断增值。地铁公司利用地铁沿线的土地使用权协助地方政府开发形式多样的商业建筑,包括商业公寓、购物中心、货仓、商业店铺和商业写字楼。

1地铁与商业建筑的对接形式

地铁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和地铁交通规划在商业区设置地铁站台,其内部空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按照不同方式与商业建筑进行对接。

1、1直接相连的地铁站台

地铁站台有内外之分,地铁站台内部面积比较小,只能设立微型的商业网点,主要出售即时性的消费商品,如饮料、口香糖之类。地铁站台外部面向地铁站出入口的巨大人流,主要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流行性商品,还可以给予乘客便捷的服务。

1、2间接相连的地铁通道

地铁通道比较狭窄,只能在通道转角处比较宽敞的部位,设置一些流动性比较强的摊点,为了不妨碍乘客的出行,在人流量过高的时候,可以暂时撤销摊点,主要出售的是实用性的商品。

1、3相对独立的地铁商城

规模最大的是地铁商城,设置一些小而全的店面,目标消费人群可以确定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出售的商品注重流行性,特别是装饰性比较强的服饰和皮具,还可以出售文化性商品,如报刊、音像和畅销图书。

2地铁对商业建筑设计的影响

2、1促进区域商业发展

地铁开发规划必须根据区域性商业的实际情况,考察商业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群体购买力水平,确定地铁线路的具体走向,设定地铁站点的整体布局,以地铁站台为网点,向外进行合理辐射,地铁商业建筑的规划要统筹安排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和档次,从长远发展原则实现区域性商业整体发展。

2、2调整商业结构

在地铁商业建筑开发规划建设中,应当注重不同商业建筑的互补,从时间上看考虑到新建与改造的商业建筑的互补,从空间上看考虑到集中与分散的商业建筑的互补。根据地铁站台连接商业区域的不同特点,考虑到商业建筑的建筑特色,确定商业网点是综合经营还是专业经营,根据商业网点的类型、数量和规模的不同来调整商业结构。

2、3结合城市区域规划

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地铁商业建筑开发规划,在整个地铁商业发展计划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城市地铁的重要商业功能就完全体现于地铁商业活动方面,城市规划确定公共设施建设的时候,要整体性地纳入地铁商业建筑开发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地铁站点一定要紧靠城市中心区的传统商业街、旅游景区和人流密集的新兴商业中心区,充分发挥地铁站台的枢纽作用,发挥商业建筑的巨大经济作用。

3发挥地铁商业建筑的空间优势

3、1规划地铁站台的多层次空间

地铁建设会形成多层次的地下空间,特别在地铁站台的空间层次特别丰富,精心规划的地铁商业建筑能够合理利用地铁沿线的空间,有助于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缓解地铁投入成本巨大和回收周期长带来的资金压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铁出入口和地铁通道的有效空间。有效的利用地铁商业建筑的立体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乘坐地铁的出行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又能获得客观的商业利润,从而有效地将地铁与商业建筑结合起来,实现地铁和商业建筑的多重商业利益。

3、2拓展地铁连线优势

地铁站台内不仅可以开设规模大小不等的商城,而且还可以和地面的商业建筑进行有序对接,通过地铁出入口双方的商业网点实现有机结合,共同营造独特的商业氛围。地铁站台与地铁附近商业建筑不仅可以直接发生关联,展现复合化空间,更重要的是为往来中高档商场的客流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地铁交通带来巨大客流,拓展地铁连线优势,带动地铁进出口和周边商业建筑的共同发展。

3、3协助疏导地铁人流

地铁线路往往把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串联起来,每天将有大量旅客通过地铁出行,地铁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地铁可以借助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容纳大量旅客,带来巨大的商机,因为一部分旅客选择在地铁内部进行购物餐饮等商业活动,在候车的间隙,旅客也会滞留于地铁附近的商业建筑进行即时性地消费,对旅客进行分流,减轻了地铁在满足旅客出行过程中的压力,因此必须保持地铁与商业建筑的交通通畅,方便旅客出行。地铁管理部门在保证客流出入的顺畅的同时,必须重视完善消防设施配置,在设计火灾报告装置和自动喷淋装置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这些装置报警的灵敏性,还要考虑到巨大人流的疏散过程中存在的照明和通风问题,商业建筑也要和地铁的防灾装置进行配套设计,不能各行其是,缓解地铁救灾压力。

综上所述,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的时候,必须根据地铁线路和地铁站台的宏观布局,充分了解本地城市商业文化的最具特色的特征,设计出充满文化内涵和地方人文景观的商业建筑,商业建筑要与地铁进行有效对接。商业建筑不仅是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成果,更是融合区域经济价值实现的目标,建筑师要把商业建筑与地铁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布局严整,不仅能够发挥地铁交通便利的特点,更能充分实现商业建筑的商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成功。

参考文献:

[1]王保勇,束显,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6):34-37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2

关键词:地下商业街;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of the city underground mercial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principles of,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ity underground mercial street in the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consider the various factors、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city underground business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various types, put forward the city underground mercial street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and view, for engineering designers、

Keywords: underground mercial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日益暴露出各种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口的不断膨胀和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等)的减少,这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人们意识到必须寻找一条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空间的城市发展道路。由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广阔而丰富,通过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1、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定义:“修建在大城市繁华的商业街下或客流集散量较大的车站广场下,由许多商店、人行通道和广场等组成的综合性地下建筑”。[1]

1、1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原则

(a)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建设法规及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是城市规划的补充,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b)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考虑人、车流量和交通道路状况。

