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红军爷爷:您好!也许,今天的您已是白发苍苍;也许,今天的您已是步履蹒跚,可是,无论怎样我们也不能忘记您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身影。
我的爷爷也是一名军人,当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宝宝时,爷爷就经常给我讲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艰辛,八年抗战的不屈不挠,您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印在我的心里。
上学后,老师告诉我们,革命前辈的故事不能忘,革命前辈的精神不能忘,革命前辈的爱国主义情怀不能忘。老师教导我们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原则,热爱祖国要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祖国强大了!现代化的城市繁华耀眼;科技发展日新月日;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神九天宫太空对接,蛟龙深海探索试验。
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祖国变化,每天都能体验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请老红军爷爷放心,我们不会忘记您们的付出与牺牲。
做为祖国未来的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谱写祖国和谐发展的新篇章!祝您们永远健康、长寿。
走进力洋镇的平岩村,才知道这是全国百家姓村。
沿着小道行走,来到一户人家门前,里面的房子的确不及县城的好,一位年长的老人,脚上裹着纱布,一脸的和蔼,但是对我们这一群不速之客,脸上的皱纹中流淌出来的是惊愕,后经人介绍才知道,原来这便是抗日老战士宋贤林爷爷。宋爷爷生于1922年8月,祖籍慈溪庵东人,1943年加入余姚四明山游击队,担任作战科科长、特务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军北撤。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班长、副排长。经历了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参战整整十年。
后因高血压等病退伍,脚上烂了几个洞,经过治疗,现可以拄拐行走。宋爷爷见到我们,不顾自己的脚伤,执意要站起来和我们打招呼,这时,宋爷爷脸上的笑,不再掺和着愕然,那笑,宛如微风中的波浪一褶一褶地荡漾开来。
接着,我们大胆地提出问题。我脱口而出问道:“爷爷,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次战役?”宋爷爷的眼中仿佛显露出几十年前打仗时的那份激情:“孟良崮战役,打败了张灵甫,整整七天七夜,伤亡惨重;淮海战役,打了62天,解放军以三个军团打败国民党60万人,伤亡最大;渡江战役,打了四天,而后解放了上海,我还见过朱德和陈毅。
这三个战役我记得最牢!”尽管那标准的慈溪方言让我似懂非懂,但宋爷爷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一问一答,空气中洋溢着暖暖的气息……历史的背影在宋爷爷的描述中若隐若现,对于我们这些毫无历史概念的90后,这缓慢的历史进程让我的心蓦地一颤。
我们无法想象子弹在宋爷爷周围呼啸的场景,那时,死神是否已经露出他那狰狞的獠牙?而面对这些,宋爷爷是否也如眼前这般泰然?历史像电影画面似的,已经被岁月剪辑得零零散散。如果,我们再不拿起笔来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那么,也许,历史会毫无征兆地消逝,好似一滴水珠,在烈日的暴晒下,消失在城市的上空。
历史真的会杳无踪迹吗?!别忘了赞我一个!!。
张之宜同志,江苏溧阳人,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离休后享受副省级待遇。现为省农委唯一享受老红军待遇的老同志。
今年是他百岁华诞,身体健康,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行走自如,很少看病,是我省著名的健康老人。
中国革命的胜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共产党人、革命先烈用头颅和鲜血换来的。为了了解和宣传身边的老红军张之宜的革命事迹,日前我走走访了张之宜同志。他听明来意后,沉思片刻,深情地说:“这很难说。战争期间能活下来只是个偶然的机会。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国,我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不幸被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抓到,向我连开两枪,一颗子弹由下腹部进,从屁股后边出,所幸未击中要害器官,至今还留有深深伤疤;第二颗子弹卡壳,才幸免于死”。
革命历程中有许多惊险故事令我终生不忘。1937年11月,我带领一批溧阳进步青年随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一路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历经重重困难,到达江西南昌新四
军办事处。1938年12月上旬,受陈毅同志亲自派遣回溧阳老家开辟党的工作。1939年5月,中共溧阳县委成立,我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后担任苏南二分区专员。1940年我率人民抗日义勇军一部进入太滆地区,5月在灵台全歼了下乡征税的伪保安九旅的一个连,活捉了连长岳岱。
1945年正当新四军向苏浙皖边区的日伪军发动猛烈进攻时,国民党军队竟悍然向新四军发起突袭。新四军在栗裕同志的指挥下,于2月至6月在天目山地区展开了三次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张之宜同志全力组织兵源和战斗物资的运送,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我军夺取天目山三次反顽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歼敌1.24万人的重大胜利,并建立苏浙皖辖区抗日根据地,打通了浙西与浙东的联系。
走进力洋镇的平岩村,才知道这是全国百家姓村。
沿着小道行走,来到一户人家门前,里面的房子的确不及县城的好,一位年长的老人,脚上裹着纱布,一脸的和蔼,但是对我们这一群不速之客,脸上的皱纹中流淌出来的是惊愕,后经人介绍才知道,原来这便是抗日老战士宋贤林爷爷。宋爷爷生于1922年8月,祖籍慈溪庵东人,1943年加入余姚四明山游击队,担任作战科科长、特务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军北撤。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班长、副排长。经历了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参战整整十年。
