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29-03
TheCurriculumReformof“DesignandConstructionofFireSystem”BasedonWorkingProcess
ZHAOYun-ting1,JIAWen-min2
(1.DepartmentofEnergyElectrical,TianjinUrbanConstructionManagementVocationTechnologyCollege,Tianjin300134,China;2.FreescaleSemiconductor(china)LimitedTianjin,Tianjin300134,China)
Abstract:Basedonindustrybackgroundandsocialneeds,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problemsinthecourseoftheDesignandConstructionofFireSystem,andthepaperhascarriedonthereformtothepersonneltrainingprogram、curriculumidea,curriculumsystem、teachingcontent、practicetrainingconstructionandstudentsskilltraining,Improvetheteachingmodeandteachingmethod,Increasetheproportionofpracticallinks,Trulyrealizethe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playakeyroletopromote.theemploymentofstudents。
Keywords: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reformineducation;practice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是我院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现阶段消防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安装管理等行业的技术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应用型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建筑灭火系统(包括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及诱导系统几大块。对每部分的组成、分类、结构、原理、设计、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典型的工程设计实例。该课程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情况,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对课程改革的设想及实施途径
1.1改革设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理念,本着“适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高素质”的原则,结合我院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2实施途径
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造与调整,对毕业生跟踪研究,了解社会岗位内涵变化,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开展校企联合和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大胆进行改革实践,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法,实行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恰当地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注重学生技能考核。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课程设计
2.1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课程开设初期主要是理论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内容,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课件,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学内容和结构设置死板,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在遇到设计施工实际问题的,无从下手。
2010年开始探索具有吸引力的课程结构模式。丰富教学课件制作,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动画演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开始对上课感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由于没有实训设备,带学生到教学主楼的消防系统参观,去相关企业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随着我院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消防实训设备逐渐完善,将课程内容也进一步完善,至今,已经把课程分解为“理论讲授+案例讨论+综合实验(实践)+知识归纳”若干环节,真正把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每个环节训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2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内容设计
下面是改革前的教学内容和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的表格。
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整合,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进行实训,边教学边实训,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每个项目所涵盖的标准和规范,掌握每个项目的应用及各种类型的案例。在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3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模式也不再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与就业接轨,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程理论知识较多,项目二和项目三中计算公式、表格也多,比如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需要确定消防管网管段管径、计算管网所需的供水压力、确定高位水箱的设置高度和选择消防水泵等。计算较复杂,需要反复核算,对于这种情况,授课时以教学楼为例,要求学生对教学楼消防管的敷设情况进行实际测量,按给定表格的内容进行计算,使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理论授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相结合,主要由以下几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1)文化熏陶法: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无故请假、热爱课堂、热爱学习。
2)案例教学法:因为消防的内容规范比较多,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为了使学生有动力,更好的掌握理解规范,采用案例法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时候,首先引入某设计院的一个案例,然后再结合案例对探测器的选择、计算、安装与布置进行讲解,并对之前所学的建筑物的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又加深了理解。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也了解了工程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任务驱动法:好的任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案例中包含任务,例如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设计一个消防报警系统。学生以完成此设计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解决问题。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并且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4)合作探究法。一般都是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觉学习,遇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如遇到特殊情况,通过自主学习后,问题不能自己解决,再进行合作讨论,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2.4消防系统设计施工实践教学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的实训设备较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是“边学边做”,实现理实一体。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训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本课程共有十个实训项目,实训教学比例为40课时,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1:1教学。
课程设计也是本课程的一个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期间,教师需向学生提出设计要求、设计方案,要求学生能够查阅技术资料和相关手册,写出计算过程,绘出工程图纸,掌握整个设计过程。学生提交课程设计后,教师要认真批阅,给学生反馈意见,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毕业设计在消防设计施工实践环节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毕业前,要进行8周的毕业设计,对于选择消防类设计的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也验证了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
通过“课程项目+实训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消防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消防系统相关知识的基本技能,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等各实训环节,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方法:总评=笔试(闭卷)40%+平时30%+实训30%
笔试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平时包含:包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
实训考核内容:电子编码器的使用、消防设备定义及注册、消防系统联动编程、总线隔离器的测试、手报按钮与声光报警器的使用、输入输出模块的测试、模拟排烟机装置的测试、消防应急广播设备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喷淋灭火系统结构及设备认识。
4结束语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作为楼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同等重要,通过课程改革,本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的知识面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工程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毕业就能适应社会就得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改进、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更好的教学新思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为中心,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立明.土建类院校消防与安防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建设教育,2015(4).
