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药中毒;急救护理;阿托品治疗
【中图分类号】R3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20-01
引言:
农药中毒是现实中意外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主要以急性农药中毒为多,主要方式是因为误服或者是自杀,主要是因口服农药等引起。生产作业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以农药厂工人以及农村施用农药农民等。在接触农药过程中,假如农药进入人体的量超过了正常人的最大耐受量,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生理失调、病理改变等一系列中毒临床表现,就是农药中毒现象。对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应予准确、及时的抢救与治疗,同时要严密观察病情,施以恰当护理,防止并发症,方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1农药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
1.1急救车救护护理:接到120电话后,应该立即派救护车前去进行急救。救护车应该配备有呼吸机以及心电监护和除颤仪,以及其他急救监护器材与急救所需药品。必须将急救操作都安排在救护车内进行。120急救车出车后立即通过电话与事发现场行联系,告诉家属或现场人员尽快脱去患者的原有衣物,使用清水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皮肤清洗与换衣。如果患者是口服中毒,且神志清醒,应该对饮清水后使用压舌根催吐。如果患者昏迷,应该取左侧卧位,使头偏向左侧,用以防止呕吐物误吸所造成的严重窒息。在到达现场前,需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从而尽可能压缩患者院前急救的时间。
1.2农药中毒患者的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首先应该将患者选择放在比较宽敞通的地方以便于对其进行抢救,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迅速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然后放置口咽通气管,使患者可以面罩吸氧。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就应该立即对其行经口气管插管术,使用便携式呼吸机对其进行辅助呼吸。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了能够一次就达到穿刺成功,可以使用粗大的正中静脉,用胶布固定y形静脉留置针,以防止在静脉给药及以及搬运患者时出现脱落外渗的情况。患者入院前的急救只是短暂应急而已,经过这些简单的救治。患者还要转到医院继续救治。对患者进行院前行之有效的急救是为了更好的争取抢救时机,以促使患者到医院后能够及时救治。所以,对患者进行简单处理,以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对于休克者可采用升压药处理,对脑水肿者采用脱水剂处理。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应该立即行心肺复苏术进行墙角。
1.3农药中毒患者的转运途中救治:对患者采取现场急救之后,患者的情况趋于稳定,应该快速将患者立即前往转送医院。同时还应该延缓胃内的容物向肠道进行排空,以减少对毒物吸收。从而确保呼吸道和静脉的的顺畅。同时应该准备好相应的吸引器,以便可以吸出口腔或者气管内的分泌物,同时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4~6L/min)。积极利用车上的设备进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心电变化等,以便及时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同时采集和携带送检的标本,以此来进行毒物分析,以便进行明确的诊断。
2农药中毒一般急救处理
2.1首先清除毒物:对口服农药的患者应该彻底的进行洗胃然后保留胃管,坚持引流胃液并进行多次的少量液体洗胃,2~3d之后发现所使用引流液中没有农药味时可以拔出胃管。这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洗胃后可以灌入20甘露醇125~250ml导致泻,从而促使肠道内的毒物进行排出。
2.2正确使用解毒剂:在农药中毒的诊治过程,解毒剂的使用应该尽早,这是抢救农药中毒成败的关键因素。阿托化品在治疗中出现时间越早,患者的死亡率就会越低。复能剂的应该在前期足量用药,一般应该在3d后停药。
2.3血液流:血液灌流是农药中毒较好的方法之一,这是因为活性碳灌流器能快速的吸附血中的毒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内毒素对患者身体的毒害。
3农药中毒患者的观察护理
