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传曾是核物理学家,出生于民国时期,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解放后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实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后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戴传
1921年12月21日,戴传曾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月湖边的紫薇街。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并担任任西南联大助教。
1951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
1952年,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探测器组组长。
1965年,任北京194所副所长。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副所长。
1990年11月18日逝世,终年69岁。
科研成果
20世纪50年代,戴传曾指导并参加研制成中子衍射谱仪等多种仪器并用其开展了有关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大型电磁分离器等多种仪器研制和核潜艇动力堆等多项重点项目研究中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工作,领导研制成微型反应堆并开发了单晶硅中子嬗变掺杂技术。
戴传曾在中国核电领域奇迹般地创造了五个“第一”:第一台“东风一号”中子晶体谱仪、第一台中子衍射谱仪、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堆、第一批中子嬗变掺磷的单晶硅、第一座微型中子源反应堆
戴传曾参加了中国第一个大型材料热室的工艺、施工设计,使项目内容和规模接近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为中国材料辐照实验研究开创了条件。
由戴传曾带头研究的卤素盖格计数管的生产工艺,填补了中国核探测技术空白。同时还研制成了强流管,并研制成手提式检测仪表,为中国防化兵及时提供了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