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步行街设计(精选8篇)

时间: 2023-08-24 栏目:写作范文

步行街设计篇1

关键词:城市; 步行商业街; 设计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design idea,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points of modern urban mercial street in the paper by the example of Fushi park residential and mercial area of Huaian City、

Key words: urban; mercial stree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工程概述

富士园商住区位于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深圳东路以南,淮杨中心路以西,紧邻富士康工业园。项目总占地28、379ha,规划建筑面积52、147万m2,本次规划设计内容为首期开发项目,占据商住区的东南角,隔淮杨中心路与富士康工业园相望,规划占地面积59958、60平方米(约合9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7、0688万平米。首期项目又分为三期,一二期用地38702、00平方米(合58亩),容积率2、2;三期用地21256、60平方米(合32亩),容积率2、5、本项目用地均为商住用地,规划低、多层商业,高层酒店、办公、公寓等内容,建成后不但成为富士康工业园的生活配套中心,同时也是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商业中心。

2、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要点

2、1 便捷的交通体系保障

步行街作为一个人流量较为集中 的地方,首要条件就是交通通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注意处理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实现步行街交通与公路交通的相互补充,在步行街口位置,设置便捷的公交站点;如果步行街比较长,则可考虑实行内部公交路线,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其二,考虑机动车的停车场问题,需要在步行街的街口位置设置停车场,如果街区用地相对紧张,就可考虑地下停车场或者立体停车场;其三,优化步行街周边的交通网密度,合理计算不同道路中人流量与负载量的关系;由于步行街是一个购物、消费、娱乐等集合场所,因此人流量相对较大,必须通过合理的定位和布局,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配套作用。

2、2 营造良好的环境意象

以现代城市角度为出发点,环境意象综合体现了建筑环境与街区环境,只有具备特色化的环境意象,才能真正体现步行街的特色。具体分析如下:

(1)道路

处于商业环境中的道路,主要作用在于沟通人与车,同时也是重要的疏散通道、人们活动的平台和各种商业消费纽带;在规划过程中,保持道路和周边建筑物的高宽比在一定数值之内,既要保持空间尺度的亲切感,也不能让人们感到拥挤不堪,从视觉上创设建筑的最佳角度,烘托热闹的氛围。

(2)中心

中心是某个商业街区域中最具特征的空间,应结合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实际情况,一般规划1-2个广场,供人们歇息、玩耍,举办特色活动,聚集人气。

(3)入口标志

对于步行商业街来说,入口标志的设计非常重要,一般在与主干道相连接的位置设置入口,人们由此进出,而此处需要设置灵活性的踏步或者路障,不允许机动车进入;入口标志可起到引导空间、组织空间的作用,将商业街构成了一个内部空间,是整个空间序列的初始。

2、3 多元化的空间布局

城市随着人们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而形成,表达了特定的物质空间特征、文化特征。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空间环境的舒适感,要求更多比例合理、特色鲜明的独立空间,以渲染特殊的环境氛围,这种构成要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对于城市步行商业街来说,其布局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1)线状布局

在街道的两侧位置,店铺沿线状铺开,店面凹凸有致,空间感突出。例如,武汉的江汉路。

(2)线面结合

这种方式的步行商业街较为明显,一般与路段中的一些商业地块相联系,形成整体布局。例如,合肥的城隍庙步行街。

(3)面状成片

商业街区主要集中于城市主干道的一侧,以网状布局为主。例如,南京的夫子庙。

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城市步行商业街在空间形式上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逐渐从传统模式转向多元素、多功能的公共建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与社会发展潮流相符的前提下,步行商业街还应不忘保留自身的独特风貌与空间布局。可以根据所在位置的实际情况,适当设计具有文化特色的过街楼、室内步行街、庭院式店面等,让城市的历史在步行商业街的空间中延续,表达商业街的更深层次内涵与价值。

2、4 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现代城市步行街中,除了考虑城市环境、交通等影响因素以外,还用充分考虑到景观视觉的重要作用,将对整个城市的风貌、步行街风格产生影响,成为步行街的重要一部分。以人文景观角度来分析,其一,考虑步行街整体布局的协调性,与建筑的风格、色彩及高度等相匹配;其二,强化步行街沿路的轮廓,以提高整体性与流畅性;其三,渲染步行街的绿化效果,提升亲和力,适当设置道路小品,突出文化主题。

3、淮安富士园商住区实例分析

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酒店、办公居住等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基地内有大量的人流、车流需要,因此合理的安排各种流线,尽量做到各种流线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是本项目交通流线组织的基本原则。在交通布局上首先保证基地对周边道路均有出入口,使得从每条道路上来往的商业人流和车流可以方便的进出基地,同时让基地消防车道形成环路,可以环通整个基地,消防车道满足净宽、净空要求。

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利用基地本身的条件,经过适宜的拆分重组,创选美好的视觉景观,发挥软硬绿化元素组织的不同效果,达成天人合一的景致,远远超越仅强调绿化面积大小的层次。同时结合建筑设计运用了大量线性绿化带,“绿带”的设计手法使建筑群更具设计意义,也为基地的街景增添了凹凸感和层次感。屋顶花园和地面花园的呼应形成了建筑与地面层的衔接和互动。道路和相似街道的景观处理着重绿化和建筑因素,包括几何形状突出的铺装路面、景观和设备。基地内设有特别宽阔的广场,充足的空间可容纳多排树木,不仅表现出规模和气势,而且提供了荫凉的空间。整体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的轴线感和秩序感,开合并用、抑扬顿挫,形成有序的空间组合,同时注意植物的色彩和季相,以及常绿和落叶的搭配,丰富了整体空间的景观内涵。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绿色、清新、舒适的商业休闲空间。

发挥商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而任何一个地块,邻街面也就是四个,占据邻街面的商铺数量有限。因此,如此大规模的商业群,如何提升商铺的整体价值,创造独特的空间就成为整个规划的核心问题。根据对周边条件的分析,对商业形态的分析,最后形成了“点、线”结合的规划格局,借鉴传统的商业街坊模式,用地内形成十字形的双轴,而两条轴的交点形成本地块的中心广场,从这个中心往四周放射出宽窄有致的内街,内街讲究商业空间的互动,相互借鉴商业氛围,同一条商业街也因为各自的商业竞争而显得热闹非凡;内街的尽端或转角设置休闲性的广场,游人往往在这转身间有了新的发现。通过空间的收放达到变幻的目的(如图1)。

