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肠道对健康的重要性(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4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肠道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篇1

【关键词】PDCA循环;门诊;肠镜检查;健康教育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PDCAcirculationinoutpatientcolonoscopypatientshealtheducation.Method:Atotalof80casesofoutpatientcolonoscopypatients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5toJune2015wereselected(thecontrolgroup),theyweregivenroutinehealtheducationofpatients.InourhospitalfromJuly2015Decemberof80casesofoutpatientcolonoscopypatientswereselected(theobservationgroup),theyweregivenPDCAcyclehealtheducation.Bowelpreparationpassrate,anxietyandthequalityofnursingcare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Thequalifiedrateofbowelpreparationofthecontrolgroupwas72.5%(58/80),theobservationgroupwas95.0%(76/80),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PDCAcirculation;Outpatientdepartment;Colonoscopy;Healtheducation

First-author’saddress:TheAffiliatedHospitalofJinggangshanUniversity,Ji’an34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26

c镜检查在门诊上是一种常用检查方式,主要应用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其中PDCA循环亦被称之为质量环,属于管理学领域中的整理模型,主要应用目的是改善产品质量。其中在PDCA循环中则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以及Action(处理)[1-3]。依照以上程序从而实现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实现循环进行的科学程序。健康教育则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患者健康需求技术上赋予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因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语言表达以及沟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教育质量[3-6]。为研究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本文则对PDCA循环在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6月本院80例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5~77岁,平均(45.5±2.6)岁,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征28例、结肠息肉41例、炎症性肠病5例、其他6例。选取2015年7-12月本院80例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对患者实施PDCA循环健康教育,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5~76岁,平均(46.3±2.4)岁,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征28例、结肠息肉38例、炎症性肠病4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其中本次调查中参与护理人员为9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2.1±3.4)岁,工作时间为(2.3±0.5)年。

排除标准:(1)对于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听力障碍等无法独立完成测评工作的患者;(2)对于出现严重肠梗阻、电解质紊乱以及大量腹水患者;(3)对于出现精神疾病、认知功能低下以及言语障碍等一些无法正常交流患者;(4)对于出现心肺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5)经期女性患者;(6)如果患者出现依从性差等因素,则可中途退出。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进入门诊后将一般常规知识及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即可。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健康教育,具体方案如下。(1)计划阶段:所有患者均在肠镜室护士的引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如果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则可以由护士口述并,以对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进行测试。PDCA循环质量管理小组则由护士长负责,由肠镜医生、护士组成,主要是对PDCA循环的实施进行质量检查。(2)制定计划:重视患者的焦虑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其中包括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把肠镜检查操作过程、不良反应以及对策等等均告知患者,以能够改善患者对肠镜检查的认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做好肠镜检查环境管理工作,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以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适感等。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沟通,以能够实现情感的交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3)实施阶段:在PDCA循环中,这属于重要环节,同时也容易可引发患者焦虑,因此依照计划,则首先应该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①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P系,自患者进入门诊即有护士热情接待,并将门诊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基于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尽可能应用口语,以能够拉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距离,积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说出自己的疑问,耐心解答。②做好患者临床认知干预,患者对肠镜检查认知不够全面,则容易出现各种焦虑情绪,所以在肠镜检查之前,则可以将门诊肠镜检查目的、方法以及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均详细告知患者,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让患者认识到自身情绪以及注意力等因素均会对检查产生影响,引导患者以轻松心态进行检查。(4)检查阶段:质量管理小组在肠镜室护士长的带领下依照要求进行质量检查,以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其中包括患者的情绪变化,护理质量评估等。(5)处理阶段:护士长依照检查结果,实施阶段性分析,对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将其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目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进入到下一个循环,制定目标以及进度计划,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以及改善。

1.3观察指标采用SAS量表对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测定,这一量表包括20个项目自评量表,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症状越严重;并对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进行统计对比;最后对实施前后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进行评分对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肠道准备情况对比对照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72.5%(58/80),观察组为95.0%(7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5863,P

