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9 栏目:公文范文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

关键词:高档普采;薄煤层工作面;应用优势;策略

1高档普采在薄煤层工作面应用的优越性

一是高档普采的单体液压的支撑力度通常能够达到4吨以上,在特殊使用环境下,甚至可以达到8吨以上的水平。在液压支柱所面对的阻挡力不超过30吨时,整个活柱能够产生近似于零的缩量水平。从人员操作方面来看,每名操作人员基本上需要花费15秒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一根支柱的操作活动,而将支柱进行回撤时,则没人操作每根支柱的时间大约需要花费30秒钟的实践。通过放液的方式来进行降柱工作通常可以借鉴顶板所需要的缩量水平,这种方式不仅带来了相应的安全水平和减少工作量,而且也确保支撑的力量较为充足,活柱也不至于发生下缩的现象,因而支撑的速度较为快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煤层开采所带来的顶板暴露进行必要的支撑,避免顶板发生坍塌、下沉等危险状况的出现。另外,薄煤层的采煤作业为了得到更好的施工环境,高档普采也可以通过对于放液两水平加以限制,而确保能够提供合适的下缩量水平,这能够对于放顶作业的整体安全水平的改进提供帮助。在进行回柱放顶作业时,所采用的降柱高度通常应当是顶板的具体压力值所确定,在发现压力过大时,可以暂停放液工作,以提供及时的维护。

二是采煤机功率大,强度高,割煤平稳不掉道,过断层割顶底岩石,夹石层的适应性强,故障少。双滚筒机组可省去打眼放炮工序,能一次截割煤壁全高并及时挂梁支护,有效地控制顶板,减少煤壁片帮,操作手柄在老塘一侧,操作安全方便。另外,高档普采的输送机功率大,强度高,事故少,运煤能力大。配备的铲煤板液压推溜器,采煤机截煤后顶溜,溜子空邦侧装有挡煤板,不用人工攉浮煤,人行道干干净净。

2高档普采在薄煤层工作面应用的措施

为了确保高档普采作业在薄煤层工作面得到充分的应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推动这一技术的应用。一般而言,煤矿企业应当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组织领导层面给予特别的关注,以确保高档普采技术得到坚实的支持。机械化采煤作业是未来采煤发展的关键技术与趋势,而高档普采更是对于薄煤层的开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应当首先成立技术推进工作小组,这一小组应当由煤矿企业的高层领导、生产部门的高层领导、机械化作业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技术工程师等系统构成,在分析自身采煤作业特点的基础上,引导高档普采作业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资金短缺的煤矿企业更为关键。领导小组应当制订必要的发展规划、执行计划、人员培训方法等各方面的系统规章制度,不仅在整个煤矿企业的内部形成高档普采作业的技术体系文化,更确保在推行这一环节过程中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提供保障。

二是薄煤层高档普采工作面可以采取膏体充填处理采空区的措施来提高单产和效率。由于对工作面采空区采用膏体充填,采取弹性循环方式,即根据长度变化,沿走向分段确定进刀数,每刀割煤0.6m,通过多刀循环,加快推进速度。与工作面采煤循环相匹配,充填工作面三班采煤,一班半充填准备,一班半充填。使用高档普采技术,对于开采过程中的截煤速度通常应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一般情况下,这个速度在上行的截割中应保持在每秒3米左右的水平,在下行的截割中则应保持每秒3.5米左右的水平。并且使用过程中每割一刀就应当进行0.6米的推进工作,保持整个工作面具有三排柱体的工作水平,最小与最大的控顶距离分别为5米与11米。当工作面到达最高的11米的控顶距离后,就应当将填充管进行必要的移动回撤稳设模板支柱,回撤模板,稳设充填模板,回撤充填区支柱,连接充填管和布料管,由下向上依次充填,整个作业在填充结束之后也会恢复到原有的水平。通过上述科学的作业步骤,基本可以保障采煤作业的日产量在1400吨以上。采煤机功率大,强度高,割煤平稳不掉道,过断层割顶底岩石,夹石层的适应性强,故障少。双滚筒机组可以采用斜切进刀,省去打眼放炮工序,能一次截割煤壁全高并及时挂梁支护,有效地控制顶板,减少煤壁片帮,操作手柄在老塘一侧,操作安全方便,回采工艺流程为:采煤机从工作面槽头斜切进入煤体开始上行割煤、装煤移槽(打柱)采煤机割煤至工作面槽尾采煤机反刀推移工作面槽尾采煤机返回割三角煤采煤机反刀开始下行割煤、装煤移槽(打柱)采煤机割煤至槽头采煤机反刀推移槽头采煤机返回割三角煤采煤机反刀开始上行割煤。

三是使用高档普采过程中,应当进行紧密的协调与合作,从而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为了保障这种安全性的实现,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大力开展三排查工作,也就是进行违章作业的排查、安全隐患的排查及工人工作安全状态的排查。这种排查工作必须涵盖煤矿企业的所有相关单位,从基层到高层进行逐级逐步的安全巡回排查。通过不定期的安全排查工作,能够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将安全隐患及时加以扼杀。(2)面对已经出现的事故,应当及时组建事故处理团队,对于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彻底的分析,进而从严加以处理。处理原则应当遵循如下三个方面,也即管理阶层人员的从严处理、较高级别的技术工人的从严处理、安全意识较低的重复犯错人员的从严处理。(3)对于漏液的支柱进行特别的管理,将安全隐患加以排除。对于单体的液压方面而言,应当彻底做好开采井上的高压与低压实验部分;而对于井下所使用的支柱部分,则应当遵循定期核查的原则,发现所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将漏液与已经毁坏的支柱部门加以及时的更换。上述两项的检查与更换工作能够最终带来工作面上的支柱应有必要的工作强度。

3结束语

总体而言,高档普采作为机械化采煤作业的关键技术方法,在薄煤层工作面的应用中具有自身的一系列使用优势。而为了确保这种优势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也必须采用系统的措施加以保障。本文分析认为,这种保障措施,不仅要在技术应用层面进行相应的改进,更应当从技术应用的组织层面提供必要的制度规范与安全工作指导,从而真正为高档普采技术的应用提供合适的推广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相佐,秦忠诚,牛宝林,李合军,刘玉元.极薄煤层开采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煤炭工程,2007(05).

