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专栏作者。著有《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
喝六堡茶后会觉得身体特别舒畅,那是很久以来就习以为常的事,往往能清楚感应到有一股暖和暖和的热流,一寸一寸循着血液逐渐遍布全身,有一股气在身体中央从内向外辐射,散至头顶、每一粒手指头和脚趾头,当我听见人家怪异地问:怎么你喝六堡的样子像喝酒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脸色泛红似醉酒态,神情该是很放松想要睡觉的样子。
也许我永远叫不准含藏在六堡茶内那些有益成分的具体名称。像网上的资料库般如数家珍姓甚名谁,但我知道,我可以不吃任何东西、空肚喝六堡茶也不会造成任何不适,就这一点来说,其它同级同价位的茶是望尘莫及的,除非你有办法拿到做工极好最一级棒的,否则肯定要你胃抽筋。
这六堡茶,并不需要去到顶级,就是以前小时候在万里望,妈妈泡来祭拜祖先神明的即可,巴刹里的杂货铺、药材铺及香烛料铺皆随手买得到。现在或许都不见踪影了吧,那时妈妈拜神后所剩余的,我们加热水浸渍,有事没事喝半天。
约8年前仍可在怡保陈春兰买到1公斤约二三十零吉(马来西亚货币名称,下同)的等级,也能喝出一个清肠暖胃醒神了,如果获得级数高一点,那无疑叫人嫉妒,我当时购入一些硕果仅存、约四十五零吉1公斤的。现在冲泡来喝,几杯下肚,感觉血液循环通气致使手臂、额头、耳后及颈后会发轻汗,整个人的精神也会在一顿茶的时间变得轻盈许多,喝茶可以喝得饱,不用吃饭,就是它。
有位老六堡茶玩家,于上世纪70年代曾在锡矿场当过机械管工。他说,矿工们为了锡的开采。从早到晚耗费极大体力,并且双脚都湿淋淋浸在水泥中,没有听说他们会犯风湿的,只见他们一个两个都很壮汉,腰都板得直直的,应该就是锡矿场每日提供六堡茶煮饮带来的驱寒除湿功劳。
最近有位茶友肩膀肌肉绷紧不舒服,他告诉我:中医师叫我别喝茶,如果一定要喝,可以喝熟普洱。肌肉绷紧的原因,一时未必说得清,姑且不管,为甚不可喝茶,我倒乐意愿闻其详,至于只能喝熟普洱,我只觉万分吊诡,哪里来的逻辑。
茶民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喝茶的实验场近20年,得来的经验是,不管抱恙或无恙,如果一定要喝,尽管喝“老”好茶。“老”的意思是,最少收藏30年的光景,客气一点,20年勉为其难地接受。
猜想是不是由于肌肉绷紧。担心血气不通,需要忌讳凉性饮食,因而有“如果一定要喝,可以喝熟普洱”之劝谕?很多人依书直说,经过渥堆的普洱比起其它茶类,茶性要温和得多,故此几乎是老少成宜的。但别忘记,惨不忍睹的市场上出现许多既不到位也不到味的熟普洱,那东西能喝进肚子吗?
如果需要忌口,想要喝茶喝得谨慎一点,或许,即使身体稍微不适也不想放弃喝茶的习惯,可以喝“老”好茶,它与选择茶种类并无直接关系,就算是绿茶或乌龙茶,只要将它做得很好,我照样在任何时候空腹就敢喝它。
喝茶一定要喝好茶,好且老的茶简直可媲美仙丹灵药,“老”好茶经过光阴的润泽,仿佛转变成一帖符咒,有病医病没病补灵魂,谁那么幸运,集“老”与“好”于一身?非常难。
田震坦言第一次听到病况时眼前一黑,在逐渐认识到身体每况愈下后,她才开始配合医生的治疗。一场大病,让田震感慨良多,而主要是不良生活习惯惹的祸,比如近十年的烟龄等。因此,她充满自责地说,迁就别人是一种美德,迁就自己是一种过错。像自己多年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就是对自己太迁就了。结果,受害的是自己。
由田震“对自己太迁就”的感慨,让我想起同是公众人物的毕福剑和孙小梅。这两位都是央视的名主持,可他们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及生活习惯不仅从不迁就,而且要求得十分严格。如眯着一对小眼睛、善于搞笑的毕福剑,在观众眼里,他风趣诙谐,一张嘴就能把人逗乐,骨子里透着幽默搞怪的劲儿。毕福剑说:“在生活习惯和身心健康问题上,我从不迁就自己。如果迁就自己的不良习惯,身体出了问题不放在心上,将是大错特错。所以,作为主持人,除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之外,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平时特别注意锻炼身体,这样会让我感觉生命充满活力,身心很愉快。”
孙晓梅在生活习惯和健康问题上也从不迁就自己。她说:“主持人其实也是个体力活儿,经常要录制节目,没有好的身体根本HOLD不住。因此,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决不在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上迁就自己。如果过于迁就,既对不住自己的事业,也对不住生命。”所以,孙晓梅平时会尽量抽时间去做运动。去年,她跟着朋友做瑜伽,开始时并不喜欢,感觉节奏太慢。坚持了半年左右,她就越来越发现它的好处了。瑜伽可以让人变得更挺拔,紧绷的精神很快就能放松,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快乐了。孙晓梅介绍说:“对我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健康,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现在很多人喜欢熬夜,这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我基本不会熬夜的。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绝不会硬扛,可做可不做的工作我会推掉,然后请一段时间的假,好好休整自己,等状态好了再重新投入工作中去。这是我的人生信条,善待自己,敬畏生命,时刻把握住自己的劳逸规律,才是对本人和家人的负责。”
近年来,在身体健康问题和不良生活习惯方面过于迁就自己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事业宏伟的企业家王均瑶,38岁便因肠癌不治身亡;青年科学家胡可心,仅38岁就被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生命;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因胃出血抱憾离开人世。这些中青年才俊的英年早逝,可以说多是因忙于工作和事业,在身患疾病后硬扛,不肯及时治疗和休养,结果害了自己。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人因迁就自己失去了健康或不愿花更多时间关心自己的健康。
我身边的朋友,有做官的,有经商的,也有教书的。他们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并为了这些理想而不懈地努力着。但对于锻炼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却认为难以做到。他们总想等人生理想实现之后,再去考虑这种闲情逸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