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浙江高考作文(整理9篇)

时间: 2024-06-15 栏目:热点作文

浙江高考作文篇1

人品之于格调,犹如花之于瓶。花美,自玉瓶相衬。而空得一只精致优雅之瓶,未必得一奇绝独美之花。

故有贞行高节之品,其文之格调必卓然清洁。而虚附格调之风雅,未可知其人品之高下。

抱朴子有言曰:“朱绿之藻,不秀于枯河。倾山之流,不发于涸源。资不厚,则其惠也不博。才不丰,则其辞也不赡。”没有高洁的人品,犹如干涸的河道,无源的山泉,怎么可有会有华丽的水藻,不尽的长河?古今中外,凡性情贞洁高尚之士,其文无不充满了生命的深邃。那是颜真卿的“政可守,不可不守”的宽原磅礴,是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坚定追求,是谭嗣同的激昂鲜血,是鲁迅的辛辣笔墨,这样卓然不群的格调,是铮铮风骨的再现,是人品操行的反映。

有不俗的`人品,方可有不俗的格调。但竟有不凡自命风雅的斗方名士,以为有了不俗的格调便可逆推出自己“不俗”的人品。他们的可笑之处在于,格调的高雅与人品的清高之间,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等号。当年乾隆皇帝盛赞赵孟頫赵体之矫健流畅,认为其字“柔中自有镔铁骨”。郑板桥则不以为然,直言其字谄媚,“宋之降臣,何骨之有?”字且如此,人亦如是。那些投降失节的汉奸中,不乏有不同于俗的文章格调。他们纵有如此之格调,却依旧难觅半点不俗之人品。这份不称其人的反差,犹如明镜不幸遇嫫母,良砚不幸遇俗人,宝剑不幸遇庸将。实为格调之不幸也。

因此,格调与人品,用数学的推论方式来阐释,是单向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与其附庸风雅地渴求一份格调的虚无外表,不如坚定不挠地精炼一份不俗的人格。在那段对人格人品的追逐之中,哪怕前行之路充满困难,黄沙漫天,荆棘刺足,你依旧会发现那份不同于俗的格调,只不过一直陪伴于你。而当你放弃人格,放弃操行时,这份不俗的格调,却已自顾自地离你而去,反差之大,只会使你继续咬牙坚持。

而当我们坚持这份人品,追求这份人品时,与这同来的,不仅仅是不俗的文章格调,还有更多更深邃的生命意义。那是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这份格调不再拘束于锦心绣口的文辞,而外化为整个生命,渗透这拥有不俗人品的灵魂。

黄虫至秽,化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变为萤而耀彩于夏月。于人品,心既写之,定能使格调化腐朽为神奇,臻于一份生命的淳真。

浙江高考作文

我向来是害怕聚会的,尤其是几个家庭的聚会。

落地窗开着,晚风悄悄把纱帘卷到窗外。屋里明净温暖,在一副巨大的拿破仑骑马像下,家人们围着小姨和她刚刚降生的婴儿。他们轮流抱起她,亲昵地将头贴到婴儿脸上。婴儿一哭,他们就笑哈哈地送回到年轻母亲的怀中,发出几句赞美和慰劳。小姨也笑盈盈的,她做了妈妈,便有了母亲的样子,整个人圆润了不少,微微皱起的脸颊添了淡淡的雀斑。小姨丈坐在沙发另一头,看着窗外的暮色。

“客人来了。”外公听到开门声,停下清理鱼鳃的手,朝客厅张望。年初的时候,因静脉曲张动了个小手术,现在已经康复。

我端起一盘水煮蚕豆,放到铺了斜纹布的餐桌上。

“还差谁?”他问。

“谁也不差啦。”我冲厨房喊道。

“小月真懂事呢。”二姨边说边俯下身,脱掉高跟鞋,换上凉拖,露出鲜绿的甲油,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喜欢她的卷发和颧骨。