3.1注意观察阿托品使用后反应:医护人员首先要观察阿托品化反应。主要观察瞳孔较前是否散大,腺体分泌减少的情况、以及口干和皮肤干燥等,还要观察颜面潮红与心率加速等症状。要是发现患者呼吸减慢,胸腹呼吸出现运动不协调与发音困难等情况,以及不易解释的多汗与心动过速就应该及时的做动脉与血气检查。以便尽早的发现呼吸衰竭。化。使用阿托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使用过量导致中毒。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对阿托品敏感度也存在着不同。在抢救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对阿托品指征误判的现象从而常导致阿托品使用过量。甚至导致中毒。因此要则要密切观察患者,如果患者体温高过39℃,脉搏次数达160次/min以上。出现狂躁或者幻觉等情况,则是提示阿托品中毒,应该立即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剂量。
3.2农药中毒患者呼吸功能的观察与护理:呼吸衰竭是农药中毒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所以对患者呼吸衰竭的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该给予输氧,进行心电监护,从而密切跟踪患者呼吸深浅程度、频率与节律等。对于患者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便有效吸痰。当发生呼吸肌情况时候,立即配合医生给予气管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
4小结
农药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重症病,如果处理不当,延误时间,会造成患者的致死致残,因此作为医院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进行对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救治,加之科学有效的临床方法,才能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王艳春,汪景枰.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护理.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5):204
[2]丁一.老年有机磷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5):126-127
[3]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5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98例,男32例,女66例。年龄4~83岁,其中10岁以下3例,11~20岁18例,21~50岁68例,51~83岁9例。中毒药物甲胺磷52例,敌敌畏31例,乐果2例,其他13例。中毒途径除2例经呼吸道吸收外,其余均为口服中毒。中毒程度轻度中毒59例,其中12例拒绝入院治疗。中、重度中毒39例,其中救护车到达现场时已经死亡3例,经救无效死亡1例。共82例病人经现场抢救后转送入院治疗。
2出车前的准备
接到电话时要问清药物种类、意识状态等,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一定要备大剂量解毒剂),急救器械如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配件、简易呼吸器(有条件可备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若病人在诊所里,可与诊所的医生取得联系,指导给以初步治疗。
3现场急救
3.1迅速评估病情,确定抢救程序医护人员一到达急救现场,要迅速判断意识,看瞳孔,听呼吸音、心率。一般医护人员一旦目测病人即可估计病情轻重。轻度中毒者接上救护车上,询问病史后再给以相应的治疗。中、重度AOPP不忙于搬到救护车上,此时应争分夺秒就地展开抢救。
3.2中、重度AOPP的急救AOPP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急救现场往往需要同时进行多项急救操作,如吸氧、吸痰、开通静脉、数十次的静脉推注、气管插管,甚至心肺复苏等,这些操作若一一执行,势必影响抢救速度,因此,急救现场必须医护密切配合,充分利用有限的现场资源,争取宝贵的时间,才能挽救患者更宝贵的生命。
我们的做法是:①医生边检查病人边给以必要的处置,如将病人平卧,开放气道,给氧。护士要快速开通静脉,为争取抢救时间要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可直接选择粗大的正中静脉并且使用留置针)。静脉通道建立后医生下口头医嘱并从急救箱中取出药品,护士核对后抽吸药液接上静推。这样,就可以缩短药物进入机体的时间,为病人赢得更大的生存希望。②现场急救阿托品用量一定要迅速达到阿托品化。尽早达到阿托品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在快速静推阿托品过程中,医生要不断听诊肺部罗音和心率变化,护士应协助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脉率变化,注意分泌物和皮肤出汗是否减少,综合判断阿托品用量是否足,抢救是否有效。若颜面紫绀转轻,呼吸困难有所缓解,分泌物明显减少,皮肤干燥,瞳孔较前扩大,心率增快即可将病人搬到救护车上,继续给复能剂和脱水剂等治疗。