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老年人老龄化社会旅游市场
一、老年人旅游的条件和特点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老年人口已达6亿,全球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2个;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加,客观上要求社会能提供更多的满足老年人需要的旅游产品,近几年,一些与老年人旅游活动相关的名字如“夕阳红之旅”、“银发旅游”、“孝敬爸妈游”等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的旅游版面。旅游被认为是年轻人专利的观念早已过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老年人旅游正以蓬勃的态势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
(一)老年人旅游的条件
促成我国老年人外出旅游的条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老年人有外出旅游的需要,这是最基本的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的鼓励和推动,为老年人外出旅游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旅游行为的产生,其直接的心理动机是人的动机,而隐藏在动机背后的原因则是人的需要。比如知识的需要、见闻的需要、欢乐的需要、治疗的需要、修养的需要、运动的需要等等。而老年人最常见的需要就是欢乐的需要、治疗的需要、修养的需要。所以休闲度假游和温泉疗养游会深受老年团体的喜爱。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支付各种费用的能力。当一个人的经济收入仅能够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时,那么他就不会有更多的财力去支付旅游的开销,也就不能产生外出旅游的想法。老年人,特别是城市中的老年人,工作一辈子退休后,多少会有些积蓄,加上他们时间充足,退休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外出旅游的条件更成熟,外出旅游的可能性会更大。
(二)老年人旅游的特点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生理条件的变化,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长期消费行为经验的累积等等使他们的消费心理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的心理不一样,有着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层的特色。
1.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的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已经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的好奇,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各种媒体,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
2.以纯旅游活动为主,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
3.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传统文化、休闲度假式、温泉疗养式,是对老年游客吸引力最大的旅游产品。
二、老年旅游市场现状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相对老年消费群体的扩大,为老年人提品和消费的市场却显得相对滞后。一些企业尚未看到老年市场的巨大潜力,忽视老年市场的开发,使得老年市场长期被冷落,形成了老年市场供求失衡的现状。就旅游行业而言,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传统思想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了旅游者的行列,这必将形成一定规模的老年旅游市场。目前,我国的老年人旅游社组团市场客源主要来自城市,比如政府机关,各企业的离退休人员。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主要是:
(一)利润低
我国老年人大多数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多数以经济旅游为主,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日趋科学、实用、理智。此外,老年人购物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使得通过购物弥补旅游产品低报价的运作方式无法经营,旅行社“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想法落空。由于老年人年龄大等身体原因,许多家属要求旅行社派随团医生照顾,无形中增加了“老人游”的成本,这些安全问题也使得旅行社不愿意开展这项业务。
(二)要求高
老年游客对旅行中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并且老年游客对整个旅游行程较为挑剔,要求安全,舒适,做到劳逸结合,活动量不能太大等,对住宿、餐饮的要求很高,需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能力要求相对较严。工作人员要有耐心,旅游时要放慢速度,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且要关注健康,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无形中给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加大了工作难度。这也使得众多旅行社不愿意开展这项业务。
(三)市场不完善
目前,旅游市场中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不是很多。已开发的产品存在雷同现象,且对游客吸引力不强。同时,老年旅游市场管理不够规范,部分旅行社针对老年人对价格的关注以及鉴别力相对较低的特点,虚假信息,推出低价旅游线路,或者打出零团费的招牌,却在旅行途中增加自费项目,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
三、老年人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老年人旅游的比例已占到旅游市场的20%左右,在旅游淡季,这一份额达到50%以上。据专家预测,到2023年,中国60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为16.23%和11.30%,2030年为22.34%和15.21%,2040年为25%和20%。到2030年中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而到了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5.2%,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而据资料显示,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老年市场中,我国已经有30%的老人先后进行了出游。专家预言:在未来30年间,每年的老年旅游者将保持7.3%的持续增长。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外出旅游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根据以往经验,其发展趋势是以各种主题开展的老年休闲游、疗养游、纪念游、健身游、养生游等一些有老年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
(一)老年养生疗养的产品将成为未来老年旅游消费的主流
根据老年市场所体现出来的“慢旅游”的特征,度假属性的休闲产品是老年市场的主导产品,在老年市场对养生、保健、养老等旅游需求的刺激下,度假住宅、康体疗养两大产品有望成为未来老年旅游的主流。例如温泉度假游,夏季避暑休闲游等。洛阳栾川养子沟夏天的农家休闲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富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多
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必须有高、中、低等不同层次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为特定的旅游人群设计个性化的产品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旅游产品的品种多样化、主导产品明确、价格定位准确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国内老年旅游消费差异很大,经济发达地区,价格定位可以豪华游结合传统游和观光游,设计保健、康复、疗养性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关注身体健康、追求生命质量的旅游需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游客支付能力相对较弱,旅游产品价格定位要“实惠、价廉”,可以开展故地游、怀旧游、金婚银婚游等活动,旅游产品定位在中、低档次。
