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院感季度工作总结(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4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院感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细菌培养;耐药性;合理用药

Abstract:Objective:ComparativeanalysisofdrugresistanceofpathogenicbacteriainChangshaCityPsychiatricHospitalinthefourthquarterandthefirstthreequartersof2014.Methods:Bacterialcultureanddrugsensitivetesttrainingweredetectedin2151casesinChangshaCityPsychiatricHospital,analysistheexperimentaldataofthefourthquarterandthefirstthreequartersof2014.Results:Themostcommonpathogenicbacteriainourhospitalof2014arePseudomonasaeruginosa,Klebsiellapneumoniae,Acinetobacterbaumannii,EscherichiacoliandStaphylococcusaureus.Andwecanseethespreadofbacterialresistanceratevariesfromthefirstthreequarterstothefourthquarter,whiletheoveralldatashowlittlechange.Conclusion:mastering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anddrugresistanceofpathogenicbacteriaisconducivetofindingthebestantibiotictherapyprogram,whichisthebasisofrationaluseofantimicrobialdrugs,therebyeffectivelycurbrisingratesofbacterialresistance.

Keywords:Bacterialculture;drugresistance;rationaluseofdrugs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科的发展,患者数量的增加,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造成各种感染发病率显著升高,掌握细菌分布、耐药性情况等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共选取2014年前三季度1470份和第四季度681份送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前三季度与第四季度细菌耐药情况,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长沙市精病医院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42例,女性患者有78例,年龄在25-7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0.5±2.8岁之间,原发病因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肺炎等。

1.2标本采集方法

2151份标本采集均来自2014年长沙市精病医院220例患者,2014年送检标本共有五类,分别是血液、尿液、分泌物(胸腹水及伤口泌出液归为分泌物一类)、痰液和粪便。具体采集方法如下:①血液标本的采集:所有血液标本主要为220例患者的肘静脉血或者深静脉置管的血液。②尿液标本的采集:尿液标本的采集主要来自留置在患者内的导尿管中的尿液,在采集中采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抽取。③分泌物的采取:对胸腹水的导管内的液体进行采集或者对患者伤口用棉签进行采集。④痰液标本采集:痰液标本主要来自纤维支气管镜吸出的痰液,吸痰时要保证无菌吸痰,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可在气管切开后采取下呼吸道分泌物置于痰培养盒中进行培养。⑤粪便的采集:采取患者新鲜粪便进行培养观察,留备用。

1.3检查细菌的敏感率

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对所有采集的标本菌株进行分离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MIC法中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细菌进行常规药敏检测[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4年度各类送检标本中标本的构成和检出情况

2014年度各类送检标本中标本的构成主要包括血液样本、分泌物样本、尿液样本、痰液样本以及粪便样本,具体检出情况如下。

2.32014年前三季度与第四季度细菌耐药性对比分析

2.3.1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

2014年度本院最常见的抗生素位列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由表3可知,本院第四季度与前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进行比较,本院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上升。例如,第四季度与前三季度相比,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性上升了53.68%,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上升了14.31%。本院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上下波动情况,但总体变化不是很大。

说明:“/”代表此抗生素不适用于该菌

2.3.2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

2014年全年,本院检出最多的革兰氏阳性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从表4可以看出,本院第四季度与前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进行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除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之外的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下降趋势。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下降了14.91%,对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上升了1.44%和3.66%。

2.3.3念珠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

2014年本院真菌感染全部为念珠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滑念珠菌。本院第四季度与前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进行比较,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大升高。例如,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上升了36.8%,对制霉菌素的耐药率上升了52.6%。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血液样本、分泌物样本、尿液样本、痰液样本以及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分泌物的检出样本最高,为59.00%,其次为痰液样本,为45.89%。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检测工作,本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对于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生素,应暂停对该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通过本院细菌监测数据发现,前三季度与第四季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7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全年的耐药率均为100%;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也都在75%以上;2014年第四季度,念珠菌对特比萘芬的耐药率为84.20%,对以上病原菌的治疗应暂停相对应的几种抗菌药物的使用。

本院细菌耐药监测还发现,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头孢曲松及青霉素的耐药率均在75%以上(表中未列出),与其他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5]。有关研究还显示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临床经验选药时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均不宜作为治疗由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6]。

2014年第四季度本院增加了ESBLs检测数据,仅检出阳性ESBL-肺炎克雷伯菌4株。前三季度均默认为ESBLs阴性,数据较少未做系统统计,对所检出的ESBLs阳性的细菌应用抗菌药物发现,ESBL细菌感染的治疗中碳青霉烯效果最好。

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本院在治疗微生物感染时应参考细菌的药敏结果制定更加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因此掌握细菌的耐药情况及其敏感性,利于寻找最佳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奠定基础,从而有效遏制细菌耐药率的上升。

参考文献:

[1]胡耀中.根据我院第三季度致病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促进医院合理用药[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12):204-207.