③若病人出现意识障碍、高度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间停,医生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护士要快速静推解毒剂而不忙于做心脏复苏,因为,急性呼吸衰竭是AOPP的致死原因,而大剂量解毒剂能迅速缓解中毒症状,逆转早期呼吸衰竭。况且,AOPP从发生呼吸衰竭到心跳停止有一段时间,要争取在心脏停搏前使呼衰得到纠正。所以,笔者认为在此期间内快速静推大剂量解毒剂与辅助呼吸一样比防治心衰更重要。④若现场病人已经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则应按心肺复苏(CPR)程序进行急救:医生做胸外心脏按压5次,护士挤压气囊做人工呼吸1次,注意医护配合,在护士挤压气囊时,医生暂停心脏按压,以免影响送气。直到确定心肺复苏有效再实施开通静脉、吸氧、给药等抢救措施。
总之,通过现场急救要阻止急性胆碱能危象的发生和发展,改善中毒症状,遏制病情发展,为后继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4途中转运
转送途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心率、皮肤、分泌物等表现,正确识别和判断阿托品不足、阿托化和阿托品过量,从而及时、准确提供病情信息。同时,要与院内急诊科联系,备好洗胃机、呼吸机,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使病人能尽快接受进一步治疗。
5体会
①出诊前一定要备足大剂量阿托品(阿托品10mg×100支),这是患者能否获救的前提。我院曾有2例病人院前分别用阿托品800mg和1280mg,预后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生。有实践证明,阿托品化的时间越早,病死率越低[2]。②一般不在现场洗胃,中毒症状改善立即转送医院,现场急救毕竟条件有限。③医生要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能,通过插管,应用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防止呼衰,能使重度有机磷中毒病死率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急救成功率[3]。④一定要重视医护协作,强调在急救现场不要过分划清医护职责而各行其是,只有医护相互协作,默契配合,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现场资源,提高AOPP的院前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赵宏伟,张俊华,吕昌玲.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中毒15例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4):27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8例,其中男9例,女19例,均为农民。其中经消化道吸收中毒26例;经皮肤吸收中毒2例。
中毒程度:根据临床表现及胆碱酯酶chE测定分类。轻度:chE70%~50%3例;中度:chE50%~30%10例;重度:chE30%以下15例。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流涎、腹痛18例;意识模糊、嗜睡10例;呼吸困难9例;昏迷8例。主要体征:皮肤潮湿、瞳孔缩小、肌纤维颤动、肺水肿、意识障碍。
接触时间:30分钟以内4例,1小时内12例,2小时内10例,3小时内1例,3小时以上1例。
农药种类:敌敌畏10例;甲胺硫磷14例,乐果3例,敌百虫1例。
给药方法:采用阿托品+解磷定治疗方案。首次用药或重复用药,直到中毒症状消失,达到阿托品化,且chE活力恢复到50%~60%时,可暂时停药观察。如中毒症状消失,而chE活力仍低于50%时,应继续给予合适剂量的阿托品维持阿托品化24~48小时。若为乐果中毒,应维持3~7天,甚至更长时间,以防止反跳。对于中、重度中毒患者,我们应用阿托品,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力争在4~6小时内消除中毒症状,达到阿托品化。用药间隔时间10~30分钟。而经皮肤吸收的轻度中毒病人,则不必达到阿托品化,只需用阿托品消除M样中毒症状,维持疗效即可。用药量见表。
讨论
阿托品的合理应用: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CNS的M受体作用,能缓解M样症状及兴奋呼吸中枢。合理、准确、及时使用阿托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早期、足量、重复、持续和快速阿托品化”的原则,做到以下几点:①早期用药:早期一经确诊,立即用阿托品和复能剂。②足量用药:所谓足量不等于过量。就是说所用的剂量既能迅速实现阿托品化而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又不造成阿托品中毒。阿托品属剧毒药物,是一种生理对抗剂,生物半衰期一般2小时,其正常成人中毒量10mg,致死量80~120mg,儿童致死量更小,一般经首次足量或重复间断使用阿托品,病人可因中毒症状消失,迅速达到阿托品化,病情稳定。③阿托品化越早越好,否则预后不佳。一般来说,4~6小时内达阿托品化者,预后好。越过12小时则治疗效果差,预后不好。