(c)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考虑保护其范围的古物与历史遗迹。

1、2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设计

城市地下商业街在规划设计时,需要按照街道的走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出入口,在道路交叉口附近也要设置出入口;同时还需要考虑地面建筑、绿化及交通设施的布置,与附近公共建筑地下部分的联系,地下街是否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如地下停车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平面类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道路交叉口型”地下商业街。 “道路交叉口型”地下商业街多数处于城市中心区较宽阔的主干道下,平面多为“一”字型或“十”字型。目前建设的地下商业步行街其特点是地面交叉口处的地下空间也设相应的交叉口,并沿街道走向布置,同地面有关建筑设施相连,出入口的设置与地面主要建筑物及交叉口相结合,以保证人流的上下。2)“中心广场型”地下商业街。 此类地下商业街通常是城市交通枢纽, “中心广场型”地下街的地面较开阔,常形成大空间,基便于交通,又能购物和娱乐,同时还可以有休息空间。3)“复合型”地下商业街。“复合型”地下商业街是“中心广场型”地下商业街与“道路交叉口型”地下商业街的复合。这种地下商业街常常是分期建造,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几个地下商业街连接成一体的复合型地下商业街带有“地下城”的意义,这样的地下街能在交通上划分人流、车流,同地面建筑相连,与“中心广场”(含车站广场)相统一,与地面车站、地下铁路车站、高架桥立体交叉口相通。在使用功能上兼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宾馆等多种功能。

2、城市地下商业街的建筑设计

地下商业街规划研究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如道路交通、城市规划、建筑设备等,而地下商业街的某一组成部分也有差异,一般地下商业街主要由步行道、出入口、商场及附属实施组成。地下商业街的经济效益与它的营业面积有关(商场),通常情况下,营业面积越大,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低。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地下商业街的建筑空间组合,使地下商业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和谐统一,实现最优化。

2、1组合原则。1)建筑功能紧凑、分区明确。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要根据建筑性质、使用功能、规模、环境等不同特点、不同要求进行分析,使其满足功能合理的要求,此时可借助功能关系图进行设计 2)结构经济合理。地下商业街结构主要有矩形框架、直墙拱顶和拱平顶结合三种形式。我们根据土质及地下水情况、埋深、施工方案等来确定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最经济合理。3)管线及层数空间组合。 要考虑管线的布置及占用空间的位置,确定建筑的竖向层数与层高。

2、2平面组合方式。地下商业街平面组合方式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步道式组合 。步道式组合即通过步行道并在其两侧组织房间,常采用三连跨式,中间跨为步行道,两边跨为组合房间。此种组合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保证步行人流的畅通,且与其他人流交叉少,方便使用;二是购物集中,不干扰通行人流。一般步道式组合适合在不太宽的街道下面。2)厅堂式组合。厅堂式组合没有特别明确的步行道,其特点是组合灵活,可以在内部划分出人流空间,注意的是人流交通组织,避免交叉干扰,在应急的状态下可以做到安全疏散。3)混合式组合。混合式组合是把厅堂式和步道式组合为一体,而且是地下商业街的普遍组合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结合地面街道与广场布置;规模大,能有效解决繁华地段的人、车流拥挤问题,地下空间利用充分;功能多且复杂,大多同地铁站、地下停车设施相联系,竖向设计可以考虑不同的功能等。

2、3竖向组合设计。地下商业街的竖向设计比平面组合功能复杂,是因为地下商业街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流、车流混杂,市政设施缺乏等问题。这样地下商业街的竖向设计要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分流及营业功能(或其他经营)。2)出入口及过街立交。3)地下交通设施,如高速路或立交公路、铁路、停车场、地铁车站等。4)市政管线,如上下水、风井、电缆沟等。5)出入口楼梯、电梯、坡道等。

3、 关于城市地下商业街的思考

市地下商业街出入口是由地面进入地下的必经之路,是地面景观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地面建筑物、道路和景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我们多采用棚架式的独立入口,或者地面较开阔,可采用无棚架式的出入口(平卧式出入口)。城市地下商业街一般均较长,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每隔一段距离设一个休息主题广场,方便人们休息和举办相关文化娱乐活动。

[参考文献]

[1]陶龙兴,巴肇伦编著、城市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童林旭著、地下建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耿永常,赵晓红编著、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3

关键词:城市设计研究商业分析政府控制城市形象可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城市设计----“一种通过过程控制,协调各种关系,有计划地干预城市空间的演化进程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使用物质规划和设计策略,结合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综合因素进行整合、策动空间系统的持续演化。目的是通过提升城市空间系统的组织机能,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临东海而长江,控要道而畅货运。自古以来,就是商业贸易、物资交流的“四会五达”之区。唐代,扬州市是淮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扬州是全国的盐业经营中心。如今的扬州在中国房地产发展浪潮的带动下,正在迅速发展。同时进入消费时代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地产开发作为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商业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古代的集、市,到近代的百货店,现代的购物中心、超市、大卖场、步行街、便利店等,都成为城市活力、特征和魅力的象征。城市交叉口的商业地产有其行业特殊性和专业性,在商业项目建设实施之前,往往会进行项目前期和建筑空间形态界面的研究,扬州市10年前在文昌路与邗江大道交叉口西南角落户的大润发超市地块,如今面临着调整和升级,已有的城市交叉口空间需要重新梳理和定位,从而满足新的城市发展要求。

1、现状整体评价

1、1、项目所处位置

扬州市的文昌路是扬州重要城市功能集聚的主轴线,作为城市东西向公共中心轴,发展主轴线,串联中心城区三大分区,联系市级商务行政中心、老城区商业旅游核心区、东西城市副中心,是公共设施集聚廊带,是公共设施集聚廊带;文昌路又是扬州重要的公共交通走廊,是扬州车流、人流最繁忙最密集的道路,串联东西客运枢纽,是城市东西向最重要的客运走廊,规划地铁1号线沿文昌路布设,未来应充分发挥站点周边开发价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文昌路也是集中体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景观轴线。

扬州市的邗江大道是邗江区(扬州下设区)贯穿南北引导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南北轴线,是邗江区的第一街,也是城市形象的主要展示窗口。

本次规划研究的范围就位于文昌路与邗江大道交叉口位置,总面积为20、3公顷,交叉口西北角为扬州来鹤台市民广场,面积为3、 3公顷。

1、2、现实状况及分析

通过现场调研我们总结了来鹤台广场及周边空间界面存在的如下问题:定位不明确;可使用空间少;功能缺乏;广场可视性低;商业定位模糊;机动车道狭窄;停车位数量不够;周边建筑界面松散。同时对建筑高度、建筑功能及业态、空间形式、开发强度和道路交通进行单项分析:

