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分数除法课件(精选8篇)

时间: 2023-08-23 栏目:写作范文

分数除法课件篇1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计算王国里游玩,愿意吗?

2、摘苹果的游戏。复习旧知。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点击课件出现例1的情景图)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瞧,我们学校买来了什么?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了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

(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生2;对,80÷20=4。因为8÷2=4,所以80÷20=4。

(4)检验正误。(课件出现结果)

师问:学校买来的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齐答:4个。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口答。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检查正误,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又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1)情境中引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学校分气球的任务。大家表现非常好!瞧,学校又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请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2)探索、讨论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该例题的教学较上例题放得更开了,旨在培养学生用迁移类推的能力。)

(3)汇报。

生1:120÷30=4,我想4个30是120,也就是30×4=120,所以120÷30=4。

生2: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12÷3=4,所以120÷30=4。。

师:说的很好。你还真善于总结。让我们一起来检查结果吧,看大家的做法对吗?(课件演示)

3、小结。

同学们,在解决分气球和分彩旗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用乘法做除法或用表内除法做除法。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20≈122÷30≈

80÷19≈120÷28≈

生:用估算求商。

师:请你选一题来试一试。将估算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借助已有的口算与估算经验探索除法估算的方法,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推上口算的主体地位。)

(2)交流,并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说一说?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师:大家真不错,说的非常好。那么,谁愿意总结估算方法?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师:你总结得真好。请你告诉大家,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什么样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生:是,要看成和被除数或除数最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做一做”40÷20=143÷70≈

360÷40=632÷90≈

2、帮小动物找妈妈。课件出示题目。

3、智力比拼。根据数字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

4、智力赛跑。三分钟内看谁最先做完30道口算题。

(四)全课总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最后,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因为20×4=80所以80÷20=4想乘法做除法

(2)因为8÷2=4所以80÷20=4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120÷30=4

分数除法课件篇2

第一次执教:

1、创设情境:(电脑课件)五筒和两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列式:52÷2=?

2、探索算法。

师:你会计算吗?请你试试看。

(学生开始计算,但好像有点困难,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同学举手)

师:大家停下笔,我们先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算的。

生1:我先把50除以2,等于25,再把2除以2,得1,所以合起来是26。

师:你能想到把52拆成50和2,再进行除,真不容易。大家听懂这个方法了吗?

生2:我是用竖式算的,先把5除以2,等于2,多了1,就是12,再除以2,得6,一共是26。(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竖式写在黑板上(板书:[2 52] ),看看该怎么算。谁再来说说看?

(还是没几个同学举手)

师:我们还是请你来说吧。

生:先把5除以2……

师:我们来看这里(指着课件情境图),5就表示5筒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2筒,还剩1筒……(边点击课件边完成竖式的板书),请你们照样子完成书上的竖式,同桌两个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

分析:

纵观本堂课,学生的兴趣不高,发言交流不积极,虽然基本会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但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式的模仿,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重视操作,没有好好发挥操作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条小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教材通常是遵循这个原理来编写教学内容的。本课教材中的情境图的设计颇是用心良苦:用5筒表示5个10,另外2个是单个的,它的意图就是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算理。把5筒平均分成两份,只能每班先分2筒,剩下的一筒无法直接分成两份,所以要拆开和另外单个的2个合起来再分,这就是被除数首位不能整除后余数的处理方法,即要和个位数合起来再除,这里的操作,其实就是演绎了竖式的算理。然而第一次试教时,老师没有好好领会,课上并没有准备操作学具,只是在课件中制作了这一操作过程,以教师演示来代替学生操作,显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时机也把握不对,课堂上,当大多数学生对两个发言同学的方法感到疑惑时,教师就急着结合板书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显然有些困难。因为此刻虽然教师在点击课件演示操作,但此时的操作只能算是一种假操作,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经过真正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怎么会真正理解呢。因此,要正确理解操作在本课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操作来进行“手的思维”,理解算理。

经过研讨,听取大家意见,该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第二次教学时,效果就明显不同了。

第二次执教:

1、情境创设。(略)

2、探索算法。

师:算一算52÷2的结果,如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这时,大多数学生都开始分起小棒来)

交流:(实物投影)

生1:我是把52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分成2份,数了一下,每份都是26根。

生2:我是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剩下1捆,把它打开,和2根合起来是12根,再分成2份,每份6根,最后得到每份26根。

师:为什么剩下的一捆,要把它打开后和2根合起来再分呢?

