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爱情”这个字眼是从小学的一个美术老师那里。
在当时我也算是他的得意门生。每周六下午都会去他的画室学素描。也许是天生喜欢画画的缘故吧,很快就由静物画转入人物画了。在第一堂人物画的课上他拿出了他的画夹和速写本。当他拿出画时我惊呆了。不单是惊讶与他的画技,而是他那每一副画上都是画的我们的体育老师。他看出了我的这一心理变化。他问我画的怎么样,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你是怎么画的这么逼真。”他笑了。老实说,我曾怀疑过他是否会笑。在我眼中,凡是搞艺术的大部分都有怪僻,而他的怪癖就是不爱笑。“爱情的力量!当然,你太小,以后会明白的。”其实关于他的爱情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不明白的不止是他的爱情,还有他的人。
后来,他离婚了,而我压根没想到过他结过婚。只是那个女体育老师结婚了,而且还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女儿。那时我九岁。
我曾问过他,体育老师是否知道,他看着窗外说“知道又怎样,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个爱他的丈夫。爱一个人就是处处爱她,欢乐着她的欢乐,痛苦着她的痛苦。”这是我小学毕业后再见到他时的一次聊天。他告诉我,那个体育老师是他嫂子。“我决定去南方,你知道吗,你是我课余辅导的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我竟然和你聊的这么投机,你会成为一个画家的,你是个画画的天才!”
从那以后我没再到见过他。其实那次我是想告诉他,我以后不会在画画了。可是我没说出口。
直到两年后,我收到了一个寄到学校里的包裹,是他寄来的。里面是许多关于素描的书,还有一封信和一张照片。是他和他妻子的合影,信中说他在厦门的一家合资公司,现在俨然是一城市白领了,他结婚半年了,春节回来,还要检查我的画。
他比我大十六岁。他常玩笑的'说我像他遗失多年的妹妹。相处久了才发现,原来他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靠近。看到信后,一种失落感慢慢占据心里。但是很快就被一种对他的祝福所替代。
春节他真的回来了,而且还有他的妻子。正月初三他约我在老地方见。他所说的老地方其实就是画室。我拿上几幅现补的画,匆匆赶到。他的妻子比照片中还要美。我笑着叫了一声“师娘”,他忙说应该叫嫂子。他还是那样,不爱笑。他看了看那几幅画,说有长进。我们聊了很多,但已无法找到原来那种感觉了。
他是第一个让我知道“爱情”的人。那时我九岁。一个哥哥似的人,让我懂得了爱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这,也许就是缘。但与我的爱情无关。更多的是亲情的流露吧。
虽已是春天,依然感觉寒气逼人。
早上刚一出门,一股强劲的冷流迎面袭来,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冷战,不得不回去再次穿上厚厚的冬衣。公交车站简易的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陌生又熟悉的男女,可能是还没睡醒,看上去照例都显得有点目光呆滞或迷离。我默默地找个靠边的位置站下,静静的等公交车的到来。
公交车已经过去好几趟了,每次只要公交车一来,候车的人群都会爆发一次短暂的拥挤和骚动,等车走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我由于身材比较矮小,自知不是对手,所以只能耐心等待最后一班车。此时,分针已经走到了七点二十分,快到上课的时间了,我非常着急,就在这时看见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她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拎着一个大包袱正朝这边走来,显然她也是来乘车的',就在这时公交车来了,不等车停稳,人们就疯狂的向车门挤去,我也被人流挟裹上车,,还没等站稳就听车下传来一个女人带哭腔的声音:“蛋,鸡蛋,我的鸡蛋啊!”