[2]刘婉珊.2013年某院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广州医药,2014,15(04):57-60.

[3]王治海,刘文瑞,闫沛.2008年某医院抗菌药应用评价[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3(03):152-154.

[4]李模勇.2009年第4季度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12):212-215.

院感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电话回访;神经内科;应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护理也在不断地更新理念和服务目标。从最初的“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现在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将整体护理从病房向家庭、社区延伸。而电话回访正是可以将来自专业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传播至家庭的方式,同时可以提高医院、科室的服务满意度,让患者、家庭、医院社会得到实惠。我科自2008年以来开展了电话回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住院期间加强沟通,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在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向每位患者介绍疾病知识、用药、等级护理的意义,使患者了解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并且询问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以及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取得患者信任。

1.2掌握患者的资料,规范电话回访用语以患者出院时保留的出院小结为基础信息,根据被回访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确诊疾病名称,主要经治医师,用药药品名称、剂量与用法等正确信息进行回访。电话回访时用简洁、柔和、有亲合力的语言,恰当地引导患者说话并及时、热情地回应,让患者感受到信任、放松[1]。一声亲切的称呼给患者或家人带来无限温暖。解答问题时做到耐心、细心加贴心。在交谈中语速要慢、语气和蔼,适应老年人的特点。

1.3根据护士的特点、确定专职电话回访员根据电话回访的工作特点,选择2名业务、沟通能力强,有事业心、肯牺牲的护士成立电话回访小组,全面负责电话回访,确保电话回访的效率。小组2名健康知识丰富的护士,以季度为单位采用轮换制的方法负责电话回访,并做好电话回访记录,每月总结,每季评估,轮换时做好交接工作。护士长根据电话回访员提供的回访相关信息进行汇总评估,结合医院

季度满意度的测评结果进行讲评。

1.4建立电话回访登记本,完善回访内容与方法在出院15天后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针对性地传播疾病转归的有关知识及健康教育[2],同时寻求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医生和护士的技术及服务满意度,并做详细记录。首先用规范语言问候患者,询问其康复情况;根据我院“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逐项询问住院期间医院服务情况,进行5级评定(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回访人员对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疑问、误会和不理解事项予以解释和疏导,需要医生进行弥补的工作及时联系相关人员;了解、挖掘和引导新的健康需求[3]。对所有回访内容进行登记,每周将回访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护士长,将共性的问题和意见集中。特殊患者、特殊回访信息、对住院治疗不满意等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整改提高。

1.5确定随访最佳时间段,提高电话回访接通率患者出院带药2周,2周左右需要返院门诊复诊;为了提高复诊随访率,回访时间一般在1~2周之间,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作息时间安排具体随访时间:退休老人我们选择每天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30;晚上19∶00~20∶30进行;上班族选择晚上19∶00~21∶00或双休日进行。现电话一次接通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1.6评价方法由医德医风办每月对各科出院患者以寄送“出院患者满意度征求表”的方式将回访到的全部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包括全院和各科室总体和分项目服务满意度数据、表扬信息和批评信息等。再将各科每季度的满意度百分比下发给各科,要求各科满意度达96%以上,未达标科室自行整改。

2结果

将我科2008年1月至12月进行电话回访后科室满意率与进行电话回访前2007年满意率同期对比:护士、医生的满意率均得到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实施后出现了两个季度的满意率达100%,医生的满意率第一季度、第三季度、全年比较P