[2]李建平,杜长龙,张永忠.我国薄与极薄煤层开采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5(06).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篇2

[关键词]宁东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分析;路径选择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节能减排也已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须之举。节能减排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减少生产和生活“三废”的排放,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依据,“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地区,被宁夏称为“一号工程”,是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以煤炭、电力、煤化工、新材料为优势产业的区域性大型重型产业基地,是中国13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部级重点开发区。但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火电、煤炭和煤化工均为国家主要耗能工业,并且基地中年耗能10000t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属于国家重点耗能企业,煤炭工业在开采、洗选、加工、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大气及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成为宁夏生态环境破坏的潜在隐患。因此,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研究,不仅对宁夏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起到参考与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节能减排措施在全国的实施。

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概况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银川市东南部,范围覆盖灵武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等4个县市(区)。东以鸳鸯湖、马家滩、萌城矿区的边界为限;西与白芨滩东界接壤,延伸到积家井、韦州矿区西界;南至韦州矿区和萌城矿区的最南端;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总面积约3500km2。宁东基地是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和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的区域性大型工业化基地。

(1)煤炭基地是在宁东煤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宁东煤田是国家重点发展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宁东含煤区位于灵武、盐池和同心境内,煤田探明储量272.4×108t,保有储量为271×108t,远景储量1394.3×108t,是一个全国罕见的储量大、煤质好、地质构造简单的整装煤田;主要煤种为不黏结煤、炼焦煤和无烟煤,是优质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基地在建设初期规划建设八个现代化的煤矿,即羊肠湾煤矿、灵新煤矿、磁窑煤矿、石沟驿煤矿、梅花井煤矿、清水营煤矿、枣泉煤矿、石槽沟煤矿,其中现已建成的有羊肠湾煤矿、灵新煤矿、磁窑煤矿和石沟驿煤矿。

(2)煤电基

宁东含煤区特别是灵武煤田的不黏结煤(又名香砟子),具有低灰、特低硫、低磷、中发热量、高化学活性等特点,被誉为“环保煤”,是用于发电、采暖及工业锅炉和民用的理想煤种,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正是利用了宁东煤种的这一特性规划建设电厂,即马莲台电厂、大坝电厂、方家庄电厂、鸳鸯湖电厂、灵武电厂、水洞沟电厂、枣泉电厂、永利电厂,这八个大型的现代化电厂将形成2000万千瓦级的火电基地,主要用于宁夏区内用电和外送。现已建成的电厂有:马莲台电厂、大坝电厂、灵武电厂、水洞沟电厂和枣泉电厂。

(3)煤化工基地: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化工项目区位于银川市东南约43km处,是整个基地的中心,它西邻黎家新庄,东邻鸳鸯湖矿区,南为灵新井田北界,南北边界与银古高速公路平行,紧邻银川—青岛高速公路古窑子出口,规划面积13.57km2。

煤化工项目区基本构成包括: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区、煤基二甲醚项目区、煤基甲醇项目区、煤化工深加工区、液化产品加工区、自由投资区、公用和公共设施区。煤化工基地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煤基二甲醇、煤炭间接液化产品、煤基二甲醚、聚丙烯等。现已投产的有320t规模的煤炭间接液化、83×104t规模的煤基二甲醚和40×104t规模的煤基二甲醚的生产。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本部分借鉴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衡量指标和检测指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06—2008年期间的节能减排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重点对不足之处详细地分析原因。

2.1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的选取

(1)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选取指标,以便真实、有效地反映宁东煤电基地的节能减排成效。

②实用性原则。符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的衡量指标,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

③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态环境中,人是最终被承载的对象,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应以居民的适宜程度为标准,尤其应以有利于居民的健康为原则。

④可比性原则。每一条指标都应该是确定的、可以比较的。其含义是同一评价指标可在不同煤电基地范围内进行比较,以便于使所建立的指标具有通用性。

⑤定量性原则。即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定量化,以便于与国家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指标的选取

根据节能减排指标的选取原则以及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检测指标,再结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主要是煤燃烧和煤炭液化、气化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确定以下几项指标作为本文对宁东煤电基地节能减排现状研究的指标即:万元GDP能耗、SO2排放量、COD、废弃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

2.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

(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总体状况分析

根据所选取的节能减排指标,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收集相关的一手资料,如表1、表2。由下表可以看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万元GDP能耗、SO2排放量在2007年、2008年均有下降,2008年烟尘排放量下降较为明显,说明基地近几年在节能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为今后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创了良好的开端。但是,COD、固体废弃物和烟尘的排放量都在增加,并且增长的幅度较大,这无疑将对基地周围的水质、大气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全国工业节能减排状况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在此特调查了全国2006—2008年工业节能减排变化状况(如表3)。通过表2和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SO2的排放量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且下降的比率要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万元GDP能耗、COD的排放量以及废弃物、烟尘的排放量仍高于全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水平,并且有的还有大幅度的上升,可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控制粉煤灰、高炉渣等废弃物和烟尘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成效诱因与制约因素分析

3.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成效的诱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宁东基地的万元GDP能耗、SO2的排放量均有所下降,发展态势良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规划初期就特别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坚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重视园区内部的能量循环利用,也注意拓宽生态产业链,这样就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规划区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边缘及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地区,远离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广阔的沙漠地域具有消释污染物质的能力。同时,宁东在抓生产与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建立多处绿化网点,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这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使用了先进的脱硫技术和洁净煤技术,在源头很好的控制了污染物进入生产过程,减少了SO2排放带来的进一步污染。

3.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的制约因素分析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以上基地节能减排的总体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宁东基地在COD、废弃物排放、烟尘排放的控制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原因有:

(1)对节能减排工作思想认识有欠缺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许多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也不清楚节能减排的具体实践过程,有些甚至不知道节能减排有哪些指标,这样就使节能减排工作与基地的运作脱节。此外,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规划过程中,虽然已经建立了节能减排参考体系,但是还不够完善。

(2)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低

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节能减排现状来看,废弃物和粉尘的排放量远高于全国水平,废弃物主要有高炉渣、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废石膏,粉尘主要有Ni、Pb、Mn、As、Cd、Fe、Ca等重金属成分,如果利用高技术的提炼技术和净化技术,不但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中,而且可以重新利用这些污染物质当中的可利用成分,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目前还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3)采煤机械率有

待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矿开采技术迅速发展,大功率、高性能的开采技术装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矿井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矿井的高产高效及集约化生产,这种高效高产及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大量的减少在开采煤炭过程中造成的煤炭损失。但是宁东的煤炭产业,目前仍然存在开采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业生产并存的情况,机械率更是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4)基地管理工作与节能减排工作脱节

我国的煤炭企业一直以粗放式管理为主,这种长期形成的管理方式影响深远,短时间内很难将节能减排工作与基地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而融为一体,如何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管理节能减排工作,或者通过节能减排工作来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去认真地系统地研究,即使有少数人去研究也无法落实到实际。

4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的路径选择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只有通过科学论证、长远规划,使其在规划调整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合理控制煤炭的开采规模和速度,采用合理的煤炭开采技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从而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双丰收。

4.1实现采煤过程节煤

宁东煤田均为煤层群,并且矿区总资源量的60%的煤层平均厚度在3m左右或不足3m,这部分煤层的倾角也较大,由于目前国内的开采技术很难保证这部分煤层的生产能力,如果采用传统的采煤方式,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宁东矿区的厚煤层厚度为8m左右,属中硬煤层,节理不发育、煤层硬度高、韧性大,如果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技术,就会产生丢煤、回采率低的问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煤层采用相应的开采技术,将会大大减少开采过程中煤炭的损失。

4.2大力发展先进的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CCT)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总称,是使煤炭资源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技术。目前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洁净煤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宁东目前采用的是直接烧洁净煤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而第二种洁净煤技术则是将煤气化、液化,并将煤气化用于发电和热电联产,这种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不仅能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而且能大量的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而目前包括宁东在内的我国整个煤电行业都缺乏这种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引进先进的洁净煤技术、煤深加工技术,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率。