“你抓紧找一个吧,都三十多的人了。”我母亲说,看了父亲一眼,“别光想工作,我们都圆满了,就差你了。”我的母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市政府采用了她的桥梁设计,这让她骄傲了好一阵子。

二姨微微一笑,“我带了酒。”她说。

我朝她身后望去,她不光带了酒,还带了一位朋友,他右肩挂着相机,我在小姨的婚礼上见过他,听二姨说,他参加过威尼斯电影节。

“裙子很漂亮。”小姨看了二姨一眼,婴儿突然大哭,小姨父跑过来,拿着一片尿布和卡通铃鼓。

7点,晚餐准时开始。

外公从卧室领了太外婆出来,她已认不得我们了,面无表情地靠着椅背,像一只很老很老的猫头鹰。我看见摄影师举起了相机。

“大家多吃点。”外公满足地坐下,呷了口红酒。

大家边吃边聊,男人们谈投资,女人们聊生育,畅谈渐入佳境,大家的脸上浮现出轻松的喜悦,一种富有的快乐和升腾的信心环绕着我们。我们碰杯了三次,一次是祝福新生命的到来,一次是祝福太外婆长命百岁,最后一次,我们好像什么也没说。我很早就吃完了,专注于餐具的花纹和金属汤匙的反光。期间,母亲给我看了班级群的消息,十个优秀学生名单里没有我的名字。

饭局接近尾声,不知是谁突然问起,摄影师拍了什么?

“给我们看看。”父亲说,“摄影是门学问,我们公司的摄影师就不会拍。”

摄影师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他很快接受了大家的提议。

“可以投到大屏上啊。”小姨说。

这真是一个糟糕的建议,直到后来我们才意识到。

于是,我们在幕布上看到了自己的脸——一张张奇怪的脸。

第一张照片,外公的背影,他单腿直立,另一条腿点地勾着脚背,他慌乱地别过头,忧虑而低迷,往日的`领导气度荡然无存。

第二张照片是小姨的。她一手怀抱熟睡的婴儿,一手整理蓬乱的短头,她脸颊浮肿,目光疲劳,脸朝向窗边的小姨夫,她的确不再是美院毕业的姑娘了。

第三张照片,是母亲的,照片里的她眉飞色舞,鼻孔微张,高扬着手臂,整个人笼罩在一种不真实的兴奋里,她就在虚化的二姨身后。

第四张照片,二姨的侧脸,那是一张淡然而忧伤的面孔,长睫毛的阴翳笼罩了那只美丽的眼,一种热烈的情感正在离去。

最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婴儿。淡粉色的皮肤,轻盈的呼吸,两条稀疏的眉毛自然延展,那是一种平衡而匀净的美,一种无关得失的最初的美,她,正在摇篮里酣睡呀。婴儿的旁边,我看到平静地坐在餐桌前的太外婆。

摄影师关了镜头,大家默不作声,纷纷散去。

回家路上,风呼呼地吹到脸上。我觉得风吹的感觉很好,像一种洗礼,像亲切的交谈。那些我在大人们脸上看到的荣耀和失落,满足和焦虑,机警和不安,都将遗忘在风中。我知道,他们当中,没有人值得我羡慕,没有人能真正的圆满。他们昨天得到了什么,今天又失去了什么,这些我并不在意。我只关心当下,这一刻,我笃定而平和,不畏惧未来,也不为过去的时光感到遗憾,这便够了。我不喜欢家庭聚会,真的。

我正想抱抱身边的母亲时,听见父亲说:“这个摄影师根本不会拍照。”

“是啊。”母亲附和道。

浙江高考作文

【题目】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作文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题记

人若想有所得,必先有所失。得失的选择,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人生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海鸥选沙滩,蝴蝶选花丛,但在选择的同时,便意味着放弃,便有了得与失。得与失天生的相生相克,纠缠不清,而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呢?

