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后,在为人处事上领悟到了许多的道理。
作者用一个个美轮美奂的小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名族之瑰宝,是中华名族的跟。
其中,《孟母三迁》是我最喜欢的小故事。它讲的是因为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大人们哭拜,孟子的母亲觉得这个环境不适合孟子的学习所以搬到集市去,但是孟子没过多久交了几个朋友,孟子和他的朋友模仿大人们做生意叫卖。于是孟子的母亲再次搬家搬到学府附近,为孟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然而孟母更是重视。有一天,孟子从老师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见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询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学会感恩,亲情就会变的愈加温暖学会了感恩,便能与爱同行。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我要向孟子学习,用平生所学回报母亲,并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下去。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校全体师生去中华孝道园春游,大家的心里乐开了花!
中华孝道园区位于江苏常州武进太湖湾,面朝太湖,背靠蓼莪山.来到中华孝道园,只见绿草如茵,树木葱茏,花儿姹紫嫣红,景色秀丽宜人,像一幅山水画。走进园内,一座造型别致而又充满着艺术气息的假山映入我的眼帘,假山上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玉兔在吃草,有的像猴子在望月,有的像大象在饮水绕过假山,看到一个高大的玉净瓶矗立在莲花池中央,周围还有喷泉,有时像瀑布直往下泻,有时左右晃动,好像少女在随风翩翩起舞,有时又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那花瓣金莹剔透,闭上眼睛,深呼吸,仿佛能感觉闻到莲花的幽香,令人赞叹不绝!我们跨过一层一层的台阶,来到到了蓼莪禅寺,大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蓼莪禅寺里面有各个朝代的人物雕塑,有的面带微笑,看起来和蔼可亲;有的低眉垂眼,像个苦瓜脸;有的皱着眉头,心理一定很悲伤吧;有的怒目圆瞪,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这些雕塑栩栩如生,令游客啧啧赞叹。有些信佛的同学还去虔诚地祭拜了他们呢。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江南石窟、正法明大殿、妙音宝塔。参观了净心池,孝恩广场、博物馆等。
游览完园区,我们还参加了一个道德讲堂,一位大姐姐给我们讲了孝字的来历,有关孝敬的感人故事,还展示有关孝敬的图片无时无刻不教育着我们要做一个孝顺的人。
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有孝心的人,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回报一切有恩于我们的人。
《上下五千年》,一本讲述我国古代历史兴衰的佳作,完整再现了中华悠远的历史文化的精髓。
其中,令我特别感兴趣的就是我国的文学。
词,是诗歌的一种,又有别于诗。它的句式有长短,所以被称之为长短句。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有乐曲、戏曲等。戏曲,渊源于秦汉的舞乐、百戏,唐朝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宋金时,已大致成熟,到元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故有元曲之称。
纵观中国中世纪的文苑,唐朝堪称诗的王国,映照古今;而后,五代、两宋,词坛隆起,盛极一世;蒙古入主中原,戏曲几乎独霸文坛。故而,可以说宋词、元曲堪与唐诗媲美,同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三颗明珠,相交辉映。
宋词与元曲,其作者队伍庞大,作品篇跌浩瀚,难以数计。宋词的知名作者有一千三百三十多人,传世词作两万多首。元曲﹙包括杂句与散曲﹚的知名作者数以百计,流传下来的作品仅散曲就有四千余篇。
同时,宋代散文的成就也是相当可观的。著名的散文八大家就有六家是北宋人。其中的苏轼,文继韩柳,诗承李杜,词作堪称独步,为中国史上的一代巨人。
我们一定要多了解历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