4.3开辟煤—电—生态复垦一体化产业链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属于典型的煤电联产基地,具有充足的和廉价的煤电资源,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条件来开展生态复垦。可以将煤矸石、粉煤灰回填废弃矿井、塌陷土地,在这些废弃的土地上进行养殖或者种植植物等。如利用荒废塌陷土地,净化后的矿井水进行水产养殖;利用回填土地做企业建设用地等,既治理了荒废的土地、矿井,又减少了煤矸石、煤灰等难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4延伸煤炭产业的产业链

下图展示的是理想的煤电工业园区,它将污染严重、废气物排放多的煤炭业,设计成了一个能源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最终实现煤炭生产污染的零排放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现在虽然已经具备了煤炭—电力、煤炭—煤化工等产业链,但是实现如图所示的零排放、低污染、能源循环利用尚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宁东基地不妨借鉴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尽量将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接合成一整套的生产链,增加煤炭的多重附加值,回收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能耗降到最低,污染物排放也降到最低点,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

4.5建立基地的环境恢复机制

自然环境拥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宁东基地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要积极创造环境自净所需要的条件,建设绿化带、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要定时的对基地周围的环境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来开发能源和进行生产,严格限制超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开发项目的实施。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篇3

关键词:技术创新;煤矿采掘;工艺方法

引言

经济快速发展增长以工业的生产发展为支撑,这就使得我国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加快,长此以往便有可能面临资源过度开采、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等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能源消耗利用提出了进一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尤其是消耗占比较大、污染较为严重的煤矿采掘行业,更要努力提升采掘工艺方法水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1露天煤矿采掘工艺基本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煤矿采掘工艺方法的首要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在进行露天煤矿采掘工作时,无论以什么工艺方法进行采掘作业,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都必须始终摆在第一位,这也是任何工作开展进行的必要前提。如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那么煤矿采掘生产作业便不能开展,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大安全事故,危及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1.2合理性原则

煤矿采掘还必须要遵守科学合理性原则,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煤矿的采掘工作,合理采掘长久利用,积极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和消耗。在进行煤矿采掘作业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煤矿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采掘工作水平和地质环境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掘方案计划,尽可能降低煤矿采掘的难度、减少煤矿采掘过程中的问题,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1]。

1.3环保性原则

现阶段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发展模式还要求煤矿采掘工作要始终秉持环保性原则,尽可能减少采掘工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煤矿采掘工作会产生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废料污染等,除了要对相关采掘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还需要积极寻求更为环保的施工材料技术、更为科学新颖的施工工艺方法,最大限度地遵循环保性原则,为国家环境友好型模式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2]。

2现阶段我国露天煤矿采掘工艺特点

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的发展与煤层赋存条件及设备制造能力有直接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的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以下5个特点:(1)剥离工作通常以单斗汽车工艺为主要采掘工艺,包括安太堡、元宝山、伊敏河、霍林河及黑岱沟在内的五大露天煤矿均以此工艺进行剥离作业,而后续建成的露天煤矿也纷纷效仿,运用单斗汽车工艺进行剥离作业[3]。(2)在各方面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针对表土剥离作业会采用连续工艺系统,这一工艺的应用以元宝山、布沼坝、黑岱沟及哈尔乌素较为著名,在该工艺的应用上较其他露天煤矿有更丰富的应用经验及更完善的处理方法。(3)半连续开采工艺系统的应用具有普遍性,以当前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的应用现状来看,即使是开采深度深入地下超过100m、生产能力达百万吨级以上的露天煤矿,同样广泛应用了半连续开采工艺。(4)大型矿山在开采工艺上的选择具有综合性特点,即应用了综合开采工艺系统。综合开采工艺系统是指单个矿山应用的开采工艺数量达两个及以上且拥有不通开采工艺同时运行的特点。(5)一些生产规模更大、生产条件更好且经济效益更高的矿山在开采运输设备的应用上逐渐显露出大型化的趋势,安太堡与黑岱沟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引入了斗容达50m3以上的单斗挖掘机,这与之前应用的斗容只有3~4m3的单斗挖掘机不可同日而语,运输汽车载重也从20~32t提升到最高可达近200t的水平,在拉斗铲倒堆工艺方面也体现了大型化的发展趋势。综合而言,即使开采设备及开采工艺系统有所发展,我国露天煤矿年采煤量在全国煤矿年采煤量中所占的比重依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我国煤层赋存条件相对复杂,可以露天开采的煤矿在全国煤矿赋存情况中占比相对较少。其次,我国在生产制造能力方面也受到了一定限制,这主要体现在开采生产设备的制造能力方面,当前我国露天煤矿应用的大型开采设备中,国家自主研发生产的开采设备并不多,多数还是从国外引入的设备。最后则是开采相关决策方面受到的限制。受之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我国在煤矿开采政策上对露天煤矿开采的重视度明显不足,决策缺少相应的科学化及民主化。关于决策这方面的缺陷也有过实际案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中部某煤田各方面条件均满足露天开采需求,但由于露天开采不受重视,该煤田被划归为地下开采,最后导致煤田资源被大量浪费。由此可见,开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也是影响我国露天煤矿开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我国煤矿赋存实际情况的调查来看,已探明适用于露天开采的煤矿储量已达400亿吨以上。为使这部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我国煤矿资源的利用率,露天煤矿开采的重视程度及建设速度理应得到加强,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基数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情下,露天煤矿的建设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

3基于技术创新的露天煤矿采掘工艺

露天煤矿尤其是大型露天煤矿,年煤矿开采量需要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准,然而煤矿开采的同时也会开挖出数千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对土石方的开挖势必会占用煤矿生产的时间,从而导致煤矿开采效率下降。因此,露天煤矿采掘工艺必然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还要合理安排采矿作业、衔接好工程之间的关系,并确保采矿计划及方案的合理性,以切实提升露天煤矿的开采效率。近年来随着露天煤矿企业的发展,在采掘工艺上的技术革新也获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运用组合台阶开采工艺

组合台阶开采工艺的创新与运用,是在连续工艺系统的基础上被开发出来的。该技术的优势之一在于有效增加了轮斗挖掘机的采掘量,在开挖露天煤矿上部覆盖的黄土时就用到了轮斗挖掘机,并辅以胶带运输机形成挖掘—输送的连续工艺。这种工艺在运用到剥离作业中之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原本煤矿上方土层采用的是单斗—卡车的剥离工艺,而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间断性,且近年来煤矿上方土层受煤炭销售情况、采场推进速度的影响,整体数量并不多,如果以电铲采掘上方土层,不仅需要重新架设运输道路,其作业成本也更高,在经济方面会为采场造成严重负担[5]。因此,矿场提出以轮斗直接剥离上方土层的构想,并配备了两台皮带车,从而实现了组合台阶开采,由轮斗挖掘机采掘上方土层的组合台阶开采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轮斗的开采量,还减小了单斗剥离的负担。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胶带移设步距,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3.2进一步优化采排关系