苏轼面对变法派和保守派的拉拢,毅然舍弃高官厚禄,即使被贬出朝廷也在所不惜。纵然是舍弃了许多,却因此造就了一位大文豪,那波澜壮阔的豪放词篇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同样的,陶渊明面对着黑暗的官场,无奈,彷徨。但为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选择了放弃,放弃了物质享受,却因此获得了一份淡然,那点点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爱因斯坦忘我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剔除了物质的享受,舍弃了外在的修饰,终于发明了相对论。牛顿致力于定律的研究,废寝忘食,煮表当蛋,闪烁成为科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同样的,没有陈景润在困难中的的忘我工作,歌德巴赫猜想也许早已离我们远去;没有居里夫妇一次次的筛选提炼,不顾安全的接触放射性元素,镭也许还被埋没在某个角落。

好了好了,前辈先哲们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教给我们人生该怎样取舍,得失该如何面对。得与失,常常是一种轮回,在得到的同时,我们也会失去。若要安稳,就要放弃自由;若要闲适,就要舍得充实;若要愉悦,就要忽略他人的评价;若要追求,就要放弃平坦;若想做个奉献社会的人,就得抛开对功名利禄的贪念。

然而,在失去的同时,我们也能得到。

花蕾失去了沉睡的畅快,却给了大地一片灿烂的'色彩;白雪失去了飞舞的脚步,却装点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大坝挡住了小溪的脚步,却成就了湖泊的深遂;沙粒失去游离的自由,却成就了珍珠的璀璨……

舍弃奴颜媚骨,放下荣辱兴衰。舍人之难舍,方能得人之难得。唯正直之言语,端正之品行,平和之胸怀,安定之心态,方能拥一方广阔浩淼的天空!

浙江高考作文篇4

得与失,是终点,是起点,还是过程?我认为都是,也都不是。得与失,是人生某一阶段对所做事情的一种判定,一种结果。什么是终点?终点就是一段路程结束的地方。什么是起点?起点就是一段路程开始的地方。什么是过程?过程就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但我认为得与失是起点或者是终点,都割裂了事物发展的联系。而过程,是得与失这个结果所经过的阶段,不是得失的本身。

综上所述,我认为,得与失,不仅是终点,也不仅是起点,而是人生中的一个个节点。

得与失,是对前段时间工作和学习的归纳和总结。

人生在世,我们总要经历某些事情。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我们面对的`都是未知的人生。由于时代不同,条件有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最终的得与失,都是事物发生的自然结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先确定哪些是得,哪些是失,然后从“得”中归纳出经验,从“失”中吸取教训。比如说,我在高二年级参加学考,语文成绩是A,数学成绩是C。A是符合我的预期,是“得”;而C不符合我的预期,是“失”。那么,我语文为什么考得好?是因为我对语文的兴趣大,平时喜欢阅读,作业比较认真。这些是成功的经验,我要好好归纳总结。为什么数学考不好?是因为我不喜欢数学,作业也不认真做。这些都是失败的教训。为了改变数学成绩差的局面,我要好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多花时间,认真对待,争取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所以说,得与失,就是对前段时间的归纳和总结。

得与失,是为后一段时间工作和学习提供参考。

总结前段时间的得与失,就是为了下一阶段处理事情提供参考。有经验,可以借鉴;有教训,必须避免。有了经验,做事就有章可循,也能增加信心;有了教训,做事就能避开不利因素,避免重蹈覆辙。古代有一个官员,精明能干,处理政务井井有条,颇受同僚、上司赞赏。但因为贪污受贿,被罢免官职。经过多方奔走,他重新任职。他没有接受教训,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结果第二次被罢免官职。他的一个穷亲戚得知后,跟他讲了一个故事。穷亲戚说,他家有一头毛驴,第一次过桥的时候,不小心踩进了桥上的小坑,伤了蹄子。治好之后,毛驴每次过桥,都小心避开小坑。而你,第一次因为贪贿被罢官,第二次还是因为贪贿被罢官,你还不如俺家的毛驴。这个贪官,就是没有吸取教训。如果这个官员,第二次上任后,利用自己超强的能力,一心为国为民,就能名利双收,怎么会又被黜免?所以说,前段时间的得与失,能为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提供参考。