图1:江苏淮安昊东美丽东方商业步行街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步行商业街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窗口,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体现。在进行步行商业街设计过程中,应做到合理规划、大胆创新、优化建筑构造与布局,才能创设广受欢迎、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

参考文献:

[1]赵发兰、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要突出不同的地域特色[J]、价值工程,2011(13)

[2]于红霞,徐科峰、浅析交通系统设计对步行商业街商业价值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25)

[3]张建华,俞碧川、基于质感特征的步行商业街植物配置初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1(6)

步行街设计篇2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景观设计

1、前言

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应遵从总体的环境设计原则和整个街区及地区的规划思路。除考虑照明的亮度、照度和眩光控制等技术指标外,如果能利用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成果,根据知觉过程中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视看时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可以营造出生动和充满趣味性的夜景观及照明效果,为人们提供休闲、购物、游玩、观景的舒适环境。

(1)视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

2、视知觉理论

2、1 视知觉反应模型

现代视知觉理论认为视知觉过程是人脑将进入眼睛的光刺激转化为整体经验的过程。并通过一个简化的模型将视知觉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属性分类、预测和情感反应。

属性分类包含着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简化、提炼,根据经验所能找到的最高组织原则,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类,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一致。

预测过程确定了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联想。符合预测的环境信息,比如建筑中使用鲜明的红色“出口”标志暗示着“紧急安全疏散口”,这类统一使用的设计元素在空间环境成功地满足人对方向感和安全感的心理需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情感反应涉及每一个刺激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或预测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当出现的环境或行为刺激正如所期待的一样,比如照明环境中的亮度值、光投射方向和色彩与需要的一致,并且是我们所预期的,通过“经验存储器”内的已有经验建立的相关联系被证实,通常会有积极的情绪反应。

2、2 视知觉的特点

1)对环境信息下意识的选择:通过眼睛接受并反映到大脑中的视觉刺激处于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状态,那些特别明亮、快速移动、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图案复杂的元素成为突出于背景的特殊元素,这些满足源于生理反应的心理信息需要的目标物成为视觉注意的中心。

2)视知觉过程中下意识的寻求环境中的秩序:知觉过程中总是试图从混沌中找到某种组织规律,寻找环境中各种元素的内在联系和秩序是视觉感知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加强照明环境中各元素的秩序感会减少对视觉的干扰,例如是照明灯具的组织形式更有秩序或排列成易于理解的图形,或是灯具的排列与空间内其他构成要素相一致。

3)对主体的感知需要相关的背景:当视觉信息存在着感知上的模糊性,难以区分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时,图底关系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引起心理的紧张,产生舒适感。

4)视知觉的恒常性:是指视看距离、角度、灯光等物理特征改变的时候,人对知觉对象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属性的认知的相对稳定性。

3、基于视知觉理论的夜景亮化设计

3、1 生理需要与夜景亮化景观设计

生理需要主要包括清晰视看的需要和活动中安全的需要。

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的最基本目标是夜晚时在人工照明条件下,保证各种活动清晰视看的需要。要看清目标物和周围环境,适当的光照强度是必需的。

现代光学理论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照明的各类定量指标,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颁布的一系列技术文件,如94号文件“泛光照明指南”[2]和92号文件“城市中心区照明指南”r33,其中有关商业区的照明设计要点、道路的安全性照明、建筑物立面照明的物理指标推荐值、标识与广告表面亮度控制等项内容,可以作为我们设计的必要参考。

在夜景照明环境设计中,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照明量对于安全的影响是相对次要的,试验表明在晚上0、2 lx的微弱光照就足够防止人摔跤,但有几点与安全相关的情形需引起特别的注意。

由光源在视线内产生的强烈的失能眩光是极为危险的,如果此时地面有高差变化,很容易由于眩光的影响而跌倒。可以通过控制光的入射角和光的分布来减少由于失能光的存在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另外,在刻意追求低照度的环境中,特别要避免错误的光照方向产生的是信息误导。

3、2 心理需要与照明环境设计目标

除了照明环境中的生理需要之外,人的心理需要是光环境中应重点考虑的方面。与生理需要相比,心理需要更强调下意识的需求和对环境感知方面的评估。我们对视觉环境感知的评估,即身在某一空间的舒适与否,取决于这一环境是否提供给我们积极的视觉信息,削弱消极的视觉信息。

视觉感知理论认为体察环境是人在空间中的第一需要,体察环境不仅是一个空间定位的问题,还代表着对环境信息更全面地了解,比如目的地或相关的定位标志、地面轮廓、障碍物以及高差变化的限定、潜在危险的位置等。

心理需求的第二个方面强调了环境中各种结构关系的整体感和秩序感。易理解的、清晰连续、符合逻辑关系的照明环境可以使人在某一视觉环境中感到安全。如果空间环境中的形式与结构通过照明得以清楚的表达,重要区域从背景中得以强调,这种环境会给人带来好感。

4、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设计要素

步行街设计篇3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发展趋势;规划设计

Small city 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Jiang Li Long Zhang Xiansheng Zhang Cancan

Yanzhou source and sink of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a 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appeared to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gas, 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in many Chinese cities to start, and sweeps across to the small and medium urban sprawl、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mall city 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of the status quo in-depth analysis, a reasonable judge of small city 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trends, bined with the small city the actual situation on the 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and urban space relations in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posed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elements for 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Keywords: 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trends; Planning and Design

1、引言

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中一个浓缩社会历史、文化的场所,始终处于一个多层面、多方位、多形态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之中,其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2、小城市商业步行街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步行街的出现,以其功能全、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并同时满足人们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等多种需要,而成为一些小城市城市的一个商业窗口。然而,从大多数的商业步行街建设来看,由于规划的分期性、不完整性,商业开发自身的多次性、自发性等等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使得许多商业步行街呈现出一种混乱和急功近利的状态。因此,如何营造商业步行街统一、连续、和谐、丰富的空间界面,创造一个健康、愉悦的商业环境,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研究的问题。

