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可以让你笑起来,一句话也可以让你跳起来。一句含义深刻、发人深省的话出现得是时候、是地方,就会震撼人的心灵。在我短短20xx年的人生旅途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乡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时候那帮玩伴中公认为最笨的一位。当我们走到一个岔路口时,从另一方向缓缓走来一个盲人。盲人用竹竿点点探探,走得极缓慢。严格地讲,那不叫走,叫移。他走向了我们也要去的那一条路。
我与朋友边走边聊。我谈起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直到现在还在困境中挣扎的经历,朋友点头微笑不止,却又始终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我偶然回首,忽然不见盲人,觉得很奇怪,这里没有别的路啊!“那个盲人呢?”我不禁脱口问。
“他已经走过去老远了!”朋友微笑着说。怎么可能?我不相信地往前望了望。果然,盲人已经走在前面离我们很远的地方了!“一个盲人,怎么可能走得比我们快这么多?奇怪!”我惊叹道。“怎么不可能?我们东瞧瞧,西望望,三心二意地散步,而他却是一门心思在走路……”朋友说。
听了这句话,我的心猛地被震了一下。盲人为什么走得比我们快?因为他是一门心思在走路。我们为什么走得慢?因为我们东瞧瞧,西望望,三心二意地在散步。多么简单而又多么深刻的道理啊!
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作者从朋友的一句话中得到了震撼,解决了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走人生之路,要一门心思才能走得快,而三心二意地东瞧西望,只会落在后面。”读后深受启发。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到操场上观看“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
节目很多,有盲人叔叔演奏的二胡独奏《万马奔腾》,有失去双手的大哥哥用嘴巴写毛笔字,有患有先天性软骨营养障碍的阿姨演唱的歌曲,还有舞蹈《千手观音》这些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这些表演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哥哥用嘴巴写毛笔字。这位大哥哥小时候酷爱书法,并希望自己能成为书法家,可一次意外让他失去了双手。大哥哥写字的时候,先用嘴叼起毛笔,再沾一些墨,然后龙飞凤舞的在纸上写下了“腾飞”二字。这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我不禁为这些残疾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而惊叹。我情不自禁地想:“我一直认为学习很累,时间太紧,总在内心与家庭和学校对抗。但是看了你们的表演,听了你们的经历,和你们一比,我才知道,我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优越,我的努力是多么微不足道”
旅游和旅行的最大区别在于:旅游用双脚与眼晴,旅行要心灵。
——题记
风吹光影,碎而狭长,初遇漓江时,冰凉江水的一围满是绿色汹涌的群山。那年江花淳似梦,江水微泛青绿波;丹青,尽染这醉人记忆。
我身处渔船之上,耳边只传来“哗哗”的船橹与绿水的低喃声。
刹那,渔夫轻哼起家谣,这曲调,古朴素雅,似薄雾,缥缈在江面上,若清泉,过滤了家家户户。
这阵歌声,直传到山上,与山雀圆润的声音呼应着,宛若禅香缭绕,缠住我的衣角,把我领到时间之外;又如沁凉的江水,通透了我整个身体,飒爽微凉;更恰似素雅的清酒,荡涤了我的灵魂,让我融入了这漓江。
渔夫的歌声逐渐大了,他拾捡起渔网,用力一抛,岁月从容定格这一刻:黄昏包住这张网,为它上了最后一抹残妆。它若容纳了桂林一整条漓江的晚景,迤逦迷人。
再一抛,一网的鱼儿便跃上船。“来,给你们几条。”渔夫桀然一笑,递来些鱼。他发鬓泛着的苍白,应着脸上岁月的沟壑。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他便转身高声唱起黎家特有的小曲……
江面异常宁静,除了银鱼偶尔跃出水面点出的涟漪,一圈圈,晕开了江面上浓的化不开的黄昏。渔夫浅笑,向我娓娓道来了他的故事,那故事,有着渔家的特质,有着渔网的腥味,也有着漓江的旖旎美景……
夜阑深了,故事尽了,船也到了。
夜色,似海水,突然涨了潮,从屋檐上滑落,渗进我的皮肤。我立在棵无名老树下,聆听着渔夫用心高唱的渔家歌谣,凝视着那些流年带不走的细碎风景,细数着时光打磨出的轻浅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