采排关系的优化是露天煤矿采掘工艺技术创新的又一个方向。要优化采排关系,通常需要考虑到不同阶段采掘剥离量的综合调整,以及排土运距的长短。排土运距越长,露天矿的剥离成本就越高;不同阶段剥离量的差异越大,则施工难度及工作量就越大。采排关系优化的关键是不能拘泥于原有的设计原则,应根据采掘深度的增加重新调整排土机的下排高度,使之能够符合生产及作业需求,但需要建立在技术及安全性能够得到可靠保障的前提下[6]。运距是指采场到排土场的运输距离,作为优化采排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运距的合理调整能够有效节省剥离运输成本,还能缩短运输时间,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原则上运距的数值越短,生产成本的控制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就越明显,但随着露天矿场开采量的增加,剥离量也会逐渐上升,因此采场与排土场的运距应有一个尽量详细的设置及控制,保证排土场不会影响采场的开采,而运距的控制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3.3以抛掷爆破技术结合吊斗铲倒堆工艺改扩建露天矿

抛掷爆破技术是指形成抛掷漏斗的爆破,也有扬弃爆破的说法。在进行爆破时,被破碎的岩石因爆破造成位移从而爆破漏斗,该技术是由国外引进的,在与吊斗铲倒堆工艺进行结合后能将大量的剥离物填入采空区,这就可以大幅削减剥离量,从而实现剥离成本的大幅下降。此外,抛掷爆破技术具有大幅缩短工期的优势,因而能够加快工程进度。在对露天矿进行改扩建时有效应用该技术,能使露天矿改扩建的成本大幅降低,如1956年甘肃白银场露天矿利用1.5万吨炸药进行的大爆破,就属于抛掷爆破技术的应用典范。在应用抛掷爆破技术时需要控制炮制方向、爆堆形状、大小、密集程度及抛掷块度组成等因素,对施工技术有很高要求。而且抛掷爆破技术属于爆破技术的一种,具有较高程度的危险性,因此需要进行详细设计,并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一旦抛掷爆破技术应用得当,再加上与吊斗铲倒堆技术的配合,就能够大幅提升露天矿的采掘量。

4露天煤矿采掘工艺技术创新的方向

结合上述内容及国内露天煤矿实际生产情况来看,露天煤矿采掘技术的创新应明确创新的方向,而方向的确定具体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

4.1圈定开采程度

开采程度的圈定是技术创新的理念基础。对于煤矿而言,其赋存条件、开采深度应作为圈定开采程度的主要参考依据,有的煤田很可能存在部分储量适合露天开采,另一部分储量适合井下开采的情况(不满足露天开采条件的一般都适用井下开采),因而需要对煤矿赋存成分进行划分。当前普遍认为露天开采在技术要求、开采成本及安全系数上均优于井下开采,因此在圈定开采程度时,应优先进行露天开采程度的确定。然而开采程度的圈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开采的深入及市场的变化使得露天煤矿部分开采成本下降,那么就可以按照比例扩大露天开采的程度,为给后期开采程度的提升创造基础条件,对地面设施及排土场的布置应将露天采掘程度扩大的可能性作为考虑条件之一[7]。

4.2深入研究采掘工艺

露天矿的采掘工艺主要包含剥离、采煤两方面,因此采掘工艺的研究也需针对这两方面进行。露天矿采掘工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采掘工艺的研究与优化应当引起企业的重视。通常对采掘工艺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艺与煤层赋存条件是否匹配;工艺技术难度;主要开采设备的动力支持;运输系统能否充分优化;开采、运输、排土设备的选型;主要设备与气候之间的适应性及新工艺所带来的性价比等。这些特点最终将体现在矿场的运营费用及总成本方面。采掘工艺应当具有灵活性,能够随露天煤矿的开采而加以调整,以适应不同开采阶段的不同要求。

4.3运输系统的调整

运输系统的调整及优化需要在确定采掘工艺之后进行,不同运输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及适应性,如单斗—汽车的间断式运输系统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可塑性,但在效率上并不是最突出的;而运用运输胶带机系统效率更高,但是否选用又取决于运输距离、移设的方便程度(随着采掘深入,采场剥离作业运输地点也会发生变化)。总之,需要根据露天矿场实际需求及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量运输系统的选用,使之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矿场整体运营成本。

5提高露天煤矿采掘工艺方法的建议

5.1加强煤矿开采技术创新

科技是第一发展力,在以后的煤矿采掘工作中,相关技术研发人员要积极努力进行新工艺方法的创新,有针对性地解决煤矿采掘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提高我国煤矿采掘行业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在开采过程中由工艺技术原因造成的损耗和浪费,促进我国煤矿能源行业稳定长久的发展。

5.2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相关煤矿采掘工作人员作为主要采掘工作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煤矿采掘效率的快慢。因此,必须加强煤矿采掘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使采掘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法,快速高效地进行煤矿挖掘工作。同时,提升煤矿采掘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使其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规范作业、安全生产,减少问题的出现,杜绝事故的发生。

5.3进行合理有效的施工监管

此外,在实际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煤矿采掘工作强度较大、工作内容机械重复,很容易会使煤矿采掘相关工作人员滋生反感厌工情绪,也会有些自制力不强的工作人员偷懒懈怠,不进行安全规范的生产作业。这时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施工监管,一方面要严格遵守煤矿采掘生产工作原则,坚决不能松懈偷懒,严格规范作业,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也需要站在煤矿采掘工作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时常和工作内容,使相关采掘工作人员能够劳逸结合,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状态投入工作生产中。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篇4

关键词:壳牌煤气化装置运行现状展望分析

当今,世界煤炭资源逐渐趋于枯竭,如何高效利用煤炭能源,是世界许多国家已经着手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壳牌煤气化技术是当前普遍应用的一种煤气化装置,它具有适用范围广、气化效率高、污染低等诸多优点。在进入中国后,壳牌煤气化技术迅速被应用到大型化工公司。由于其成本高昂,当前我国的大型化工公司才有能力负担这种大型设备。工业界对这种装置的评价比较高――安全、稳定、使用寿命长、运行效率高等等。当前壳牌煤气化装置出现运转中断和停止等情况,究其原因,是其在运行过程中的两大部分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所致。通过详细分析,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当前这种装置的运行状况。

一、内部因素对壳牌煤气化装置的运行影响分析

1.装置烧嘴罩故障

烧嘴罩工作频率高,且处于运作。针对当前中国所采用的每一台壳牌煤气化装置统计,均发生过或大或小的烧嘴罩故障。通过改进烧嘴罩技术,煤气泄漏的事故已经越来越少。

2.高温高压过滤器故障

粗煤气中的飞灰会干扰装置的运行,长期的飞灰堆积会引发过滤器滤芯出现裂缝,严重时可能引发滤芯瓷管断裂。有些化工企业平时注意这些方面的操作,避免了滤芯破裂的发生。未重视的企业则出现过安全事故。

3.合成气冷却器

长期使用的装置容易使合成气冷却器发生十字吊架结垢,其他部位也有可能发生结垢。结垢会影响冷却器内的空间,使合成气温度过高,影响装置的稳定持续性能。壳牌公司已经改良了装置,通过调节混煤的比例改变飞灰的固化温度。另外也可以采用加大激冷气量降低合成气的温度。