3、小城市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

近年来,一些小城市步入了大拆大改地兴建商业步行街的“运动”中,却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模式单一,模仿过多”、“商业氛围与文化环境脱节 ”、“经济与社会效益不协调” 等等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在商业步行街在规划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切实保证商业步行街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成为各个小城市建设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3、1商业步行街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步行商业空间多数位于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心商业区更新的重要手段,由于现状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特别是需要处理好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3、1、1功能关系

商业是小城市中心区域的重要功能之一,而商业活动往往与其他社会活动交织在一起,商业步行空间不仅需要满足城市商业功能的要求,而且要满足城市综合的、相互渗透的多功能的需要。

3、1、2交通关系

交通规划设计,首先要保证周围地区的交通状况不因为步行街的设立而恶化;其次步行街路网结构、出入口设置和停车规划都需要处理好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同时步行街自身交通问题是一个难点问题。

3、1、3商业区位关系

从商业角度考虑,步行商业空间的设立需要考虑其在城市中的区位,市场状况和周围居住人口状况,以及人口的消费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购买能力状况等,确保服务范围内有足够的步行人流来源。

3、1、4空间关系

凯文・林奇(Kevin Lynch)认为城市空间由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坐标五种结构构成,他把城市的线性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要素,而且起着联系城市其他空间的作用,商业步行街无论是线性还是面性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和城市空间相互协调融合,符合整体城市空间的连续性,空间收放变法以及对景、轴线等美学需要。

3、2小城市商业步行规划设计要点

3、2、1 合理选址,准确定位

商业步行街应该考虑建在人流密度大,相对中心的城区,但又不能以牺牲周围环境、交通为代价。同时,应有明确的主题定位,并与自身情况和周边城市环境相呼应。

3、2、2 规模尺度适度

商业步行街并不是规模越大,街道越长越好。一般来说,商业步行街应该控制在 300 米左右,对于某些大城市的一些大型的商业步行街也不应该超过600米,宽度应该控制在20 ― 25米。街道两旁的建筑物一定不能太高,一般不要超过三层。所以,高层建筑的商家在商业步行街上,往往成了摆设,并没有多少商机可言。

3、3 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

这里所指的购物环境,主要包括商业步行街的整体特色,商业布局等客观环境。商业步行街应该以明亮、暖性的颜色为整体基调。因为暖性的颜色容易使人兴奋,激发购物欲望。同时,商业布局应做到错落有致,不应该布置成在某一家商店就能把顾客所需的所有物品都购买到。

3、4 道、场空间的合理安排

“道”空间是从流动性角度来考虑,商业步行街应该给人一种流动向前的感觉,这样才会吸引行人。如何安排商业步行街纵向布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3、5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

商业步行街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顾客的需要,同时要兼顾到不同情况顾客的需要、

3、6 结合本地文化,突出特色

每一个城市无论大小都会有其值得骄傲的历史,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挖掘出来,形成商业步行街的特色。就能成为吸引行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把自己介绍给外地来的游客。这样,不但能增强本地游客的自豪感,而且能够增强外地游客的认同感。

4 小结

商业步行街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规划师的努力,还需要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对商业街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才能使商业街形成独特风格、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良好气氛,逐步形成人气、商气两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晓非、浅谈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山西建筑,2003,(9)5-6

[2]吴明伟 孔令龙 陈 联:城市中心区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薇 、 城市步行街环境规划设计初探、 工业建筑, 2004 ,12 : 37-38、

[4]、何向东 、 城市生态景观小区探讨 、 湖南房地产、 2004,6 :0-22

[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名城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奇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历:

江礼龙(1981-) 男 就职于兖州市源汇规划设计院 助理工程师

步行街设计篇4

关键词:步行街;防火设计;难点 ;策略

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economic level, covered pedestrian street springing up across the country, architectural features such as follows: strong sense of modern design, for example, sun block rain and fortable indoor walking function, integrating shopping, leisure, service a variety of functions in one、 Because of its unique design concept, brings beyond the design of the current fire code, so it needs to strengthen relevant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fire、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overed pedestrian street of the fire prevention design difficulties and design strategy, for a covered pedestrian street space form, travel distance and direction, state, and a series of fire safety design requirement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 pedestrian street; fire protection design; the difficulty;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B21

有顶步行商业街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随着人们的生活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改善其购物环境,步行街建设形式多样化,具有传统的步行街和现代化商业步行街等多种形式,为了提高其建设质量,消防安全首当其位。防火安全的设计,疏散设计,有顶步行街的防火设计是否局限于国家消防规范,只有处理好设计中的难点,以安全性为前提,才能更有效的体现出消防安全在有顶步行街中的意义。

一、有顶步行街设计的难点

传统的商业步行街是由历史发展形成的,一般都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和次城市中心区,象征着城市的繁荣,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商业资源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传统的步行街街道用挑檐、重檐、敞廊盖顶或过街骑楼遮挡风雨。而现代的商业步行街大部分以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为主。主要特征为:供市民购物游玩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有顶步行街的两侧有引导人流进入的入口,顾客可以通过此入口流动在商铺之间。步行街两侧建筑模式繁多,空间大的知名超市、主力店、影院、KTV等及鳞次栉比的小空间摊位。也具备着半开放和交往的景观空间。有的商业街不仅有顶棚,还在入口处设置门窗,形成完全封闭的室内商业街。对于此种建筑模式,防火设计难点有以下几点内容:

1、1、受限于室内空间形态

有顶商业步行街空间受限于空间形态。根据现行的消防设计规范来说,有关中庭的规定将牵制建筑物组成的围合空间,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防火分区如果利用实体墙和防火卷帘,建筑设计的空间感毫无疑问遭到破坏,如果不分隔,将会导致超过规范要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过大。

1、2、疏散距离超过安全范围

规范规定要所要求的是安全疏散距离为30m,而步行街人员到达室外安全地点的疏散距离往往超过了30米,增大了危险性,假设事故发行生,肯能会因为防火设计不当导致人员伤亡。其次,有顶商业街两侧商业建筑的部分安全疏散出口都设置在步行街内,首层无法直接对事发,需要借助商业步行街疏散。