后因高血压等病退伍,脚上烂了几个洞,经过治疗,现可以拄拐行走。宋爷爷见到我们,不顾自己的脚伤,执意要站起来和我们打招呼,这时,宋爷爷脸上的笑,不再掺和着愕然,那笑,宛如微风中的波浪一褶一褶地荡漾开来。
接着,我们大胆地提出问题。我脱口而出问道:“爷爷,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次战役?”宋爷爷的眼中仿佛显露出几十年前打仗时的那份激情:“孟良崮战役,打败了张灵甫,整整七天七夜,伤亡惨重;淮海战役,打了62天,解放军以三个军团打败国民党60万人,伤亡最大;渡江战役,打了四天,而后解放了上海,我还见过朱德和陈毅。
这三个战役我记得最牢!”尽管那标准的慈溪方言让我似懂非懂,但宋爷爷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一问一答,空气中洋溢着暖暖的气息……历史的背影在宋爷爷的描述中若隐若现,对于我们这些毫无历史概念的90后,这缓慢的历史进程让我的心蓦地一颤。
我们无法想象子弹在宋爷爷周围呼啸的场景,那时,死神是否已经露出他那狰狞的獠牙?而面对这些,宋爷爷是否也如眼前这般泰然?历史像电影画面似的,已经被岁月剪辑得零零散散。如果,我们再不拿起笔来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那么,也许,历史会毫无征兆地消逝,好似一滴水珠,在烈日的暴晒下,消失在城市的上空。
历史真的会杳无踪迹吗?!别忘了赞我一个!!。
我的老红军爷爷我的老爷爷生于1926年6月,今年已经86岁了。
他是一位老红军,老党员,他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成长历程。1941年,他刚满14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当通信员,给党组织抄送情报。五一扫荡的时候,秘密联络地点遭到日本鬼子严重破坏,我的老爷爷也成了日伪军重金悬赏的对象,为了安全起见,组织上把他转移到一个又阴暗又潮湿的黑屋子里,他继续做着革命工作——扩写文件。
整整半年的时间不见阳光,身体都快垮了。后来形势需要,组织上又把他调到了献县手枪队,他成了一名出色的手枪队员。
他参加过多次激烈的战斗,拿下了日本鬼子在献县的许多据点,为保卫献县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参加过抗美援朝。
献县手枪队的事迹被写进了献县党史,还被编成了电视剧。你在百度上一搜《献县手枪队》就能看到。
我的老爷爷是现在献县手枪队唯一的一名在世的人,就在去年,献县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我的老爷爷,邀请老爷爷做电视剧的顾问。老爷爷讲起他当年参加战斗时的情景,情绪十分激动,脸上流露出对日本鬼子的仇恨。
他说:“我们当时就是提着脑袋,在死人身上跑,能听见子弹在耳边飞呀!小日本子,真可恨!”我听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对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历史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每到国家的重大节日,国务院都会给老爷爷发纪念章,县乡政府领导经常到家中慰问,看到这一切,我对老爷爷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心中暗暗赞叹:“老爷爷,你真了不起!”现在我的老爷爷耳不聋、眼不花,整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还经常教导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人,为国家多做贡献。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孩子,因为我有一位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老爷爷;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红军爷爷。
丰碑李本深红军队伍(wǔ)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tuó)。狂风呼啸(xiào),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liè)劣的环境和残酷(kù)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x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jiāng)的老战士,倚(yǐ)靠光秃(tū)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sù)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bào)子,样子十分可怕。“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在雪很快地覆(fù)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yíng)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给中国红军的一封信五年级记叙文610字7485人浏览敬爱的红军叔叔:你们好!虽然我知道您不可能再看见这封信,但是我忍不住心中的那股敬佩之情,还是勇敢的提起笔给您写信。
您在天堂过得还好吗?我们这一代,因为你们的牺牲奉献,过上了以前无与伦比的幸福生活。我知道,没有您的热血,就没有我们的快乐日子。
您为了后代可以不顾一切的和鬼子战斗,在电视里看见您被残杀的画面,我忍不住想哭。我为您感到惋惜,响当当的热血男儿,过早地与世永别。
我恨透了鬼子,恨不得把他们痛揍一顿为你们出气,中国屈辱的历史将永远刻在我们心里。叔叔,您一定很盼望知道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吧?跟您说:“我们中国绝大部分群众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有巍然挺立的楼房,漂亮的小汽车潇洒的在马路上飞奔,彩色电视进入了千家万户。
总而言之,现在的生活非常美好,你们一定感到十分欣慰吧!叔叔,每当我看到战斗片的时候,心里总是装着一股对敌人的恨意和对您的敬意。我恨敌人的冷酷无情,敬佩你们永垂不朽的爱国精神。
你们为了后代能过上幸福生活,自己默默的咽着皮带和野菜。你们为了后代的幸福安宁,自己忍受着气愤和欺侮。
你们知道从事红军会有很大的生命危险,还是选择了这份职业。你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全然不顾自身的危险,你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敬佩!红军叔叔,您放心,祖国将来由我们来创造。
我们一定继承你们的优良传统,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为建设强大的祖国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