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雨霖铃里优美的句子赏析汇集60条

时间: 2022-06-11 栏目:好词好句

1、配乐范读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3、教师小结: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味意境和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其中体味意境也是教学难点,因而掌握体味意境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主要方法是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赏析名句也是教学难点,主要方法一要分析意象,二要联系情景。但愿这些方法对你们以后鉴赏诗词有所帮助。

4、自由朗读,再次体验词人情感。

5、检查背诵

6、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7、总结:诗人笔下的离情或深情,或豁达,或豪放,或婉约,可是,把离情写得最为缠当推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板书),这首词可谓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佳作,千百年来以它的凄婉柔美,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8、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其他文学形式。

9、 本词抒发了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从哪些词句最容易看出这种情感?

10、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意;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晏殊、李煜等。

11、背诵本词

12、《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3、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14、体会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雨霖铃》

15、体味意境

16、逐句赏析下片

1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8、作者回顾:

19、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停顿、轻重音与节奏。

20、体味本词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21、试用准确的语词概括本词艺术意象的色*调、气氛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22、知识讲解:

23、知识应用

24、分析本词的虚实结合

25、逐句赏析上片(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后分组发言,教师纠正)

26、品味语言,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7、本词整体意象由哪些要素构成?

28、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9、展示图片

30、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1、本词上阕与下阕在叙事、写景与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3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33、学生:要求小声读一遍,找出能够体现感情基调的词句。

34、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

35、 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什么情感?他和我们的情感相同或是相似吗?(学生再次集体朗读全词,注意读出感情,然后回答问题)

36、教师:

37、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38、“雨霖铃”词牌简介:

39、赏析名句。

40、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41、虚实结合的好处————设置情景,留下想象的空间,有回味余地

42、 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样的意境?

43、分析意象,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4、观赏《雨霖铃》flash,思考:

45、同样写别后思念,为什么说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是豪放的,而“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的、呢?

46、品味语言,理解意境,从而体味其中浓浓的离愁别绪;

47、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入手借助想象和联想体味意境。

48、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49、知识拓展

50、这一首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51、背诵全词。

52、学生看书

53、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柳永

54、因声求气,以声传情;

55、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56、归纳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

57、展示作者简介

58、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59、齐读或抽个别学生读。

60、在脑中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61、分值:11分

62、做练习:对《雨霖铃》意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63、你怎样理解柳永此词的悲凄落寞的情感?为什么?:

64、再读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65、 学生观看FLASH图片,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6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67、分别找出描写景物和情感的词句。

68、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69、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70、基础知识

7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72、这一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73、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74、写一段真情实感,情真意切的离别文字

《雨霖铃》教案 篇6

74、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75、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76、课堂小结(1分钟)

77、工笔细描离别图

《雨霖铃》教案 篇13

77、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78、继续感悟婉约词风。

79、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80、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81、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82、这一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83、名句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点拨:1、分析意像;2、联系环境。)

84、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85、学生分小组讨论重点分析上下阕写景抒情部分,并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86、 还有几句不能直接看出与情人难舍难分之情,那么这几句到底有没有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赏析名句,准确把握词中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

87、本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概括(学生答)这两幅画面都是实景吗?

88、意象分析:找出意象,品析修饰词,体会词人情感与心境

89、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90、 别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91、第一幅画面无论写景还是写情,都是为了突出什么?第二幅呢?

92、考试题型:五选二的选择题、主观题

93、做练习:选出对词中部分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94、别后:

95、让学生从书中找

96、观察该词,回答以下问题:

97、分析意象,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98、教师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抒写离愁别绪是古诗词中的一大主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哪些离别名句?

99、问生:同学们,你们听了录音且自己读了一遍,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100、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0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102、小结:词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103、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104、学生自主完成常规分析,教师适当点拨与检测

10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

106、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概括本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层所开拓出的意境,进一步设想分别后的凄凉处境。今夜喝了别酒以后乘船而行,朦朦胧胧的,酒醒后,将到了什么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晓,到了枯杨岸边,冷风吹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赠别,且是枯柳,晓风(寒),残月(冷),景物是孤单单、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门帐饮”、“执手相看”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所以这里虽不言愁,但景物已经打上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就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

108、达标测验

109、 根据词上下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送别场景或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惜别事件。

110、 了解词人(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

111、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12、生答。可七嘴八舌集体作答,以利于营造气氛,凝聚学生思想。

113、知识目标:

114、什么是虚,什么是实?

115、师生活动:

116、试分析上片“草色山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

117、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

118、能够背诵其中的句子。

1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120、学生自读:要求投入,爆发出情感,读得感人。

121、词的上阙描写了词人柳永与自己的恋人分别时的情景,请大家找出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并体味它的妙处?

122、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12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4、体味意境美的方法(点拨:1、抓画面;2、抓情感。)

125、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怀人,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阙想象部分与上阙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由“寒蝉凄切”想到“酒醒何处”,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暮霭沉沉”想到“晓风残月”,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126、知识和技能 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127、 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128、柳永词的特点

129、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俊句”,你认为这一句中词人选取了哪三个比较典型的意象?试分析。

130、品味“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念”字的精妙之处。

131、别时:[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32、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

133、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34、“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词中哪些语句是景语?哪些语句是情语?

13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二句写:当登舟分袂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之中去吧。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然相对,谁也再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苏轼在悼亡词《江城子》里,这样写他梦见了死去十年的妻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异曲同工,也具有特别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无言中”

136、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137、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时、离别后

138、本词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139、教师补充

140、 预习字词疑难生生对答

141、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142、柳永为了渲染这种离别的相思愁苦,精心选取了那些景和物作为背景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43、根据以上意象,展开想象,构画一幅简易的离别图

144、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45、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146、体味婉约风格(点拨:1、从题材上看;2、从情感上看;3、从基调上看。)

14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是指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李商隐《无题》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

148、听邓丽君唱《雨霖铃》录音。

149、预习检查:

150、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151、明确:“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152、了解词牌(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

153、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此词,说说这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好词好句】栏目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抱球接力赛的优美句子总汇56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