1、3、现行国家消防规范不适用有有顶步行街

有顶的商业街的防火设计往往不适应国家现行消防规范的排烟设计。对于排烟设计,设计者往往按照现行的消防规范设计商业步行街的自然排烟。这样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净空高度大于12m的顶棚,由于“层化”现象,自然排烟窗是否能真正起到排烟的效果。其次,对于商铺的安全疏散,商业步行街还担负着一定的作用,满足了现行消防规范对中庭排烟的设计要求,对于步行街人员的安全疏散是否确保。

二、有顶步行街设计的研究

2、1、相关标准条文

根据福建省步行街消防设计的有关规定:

(1)、室内步行街建筑的耐火等级设计不低于二级。

(2)、首层沿步行街长度方向每隔60m应设不小于6m直接对外的疏散出口;室内步行街两侧商铺的疏散门可直接通至步行街,但首层通过步行街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大于60m;二层及以上楼层商铺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大于37、5m;靠外墙设置的疏散楼梯间在首层应直通室外,不得再经过步行街通向室外(不包括每隔60m应设不小于6m直接对外的疏散出口的数量)

(3)、步行街首层通向室外的各出入口距离出口15m范围内的店铺,应采用实体墙与步行街进行分隔,保证步行街内人员安全疏散。

(4)、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建筑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可采用实体墙、防火玻璃或钢化玻璃加喷淋保护,如采用防火玻璃或钢化玻璃加喷淋保护,应提供火灾可行性试验报告;相邻商铺之间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实体墙分隔到顶(禁止采用防火卷帘或轻质隔墙替代),隔墙上严禁开设门窗洞口。

(5)、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应设置独立的排烟设施;商场等大空间区域应按不小于500 m2划分防烟分区,排烟系统进出口布置应确保加压系统吸入口不受烟气影响。

(6)、商店应采用防火墙与步行街进行防火分隔;

(7)、商店内应设置不经过步行街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8)、当直通室外安全出口宽度不足,必须通过步行街时疏散时,应设置防烟前室与步行街连通,且该疏散出口的宽度不得大于总疏散宽度的20%;

2、1、1 设计策略探讨

2、1、2、防火设计要根据不同形式的步行街

不管是传统的步行街,现代商业步行街以及有顶步行街,防火设计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根据不同的建筑模式来进行不同的防火设计。步行街内街是参观和浏览人员的主要通道,在疏散安全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责任,非封闭的顶层结构模式才能使用有顶步行街的设计。假设采用封闭顶层设计,内街可以设置为中庭,并配合机械化排烟措施。在顶盖部位材料设计时,可燃性低燃烧度有限的不燃或者难燃材料是最佳选择。采用耐火极限高于2、5h的不燃少提为其支撑的安全结构设计。支撑体系为钢结构。低于不同的建筑或者单一针对有顶步行街,确保安全防火的耐用级数。

2、1、3、控制火灾荷载,形成防火隔离带,利于安全疏散

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到步行街两侧商店,确保人员疏散安全,对于步行街的设计材料要求都严格要求,比如宽度,高度,横通道,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性。有顶步行街更是要做好防火分区,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比如店铺之间最狭处宽度间距的要求,不小于8m。步行街无固定的火灾荷载,除了人员通行外别无其他用途,真正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使有顶步行街真正成为疏散的安全区域,根据福建省消防设计建议第③条中,从店铺到安全出口到露天步行街出口步行距离要控制在60m以内。

2、1、4、店铺街道排烟效果

有顶步行街要设置自然排烟设施,排烟窗的面积要尽量加大,开口面积不小于步行街地面棉结20%。为了防止烟气向步行街蔓延,排烟装置应该是每个商铺所具备的。将烟气排出室外。影响有顶步行街排烟效果的有如果烟气沿顶棚下长距离蔓延,烟温冷向地面沉降,顶盖受热,上层热空气层都会产生热降现象。所以,储烟池构造设计是是有顶盖步行街应采用的,出烟口两侧应设挡风板,池深应达1m以上,顶面有隔热措施。防止热障的产生。步行街的排烟设计要进行严密的防烟分隔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高层建筑。有顶步行街和商铺内以及回廊可以设计机械排烟设计,使烟气可以有效防止无法向步行街蔓延。

2、1、5、采取防火分隔,控制火势

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是尽量把火灾控制在商业建筑内,防止火势的蔓延。主要设计措施有:“步行街建筑面积超过一定规模时,建筑要主要设计自动喷水灭火和自动报警系统。其次,要有一定的耐火极限,主要设置在店铺面向步行街一侧的护构件。再次,商业建筑储存区的设置,采用防火耐性高的墙体和楼板进行分割,业主要藏储层取货交通楼梯和营业部位的疏散楼梯要分开设计,方便业主来往于商铺和仓储层提取货物,自行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性。再次,采用非接触式图像式火灾探测系统和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可以适用于室内封闭的有顶步行街。

三 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各地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建。有顶步行街已经成为当下火热的商业建筑模式,应该着重设计好防火设计,遵循国家消防规范要求,设计标准也要遵循建筑模式,明确划分防火区域,做好防火分隔,控制火灾荷载,根据店铺的实际效果做好排烟措施,使各项商业建筑和资源得到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雁秋、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研究[J]、建筑学报,2009,(12):75~77

步行街设计篇5

在现代社会中,购物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充满活力,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在适应不同购物行为的商业场所中浏览、审视和选择商品,以达到购买商品的目的。为适应这种发展形势,达到振兴商业的目的,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在我国取得了空前发展,无论大小规模的城市都在兴起"商业步行街热"。特别在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容纳着大量的市民生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商业步行街建设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

传统的商业街并不能等同于现代商业步行街,这不仅是步行、禁止车辆驶入的区别,而是在环境的设计与要求上具有迥然的差别。传统商业街道路狭窄,是在道路两侧开设连串的并列多家的商业店铺,并且多数是按照商品的类别集聚成市,人车混杂,车水马龙虽说繁荣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消费的需求。随着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充满浓郁环境艺术设计的现代商业步行街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而且其建设趋势方兴未艾。

