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想象作文指导(7篇)

时间: 2023-12-14 栏目:热点作文

想象作文指导篇1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其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学生爱写作,心境良好,就努力建立一种教学氛围。让学生一踏入教室,就被一种良好的气氛所影响。如教室里的“图书角”“佳作欣赏”等,时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师真挚的情感是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导火索,使课堂灰飞烟灭师生积极情感双向交流的乐园。在作文课上,我以爱生如爱子之心,和蔼可亲的态度,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精神愉快,有话可写。

3.创设上进的精神气氛

在作文指导讲评中,我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表扬学生的佳作,从整篇习作到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或独到的开头结尾、优美词句等,特别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某点进步“火花”,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然,激情的方式、方法很多,还可以抓住每次作文的特点,有计划地通过参观、访问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在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中产生发掘美、表现美的欲望。

二、运用多种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多角度作文

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根据一个题目写成多篇作文,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1)多角度立意,就是导演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例如:在指导学生根据“村里的新房越来越多”这一现象时行写作时,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学生有反映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的;也有反映房子多了,田地少了,乱占农田建房两句严重的;也有反映富裕后的农民攀比思想严重,应加强村民思想教育的。由于立意不同,作文也迥然不同,很有创意。

(2)多样化体裁,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如写读后感,同一内容,学生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也可以用日记和书信的形式写。

(3)多形式表达,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在写作顺序上,可采用顺叙、倒叙、补叙、插叙等;在结构安排上可用先分后总、先总后分等多种形式来表达。

2.想象作文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因此,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进也能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

(1)看图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看图作文“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因此,一幅既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2)拓展课文作文,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练习形式有加写、补写、改写、扩写、续写等。如学完《小珊迪》一课,补写“小珊迪被撞后回到家的情景。”学完《小摄影师》一课,续写“小男孩回来了……”。这些想象性的作文练习,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假想作文。是指假设某种情况,让学生据此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这类作文能诱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假如我是校长”、“二十后的家乡”、“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家做客”等等。

(4)科幻作文。在这高科技时代,学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成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这类作文恰好能满足他们爱幻想的心理。

(5)编童话作文。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本。许多孩子是伴随着童话故事成长的。因此,可组织学生由听编――看图编――扩写编――独立编,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编写童话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作文指导篇2

一。利用课件,“下水”指导学生观察

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虽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却只是感性的,表面的,小学生不易做到真正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因此当要学生写的时候,头脑里一片空白。如果教师能利用课件制作,把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生活,给学生以实地观察之感,教师恰当指导,就能帮助学生充实写作素材,使其有内容可表达,有内容愿意表达,学生就能言之有物了。如指导《记“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时,教师用相机拍出同学们活动的照片制成课件并展示出来,把同学们的动作、表情、配点活泼的文字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进行亲身体验后的仔细观察与思索选择取舍,这时教师再通过课件展示自己的示范作文,学生就能体会到要抓住个别典型人物重点写,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就写什么,学生明白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树立起敢写的信心,激发出要写的兴趣。

二。运用课件“下水”指导学生积累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摄取的信息量比较多,但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不愿意上作文课的现象很普遍,就算有作文课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这就是学生的积累没有到位,或是积累浮于表面,没有运用起来,需要教师“下水”积累。一次指导学生写作文《家乡的柑橘林》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随着欢快的乐曲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一株,屏幕上柑橘成熟的丰收景象,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柑橘,堆满筐的柑橘,剥开壳的柑橘,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这里对学生生活积累的再现,帮助学生找到了表达的机缘。

三。播放课件,“下水”指导学生表达

研究表明:小学生年龄尚小,语言的创造能力及情感把握稍差一点,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再现能力非常强,也很乐意去模仿。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口语表达训练当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集成优势,播放一段人物对白或精典文范读,甚至将老师的作品播放出来,让学生模仿其中情节进行表演或复述,学生兴趣盎然,收效显著,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口语训练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性说话的能力。如续讲故事、想象配音、听音乐看图画编故事说给大家听等,通过教师示范与引领,学生的口语表达自然丰富起来,学生有话可以说,不就有内容可写了吗。

