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早发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宗泽)

时间: 2022-12-07 栏目:学习资料

朝代:宋代

作者:宗泽

原文:

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翻译参考:

注释

⑴繖幄(sǎn wò):指伞盖。繖,同伞;,从晋代起,官员出门,仪仗队里都有伞。
⑵垂垂:向下飘动的样子。
⑶形势:山川地势。
⑷策:战术、方略。
⑸徐行:慢速前进。
⑹哗:嘈杂的声音。

白话译文

马后垂着伞盖,马蹄踩着黄沙,沙沙,沙沙。
山遥遥,水茫茫,沿路见到那么多的野花。
眼观敌我形势,战术方略早已成竹在胸。
兵马缓步前进,三军肃静无人喧哗。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宗泽为宋哲宗元佑年间进士,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知磁州兼义军都总管,大败金兵。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宗泽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整顿军纪,加强战备,任用岳飞为将,召集各路义军,屡败金兵。曾多次上书高宗,力主还都,北伐抗金,收复失地,但都被投降派所阻,因而忧愤成疾,临终前还连呼三声过河;,作下此诗。

文学赏析

此诗写宗泽率领自己的军队于清晨出发,去进行一次军事活动。全诗的气氛可以用诗中的一个静;字来概括。这静;既是早晨的大自然所特有的宁静,又是纪律严明的宗泽部队行军时的肃静,更是一场激战即将来临之前的寂静。这三种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逼真的行军图。
繖幄垂垂马踏沙;,写的是行进中的军队。繖幄;是主帅行军时所用的仪仗,垂垂;是张开的伞有秩序而无声地移动的样子,给人以静悄悄的感觉。马踏沙;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那战马踩着沙地所发出的沙沙声,更衬托出行军队伍的整齐与肃静。这一句的特色,就在于用一个视觉画面表现了一个听觉印象;而行军队伍的肃静不哗,正是反映了宗泽部队的纪律严明,有战斗力。
水长山远路多花;写了行军队伍周围的自然景色。悠长的流水、绵亘的远山、点缀于路旁的野花,这三者所构成的意境,是一种大自然在清晨时分的静谧。大自然的宁静与行军队伍的肃静互相映衬。水长山远;既是说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行军路线之长。而宗泽既有闲情雅致欣赏周围的山水花草,则表明他对即将来临的军事行动早已成竹在胸,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写作了很好的铺垫。
眼中形势胸中策;,正面描写了主人公的思想活动。眼中形势;,是指当时的抗金形势;胸中策;,是指他将要采用的战略战术。宗泽骑在马上,分析着当时的形势,考虑着自己的对策,觉得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中。正因为这样,所以缓步徐行静不哗;,让部从放慢速度,坚定而又稳重地向前行进,静悄悄地没有喧哗之声。最后一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名将指挥下的部队的风貌。在静不哗;中,既表现了严明的纪律,也表现了激战来临之前的肃穆气氛。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平平实实,不作豪迈语,却写出了一个大将的风度,一直脍炙人口。

名家点评

现代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读罢此诗,行军途中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和一个运筹指挥若定的大将形象,便浮现眼帘。描绘动人,脍炙人口。

作者简介: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张先)
  • 下一篇: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黄庭坚)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