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高适的《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古诗翻译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古诗解释
王七:指诗人王之涣。玉门关: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即小方盘城。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借问:犹询问。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凡几:共计多少。
从风:随风。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古诗背景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古诗作者介绍
高适 :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高适《塞下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别董大二首》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高适《送魏八》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高适《夜别韦司士》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高适《夜别韦司士》
出自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高适《送魏八》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高适《别董大二首》
出自唐代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一作:愁鬓)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高适《夜别韦司士》
出自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高适《塞下曲》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高适《除夜作》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高适《送魏八》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高适《别董大二首》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高适《蓟中作》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高适《燕歌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高适《营州歌》
出自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其二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九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其三
燕歌行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别董大二首
送裴别将之安西
别王彻
赠任华
送浑将军出塞
自蓟北归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奉寄平原颜太守
苦雪四首·其三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闲居
塞下曲
赠别王十七管记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东平留赠狄司马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苦雪四首 其一
蓟中作
除夜作
送田少府贬苍梧
别韦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