2.2两组SAS评分对比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实施前后护士能力对比与PDCA循环健康教育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评分均显著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DCA模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所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体系,主要是在质量管理计划的基础上,从实施和审核阶段不断实施整改,并对其实施循环运转,以能够显著提升管理质量。在当前临床护理中对于护理控制全面性、改进性以及持续性越来越关注[7-10]。在门诊肠镜检查健康教育中PDCA循环的应用不够广泛,本临床研究中以门诊肠镜检查患者为例,采用PDCA循环法对其健康教育实施多角度多环节检查分析,对患者检查中产生焦虑因素分析,并制定详细的护理干预计划,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广泛关注护理质量和改善效果,护士长引导的质量管理小组不断强化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及时改正,最终在本次患者临床护理中,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肠镜检查中,如果患者的肠道检查不够充分,那么在检查过程中残留的粪便则有可能影响检查视野,甚至严重可以导致出现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所以肠道准备合格率对患者价差结果具有直接影响。PDCA循环的时候则基于肠道准备合格的影响因素出发,找出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11-15]。同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检查认知宣教,则也有助于患者对肠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积极配合做好肠道准备,提高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对照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72.5%(58/80),观察组为95.0%(7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DCA循环的主要目的是实施良好的质量管理,提高工作品质及工作效率。在本次患者研究中,能够发现自PDCA循环实施以来,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均有显著提升[16]。采用这种人性化的现场管理方式,并且在严格的质量监督环境下,则能够有效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在各项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及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17-20]。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宣教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工作自信心,始终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工作中去,从本次研究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评分均显著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戴晓珍,张立荣.PDCA循环理论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7):39-40.

[2]李丽红,刘晓媚,曾碧峰,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67-68.

[3]黄璐,龚洪玲.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武警医学,2013,24(1):87-88.

[4]朱青,戎明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病房健康教育路径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69-70.

[5]朱丽,丁晓仙.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137-139.

[6]肖爱梅,黄根牙.PDCA循环法在留置双J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3):74-76.

[7]李玉虎.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9):83-86.

[8]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38-39.

[9]陈星珍,江桃红,陈楠楠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111.

[10]田红艳.PDCA循环在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115-116.

[11]金凯玲,叶金明,林凯,等.PDCA循环在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和控制上的应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5):523-525.

[12]刘广秀.健康教育联合PDCA循环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24-26.

[13]饶颖臻,刘汝利,艾静云,等.PDCA循环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4):600-602.

[14]郭慧敏,顾桂英,孟晶晶,等.PDCA循h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检查中的运用[J].医药前沿,2014(14):179-180.

[15]苏月巧,宋敬坤,杨圣俊,等.PDCA循环法在毁损肺全肺切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23):3650-3651.

[16]吴庆彩,谭云娣,周敏卿,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0):150-152.

[17]郑美凤.PDCA循环在小儿哮喘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6):119-120.

[18]唱荣艳,冯晶,马喜娟,等.实施全程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5):391-393.

[19]张晓梅,王兰英.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4):474-476.

肠道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篇2

选对食物,呵护肠道有益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健康保健中心黄融范竹萍(主任医师)

肠道有益菌功勋显赫

肠道内的细菌主要分两类,即有益菌和有害菌,其中有益菌群对改善人体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营养物质吸收肠道菌群形成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对维护肠道生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能分泌各种酶,以利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双歧杆菌能产酸,有利于铁、钙和维生素的吸收,并产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叶酸等。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K。总之,肠道有益菌能降解食物中不可消化的营养成分、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激活肠道免疫功能,参与营养代谢肠道有益菌能促进结肠上皮细胞的分化与成熟、激活肠道免疫系统,还参与体内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有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很可能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被认为是控制体重与能量平衡的重要环境因素。如今,人们的饮食结构在不断变化,即蛋白质、脂肪类比例增加。高脂饮食可引起大肠菌群结构的改变,脂类代谢过程中的一些副产物如次级胆酸、硫化氢等会损害大肠黏膜,导致黏膜炎症,破坏菌群赖以生存的微环境。高蛋白饮食可显著增加有害菌如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高血糖时,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菌数量降低,粪便中有害菌增加而有益菌减少,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与疾病状态和预后也有很大关联:重症胰腺炎、肝硬化及脓毒血症等疾病时,易造成肠道菌群比例失调,破坏肠道黏膜屏障,直接影响这些疾病的最终结局。肠道菌群失调,最常见的是引起慢性肠功能紊乱。

