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2
四川省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评价指标
评价项目(A | 评价指标(B | 评价要素(C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备注 |
A1组织保障 (12分) |
B1规划设计 (2分) | C1科学制定学校智慧教育发展规划 并已启动实施 |
1 |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得 0.5分,已实施一年以上得 05分 | 1 |
C2年度实施方案目标明确 科学合理 效果明显 |
1 |
有年度实施方案得 05分 按方案推进实施得 05分 | 1 | ||
B2组织架构 (2分) | C3成立学校教育数字化领导小组 明确分管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组建工作小组负责规 划、建设、应用和保障工作 |
1 | 领导小组 CIO定期主持研究工作得 0.5分,教务德育 技术 教研 后勤等学校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执行有力得 0.5分 | 1 | |
C4有固定的专职技术人员 专(兼)职运维团队,支持服务有力 |
1 | 有专职技术人员及专(兼)职运维团队得 0.5分 能保障学校智慧校园正常运转得 0.5分 | 1 | ||
B3制度建设 (3分) |
C5建立健全智慧教育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 |
3 | 有建设管理、教育教学应用、评价激励、网络安全等制度体系得 1.5分,制度操作性强、执行良好得 1.5分 | 1 | |
B4经费保障 (5分) | C6学校智慧教育实施方案 重点项目等有财政经费投入 |
3 |
有财政经费投入得 1分,经费满足需要得 2分 | ||
C7学校年度预算能保障智慧校园正常运转 |
2 | 每年有预算且比例合理得 1分,支出到位、满足需要得 1分 |
评价项目(A | 评价指标(B | 评价要素(C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备注 |
A2智慧应用 (40分) |
B5数字资源 (6分) | C8充分应用国家 省 地方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常态化实践应用,完善国家平台学校和行政班级信息,教师实名注册及认证率达 10% |
4 | 常态化开展国家平台实践应用得 1分,完善学校和行政班级信息得 0.5分 教师实名证得 0.5分 百人浏览量排名全省前列得 2分 | 4 |
C9建有校本特色数字资源并持续更新 校本资源在市级及以上平台进行交流分享 |
2 | 建有校本特色资源得 0.5分 持续更新得 0.5分 每年有 20节以上资源(精品课 教学设计 微课 作业设计等)被市级平台选用得 0.5分 被省级平台选 用得 1分 | 2 | ||
B6教学应用 (10分) |
C10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教学应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积极效果的应用场景丰富。高中学校要实现主要学科教学常态化直录播,满足学生校外自主学习需求 |
8 |
能够基于数字化方式有效开展备课授课 个性学习作业辅导 课后答疑 学业检测等 5个场景得 5分每增加 1个场景加 1分 上限 10分 低于 5个场景不得分(5个基本场景 10个场景满分) 高中学校主要学科常态化直录播场景为基本场景之一 |
5
必要条件
2 | |
C 1本着按需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
2 | 除计算机课程外,教师每节课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 30% | |||
B7数字教研 (8分) | C12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教学改革、数字教研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素养的应用场景丰富。积极组织薄弱学校开展远程教研活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
8 | 能够基于数字化方式有效开展资源学习 互动研修 听评课、教育教学研究等 4个场景得 6分,增加 1个场景加 1分 上限 8分 低于 4个场景不得分(4个基本场景 6个场景满分)。远程教研场景为基本 场景之一 |
必要条件 | |
B8学校管理 (8分) | C13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应用场景丰富。在重要场所有师生数字身份认证,能实现伴随式采集 |
8 | 能够基于数字化方式有效开展行政办公 后勤管理校园安全 家校互动 生活服务等 4个场景得 4分增加 1个场景加 0.5分 上限 8分 低于 4个场景不得分(4个基本场景 12个场景满分)。校门 、图 书室、食堂等实现数字身份认证为基本场景之一 |
必要条件 |
评价项目(A | 评价指标(B | 评价要素(C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备注 |
A2智慧应用 (40分) |
B9综合评价 (8分) | C14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加强对教师评价及考核管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轨迹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场景丰富 |