回头一看车下拥挤的人群中一个中年妇女正高举着一袋被挤碎的鸡蛋,进退不得,这时我看到那个银发老奶奶站在人群的最外围,眼巴巴的向车上望着,一脸的茫然,突然拥挤的人群中不知谁碰到了老奶奶,老奶奶重重的摔在地上了,她挣扎了几次试图站起来,可都没有成功,,她周围的人依然只顾挤车,没有一个人去扶老奶奶,我很想下车去扶老奶奶,可车上人太多,想转个身都都非常困难,更何况挤下车那,只好心痛的看着老奶奶在寒风中躺在冰凉的地上不断发抖。
公交车终于开动了,我听到司机对一位乘客说:“这么老了,还来坐公交车,摔倒了也活该!”顿时我感到一股冷意袭来,一直凉到我的心里。透过车窗我看到了眼前灰色的路,灰色的楼,如果不是路边松树点缀了些许的新绿,很难让人感觉到春天已经到了。车里还放着动听的音乐,可是我根本没有心思听,因为我心里始终想着那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不知道是否有人会将她扶起,地面真的是太凉了。
长久以来,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的人们为了各自的生活,日夜忙碌,忙的忘记了友情,忘记了亲情,更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如果长久发展下去,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永远无法迎来温暖的春天。
后来,我再次碰到了那个老奶奶,我问她那天的事情,她告诉我说车走了以后,有个女孩把她扶起并送回了家。
原来,这个春天并非那么冷,也有温暖——
记忆湿我心
成长如一颗颗晶莹耀眼的水珠,跳跃在乡间小路上,从坎坷的石子路迈向了平坦的康庄大道,一路的变化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题记
又到了步入寒冬腊月的时节,静静等候“湿画腊梅树”这幅巨作。雪的问候将我们推入了20xx年的大门。
1月1日是个既兴奋又复杂的日子。元旦的到临使我们可以放松几天,远离繁杂枯燥的题海。而我却只能隔着窗凝望鹅毛大雪,任其飘向世界各地,今年又是一个没有外公的日子。
初三那年,我坐在外公床头,看着失去意识的外公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泪水在我脸上肆意流淌,我不相信也不愿接受外公离世这个消息。一个月前他还叮嘱我中考不要紧张,要努力考进宁海中学。可是现在的我让他失望了,我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目标,更差的是我连普高都没能进去。
印象里,外公每天凌晨坐在灶台边、嘴里抽着烟、手里握着柴枝烧饭。天还是黑色的,渗透着路边的几盏灯光,空气里带有几分寒冬的湿意。一位老人坐在火炉旁静静地等待一大家子起床。小时候的周末总是愉快地并且短暂地一晃而过。我和姐妹们围着小院子奔跑嬉戏,而外公就坐在石墩上嘴里叼着烟,笑呵呵地看着我们。房屋上炊烟袅袅,一餐丰盛的晚饭后,便是与外公外婆告别,那门口站着一对老人,背都驼着,外公的嘴里时不时冒出一团团烟雾,我们挥手离去,他们目送我们离开。
还曾记得自己因贪玩,不小心踢翻了一坛酒。那年过年,外公外婆上下忙碌着,匆匆地准备着一大桌酒菜。外公和舅舅两人从门外抬进一坛酒,好奇的我走上前张望着,等他们都离去时,我一个趔趄撞上了酒坛,下一秒一阵阵的'酒香扑鼻而来,我知道我闯祸了。泪水夺眶而出,外婆瞧见了,把我训斥了一顿,而外公走进来时,他笑呵呵地抱起我来,说:“没事的,我们再去抬一坛酒来,等会给你这小家伙尝尝这酒的味道。”我抹了一把脸,朦胧间看着湿了一地的酒,我依旧抽噎着。饭桌上,我细细地尝了一小口酒,这味道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好苦好苦;而对于现在的我才是回味无穷!
腊月寒冬,冷风夹杂着雪吹着新年的气息,这个新年里又失了份温暖的味道。腊梅飘香,五片血红的花瓣孤傲地在这个不恰当的时间里绽放着,泪水滴下,那鲜艳的红色好美好美!