选对食物,调节肠道菌群

在整个人的生命活动中,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而发生变化。婴儿出生后,其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迅速增加。进入断乳期,大肠杆菌逐渐减少,而双歧杆菌较其他肠道细菌而言,则处于优势生长状态,并且一直保持到老年时期的初期。在老年期,由于肠道系统退化,双歧杆菌逐渐减少,大肠杆菌、魏氏菌、绿脓杆菌等腐败菌逐渐增加。因此,在平时饮食中,人们要选择有益肠道健康的食物,减少对有益菌有伤害的食物,以求延年益寿。归纳起来,以下食物对调节肠道菌群有帮助。

1.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果胶类物质,分为不可溶纤维和可溶性纤维。不可溶纤维主要存在于谷类食物中如小麦、大麦、黑麦,在增加粪便体积与预防便秘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燕麦、大麦、豆类、苹果、葡萄等食物中,可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减缓葡萄糖吸收速度,减缓食物通过上消化道的速度,保持大便湿润、软化粪便,在维持结肠细胞的营养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推荐量:美国防癌协会推荐标准为每人每天30~40克,欧洲共同体食品科学委员会推荐标准为每人每天30克。目前中国还没有相应的标准,人们可参照以上推荐标准执行。

2.果蔬、茶叶:蔬菜、水果、茶叶中含有苯酚、多酚和单宁酸,对人体肠道健康有益。

推荐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

3.牛奶(或酸奶):酸奶、乳酸产生的细菌(即LAB菌)具有降低致病菌侵入胃肠道的能力,其中嗜酸性乳杆菌、双歧杆菌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菌黏附进入肠道细胞内。酸奶和LAB菌能改善胃肠道症状,如便秘、腹泻、腹胀等。特定成分的牛奶因子如糖巨肽和α乳铁蛋白,可以促进由双歧杆菌控制的胃肠道微生物的生长,有助于抵抗侵入肠内的感染。进食脱脂奶或脱脂奶联合乳酸菌,会增加肠内需氧菌数量,使小肠和大肠微生物菌群失调的现象得以改善。

推荐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日摄入奶类制品300克。酸奶量包含在每天奶制品的摄入量中,可以与牛奶交换着吃。

肠道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篇3

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的消化管,包括小肠、大肠两部分。它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的长度约为9m。其中小肠包含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大量的消化作用和几乎全部消化产物的吸收都是在小肠内进行的。大肠包含盲肠(包括阑尾)、升结肠、结肠右曲、横结肠、结肠左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大肠主要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再通过直肠经排出体外。人体有60%~70%的淋巴组织分布在肠道内,同时,它也是最操劳的器官之一,人体所需约99%的营养物质在此吸收,同时有90%的毒素在这里被排出。肠道堪称人体内的第二大脑,更何况,其他的免疫、解毒系统。都需要肠道提供营养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肠道不仅仅具有消化功能,它的健康程度也决定了人的免疫力,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据著名内科学专家陈灏珠院士、林果为教授主编的我国医学权威工具书《实用内科学》介绍,小肠约占胃肠道长度的75%,而发生在小肠的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5%,其中恶性肿瘤约占3/4,良性肿瘤占1/4。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四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西化,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升高趋势,其中以长江下游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福建为大肠癌高发区。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发病中位约为57岁,男女之比为1.65∶1。大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及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

现代生活方式多姿多彩,餐食不规律、无辣不欢、流连夜店、晚睡晚起等现象在城市中已经司空见惯,肠胃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更是加剧了肠道问题的产生:大肠癌患病率已成中国三大癌症之一;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死率也跃居前列。广州市大肠癌近10年来男、女发病率分别上升了44%和32%。这些惊人的数字警示我们,肠道健康不容忽视。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养护肠道?