[2]曹锋,李连民.“楼宇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3]谢晓晴.对“消防给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3).
[4]陈晓旭.智能消防系统设计[J].电气应用,2014,33(2):82-84.
技术资料应完整、合法、有效。消防工程的施工,应严格按照现行的有关规程和规范施工。应具备设备布置平面图、施工详图、系统图、设计说明及设备随机文件,并应严格按照经过公安消防部门审核批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
消防验收是指消防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竣工运营时进行消防检测的合格调查,施工单位进行消防验收时需要消防局进行安全检测排查,同时需要出具电气防火检查合格证明文件,电气消防检测已被国家公安部列入消防验收强制检查的项目。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申报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应当依照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标准对已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内容组织消防验收。对综合评定结论为合格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出具消防验收合格意见;对综合评定结论为不合格的,应当出具消防验收不合格意见,并说明理由。
(来源:文章屋网)
[关键词]消防车;配色设计;色彩调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178
1序言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是在传统的产品设计流程中引入了计算机,利用它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形图像技术来加速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周期。CAID涉及产品的造型设计、配色设计、材料与材质设计、制造与加工设计、人机工程设计、人机功效的评价与定量分析以及工业设计的其他方面等[1]。色彩是影响产品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的配色设计受到了各类产品制造商的重视。消防车是用于在火灾突发时灭火的主要工具之一,它的色彩搭配影响着消防员的工作效率,也影响着紧急状况下道路行人对消防车进行避让的情况[2]。目前三维设计平台的色彩工具仅仅支持最基本的色彩选择功能,而对产品设计模型的单独赋色要靠设计师手动完成。
大部分消防车的设计开发都是由技术工程师和结构设计师完成的,他们缺乏相关的配色设计知识,也没有有效的设计工具来帮助他们完成此项工作。消防车的零部件数量非常大,传统的配色设计及赋色方法效率非常低,无法考虑到多色调和的问题,这也会影响消防车设计的周期,延误产品上市的时机[3]。笔者研究了设计师对消防车进行色彩选择和赋色的整个过程,并根据色彩调和理论提出了选择色彩的方法。通过笔者提出的方法,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在同时考虑两种,甚至多种色彩调和的情况下来为消防车选择合理的色彩方案。另外,笔者还根据色彩――零部件映射关系提出了新的赋色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地为消防车的多个零件进行赋色,并根据这两种方法建立了新的消防车配色设计模式。设计师、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这种模式高效地对消防车进行配色设计。笔者还以这种设计模式为指导,以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为平台开发出了相应的设计工具集。
2消防车的色彩选择方法
21消防车配色设计
消防车因其灭火原理和所使用灭火材料不同有不同分类,也因其实用场合和适用火灾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如何根据消防车的构成部分、使用场合来设计其色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通常来说,消防车属于紧急情况用车,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消防车的色彩搭配中一定要有能起到警示作用的色彩。而在紧急情况下执行任务的专业消防员都会因为火灾而精神紧张,如果由临时性的非专业消防人员执行灭火任务,其紧张程度会更严重,如何通过配色设计来缓解灭火人员的紧张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点[4]。
由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消防类汽车颜色一般以红色为主色。红色本身就能让人血液流动加速,进而产生冲动,因此,在辅助色和其他部件的颜色不能再使用高纯度的暖色调颜色。低纯度、低亮度的冷色调颜色,如蓝色、绿色或中性的黑色都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人产生安静,具有一定的稳定情绪的作用。消防汽车整体车身的色彩搭配应该以红色为主色调,辅助搭配其他冷色调颜色,这样也能使整体的车身效果更加符合人的审美要求,进而使人产生愉悦的使用体验。
22色彩调和原则
色彩调和指通过面积大小、色调明暗等方面的调整,使得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相互协调,以实现符合人类审美的色彩搭配方案。传统的色彩调和理论包括孟塞尔色彩调和理论(MunsellColorHarmonyTheory)、奥斯特瓦尔德色彩调和理论(OstwaldColorHarmonyTheory)、孟-斯宾瑟色彩调和理论(Moon&SpenceColorHarmonyTheory)等。在色彩空间选择两种或更多色彩进行搭配,以达到色彩调和时应该遵循特定的几何关系。同时这些色彩也应遵循特定的位置关系法则[5]。这些特定的法则指把纯度环和色立体的几何特征与色彩之间建立映射,以建立几何特征与色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为某个配色设计对象选取多个调和色彩。传统的色彩调和关系的特征包括两色调和、三色调和和四色调和,调和色彩的相互关系如下表所示。
23色彩选择方法