1)建筑高度

建筑研究高度分为三类,小于24米、大于等于24米小于50米、大于等于50米,设计范围内的80%为24米以下建筑,沿文昌路有四幢50米以下的高层,大于50米高层仅有两幢。相对于面积为3、 3公顷的市民广场交叉口,周边的建筑界面太过松散,没有出现能够统领城市交叉口形象的建筑和节点。

2)建筑功能及商业服务设施(业态、形态)

交叉口现状建筑功能比较单一,主体功能为单层占地粗放的大润发超市,来鹤台高层建筑内部功能为酒店(金陵大酒店)和办公,刚刚建成的天润国际大厦计划为办公和酒店功能,基地周边的建筑功能全部为住宅建筑,房龄均在十年以上,商品房居住环境比较好。商业领域圈层不明显,商业氛围不足。

3)空间形式

来鹤台广场空间围合感较差,北侧为集中式建设的农民庄台,为两层,东侧隔邗江大道为翠岗小区,建筑为多层住宅,南侧隔文昌路为一层皮高层商住楼,基地周边全部为多层住宅;来鹤台广场活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同时不同空间层次的利用效率也不一样,下沉空间利用得比较少。

4)开发强度

现状地块开发强度分区不均匀,梯度分布比较混乱,导致城市形象不佳,天际轮廓线不具观赏性。

5)道路交通

现状道路缺少微循环的支路网,交叉口的大润发高峰时期交通混乱,停车问题严重、文昌路道路绿化较好,但交叉口绿化及超市周边绿化形式单一,缺少具有城市特色和设计感的城市小品和标识。

1、3、分析结论

通过对扬州商业及商圈发展历史变迁、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交叉口设计范围内的建筑、街道、环境的分析,该地区明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商业功能与居民的需求相对滞后;商业能及不够,业态层次不够多样化;政府和居民共同关注的城市交叉口形象需要提升;交叉口轨道交通的规划预留是此次规划的重点。

2、规划定位与分析

项目的功能目标定位为:邗江大道与文昌路商业发展动力的支撑节点、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和居民活动的城市客厅。规划后的交叉口同时承担着四大功能:领航功能(扬州城区重要的城市形象以及城市会客厅)、主导功能(具有大规模的商业服务中心和商务办公)、互补功能(集中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居住需求)、支撑功能(文化娱乐餐饮休闲)。

由于交叉口不是全部的推倒重建,设计主要从“填平补齐”方面深入思考,既要从经济效益考虑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又要从政府关注的形象出发,起到拔高城市交叉口定位、改造升级区域功能、带动地块开发的效果。

2、1、扬州商业历史发展脉络分析

扬州商业发展的集中区域经历了从教场到辕门桥(甘泉路人民商场)再到文昌阁(包括三元商场)这个历程,自从扬州总体规划确定“跳出明清古城”建设新城以后,疏解了老城区的部分功能,西部新城西区核心商业经过十年的发展人气聚集度逐年上升,但文昌阁商圈还是大部分传统扬州人心目中商业中心。

2、2、交叉口人口及相关分析

作为与西部新城西区核心(城市副中心)商业距离仅有两公里的来鹤台交叉口来说,商业能及本来就有差异,但新城西区新建的房子空置率为30%以上(缴纳物业比率约为70%),因为扬州比较好的教育资源在老城区,因此还有部分候鸟式居住群体,只有节假日才会去西区体验核心的商业京华LIVINGMALL。

通过现场细致的调研我们发现,与西区不同的是,来鹤台大润发超市两公里服务半径范围内周边的居住面积超过3、2平方公里,小区数量达到30个以上,服务人口达到9万人以上,房龄都在8-12年以上。入住率在89%以上,人口结构大部分为老人和工薪族再加上小孩,消费能力比较强,从最新资料得知:扬州大润发超市邗江店2012年累计实现销售6亿元,总销售额及每平方米销售额均列全市所有超市的销售榜首。

由此得出结论:邗上片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周边居住小区及人口入住情况理想,周边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潜力巨大。

2、3、交叉口功能业态分析

2003年定点建设的交叉口大润发在提供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暴露了业态单一和商业能级不够的问题。现有的业态也需要提升能级和调整业态(表一)。

表一商业提升建议

功能业态规划发展趋势:

1)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商品,“体验式消费”旋风般席卷全球产业。体验式购物中心是适合机动化发展的消费方式,它以建筑为商业载体,使得销售空间有着销售商品同等的意义。它构筑一个有视觉、声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构成的完整的体验舞台。它提供更为深层次的身心体验。从迪士尼、好莱坞到环球嘉年华,各行各业的顶尖企业未来的竞争战略就在“体验”。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体验式商业区、日本东京六本木商业区,则是世界体验式购物中心的代表。包括家居体验馆、动感影院、玩具反斗城都是这种体验式的代表。

2)高效混合

为提升城市的运营效率,用地功能越混合效率越高,在一幢综合体内既可体验购物,感受时尚;配套餐饮,结合儿童室内玩耍体验。

3)清晰地业态功能,专业化服务

市场化的运作使得业态更加清晰,可以实现合理分工,避免业态同质之间的竞争,有些功能的捆绑利于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3、规划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是城市交叉口关心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空间意向,关系到交叉口建筑的相互关系,现状的交叉口空降关系松散,交叉口建筑之间没有统领与协调关系。主要原因是大润发超市建筑高度过低,体量过大的原因。通过地块改造重新塑造交叉口建筑空间关系,形成新的空间关系(照片合成前后对比)。

来鹤台广场作为市民活动的主要空间,同时也是市民驻足欣赏城市界面的最佳视角,规划充分考虑到眼文昌路界面的关系。考虑到文昌路的立面效果和交叉口的统领关系,与金陵大酒店形成空间上的呼应关系(照片合成前后对比)。

3、1规划策略

1)扩展轴线,重塑界面

现状来鹤台广场存在一条直指金陵大酒店高层的空降轴线,但是广场向南、向东南方向轴线关系不强。广场空间界面没有围合感,城市设计通过地块改造重新塑造交叉口的空间界面,同时延展轴线。