3讨论

3.1电话回访起到维系出院后护患关系的作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是当前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护士与患者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地互动,以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是一种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一般来说,护患关系是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人际关系[4],在出院后这种关系就消失了,而电话回访是维系这种关系的最好方法,许多患者经常把护士当成倾诉的对象,同时对护士也问长问短,感情深了,沟通的距离也拉近了,满意度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2电话回访能提高护士的业务及护患沟通能力为了能准确地回答患者提出的种种问题,电话回访护士必须要经常阅读和查询资料,以了解更多的相关疾病知识和动态发展,大大促进了护士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作为一名电话回访专员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对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说过,有两件东西能用于治疗,一是药物,二是语言;中国也有一句古话“良言一句三冬暖”。可见语言也是护理的一部分,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拉近与患者的距离,用言语鼓励患者,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减轻病痛造成的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降低复发几率,这也是扩展护理的时空界限以及护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3.3电话回访工作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电话回访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和传递感情的工具,是心灵沟通的纽带,是护患交往的桥梁。通过电话回访拓展了医疗市场,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5]。很多患者表达了对回访工作的赞赏,使患者或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增加,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忠诚度,使患者复诊率大大提高。

3.4进一步完善回访方式,提高回访效率电话回访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它还刚刚起步,电话回访工作缺乏规范性,社会对医院存有偏见,医院人力不足还很难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电话回访率不高,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联系电话号码错误或无电话联系方式;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常有电话无人接听,有的老年患者听力差,在电话中表达不太清楚,语言沟通困难,从而影响交流表12007年第1~4季度满意度调查表表22008年第1~4季度满意度调查表注:*P

及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今后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回访方式,规范回访内容,提高回访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国丽,李玉珍,桑秋霞,等.3469例门诊患者电话回访程序及效果分析,中围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B):63-64.

2关丽芝.出院后电话回访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1594.

3姚玉芳.电话回访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分析,护理学杂志,2009,24(1):62-63.

院感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监测;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3.1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2(a)-0127-03

ResearchofchildreninfluenzapopulartrendofXuzhoucity

HAOHaiyanGEPing

TheTumorHospitalofXuzhouCity,JiangsuProvince,Xuzhou22100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tendencyofinfluenzaprevalenceamongchildren,inordertocontrolitsprevalence.MethodsChildrenofinfluenzalikeillnesses(ILI)frompediatricsdepartmentofourhospitalfromOctober2005toDecember2008wereselected.ILIenrollmentwasregisteredandforwardtoldtocentre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ofXuzhoucity.AmongtheILI,10-15samplesaccordingwithdemandwerecollectedeveryweekandtheninfluenzaviruseswereisolated,identifiedandsequencedbyCDCofXuzhoucityandthepositivesampleswerere-checkedbynationalinfluenzasurveillancecenter.ThedataweresummarizedbyCDCofXuzhoucity.Results28strainsofinfluenzaviruswereisolatedfromOctobertoDecember2005.41strainsofinfluenzaviruswereisolatedfromJanuarytoDecember2006.96strainsofinfluenzaviruswereisolatedfromJanuarytoDecember2007.105strainsofinfluenzaviruswereisolatedfromJanuarytoDecember2008.148strainswereidentifiedastypeA,110strainsastypeBand12strainsasothertypes.TheprevalentpeaksofinfluenzawereMarch,AprilandAugust.Thepositiveratesofbabygroup,infancygroup,preschoolgroupandschoolagegroupwas8.9%,30.4%,17.4%,43.3%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tendencyofinfluenzaactivityinchildrenhasincreasedfromOctober2005toDecember2008andtypeAisthepredominantstrain,whichpredictsthatinfluenzaprevalencemaybreakoutinXuzhoucity.Prevalentseasonofinfluenzahaschangedfromwinterandspringtoallyear,andhastwoprevalentpeaksofwinter,summerandautumn.Theinfluenzamorbidityofschoolagegroupismost.

[Keywords]Influenza;Monitoring;Hospitalinfection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由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大流行是流感的重要流行方式,可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流感病毒大流行株的多发地,20世纪4次流感大流行有3次首发于我国。因此,在我国全面深入开展流感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流感流行季节,由于儿科门诊患儿多,且儿童具有自身免疫力较弱、缺乏对流感的特异性抗体、年龄小、感染性疾病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因此,儿科门诊是流感交叉感染的重要场所。我院作为徐州市唯一部级流感监测哨点大型综合性医院、全国流感哨点医院,通过对徐州市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儿童流感的全年监测,了解流感的季节分布、年龄分布,探讨徐州市流感流行规律,为规划徐州市流感疫苗接种类型、接种季节并确定优先普及接种的年龄组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院根据流感流行的高峰提前做好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儿科门诊采取前瞻性干预等多项感染控制措施,防止儿童流感在就医时的交叉感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就诊的流感样患儿按国家统一制订的流感样病例登记表,每天登记上报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对发病在3d内、未静脉用过抗菌、抗病毒药物的患儿进行采样,年龄为0~14岁;将样本分为4个年龄组:<1岁为婴儿组,1~2岁为幼儿组,3~5岁为学龄前组,6~14岁为学龄组,每周采样10~15例。