现代商业步行街已是今非昔比,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广州的上下九等,无论历史久远还是改革开放后兴建的,无一不是独具匠心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精品力作。许多商业步行街的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底蕴,结合并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水平,使其已成为了所在城市社会经济与商业的象征。商业步行街的环境艺术设计造就了现代化的购购物环境,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商业店铺,繁花似锦的橱窗,加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使商业步行街成为了万商云集寸金宝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二、现代商业步行街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不能盲从,必须理智切合实际。近年的商业步行街的开发,出现了一股贪大求洋的风气,规模越做越大,商业步行街在中国很多城市启动,并以席卷之势向中小城市蔓延。甚至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县级市,也要建造十几万平方米的步行街。但很多城市只注重形象外表,忽视内涵和客观情况,投下巨资把步行街建成后,人气和营业额不升反降。破坏了原有的城市空间。缺乏科学的调研分析,忽视商业规律,一味要做"最大",其结果只能是有街无市。为此,商业步行街的建设要量体裁衣,必须立足于城市居民数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量等指标,同时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考评城市现有商业的容量,确定实际的商圈半径。在进行商业步行街环境艺术策划与设计时,还必须遵循顺畅合理的交通体系、良好温馨的空间环境、新颖优美的布局形式、独具特色的景观构成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原则,使商业步行街真正成为"步行者的天堂"。[1]

第一是安全性,我国近年来机动车辆日益增多,步行空间越来越少,人们在人车混杂的商业街上无法安心购物,更无从谈起安全感,为此,禁止机动车驶入成为步行街的首要必备条件、面对城市里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在人群聚集的步行街周边的交通规划同样显得非常重要。商业步行街一般处在城市的核心地段,周围有着复杂的交通系统,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大型公共空间吸引了大量的人流、车流,车辆的拥挤和混乱、停车场短缺、交通违规等给行人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作为以步行为主的商业步行街建设,尤其是旧城改建中,众多的机动车道改造为步行街的情况无疑会对原有的交通系统产生影响。[2]因此,合理的交通组织是步行街环境设计的重要环节。不仅步行街的周边的交通井然有序,而且步行街所辐射的商圈内均有便捷到达的交通线路。第二是方便性,除交通便捷外,作为商业步行街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应该丰富,规格应该齐全,并且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街道风格要有特色,功能分区明显,路标指示清晰,商店招牌醒目,橱窗广告引人入胜,方便消费者选购。第三是舒适性,商业步行街不是农贸市场,不仅要有宽敞的通道,还必须有足够的休憩活动空间,许多城市的商业步行街已成为人们逛街购物、休闲娱乐的首选,为此,设有环境优美,氛围温馨的休息场所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艺术环境和布置得当的视觉展示,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目前我国新建或改建的步行商业街多数选在传统的商业街区,质量优良的环境设计对继承城市传统生活方式、保护古建筑、改善城市环境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业步行街作为市民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开放空间,城市中心区中的步行商业街在公共休闲空间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居民不仅在此实现物质消费带来的物质满足,而且在公共空间和丰富的街道生活中实现了精神上的满足。商业步行街是社会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场所之一,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体现着地区和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它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城市的物质经济生活和文化风貌,是城市社会经济的重要窗口;商业步行街是居民购买力实现的重要场所之一,不仅为本市居民提供生活服务,还要接待大量国内外顾客。[3]据统计北京王府井商业步行街、广州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每日客流量都在60万以上,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平日客流量80万以上,节假日则超过100万;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居民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助于社会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促进社区的稳定和团结;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设计,它要解决好功能分区、人流物流的区划、管线综合、建筑艺术风格、广告分布、休闲设施分布、雕塑与小品的主题、树种与花卉布局等一系列的问题,是最能反映设计师文化功底、艺术修养的综合性极强的环境艺术创作任务。[4]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运用建筑策划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商业步行街环境项目进行策划,以协助开发商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为了避免商业步行街建设中的盲目性,更好的发挥步行街的综合效益,应该说环境艺术设计对商业步行街建设成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必须在充分理解城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基地场所特征,保护好固有的人文景观,并发掘城市特色的展示方式,从而达到一个新文化高度。

商业步行街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让这个角色更好的溶入社会、服务人民,环境艺术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商业步行街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商业步行街的文化魅力,最为核心的体现就是在步行街的建筑、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上,要力求挖掘本土建筑文化的精髓,使步行街成为城市商业建筑的典范和蓝本。一方面展示着城市商业文明的独特传统,另一方面又表征着城市当代经济生活的面貌和特色。对步行街环境策划与设计时,要注重保护有特色的历史性建筑,在艺术处理时可以将代表历史典型特色的构件重新镶嵌在新建筑的立面上,它不仅可改善新建筑的造型和丰富立面视觉元素,同时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地标指示,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丰富人文景观的目标。对非文保单位的历史性建筑,根据商业活动的特殊需要,可以采取仅保留外表、内部进行改造的方式。这些规划与设计原则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商业步行街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步行街的环境艺术不仅有利于商业集群本身,增加其社会价值和商业利润,而且对社会公共生活起到有益的引导作用。环境艺术质量的高低与商业街经营效益成正比,现代商业步行街的环境艺术设计应注意把握的设计原则是整体和谐的统一性,灵活多变的丰富性,商业文化渗透和艺术性,以及环境设施人本性,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性与节能环保的原则。在这样原则下设计出的商业步行街才能更好地体现作为城市中休闲生活重要背景的功能,为商业集群提高竞争力,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一)整体性、多样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在商业步行街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其中,使公共空间成为商业步行街中的一个有机整体,为整体空间服务。公共空间的整体性表现在绿化、水体、小品的艺术设计上,使消费者在视觉与空间方面感受不断变化使其更具吸引力,只有丰富的商业空间语言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现代商业步行街在环境艺术设计上要注意空间秩序上的完整统一,应妥善处理中体结构空间的过渡关系,以便自然地将人流引入到卖场内部。在注意公共空间艺术环境整体性的同时,还要注意空间的多样性,做到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求新而不张扬,既有和谐统一之美,又有新颖愉悦之感。公共空间内划分可采用复合、过渡、衔接、引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各自空间序列有机联系在一起。如合理布局人行通道,观景平台,穿插设置休憩、交流、餐饮、观赏、促销等空间,形成丰富多变的颇具艺术魅力的公共空间。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由于人的行为心理同时具备社会性和生理性这两方面,因此,商业步行街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本性的原则。空间的分区不是越大越好,宜人的尺度可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带给购物者安全感和依托感。视野开阔的休息平台可满足人们休息观望、交往联系的需求,同时将商业街景象尽收眼底,容易拥有愉快轻松的购物心理和较强的购买欲望。另外,对于老人、小孩、女士、残疾人士,都应当根据其自身条件和个性特征给与人性化设计,以对人的关心为核心,注重细节的关怀,以增加人们购物的舒适度和便利性。[5]