在漫长的人生中,一段时间的得与失,构成了生活中的一个个节点。在每一个节点,我们都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每一个节点,我们都要开启我们下一段航程。只有鉴往知来,我们才能总结过去,做好当下,展望未来,我们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美丽的人生。

浙江高考作文篇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特点:

浙江卷的选题并没有选择时下的热点,而是中规中矩的选了一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要常常思考到的人生大问题,是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面临的问题,考生在无论是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境遇,还是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体味中,都会对此有所思考。因此,考生既不难立意也不难选择素材。

题目解析:

中规中矩的.题目与开放式的命题方式,让考生喜忧参半,喜的是选择一个角度或综合起来立意都不难,忧的是如何将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老题写出新意。老题出新意关键还是素材选择倾向于时下社会热点。

写作角度:

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可以从“坚持自我”、“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等角度切入,从“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可以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与塑造”等角度切入;

从“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这是一个辩证的角度,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中遵从内心与外界期望的平衡”“自我发展与环境影响”批判辩证的多角度切入。

写法指导:

以上三个角度,因为还是关于人生或者说个人成长的主题,无疑写成议论文仍然是最为稳妥的选择。其它文体诸如小小说,如无提前构思,最好不要尝试。议论文以其结构化更易于驾驭。但是如果写出新意,因为观点并不算新,因此对选择素材的要求必然提高,比如,如果选择第二个角度,从“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从“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与塑造”等解度切入;可选择钟南山院士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作素材。如,“医者仁心是刻在家庭骨子里的——钟南山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其父钟世藩是我国著名的儿科医学专家。成为像父亲一样受人尊敬的医生正是钟南山儿时的梦想,家庭的预期、个人的梦想,成就了无双国士钟南山”。

浙江高考作文

俗话说:“易有三个学科,易有一个学科,易变两个学科,难有三个学科”和“易顺应天地”。这和常识不一样吗?我们生活在“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的常识中。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不用思考就使用它们。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无尽。这是为了改变。常识来自生活,不容易长时间应用。因此,庄子云说,“陶是在撒尿”。因为常识,我们生活在和平之中。

老子说,“大象像Xi”。正因为常识对我们如此习以为常,所以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它。例如,同时空对我们来说太静态和绝对了。在爱情之前,我们被愚弄了几千年。所以我们突然明白常识是普遍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行动和思考它。

所谓常识知识,不仅是为了热而加衣服的自然反映,也是为了冷而加衣服的自然反映,更是对自然存在的仔细观察。没有这个意图,常识怎么会产生呢?没有常识,我们怎么做?如果你不做,你会有麻烦的。例如,如果你知道交通拥挤的时间,你就不会错过你的约会。另一个例子是拿破仑对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寒冷的冬天一无所知,这为滑铁卢战役铺平了道路,因为俄罗斯有着清晰的城墙。

因此,常识应该是已知的。

所谓常识的实践不仅是知识之后的物理证明,也是生活的`必需品。一个人应该知道并练习的原因是因为知道比练习容易。做这件事很难,所以特别有必要去做。常识告诉我们,困倦导致睡眠,困倦导致休息,诸葛利用形势分化世界,刘邦志知道楚强和韩是弱而强,去鸿门。常识是根据自然和与时俱进的,所以它可以避免伤害和利益。因此,觉醒的精神和汉代的世界是可以实现的。

浙江高考作文篇7

站在历史洪流的浪头,我们不禁感叹世界变化发展之迅捷。时代的潮流不可抗拒地推进,人类大脑也随之不断更新思维。高速发展的现实,就必然导致了意识、幻想的进步。网络、虚拟现实,这些看似虚幻的存在因现实与幻想的矛盾而诞生,也因之走向了时代潮流的最前沿。

