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是著名的生物学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后当选为中科院的院士,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童第周
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个人生平
1902年出生,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
1918年,入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22年,童第周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
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在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任教;
1934年起,在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任教;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79年3月30日,童第周于北京病逝
科研成果
长期以来,童第周一直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早年,他在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卵子发育能力研究方面,有过独特的发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又特别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的卵子发育规律,为国际上提供了系统的重要文献;
晚年,他又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教授等一起,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在这同时,他还在防治海洋有害生物、人工养殖经济水产动物、开拓培育经济鱼类新品种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