(三)文化渗透与艺术性原则

一个没有文化和历史作为载体的商业步行街,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是消费者情感与体验的载体,人们的消费观念现在已从"量和质的消费"走向"情感与体验的消费"。商业步行街的文化魅力,最为核心的体现就是在步行街的建筑、环境景观规划上,要力求挖掘本土建筑文化的精髓,使步行街成为城市商业建筑的典范和蓝本。同时在环境景观方面,要力求从未来经营的角度出发,对本土民俗文化进深入发掘,通过环境景观诱发市民的历史情节和认同,这不仅仅会对本土市民产生强大的人气磁力,更是步行街成为城市标志的重要因素,使步行街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浓缩和代表。商业步行街的公共空间是清晰而有效地传达社会文脉,体现消费理念的重要场所,环境艺术设计师通过设计不仅可以营造商业文化,还可以体现时代精神,进一步提升人们购物的精彩度与满意度。商业步行街的公共空间还具有"招揽性",能够营造开放、欢快、热烈的商业文化氛围,在广场中心,步行街的节点,各入口和商场外观的艺术处理上,力争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官氛围及以便激发出较强的消费欲望。

步行街设计篇6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 性能化消防设计 室内步行街 相对复杂

近几年,我国大型商业室内步行街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这些建筑或建筑群以其现代化的购物环境,商品集中齐全,具有遮风避雨等优势,受到了政府和开发商的大力支持。但这类建筑在消防设计还存在一定困难,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相关步行街的消防设计标准,导致步行街,特别是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设计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如何设计好室内步行街的性能化消防设计,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了当前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的专家做了一些性能化消防评估和论证。通过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对室内步行商业街的消防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 室内商业步行街的现状

步行街主要分布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大型商业建筑中,这些步行街可设在建筑的地面几个楼层,也可以设置底下。同时步行街可分为室内步行街和室外步行街。室外步行街,是指无顶的步行街,是由一些建筑群组成,每个建筑之间都间隔了一定的距离,满足消防设计的要求,因此这种步行街处理消防问题相当容易许多;室内步行街是指在位于建筑内部的供人们休闲娱乐,购物的空间,这种步行街与外界相隔绝,这可能导致发生火灾事故时人员不能及时疏散,这就需要加强对室内消防设计的探讨,及时改善室内消防设计。

(一)室内步行街的建筑特点。室内的商业步行街通常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通高空间,且室内步行街的一层建筑的通道较宽,通道两侧是商业用房;二层及以上则是局部相连的通高空间,两侧是商业用房或单面走道。室内步行街的顶棚分为无天窗和有天窗两种形式。

(二)室内步行街的火灾危害及特点。室内商业步行街的商业用房功能相对复杂,商场内产品多为塑料制品,纺织品,纸制品等易燃物品,且商品货架紧密相邻。在这种可燃物种类多,数量大,高密度的情况下发生火灾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且步行街的人员密集,疏散时具有一定的困难。

若发生火灾,步行街内部的通高空间就会形成中庭式的火灾特点,造成烟气蔓延,凝聚,甚至出现轰燃,且由于室内步行街的密封式结构,导致温度上升极快,进一步加速了火势的蔓延,而一般步行街的长得可达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与室外直接连接的出口少,消防人员难以到达室内的着火点。再则,火灾发生时,高温烟气聚集在顶棚,容易造成采光材料燃烧并滴落,进一步加快室内空间的温度上升,导致顶棚的钢结构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形发生垮塌,威胁人群的疏散安全,同时增加消防人员的救援难度。

室内步行街用电较多,除了日常照明,空调设备,排风系统等的用电,一些商家为了做广告宣传常在橱窗中设有荧光灯,霓虹灯等,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节日期间,为了吸引顾客添设大量的彩灯等等。这些电器用电量较大,且线路不符合规范,长期使用容易发生超载,短路等从而引发火灾事故。有的商场还设有加工,修理部门,需要使用电动机,电熨斗等电器设备以及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同时,步行街内人员流动量极大,不易管理,经常出现乱扔烟头,或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而导致火灾发生。

二 室内步行街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在进行室内商业步行街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但是由于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中对室内步行街的防火设计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投入和减灾防灾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消防设计。

(一)将室内步行街通道作为临时安全区。将室内步行街通道作为临时的安全区可以解决部分疏散,必须将处于楼梯的人群疏散到室内步行街而不是直接疏散到室外,同时可以解决室内防火分区过度的问题。设置防火单元,通过这种方式将火灾尽量控制在店铺内,减小火灾造成的影响,使其影响局部化。在火灾初期,进行有效的人员疏散,采取合理的消防措施可达到限制火灾蔓延的效果。根据火灾蔓延的原理,利用其他与工程类似的方法,充分考虑步行街建筑的布局特点,对步行街提出几条防火措施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1、以精品店为主分割步行街两侧商铺,精品店面积一般不能超过300㎡,除非功能需要可适当拓宽面积但不能超过1000㎡,且要用防火卷帘分隔成小于500㎡的空间。2、步行街内的其他商业空间要采用防火卷帘 ,防火墙,甲级防火门等进行分隔。3、步行街精品店的钢化玻璃厚度不能小于12mm,在店铺内要设有保护玻璃的自动的喷水冷却系统。

(二)进行主力店防火分隔。一些主力店与步行街相连,这些主力店的面积较大,火灾的荷载相对较多,带来的火灾危害性也相对较大。步行街与主力店相连接的部分大多采用防火门,实体墙,防火卷帘等方法进行防火分隔;主力店必须在与步行街想连的部分设置消防前室,阻隔由于开门时带来的火灾烟气蔓延到步行街内,在消防前室内还必须设置防烟送风设备,防止烟气进入步行街中。