高二:张霞蔚
在我的记忆里,总有一堆火红的木炭,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散发着爱的芬芳。
每次翻阅相册,我都会注视一会儿爷爷的照片,心也就不由自主地疼惜起来。
我喜欢吃烤玉米。
一进院门,就看到爷爷正在劈柴。他站在一个直径大约40厘米原木旁,两脚分开,两腿弯曲,蹲好马步,将斧头举过头顶,用力向下劈去。只听“咔嚓”一声,原木成了两半。我的心头也跟着一震。爷爷总能精准地将原木一分为二。一会儿功夫,地上就有一堆木柴了。爷爷脸上挂满了笑意,也挂满了晶莹的汗珠。
爷爷挑了一些木柴,堆成小小的一堆,上面铺一些枯草,之后再在上面放几块木柴。爷爷从怀里口袋掏出火镰,凑近枯草,熟练地擦了三下,顿时火星四溅,有几颗一落在枯草上,枯草就冒起了轻轻的青烟。爷爷鼓起腮帮子,轻轻地吹,黑色烟雾越来越浓,枯草中终于冒出了火花,再使劲吹,火苗就起来了。爷爷拿起旁边的蒲扇,不停地扇着,很快就引燃了木柴。火苗越来越高。不过,一会儿功夫,浓黑的烟雾就消失殆尽了,木头也渐渐变成了红红的木炭了。而那簇高傲狂妄的火焰顿时谦虚安静下来。
爷爷将玉米轻轻丢进红红的火堆,蹲下身体,因为腿脚不利索,一下子蹲坐在地上。我跑过去,将他扶起来,可他又蹲下来,不时用两根细木棍翻动着火中的玉米。他将玉米翻动一下,快速把手抽回来,然后换个位置翻动其他的玉米。我试图帮助爷爷,但总是被无情的火焰烧到手。风好似与我作对似的,无论我在哪,风总在我对面,火苗就扑面而来。爷爷并没有特别关照我,只是时不时对我微笑。爷爷额上的皱纹,在火光的映照下,就像是一道道黑红色的`沟壑。
玉米终于烤好了。满院子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火还没熄灭。爷爷拿着大铁钩子,慢慢地一个一个地将玉米棒子勾了出来。玉米通身金黄,夹杂着经木炭烤后特有的焦褐色。我顾不上烫手,便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外焦里嫩,浓浓的玉米香在唇齿间流连,回环,香得我禁不住边砸吧着嘴边向爷爷嘟囔着:“好吃,好吃。”爷爷笑了,连皱纹里都蓄满了笑意与满足,宠溺地帮我擦了擦嘴角的玉米粒,一边说:“慢点吃,什么时候馋了,爷爷再给你烤。”
在我十三岁时,爷爷去世了。现在,老家院子里烤玉米的痕迹早己褪去,我童年的美好记忆却永远褪不去。那堆火红的木炭,是爷爷爱的种子。那通身金黄,而又夹杂着经木炭烤后特有的焦褐色的玉米,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成为我留在记忆中一份永久的芬芳。
我想如果人生旅途中能够相互多些温暖,多些问候,人生的道路无论有多长的冬天,也会走的更长,更远,更高,更平坦。
一年四季,四季交替,流水一般。也许,是因为自己出生在南方的缘故吧,总对于一年四季的季节景象没有太多的在意。没有铺垫,也没有过渡,冬天说来就来了。冬天以一场雪的降临正式入场,一场纷纷扬扬的雪花风中飘荡。最近的一场大雪,让我不由得有很多的感想,秋的思绪,冬的怀念。
在我生命中记忆的冬天里,有一个很温暖的世界。那个白雪皑皑的冬天,一直是我生命里挥之不去的记忆。空中,纷纷扬扬的大雪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场,带给我们的是美丽的景象和寒意的惬然。看着蹒跚的走在路上的行人,总想着去拉扶他们一把。冬天,有时很让人喜欢,喜欢它晶莹剔透的纯白,有时却让人感觉很讨厌,厌烦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寒冷。但是,对于冬天而言,所有暖和的带有温度的`都可以将它融化。它的美丽也犹如昙花一现的美丽瞬间,却给大自然带来无尽的乐趣和盎然。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想想小时候的自己,特别喜欢冬天的感觉,因为有雪,我们去打雪仗,那样的场景,现在想起来,感觉心里暖暖的。看着室外边的雪景,感觉很是自然清丽,不夹杂一些琐碎的东西,洁白而和谐。从初中课文中读到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时,才知道冬天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季节,它还包含其他涵义。饥寒交迫,冷若冰霜,所有不好的形容词似乎和冬天都有着联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盼爹爹回家过个年,欢欢喜喜过个年”……北风吹,雪花飘,风景已经不再美丽。现如今,冬天就是蹬着高高的靴子穿梭在办公室,穿着羽绒服逛着超市,不再为生活而愁苦,为温饱而奔走,冬天的画面洁白无瑕,温馨动人。白天,小孩子成群嘻闹,热火朝天;放学回到家立马就有飘香的饭菜端上桌吃个痛快;晚上则烤着熊熊的大火,依偎在大人的怀里,进入甜甜的梦乡。夜深人静,我想如果人生旅途中能够相互多些温暖,多些问候,人生的道路无论有多长的冬天,也会走的更长,更远,更高,更平坦。