8 | 能够基于数字化方式有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过程性评价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等 4个场景得 6分增加 1个场景加 1分,上限 8分,低于 4个场景不得分(4个基本场景 6个场景满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基本场景之一 | 4
必要条件 |
A3数字素养 (20分) |
B10数字化领导力 (5分) | C15书记、校长、分管校领导教育数字化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达到规定要求。在数字化发展规划、教学模式创新、应用能力研修、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应用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协调组织实施 组织评价考核到位。具备基本数字素养,带头学习数字技术,关注数字化发展趋势,推进数 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 |
3 |
理念先进 思路清晰得 0.5分 智慧教育组织管理有力得 0.5分 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得 0.5分 团队及教师评价考核到位得 0.5分 参加信息化领导力相关学习活动得 0.5分 书记 校长 分管校领导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并合格得 0.5分 | |
C16管理团队积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变革,善于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管理 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
2 |
管理团队成员履职到位得 1分,成效明显得 1分 | 2 | ||
B 1教师素养 (7分) | C17理解数字技术推动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 义,数字化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为规范符合相关道德法律规范并注重数字安全;了解常见数字技术知识,掌握数字资源应用技能,常态使用 2种以上数字化工具或数字资源平台开展教育 教学活动 |
2 |
全体教师对数字教育的认识、道德规范、数字安全认识到位得 1分 10%的教师常态使用 2种以上数字化工具或数字资源平台开展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协同育人等得 1分 | 2 | |
C18利用数字资源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根据学校培养培训计划,全员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合格率 95%及以上 |
1 |
合格率达 95%及以上得 1分 | 1 | ||
C19有一定数量的智慧教育种子教师、骨干教 师,组建智慧教育应用团队 | 2 | 有市级及以上种子教师、骨干教师得 1分,有覆盖 主要学科的智慧教育应用团队得 1分 | 2 |
评价项目(A | 评价指标(B | 评价要素(C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备注 |
A3数字素养 (20分) |
B 1教师素养 (7分) | C20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数字素养实践活动 |
1 |
教师参与率达 90%及以上得 1分 | 1 |
C21近两年有教师取得省级以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论文、课题、案例等研究成果或市级以上数字素养实践活动奖项 |
1 |
有精品课、论文、课例、课题、案例等省级以上成果得 0.2分 个,市级以上奖项得 0.1分 个 | 1 | ||
B12学生素养 (4分) | C 2按照信息技术(科技)课程标准全面完成课程内容,质量监测合格率达标 |
1 |
质量监测合格得 1分 | 必要条件 1 | |
C23学生数字素养评测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要求 |
1 |
抽取学生开展数字素养评测,得分达到 40以上 | 1 | ||
C24积极参加学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创客教育、人工智能等学生数字素养实践或创新活动。每年有数字作品在市级及以上活动获奖或展示交流 |
2 |
学生个人(团队)获市级奖励 0.1分 个 省级奖 02分 个,国家级奖励 0.3分 个(同类别认最高级) | 2 | ||
B13技术人员素养 (4分) | C25加强前沿数字技术学习,具备与教育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
1 | 获得数字技能 网络安全等相关培训证明 证书得 1 分 | ||
C26具备熟练使用学校智慧教育软硬件的专业操作能力,并有效指导学校数字技术应用 |
2 | 熟练操作学校常用设备或平台得 1分,有效指导师生应用得 1分 | 2 | ||
C27确保各种数字化设备正常使用,软件系统运行顺畅,对学校重大活动技术支撑、维护保障及时有力 |
1 |
学校数字化设备均正常运行得 0.5分 能对重大活动进行技术保障得 0.5分 | 1 |