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色彩的数量不应该太多,最好保持在四个颜色之内。因此,消防车的配色设计可以通过传统的色彩调和理论来有效地完成。在色彩空间中,每个颜色都有其特定的位置,为达到色彩协调,可选择另外两种或更多的搭配颜色,可以通过色彩调和原则来确定。在计算机辅助配色设计系统中,应该首先建立图形化、易于观察的色立体空间,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显示出那些根据色彩调和理论,遵循某种数学表达式的多个色彩。
在进行配色设计的过程中,只要设计师选择了某个颜色作为主色调,那么就可以得到该颜色的精确位置,计算机辅助配色工具也就能根据特定的数学表达式计算出所需的其他颜色,然后再利用图形技术将其显示在色立体中[6]。例如,当设计师选择两颜色夹角为120°的调和方式,选择红色作为消防车的主体颜色,那么该工具就能选择出具有适合的纯度黄色作为消防车的辅助搭配色,并将其赋予设计师已选中的零部件。同时,该工具也可以计算出其他可以与红色形成协调效果的颜色,并把它显示在色立体空间中。工具计算得出的每一个颜色都会根据设计师所选择的色彩调和原则确定,其相对于第一次选中的主色调的位置是由相应的调和原则计算而来的。该工具经计算所得出的调和色会根据用户初次所选择颜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当所有的选择操作完成,该工具会根据计算所得的颜色加上初始主色为消防汽车进行赋色。色立体空间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设计师可以随意地移动、旋转、缩放色立体模型,以更清晰、更详细地观察所选颜色。
在传统的配色设计方法中,设计师往往是通过为单个零部件进行赋色,然后再观察整体赋色效果,这中间要经过多次的调整,且对配色效果的决策非常主观,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再操作性。笔者提出的色彩搭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设计师在确定了主色彩基调之后能快速、高效地选取其他搭配颜色,以最终确定色彩搭配方案,所开发的工具能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对于一般不具有色彩搭配知识的工程和技术人员来说,此配色工具也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配色设计方案。
3消防车的赋色方法
31映射关系
色彩与消防车零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与产品设计的树结构类似,映射关系通过消防车的数字模型与色彩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包括一个根节点、一些色彩节点以及零部件节点等。根节点位于最上层,色彩节点位于第二层,零部件节点位于第三层。第一层为第二层的父层级,第二层为第三层的父层级。所有属于同一父层级的零部件拥有同样的色彩特征,色彩特征决定了色彩节点的数据。根据节点的名称为配色设计文件的命名。色彩节点的命名为色彩的名称,其附属数据是零部件的名称和数量。零部件节点以零部件的名称命名,与其相关的数据是它所属的色彩节点信息。在配色工具启动时,软件系统读取消防车的数据模型中的色彩数据和零部件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色彩的数量和名称;零部件的名称、数量和所属的色彩层级等。在系统启动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色彩搭配方案进行调整,以确定映射关系时,色彩与消防车零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是由系统随机建立的。
32赋色过程
在设计师完成配色设计后,系统重新读取消防车的数据模型,并首先更新其色彩节点的数据。设计可根据色彩来寻找或搜索某个拥有此色彩的零部件,并可以通过鼠标的操作将零部件移动到另外的色彩节点之下。此时,移动后的零部件就拥有了它所属的新色彩节点的数据,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师可以迅速地为消防车进行配色设计。
4消防车配色设计过程
笔者开发的配色工具包括两个模块:色彩选择模块和赋色模块。色彩选择模块根据色彩调和原则为设计师提供配色方案。赋色模块根据色彩与消防车零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赋色功能。色彩信息通过色彩选择模块传递给赋色模块。赋色模块将数据转换为三维造型设计平台数据,并建立色彩与零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它还可以用来修改零部件的色彩信息,图1所示为配色工具的框架结构。
设计师首先确定消防车配色设计文件的零部件数量,并同时确定色彩节点的数量。之后就可以编辑色彩与零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此过程中,设计师可以直接利用鼠标对零部件节点进行移动操作,使其位于色彩节点之下。配色工具根据色彩调和原则提供了不同的配色方案供设计师选择。在设计师选择了主色调之后,配色工具会进而计算相应的辅助色,并在色相环上显示其位置。设计师也可以根据调整色彩位置对色彩进行微调,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图2是利用配色工具对消防车进行配色设计的工作流程。
5案例应用
为了验证论文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消防车配色设计工具,笔者基于论文的研究成果开发了相应的配色工具,并在某消防车配色设计车间进行了工具有效性的验证。图3所示为该厂生产装配的某型消防车,配色车间的设计师利用笔者开发的工具对消防车的三维模型进行了配色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在整个配色设计的过程中,该工具的人机交互设计也深得配色设计师的肯定。
6结论
本文研究了计算机辅助配色设计理论,并基于研究成果开发了相应的配色设计工具。以某型消防车的配色设计过程为例,验证了该配色工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工具实现了高效的色彩选择和赋色过程,提高了设计师、工程师和其他工程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该工具的普及和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利用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开发效率,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收益。
参考文献:
[1]吴闻宇,崔天剑,沈征产品色彩的情感表达[J].包装工程,2010(16):42-44.
