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曹组
原文: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译文
门外有几千顷绿树的树阴,几只黄鹂两两交相呼应。我睡不着,惊醒了,走到碧绿的梧桐树下那口金光闪闪的井旁。我静悄悄的,静悄悄的。突然风一吹,满庭院的花影在风中摇曳。▼
注释
①不胜情:此谓禁不住为情思所扰。②金井:指装饰华美的井台。▼
赏析
这首小词妙笔生风,其中风动一庭花影;,有摇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先是词人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
此词汲取了前人的艺术经验,两两黄鹂相应;,是写动态:门外绿阴千顷;,是写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动衬静;是此词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胜情;三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盖鸟成双而人独处,已不胜情;;起行又静不见人,只见风动一庭花影;,更难以为情。何谓不胜情;,即感情上受不了。为什么受不了,词人此时还没有明言,因而显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写伤春情怀。金昌绪《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是写思妇念远之情。它们都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描绘,表现和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首词中的主人闻鸟鸣而起,起而独行踽踽,盖亦怀有无聊意绪,而意蕴句中韵流弦外,有言锯余之妙。
词末三句,从所见所感写出了词人的所思来言简而意深。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却是明写动;、静;二字,与开首又有不同。庭;字应上句碧梧金井;。此时此地,更无他人,所谓人静;也;复叠人静;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难禁之状如见,所谓不胜情;者已渐可知。其间见风动一庭花影;,疑有人来,但细察仍只是风动花影;而已因此一动;,更显其静;。此句是本于元稹《莺莺传》崔氏《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咏崔、张事,于此处亦云: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风动一庭花影;,盖非为写花影而写花影,除有以动衬静的作用外,又暗含以动破静的意图,心有所待,以不尽而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