我们出生于信息时代,早也对这些科技幻想耳濡目染。感受现实世界的客观真实,体味虚拟世界的异想天开。面对这般虚实交错,我想作为即将成年的高中生,应当理性地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

何谓虚拟?《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便是一种虚无,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参透道教虚无哲学的老庄之流,逍遥于天地,淡泊于生死,似乎是在虚实之间穿梭自如,有如云中翔龙、水中潜蛟。圣贤智慧之中的虚实不分,恰恰是看穿了虚实之间的本质,辨别其中的奥妙。可见认知虚实的本质需要智慧,需要我们在休养学习之中达到更高的境界。然而,此虚无非彼虚无,当今世界之中以科技为核心诞生的虚拟世界充斥着商业、利益和物欲,我们生于俗世之中亦非圣贤之士,仅是一念偏失,便可能沉沦其中。观世道,有太多人已经在其中断送一生。疯狂的电商竞争,造就的只有一个马云,以及在他的阴影之中无力挣扎的败者;急剧膨胀的游戏营销,带来的只是胜负一瞬的愉悦,却用青春年华来奠基、以荒废学业为基石。虚拟世界犹如漩涡,面对这般诱惑和残忍,我们虽无老庄之通透,但也要懂得自我克制,思知足以自戒,思谦冲而自牧,主动与虚拟保持一定的距离。

何谓现实?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大则昊天瀚海,小则微尘蝼蚁,我们生于现实,死于现实。人类在现实之中思考问题,理性思维得到张扬,才使我们从过去被宗教、封建所禁锢的生活之中得到解放,成就今天的多彩。然而,冰冷的心显得过于坚硬,人间亦需要幻想的浮华和浪漫的渲染。有时,人的内心在现实中的郁结可以通过虚拟得到释放。歌德几乎是以自己的情感生活为原型刻画了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年维特,十二点的.钟声,痛苦的内心呐喊出最终的告别,维特用陨落的生命书写一段悲情之歌,然而这虚幻的生死,却又让歌德自己走出了他的悲怆,脱离自杀的烦恼,否则,人类文学史上将再无浮士德的传奇。现实纵然为生存之本,但是虚拟可以让我们看清自我、超越自我,感受“自己”这个标签下的意义,虚实之间,互不可缺。

人生在世,变化无穷,命运捉摸不定,而虚实之间的我们,不可仅仅追求冰冷的现实,也不能沉溺于无际的虚拟。我们需要取其中庸,交融虚实,通达人生智慧,穿梭虚实之间。这,才是人生之最啊。

浙江高考作文篇8

灵魂涌向未知的星球,栖身于躯壳之中,破啼声划破天际,人们给了他第一声动人的呼唤:“孩子。”

时间的静流缓缓游走,只有孩子的时间永恒,他们的灵魂动荡,不愿寄居于狭隘的皮囊,总是有着非分的幻想和浪漫情怀,目光如炬看向地平线上的曙光,热情洋溢,真实不掺合半点虚假。

但不知何时开始,圆滑的笑容挂上孩子的嘴角,无邪的笑容蜷缩墙角不见天日,标榜着“成熟”的少男少女负重着硬化的心灵和创造力退出舞台,善良和爱心变得幼稚可笑。

所谓成熟,并不是被现实磨去棱角,变得世故而老成,而是无论如何遍体鳞伤,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而如今,这虚假的成熟正在啃噬着曾坚不可摧的孩提王国,一步步销蚀殆尽。他们进入集体失语时代,在舆论中浮沉,他们看到摔倒的老人开始犹豫,他们听到武警救人丧命的故事一笑而过。

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本可以抚今追昔,憧憬未来,可我们偏偏选择让理想死在现实之下。我们本可以语言相通,交流无碍,我们偏偏选择为心筑起壁垒,戴上盔甲,让心灵提前硬化。我们误解了幸福的定义,沉溺于琐屑的物质欢乐,我们不敢直视真正的痛苦,饱食终日强说愁。无忧的童年本应光着脚丫与大地亲吻,却终日与刻板的教科书为伴,知识的框架禁锢了孩童的想象力,社会停滞不前显得死气沉沉。

