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镇文化站礼堂、镇门户网站等载体作用,通过适时开设“机关干部讲坛”、“村官论坛”以及定期举办各类报告会、培训班等活动,积极组织广大党员机关干部、村级负责人等学理论、学经济、学法规、学业务,相互借鉴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基础工作能力、基层工作能力和基本业务技能;逐步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工作理念,全面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培训形式及内容
1、镇党政班子培训。建立党政班子集中学习制度,丰富党委会议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课堂、党校网络课堂以及邀请专家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镇党政班子成员集中学习、探讨有关发展思路、行政管理、科学决策、应急管理、舆论引导等方面知识,以不断适应政府效能提高和新形势下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全面提高班子成员驾驭全局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应急处变能力。原则上每个季度利用周六或周日学习交流一次。学习安排以及学习内容由党政办提前拿出方案报党委主要领导同意后组织实施。
2、镇机关干部培训。围绕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素质和觉悟、提升机关干部业务能力和执行力、增进站所之间相互了解和共识、培养“多面手”、“政策通”等复合型机关干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邀请专家学者讲授、设立中层干部讲坛等形式,建立机关干部经常化学习培训机制。一是建立机关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周五例会,坚持“请进来”,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等形式,围绕世情教育、国情教育、市情教育以及应急管理、政策法规解读、情商培育、健康保健等内容,对机关干部进行培训。原则上每三周组织一次培训学习。由宣传委员负责拟定学习计划并报党委领导审阅后实施。二是开设机关干部讲坛。自5月份至12月份,利用周五例会时间,由各站所轮流推荐一名业务骨干上台交流,交流内容可以围绕站所业务、办事流程、工作心得、经验体会等,要求每人每课交流不低于20分钟,党政办全程录像,年终集中参评,镇党委将对前十名予以表彰奖励。原则上每月至少3个站所上台交流。由纪检书记负责拟定计划并报党委领导审阅后实施。
3、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围绕打造知识型、实干型党支部书记,充分利用好镇文化礼堂开展集中培训,围绕班子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等内容,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开设村官论坛等形式,强化工作指导,努力把村庄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党员先锋带头人,把村庄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年内,分别围绕村级规范化管理、6+1规章制度、换届选举操作规程举办培训班3场;适时开设村官论坛,每片至少推选1名优秀村庄支部书记开设讲坛,谈村庄发展、谈心得体会、谈经验教训,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由组织委员负责制定计划,报党委领导审阅后实施,各片配合。
4、村级党员培训。围绕提升党员带头致富能力,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充分借助远程教育、电影下乡、党员大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采用全镇集中、分片集中或以各村为单位等多种方式,定期对党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爱国影视主义教育等。年内,各片至少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培训或观看爱国影视主义教育3次。对新发展党员,要按照组织部门要求及时进行培训,年内至少举办1次集中培训学习。由组织委员负责拟定计划并报党委领导审阅后组织实施,各片配合。
5、业务培训。围绕提升各村计生主任、会计、治保主任、稳定特派员等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借助镇文化礼堂的硬件条件,利用农闲时节,由镇计生服务中心、经管站、综治办等相关对口业务站所,或自己讲授或邀请专家,集中对村级相关人员其进行业务培训。年内,相关站所至少组织集中业务培训1次。由相关站所拟定培训计划并报党委领导审阅后组织实施。
三、有关要求
本人自从教以来,一直工作在茅山老区朱林镇西岗村。这十几年来,我以孜孜以求、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和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从一名稚嫩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副教导主任。13年的班主任经历,13年的毕业班教学,如今,我依然在教学第一线发挥着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应有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我曾多次在校、片、市级执教公开课,均得到一致好评。2018年江苏省微课制作比赛获区二等奖。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与行政,他的作用无疑在于严格要求自己、为他人做好表率。我积极协调班主任工作、为青年教师搭建“青年教师交流平台”。并主动与王**和姚*老师建立互促组,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王丽丽老师被评为金坛市第五批教坛新秀,在金坛市综合实践评优课中获得二等奖,并有多篇论文获奖。姚燕老师在金坛市第三届中青年班主任成长论坛之“家访案例”获二等奖,并有多篇论文获奖。
今后,我还将用党员的火热的情怀凝聚人,以平常心平静地对待成绩,一如既往执着追求,用真挚的爱,豁达的心,精勤不倦地努力,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在班主任论坛中,潘洁芬等老师进行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潘洁芬老师从自己班上的真实案例,从一点一滴、一物一事着手,落实好“勤”“细”、“严”三方面来向全体老师讲述了如何管理低年级班级,如何扎根班级,怎样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朝气去感染学生等等。她们的分享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点赞。班主任介绍经验后,与听众教师进行互动,听众教师纷纷谈了听后感受,还有的提出了疑惑,班主任现场进行答疑解析
此次论坛活动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共享管理班级经验的好方法,让青年教师们学习到了很多班级管理中的技巧。
西乡塘区大塘小学
撰稿人:梁霞