生:因为一捆不能直接分成2份。

师:这两种方法都得到了每份26根,你喜欢哪一种分法?为什么?

生:第一种方法比较麻烦,第二种简单,因为先分整捆的比较方便,我也是这样分的。

师:你们认为呢?

师:看来,这是一种好方法。谁再来说一说,用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计算52除以2,是怎样分的?

同桌互说(边分边说)。

师: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板书:[2 52] )谁来说说,按照刚才摆的过程,先算哪一位?

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

接下来怎么除?

……

分析:

第二次执教的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显得非常活跃。最关键的是学生的思维也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不管从课堂氛围还是从教学效果来看,都令人满意。

第一,通过操作,激发参与兴趣,积累活动经验。

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表明:小学生的智力处于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操作性学习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时基本上都要借助于直观手段和实际操作活动,在学生的操作交流过程中,他们是用脑思考,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要经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活动,思维得到锻炼。让他们感受到操作的必要性,是因为直接计算52÷2有困难,才借助小棒进行操作的,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这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变“要作”为“我要操作”。而第一节课的操作是教师点着课件完成的,学生是被动地看着教师演示,且不说有没有兴趣看,就是看了,也不一定看明白了;第二节课是通过自己亲自动手,经历探索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引发了数学思考,效果当然大不相同了。实践证明,只有经历自己真正的思考与实践的,印象才更深。

第二,通过操作,加强直观感知,发展数学思想。

分数除法课件篇3

本班级学困生有顾嘉琪、曹越、樊欣艳、黄海涛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培养,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5、24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认识万;,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教学措施1、实施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分析应

3)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培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2)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3)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分单元教学进度目次周次单元或章节内容教时本单元重难点一1-3除法11课时重点:除法的笔算

难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二3-4认数6课时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读。

三4-6千克和克5课时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难点:建立正确的千克和克的重量观、四6-8加和减10课时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五8-924时计时法6课时重点:24时计时法

难点:经过时间的计算六10-12长方形和正方形8课时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

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七12-15乘法14课时重点:乘法的笔算方法

分数除法课件篇4

本班有学生15人,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

五、教改实验专题: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分数除法课件篇5

教材分析: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教学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解决试商,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定出一位商。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的试商方法,会用这两种方式试商进行计算。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四舍”、“五入”法正确试商。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分钟训练。

游戏:双轨开火车。每组用一分钟时间(课件设置好)快速双轨开火车。(课件出示题目)

(1)60÷20= 90÷30= 80÷40= 120÷30=

180÷30= 62÷20≈ 80÷38≈ 80÷19≈

20×( )

(2)120÷30= 180÷30= 240÷40= 80÷40=

240÷60= 80÷38≈ 120÷28≈ 122÷30≈

60×( )

(3)80÷40= 120÷30= 180÷30= 240÷40=

90÷30= 93÷30≈ 120÷28≈ 80÷38≈

60×( )

(4)120÷30= 240÷40= 60÷20= 240÷60=

180÷30= 80÷38≈ 120÷28≈ 184÷30≈

70×( )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上课一开始,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能更好地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反映速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设计意图:试商和调商始终是学生进行除法计算的难点,这部分教学应该细致,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中去。

2、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课件出示例2(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1)、分析列式:196÷39

(2)你想把39看着几十来试商呢?请同学们试算。(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学生的试算情况,找出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汇报)

(3)观察、讨论、比较。实物投影出示两个不同的竖式。

一个是196÷39商6,另一个是196÷39商4。

引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口述:把39看着40来试商,需要调一次商,商4小了,改商5;把39看着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

