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与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与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宋代称饺子为“角儿”,他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与“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饺子因所包的'馅与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与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与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大年有一样食品一定要吃的,尤其是我们北方,是什么?我不说你一定会说出来的,对了,就是饺子。——题记
过年全家动手包饺子,更能显出了浓浓的年味,而我还特别喜欢吃饺子。这不,我们全家今天又动手包起了饺子。
首先妈妈和面,妈妈说面要先和上醒一会,包出来的饺子皮会更好吃。爸爸开始洗菜切菜,我呢,就负责剥葱剥蒜,我的任务现在很轻松,不过,待会包饺子我还是大拿哩。
好了,饺子馅拌好了,我和妈妈开始挽起袖子包饺子了。一团面在妈妈手上,揉揉、拉拉、搓搓,转眼就变成了一长条,然后又被妈妈切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的扁面团,这时候就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没错,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
不是吹,我擀饺子皮的水平非常棒的,就因为水平高,擀饺子皮的工作两年前就由我替代了老爸,老爸只能退居二线,只负责煮饺子。
我把一个个扁面团用手按成又扁又圆的形状,这样擀出的饺子皮才会更圆。我拿起小擀面杖开始擀皮了。上下擀着饺子皮,上去时左边的手要轻轻按下去,下来时,右边的手要轻轻按下去,只有这样,擀出的饺子皮才会中间厚,边上薄饺子皮才会在案板上转圈。小小饺子皮在我手下旋转着,欢快地跳着舞蹈。不一会,饺子皮都被我擀好了。而妈妈包的饺子还有三分之一没包完呢。
我拿起一个饺子皮帮妈妈抱起了饺子,学妈妈样子中间放上饺子馅,面片对折捏紧,OK了,和妈妈包的饺子放一起就发现问题了,妈妈包的'饺子鼓鼓的,像一个个元宝立在那里,而我包的饺子扁扁的无精打采地趴着。包不好没关系,因为过年要包“福气”饺子——里面放上花生豆,谁吃到谁有福气。我就又拿来几个花生豆,多包几个幸运饺子,呵呵,今年不是兔年吗,我就在饺子上捏出两只兔子的长耳朵,并每个里面都放上了花生豆。
饺子包完了,该爸爸上场了,爸爸早把水烧开了,端起饺子开始煮饺子了,爸爸还自夸着:我煮饺子一般不会煮烂,水平高超吧,就算有那么一个烂的也被我悄悄放自己碗里吃掉了。听着爸爸夸自己,窝也忍不住了:这饺子煮的好当然和我擀皮好最有关系吧,当然也是妈妈包的好哦。
饺子端上了,闻着都是香喷喷的,我连忙给自己、妈妈、爸爸各自挑了一个长兔子耳朵的饺子,张嘴吃下,异口同声说道:花生豆。
看来我们都是有福气的!我心里更是美滋滋的,因为这里也有我的功劳哦。
“小亚,快来包饺子啦!”这是谁在呼唤我呢?原来是我的小舅妈喊我去包饺子呢。告诉你吧,每当在大年三十的这天,我们这儿总会包上几笼饺子,而且咱这儿的饺子与其它地方的饺子不同,因为咱的饺子里有一些非常特殊的饺子“陷”,原来饺子里会包有硬币、石头等有寓意的物品,如果你吃到硬币的话,就寓意你来年财源滚滚,会发大财,长辈们也会笑眯眯地夸奖你有福气,拿出红包奖励你。但如果你吃到石头的话,就说明你性格像石头一样倔强,来年会磕磕碰碰,这时长辈便会语重心长地教导你,要顺从长辈们的言语,不要……好啦,不跟你聊了,我要去包饺子了。
来到大蒸锅前,奶奶与小舅妈正飞快地包着饺子,那一个个包好的饺子犹如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等待着我们的调遣。这时,该要放特殊的饺子“陷”了。