据《实用内科学》介绍,人体选择性的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道,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促进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完善和影响、参与人体的多数代谢功能。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人体健康状况。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存活数量大约有100亿个,有400~500种,重量约1kg。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主要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合成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对全身而言,充足的、有活力的有益菌通过抑制各种有害菌,减少了体内毒素的生成,减轻了肝脏解毒负担。而有害菌的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比如幽门螺旋杆菌同许多胃及十二指肠疾病都有关。

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所以中性菌又称为条件致病菌代表菌群。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中性菌,在有益菌数量正常的情况下,对人体并不致病,但是当有益菌数量减少时,肠道失去有益菌的屏障保护,有害菌就会攻击肠道,肠道通透性增加,中性菌就会随着有害菌进入血液,演变成致病菌,攻击人体器官。

人在婴幼儿时期,肠道内的益生菌占细菌总量高达98%,青少年时期降至40%左右,中年时降至10%,65岁之后,如果没有补充和养护的话,益生菌比率也就不到5%了。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优异的“好细菌”,只是一般人的肠内没有那么多。但在新生儿的肠道中,双歧杆菌占据优势地位,数量完全压制了有害菌和有可能兴风作浪的条件致病菌。事实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医学专家们对中国长寿之乡――新疆阿克苏、广西巴马以及的百岁老人进行体检时发现,老人体内有益菌占总菌数的比率平均达到38%以上,相当于青少年水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介绍,健康的消化系统依赖“好细菌”战胜“坏细菌”,形成平衡状态。压力大、疲劳、饮食不当、营养不均衡、进食快、生活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会给肠道带来超负荷的压力,都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引发各种各样的肠道问题。国家卫计委新闻宣传中心此前开展的问卷调查发现,超过90%的受访者曾受到肠道健康困扰,如胀气、腹泻、便秘等。其中北京、黑龙江和四川超过50%的调查对象有便秘、胀气等肠道问题;并且呈现行业聚焦性,IT、广告、传媒行业从业者肠道问题最严重,97%的广告人便秘、91%的程序员腹胀、97%的媒体人经常经历腹泻的痛苦。对于改善肠道健康的方法,大多数人会选择运动(75.89%)、膳食调整(64.86%)和摄取益生菌(56.76%),而只有40%的人知道低温酸奶中含有有益肠道健康的益生菌。

多项研究表明,新鲜蔬菜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蔬菜水果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维护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慢性疾病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但据调查,目前我国人均每天蔬菜消费量为286g,而水果消费量仅有45克,与国家卫计委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300~500g蔬菜、200~400g水果的摄入量相差甚远。为此,专家呼吁大众应增加果蔬的摄入,尤其是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此外,有条件的话应适当摄入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产品。

“肠道性自体中毒是实现长寿的主要障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俄罗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在其著作《延年益寿》中明确提出,肠道健康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长寿秘诀。研究指出,肠道老化、肠内菌群失衡时,动脉硬化、老年痴呆、恶性肿瘤等几乎所有成人病的发生概率会大幅上升,导致身体机能急速退化,健康指数迅速降低。可以说,老化由肠道开始,肠道的老化加速全身的老化。

大便是来自肠内的“书信”。世界微生态学会主席光冈知足在其风靡日本的健康科普图书――《肠内革命》中明确指出,过去人们不屑一顾的大便,正是人体健康的“测量计”。

如果你的便黑、臭、过软或过硬,可能患溃疡或癌症!

如果你有慢性肠道炎,可能诱发大肠癌!

如果你是女性,便秘易患乳腺癌!

在结肠癌、乳腺疾病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便秘也有很大影响。尤为严重的是,便秘还是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等症的常见诱因之一。

为帮助公众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改善肠道健康状况,国家卫计委新闻宣传中心于2015年5月29日发出下列10项建议:

1.在控制食物总能量的基础上,少食多餐,不要错过早餐,深夜不大量进食。

2.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吃500g蔬菜和250g水果,经常进食全谷物和豆类。

3.每周吃鱼3~5次。

4.减少摄入脂肪含量较高、盐多油腻和煎炸的食物。

5.保持健康的体重。

6.选择食用瘦肉。

7.每天喝1500~2000ml饮用水,减少饮用含有咖啡因、酒精和糖含量高的饮料。

8.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收集3篇)
  • 下一篇:志愿者个人总结(整理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