④在中毒后期或胆碱酯酶老化时应酌情给予小剂量的阿托品,否则轻者出现阿托品依赖现象,重者出现类似有机磷中毒反应,停用阿托品后易反跳。⑤由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时chE活力变化与中毒症状平行,当chE活力达50%以上,一般不再出现反跳现象。所以中毒病人经急救治疗后,如果中毒症状基本消失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已恢复并稳定在60%以上,应停用阿托品。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在阿托品治疗过程中始终不出现瞳孔散大或颜面潮红,就是值得重视的事例。对于这些情况,人们极易想当然地加大阿托品的剂量,则AOPP与阿托品中毒并存。出现以下情况,要考虑阿托品中毒:①经抢救神志转清,继续用药神志不清。②阿托品未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而症状加重。③停用阿托品后症状改善。④超高热、尿潴留、高度腹胀。⑤应用阿托品过程中出现躁动,且能排除脑缺氧、休克等所致,继续应用躁动停止,昏迷加深。出现中毒症状时即停用或减量使用阿托品,并对症处理。
重视在AOPP中影响机体对阿托品反应性的因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病人对于阿托品耐受性大大提高。在抢救AOPP过程中,阿托品用量往往超过正常人数十倍,甚至几百倍。再加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复杂,特别是重度中毒患者,机体对阿托品的反应性大大降低。机制:重度AOPP时,脑细胞中毒和代谢障碍,引起脑组织水肿。脑水肿时脑内血流量明显下降,脑内阿托品浓度较低,不足以发挥其抗胆碱作用,意识障碍加重,甚至昏迷。脑水肿可使皮质下中枢失去对血管神经的调节作用,虽用足量的阿托品,但仍无颜面潮红。脑水肿时,迷走神经对心率的抑制作用不易被阿托品解除,故心率不易增快。因而脑水肿时阿托品效应低下,阿托品化指征不显著。还有酸中毒、组织缺氧、老年体弱、血容量不足等也可引起阿托品反应低下而阿托品化指征不明显。若临床医师缺乏对阿托品反应低下原因的认识和临床经验,误认为阿托品用量不足而加大阿托品用量,则引起阿托品中毒。对于重度AOPP病人,我们通过输血或血液灌流等方法,同时对引起反应性降低的因素给予处理,以提高机体的反应性,减小阿托品的用量,防止阿托品中毒,达到成功救治的目的。
认识AOPP中的翻转现象:翻转现象是指大剂量应用阿托品后出现抑制作用而不是兴奋作用。阿托品能够兴奋高级中枢,下丘脑或延髓,特别是运动和语言中枢。大剂量应用早期可使兴奋转入抑制,后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抢救AOPP时,阿托品的剂量为治疗量,但已接受中毒量,因此,只有阿托品中毒时才能够引起翻转现象。阿托品的兴奋作用容易被人认识,但对翻转现象认识却不足,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而误认为是阿托品用量不足,加大阿托品的剂量,导致中枢系统的抑制,甚至造成死亡。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关键词:列车救护工作;安全用药;药箱管理
车站和列车上人群密集,人员流动量大,乘客在车站和列车上极易发生意外情况和突发事故。为了提高列车乘务人员和车站工作人员的救护能力,避免意外伤害的出现,要及时对乘客进行可靠救护。铁路部门为列车配备了红十字救护人员和列车药箱,同时制定了安全用药管理条例,红十字救护人员必须在掌握安全用药常识的前提下,提高救护技能,加强对列车药箱的管理。
铁路红十字救护员是站、车服务中应对突发疾病的救护者,是乘客安全的重要保障者,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具有较强的救护能力。笔者随机对昆明铁路局客运段150名列车红十字救护员进行安全用药规范的问卷调查(n=150)。见表1。
1调查结果
针对表中的调查结果,现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1急救管理制度不到位铁路局段的领导对急救管理体系重视不够,很多列车红十字救护员不熟悉相关的乘客急救预案,沿线站点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联动机构,当乘客突发疾病时,一般采用广播通知医护人员,这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救治,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相关急救制度还没有落实到位,急救措施不够及时[1]。
1.2医护人员急救能力不足,缺乏用药常识。虽然列车红十字急救培训工作已经稳步推进,但由于乘客数量庞大,现有的红十字救护人员数量不足,加上列车员这一岗位人群流动性大,其中劳务工占据较大比率,比起正式职工稳定性相对较差,救护人员流失现象普遍,再加上救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实际铁路运输中所有乘客的需求。很多列车上并没有配备合格的救护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判断,由于基本医疗知识的缺乏,出现拖延救治甚至错误救治的现象。