(三)控制步行街内的可燃物及装修材料。1、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步行街内公共桌椅等设施,并用不燃或者难燃材料装修步行街的各层环廊,对于只能用可燃材料进行装修的部分,材料必须经过防燃或阻燃处理。同时该区域的其他装饰物必须使用不燃材料。2、节假时期步行街内的各种广告宣传海报,条幅等必须有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活动结束好要及时将广告拆除,以免造成火灾荷载。3、步行街内的电气线路必须统一使用低烟无卤的绝缘电缆,同时还必须设置漏电保护系统。4、在步行街内设置专门的吸烟区,禁止在步行街通道内吸烟,使用明火。

(四)在步行街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在步行街通道和各层环廊中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在每层环廊中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消防栓等设备。在两个较大的中庭内设置智能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保证十分钟的消防水量的水箱。

结束语

近些年,室内步行街在我国的发展较快,消防安全隐患也日渐严重,因此要加强室内步行街的性能化消防设计,建立起完善的消防系统,保证火灾事故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同时要定期对建筑内的消防系统做保养和检查,保证其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正常使用,为疏散人群争取更加充裕的时间。此外,为防止火灾的发生,相关部门要严格限制步行街内的可燃易燃物品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焰文,罗铁斌、大型购物中心空间形态布局的建筑消防设计策略分析——以四个大型综合商业项目设计为例[J]、南方建筑,2011,(03):64-69、

[2]杨淑江,倪天晓,张新、大型商业室内步行街性能化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04):370-374、

[3]谢元一,张晓明,方正、利用“亚安全区”解决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难题的可行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03):370-373、

步行街设计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步行街;功能;设计原则;空间构成

一、步行街的功能及设计原则

商业功能是步行街的主要功能,传统商业步行街街是历史上形成的,在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区域中心的成立商业步行街。它是城市的名片,体现城市繁荣,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特色商业步行街具备三大特点:突出专业商品特点,经营专业商品的店铺在特色商业街里能够占到50%;突出民族和民俗特色;具有休闲、风情特点。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餐饮、观光旅游及历史保护于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实现社会效益。为人们安排了一个愉悦身心的地方,增加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城市认同感。

步行街功能设计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商业街最终是为民众服务的。因此规划步行街要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到人的社会和生理这两方面,以人们的习惯、心理和感受为参照,满足人们的休闲欲望和审美要求。对不同的人群,设计出多种符合人性和个体特征的设施来,以满足人们在购物休闲时多方面需求。比如在街道的两边种植具有当地特色的树木和花草,增加城市的美感。为方便人民群众,可建立样式别致的公用电话亭,实用新颖的各种座椅,整洁卫生的公共厕所,美观舒适的休闲座椅、干净明亮的公共厕所、造型奇特的垃圾箱。在街道出入口、上下台阶设施等地方一定要想到残疾人尤其是盲人的特殊要求。

(二)错位经营原则。一条步行街不能只有一个或几种业态,常言道:百货迎百客,如果业态过于单一,就会形成相互竞争的压力,增加了内耗降低了效益。如果实行错位经营,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流,因为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就可以发挥多种经营的优势,提升了人气。

(三)突出休闲功能的原则。一般情况,人们的在购物时有一个疲劳期,大约为两个小时。如果年纪大点的可能还要短些。因此,为了增加人们在步行街的逗留时间,就要增加娱乐、休闲、和餐饮功能,要设置冷饮厅、茶馆、中西餐厅、美容美发、休闲娱乐场所。让人们在有一个临时休息的地方,有一个补充能量的场所,有一个陶冶性情的去处。

(四)经济性及环保原则 步行街的设计要考虑到各地方的不同情况,不能盲目追求豪华气派,脱离当地实情。如果过度地要求高档、美观、艺术,必然会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设计步行街一定要考虑环境因素,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因此注重环境保护是步行街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提升形象与注重效益相结合原则。有的步行街在改造前车水马龙,繁华无限,但是改造后,只注重形式,街面的确变漂亮了,但是很多经营大众商品的经营者由于租不起店面只能搬走,这样只有高档商品留了下来,使很多消费者离开了这里,很多店铺变成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情景,这与步行街设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因此在设计规划时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二、步行街的空间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空间构成,步行街两旁的建筑要各具特色,不要千屋一面。地面的彩砖要与建筑的色彩一致,要有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招牌广告、凉棚、游乐设施、景观照明、休闲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必要的广场,其设计的重要性应该与建筑设施相同,要体现一条街的整体性。建筑风格可多样,但色彩要和谐,不要让人们产生视觉疲劳。

步行街空间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规模适度原则。规模适度原则是指商业街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营业面积都要适度,不能超越界限无限发展。

1、正常情况步行街的长度应在八百为左右,中心部位应规划设计一到两个小广场,以满足特殊活动所用 。应该是把整个选区应在视野之内,可激起人们的愉悦心理和消费欲望。2、步行街的建筑不宜过高,一般在三层楼左右,个别卖场可到四五层。因为购物时人们一般不愿意上高楼。楼太高了还会产生压抑感,影响人们的主观感受。步行街宽度应在二十米到三十米。因为人们逛行走规律是走“之”字形路线,就是先在这边走一段,然后再到另一边走一段,如此循环往复。太宽的街道会降低人们的体能从而抑制了消费。步行街总的营业面积也不要太大。

(二)历史文化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没有历史文化,没有艺术设计的步行街是呆板和乏味的,缺少了灵气,缺少了品味。因此要发掘本地文化与建筑的特点,把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的商业步行街呈现在世人面前。此外关于景观设计要本着放眼未来的理念,对当地民俗民风进行深度的开发,这么做既可以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又别具特色。

(三)整体性、多样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在商业步行街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其中,要让使公共空间成为商业步行街中的一个有机整体。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具体表现在绿化、景观设计,照明及休闲设施的设计上,让人们始终处在一个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如今的步行街在环境的设计上一定要保持与建筑设施空间上的统一和完整,要做到空间转换自然,恰如其分,不要给人以牵强的感觉。做好了步行街空间结构的统一性还不够,多样性也是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既要一致和谐,又要标新立异;既要整体美观,又要各具特色,要做到整体与多样的和谐统一。公共空间内划分应该使用必要的过渡、合理的衔接、恰当的引导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方式把各自空间联成有机的整体

结束语 :总之,步行街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它的功能早已从最初的购物,扩展到集休闲、餐饮、娱乐、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步行街的规划,一定要本着人性、错位经营、休闲、环保、经济、艺术等的理念,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设计出独具特色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步行街。