2)功能复合,级配清晰

从商业配套中心的角度来看,新规划的商业必须服务于周边小区的各类人群,9万人的消费能力,一个超市远远不能满足,所以会导致文昌阁商圈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新规划的多功能业态会大大缓解文昌阁的商业压力。在底层空间提供“一站购物、一家休闲、一天娱乐”商业服务体系。同时在建筑中上部提供酒店、办公、公寓的多种功能业态,也降低项目操作的风险性。

3)人车分流,组织有序

文昌路为扬州东西向串联城市功能区的主干道,交通压力本身就很大。规划的相关商业功能都是吸引人流和车流的重要功能,规划设计中采取两种策略解决交通问题:一是人车分流,通过建筑后方的支路系统解决动态交通问题,二是利用来鹤台广场地下空间解决静态交通问题,同时与规划的地铁线做好地下空间的对接。同时设置部分地面停车,共计1920个停车位。

4)结构合理,疏密有度

交叉口在提供建筑空间的同时,需提供各种各样的绿化广场空间,与建筑形成疏密有致的空间系统,规划共形成城市性绿地景观、休闲公园景观、居住景观、室外运动场地景观、集会广场景观、建筑屋顶景观、庭院式景观共七种形式,近年来,为提升城市绿化环境,更加重视屋顶花园的打造。本城市设计方案结合到商业综合体的屋顶设置,丰富城市三维空间的同时,改善城市环境。

5)分区开发,张弛有道

交叉口地块开发讲究的是分区和分期开发,为项目的落实落地提供实际的操作性,本方案中交叉口四个地块的建筑功能分别为办公、酒店、公寓、商业,同时结合规划地铁线预留地下商业。其中交叉口西南地块的地上建筑面积为8、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

6)空间合理,日照检测

地块北侧为大片的住宅建筑,高层建筑的落地会大大影响到住宅住户的阳光权,方案在设计阶段通过日照分析软件多方案多角度模拟满足日照标准,形成最终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

7)充分利用,上下衔接

地块的地下空间为规划预留的地铁线站台和换乘空间,避免地上开发受到限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利用地下空间来进行商业开发,同时按照以交通枢纽为核心综合开发、以商业活动为中心,静态交通外延等策略。地上地下相互配合协调整体来开发。

4、基于市场可操作的城市设计模式

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城市设计不具有法律效果,导致现阶段城市设计往往总被认为只有华丽的外衣,没有实质的操作效果。城市设计只有付诸实施,才能发挥对建筑空间形态的控制作用,才能对下阶段的建筑设计起指导作用,体现价值。在充分分析了政府、开发商和周边居民三方面的利益诉求后,才能做出综合权衡,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4、1、政府对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的控制

1)改造更新城市面貌和打造节点空间

城市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形象和面貌在不断变化,同时会变得更加绿色、健康、安全。在让居民体会到全新的商业购物休闲环境的同时感受到城市面貌的变化,交叉口的商业定位要满足当今物质文化新需求,为市民提供购物、休闲、娱乐、商务与一体的时尚体验空间。

2)提升商业能及

政府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同时会试图改变人们对商业价值的旧观念,通过招商让人体验精妙、前卫的商业形态,并推动商业能及从低档向中高档发展。

4、2、开发商对地块的关注点

1)地块的经济总量平衡

由于受制于周边大量的多层住宅建筑,新建高层建筑不能影响住宅建筑的日照时数,开发商所看重的地面以上高度和高容积率难以实现,从经济平衡的角度和拆迁补偿两方面来考虑,只有向地下寻求发展空间。从而可以满足开发商对地块经济平衡的关注。

2)开发产品的互补多样性

开发行为的最终结果都要面对市场,开发的产品是要销售的,所以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产品在定位时除分析周边需求外,还需要分析高层建筑中部和上部的功能业态,本方案的主要业态是商业,除此之外还有办公、酒店、公寓等功能,同时还设置具有灵活多变性可转化为办公楼与酒店的共建性质公寓,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5、结束语

扬州市文昌路与邗江大道交叉口城市设计研究以扬州市商业发展历史研究和周边人口分析为基础,充分吸纳和尊重上位规划,多方面分析交叉口的功能业态、空间形态及商业开发操作模式。

最终的设计成果不仅要实现政府对城市形象的控制,同时要考虑市场环境下商业开发的可操作性,目的是为了增强城市设计成果的现实性,成为可开发实施的城市设计,目前邗江区政府正在委托相关建筑设计单位按照城市设计方案进行下阶段建筑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4

【关键词】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要点

1、商业房地产建筑概述

商业房地产,是指用作商业用途的房地产,与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地产以及以居住功能位置的住宅房地产有着很大的区别。从狭义方面看,商业地产是指用于零售业的地产形式,而从广义方面看,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各种零售、娱乐、餐饮、健身以及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无论是经营模式、功能还是通途,都与普通的住宅、公寓等房地产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一般房地产相比,商业房地产包含有六大要素,即只租不售、准确定位、招商在前、规划设计、成本控制以及物业管理。在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中,应该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内部设计、内外交通以及实际功能等,对周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利用,结合消费者的行为心理和消费心理,确保建筑内部功能的合理性,同时还应该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需要,将商业房地产建筑塑造成为外形美观、功能齐全,具有时代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2、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要点

以某商业房地产建筑的建设为例,对其设计要点进行简单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商业建筑总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3万平方米,分为地上17层和地下3层,其内部包含有超市、百货、餐饮、室内步行街等业态。在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建筑业态功能复杂、内部空间大等特点,从选址、平面布局、功能、商业街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规划设计。

2、2设计要点

(1) 选址: 选址环节是建筑设计的首个环节,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商业房地产建筑的功能和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选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的商业环境、交通状况以及客流等因素,针对不同的建筑功能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案。首先,在设计前,需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对规划现场周边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解,保证交通的便利性和通畅性,以有效保证客源; 其次,应该对周边的潜在客源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客源多,消费市场巨大,则可以自行开辟新的交通系统,营造出良好的商业环境; 然后,要结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明确建筑设计和发展的方向,锁定目标客流后再进行选址工作,以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 平面布局设计: 平面布局设计多是针对商业建筑内部承租户的住房面积以及通道进行的设计和规划,以确保建筑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平面布局设计中,不仅需要尽可能保证每一个承租户都拥有平等互利的机会,还应该能够为其带来最大化的经济利益。通常情况下,在平面布局设计中,为了确保建筑内部空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应该尽可能遵循简单、规整的设计原则,如棋盘式结构等,方便对商铺进行有效分割。对于部分比较难以布局的位置,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在道路交叉空间过大的位置,可以采用环形处理的方式,以保证商铺面积的一致性和铺位的规范性; 在卫生间设计时,要确保边线位置适中,贴近卫生间,同时附近不能留有摊位。

