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裁作文 > 说明文

初二说明文作文(整理3篇)

来源: 时间:2024-08-18 手机浏览

初二说明文作文篇1

这个暑假,我们一大家子坐飞机、乘火车去东北老家度过这个长长的假期。

我们先坐飞机前往北京,住了一宿后便坐火车前去牡丹江。在火车上,我一路饱览了从南到北的农家朴素真实的景色。放眼望去,眼中只有碧绿色和天蓝色,怪不得长辈们都说他们小时候视力可好了。天天都在看着放松眼睛的绿色和没有高楼阻挡的远处,可真自在

东北农村主要种玉米,笔直的玉米秆上长着绿油油的玉米叶和黄澄澄的玉米。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洋汇连着山,山上长着葱郁的绿树。山,连接着天。蓝蓝的天空上挂着许多云,不像现在的城市,到处都是灰烟,天也是暗淡的。小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鱼儿也在农村的小溪中遨游。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惬意、那么美好。

村中圈养家禽的村民多着是,一般村中养的都是鸡。城里的鸡与乡下的鸡大有不同。城中的鸡,长得膘肥;农村中的鸡,长得体壮。而且城里的鸡不会飞、不会打鸣,只会吃、吃了睡、睡完接着吃。乡下的鸡可以自己找食儿吃、大清早六点飞到屋顶上用自己的鸣声叫醒村民。

鸡也是很好玩的。母鸡下蛋可不听话了,若是“嫌弃”自己的窝了,便“离家出走”去,自己找个隐秘。松软、舒适、暖和的地方下蛋去。所以当村名发现少了几只鸡时,就会去寻蛋而不是找鸡去,因为鸡会自己下完蛋乖乖“回家”。母鸡害怕村民发现自己的孩子并吃掉,就将孩子藏了起来。这可苦了村民要弯着腰慢慢找,所以每天早上和晚上村民都会摸摸母鸡的肛门有没有蛋,若是有的话,就将母鸡“囚禁”在家里,生完再将母鸡放出来。

我的姥姥还告诉我,农村中还传闻用蜘蛛与鸡蛋“以毒攻毒”。因为北方天气潮湿、阴冷,所以虫子们都喜欢这里,蜘蛛当然也不少。村民先把鸡蛋打开一个小半口,然后将蜘蛛放进去,让蜘蛛吐丝。最后把蜘蛛拿出,蒸熟鸡蛋,吃鸡蛋与蜘蛛丝,以毒攻毒。当然,这是不是真的,我就不清楚了。

我在农村发现了很多城市里都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很珍贵的。我还知道了许多很有意思的小知识,真的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初二说明文作文篇2

俗语有:民以食为天,可见吃饭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可是,对于这种正常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却出现了某些绰号。如:“饭桶”“吃货”等……不过,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吃在人们心中的普通性和重要性。而我却对吃饭有着新的看法:

我认为,吃可以观人,相传有慢性人(我妈)。肚中十分“空虚”,却不急于狂吞。见我爸端上菜后,慢条斯理的夹。直到肚子被一点一点的填饱,才抹抹嘴转身离去。当然也有性急的人(我)。不管饿不饿,拼命的往嘴里扒饭,吃饭如赛跑,草草了事。这是“闲的没事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最后的结果是:由于吃的速度过快,肚中“屎”神作怪。厕所,便是这种人的最后归宿。

除这些以外,吃的种类还分好多种。如:“吃的没有的掉的多者”、“把不爱吃的菜偷偷倒掉者”、“吃着碗里望着盘里者”……但,最可悲的是:因为几块肉,而拳足交加。

我还认为,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说话,因为在你说话的时候对方就把肉挑干净了。除此之外,我认为吃自助餐也是十分有讲究的。像:吃自助餐时也不能说话,因为你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议论纷纷。如:父母在指点孩子吃一些较贵的食物时,服务员就会默默的在心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没出息”。如果父母指点孩子吃一些比较便宜的食物时,所有的服务员都会嗤之以鼻:“无见识奴”!

当然也有些认为吃饭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所以有人在吃饭的时候做一些和吃饭无关的事情。比如:“边听音乐边吃饭。”、“边玩手机边吃饭”……更是有人“边从论坛上吐槽边吃饭。”像这种人,我就把他(她)称作在吃“艺术饭”。

我有一个朋友,边吃饭,边带着耳机听音乐,边玩电脑游戏,还不时的看一眼手机。父母多次用语言来制止他正在做的“恶行”。可他却吃“艺术饭”吃的太投入,仿佛根本没听见一样。就连父母的巴掌,都无法把他拉回现实世界。此公深得吃中之趣!

初二说明文作文篇3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乏能言会道之人,但是如何把话说的得体那可就是一门学问。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名叫优孟,他善于在谈笑之间劝说国君。

一天有人给楚庄王进献了一匹宝马,楚庄王十分喜爱,便让人给马吃的特别好,不久马就患了肥胖病死了。楚庄王知道后十分难过,便下令让大臣给马戴孝,不仅如此,还让人给马做棺材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马。

群臣知道楚庄王的做法后都非常反对,纷纷上书劝楚庄王别这样做。但是此时楚庄王对群臣的劝说十分反感,便说:“谁再敢对葬马这件事进谏,格杀勿论!”

由于楚庄王的淫威,群臣们便不敢再进谏了。优孟听说了这件事,只身来到大殿门口,走一步便仰天大哭。楚庄王听见他哭得这么伤心,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何大哭。

优孟摸着眼睛悲痛地说道:“我们楚国是堂堂大国,而大王您的'爱马死了,我们只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礼太薄了,其他国的人会嘲笑我国小气的,我们一定要用国君的礼仪来安葬它。”

楚庄王听到优孟的话不觉喜上心头,十分高兴地问道:“照你看来,我们应该怎样操办才好呢?”

“依我看,”优孟故作严肃,慢悠悠地说,“用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椁,以上等木材围护棺椁,派士兵挖掘墓穴,且让男女老少都参加挑土修墓,并得让齐王、赵王陪祭在前面,韩王、魏王护卫在后面,用牛、羊、猪祭祀……”

优孟话未落,楚庄王已经大为震惊,这才知道了葬马的害处如此之大。于是问道:“寡人要葬马的一匹,难道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了吗?那么寡人应该如何做呢?”

优孟觉得时机已到,便趁机说:“那就让我为大王用葬六畜的办法来葬马吧:用土灶作外椁,用大锅作棺材,用姜枣作调味,用木兰除腥味,用禾秆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肠里。”

听了优孟的话,楚庄王终于放弃,便派人把马交给下人处理,并且不让此事传扬出去。

其实优孟并未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本领,他只是熟知楚庄王的性情,便采用了正话反说的方式,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及众大臣的意愿,让楚庄王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