师生概括总结:当除数是个位数为5、6、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1,把除数看着整十数试商,然后用试的商与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就说明商合适。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说明:因为“五入”后除数大了,所以容易使试商的结果偏小,这就需要把商改大。板书:“五入”法试商,偏小。

4、引导归纳:今天我们所学的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我来检验检验。

(一)活动2。要求:在四人小组里,A同学做(1),B同学做(2),C同学做(3),D同学做(4),完成后交给下一位同学改,第三位同学检查,第四位同学记分,时间是3分钟。

(1)272÷68 (2)69÷23 (3)401÷79 (4)245÷72

(二)课中分钟训练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快速抢答”,请根据老师手中卡片上除法竖式的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答对的小组加10分。

(1)64÷22试商3,(2)444÷74试商6,(3)204÷43试商5,(4)476÷79试商5,(5)84÷28试商2,(6)467÷58试商7,(7)120÷17试商6,(8)246÷49试商4、

(三)学当小老师:利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知识出题给自己的同学做。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知识给自己的同学出一道题呢?

活动3。要求:在四人小组里,每人按照今天所学的知识,出一道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题目,完成后交给下一位同学做,第三位同学改,第四位同学检查。时间是4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真厉害,不但自己学会了学习,还帮助了同学,做了别人的老师,以后我们都要象这样,做题时要检查检查再检查,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四)学当小医生:检查竖式计算中的问题并改正。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小马虎,他们可不象我们班同学这么认真,完成作业后根本不检查就打球去了,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当当小医生,诊断诊断。

(1)639÷72商9没有余数(诊断:忘记进位。正确商是8,余数是63)。(2)316÷53商6余数是2(诊断:用减数去减被减数。正确商是5余数是51)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和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我在设计本节教学的过程中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我组织了四个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克服自己的权威意识,引导学生唱“主角”,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展,因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整节课我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形成一个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教学新秩序。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敢想、敢说、敢议,才能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如四人小组按今天所学的内容每人出一道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题,完成后交给下一位同学做,第三位同学改,第四位同学检查。“出题给同学做”,是多么让人乐于接受,并令人跃跃欲试的一件事呀!这就给每个学生一个动手探究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分数除法课件篇6

关键词:安卓;javaEE;学生签到;自动办公;室内定位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54-02

Abstract:At present,most of the campus attendance is still based on the roll call by manual work、It is not just a waste of lesson time,but also arise substituting for each other to take attendance、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grasp the situation、The system implements the absenteeism reminder,attendance check,attendance statistics,online attendance,etc、It is convenient for teachers to be in the know of situation of campus attendance concurrently、

key words: Android; javaEE; campus attendance; office automation; indoor location

目前,高校任课教师大多以点名签到的方式进行学生出勤统计,以手工方式进行统计汇总,是非耗费课堂时间。为了解决传统考勤方式的问题,减少任课教师的负担,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简化考勤方式,本系统利用创新利用室内定位技术结合安卓与javaEE技术开发设计了一款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的学生签到系统。本系统采用安卓与JavaEE技术,Mysql作为数据库,实现了C/S结构的考勤管理系统。本系统有三种用户角色:学生、教师、管理员。学生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考勤情况,如有异议即可向系统管理员或者相关任课教师提出反馈。教师主要是查看授课班级的出勤情况,可以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查询。管理员任务是负责学生课表、教师表、学生表、授课表等数据的导入导出日常维护工作。其中,学生端、教师端在Android端登录,管理员功能在Web端登录。

1 软件总体结构

本系统的管理员功能在Web端实现,Web端使用JSP技术作为表现层,采用BootStrap、JQuery等富客户端,提高浏览器兼容性。后台采用SpringMVC、Spring、Mybatis开源框架集成开发而成,引入mail、短信接口进行信息及时推送,减少了消息的延时。采用Mysql作为开发数据库,使得在数据库端控制部分数据完整性成为可能[1]。采取jExcelAPI开源模块读写excel文件,实现了从excel文件中读取学生表、教师表、班级表等功能,以及从数据库中导出数据到excel文件中去。