参考文献:

步行街设计篇8

关键词: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城市

中图分类号:P59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步行商业街对于改善城市景观、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步行商业街大量出现,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都开始出现了步行商业街。据有关数据统计,数年后,将达到总计1500条之多。步行商业街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目前文化底蕴还不够好,景观节点不够特色,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艺术与城市景观质量的要求。

目前很多的步行商业街只重视其商业功能,而对于景观环境的建设却不关心。步行商业街除了建筑与铺装,很少有雕塑、小品、喷泉之类的景观设施。开发商不愿意将价值连城的步行商业街位置留出太多的绿化、水体场地空间。这些因素导致了步行商业街难以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与影响。从景观与建筑,从规划到设计上都缺少必要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还不成熟。景观与建筑相对脱节,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由于人才缺乏、思想不明确,建设显得较盲目、随意,步行商业街环境单调化较严重。

步行商业街景观的重要性

2、1美化城市景观

一个城市的存在以经济与商业为基础,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商业的繁荣。步行商业街的整体景观不仅可以提升环境的档次,更主要的是提升城市的品质。为城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步行商业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将决定一个城市的景观质量好坏,代表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1]。

2、2陶冶情操

一个良好的步行商业街景观不仅可以减轻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压力,让人们更加轻松,而且它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我国部分商业街中加入了古典文学的色彩,这些元素无形中可以让人们加强爱国教育,从这些教育中受到鼓舞。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商业街是一个典型的步行商业街设计思路。

我国步行商业街的发展概况

从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步行商业街也经过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程度由简单到复杂。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开始拥挤,环境不断恶化,从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建立商业区的思想,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早期的步行街只是在商业街的基础上进行了交通方面的调整,相对来说非常简单[2]。

从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建设传统步行商业街的热潮,有的是对传统商业街进行步行化改造,另一种是复古式的步行商业街的新建,这两种都能挖掘出新的旅游价值与商业价值。但是由于文化底蕴的缺失,外加商业规模不大,造成了商业布局不太合理,经营内容非常广泛,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从90年代以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竞争开始不断增强,环境改善压力增大,步行商业街又开始受到城市建设者的关注。另外也有一部分中小城市受到大城市的影响,为了改善本地的环境质量,提高小城市的形象与影响力,希望以此类契机,发展城市规划,纷纷开始了建设步行商业街,比如深圳东门步行商业街。

步行商业街的使用主体是人,一般来讲,我国传统的城市街道都是以人们居住中心设置的,现在又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设计师考虑更多的因素,满足城市公共需求与当地人文需求,从多个角度入手,运用设计手段,创造出更适合于本地的步行商业街景观。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点

4、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宗旨,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活动场所与交往空间。一个良好的室外环境应该与使用者的需求与行为相适应。步行商业街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商业区,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树立人在空间中的主导地位。

4、2景观设计的文脉化原则

经过历史的沉淀,商业步行街多数是选择在传统的商业区,通过不断发展的城市地域文化、历史沿革,不断发现它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步行街的街景设计当中去。这些都将会对继承城市的生活方式、保护历史建筑、改善城市环境有着极大的作用。步行商业街的品位取决于文化含量,没有文化的景观作品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城市的文脉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城市建设、景观、历史、政治、习俗等。通过步行商业街最能以直观、全面地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文化底蕴。

4、3景观设计的个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的建设是振兴城市商业的手段,更是旧城改造中保护传统街区的上佳之策。步行商业街的建设重点在于如何建设好现代商业环境的基础上保持传统历史文化特色,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独特的魅力。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内涵、文化历史背景,步行商业街作为展现文明的窗口,它的建筑特色与空间环境要具有强烈的地方性、历史感。

4、4景观设计艺术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更加体现艺术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植物景观设计同样要注意造型的艺术性,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特点、水池的形状、喷泉的形式等等。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是艺术品,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景观的作用不断呈现多样化,已经开始成为经济与文化、科技与生活的纽带。景观的艺术性将会对城市的形象有巨大的提升作用[3]。

4、5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化原则

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设计师提出生态化在城市中的发展。直到现在的人们受到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时,才能切实感受到生态化的重要作用。城市建设者开始在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间刻意地增加自然景观。增加软景观能够满足城市人无法切实感受自然硬质景观所带来的心理不足。同时软质景观可以有效地减少热岛效应,增强步行商业街的景观效果[4]。

4、6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要点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分为设计原则与实际设计。在实际设计中,要结合国内目前城市建设的先进案例,把握几个要点。

首先从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重视平面效果,但对真实场景的感受没有办法预知。我们在设计时,要把景观空间表达地更加完善。在设计时要首先考虑街道的立体景观。为了获得更多的景观,可以将建筑设计成凹凸不平的设计风格,这会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立体感,无形中丰富了街道景观,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空中花园的方式丰富街道景观,充分利用空间[5]。

其次从线性设计到整体设计。步行商业街虽然是一条街道,但在改造时要从大局出发,不但考虑街道本身,更是要考虑到街道周围的道路与环境情况。步行商业街人流量非常大,还会涉及到停车的问题,作为设计者,在设计时要通盘考虑。在步行商业街设计时,除了把中心街道设施完善,更要把一些辅助设施考虑周全,避免把原本紧张的空间压缩地更为严重。

第三,从灰色设计到绿色设计。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从以往以建筑为主的灰色设计向以生态为主的绿色设计进行转变改革。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加快了城市景观建设的速度,但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景观垃圾,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单调的水泥建筑让人们离自然环境越来越远。城市生活的人们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接近大自然。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融入绿色,最好达到净化当地空气的目标。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完美结合[6]。

结语

步行商业街景观是一个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到充分调研,结合城市当地的特点与风格,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布局。采用多种艺术方法,创造更全面的景观。在步行商业街设计中可以提取不同城市的建筑风格进行引进,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安排景观植物到街景设计中,有序分割城市空间,达到层次丰富的效果,通过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更强烈的空间艺术感。相信随着设计手段的多样化,步行商业街未来的发展将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得东、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4)、

[2]赖红燕、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3)、

[3]丁可力、居住区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10(8)、

[4]成长、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J]、南方建筑,2012(2)、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全国医药类大学排名最新排名(精选2篇)
  • 下一篇:教学设计模式(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