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 2022-11-25 栏目:学习资料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论语&学而》

出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赏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释义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现代这句话经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朋友表示欢迎,也表示老朋友见面很开心。
一个人有了原则(将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场想事情(关心朋友),朋友自然就会交好,不是很快乐吗?

解说
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
朋:同门;一同学习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例句
生活在城里的年轻夫妇真是不容易,紧张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中,一大堆繁杂的家务又会使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30日公布了2008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十大差错的其中一个就是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球来宾,却将该字读错,将le误读成了yue。让人贻笑大方。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原文翻译赏析
  • 下一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赏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