评价项目(A | 评价指标(B | 评价要素(C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备注 |
A4智慧环境 (18分) |
B14智慧云 (4分) | C28学校有业务系统使用计算、存储、安全等云资源 | 1 | 学校教学管理、应用、评价等业务系统有云资使用源得 1分 | |
C29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实施教育云网边端一体化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配置区域或本地运算与资源存储,支撑数字技术应用 |
1 |
视频监控、校本数字资源等数字技术应用支持区域或本地运算与资源存储得 1分 | 1 | ||
C30积极对接上级平台,按照上级平台规范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学校按要求实现数据共享 |
2 | 学校身份认证和省级平台统一得 1分,学校师生基础信息 学校安全 资产 信息化等数据更新及时实现共享得 1分 | 2 | ||
B15校园网络 (4分) | C31建成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等多网融合的学校网络。具备千兆光纤到校、百兆到班的高速校园网络,无线网络充分支持移动教学 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场景,有能支撑智慧教育相关应用的物联网。全面支持 IPv6 |
2 |
千兆光纤到校 百兆到班得 0.5分 无线网络全覆盖得 0.5分 有支撑应用的物联网得 0.5分 新配置设备支持 IPv6得 0.5分 | 2 | |
C32数字网络带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支持高峰期群体并发访问 | 2 | 校园网络运行流畅,高峰出口网络带宽占用率低于 80%得 2分 | 2 | ||
B16数字终端 (5分) | C 3教室、办公场所应用终端实现 10%全覆盖 |
2 | 教室教学终端 办公场所应用终端10%覆盖各得 05分,常态化应用得 1分 | 2 | |
C34有支持混合学习、数字教研等的专用教室和终端 |
1 | 有数字化实验室、艺术教室、创客教室、直录播教室和网络教研室等专用功能室,满足教学教研需求得 0.5分,常态化使用得 0.5分 | 1 | ||
C35在公共服务区域配备公用终端 |
1 | 公共空间有支持师生泛在学习、数字服务和智慧场景应用的服务终端得 0.5分,常态化使用得 0.5分 | 1 | ||
C36设有支持学生智慧终端管理的专用设施 | 1 | 有管理学生终端设备的专用设施得 1分 | 1 |
评价项目(A | 评价指标(B | 评价要素(C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备注 |
A4智慧环境 (18分) |
B17网络与信息安全 (5分) | C37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落实 A P进校园 相关规定 | 2 | 学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证书等资料齐全得 1分 校园 A P10%备案得 1分 | |
C38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上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学校安装有未成年 人网络保护软件,全面实现上网实名制 |
2 | 学校安装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得 1分,实现上网实名制得 1分 | 2 | ||
C39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涉及师生数据必须自主可控 | 1 | 涉及师生数据(如基础信息、生物信息、教学信息 等)自主可控得 1分 | |||
A5创新示范 (10分) | B18创新成果 (4分) | C40学校在智慧教育管理机制、教学教研、管理服务、资源应用等方面创新成果显著、特色 突出 |
4 | 创新成果在市级及以上进行会议分享、活动交流 案例展示等 国家级 2分 个 省级 1分 个 市级 05 分 个(同类别认最高级) | |
B19示范引领 (5分) | C41近两年有市级及以上数字化课题或研究成果 |
3 | 有数字化课题研究立项得 0.5分 结题得 0.5分 研究成果评为优秀市级得 0.5分 省级 1分 国家级 2 分(同类别认最高级) | 3 | |
C42学校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 5G+智慧教育、四川云教等数字化试点、示范单位,在深化课程改革、服务双减 乡村振兴、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形成可复制 可推广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
3 |
成为市级教育数字化试点、示范 0.5分 个,省级试点 示范得 1分 个 国家级试点 示范得 2分 个(同类别认最高级) | |||
加分项 (20分) | C43数字化工作受到教育部、省级表彰 | 6 | 省级表彰 2分 次,国家表彰 3分 次 | ||
C 4获得国、省教育数字化典型案例、研究成 果 | 6 | 省级典型案例 1分 个 成果 2分 个 国家级典型案 例 2分 个,成果 3分 个 | |||
C45近两年承担过国家、省级教育数字化现场观摩活动、交流发言或全国教育数字化应用展 示等任务 |
8 |
省级 2分 次,
国家级 3分 次(同类别认最高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