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秋怀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欧阳修)

时间: 2022-12-02 栏目:学习资料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翻译参考:

注释
⑴秋怀:秋日的思绪情怀。
⑵节物:节令风物。
⑶酒旗: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
⑷包羞:对所做事感到耻辱不安。
⑸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风俗通义》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
⑹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不久内迁。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

白话译文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庆历新政;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知滁州,十月到任。欧阳修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官场的倾轧,使他希图摆脱世俗纷扰,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此诗即作于滁州到任后的一个秋天。

作品鉴赏
诗以反问起,起得很突兀。历来写秋思,总是在起首强调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一片悲凉肃杀,从而接写心中的悲怆,如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均是如此。欧阳修这首诗却劈头一句,说:谁说秋天的节令风物不好?又接问一句:节令风物没什么不好,可为什么我会感到无限的悲伤沮丧呢?秋景无限好,诗人黯然销魂些什么,使诗充满悬念。
照理,诗接着应该回答上面的问题,写自己黯然情怀,但第二联却忽然避开,转而化重笔来写节物之好。这种遵循思想的跳跃进行谋篇,后来成为江西诗派诗风的一大特点。诗把秋景写得很美:猎猎秋风,吹动着酒旗,濛濛细雨,滋润着黄菊。这十个字,清通深婉,情韵幽折,把秋天迷人的景色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神往。《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乎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深赞此联的平易。所谓平易,即洗尽铅华,不事雕饰,这确实是欧阳修大部分诗的特色。这联名句,不用一个系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弃爱之情;欧阳修诗以学韩愈出名,这两句却直逼南朝二谢山水诗韵,缘情体物,天然神妙,无一字虚设;在诗律的精细上又步趋杜甫。而且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高度精炼,清新自然。
颈联承第四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尚属隐约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约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是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乐府纪闻》云:欧阳永叔中岁居颖日,自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于五物间,称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记载,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既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文公语录》云:欧阳公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也。;实而有条理;就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它就像丝为茧,层层倾吐,一丝不乱;章法严谨,丝尽茧成。另外,全诗结构灵活,情景均佳。诗越是赞赏秋景,越显出他的愁思,这一对矛盾,在诗中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诗人的思归,本与秋景的如何无关,因此,他的悲秋,是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张季鹰的回乡,早有人指出是为避祸而故作豁达;欧阳修曾与范仲淹、余靖等人推行庆历新政,遭到打击,贬官滁州,后来虽然起复,但作此诗时,仍未忘怀,他的求归,似乎也与张季鹰一样,有避祸的意思。


作者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张昪)
  • 下一篇: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钱惟演)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