(3) 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在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其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设计人员的充分重视。在功能设计中,应该关注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照明设计,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因此在照明设计中,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到以人为本。例如,在对公共区域,如通道、楼梯、休息区等进行照明设计时,应该选择光照较强的大灯,同时分为白天和夜晚两路照明,在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电能消耗; 二是消防安全设计,在当前,许多商业建筑中都存在消防设施不齐全、消防安全通道不合理等问题,对此,设计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设计,配置可靠的消防报警系统和现代消防设施,避免消防安全通道被占用或堵塞的情况; 三是通风设计,在商业建筑中,由于人流量巨大且相对密集,加上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的需求,往往会处于封闭状态,也使得商场内部空气混浊,对于氧气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在进行通风设计时,应该结合商场的实际需求,结合相关标准进行,确保通风的可靠性; 四是防水和排水设计,在对地面以及卫生间的排水口以及排水管道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堵塞问题,例如,在排水口设置相应的箅子,对杂物进行过滤,或者结合商场实际情况,适当增大排水管的管径等。同时,要做好防水设计,避免出现渗漏问题,影响商场内部环境和使用安全; 五是功能区规划设计。例如,在对自动扶梯进行设计时,应该在其周围留下适当的空间,对人流走向进行引导,避免出现拥挤、践踏事故,同时,可以在扶梯周边设置相应的商业摊位,对空间进行有效利用; 在对停车场进行设计时,应该确保其尽量靠近商场,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便利。

(4) 商业街设计: 在对商业街进行设计时,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做好尺度的把握,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方便购物为基准。在对建筑整体结构进行设计时,应该把握好整体轮廓,在考虑建筑外观元素的同时,加强开窗与实体墙的对比,体现出人与建筑接触时的微观元素。另外,要合理设计建筑轮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扩大客流量。然后,要做好细部设计,如楼梯、扶手、休息区的座椅等,为消费者提供贴心舒适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进行空间的限定,对建筑的长、宽、高等进行合理安排,充分考虑商业街整体的舒适感,同时为消费者留出足够的休闲和娱乐空间。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多层住宅区添加适当的商业元素,突出商业街的整体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商业房地产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常规的住宅房地产和工业房地产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整体功能和细节,同时还应该明确建筑在商业区城市中的地位及影响,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服务消费者为原则,使得商业建筑自身的功能和价值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金仕文、 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要点探析[J]、 门窗,2014,( 6) : 230、

[2]杨婷婷、 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要点[J]、 课程教育研究,2014,( 20) :241、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5

【关键词】 大中型商场、内装修、消防设计、修改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中型的综合类商场越来越多,这类商场大多体量庞大、功能复杂、装修考究、商品种类多、顾客群体复杂,因此这类商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消防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消防安全主要体现在:1)、前期的防火设计,必须满足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从根本上避免消防安全隐患问题;2)、后期运营的消防安全管理策略:i)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增强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ii)建筑物中相关消防系统应依规范进行定期维修保养,确保消防设施的可靠性;iii)商场室内吸烟的安全管理等。

通常情况,内装修阶段防火设计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批通过、消防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确保室内空间使用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不涉及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疏散宽度的修改。因特殊要求做改动时,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和法规的规定。本文通过对四川宜宾东方时代广场裙房商场内装修设计阶段遇到的因商业功能定位、业态规划调整导致消防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满足规范要求。望大中型商场的消防安全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正文:

1、工程概况:

东方时代广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总建筑面积114790、17平方米,地上为六层商业裙房,裙房之上为两栋塔楼,地下三层。本项目为商业、酒店、办公综合体,属于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公共建筑。

2、裙房商场的消防设计(设有火灾报警及自动喷淋设施):

3、裙房商场内装修阶段遇到的消防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问题:

3、1、1 防火分区内业态规划调整,引起的该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安全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的变化。

从理论上来讲,同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业态规划调整,防火分区面积没有变化,安全出口数量及疏散宽度应不受影响,有影响的应该是安全疏散的距离。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2005版)(以下简称“高规”),表6、1、5“位于二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房间门至最近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40 m,袋形走道二侧或尽端的房间门至最近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20m”;第6、1、7条“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根据业主的招商要求,业态规划重新调整,调整后的店铺H&M(1F-1防火分区内)以及店铺ZARA(1F-2防火分区内)由若干个零售店铺合并而成,合并后的店铺面宽小进深大,在靠近中庭侧的店面玻璃隔断上任何位置开门(疏散出口),虽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房间门距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要求,但无法满足规范规定的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的要求,且不可能通过增加疏散走道的方案来解决店铺内的疏散距离超距的问题,因为增加疏散走道,势必会减少店铺的经营面积。消防问题不解决,业主的业态规划调整方案就无法实现,因此可能会给业主后续的招商工作带来一系列障碍。

经分析,该业态规划调整的店铺位于建筑首层,且靠外幕墙一侧,我们建议在外幕墙上增加玻璃门作为店铺的疏散门,这样可以满足店铺内任意一点到最近疏散门的疏散距离符合规范要求,但因室内外高差、出入口消防安全等问题需在开门位置增加室外平台及符合防火要求的雨棚,因此对建筑外立面、室外广场的景观设计造成一定的影响。经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决定在幕墙上开门,确保店铺疏散符合规范要求。

3、1、2、商业功能定位调整导致防火分区面积、安全出口数量、安全疏散宽度的调整。

根据《高规》表5、1、1 “一类建筑,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面积为2000O”;第5、1、2“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依据规范,商业功能的变化,涉及到的防火分区面积也需相应调整。

