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
教学内容:
一、复习与引入
1、上一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力,那么回忆下,力可以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改变运动状态:动←→静快←→慢
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2、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了力物体会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力是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呢?
带着问题我们来看如下的试验
二、分析讲解试验
让小车从不同的表面滑下,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不同
a、处:毛巾表面b处:棉布表面c处:木板
注:
1、观察小车静止的位置(用不同色粉笔做上记号)
2、思考它为什么会停下来
讨论:
1、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学过摩擦小车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不同表面对它的阻力,三百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这样的实验就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进的就越远(联系实际举些例子)
2、观察小车速度的变化,可以看到小车的.速度都在减小,直到停下来,但还可以看到毛巾表面上的小车速度减小最快,而木板上小车速度减小最慢。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时,它的速度变化就越慢,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推广到光滑的平面,并得出结论
推广结论:
1、若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2、同样,阻力为零,速度变化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综合结论:对于绝对光滑的表面,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即物体不受外力,则物体将一直以一个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三、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再回过头来看课前的问题(提问)
四、小结: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大量的实验,经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它,但是从牛一律推出的一切理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一律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五、课后思考题:判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六、作业
板书设计31牛顿第一定律
一、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实验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进的就越远,它的速度变化就越慢,运动距离就越长。
三、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1)培养学生对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物理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的了解、理解、掌握及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形成物理概念、探寻物理规律的能力。
二、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高三(14)、(15)班属于普通班,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较低,不学习者较多。教学中主要以基础知识练习为主,讲一个练一个,勤督促多检查。
三、教学复习指导思想
1、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
⑤定义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物理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的效率获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2、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努力学习但成绩进步不明显的学生,要注意多关心和鼓励;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4、注重学生自学、复习能力的培养。
四、本学期应达到的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1、专题复习,分项突破。
2、高考分析,能力引导。
3、模拟试卷讲评,能力检测。
让学生通过模拟考试检测自,的实际高考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高考。
4、力争在20xx年高考理科综合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