有人戏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别看班主任官小,班主任的工作可不能小觑,尤其是我们寄宿学校的班主任,一个班级的学生,大到学生的学习、纪律,班风班貌,处理纠纷,化解矛盾,解开心结,安排座位,班会晨会,小到学生的头疼发热,餐厅寝室,吃喝拉撒等等等等可都跟班主任说呢,所以,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再有经验的班主任也不能不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不可能没有一点困惑,解决问题和困惑的不二法门就是学习与交流。《班主任论坛集锦》这本书就是优秀班主任处理一些疑难问题的成功案例,它蕴涵着我们学校工作在教学一线班主任的智慧和心血,既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又有具体操作的步骤,里面的很多方法和经验要么可以直接借鉴,要么给我们带来感悟和启迪,读完这本书以后,大家都感觉受益颇深,下面我就谈谈我读这本书的反思。
《班主任论坛集锦》开篇寄语是张校长写的《让花儿次第开放》,文章不长,语言也很朴实,但文中阐述的观点——用平常的心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差异,值得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深思,正因为花开的时间、花朵的大小、花朵的颜色不一样,世界才如此美丽,所以,我们要有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每一朵花开,我感觉这篇文章对我们班主任和家长来说,都是一针清醒剂,让我们明白,只要孩子能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讲分数和名次,让孩子在开心中学习,在愉快中进步,给孩子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才是我们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的追求。
《班主任论坛集锦》中还有一篇文章《晒晒我们班的晨会》,读来如同作者在我面前娓娓陈说,这篇文章不但内容充实、精彩,更难得的是作者把一大周中每天的具体晨会内容都较为详细的写了出来,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这就为我们的借鉴提供了一个成熟的模式。(班主任)作者把晨会完全交给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达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的自我教育,尤其的周五“形形色色大课堂”,更是实现了教育和现实的接轨,让孩子们充分发挥眼睛和大脑的作用,用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用大脑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言行,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完善了自己的品质,班主任还落得轻松,真是一石数鸟,看得我眼前一亮。
《班主任论坛集锦》里有几篇文章的观点和做法,我感觉还是值得商榷的,如让习惯不好的学生家长进课堂听课;给习惯不好的学生找一个习惯更差的同桌;让不讲卫生的学生穿上黄马甲;一个人违纪,全组人都受罚等,虽然也是成功的案例,但我感觉有悖教育规律
所以要结合实际,慎重仿效。
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献和牺牲。班主任是这项崇高职业中的基石,官虽小,但责任和作用重大。对于初次担当毕业年级班主任的我来说,其中有太多的辛酸苦辣,但也让我感受到了“桃李满园”的馨香。九年级学生自职业高中招生工作结束后,接下来的工作是一项接一项,对于我一个新的毕业班班主任来说,真的有点吃不消的感觉。因为我班的招生工作并不是很理想,在前段日子里,班级工作中出现了不少纰漏,让我有了更深地认识:班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任何时候都不容许出现松懈的态度。我总结起来有以下以方面需要班主任坚持不懈地做到:
一、班级工作要重过程大于结果
记得在职业高中招生工作结束后,因为这项工作做得不理想,影响了我的管理情绪,又加上3月份的阶段测试中,我班的总体成绩很不理想,让我一度失去了信心。那几天,我整晚都睡不好,每当看到教室里忙碌着的学生,想到自己的消极心态,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幸而老公的一番话让我清醒了:班级工作不能太看重结果。在与学生们共同努力的这些日子里,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问心无愧就可以了。我结合学生们的表现,结合这段时间的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专门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为同学们树立信心,为他们加油,为新的九年级三班加油。看到学生信心百倍的样子,我感觉到一股新的力量注入了我的身体。从那天起,我每天还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教室,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学生情绪波动,我主动找他谈心;学生生病时,我照前料后……我用自己的务实精神,在学生中树立起更高的威信,班级凝聚力更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二、工作方法要遵循“管大放小,管主放次”的原则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以前,我一直都是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导致一天下来,自己经常累得不得了,胃肠也经常不舒服,虽然表面看来,班级情况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但身体的吃不消让我重新考虑自己的管理方式。(班主任)班级日志的充分利用,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各口负责人的工作安排,这些是我新的管理方式的重点变化项目。我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教室纪律维持、宿舍管理、餐厅管理、班规制定等,我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工作又现新的面貌。
三、个别问题个别对待
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是我最头疼的事,我的基本原则是首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多民主,少强制”,引导学生就事多进行民主评议,而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这样做或那样做。“多激励,少批评”,发现学生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多引导,少说教”,不单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并具体指导学生去做。“多用情,少用气”,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跳。方式有别,其效果截然不同。我感觉班级工作中,“导”的教育效果要远远好于“堵”。
九点整。大厅高光打向主席台,“班主任之友三十周年暨2014中国班主任高峰论坛”正式开幕。
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陈秋中教授致欢迎词,感谢三十年来为杂志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编辑、老专家和优秀作者,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主任们,赢得与会嘉宾的热烈回应。