1.3红十字药箱管理不规范《旅客列车急救药箱管理办法》中规定,药品配置必须符合国家卫生局的标准,应包含治疗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热、精神病、外伤等药物,要配置常用的诊疗用具,药箱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但在实际的列车药箱管理,管理方法不到位,药箱管理工作暴露出较多的问题,例如药品使用不符合规范,药品和诊疗设备不全,有些药品过期后没有及时更换,诊疗用具念旧失修,失去了诊疗作用,没有专业人员管理药箱,救护人员对药品种类和诊疗器具的使用方法不熟悉,遇到紧急情况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治,对药品的使用也没有详细登记。
2解决途径及方法
2.1规范急救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规章制度,完善急救管理体系,铁路局段的领导将急救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相关部门投入资金为列车配备标准急救药箱,按照要求配备1~2名合格的红十字救护人员。红十字救护人员必须在掌握安全用药常识的前提下,提高救护技能,加强对列车药箱的管理。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急救管理制度,使得制度与当下的列车急救现况相适应。
列车上制定完善的乘客急救预案,与沿线车站建立联动机制,保证列车可以在第一时间联系地方卫生部门,提高救治效率。
2.2普及安全用药常识药品大概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主要是根据药品的给药途径、规格、品种和适应症进行划分的。其中处方药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配和服用,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和服用。
服用药品之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重点阅读适应症。结合患者的病症对症下药,熟悉药品带来的不良反应,关注用药的禁忌症。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特别是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有不良反应,但是不可'因噎废食',利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注意不良反应[2]。
在对症下药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服用剂量,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不得随意更改服用剂量,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昏厥等不良症状,用量过小则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
若乘客患者中存在老人,必须注重老人的实际身体状况,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在衰退,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下降,同时对药物的适应能力也不强,可能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针对老年患者来讲,平时用药多为口服,但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差,胃粘膜萎缩,导致胃酸分泌量大大降低,小肠的吸收面积也比青年人小,体内血浆蛋白较低,一旦服用的游离药物增多,药物的毒性就会增加。
如果乘客患者中存在儿童,就需要特殊对待,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组织器官的功能也不完善,与成人相比在服用药物后容易出现不良症状,在儿童用药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对症下药,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慎重用药。不可图方便将成人的药物给儿童服用,也不可为了避免纠纷,索性就不给婴幼儿用药,造成病情延误,耽误治疗。
3加强列车红十字药箱管理
3.1落实规章制度,健全药箱管理体系。铁路局段领导因更重视列车的救护工作,加强救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将标准的急救药箱配备于车厢上,制定详细的救急预案,完善联动机制,与沿线地方取得可靠联系,出现重大疾病时列车可以联系地方卫生部门,列车到达站点后,医生开展紧急救治,将患者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3.2药箱及器具管理①按照红十字药箱的配备标准和使用原则,红十字药箱由专人负责,做好药箱的交接和使用登记工作,定期检查急救药物的保质期和剩余量,及时更换和补充,铁路部门每年分批次开展红十字救护员的培训工作。②针对现有的药箱管理规定加以完善,加强药箱的责任约束,针对没有按照标准配备药箱的列车,对车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③铁路红十字救护人员必须遵循职业操守,依法科学开展救护工作,在发生紧急情况后必须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为乘客提供及时的服务,当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必须联系专业医务工作者进行救治[3]。