[2]WangKe,YuSuihuai,YueWandeandLuChangdeColorDesignSystemforComputer-AidedIndustrialDesign[J].JournalofComputer-AaidedDesign&ComputerGraphics,2004(16):1425-1429
[3]GaoMinFundamentalsofArtisticFormforMechanicalProducts[M].Beijing:AcademicBooksandPeriodicalsPress,1989:131-134(inChinese).
[4]李栋,宗慧超,徐兰萍,等基于ICC标准的印刷色彩管理色域映射意图自动选择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9(12):91-94.
关键词:工程消防应用
在21世纪,工程建设已经不仅仅像过去那样简单,工程建设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除了要求实用以外,还要求美观、大方、抗震性强等等,这些多样化的要求就需要不同的材料,而不同的材料对消防技术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此可见,消防技术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材料上看,消防技术可以保障材料的良好运用,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正常的发挥作用,保障施工的质量。工程在未来的使用中,也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可以说,消防技术对于工程建设是一重强有力的保障,对于现阶段的工程建设来说,必须应用消防技术作为保障。本文就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
一、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应用现状
(一)应用较强
在前文中,我们说到,现阶段的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都会应用消防技术来作为保障。在此,我们来详细谈论一下消防技术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保障。首先,对于工程建设的进度而言,消防技术是一重强有力的保障。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对于进度问题,是非常看重的,能否如期交工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对于施工人员来说,进度不仅仅意味着要按期交工,还意味着要保质保量。因此,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交工是对施工人员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此时,就需要消防技术这重强有力的保障。众所周知,在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材料,每一种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消防隐患,消防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消防隐患的发生,同时对于材料的安全能够较好的把握。施工人员要想保证进度,同时保质保量,在消防技术的应用方面,就必须良好的应用。其次,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而言,消防技术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前几年中,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纸质媒体,工程建筑的消防安全事故频发,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重大的消极影响,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几年的消防技术的广泛与实际应用,工程建设中的消防安全隐患逐渐减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稳定,工程建设的质量逐渐稳定,这都要归功于消防技术的应用。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消防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较强,提供了较强的保障。
(二)存在不足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在消防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方说在人员的意识方面,就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多的施工人员都没有消防意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消防设施都不知道如何运用,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一些基本的消防问题。这在工程建设中是比较严重的隐患。从小的方面来讲,这些隐患并不容易发生,因为隐患较小,而且涉及范围较小,所以很少有人关注;从大的范围来讲,隐患虽然不容易发生,但是涉及人员较多,一旦隐患发生,产生的连锁效应较强,对于工程建设产生的消极影响较大。综合考虑来讲,还是需要将这些隐患及时的排除,避免由小的隐患牵连出大的问题。除了人员的意识问题之外,还有就是设施方面的问题,很多的工程建设中,对于消防设施,都没有落实到位,多数都是摆设,并没有实际的效果,应付检查才是主要目的。对于这样的工程建设而言,消防安全隐患时刻存在,不仅威胁施工人员,还威胁着周围的人们,鉴于这样的情况,必须对消防设施,及时的更正,对于任何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
二、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发展
(一)广泛的调查
对于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而言,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基层的施工人员,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材料和设备,他们是最了解工程的人员,因此,基层的施工人员对于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是最有发言权的。虽然他们没有办法用最专业的语言来形容,但通过广泛的调查,可以对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比方说,在工程建设中,会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与他们进行谈话和工作中的探讨,可以得知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现状,而对于他们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调查便可以更加详细的知道消防技术的应用情况。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广泛的调查,便于消防技术的应用发展。
(二)广泛的交流
对于我国的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工程建设的数量不断的增多,但每一个地区的工程都具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因此,消防技术的应用不能一概而论。鉴于这样的情况,各个地区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必须进行广泛的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广泛的交流之后,促进本地区的消防技术的应用,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从小的方面来讲,广泛的交流能够使人们应用放心的工程;从大的方面来讲,广泛的交流能够促进整个工程建设行业消防技术应用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版块,将这个版块发展好,对于百姓和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深入的研究