一年依旧四季更替,但在我人生的季节里,没有冬天这个季节,我的心永远是夏天的太阳,火热的,烫烫的……
葡萄牙一兼职画家依靠直觉作画;达芬奇依靠视觉绘画;水墨画家赵奇相信,绘画依靠的是感觉而不是理论。我认为,绘画本身就是我的依靠,让我的心变得宁静。
心中所想却总会与眼前所见的不同,当我们把眼前所见赋予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便成为艺术,正如画家的作品中表现的景物都如一场戏般,它的高潮是每一笔留下的感情,就像那些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中,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灵魂。记得海泉老师在一次选秀节目中评价给那些选手的一句话:唱歌要"过嗓""过脑"和"过心".绘画亦如此,我们用画笔支撑起心与画的桥梁,然而一些人走过去,却不一定能找到绘画的真谛,也许我也在这里徘徊了很久,那些标着"艺考素描考试范画"的参考书,好似你的技巧总会在画中显的格格不入。在一次写生课上,老师讲述了曾经的一段经历,什么是写生!为什么要写生,倘若一台相机能代替化作,那还需要绘画吗?我们绝不能将景物"移动"在画纸上,当我们画到某一景物而有感时,必定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感触。
我想,这就是绘画中的"过脑"吧,勾划的是景更是情,沉淀出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绘出的艺术,画出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总会与我的生活相遇,像吸铁石般紧抓着我的心。
"打光画吧?"画室中常听到这样的话,那样,只好淡淡一笑,"自然光更美"我总说,我不会创作,但我喜欢"品"画,与那些艺术家的画作交结在一起,是敬畏,更是挚友般的交谈,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空间,一个只有懂得艺术的灵魂的生源地,在一种诠释了超现实的空间表达中洗礼了心中所有的杂质,往往大师笔下的一景一物,都在用心灵,用生命去释放对艺术的`理解,所有,当我经历了这般精神和心灵的冲击时,猛地渴望着甩出一笔,跟着心的感觉,甩出一笔不带画技的作品,不论是豁达还是细腻,但这就是依靠,放下那些技巧,就是放下脚下的绊脚石,用心绘画,是用心与自己的感情相遇,那些不带任何杂质的情感,汩汩流入心中,这就是"过心"吧,是我本身就依靠着你,依靠着你给我的单纯的感动,让我的心宁静,再宁静。
也许艺术就是这样,是心与画的依靠为我打开一扇窗,不断的输出我的感情,也在传递更广阔的视野,让我找到了源于艺术中最本真的依靠。
快起来。口水流的满桌子都是。
我还是那个穿着运动服的孩子,我因为我有一件阿迪达斯的运动服觉得骄傲。我会穿着它舍不得脱下,洗了会想方设法把它烘干,然后,我会穿出去,和玩伴一起玩。说,这是阿迪达斯的。
我会因为有一双新的运动鞋高兴整天,我会为明天的期末考试激动地,或是说是担心得难以入眠,我会因为爸爸今天多给了我20块钱给我买零食乐的合不拢嘴,我会因为我有一部手机想到处告诉同学我是有手机的人。那也许就是我最初的样子。
后来,我上了初中,我慢慢的和同学一起再操场上散步,看那些养眼的妹子,说着恶俗的笑话。开始我是发现我初中了,我要好好努力我要加油我要认真的学习。奋斗的汗水与泪水交织在一起,累却快乐着。那段时间我过的不是一般的充实,与书为伴,其实也挺好。我的初一,荷尔蒙早早的就开始作怪,我喜欢一个女生,同班同学,那是一种羞涩的,羞涩的让我至今难以启齿的,算不上爱,只能说是好感的情结。她就坐在我的前面,上课抬头就能看见她飘逸的头发,转回头来微笑时露出的皓齿。那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受,内心激情澎湃。那时候,我会每天认认真真的写作业到很晚。我会为我的作业负责,用我最好的字去诠释它。那些总是想着抄我作业的人,我也很乐意奉献自己的.作业上去。那时,我们都有一个潜意识,别人抄你的作业,是认可你的成绩的一个表现。初一,奋斗的一年。然后,我初二了。