3.3具体管理工作的落实当乘客患病时,利用列车广播通知红十字救护人员,立即携带药箱到达现场,及时开展初步救治工作。救护人员认真填写《药械使用登记》。
在车站遇到需要救治的患者时,工作人员应及时联系当地的急救中心,红十字救护员携带药箱到达现场,开展初步救治工作,及时向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求救。在开展紧急救护的过程中需要将情况如实告知患者,并如实填写《药械使用登记》。
红十字救护人员每月检查药品保质期和剩余量,各管理单位每月补充药械时,必须携带上月的《药械使用登记》及药械补充申领表。列车红十字药箱内的药械每次使用消耗后,必须在返乘时及时向客运段申领补充,确保在出乘时药械齐全。其他单位红十字药箱内的药械每月补充一次,如有特殊情况药械用完可随时申请补充。
旅客列车和客运车站红十字药箱分别放置于列车医疗点候车室,药箱放置的位置必须设置相关的紧急救护标识,在药箱外一律采用红十字标志。
为了避免药物流入非法渠道,救护人员不得随意丢弃药品,药品使用后必须做好相应的登记,交回配置部门,过期的药物应集中销毁。
4结语
在铁路运输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乘客的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相关部门已逐步推进了乘客突发疾病的救治工作,为铁路运输线路配备了红十字救护人员。在开展救护工作的过程中,急救药箱的管理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鉴于出现的种种管理问题,广大乘务人员和医护人员必须意识到药品应用问题,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马添梅.旅客列车上急救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4):419-420.
【中图分类号】R3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16-02
有机磷农药中毒作为基层医院常见急症之一,其特点是,来势猛,发展快,变化多,急救时,在洗胃的同时应用解毒药物,阿托品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阿托品有拮抗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清除或减轻毒蕈碱样症状,对抗呼吸中枢抑制,但用量过大,可发生药物中毒甚至导致死亡。[1]应用阿托品是治疗急性中毒的关键药物,积极、正确、合理的使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其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其他解毒药物、反复给药,使之尽快、尽早达到阿托品化,然后逐渐减量,注意防止阿托品中毒。[2]用量根据中毒的程度,个体耐受量等因素。
1阿托品化的指征观察
应每5-10分钟观察精神症状,瞳孔、脉搏、呼吸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是有机磷中毒症状,还是阿托品化,表现阿托品化是阿托品疗效指标,由于阿托品与阿托品使用剂量之间并无明确的比例关系。所以,阿托品化的用量应在严密观察中寻找,阿托品化指标是:(1)瞳孔散大不再缩小:如瞳孔时大时小,说明阿托品应用量不足。(2)面色潮红,皮肤干燥。(3)腺体分泌减少、口干、口渴、无汗。(4)心跳加快120-140次/分。(5)肺部湿性音明显较少或消失。(6)轻度躁动不安(对昏睡者是阿托品化的明显指征)。(7)尿潴留。
2对已达到阿托品化病人的观察
当达到阿托品化时,阿托品的剂量已接近中毒,因此,对已达到阿托品化的病人应注意:(1)密切观察体温和脉搏,如体温达39℃以上,脉搏大于160次/分,常提阿托品中毒。(2)继阿托品化后,出现狂躁、谵语、幻觉等,精神异常时应警惕阿托品中毒,单纯狂躁者尚须除外其他因素。如尿潴留,应检查膀胱的充盈度。(3)必须准确无误地给予阿托品,掌握好剂量。
3阿托品中毒的观察
(1)瞳孔散大>6mm以上,对光反射消失。(2)面色潮红或苍白。(3)皮肤干燥、灼热或溃裂。(4)心跳加快,每分钟160次以上或在原基础上心率增加40次/分以上。(5)尿潴留。(6)幻视幻觉,狂躁谵语,惊厥或昏迷,甚至呼吸麻痹等。(7)高热、体温达39-42℃,称“阿托品热”。[3]
在实际工作中,遇有机磷中毒病人,急救使用阿托品时,应从以上几个方面仔细观察,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认真区分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及时调整用量,及时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切实提高急救工作质量,提高抢救患者的生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志萍,药理学.[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39
[2]罗杰,何国厚,等.实用内科诊疗常规[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