(三)将提供以人为本的老年旅游服务
进军老年旅游市场必须从老年人特点出发,提供特色服务。应发挥老年游客的时间优势,选择淡季出游,从航空、地接、宾馆饭店等相关行业取得最低折扣,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获取最大利益,从而形成良性发展。老年人生活阅历丰富,对出游活动的安排比较慎重,旅游行程中猎奇的心理成分较少,偏重于内容丰富,体力消耗少的短途旅游,在旅游线路设计上要短而精,长短线结合,以短为主。游览节拍要“少走多看”、“缓行安全”。产品内容设计要符合老年旅游者的喜好。老年人在情感上渴望交流和安慰,重感情和亲情,在旅游服务中应该注入浓厚的情感因素,营造一种亲情融融的气氛。
总之,“银潮”将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并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群体,老年市场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轨迹,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和潜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宝:《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版,第118页。
[2]杨绪光:《浅谈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年第977期,第79页。
Abstract:ThispaperisbasedonthestatisticaldataofinboundtourisminGuangdongProvinceduring2001-2014,takesinboundtouristsfromHongKong,Macao,Taiwanandforeigncountriesastheresearchobjects,andbymeansofstatisticalanalysis,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inboundtourismmarketinGuangdongProvincefromthetimedimensionandspacedimensionbyusingthecharacteristicsofinterannualdistribution,geographicconcentrationindex,primacydegreeandmarketcompetitionstateetc..Theconclusionsareasfollows:intheyearof2001-2014,theannualnumberofinboundtouristmarketofGuangdongProvinceisontherise,butfrom2012,itbegantodecreaseandtheinterannualvariabilityindexshowedagreaterintensity;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ouristmarkettendstoberelativelydispersedfromtherelativeconcentration,andthefirstadvantageofHongkongcompatriotsisparticularlyobvious;theinboundtouristmarketinGuangdongismainlybasedontheHongkongcompatriots,andthetouristmarketstructureofGuangdongProvinceisnotbalanced;thenumberofchildrenmarketinthecompetitivestateincreasedfromSouthKoreachildrenmarketintothestarmarket.
P键词:入境旅游;旅游市场;广东省
Keywords:inboundtourism;tourismmarket;Guangdong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053-03
0引言
近年国内学者就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一些研究。赵征[1]从广东省旅游客源地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角度对广东省入境旅游近三十年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程双[2]从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广东省入境游客旅游行为进行了分析;陈书星[3]分析了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环境;郭琴分析了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地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入境旅游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的措施[4];俞彤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市场竞争态模型,定量分析了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5];陈勇、刘莉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2005-2011年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6];李景宜对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进行了分析[7]。
到目前为止,以外国人、港、澳、台作为细分市场进行全面的研究的并不多,所以本文通过采集2002-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对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为广东省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论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的网站及2002-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研究数据的时间范围之所以确定为2001-2014年,是因为2000年以前的旅游统计中,入境旅游市场划分为外国人、华侨、港澳台三部分,而2001年后入境旅游市场划分为外国人、港、澳、台四部分。
1.2研究方法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年际变动指数、首位度、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和市场竞争态理论研究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时间结构变化分析
2.1.1年际数量变化特征
根据2002-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广东省入境旅游人数,整理计算得出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年际数量变化图1。可见,广东省入境旅游人数由2001年的1292.38万人次增长到了2014年的3355.37万人次,期间增长了2062.99万人次,年均增长147.36万人次。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出现了下降,2002年为1394.48万人次,到2003年为1196.96万人次,期间下降了197.52万人次。到2012年达到最大值(3489.43万人次),但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年际数量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近些年出现下降。
2.1.2年际变动指数变化特征
根据2002-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广东省数据整理计算所得广东省年际变动指数图2。可见,广东省年际变动指数呈波动增长趋势。2001-2006年间增长较为明显,出现一个低点(2003年)和一个高点(2006年),由56%增长为113%,增长了57%;2007-2012年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年际变动指数从2007年的107%增长到2012年的151%,增长了44%,并在2007年达到最稳定值107%,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2013与2014年均有下降,其余年份均有较大的偏离,说明广东省入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但是年际变动指数整体呈现较大的变动强度。
2.2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2.2.1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
①地理集中指数。