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麦克劳德童年时因好奇解剖了校长心爱的狗,本以为会遭训斥,而校长要求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作为善意的惩罚;美国母亲将幼儿园告上法庭,获赔50万,只因幼儿园告诉女儿“O”是零。正因这保卫想象力的运动,才让社会随时被输入新鲜的血液,生机勃勃。

厚重的眼镜片褪尽最后一丝亮光,“我们的鹰隼行走于地面,我们的孔雀宣布放弃羽毛,我们的毒蛇在开着的笼前打呵欠。”辛波斯卡如是说。对现实的妥协迈入“早龄化”,生命的意义却在于不止,愿耳畔响起鸟啼之时,仍有温暖的感动。

犹记得白宫点着蜡烛的男子所说的话:“我不能改变这个社会,我只是不想让这个世界改变我。”

去吧,我的孩子们,包括我,用理想的矛抵御现实的剑,拾起激情与童心,脱去盔甲,拆除壁垒,让我们一砖一瓦,共筑我们不会老去的孩提王国。

心若没有老去,我们永远都是孩童。心仍柔软真实,世界永远美丽。

浙江高考作文篇9

从得到生命开始,到失去生命结束,期间无数的得与失,便是人的一生。

自有意识起,我们总是渴望得到,而害怕失去。每次去超市,常常不可避免地路过玩具区,总能看到有小朋友跟父母讨要某样玩具,为此他们或撒娇卖萌或撒泼打诨。不由地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总是渴望得到新衣服、新玩具,得到爱和关注,而若是失去了某件自己的心爱之物,更是耿耿于怀久久不能平复。渴望得到、害怕失去,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起点。

孩子渐渐长大,渴望得到的、害怕失去的也不再仅仅是玩具之类,也渐渐明白得与失不能全然仰仗父母,而是取决于自己。我们为一个好的成绩而挑灯夜读,为了一段感情而彻夜难眠,为了一个项目通宵达旦。学习、生活、工作皆是,为每一次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获得而欣喜,也为每一次的侥幸获得而欣喜;为每一次可以避免的失去而痛苦,也为每一次不可避免的失去而痛苦。努力得到,避免失去,我们执着于得失的结果。

我们继续长大,也经历了更多的得与失。渴望得到的总是太多,试着抓住得与失的`主动权,却难免由不得自己。有些时候,我们拼尽全力却如平地摘月不可得,拼命挽留又如掬手捧水般留它不住。一次次地求而不得,我曾一度被困在人生无奈的患得患失之中,陷入自己的犹豫徘徊,母亲总是劝我别想那么多,有些东西不是非得到不可,生活过得去便可以了。母亲的宽慰和理解我全然明白,却始终难以与自己和解,她看在眼里也不再多说什么。某天突然接到电话,母亲不知哪里得知了一部电影《败者为王》,叫我有空一定去看。我一时感到莫名其妙,她从不关注电影却特意打来这样一个电话。其实这电影我早有听闻,是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的纪录片。爸妈喜欢羽毛球,尤其喜欢林丹,那时家里常看羽毛球比赛,林丹的。对手常常是李宗伟。两人的比赛总是格外精彩,父母作为林丹的粉丝总笑着叫李宗伟“千年老二”,为林丹的一次又一次胜利而欢呼。李宗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们也逐渐夸起了李宗伟,父亲说李宗伟的技术越来越好了,母亲说他其实也很棒。

当我打开电影,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电话。我们在失去的过程何尝不曾得到,只因得失心太重,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不可得之中却忽略了自己早已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这才明白珍惜得到,接纳失去,得与失皆是生活,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

    【热点作文】栏目
  • 上一篇:过年的意义作文(收集3篇)
  • 下一篇:欢腾的国庆节作文(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