1.2方法

1.2.1流感样病例的定义

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

1.2.2采样方法

在患儿的鼻和咽喉部同时进行深部棉试子采样,置入采样管(4mLHanks液,0.5mL抗生素,pH7.4~7.6),立即放入冰箱冷藏保存,24~72h内由专人通过冷藏箱转送至徐州市疾控中心。

1.2.3病毒分离与鉴定

由徐州市疾控中心病毒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采用MDCK细胞和(或)鸡胚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对分离得到的阳性标本用血凝抑制法(HI)进行病毒类型的鉴定,同时用RT-PCR法或Real-timePCR法做基因序列分析,将检测阳性的病毒株送国家流感监测中心鉴定。

2结果

2.1不同年份流感病毒分离情况

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共分离流感病毒270株,其中,2005年10~12月分离流感病毒28株,2006年1~12月分离流感病毒41株,2007年1~12月分离流感病毒96株,2008年1~12月分离流感病毒105株。

2.2不同季节流感病毒分离情况

2005年分离病毒的时间为10~12月,共28株,2006年流感高峰期为1~4月,其中3、4月共分离出流感病毒33株,占全年分离病毒的80.5%,而5~12月未监测到一株;2007年3月和8月均出现流感高峰,3月分离流感病毒33株,占全年的34.4%,8月分离流感病毒25株,占全年的26.0%;2008年3月和8月均出现流感高峰,3月分离出流感病毒25株,占全年的23.8%,8月分离流感病毒20株,占全年的19.0%。监测结果提示,儿童流感的高峰期在每年的3月及8月,为我院前瞻性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2.3不同年龄组流感病毒监测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婴儿组病毒分离率为8.9%,幼儿组为30.4%,学龄前组为17.4%,学龄组为43.3%,其中,以学龄组病毒分离率最高,其次为幼儿组。见表1。

表1不同年龄组流感病毒监测阳性株情况

2.4流感病毒的类型

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共分离流感病毒270株,其中,A型(甲型)148株,占全部分离毒株的54.8%,B型(乙型)110株,占40.7%,其他型12株,占4.4%。

3讨论

3.1监测情况分析

流感的流行有一定的地域和时间特点,在我国北方流感的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南方则有冬季和夏季两个流行峰,而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流行的病毒株也不相同[1-2]。徐州市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从本研究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对流感的监测发现,每年的3月及8月是徐州市流感的流行高峰,11、12月是流行低谷,其他月份散发,具有全年发病、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流行高峰的特点。我国北方城市近年来的流感监测也发现,夏季有流感发病增高的低波[3],因此,开展流感的全年监测很有必要。

从分离的流感病毒类型看,不仅分离到A型和B型,还分离到一定数量的其他型病毒,而近年国内很少有分离出其他型病毒的报道。由于A型毒株抗原变异性大,若其数量占绝对优势则可引起流感流行;而B型(乙型)毒株占较大比例时疫情相对稳定,B型毒株也可引起局部爆发流行,但临床症状较轻。纵观历史,引起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均为A型毒株。在本调查结果可见,2005年10月~2008年12月,A型毒株所占比例最高,为54.8%。该结果提示我市将进入流感流行年或将有流感爆发。每一次流感大流行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因此,防治随时可能出现的流感大流行是卫生部门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4]。

从儿童流感的年龄分布上看,6~14岁的学龄儿童和1~2岁的幼儿是流感高发年龄,这可能与学龄儿童的群集性强、容易造成局部暴发流行有关;而1~2岁的幼儿流感高发可能与随着母体带来的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消失、自身抗体还未产生有关。儿童流感作为人群流感的主流,加强对儿童流感的监测工作十分重要。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我院儿童流感的季节分布、年龄分布和病毒类型,对儿童选择流感疫苗接种季节、接种类型及做好医院感染前瞻性干预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调查结果提示,医院感染工作除平时的管理外,应强化在两个流行高峰来临时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进一步加强发热患者的监测和管理[5],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确定优先普及接种人群,此调查也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了依据。

