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迎着清晨的第一缕光,漫步在熙攘的街道,望着眼前之景,久久出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是落叶纷飞的季节,行人踏着匆忙的脚步走过那柔软的落叶毯子,落叶依旧在落,缓缓地、缓缓地,落!那树下仿佛有舞者转动,又若有翩翩少年意气风发。低头低头又仰望,他们的背后似有光变亮、变亮,极致耀眼,又不刺人目光,此时却又忽地不见,远去、远去
极目远眺,看河畔垂柳柳色却依旧,不受秋的丝毫影响。太阳照射,柔光淡淡,粼粼波光,水波一圈圈扩大、扩大,直到不见。桥下有佳人举伞前行,恋人相依相伴船中坐,路人来来往往不停歇,诗情画意,不过如此一般。似梦似幻,虚无又缥缈
微风拂面,似有人轻抚你的脸颊。我就是这样看着就好,夏日毕竟未去,秋光刚刚来到,这般灿烂美好,怎敢去打扰!
二
夕阳西下,余辉在各处尽洒,所有的一切都被染成金黄色,湖面在那落日余辉下显得那么安宁。不枉古人叹秋之悲凉,此刻确是那般才好。
但在这些个路上走着,阳光倾洒,暖暖的,更让人心之向往,也更觉秋之美好。
看烂漫星河,赏曾经秋景。如此,便好!
我喜欢秋,喜欢秋的慈祥,喜欢秋的安宁,喜欢秋的不争,喜欢在这样的秋天漫步,喜欢在这样的秋天里欣赏
可却只有我一人在欣赏,他们都走得好快,快到无法体会秋天的美好。他们总是在匆忙中度日,在度日中匆忙。
这是最好的时代吗?在今日如此发展迅猛的时代,为何人们却麻木了呢?为何不走慢些,仔细看看,看看这怡人景色?停下吧,慢慢徜徉在这秋的画卷。你看啊,这窗外阳光正好!
我是一个特别贪吃的小朋友。不信的话,你们瞧:
那天,奶奶买了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为了防止我偷吃,特意藏到了客厅茶几的抽屉里。中午,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好像闻到了什么味似的。我东闻闻,西闻闻,循着味,我朝茶几走去。我拉开抽屉一看,哇!全是我最喜欢吃的糖果。我偷偷瞟了一眼正在厨房里煮饭奶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一包就塞进衣服里,然后假装捂着肚子,准备进房间里去吃。
哎!谁知道奶奶这时正从厨房里走出来,看我捂着肚子,便好奇地问:你把肚子捂着干嘛?肚子不舒服!我赶紧随口一说。奶奶走过来,想摸摸我的肚子,我急忙躲开:我睡一觉就好了。随后我便溜进房间,从衣服里拿出糖,独自坐上床,美美地享用了起来。
当我吃得正欢时,你在干什么?奶奶突然站在床边瞪着我说。我抬头一看,吓得差点把糖掉下去,我立刻将糖藏到枕头下面。
又偷吃了?奶奶责备地说道。
没没我死不认账。奶奶把我上下打量了一遍,伸手在我嘴边一模,说道:这嘴角是什么东西?我意识到露了馅,便垂下头去
哎,我也曾下定了好多次决心想改掉贪吃的习惯,可是每次我都在美食前又投降了!
我去过很多地方,不过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南京。
南京有个必去的地方,叫夫子庙,它始创于宋代,当时有很多学生在那学习、考试。到民国时期,变成商人喝茶,交谈的地方,至今,那里还是热闹非凡。夫子庙的建筑古色古香,高大的主殿前面,排列着一排排矮小的房子。每一排房子都是由许多个小格子房间组成。这个格子间,就是学子们参加考试的地方。我摸着那粗糙的墙壁,想象着古时候的学生抓破头皮,满脸问号地做试卷的样子,觉得应该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吧?
