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守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160句)

时间: 2023-01-25 栏目:好句摘抄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1

1、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2、中人之情也,有馀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

3、容易惊觉就容易远离灾难,贪吃食物就容易忘记忧患,这是因为其不同的内心所导致的。

4、教不严,师之惰。

5、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6、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

7、此言疾之难忍,急之难行也。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9、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

10、学校者,国之教也,士之所步趋而进退也。

11、夫欲使天下之无小人,小人之必不列于在位,虽尧、舜不能。

12、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

13、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14、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也。

15、言饰于外,志藏于中;言发于先,行成于后。

1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2

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2、正邪存乎人,是非存乎言,功罪存乎事。

3、自致与尽己不同。尽己者,尽己之所当尽也。自致者,尽乎用情之极致也。

4、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

5、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6、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7、盖心原以应事,而事必有其理。其事其理,则皆散见于文而可学也。

8、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

9、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

10、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11、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12、以富贵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

13、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

14、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15、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16、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3

1、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3、存者,存其理也,存学、问、思、志所得之理也。

4、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摄小且粗者而共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学者所不可遗之事。

5、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6、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倡之者初所不谋,固后所必至也。

7、有微言焉,如玉之韫于山,珠之函于渊,不可浅而获也。

8、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

9、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10、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11、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

12、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饩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

13、人生有气有魄。气者,神之盛也。

14、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15、博学而切问,则事之有其理者可得而见矣。

16、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4

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人不可以废言,而顾可以废功乎?论者不平其情,于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谓之非,凡功皆谓之罪。

3、唯于圣人之言,洗心藏密,以察其精义;则天之时,物之变,极乎深而研以其几。

4、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5、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6、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9、日减日削,所存不给,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务,酷吏又以意为差遣,则条鞭之外,役又兴焉。

10、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

11、纳士于圣人之教,童而习之,穷年而究之,涵泳其中而引伸之。

12、古今之变迁不一,九州之风土不齐,人情之好恶不同,君民之疑信不定。

13、见君子则举之,见小人则退之,去汝恶心,而忠与之。

14、无他,在知其人之言,而不知古今先哲之言也。

15、行不效,礼不修,则对门不汝通矣。

1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5

1、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

4、洒扫应对,形也。有形,则必有形而上者。精义入神,形而上者也。然形而上,则固有其形矣。

5、夫君子亦有所必为者矣,子之事父也,臣之事君也,进之必以礼也,得之必以义也。

6、唐之乱,贿赂充塞于天下为之耳。

7、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

8、终日言,无遗己忧;终日行,不遗己患。

9、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也。

10、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1、君之知之,可矣,未若专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

12、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13、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14、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15、庭不旷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贽,精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

16、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见天下之小;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见天下之疏。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6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仁天下者,莫大乎别人于禽兽,而使贵其生。

3、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

4、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5、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侯,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于王。

6、君子不急断,不急制。使饮食有量,衣食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车器有限,所以防乱之原也。

7、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8、无大臣而小臣瓦解;小臣无可效之忠,而宵小高张;皆事理之必然者。

9、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10、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1、若思吾之当哀而哀焉,是以哀为不得已,而聊相应酬,吾恐其有声而无泪,有泪而不生于心。

12、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4、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

15、效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如兄弟。

16、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7

1、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3、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4、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5、免役之愈于差役也,当温公之时,朝士已群争之,不但安石之党也。

6、已庇其身,天下后世已安之而莫能易,然且任一往之怒,效人之诃诮而诃诮之;小人之不服,非无其理也,而又恶能抑之?

7、菓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

8、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哀也;无声之乐,欢也。

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0、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1、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

12、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13、以此为功而不舍,则于仁之即吾身而具、即事理而显者,无不见焉。

1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15、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16、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8

1、大张之余,必仍之以弛;大弛之余,必仍之以张。

2、故苛政之兴,君子必力与之争;而争之之权,抑必有所归,而不可以泛。

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4、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而尚未足以亡;政虽苛,犹然政也。

5、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7、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8、进以礼者,但无非礼之进,而非必进;得以义者,但无非义之得,而非必得。则抑但有所必不为,而无必为者矣。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0、而有人焉,言不及於戏豫,行不急于进取,则奉天则以鉴之,而不见其过;将以为合于圣人之言,而未知圣人之言初不仅在于此。

11、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

12、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听;非其地,树之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非其人,如会聋而鼓之。

13、是者有功,而功不必如其所期;非者无功,而功固已施于世。

14、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15、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9

1、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以此思之,居心之邪正,制行之得失,及物之利害,其枢机在求人求己之闲,而君子小人相背以驰,明矣。

4、取人以身,修道以仁。

5、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

6、力行而后知之真。

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疾,道前定则不穷。

8、乃自初学言之,则事亦有其小大,理亦有其小大;而自上达言之,则事自分小大而理一贯也。

9、夫既有所必为矣,则所迫以求者人,而所惛然忘者己矣。

10、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11、亲亲之教,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

12、君子择交莫恶于易与,莫善于胜己。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4、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独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

15、天有成象,春其春,秋其秋,人其人,物其物,秩然名定而无所推移,此其所昭示而可言者也。

16、所贵乎经义者,显其所藏,达其所推,辨其所异于异端,会其所同于百王,证其所得于常人之心,而验其所能于可为之事,斯焉尚矣。

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10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2、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3、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4、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5、立圣人之言于此以求似,无不可似也。

6、原其学于夫子之时,年已过矣,习气已深而不易革矣;唯天资之高,故亦能以圣人为法则,而不陷于邪。

7、杂用其心以求德于天下,则其所谓德者,岂其能以自喻而有以自慊乎?

8、是故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

9、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

10、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11、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12、侈口安危,则信其爱国;极陈利病,则许以忧民;博征之史,则喜其言之有余;杂引于经,则羡其学之有本。

13、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以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14、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

15、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

16、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好句摘抄】栏目
  • 上一篇:关于师爱的名言名句经典用语大全,关于师爱的作用的格言(201句)
  • 下一篇:朋友圈吸引人短句,吸引别人看我朋友圈的句子(72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