四。多媒体展示,“下水”指导学生想象

教师“下水作文”指导是师生互动、共同体验的过程,对师生双方都是学的过程、悟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教师经常性地与学生一起写,甚至是写同题作文,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动笔欲望。看老师把熟悉的生活制成的课件,并描写成多彩多姿,生动入理文字题材时,学生便在自己生活中的一幕幕取材、选材、组材,动笔就成了行动。教师“下水”示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平淡无奇”的生活怎样经过心灵的酿造与想象变成了美,从而创设出极好的写作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描绘生活,想象与设计生活,从写作实践中提高作文水平。老师念自己的“下水作文”,师生选材、想象差异时,可以读自己的文章比一比;听到别人的文章中妙处,可以站起来发表意见,甚至更进一步发挥想象……于是好的视角,巧妙的描述,深刻的思想意义就这样展现出来。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又因下水作文激发了“攀比”情绪和写作欲望,形势便是大好。

想象作文指导

笔者经过与学生、老师们座谈,查阅有关资料,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中实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同行们商榷。

一、立足文本,激发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文本阅读是指导学生进行想象的最好的例子,是进行想象作文就地取材的源泉。通过阅读的内容激发学生不同角度地想象,而且想象有一定的创造性。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如能注意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把握分寸,大胆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地自由驰骋,进行小练笔,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智力大有裨益。我主要采用的是在记叙文章的空白处、作者欲言还止的地方、一笔带过却蕴含无限意境等地方,我都认真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指导学生对作者没有具体描写的地方展开合理的想象,我引导学生把它们改编成解说词、小故事、童话故事等;在学习一些言尽而意未尽的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大胆想象、推测故事的结局,如《凡卡》一课时,指导学生想象凡卡的爷爷如果收到信后,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既深化了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一举两得。

二、童话引路,启迪想象

儿童的天性是爱听美妙的故事,尤其是童话。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孩子描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童话王国,引领孩子走进真、善、美的世界。小学生对童话有特别的爱好,他们爱听童话,爱看童话,童话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常常让他们浮想联翩,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多阅读童话故事。对童话接触多了,孩子们也了解了童话的特点,感到童话贴近自己的生活;在习作中指导学生讲述童话、编写童话,充分发挥童话的优势,诱发写作的欲望,引导和启迪学生的想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指导学生编写童话,要按照从观察到想象、从说到写、从仿到写,循序渐进。小学生的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表现在他们所想象的内容常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如他们会拿棍棒当战马骑,用板凳当汽车开,看见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就想象自己坐在月亮上荡来荡去……因此,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图画、实物、投影等各种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并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会思维的,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后可能发生的一连串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当然,要提醒学生注意想象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生活常识,符合事物特点,想象还要合情合理。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清楚看到的、想到的,仿照学过的童话故事编写童话。这样,从说到写,从仿到写,由浅入深,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正如叶圣陶曾说过的这么一句话:“解放孩子的脑,让他去想;解放孩子的口,让他去说……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观察生活,大胆想象

想象作文指导篇4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教学;策略

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写作,没有掌握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同时很多时候学生对作文写作也存在畏难情绪,对写作缺乏积极性。目前很多时候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课堂教学低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文中结合教学实践,就指导小学生写好起步作文可采用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以兴趣爱好引导小学生开始写作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作文写作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写作。在小学生作文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小学生对作文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专注于本节作文教学活动,而且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为写好起步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写作《我的语文老师》时,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通过日常中的生活片段,描写教师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位最熟悉、最喜欢的老师。同时引导学生从相貌、衣着、性格等方面描写老师。学生对熟悉的老师进行细致地观察,结合平时的接触中发现老师的性格,写出的作文富含自己的情感认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评价学生,本次教学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出对老师的认识感受。这样就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小学生主动去观察、去思考作文题目,积极参与到本次作文写作活动中来。