本商场地上第四层,前期商业策划阶段,四层业态功能定位均为商业,防火分区均以2000O,不符合规范规定。要满足业主业态功能调整的要求,必须对原设计的防火分区进行调整。《高规》第6、1、1条规定“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安全疏散宽度需根据调整后防火分区面积重新计算,疏散宽度(W)=面积(S)x面积折算值(0、5)x商业疏散人数换算系数(0、6(地上第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x每百人疏散净宽度(1、0)/100。此“问题”出现时,项目进度为裙房(商场)结构已封顶,几乎不可能通过增加疏散楼梯等方案来解决防火分区面积变化可能引起的安全出口、疏散宽度等问题。因为在建筑结构已完成的情况下增加疏散楼梯:i)影响其他楼层的业态规划;ii)影响项目进度;iii)增加项目成本。避免因局部调整,引起大面积修改,应尽可能只在受影响的防火分区内调整,必要时,可以开设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辅助安全出口。

经分析,4F-3防火分区面积2666、37O,直接安全出口5个,设计疏散总宽度8、8m。根据安全出口数量(5个),依据规范“每个防火分区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的要求”,似乎可以将4F-3防火分区拆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于是我们尝试着在4F-3防火分区内增设防火卷帘,将4F-3防火分区拆分为4F-3(1)和4F-3(2)两个防火分区,4F-3(1)(商业功能)防火分区面积1098、03O

根据防火分区现有疏散宽度及《高规》第4、1、5A条关于娱乐场所的厅室每平米可容纳人数的相关规定,可计算出4F-3(2)防火分区1568、00O建筑面积中,电玩和KTV厅室总建筑面积仅为1050、00O。虽说修改方案满足消防相关规范要求,但也造成了空间上的极大浪费。

结束语:

大中型商场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计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开发商在前期策划时,应对未来可能进驻的品牌进行预测,对业态功能定位准确,避免在后续的招商阶段,特别是内装修设计阶段因功能定位、业态规划调整等原因导致消防设计的修改,可能因各种条件限制而留下消防安全隐患;或因“强制性”修改而造成一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6

关键词:高层商场;建筑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总平面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6-0121-02

一、某高层商场工程概况

该商场位于浙江省杭州消防支队辖区,地上十九层,地下一层,该建筑主体高度77、1m,副楼高度28、1m,建筑总面积42308m2,东侧商业部分为五层,西侧一至四层为商业部分,五至十九层为办公部分,其中一层西南角设置办公入口大厅,南部设置专营店入口,其余为营业厅用房;二层南部为专营店用房,其余为营业厅用房;三至四层及五层的东侧为商业营业厅用房;五层的西侧及六至十九层为办公用房。地下室主要为车库和设备用房。

该商场建筑防火设计安全评估主要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其次包括《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汽规》)、《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T 67-2006)(以下简称《办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

《建规》)。

二、建筑防火设计安全评估

(一)总平面布局

1、消防车道。本商场总体规划为环形车道,西面和主楼南面为城市道路,东面和北面均设置有支路与主干道相连,长边沿街长度分别为65、7m(南)和66、7m(西),该建筑长边均设有消防车道,四面均通过周围道路能到达本建筑。该建筑四面道路宽度均满足消防车道净宽要求,符合规范中4、3、1~4、3、7条要求。

2、防火间距。该建筑东侧及副楼南侧为已建低多层建筑,北侧为空地,其余方向为规划道路。周围亦无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符合设计要求。

(二)耐火等级

根据《高规》第3、0、1条和第3、0、4条,该商场建筑高度超过50m,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通过查阅资料,对照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表可知,该商场楼梯间和前室墙及防火墙均采用190mm厚的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在墙体孔洞内填沙石或页岩粒,耐火极限大于4h,满足防火墙为3h,楼梯间墙2h,房间隔墙0、75h等的耐火极限要求,其他构造及构件均满足耐火极限要求,该建筑符合《高规》第3、0、2条耐火等级一级的要求。

(三)防火分区

1、防火分区面积。根据《高规》第5、1、1条,《汽规》第5、1、1条和第5、1、2条,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一类高层建筑和地下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分别不超过2000m2与4000m2。该建筑东侧一至五层及西侧一至四层为商业营业厅,西侧五至十九层为办公用房,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及设备用房。该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分布在389、8~1644、3m2之间,该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符合规范要求。

2、防火分区分隔物。该建筑防火墙采用190mm厚的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在墙体孔洞内填沙石或页岩粒,耐火极限大于4h,满足防火墙为3h,满足防火墙耐火极限要求。

该建筑东侧商场的中庭部分采用自动扶梯连通,防火分区由防火墙和防火卷帘共同划分,但图中未标明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应进行标明。

(四)内装修

该商场需要二次装修,不在本次评估范围之内。

(五)安全疏散

1、安全出口。根据《高规》第6、1、1条,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结合图纸可以看出,该建筑地上部分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安全出口。

根据《汽规》第6、0、2条,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该建筑地下部分第一防火分区有两个疏散楼梯,第二防火分区有两个疏散楼梯和一个汽车疏散出口,符合规范

要求。

2、安全疏散距离。根据《高规》第6、1、5条和第6、1、7条,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至最近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40m,高层建筑内的营业厅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该建筑东侧一至五层及西侧一至四层为面积较大的商场营业厅,西侧五至十九层为办公用房,主要依靠疏散楼梯作为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从图2、1中可知,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至最近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22、6m,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最大为25、2m,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直线距离最大为14、1m,符合规范要求。

3、疏散宽度。商业营业厅所需安全宽度为:,由图可知,该防火分区内有三个疏散楼梯,总疏散宽度为9、6m,设计值大于计算值,符合规范要求。商场营业厅其余各层按同样方法计算均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办规》第4、2、3条,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由图1可知,各层办公部分面积分别为995、84m2,取办公部分人员密度0、25人/m2,则每层疏散人数为249人。根据《高规》第6、1、9条和《办规》第4、1、9条,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宽度,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走道最小净宽为1、3m。则每个单元走道计算宽度为2、49m。实际每个单元走道宽度为2、6m,符合规范要求。

4、疏散楼梯间。根据《高规》第6、2、1条,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该建筑内的楼梯间均为防烟楼梯间,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高规》第6、2、1、2条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由图2可知,该建筑楼梯C前室的面积小于6、00m2,不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高规》第6、2、5、1条,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该建筑地下一层楼梯B的楼梯间内设置变配电室,不符合规范要求。