4.循环压缩机的入口过滤器

这部分装置容易发生堵塞,原因是压缩前管道被腐蚀,导致灰尘和杂质进入过滤器,长期累积引发堵塞。

5.煤种的影响

煤的各种组成成分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气化炉的运行。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包括:灰分、水分、煤粉粒度、煤的挥发分产率、硫含量、灰熔点及灰的组成等。

6.设备材质与安装质量的影响

经过长周期的运行,有些设备或管道出现腐蚀泄漏的情况,重点部位会影响到装置的安全运行。

二、外部因素对壳牌煤气化装置的运行影响分析

1.市场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消费大环境一蹶不振。特别是油价的大幅波动波及到化工行业,许多化工企业生产的化工产品海外市场遭受压缩,价格下降,不得不降低各种化工成品的生产量。国内的各种化工产品消费受限于未普及到农村,无法投入到这些大量的潜在市场。这些原因导致装置不能长周期平稳运行。

2.原料因素

煤炭市场的低迷使煤炭的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不同的煤质会引起煤耗、氧耗的区别,导致成本的变化,操作温度和蒸汽量的不同则需要各种经验成熟的作业人员。理论上,壳牌煤气化装置对任何每种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很多企业无法准确掌握助熔剂的添加量,容易引发装置故障。

3.装置安装的配套过程不统一

有的企业受限于财务成本等条件制约,无法一次性安装完整套壳牌煤气化装置。这导致整个化工厂在安装煤气化装置的上游和下游配套装置时无法统一时间,造成系统停车。

4.工艺操作人员对工艺掌握不纯熟

煤气化是一种工艺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对温度、湿度、时间等掌握熟练程度会造成煤气化纯度的高低不一,降低化工产品成品的品质。虽然这种工艺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但只有充分掌握其工艺的关键才能保证装置的磨合用时最短,装置的运行顺畅高效。

5.处于企业长周期稳定健康的发展考虑,压缩成本势在必行,大幅提高设备的国产化率是有效手段。这也同样给企业增加了风险。

三、壳牌煤气化装置的运行现状评述

国内对油品等化工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种事实会催生更多的企业诞生。越来越多的壳牌煤气化装置被引进和购入,整体运行现状是装置数量不断增加、对工艺技术的掌握也越来越纯熟,停车的次数越来越少。中石化、中石油、中原化工、大连化工、柳州化工等大型企业的日均投煤量在不断增加,油品等化工产品的规模和产量也在攀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壳牌公司也在加快装置改良升级的速度推进煤气化技术走向成熟。

针对当前我国的煤气化装置更多受制于技术而不是市场等外部因素,要多聘请国外的优秀人才,要更多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带领国内技术人员持续进步。同时要输送更多的人才到先进国家学习,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煤气化技术人才。

四、壳牌煤气化装置的前景展望

我国引进和投入使用壳牌煤气化装置已经超过五年。这五年,国内企业对煤气化技术的掌握越来越好,排除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因经营或管理不善导致停车的现象也仍然存在。但是通过对我国投入运行的所有壳牌煤气化装置的统计得出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装置的运转情况明显好于预期,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好的态势。

我国应当在煤气化技术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加大研究攻关的力度,将更成熟的经验运用到自主品牌的装置中。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应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多进行管理经验和操作技术的交流。技术人员要加强对煤种的辨别和选择,实现煤气化装置的长久稳定运行。针对当前我国自主的煤气化装置技术不够稳定和成熟、市场变化大、科技攻关仍有差距等问题,未来国家在煤气化技术方面还应当多做宣传,多征求市场的意见,要在恰当的时间引进装置。

五、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化工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在将来几十年,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市场前景。通过对壳牌煤气化装置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可以避免因操作不当或其他装置内部原因造成的停车事故,也能有效地把握我国化工行业的整体运行态势。只有加强行业内部协作,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才能保障我国化工市场的安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制造出技术更先进的煤气化装置。

参考文献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

当前,资源的消耗和采集成为了人们共同所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煤矿是一种常见的自然资源,利用价值巨大。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且储量巨大,同时我国也是煤矿资源消耗大国,这就促使着煤矿产量在不断增大,对于煤矿采矿生产技术和采矿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

煤矿;采矿生产方法;采矿生产技术

引言

煤矿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其产量、安全性与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和采矿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其施工方式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那么必然会给整个煤矿井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轻则导致煤矿开采遇到故障而无法顺利开工,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煤矿垮塌等现象出现。因此,煤矿井下的采矿生产技术以及采矿的方法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使得煤矿开采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高产性。

一、当前井下采矿方法的概述

在进行煤矿井开采时,为了提高煤矿井的生产效率,实现高产、高效采矿,就必须选择高度集约化的开采技术,同时不断引进和研发各种高性能的采煤工艺、装备等。选择高度集约化的开采技术,加上高性能的采煤工艺、装备,能够极大的提高煤矿井下采矿作业的安全性、高效性,从而为煤矿井的顺利、安全、高效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选择合适的采矿技术后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采矿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以便提高采矿技术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从而使煤矿开采作业达到现代化生产水平。

若是开采的煤矿具有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的特点,则应针对性的采取埋深浅控制技术、硬顶板控制技术、硬煤层处理技术,将其有机结合以便形成一套高产、高效的现代化采煤技术。在开采缓倾斜长壁薄煤层时,应选择可靠性高、体积小且功率大的薄煤层采煤机或刨煤机,为了充分发挥采煤机的作用,还应选择合适的采煤机来加固采煤机的稳定性,同时根据开采的薄煤层和选择的采煤机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高效配套开采技术。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采矿,就必须提高煤矿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利用各种高产、高效的机械化设备达到目的,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保障系统。采用合适的支架设备来加固矿井围岩的稳定,并采用相关监控设备对支架的位态、支护质量、围岩状态进行监控,而后根据监控信息诊断采煤机和矿井的实际状况,通过电液控制阀组操纵支架和改善支架、围岩系统控制,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油、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从而为实现高产、高效采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井下采矿技术应用概述

(一)“三下”采煤技术

提高数值模拟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下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合理的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发展沉降控制理念和关键技术,包括用地表废料向垮落法工作面采空区充填的系统;研究与应用各种充填技术和组合充填技术,村庄房屋加固改造重建技术,适于村庄保护的开采技术;研究近水体开采的开采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和装备,提出煤炭开采与煤炭城市和谐统一的开采沉陷控制、开采村庄下压煤、土地复垦和矿井水资源化等关键技术。

(二)降低矸石排放开采技术

改进、完善现有采煤方法和开采布置,以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开发煤矿地质条件开采巷道布置及工艺技术评价体系专家系统,实现开采方法、开采布置与煤层地质条件的最优匹配。实行全煤巷布置单煤层开采,矸石基本不运出地面,生产系统要减化,同时实现中采与中掘同走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经验的同时,重点研究高产高效矿井,开拓部署与巷道布置系统的优化,减化巷道布置,优化采区及工作面参数,研究单一煤层集中开拓,集中准备、集中回采的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岩巷掘进率,多开煤巷,减少出矸率;研究矸石在井下直接处理、作为充填材料的技术,既是减少污染的一项有利措施,又减化了生产系统,有利于高产高效集中化开采,应加紧研究。