二、以阅读美文示范小学生学习写作

小学生作文写作经历少,没有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时,很多时候都是简单的文字叙述。小学生写作文大部分存在语言组织缺乏技巧,文字表达缺少美感的缺点。教师在小学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模仿写作方法。欣赏优秀文章,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文字组织技巧。通过阅读欣赏文章中优美的文字、精巧的结构,对小学生作文有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欣赏课文中描写的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师在课程讲解时,需要指导小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的文字,学习作者描写风景的写作技巧。学习课程之后,可以安排课后写作《我的家乡》。小学生可以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我的家乡》时,就可以轻松自然,写出优美的作文。

三、以鼓励想象创新小学生写作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小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想象。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想象成为作文创新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可以让小学生作文充满生机,充满幻想,让小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时,需要利用课文,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性地写作起步作文。

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文中描写了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后看到的种种幻想,通过幻想和现实的对比,反映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跟着课程一起去想象联想小女孩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教师让小学生充分想象,续写文章,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布置续写文章时,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突破现实生活,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为创新写作起步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自主练笔督促小学生实践写作

提高小学生起步作文的写作水平,需要不断地进行写作训练。没有大量的写作练笔,大部分小学生是很难写出优秀作文的。小学生生性活泼爱玩,很多时候缺乏自觉性,无法坚持经常性的动笔写作,需要教师在小学生作文写作教学中,督促和指导。“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训练小学生坚持自主练笔,坚持写作,才能提高小学生在起步阶段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督促小学生养成自主练笔的习惯。抄录优美语句、写日记周记、开展读书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等等。教师在安排小学生完成课后练笔后,需要及时进行讲评。挑选出一部分优秀作文提出表扬,鼓励小学生多写多练。同时在课堂上让小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练笔时的心得体会,学习别人的好经验。让小学生在自主练笔中训练文字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小学生的起步作文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学任务艰巨漫长,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在写作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乐于参与作文写作。在课堂上示范优秀文章,指导小学生学习借鉴。鼓励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性地写作。督促小学生自主练笔,培养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爱上写作,写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周建青。用笔写我心,用语表我情——探讨如何指导小学生

写好作文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2(9).

[2]陈友兰。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J].延边教育学院学

报,2013(2).

[3]刘淑。起步作文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

想象作文指导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看很多地区,小学里读语文课本还是一字一顿的,这根本不成语言了。中学里也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要说表达逻辑关系了,传出神情意态了……”叶老此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中小学生朗读现状的要害。如何正确指导学生朗读是目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扫除思想障碍

学生在朗读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常常和思想有关。比如,不喜欢这篇课文,一读就紧张或者没有意识到朗读的意义,抑或是有个人的好恶,对朗读有自己的看法,等等。要解决问题,就要摸清楚情况,对症下药,只有不断地通过实践指导学生端正认识,扫除思想障碍,解除精神负担,朗读教学才能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以为通过一两堂课学点技巧,找到窍门,就可以朗读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朗读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不能把朗读教学孤立起来,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来讲求。

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朗读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朗读基础,那么最好是选择短小易懂的记叙文作为朗读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带有感情地朗读后,再选比较难读的课文。不同文体的朗读,指导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比如,诗的朗读要更多运用形象思维,把握诗的意境,还要注意音韵和节奏。争论文章以理服人,寓情于理,在指导朗读时,就要从逻辑推理和逻辑力量入手,着重态度、感情的贯穿和起伏变化。小说选段读,首先要生动地介绍全篇小说的梗概,明确选段在全篇中的位置,再把握朗读的基调。