根据2002-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广东省数据整理计算所得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图3。可见,2001年至2004年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呈现增长趋势,2001年值为43.76%,2004年值为48.73%,值由低向高,逐年增加,表明2001-2004年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地趋于相对集中;2004-2014年值呈下降的趋势,说明客源地游客空间分布相对分散。2001-2014年这十四年来地理集中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说明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地空间分布从相对集中趋于相对分散,体现了广东省旅游发展趋于均衡,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有利。
②首位度。
2001-2014年广东省各细分市场的首位度变化见表2。可见,在2001-2014年首位一直是香港,其首位度处于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4.34下降到4.00,受“非典”影响在2003年达到最小值(4.01)。2004年之后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并在2013年达到十四年最大值为7.42,说明香港的优势非常明显。由此可知,2001-2014年间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游客规模首位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香港的首位优势特别明显。
2.2.2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客流类型结构
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游客类型以香港同胞为主,香港同胞是广东省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001-2014年,香港同胞占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流比例每年都在50%;外国人在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流市场中位列第二,平均占比为22.79%;台湾同胞在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流市场中位居第三,平均占比为11.4%,澳门同胞平均占比为6.4%。
2.2.3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客源地结构
由表3可见,港澳同胞在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为0.66,日本(0.34)排名第二,美国(0.16)位居第三,接下来为台湾同胞、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所占比例为0.11、0.10、0.09和0.07,泰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均为0.03或0.04,俄罗斯所占比例最少,为0.01。由此可知广东省客源市场结构不均衡。
2.3市场竞争态变化特征
根据2002-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图4与图5。为了更加准确清楚地反映2001-2014年间广东省各细分市场的市场结构的变化特征,运用SPSS21.0软件做出2002年和2014年市场竞争态模型。由图4可见,在2002年处于幼童市场的有俄罗斯、泰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而瘦狗市场的有英国、菲律宾、法国、德国、澳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金牛市场的有香港和台湾;明星市场有日本、美国。由图5可见,2014年处于幼童市场的有俄罗斯、泰国、菲律宾、英国、澳门、法国、德国与台湾,瘦狗市场的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金牛市场有日本与香港,明星市场有韩国与美国。比较2002年和2014年的市场竞争态结果得出:韩国由金牛市场进入了明星市场,说明韩国市场的优势明显;幼童市场的马来西亚与加拿大在2014年进入了瘦狗市场,市场增长率变小;菲律宾、英国、澳门、法国、德国由瘦狗市场进入了幼童市场,市场增长率变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及建议
①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年际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从2012年出现下降,年际变动指数呈现较大的变动强度。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年际数量呈上升趋势,但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促销力度,以保持稳定的客源市场。
②客源市场空间分布从相对集中趋于相对分散,香港同胞的首位优势特别明显。广东省旅游发展趋于均衡,对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有利。在旅游发展方面应全面协调,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客源市场。
③广东省入境旅游市场游客类型以香港同胞为主,广东省客源市场结构不均衡。港澳同胞作为广东省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由于距离临近关系或是政策原因使得港澳同胞人数较多。但是广东省客源市场结构不均衡,东南亚、南亚距离广东省较近,但是客源市场人数较少,东南亚、南亚市场潜力巨大,应该积极拓展东南亚、南亚市场,将其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实行优惠政策。
④市场竞争态中幼童市场数量有所增加,韩国由幼童市场进入了明星市场。日本、韩国、美国处于明星市场,明星市场占有率与增长率较高,应该加大促销力度,保持市场增长率,提高占有率,不能使其处于饱和状态,停滞不前,加强竞争地位。对于占有率高、增长率低的金牛市场,应该减少投入,保证收益。对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增长率双低的瘦狗市场,应该逐渐撤退。对于幼童市场应该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拓展市场,努力提高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赵征.广州入境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规律研究[D].广东:广州大学,2012.
[2]程双.广东省入境华人旅游行为特征及市场开拓策略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3.
[3]陈书星.广东省入境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1.
[4]郭琴.广东省入境旅游时空演变分析[D].广东:广州大学,2011.
[5]俞彤.广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04):36-40.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273人次,净增长为195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
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index.asp上数据整理得到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000人次。
二、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needed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needed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加大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分级开发,选择客源市场目标层,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3]做好海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以一级和二级客源市场作为宣传营销的主体,加强一、二级客源市场的投入,对三级市场进行适当开发。同时要注重客源呈多元化趋势,积极拓宽客源层。(2)在游客旺季,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开发层次[4],加强参与性、娱乐性、度假和商务旅游市场的开发。在这方面,可积极借鉴北京等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3)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如西安曲江新区旅游产业集群和临潼旅游产业集群。(4)树立西安整体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提高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梅.中国入境旅游预测与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赵晓燕.旅游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