(三)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1.进一走完善采场围岩控制理论。以科学合理、优化高效的岩层控制技术来保证开采活动的安全、高效低成本为目标,深入总结我国几十年的矿山压力研究成果,以理论分析(解析法)、现代数学力学(统计分析预测、数值法)和实测法相结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深入研究各种煤层地质及开采条件,如及倾斜、大采高、大采深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围岩破坏与平衡机理,不断完善采场围岩控制技术。2.研究坚硬顶板与破碎顶板条件下应用高技术低成本岩层控制技术。目前,由于直用高压注水、深孔预裂爆理坚硬顶板和应用化学加固技术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因而需进一步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3.放顶煤开采岩层和支架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放顶煤开采力学模型、围岩应力、顶煤破碎机理、支架、顶煤、直接顶、基本顶相互作用关系;运用离散元等方法研究顶煤放落规律,提出放煤优化准则和提高顶煤回收率的途径。

三、总结

总之,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在不同煤层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处理措施。再加上我国煤层的地质情况种类较多,这就导致其不同情况下煤层的分布方式也有所不同,促使煤矿井要根据煤层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利用这一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矿生产自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而我国当前的煤矿生产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各种设备都在朝着大功率、程序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还在持续的进行改善,这促使我国煤矿生产技术和采矿方法必然会快速领先于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尹光辉.探讨新形势下煤矿开采中的采煤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0(06)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1篇6

【关键词】井下采煤;房柱式采煤法;应用分析

我国现有的井下采煤面临着诸多问题的考验,如煤区数量及规模均较大、井下作业环境相对较差、安全隐患较严重等等。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以改进采煤方法为基础,进行一系列优化。

1井下采煤技术现存问题分析

1.1采煤技术整体落后

近年来我国的采煤技术虽然有所发展,但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整体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在机械化程度整体并未满足实际需求,以爆破式为主要采煤方法,同国内其他机电一体产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煤炭地下气化与浆化也都没有完全普及化。

1.2采煤安全问题缺乏妥善处理措施

地下采煤工作应当充分符合“一通三防”基本原则。采煤过程存在灾害监测防范仪器、临时灾害应变系统综合性能较差、专业防护装备可用性较差、相关人员自救知识及综合能力欠缺等问题。一旦发生灾害无法及时应对,导致出现一系列安全事故,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井下采煤中房柱式采煤法的巧妙应用

井下采煤常用到房柱式采煤法与巷柱式采煤法两种,统称为柱式采煤法。通过在煤层内部挖掘煤房巷道,并利用巷道相互连接不同煤房,在此过程中预留了部分煤柱作为支撑,不予开采,在煤房完全开采完成后,再尽量采出煤柱,此方法即为房柱式采煤法。目前由于开采装备的差异,也存在采煤爆破工艺的差别,房柱式采煤法主要在机械化水平相对偏低的煤矿企业中应用较多。

2.1采煤工艺

根据煤炭运输方式的差异,可以将房柱式采煤法运输工艺划分为两部分。

2.1.1运用连续采煤机的梭车间断运输工艺

与运用连续采煤机的梭车间断运输工艺相配套的设备包含连续采煤机、锚杆机、梭车(也可以是蓄电池运煤车)、给料破碎机、蓄电池铲车、移动变电站等等多个部分,该运输工艺主要应用于厚度为中、厚情况下的煤层开采运输,部分情况下在厚度较高的薄煤层中同样有所应用。

2.1.2运用连续采煤机的输送机连续运输工艺

这一运输工艺主要在薄煤层中广泛应用,近年来也逐渐在中厚煤层中进行应用研究。该工艺主要把采煤机所采煤使用多台运输机最终到达胶带输送机,从而实现开采运输的一体化,提高开采效益。

2.2采煤方法

2.2.1块状煤的房柱式采煤法

块状煤的房柱式采煤法,一般以4-5个或以上的煤房进行分组,各组同时进行开采。煤房的宽度在5-8m之间,房间煤柱的宽度在15-30m之间,该方法会在适当距离内使用联络巷将煤房连接贯通,逐渐形成矩形煤柱。

房柱式采煤法的工艺流程及数据参数均按照上述规范严格执行。在煤房的挖掘进度满足预定长度要求后,就可以采取措施对房煤柱进行回收了。由于煤房预留的煤柱形状差异,在回收煤房时应当暂时使用部分煤柱作为支撑,确保顶板的稳定。若顶板稳定性较好,则可以直接回收所有煤柱。按照煤柱尺寸形状以及围岩的差异,回收工作主要采用袋翼式、外进式和劈柱式三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选择。

2.2.2旺格维利采煤法

随着房柱式采煤法开采深度的不断上升,井下地压也相应上升,出现了采出率降低等情况。此时需要配合使用旺格维利采煤法保障开采效率和质量。与房柱式采煤法相比,此方法在布置巷道、切割煤矿整体还有对煤柱进行回收等工作上存在差异。

如盘区的巷道长度一般会结合胶带运输机的整体长度进行调整。在盘区巷道的一侧或者两侧,还会分别预留长条形房柱,确保各组长条形房柱的宽度在15m上下,其长度大约在60-90m范围内。

2.2.3充填材料采煤法等新型采煤方法

同传统房柱式采煤技术对比,新型的充填材料法主要以原有开采工作为基础,在对房柱进行回采的一系列工作中适当增加使用新型材料。通过使用有机型的化工材料,对开采过的煤房使用人工支撑措施,实现对相应煤柱的彻底开采。该技术依然使用原有的巷道设置方法及回采工艺,但利用了新型支撑材料进行交替时开采,有效满足了“一通三防”原则的要求,防止后期开采导致的大量采空区顶板坍塌情况出现。

3房柱式采煤法的综合评测

房柱式采煤法通常适用于开采深度相对较浅的煤井中,一般深度300-500m以内,且只在顶板稳定性高的薄层或中厚层煤矿开采中才能发挥明显效果。并要求倾角低于100°,煤层地质结构相对简单。另外,对底板的平整度、顶板不存在淋水、井下瓦斯浓度较低等情况具有全面要求。

房柱式采煤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对设备投资的要求较低,建设周期短暂快捷;设备的运行及调配相对灵活简单;巷道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巷道后期维护以及支护措施均较为简单,顶板的支护使用锚杆即可满足要求;考虑到开采所遇到的大部分情况均为每层巷道,因而矸石量相对较低。另外,此方法下的矸石不需要外运,可以直接在井下处理,既提高了环境效益,又有效提升了开采效率。

但该方法同样也存在一定缺点,如:开采区域整体采出率较低;通风环境相对较差,进回风通道并列设置容易导致漏风情况;另外在对煤房及煤柱进行回收式开采时,多头串联通风的情况频发,给实际开采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4结束语

房柱式采煤法在井下采煤中应用较为广泛,其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且容易对成本进行控制,值得作为主要采煤方法。但如何在充分利用房柱式采煤法的同时,有效提升采煤效率及安全度,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分析房柱式采煤法的应用时就进行了一定探索,希望能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张伟.房柱式采煤法在井下采煤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篇7