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国要想在这个版块获得比较大的成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加强科研力量,与国际接轨。深入的研究不仅仅意味着要从工程建设方面研究,还要从其他有关方面研究,比方说天气,环境等等,最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优势来发展,尽量顺势而为,避免逆势发展。在深入研究的时候,避免浪费材料,注意节约成本,现阶段的成本浪费十分严重,我国的资源必须节约使用。在工程建设中研究消防技术的应用,节约资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主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总之,在工程建设中应用消防技术,一定要主要良好、持续的应用,注意将来的发展。
总结:社会的发展致使工程建设不断的增加,于此同时,消防技术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如何使消防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更加良好的应用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的一个主题,对于我国来说,工程建设需要保质保量保进度,消防技术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是一重强有力的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调研,更加广泛的应用消防技术,促进工程建设的发展。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工程建设可以与消防技术更好的合作,为国家增添更强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贺雪飞,段耀勇,吴立志.中国消防技术发展动力探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消防施工;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消防给水管网
(1)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分试漏检验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目前有些工地只对管网进行试漏试验,且试验压力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这样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
(2)管网安装应采用螺纹、沟槽式管接头或法兰连接;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为数不少的工程为图方便和少花钱,对镀锌钢管未采用螺纹、法兰等连接,而是大量焊接,埋下了隐患。对采用焊接法兰进行连接的,不进行二次镀锌,应付从事。
(3)为确保管网的强度,安装给水管道支、吊架及防晃支架,但许多施工单位没能按规范要求施工,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的工程中防晃支架、管道支、吊架安装数量少,在管道改变方向时,未增设防晃支架等,造成安全隐患。
(4)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管道与套管的间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结实。许多工程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管道套管设置,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当建筑物的结构发生正常变化时会使管网遭到破坏;二是套管与墙体或楼板之间未进行封堵,一旦发生火灾,容易成为窜火的通道。
1.2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1)室内消火栓安装及压力不符合要求。有些暗敷在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未设置过梁,导致箱门开启失灵;再者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或者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
(2)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安装中,未严格按照标准图集安装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和室外消火栓栓体上未安装泄水阀。另外,因施工人员麻痹大意往往将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混淆,造成两种功能作用不同的设施相反安装或重复安装。1.3自动喷水系统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当管子公称直径100mm,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1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但在实际工程中,为施工方便,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经常采用焊接,大部分的工程管道没有安装防晃支架。
(2)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火灾发生时由于喷头与楼板距离太远,感温元件不能及时动作,从而延误喷水时间而使火势迅速蔓延;或者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致使消防用水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而存在隐患。
(3)水力警铃未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当使用场所发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启动后,所发生的报警声响不能被相关人员及时察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而且火灾扑灭后不易于维修检查。
(4)屋顶消防水箱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施工时经常忽视和未做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施,无法满足消防水箱应蓄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的规范要求。
2主要对策
(1)加强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人员培训,提高其消防意识。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消防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3)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讲求实效,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
(4)强化社会审核力量
逐步推行消防部门审核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的方式,分化消防部门既进行审核又进行验收的不受监管的责任问题。
(5)健全维护管理制度
建筑消防设施的验收合格投入后,必须定期检测、维护保养,确保其灵敏有效;应配备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维护和检修,加强系统管理,责任到人,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专门培训,掌握操作方法;健全故障处理制度,日常维护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注重抓落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