三、坚持启发式朗读教学,唤起想象和联想

朗读中的感情,像在生活中一样,只有说话的人真正产生了这种感情时,才能从语调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如果只是简单地从语言方式上要求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不了解学生是不是已经懂得课文的思想内容,被课文所感染,产生这种感情,就会形成捏造的腔调、虚伪的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使用启发的方法,提示的不只是结果,不只是声音、语调等表达方式,而着重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真情实感,从而使他们研究并找到正确的声音表达形式。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高尔基的散文《海燕》时,如果学生感情出不来,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想象海上暴风雨就要来时的景象: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这是借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反动势力的集结。上面是黑压压滚动的乌云,下面是白茫茫波涛起伏的大海,海燕飞得那样快,像黑色的闪电一样一掠而过,任何反动势力都休想挡住它。它代表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它勇敢地战斗着,呼唤着人民群众迎接革命。这样教师通过寓情于景的形象描述,引发出学生的想象,再让学生重新开始朗读。

四、要示范,不要机械模仿

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领会准确传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但这种示范不是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一句句模仿老师是要不得的。因为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习惯于只动嘴,不动脑,形成一种机械的朗读,一种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觉的朗读。对于广播、电视、唱片、舞台的朗诵也要分析研究,帮助学生鉴别朗诵的质量,学习人家的长处,避免盲目的、机械的模仿。

总之,朗读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作为“教”的一种,可以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器官的活动,充分理解课文,产生良好的语感效应。一旦学生为作品的内涵所吸引,被作品的情感所打动,被作品的意境所陶醉,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就会逐步形成,他们的主体作用就会逐步乃至充分发挥。久而久之,“不教”这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会达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正确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就能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想象作文指导篇6

关键词:兴趣生活阅读指导想象

习作作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难点,我们都在不断探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习作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习作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兴趣是动力、生活是源泉、阅读是基础、指导是关键、想象是翅膀,现作简单阐述。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习作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习作犯难的原因就是对习作没有兴趣。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和欲望。我执教过四年级纪实作文《帽中变苹果》,以一个有趣的魔术贯穿始终,层层设计悬念,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指导学生观察人物动作、表情等,学会有顺序地表达,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写出真情实感。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精彩的活动片段。我还听过支玉恒老师执教作文指导课――《个性化表达》,为了激发学生个性化表达的欲望,他选了一幅有趣的漫画,以这一幅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个性化表达,如抓住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丰富画面内容,发挥想象,学生兴趣浓厚。

二、用心感受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袁枚说过“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习作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对生活的思考与提炼,对生活的反映与表现。生活即作文,习作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几乎用不着刻意地发现、捕捉,信手拈来,无处不在。”但是传统的习作教学过分要求有思想、有意义,使习作内容变得难以寻觅,这样习作就成了说假话的温床,对生活、事物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生活的感悟没有了。所以我们要从“有意义”和“思想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让习作内容既“有意义”,更“有意思”;让丰富的生活走进习作,习作会更精彩;让真实的习作走进生活,生活也会很充实。

三、阅读联姻习作,感受语言精彩

阅读和习作本是一家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1.海量阅读,丰富语言。“作文的素材,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让学生做“无米之炊”,他们怎么会食之有味呢?要让学生有“米”下锅,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博览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义的重要性,因此多读比多写往往更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能够让学生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习作教学不是从动笔的那一刻才开始的,而是从阅读教学、学习课文就已经开始了,阅读教学才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让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得真正流淌到习作中去,让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力、感悟力以及表达方法,特别是那些“神来之笔”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如学了《假如》一课,我更是让学生过足了“诗人”的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学生的思维打开,仿照课文的形式,写出了一首首感人的诗歌。学习了《颐和园》一课,我统一带领学生再参观校园,学习运用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学校的景物特点来写,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了按照游览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四、教师精心指导,提高习作水平