我赶紧上前帮忙。看着奶奶把那一枚枚亮晶晶的硬币塞进饺子里,我心中不禁有些痒痒。于是,我趁她们去拿“陷”时,偷偷地在放了硬币的饺子里做了个“小尾巴”,以方便在吃饺子时能分辨出哪有硬币,哪没有。这时,她人走过来了,我马上走开了,还是有些心虚。
经过我们的努力,一锅香喷喷的蒸饺新鲜出炉了。下面便要进入吃饺子的环节。
先由长辈夹饺子。奶奶伸出筷子,慢悠悠地夹起一个饺子往嘴里送。突然,“哐当”一当,从奶奶嘴里掉出一枚硬币,“啊,奶奶好福气呀!”家人纷纷向奶奶表示祝贺,也因为奶奶的“开门红”为全家人壮了胆,于是,大家纷纷伸出筷子去夹饺子。轮到我了,我正想去分辨饺子的好坏时,但由于经过蒸煮,饺子的“小尾巴”也不见了,看来我只能乱蒙了,我闭上眼睛,猛地夹起一个饺子就往嘴里送,而这时,嘴里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吐出来,一枚银闪闪的硬币出现在我眼前。“好啊,我也吃到硬币了!”全家人见我这副德性,不禁哈哈大笑,我也跟着一起笑,笑声在屋子里回荡着,久久不能散去。
这个春节,伴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侵袭,我们迎来的是一个冷冷清清的春节。街道上看不到走街串巷拜年的人们了,听不到舞龙舞狮的欢呼声了,大地一片沉默。
走在路上,一个人影都见不到。人们紧闭门窗,生怕有一粒病毒从门缝里渗进来。整个城市仿佛被一层恐怖的阴霾笼罩着。但是,还是有一些事值得大家在家里也能开开心心地做,包饺子就是其中之一。
大年初一,好婆和我在厨房包饺子,我可高兴啦!饺子皮准备好了,但馅儿还是要我们自己去做。有人认为,饺子皮是饺子的灵魂,而我却认为,馅儿是饺子的灵魂。没有馅儿,只剩下面皮和汤汁,只是一具空壳罢了,有什么好吃的。这次,饺子馅的用料有:肉、鸡蛋一只、泡发的香菇和黑木耳、大白菜的嫩叶。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好婆做馅儿。好婆先把白菜放到砧板上剁成泥状,再把它放进一只大盆子里。香菇黑木耳,肉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我也帮着用力补了几刀。别看把这些东西剁成泥状只用了我几行字,费的劲儿可大着呢!最后,好婆打了个鸡蛋进去,再用筷子搅拌几下,饺子馅就做成了。
接着,就是包饺子环节了。首先要沾点儿水,然后取适量的饺子馅放进皮里,把皮折出小笼包一样的褶皱,把没有褶皱的一边贴紧有褶皱的一边,捏紧捏实,一只饺子就包好了。哈,看上去真像半个小笼包。我感觉自己学会了,便开始尝试包饺子。有时,放的馅儿多了,皮包不住了,失败!有时,褶皱过大了,饺子馅儿放不进去,失败!有时,忘了沾水,皮直接干裂了,失败!但是,我的每一件失败品到了好婆的手中,就又变成了漂亮的艺术品!
虽然屡战屡败,我还是打定主意:今天我一定要包出一只象样的饺子!这次,我掌握好了褶皱的大小、馅的多少。一个一个褶皱突起来了……快了!可以封口了!我小心翼翼地贴上皮,成功了!我欣喜若狂。这天吃饺子时,我感觉饺子真是无比的美味,哈,因为这是我自己包的呀!
白白胖胖娃娃,肚里美味可佳。小白罐,弯弯盖,里面盛着杂烩菜。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食物?对了,这就是大家熟悉的饺子。今天,我就尝到了外婆亲手包的饺子。
一阵香味传进了我的鼻子里,这阵香味引起了我的食欲。空中弥漫着浓浓的醋香味,还添加着淡淡的面粉的味道与猪肉韭菜的混合味。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盘子里放着许多饺子,饺子的样子像金元宝,鼓鼓的,里面的馅儿好像迫不及待的想要挣脱出面皮。我看着饺子好像在和我说:“快来吃我呀,我可好吃了!”馅子上面还有许多“皱纹”,真像一个很大年龄的老者。饺子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诱人。一口咬下去,看见里面的馅露了出来,感觉到猪肉、韭菜、鱼面皮在牙齿间穿梭,饺饺的,很好吃。再配上肉与菜,真像是一道人间美味呀。
饺子的这一股股香味让人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还能尝到这人间美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