关键词: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35-03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已发现的一百余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一次能源消费中有70%~75%来源于煤炭,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由于当前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仍然逐渐提高,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廉价,所以煤炭产业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同时我们看到,多年来我国过度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以粗加工为主的传统煤炭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都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面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煤炭产业发展更是积累了不少问题。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区域分工、经济结构、地域特点等因素制约,我国非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壮大还需时日。而煤炭产业作为我国优势产业,如果能够实现全面升级转型,则是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最务实的举措。因此,转变传统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采矿,发展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打造高效益、高技术、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煤炭产业经济新模式,是我国能源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和最有效的途径。

一、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中,煤炭资源利用以直接燃烧的粗加工和传统煤化工为主,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较大。转变煤化工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煤炭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装备体系,为后石油时代做好战略技术储备,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推进绿色采矿,适度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的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将单纯煤转变为提供油气等高效能源,是应对国外油气资源控制和平抑国际油气价格的重要反制措施。

(二)是优化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经济中心在东部,能源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资源加工逆向分布、流动,造成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跨地区转移,给交通运输形成了巨大压力,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同时,也使得我国煤电运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可以有效推动能源资源类项目向能源富集地区转移,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

(三)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重大举措

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可以显著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首先,能够实现大幅度深加工增值。初步估算,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煤制油可增值8—12倍。其次,可以提高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目前,我国已查明的铝土资源储量不足30亿吨,按目前开采规模,保障年限不足20年。如果将我国高铝煤田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可弥补铝土矿资源总储量的不足。同时,其副产品活性硅酸钙用于造纸行业可替代碳酸钙,可减少纸浆,极大降低造纸成本。再次,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能源损失。就地加工将直接降低运输成本。

(四)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对于我国长期依赖煤炭资源的产业结构,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要全面推进产业多元和升级,受到发展基础、区域特点等多因素制约,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因此,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模式则是资源型国家转型的有效途径。煤炭深加工产业将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可以实现煤炭的多级利用、多联产,与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盐碱化工、多晶硅等特色产业融合,构建资源能源资金技术密集、高技术、高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带动资源型地区相关产业的就业乘数效应,实现富民强国。

二、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方面

(一)发展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针对我国对煤炭资源的粗暴式开采,2003年钱鸣高院士提出了“绿色开采”的理念,为煤炭行业开采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开采理念是在科学采矿三原则(安全、环保和经济)的指导下提出的,强调在现有采煤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采矿科学技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认识和对待煤、瓦斯和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绿色开采的主要技术是基于关键层理论[2]。关键层理论认为,把保证覆岩关键层不破断失稳作为建筑物下采煤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建筑物下采煤的经济效益,又可确保建筑物不受损害,关键在于能依据覆岩结构与关键层特征来确定合理的减沉开采技术和参数,掌握离层与破断特征参数,是注浆减沉技术应用、钻孔布置与注浆工艺设计的基础[3]。目前,绿色采矿技术主要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超高水充填技术、煤炭地下气化等绿色开采技术。煤矿绿色开采是我国煤矿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和谐矿区建设的重要指导,主要技术的发展将为煤炭开采中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环保提供重要保障,可见从技术上以关键层理论为基础,推进绿色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多联产,完善煤炭资源循环利用

多联产是指将各种不同煤化工技术优化结合使用,发挥各个技术的优势和多联产后的技术整体优势,从而获得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和洁净的二次能源的煤化工技术[4]。随着技术的发展,多联产可以实现煤炭资源价值的多方面利用和煤化工项目的资源优化配置。

1.对高铝煤炭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将用于发电后产生的粉煤灰中的氧化铝进行开发利用,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非铝土矿资源。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已经采用多种方法提取氧化铝,成效明显,如大唐公司的预脱硅—石灰石烧结法、神华集团酸法中试生产线、华电集团的硫酸氨法等,都为大规模开发利用高铝粉煤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发改委也下发了《关于加强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统筹配置资源、定向供应、集中燃烧,以及煤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后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投资规模大,生产成本高,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将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产品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及资金扶持。

2.煤矸石、煤泥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热值的煤矸石和煤泥,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加快低热值煤发电装置建设,是提高煤矸石和煤泥利用率、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国家应该推出支持煤矸石和煤泥等低热值煤电开发的的相关倾斜政策,核准建设一批煤矸石和煤泥发电项目。开发利用高铝粉煤灰、煤矸石、煤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还可以缓解我国铝土矿等资源短缺的矛盾。

(三)推进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在将经济活动纳入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还要遵循生态规律,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也成为生态经济[5],是先进煤化工技术的商业化示范。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人们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构建煤炭产业循环经济,促使煤炭行业逐步走上速度与效益并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需要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同时又能做到减少资源消耗,并削减废弃物的产生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协调和统一。

首先,应该加快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完善煤电基地项目建设,将国家规划的具备条件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基地建设有限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为其提供支持。这样,既有利于扩大煤化工深加工规模,实现效率效益双赢,同时又利于产、学、研相结合,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产业技术,更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拉动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其次,应该完善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平台,牵线搭桥,将掌握技术的科研部门与需要技术的煤化工企业联系起来。可以采取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实验场地、研究所提供技术的模式,使社会的技术潜力真正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此外,还可以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经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煤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整合优化配置地区资源,鼓励煤矿企业和国家煤化工项目实现联营。这样,可以发展集约化产业,加大煤炭深加工和转化力度。

(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矿区环境整治

煤炭资源开发由于地下采掘,容易引起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沙漠化、采煤废水排放以及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染等环境问题。我国煤炭开采目前主要采用的冒落法等管理采空区顶板,易造成地面沉降和陷落,因而引发村镇、铁路、桥梁和地面管线设施的破坏。因此,矿区的环境整治至关重要,当前的重点不仅要对使用中的矿井进行整治,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而且要做好匪气矿井的无污染处理和再利用工作,对恢复的土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三、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完善

(一)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

煤炭深加工产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支持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给予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一是给予差别化的能量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国家在分配能源消耗总量指标时,应重点考虑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于一些以能源重化工产业结构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在指标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二是合理确定能源输出地的能耗和排放指标。目前,我国在统计时往往将能源外送地区外送能源产生的能耗和排放都计入当地指标中,而未计入能源使用地区,容易加剧两极分化,建议合理分配能源输出地和使用地能耗和排放指标。三是扣除原料煤和洁净能源消耗。目前,我国除煤制油项目将原料煤口除外,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企业的原料煤消耗均纳入能源消耗统计范围,这部分消耗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形态的转化,并没有增加能源消耗,应当从能源消耗总量中扣减,另外,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用量也应该单独统计并从改区域能量总量考核指标中扣减。

(二)完善煤炭资源领域收费基金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每开采1万吨煤炭塌陷农田0.2公顷,每开采1吨煤排放2吨污水。由于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能源输出地区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较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能源输出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2006年,国家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开征了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建议国家在其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煤炭资源税改革试点,把煤炭价格调节基金调整为煤炭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基金,按不同的煤种品质收取费用,主要用于保障和改革民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等问题。

(三)建立煤炭能源开发中央属企业与地方利益分享机制

央属能源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部分能源大省,央属企业煤炭产量占地方煤炭产量的40%—50%,但由于总部结算等原因,导致央属企业在煤炭能源利益留在地方的收益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地方对资源环境治理、保障矿产资源区人民生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能力。因此,应该建立合理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利益分享机制,可以通过采取中央投资和与地方资本合资的形式,根据各自在资源产权中所占比例入股,分享资源开发红利,所得税的缴纳逐步过渡到资源地为主。同时,可以探索将央属企业的地方分支机构变更为独立法人,平衡国家税务和地方税务的税收比例,一方面增加地方的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加强资源保护和矿区人民生活改善的投资。

(四)创建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

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产权不清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产业经济的自身发展,因此,应当在保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依法建立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明确国有煤矿的所有权,实现科学监管;更要建立矿业权的招标、转让制度,使资源效用得到最大发挥;立法机关也应加强健全完善煤炭产业相关保障法律法规,真正为煤炭产业经济的新发展模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运涛.试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对外贸易,2011,(20):437.

