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4、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1、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7、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8、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0、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1、吾之大患为吾有身。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4、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5、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2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7、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8、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2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1、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5、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不有祝笏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7、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8、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9、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3、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14、从心所欲,不逾矩。
15、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7、父母,唯其疾之忧。
1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23、子曰:过,则匆惮改。
24、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2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天下之众本在一人。
28、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9、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30、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1、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