那正是叛逆,萌动的一年。一年里然后,我们会在一起说:“哈哈,我们是学长了。”是啊,又高了一级。这个时候,我们叛逆期来了,是的,叛逆。也可以说是冲动吧。一次被冤枉的经历告诉我,我只要说话理直气壮就没有事,即使我做错了。其实我是真的认识错了。于是,接二连三的争吵来了。在一气之下我试过离家出走。其实也不能算是一气之下,因为根本没有理由生气,这一切都是我的无理取闹而已,仅此而已。然后,初三了。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努力的学习我要为了我的名校梦而奋斗。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堂课但是我觉得我越来越吃力越来越力不从心。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最终,命运之神眷顾了我。
高中了,又开始了放肆。然后,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开除声中,慢慢的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快起来。口水流的满桌子都是。”
原来我还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那只是一个梦。
“我的未来不能这样。”我告诉我自己。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一个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具有崇高的教养。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可让别人产生一种敬意与尊重,可见,良好的教养是做人的根本。
一个人真正的教养,往往能化解不合,体现人格魅力。
康熙年间的尚书张英家人因与邻居为整修府第而发生争执,张英得知后只作一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立即让出三尺之地,而邻居也深受张英教养的感染,亦让出三尺。正因为张英有教养,得以有六尺巷的美称;正因为让他崇高的`教养感染了邻居化解两家的恩怨,和睦相处。他的修养,让他的人格魅力彰显与世。
一个人真正的有教养,体现了他的谦虚与低调。
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20多种语言,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通晓语言——德语和梵语。在香港逃亡时,日本人想要暴力的使他做事,他突然用很流利的日语出来交涉,连家人都不知道。先生博学通识并没有刻意的“显摆”,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内在的修养使他变得谦虚,低调的做好每件事,这便是他有教养的体现。
一个人真正的有教养,往往藏在他最得意的时候。
英国文豪萧伯纳在外面游玩时与一位小女孩聊得十分投缘,分别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萧伯纳聊了很久”,未曾想到小女孩回了他同样的话。萧伯纳听后深刻的反省了自己,试想一位处于事业得意闻名于世的名人被此“回击”了一番而未感到有损颜面,而是虚心学习,这正式他内在教养的体现。
教养,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大度、是一种气魄,是一种风格,是那么清新自然,那么无尘无染。正是有了教养,才有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洒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
近来社会上人们无教养的现象愈加严重,在南通市刚投入市场的城市自行车丢的丢,坏的坏,有的被锁在了自家的楼道中,有的甚至被抛入了河中,这些都是无教养的表现,使社会变得杂乱无章,这不该是现代人所呈现的。
芸芸众生,都在奔走,熙熙攘攘,不绝于途。我们要在所走的每一步都留下教养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