5、消防电梯。根据《高规》第6、3、2、1条,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消防电梯。该建筑每层建筑面积均在此范围内,每层均设有两部消防电梯,符合规范要求。

三、消防安全评估结果

(一)存在问题

1、该建筑自动扶梯处设置的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没有标明,不符合《高规》GB50045第5、4、4条。

2、该建筑楼梯C前室的面积小于6m2,不符合《高规》GB50045第6、2、1、2条。

3、该建筑地下部分楼梯B的楼梯间设置变配电室,不符合《高规》GB50045第6、2、5、1条。

(二)整改意见

1、自动扶梯处的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并应标注在图纸上。

2、楼梯C前室的面积应达到规范要求不小于6、00m2,建议和旁边的消防电梯及楼梯合用一个消防前室。

3、楼梯B的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变配电室,建议将变配电室靠楼梯间的墙设置为无门窗洞口防火墙,变配电室另开其它门。

四、结论

通过对高层商场建筑防火设计的安全评估发现,处方式的安全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规范要求不一定是最好的消防设计,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对其进行性能化的安全评估,综合考虑投入和安全等方面因素,通过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以更好、更经济的设计方案解决现有消防设计中出现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7

关键词:商业建筑;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外立面设计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人们对商业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商业建筑的迅速发展,并向多元化的方面断续前进,在这种形势下,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大型商业项目建设越来越多。而由于商业建筑项目具有多功能性,层次性和地域性要求高等特点,从中给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为此,本文结合工程案例,探讨大型商业建筑设计中相关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大型商业广场,一共4栋,建筑总面积4万m2,地上6层,地下2层。其中,2,3号楼为写字楼,4号楼为大型商业建筑,主要由娱乐楼、步行街和并联店等组成。本项目集写字楼、超市、百货、影院、KTV,小商铺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2 设计理念

本工程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现代化商业综合型建筑,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布局建筑空间,注重建筑的统一规划,在色彩上选用高新的玻璃,简洁大方,以提升人们的视觉效果,创造出高品质、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综合性建筑。

(1)在建筑形体设计上,要体现区域地标性建筑的特点,建筑形体要简洁、大方,主题要鲜明,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氛。

(2)在平面设计和功能布局上,主要以商业步行街为轴线,以贯穿连通各主力店,加强业态之间的联系。步行商业街是一个平面和竖向相互转换的空间,具有空间平台的作用,以方便各业态的联系。所有分界面和轴线交汇于中庭,在视觉上体现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密切性。

3 规划布局

(1)建筑总平面规划。本项目的主轴线主要以室外步行街为主,以组织和规划建筑的功能空间。步行街按照T形和U型进行布局,而休闲广场设置在起始和中部,以形成良好的人流空间,同时也丰富了室外空间的层次。T字形的步行街,具有步移景移作用,给建筑空间增加了一些趣味。室外步行街北侧是高层写字楼和商业并联店,东侧为大型的写字楼、购物商场和室内步行街。室内步行街设置以中庭空间为主,主要采用大型的天窗,以创造了适宜的购物环境。

(2)建筑布局。办公主楼布置在西面,而裙房则向北面布置,以形成统一的空间,在空间处理上,建筑坚持以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原则进行设计,从远处望去,办公建筑与南面的广场相互呼应与统一,风格一致,从中加强了城市空间的互动性和互融性。

(3)道路交通组织。建筑周围设计有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它们之间相互交接,以形成一个环行的交通体系,交通流线合理、明确。

1)车行出入口设置:项目一共设置3个车行出入口,分别位于项目的东侧,西侧和南侧,车辆进入项目后可以从这3个车库入口进入地下停车场,而地面只用于消防车停用;

2)人行出入口设置:项目共设置了四个人行出入口,主要供商业人流使用,2个设置于东侧,2个设置于西侧,并连接于城市道路。以东侧入口广场为项目的主要出入口,以疏散城市的人流。北侧入口广场为室内、外步行街的共用广场。同时,项目内部设置一条U字形的室内步行街和T字形室外步行街,作为行人购物和休息的通道,同时也加强东西、南北侧之间的联系。在室内步行街的末端设置了一个广场,以疏散行人。

(5)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方面,主要包括绿化景观、硬质景观和环境设施,环境设施有户外标识及灯光的营造,以形成一个有活力的户外空间,提升商业广场的形象。

1)外街空间设计。外街空间设计主要以建筑外立面作为主要景观元素,以增加地面上的投影效果,同时,采用现代感和节奏感的铺装风格,统一了建筑外立面的形象,塑造了整个空间的个性。

2)内街空间设计。在内街空间设计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水的设计元素,为了与硬朗的建筑的风格形成对比,采用了水流式的铺装,从中减弱了建筑的坚硬感,同时与室内空间相互连接,以增强各室内步行街入口和各空间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减弱了室内外空间的界线,从而使整个购物空间充满了活力。

3)绿化设计。绿化设计采用简洁、精致为设计原则。在外街绿化设计时,通过采用整形的绿化并结合泛光照明,以体现商业氛围。在植物的选用上,为了区别于周边环境,选择了海藻类名贵植物。在商业广场局部以香樟进行点缀,并设置有移动绿化,以增加绿化效果,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4)南面的广场设计。南面的广场设计有雕塑小品、水体、室外家具等。在水体设计上,主要以喷泉、瀑布等动态水体为主,以达到吸引人流,活跃气氛,调节气候和提高人们审美观的目的。在雕塑小品的设计上,根据广场的特质,采用鲜亮色彩,加强造型塑造,体现文气气息和时代感,并突出商业氛围。

4 功能分区

建筑主体功能为办公,裙房的功能为商业,因此,需要合理地规划与分区。2,3号楼布置在商业综合楼的东侧。在2、3号综合楼和写字楼的中间布置设备层,写字楼7~18层为标准层,层高为3、75米;4号楼的商业综合楼包括高层商业楼和多层的室内步行街,商业楼包括百货区、娱乐区和影楼酒楼,位于1~5层。地下室一共2层,采用两个地块地下室连通设计,平面功能设置有设备用房和平战结合的地下停车库。