会议高潮迭起。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许邦官宣布颁奖名单。《班主任之友》编委会主任、主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胡仲军博士,原《班主任之友》、教育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原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主任陈南村同志,原《班主任之友》副主编、现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胡江霞教授,《班主任之友》副社长庄传超教授,为“三十年三十人・班主任之友卓越作者”“班主任之友优秀作者”颁发证书及奖品。
在礼仪人员的引领下,在庄重而热烈的音乐中,历经6个月的网络推荐、投票、选举,对杂志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三十位卓越作者和十九位优秀作者登上主席台。
每一位获奖嘉宾的登台都赢得了在场几百位与会者热烈的掌声和欢呼。他们中有年过八旬的老作者,有在中国班主任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名家,有在全国颇有影响的青年才俊,来自安徽、上海、山东、江苏等地的数十位班主任济济一堂,他们代表着杂志三十年来致力于专业发展的坚实足迹,代表着中国班主任工作过去、现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老教师张万祥和青年教师田冰冰分别代表获奖嘉宾发言。两位优秀班主任,讲述自己和杂志的相识、相知,各异其趣。张老豪迈爽朗,言及三十年与杂志的缘分和共同成长,文思泉涌,即兴赋诗;小田细腻婉转,谈到与杂志陈雪娇编辑多年亦师亦友,相互激励关怀的交往,让与会者动容。来自武汉市外国语学校的汪正林老师代表“楚天中小学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的老师们,谈到了杂志长程跟踪式培训中的受益与感动。
杂志常务副主编熊华生博士最后致辞。回顾、感恩、总结、展望。熊博士说:“互联网对于图书和杂志来说,挑战,还是机遇,关键是定位之改变。只限于杂志定位,前景有点暗淡。定位于班主任专业服务,前景将一片光明。”熊主编提出:已过而立之年的《班主任之友》将继续丰富杂志内容,用做科学研究的态度,传播教育科学规律,普撒先进教育理念;沟通,担当起更重的社会责任,体察师情,探求国情,上通下达;拥抱互联网,通过它为全国班主任做更多的事。“我们要以宽广的视野,从容的态度,坚韧的精神,互联网思维,敢于冒险的气魄,投入新的创业中。”发言幽默、风趣、真挚、智慧,富有前瞻性,热烈的掌声再次雷动!
中场休息,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班主任和自己心仪已久的名家或素未谋面的笔友用闪光灯定格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热闹纷呈,一室如春,其乐融融。
上午10:40,“2014中国班主任高峰论坛”以圆桌研讨的方式,正式开始。
第一场研讨主题是“时代的对话:班级管理三十年之变迁”,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杜时忠教授担任现场高校观察员。
主席台灯光调暗,大屏幕呈现了《红衣少女》《校园先锋》《十八岁的天空》三部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班主任形象的影视剧片段。熟悉的童年画面让台上和台下的与会者仿佛穿越时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不同时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师生交流的方式浓缩在这短短数分钟的光影之中,也引发所有与会教育者的深思。蒋自立、张万祥、吕同德、李镇西、魏书生、桂贤娣、李宏亮、钟杰、王立华、张岩,从古稀之年的老作者,到“80后”班主任,嘉宾年龄整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他们共同见证、参与和推动了《班主任之友》这本杂志的沧桑巨变,他们的故事连缀起来,正是一部中国班主任的发展史。
主持人刘永存博士强调了“圆桌研讨精神”,台上台下一律平等,听众可以经由举手和主持人同意打断台上嘉宾发言,并提出质疑。圆桌研讨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台上台下互动热烈。此时的对话,无论台上台下已没有时代的畛域,李镇西老师说的好:“时代不同,但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同的。”
原定于下午1:30第二场圆桌研讨开始。还不到1点,会场就已被三百多位热情的班主任老师挤得满满当当。万玮、魏智渊、朱建、黄雅芩,都是学校曾经的班主任、现在的管理者,与陈宇、梁岗、代佳琦、庄华涛,四位“现役”班主任围绕第二个话题――“立场的对话:不同语境下的班级管理”展开对话。
陈宇老师率先“发难”,笑言与相对而坐的“校长主任们”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接招的万玮老师则声明自己出身班主任,当上校长后天然地具有为班主任设身处地的优势;代佳琦老师坦言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必须面对与学校管理层可能会有的冲突;梁岗老师以自己从班主任到教导主任再到班主任的经历,分享了不同的立场上对班级管理的理解;而魏智渊老师则以自己在北京办学的经历现身说法,强调教育中的管理和管理中的教育的辩证性,以及管理层和班主任之间应有的工作界限。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李伟胜教授以高校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其中,提出问题,即兴点评,把研讨引向纵深。
规定的研讨时间在不知不觉间被延伸近两个小时,观众与嘉宾仍兴犹未尽,留下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班主任如何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尽最大可能发挥班级管理的教育价值;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探索时,如何获得管理层的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层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励一线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创新;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如何更有效地贴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以自己积极的思考和行动去回应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个身处这个时代的教育人必然的使命和担当。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将以此次高峰论坛圆桌研讨的两大话题――班级管理三十年之变迁、不同语境下的班级管理,继续征集各方灼见,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在杂志上刊发。
欢聚的时光总是特别短暂。“班主任之友创刊三十周年暨2014中国班主任高峰论坛”正步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