3.2做好儿科门诊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3.2.1儿科门诊的特点

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多无传染科,而儿科又无专设的传染病门诊,平时门、急诊患儿量较大,且患儿具有年龄小、大部分婴幼儿自身免疫力普偏低、感染性疾病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前来就诊的大多是感染性疾病,且一个患儿往往有多名家长陪同,若通风及空气消毒不足,易致诊室内空气污浊,发生感染。儿科诊室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且复杂,如在病毒、细菌、真菌侵袭下,或医生、护士手部携带、听诊器、器械检查治疗时直接将病原菌传播给患儿,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交叉感染,这给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带来很大危险,并且流感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面较广,儿科流行性感冒患儿远远多于成人。因此,当流感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如何针对流感的特点进行前瞻性干预,以防止儿科门诊就诊时引起的交叉感染,应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同时儿科门诊还常见很多疾病与传播有关,如水痘、腮腺炎、肺炎、菌痢等,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儿科门诊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做好儿科门诊的感染控制工作尤其重要。

3.2.2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从”3.2.1”中论述可以看出,了解儿科流感的流行趋势及种类,针对其特点进行前瞻性干预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防止患儿在就医时引起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规范管理:

3.2.2.1提高医务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定期接受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预防医院内感染在儿童诊治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将被动的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变为主动的工作,对前来就诊的传染病患儿能够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院内的交叉感染。同时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不漏报、不错报、不迟报。提高预防传染病流行、暴发的意识,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2.2.2诊室布局合理、处置规范儿科门诊除普通诊室外,还应设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诊室,由分诊和预诊人员引导患儿到相应诊室就诊。通过本调查发现我市每年有两个季节儿童流感高发,且年龄分布明显。根据该特点,我院应有的放矢地对门诊进行管理:①发热的患儿就诊时应及时佩戴口罩。因为口罩能将感冒病毒控制在小范围内,以防止扩散给更多的儿童。②应配备有单独的传染病输液室和观察室,每天定时通风,保持较高的空气洁净度。③诊室应有洗手设备,给儿童及家长提供及时洗手的条件,特别是在处理患儿的分泌物后,应指导家长及时洗手。④由于儿童喜好抓摸,因此应经常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定时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物品、桌面、检查床、地面等。⑤候诊区往往是儿童互动玩耍的地方,很容易传染疾病。如果就诊患儿较多时,应及时给予分流,防止“扎堆”现象,避免群集,缩短等待时间,减少共用的玩具等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已知感染的儿童尽可能地与健康儿童分区等候;玩具应及时清洗及消毒;地板常常会被分泌物或呕吐物所污染,应及时清除干净,并进行消毒,以避免流感的传播。⑥当有留院观察的患儿时,应对每一例留观者都及时更换床单、被单、枕套等,做好终末消毒处置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各项卫生学指标的监控,及时发现隐患,做好预防工作。

3.2.2.3洗手洗手是预防流感传播最简单且重要的方法。应加强所有的医护人员对提高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在儿科门诊的医护人员更要强调手部卫生。诊疗每一例患儿后都应清洁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在接触患儿体液、污染或排泄物的前后都需洗手,特是在要执行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时更要注意手消毒,避免因手的污染引起疾病传播。

3.2.2.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医生接诊患儿时要戴帽子、口罩,接诊时,使用一次性压舌板。护士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和治疗,同时做好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科室负责人应明确人员职责,定期检查本科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要正确指导,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诊疗工作,同时加大对科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强化制度的切实落实到位。

3.2.2.5做好流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预防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还与患者自身的行为息息相关,患者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也有重要的作用[6-7],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教育,针对发病季节及菌种的不同,通过板报、宣传栏、健康教育等方式,向患儿家属进行防病知识宣教,普及人民群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以正确指导儿童及家长的行为。

总之,对儿童流感的防治工作要有足够的重视,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控制流感在医院内的传播,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烨,李梓郭,俊峰,等.中国2000~200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概况[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4-8.

[2]张静,扬维中,郭元吉,等.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461-465.

[3]王撷秀,单爱兰,高璐,等.天津市2004年流感监测分析及疫苗效益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1):848-850.

[4]韩同武,董蒲梅,郑天柱,等.郑州市儿童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9(4):642-644.

[5]梁玉民,刘伟.济宁市2005~2007年度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12(8):2219-2220.

[6]王彦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08,6(8):861-862.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扶贫工作会议纪要(收集3篇)
  • 下一篇:院感儿科工作计划(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