5 外立面设计

建筑外立面设计主要强调时代性和标志性的特征。在设计上主要采用简约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玻璃与铝塑板墙面的对比,以及广告、橱窗、灯光的设计,以创造出商业购物的形象,以突出商业气氛。

在主体建筑设计方面,为了以体现简洁、大气的时代特征,一般采用方形设计,以提高人们的视觉冲击力,确保使用面积的有效性。正方形与长方形作为建筑最基本的设计形式,是大型商业综合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与此同时,在外空间立面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满足建筑功能及业态外窗的功能要求,如餐饮类建筑都要考虑到足够的外窗的设置问题;百货类建筑需要在首层设置展示橱窗。因此,我们需要在立面设计上,合理地布局建筑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商业综合性建筑立面设计有别于一般住宅建筑,而更加倾向于公建化的立面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到每户独立分体空调外机位的设置,融入到整体建筑外空间的组织中来。

6 结束语

随着城市商业项目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项目将会成为城市重要的标志,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综合性建筑的自身价值,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商业综合建筑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和建筑外立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设计,强化建筑的平面功能与立面造型,以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8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商业地产的发展,商业形态从单个独立形态向综合化形态转变,逐渐出现了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及城市商业综合体。近年来,空间巨型化、功能集约化和价值复合化的商业综合体在我国大中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综合体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塑造城市新形象,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交通拥堵、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一种有效的手段;商业综合体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娱乐休闲等更高层次需求,符合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塑造城市的新形象,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环境认识不清、项目规划定位失误、资金链断裂、开发商能力不足、后期运营不利等因素造成商业综合体开发的失败,出现了商业综合体商务效应弱、人气不足、处于空运转状态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开发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本文通过阐述商业综合体的内涵本质和发展动力,并以杭州城西银泰城为例,分析商业综合体开发成功的要素,对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1、商业综合体

以大型综合性商业购物中心为主体,包含多种商业业态的综合性建筑群体,称为商业综合体。该类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商业核心地段或新兴规划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土地开发强度高、交通可达性好、人流量集中等特点。商业配套设施给周边人群带来巨大的生活便利,往往会使综合体中的其它物业随之增值,但要注意避免购物中心与其他物业类型的相互干扰。商业综合体,以建立相互依存的价值关系为基础,各种业态相互补充,并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与更新。它涵盖了丰富而全面的业态,通过对不同业态的整合,从而实现规模上的集约化,发挥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2、城市商业综合体种类及特点

2、1、单栋综合体建筑

单栋综合体建筑从外形上来看属于内封闭建筑形态,出入口处仅与城市交通量较大的城市道路相连,入口较大,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常以此来彰显标志性外观;可以将单栋综合体建筑看成是开放性内街空间郡空间形态为线性空间或具有节点型的中庭空间;空间结构是由回游式、穿越式和网络式组成的;商场交通常以扶梯为主其是结合坡道、室内景观电梯等元素而进行设计的。

2、2、多栋综合体建筑

多栋综合体建筑常应用于旧城区改造中,一般位于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左右沮原本就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商业中心和社区中心;设计时常以原有的街道空间尺度为依托对商业、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进行整合为购物者创造自然、亲切的氛围;该综合体会以一个片区街道为主轴洛种高档专卖店、普通综合性商店、步行街及相关体育设施等。

3、当前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要点

3、1、和谐性设计要点

和谐性是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下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相似和谐:新建筑和旧建筑所呈现的风格要相一致,同时追求新建筑与旧建筑逻辑上的协调,主要做法是在颜色细部轮廓上使之发生联系,建立统一的面貌。(2)逐变和谐:在新建筑和旧建筑中可以使用中性元素,采用相应的方法促进和谐统一。那么,这类中性元素不仅能起到建筑的延接作用,还能开敞空间绿化自然的水面地势,达到环境连续性的效果。(3)对比和谐:新风格建筑和旧风格建筑之间可以形成明显的对比,以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统一。

3、3、整体性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空间有较大的影响力也是那些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都是位于一个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就其本身渲染力而言,主要是由平面、立面、自然环境和环境等构成的。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协调好交通空间和城市的建筑环境,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建筑和地理环境;在环境上要协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形态上要协调功能与空间风格特色;在功能上必须以建筑为主体,构建城市内外相联系的空间;在地理环境上则与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

3、4、人性化设计要点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而且建筑面积巨大,为人提供的居住休闲工作娱乐的空间,所以在规划设计的过程要本着“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并以人们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全方位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3、5、开放空间环境设计

开放空间环境设计是城市规划中所特有的,它也城市商业综合体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现代综合体以卧街区的开发模式,把城市片区划分为若干街区单元,进行组团式的开发,从而获得整体的功能组合效益,以达到更好的满足当前城市发展和开发的需求。

3、6、经济性分析

城市开发与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以商业利益为主的经济体系在城市发展当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规划设计当中,尤其是在交通空间设计中时更需要对其经济适用性进行深入评估。交通空间作为是城市综合体的辅助空间,虽交通空间不具备收利功能,但是交通空间对商业建筑经营有直接的影响,它能确保每个商铺都能拥有最大的临客流界面,来以吸引更多的人、客流。

3、7、与周边建筑的和谐性要点

相似和谐:新旧建筑风格统一,互相包涵或者联系的构图,追求新旧建筑在逻辑上的统一具体做法就是在颜色、细部、轮廓上使之发生联系健立统一的秩序对比和谐:新旧建筑产生强烈的反差,以创造视觉的震撼力给人深刻的印象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统一,具体有垂直与水平、颜色的反差、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几何造型的对比、结构形式的对比、古典与高科技的对比等。渐变和谐:在新旧建筑插入“中性”要素,采用“个性一中性一个性”的方法达成和谐这种“中性”要素可以是起到延接作用的建筑,也可以用开敞空间、绿化、自然的水面、地势达到环境的连续整体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对合理应用城市空间、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虽然,我们国家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上跟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理念。希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做好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工作,营造开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海龙、万达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2]李静波、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集约化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09、

[3]陈磊、基于区域空间的商业综合体复合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流程(精选8篇)
  • 下一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