再看最有代表性的食物鸭血粉丝汤。瞧瞧这碗热气腾腾的汤,金莹剔透的粉条浸泡在浓浓的高汤里,软软的鸭血堆积在粉条的中央,再撒上零零碎碎的香菜,给它又新添了一点风味。一颗颗花生米落在粉条上,一粒粒芝麻焦焦脆脆,就这样,一碗香味四溢的鸭血粉丝汤就形成了!夹起一筷,吃起来鲜香爽滑,让人回味无穷。
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南京,还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今天数学考试前,老师像往常一样,拿出一个袋子,她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如果今天考好了,我就会奖励你们一人一颗糖。无人回应,无人搭理,大家都在做着自己的事,只有极少数人抬起了头,看了老师一看。
依稀记得大概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在第一次考试前,笑咪咪地说:这是我们第一次考试,大家都要努力一点,考好了我会给你们发糖的,你们要加油考哦!那次,我们考试都非常认真,也格外专注,为的就是老师手心中的那一枚小小的糖。考完了,等到报成绩的时候,大家有的坐在椅子上,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有的干脆自己去问老师成绩。老师一边宣布分数,一边表扬着同学们。被老师表扬过的同学们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老师发糖时,许多同学都紧紧地握着手,双手兴奋地搓着。把老师给自己的糖放进口中,好像味道格外香,格外美味,格外享受。
余秋雨曾说过,有两种人常感叹人生,一为饱经沧桑的老者,二为不经世事的少年,而我,自是后者。十二岁的年纪,再也没有了八九岁毫无形象、捧腹大笑的率真,更没有四五岁时放肆打闹的随性。随着年龄齿轮的转动,随之取代的已不是幼年时的无理取闹。等待我的,是成熟,而再不可能追回当年的幼稚了。很多时候,从幼稚到成熟就只是弹指一挥间,从心底迸发出的,是醒悟。有多少事,我们看在眼中记在心中,它们似乎如一阵描面的微风,吹走了幼稚,让幼稚消失在长河中。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过去,而不是一味的向往未来。
他总是急着下课。下课铃一响,他手一挥:下课了!一只脚就已经迈出了教室的门。
在七年级时那时他还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是这么解释的:学校有规定老师不能拖堂啊!最后一个字语调微微上扬。
第二次上历史课,上节课我们讲到他洪亮的声音一起,所有人都屏息凝声,期待着他接下来讲的内容,生怕错过一个字。他站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眼神中充满了光芒,似乎到了忘我的境界。我匆匆瞥了眼钟,三,二,一!下课铃不出意外地响了,他迅速放下手中的粉笔,拍拍粉笔灰,下课了啊!还陶醉在他绘声绘色讲述中的我们如梦初醒,而他已经挟着课本大步流星地离开了教室。
那次遇到小学同学,她抓住我的手,急切地问道:你们的班主任是不是罗老师?没等我回答,她又自顾自地说起来,他给我们班上课,下课铃响了,故事还没讲完,他就冲出教室了。我们班几个男生挡在门口,让他讲完再走
我愣了愣神,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清晰的画面一个不算高的身影,在讲台上来回踱步,手大幅度地挥舞来去,在黑板上留下几个潇洒的白字。他转过身,抬起了头,神采奕奕,接着他那抑扬顿挫、极具穿透力的声音进入了我的耳蜗,邓小平说了一句声音被下课铃打断了,下课吧。几个同学追上了他,焦急地问道:兰哥,邓小平说了什么?他调皮地笑:下节课告诉你们。便迈着大步离开了教室。
我贪婪地回忆着他上课时的情景,意犹未尽
突然,朋友的手在我眼前晃了晃。我勾了勾嘴角:别问,问就是下课。
从小我就喜欢花,不管是阳台上种的那些小盆栽,还是桌上插着的娇嫩欲滴的鲜花,总让我欢喜。
但是还有那么一些花,也藏在我的心中,就是那片开满野菊花的山坡。
那是我很小的时候了,我跟着姐姐去上课,等她的课结束了,我们就跑去了那个小山坡。小山坡长满了野菊花,那满山坡拥簇着的小小笑脸,在风中摇曳,非常壮观。
野菊花的花朵小小的,颜色一般为黄、紫、白三种。虽然不起眼,但当秋风吹起,别的花都枯萎了,只有它们傲霜挺立,独树一帜。姐姐有时也会摘一株野菊花送给我,小山坡上总少不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野菊花随处可见,无论房前屋后还是小溪边都有它的身影。它并不名贵,但那无人照看却依然挺立的韧劲,造就了它独特的美。
小小的野菊花,那不起眼的野菊花,那顽强的野菊花,骄傲地在小山坡上连成一片,秋风中展示自己的美,让人敬佩。
等我再长大一点,姐姐上课的地方搬到了另一处,我们就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小山坡。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那开满野菊花的小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