小学生习作力求体现儿童的天真、活泼、烂漫、好奇、探险等心理,体现童心、童趣、童真,少一点严肃、乏味、呆板、沉重;少一点用成人的思想、视野、角度规定、引领小学生习作的做法。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完整的习作过程:经历体验指导说写修改完善欣赏评价佳作展示。我指导学生《帽中变苹果》这一习作时,学生和我一起经历魔术的过程,每一个环节,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侧重指导学生说话,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写出其中的一个片段,自己进行修改,展示习作时进行欣赏评价。

五、展开想象翅膀,提倡个性表达

想象作文指导篇7

【关键词】指导;教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不少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我针对这个问题,在语文教师的培训中,给他们讲了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想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我在培训中讲:想象能力是指在已有表象(印象)的基础上,经过新的加工或配合而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开拓思路,培养创造思维,进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途径

1激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必要条件情感是想象的中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大脑里呈现出“精骛八级,心游万仞”的活跃状态(陆机《文赋》)。如一个五岁的男孩给小朋友讲“英雄八路军”的故事时,讲到一个八路军英雄为给百姓报仇,一夜间一个人烧掉敌人很多炮楼,杀死很多敌人。很明显这个男孩大胆运用想象,以突出八路军英雄的勇敢精神。

(1)选取较为含蓄的内容,在把握主旨和内容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右图:从表面看来,它只是一个几何图形,若展开想象,我们就知道,在交通路口,我们常常看到这个没有文字,但它几乎是国际社会都能理解的通用符号。那么这个符号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又得运用想象,一是思考这个符号的意义,一是思考这个符号的好处。我们通过想象就可以知道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这条路封闭,不许机动车辆通过。这个符号的好处是:它能迅速把信息传递给快速驾驶的司机,使司机在短时间内获得信息而转到别的路上去。这个不用文字的符号,发出的信息量达到了最大值。若用文字,密密麻麻的几行字,司机一下子根本不可能看清楚,而且这个特定的环境也不允许司机去看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给这个图形写一段说明文字。像这类作文材料,十分含蓄,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想象能力也可以在这种积极思考中去形成。

(2)选取有新奇特征的内容,以唤起主体情感活动,培养想象能力。心理学表明:学生对具有新奇特征的事物感兴趣。这些事物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情感活动,他们这个时候也善于展开想象。如一个学生在《夜阅》的小诗中写道:“灯下摆着四十二本作文,像四十二只小鸟,叽叽喳喳吵飞哩。老师像拿起一把梳子那样,拿起红水笔,为这些小鸟整理羽毛。”这个学生想象力很强,而且这些想象奇特、生动、形象。

2遵循一定规律的写作实践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保障。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要遵守的规律就是写作的规律。写作的基本规律中有一条叫“双重转化律”,即“物――意――文”的转化律。学生要写作文,首先就要通过学生的感知把客观事物、社会生活变换为概念、表象、意象、形象。这就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有人称之为“意化”。第一重转化之后,又将得来的概念、表象、意象、形象转化为书面语言,通过书面语言记录在稿纸上。在两重转化中都离不开想象。因此我们要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想象能力,一是让学生懂得想象中一些方式的特点。二是要将其与学生原有的写作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联系。只有把握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形成丰富而恰当的想象,而构成的形象才能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感觉。例如有一位五岁的女孩画了一幅题为《上天去玩》的画,画中的长颈鹿身体高于五层楼,脖子一直伸入云层,她站在长颈鹿的头顶,就上天了。这个女孩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很强,她的画给观画者一种全新的感觉。

3重视现实生活是培养想象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想象能力的强弱,与他头脑中所贮存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也是这样。他们头脑中所贮存的表象深刻,他们的想象便开阔、深刻。现实生活是培养想象的土壤。实践是想象发展的基础,想象是随劳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来自现实生活的想象才能产生真正感人的艺术力量。因此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必须要求学生深入现实生活,留心观察现实生活,并在头脑中存贮其表象,以备在写作中运用。

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所以我在前面说,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热点作文】栏目
  • 上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文(4篇)
  • 下一篇:我爱北京作文(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