本系统的学生和任课教师用户是在Android端登录使用。安卓是以Linux为基础的开源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在人群中使用占比较大,可以满足签到系统大众化的需求[2]。安卓端采用最新的Matrial Design设计语言,这让按钮的弹入弹出、卡片的滑入滑出以及不同界面之间变化的方式都具有了物理质感,增强了用户体验。本系统利用Android本身的wifi工具包获取周边wifi的相关信息并执行相关算法完成了室内定位功能。本系统使用开源的HttpClient框架实现APP与tomcat服务器的长连接,并且实时接收来自服务器端的信息推送。

2 系统实现

本系统分为以下功能模块:

・ 公共模块

・ 学生模块

・ 获取周边wifi相关信息

・ 室内定位模块

・ 查看出勤信息

・ 反馈异常信息

・ 教师模块

・ 查看班级当堂课出勤信息

・ 按条件查询出勤信息

・ 导出出勤记录

・ 审核反馈信息

・ 管理员模块

・ 学生、教师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

・ 授课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

2、1 公共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验证用户是否存在以及权限合法性,并根据不同身份返回不同标示码。将该模块作为通用接口,Web页面通过ajax异步交互技术实现,Android端使用HttpClient异步提交方式。如果用户输入用户名不存在或者密码错误则系统会返回有关错误提示。如果信息正确则会显示正确的页面或者Activity,用户可以根据功能模块进行相关操作。

2、2 学生模块

2、2、1 获取周边AP相关信息

首先建立包含响应扫描结果的接收器receiver,并且重载onReceive()方法,通过registierReceiver()方法将receiver向Android系统进行注册。getSystemService()方法用于获得操作WIFI设备的句柄。最后用startScan()方法启动扫描。扫描结果将包含WIFI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MAC地址、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等数据。

2、2、2 室内定位模块

RSSI测距在15m的近距离精度在2m以内,可以满足基本的室内定位需求,大多数无限传感网络节点远距离定位误差较大[3]。本系统利用高校教学楼wifi充分覆盖这一前提,在此基础上采集了每个教室的可接收到AP的数据指纹,并且形成了一个指纹数据库。在指纹匹配阶段,对每个扫描到的AP(Wireless 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的RSSI值,设定一个选择区间[RSSI-q,RSSI+q],q为多次试验得到的经验值并且可调整,在指纹库中查找满足此区间的位置点,若有n个位置点落在此区间范围,则这些位置点分别取权值1/n,在其他的位置点责取权值为0。对所有接收到的AP做如上处理后,选出权值最大的位置点为估计位置。本系统并非得到准确的室内位置,而是精准判断学生用户所在教室即可。

每次上课时,学生只需要打开APP,用自己学号与密码登陆即可,无需其他操作,即可自动完成签到,此时任课老师可及时查看班级学生的上课情况。

2、2、3 查看出勤信息

学生看查看当堂课的签到情况,也可以查看过去学生本人出勤情况。查询出的出勤信息分为缺勤、请假、正常三种情况。

2、2、4 反馈异常数据

由于RSSI的多径效应,可能存在定位失败而导致签到失败的情况。本系统通过引入短信与邮箱接口,学生可及时向任课教师或者管理员反馈异常数据,管理员及时更新升级定位指纹数据库并将修改后的签到情况手动更新正确。

2、3 教师模块

2、3、1 查看班级当堂课出勤信息

教师可及时查看当堂课学生的签到情况。安卓程序设计里,使用AChartEngine绘图引擎,在安卓界面里可直观显示哪些学生缺勤。

2、3、2 按条件查询出勤信息

任课教师可按照日期、学生姓名、上课地点等多种查询条件查询学生出勤情况,并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将数据可视化。

2、3、3 导出签到表

任课教师可将查询到的签到情况导出xls、txt等常见数据格式,以便课后做更精确的统计等等。

2、3、4 反馈异常数据

任课教师若发现本系统出现异常,即可立即向管理员反馈,以便减少损失。

2、4 管理员模块

2、4、1 学生、教师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

学生、教师登陆的账号、所在班级等数据,学生具有只读权限,只能由管理员维护这些数据,不允许个人修改,密码除外,个人信息的录入工作主要由管理员负责,管理员可依照人员变动,对人员信息增加、删除和修改。为了避免手工录入工作量巨大,本系统在Web端设计了上传xls文件,服务器端从xls文件中读取数据并插入数据库中,所有的学生信息按照设定的表单字段存储在服务器的Mysql数据库中[4],节省了大量时间。

2、4、2 授n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

授课数据包括授课教室、授课教师、授课班级以及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与班级中学生是一对多关系。授课时间由管理员录入,如遇到节假日、考试放假等情况,并将其排除在授课时间之外,APP端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端的推送,则在该时间段内不会执行签到功能。

3 结束语

本系统将互联网应用于签到系统,更加充分发挥了网络在高校教学资源中的重大作用,解决了点名签到浪费课堂时间等等问题。利用C/S架构实现了移动办公。以权限为驱动有利于模块化设计开发,不同角色拥有不用功能,达到了考勤目的,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燕, 胡雯、 Mysql数据库存储引擎探析[J]、 软件导刊, 2012, 11(12): 129-131、

[2] 李宁、 Android开发权威指南[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10、

分数除法课件篇7

关键词:创新精神、能力、培养

一、计算机基础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因为计算机的每一条指令,只要一句出错,就没办法正常执行。所以没有良好的使用习惯,很难在计算机上有更深的成就。应教给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强调程序的可读性,自已读自己的程序都很难读懂,更不用说跟别人交流。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围绕着一本教材、一位教师,一个学习周期下来,只要学好了这本书,完成了作业,答好了试卷,就标志着这门课程的任务圆满完成。以这样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读书、做题,缺乏足够的工作能力,如何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现代教学理念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导,教师要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但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教给他们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主体,学生所具有的活跃的思维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望、强烈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以及旺盛的青春活力,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上语言课对循环结构讲解时,首先用典型的例子分析循环结构的特点,及每个例子下循环变量在执行过程中的变化,最后做出总结得出循环结构语句的特点,让学生对循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算法。在循环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题目:输入两个数求最大公约数。在课堂上我先给出用辗转相除求余数的算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给出不同的其它算法,有的同学利用穷举的思想,从2一直到其中的一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如果能够同时整除,就记载下来直到循环结束,最后记下的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还有的同学提出从其中的一个小的数开始向下取,一旦能够同时整除,立刻结束,这个数就是最大公约数。也有的同学给出一种算法,如果除数为0,这被除数是最大公约数,否则,如果被除数大于除数,则用被除数减去除数直到除数大于被除数,如果除数大于被除数则交换除数和被除数。学生广开思路,不拘一格,这样即使以后学习其它语言,也不会被局限在只有教师教的才是真理的模式,而会主动去分析总结,使他明白他自己也可能创造出一种更好的算法,这样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

分数除法课件篇8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9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数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措施: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4、充分利用课本中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计算的兴趣。

课时安排:8课时

(二)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要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的算理及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措施:

1、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关注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同时还关注学生的一些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按排:11课时

(三)观察物体,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措施:1、充分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和学生动手搭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2、切实组织好课堂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四)简易方程:这单元内容在学生学习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意义表现在: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其中用quot;是学习方程的基础,quot;是学习quot;的基础,quot;则是quot;的发展。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简易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措施:1、关注具体实例,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教学时,充分用好教材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安排:12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而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quot;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教学史的认识。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算理)

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操作。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在本单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困生进行适时点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课时安排: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教学重点: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

教学难点:1、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2、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并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时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进行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弄清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最中间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然后再利用中位数的这一特点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七)quot;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数字编码简单方法的探索,学会用数编码。

教学难点:数字编码的运用。

教学措施:

1、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探讨用编号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的人或物。

2、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线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会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科综合实践措施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岗位大练兵总结(精选8篇)
  • 下一篇:医院奖惩制度(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