[2]钱鸣高.绿色开采的概念和技术体系[J].煤炭科技,2003,(4):1-3.

[3]张锦山.煤矿绿色开采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12):244.

[4]周小野.我国煤化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63.

[5]张圣伟.探析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之道-循环经济[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14.

Thinkingofthenewdevelopmentmodelofchangingthecoalindustryeconomy

HOURui-fang

(Researchcenter,statebureauofsafetyproductionmanagementandmonitoring,B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ChinaisenergyconsumingNations,"coal-richleanlessgas"istheprominentcharacteristicsofthedistributionofenergyresourcesinChina.Atpresent,China'scoalresourcesintraditionaldirectcombustionandcoalchemicalindustry,energyconversionefficiencyandresourceutilizationlevelisverylow,andlargeenvironmentalpollution.Istoodependentonenergyofcoalindustrystructureandeconomicdevelopment,resultingincoalindustryofprimary,heavy,flattenedissuesoutstanding.Thus,realizationofgreenminingandthedevelopmentofrecyclingeconomy,coalprocessing,raisingthelevelofin-placeconversionofcoalresourcesandcoalindustry'sneweconomicdevelopmentmodelinaseriesofchanges,changehasbecome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andrealiz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esource-basedcountriesthemostrealisticandeffectivechoice.

Keywords:coalindustryeconomy;newdevelopmentmodel;circulareconomy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篇8

关键词:配煤焦炭焦煤工艺质量

一、配煤原理

尽管配煤方案千变万化,但配煤的原理却不外乎三种。

1、胶质层重叠原理:要求配合煤中各单种煤的胶质体的软化区间和温度间隔能较好地搭接,这样可使配合煤在炼焦过程中,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处于塑性状态,从而改善粘结过程,并保证焦炭的结构均匀。其中典型的方法是“J法”配煤技术。“J法”配煤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简单、经济、随机确定各种最佳(实用)配煤方案的新技术,以“煤的粘结能力测定法”为基础,以煤与焦相互统一变化规律为依据,准确预测焦炭强度,按Jb-Vdaf“米”字形配煤图及其原则进行操作,评估煤质,确定“主导煤”,辨明“添加剂煤”和“填充剂煤”,用简易“优选法”确定配煤比,定出配煤方案。

2、互换性配煤原理:焦炭质量取决于炼焦煤中的活性组分、惰性组分含量及炼焦操作条件。单种煤的变质程度决定其活性组分的质量,镜质组平均组最大反射率是反映单种煤的变质程度的最佳指标。目前应用煤岩学指导配煤,很多焦化厂都有自己的配煤方案,但一般都是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反射率直方图及镜惰比三个参数作为煤岩学配煤参数。根据互换性配煤原理,当配煤有较强粘结性时,加入一定量焦粉或无烟煤有利于焦炭质量提高,回配3%~5%的焦粉代替瘦煤炼焦,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同样煤质情况下不添加粘结剂,要保证焦炭质量,焦粉的细度至关重要。

3、共炭化原理:煤中加入非煤粘结剂进行炭化,称为共炭化。共炭化研究为采用低变质程度弱粘结煤炼焦时选用合适的粘结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加入有机渣油塑料类橡胶类沥青等与煤共炭化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解决当前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国外Collin在400℃下将废塑料与煤焦油沥青共热解,收集热解油和气体产物,反应所得的残余物与弱粘结煤共焦化能提高其结焦性。

二、配煤的意义和原则

随着高炉的大型化对冶金焦质量要求的提高及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用单种炼焦煤来生产焦炭已不可能,必须采用多种煤配合炼焦。配煤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煤,均匀的、按适当的比例配合,使各种煤之间取长补短,生产出优质的冶金焦,并能合理的利用煤炭资源,增加炼焦化学产品。

不同的煤种其粘结性不同,从结焦性来说主焦煤最好,但我国焦煤贮量少,不能满足焦化工业的需要,同时贮量丰富的其它煤种又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了炼焦配煤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以气、肥煤为基础煤,适当的配入焦煤,使粘结成分、瘦化成分比例适当,质量协调,尽量多配高挥发份弱粘结煤的原则。

为了保证焦炭质量,又利于生产操作,在配煤时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1)保证炼出的焦炭符合质量要求;

2)在焦炉生产过程中,炭化中期不应产生过大的膨胀压力,而在炭化末期应有足够的收缩,以免损坏炉体和造成推焦困难;

3)充分利用本地的煤炭资源,做到合理运输降低生产成本;

4)在可能的条件下,多配一些高挥发份煤,以增加化学产品的产率;

5)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应多配入气煤等弱粘煤,尽量少用优质炼焦煤,努力做到合理利用我国的煤炭资源。

三、多种煤配合炼焦,降低入炉煤成本

一直以来,峰煤焦化公司主要采用主焦煤、高硫煤、贫瘦煤和1/3焦煤进行炼焦生产。为了降低炼焦用煤的成本,通过对煤焦市场的分析,提出减少主焦煤用量,增加弱粘煤,减少局内肥煤用量,增加外采金增肥煤用量,利用公司捣鼓焦炉的特点,进行配煤炼焦。通过实践,找出较为合适的,既能满足高炉生产需要又能保证焦炉生产的配煤方案。以节约优质炼焦煤,同时降低入炉煤成本,改善焦炭质量,增加化学产品的产率,延长焦炉使用寿命。

为了有效地组织实施降低入炉煤成本,提高焦炭质量,成立了降低入炉煤成本试验小组,试验小组首先拟定了配煤方案,一是煤源调查,了解临近煤矿的地理位置、生产规划、采矿能力和洗选能力,二是制定采样计划,三是对煤样进行煤质分析。煤质分析包括煤的工业分析、岩相分析、全硫测定、粘结性指标的测定等。四是根据煤质结果,对煤质进行初步鉴定,并拟定出配煤方案,五是按照配煤方案进行小焦炉试验。结合峰峰矿区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就近取煤,此外,考虑焦炉炉体的具体情况,通过40Kg小焦炉试验,拟定初步配煤方案,进行试生产。

四、优化配煤方案,确保焦炭质量

煤岩配煤技术是用显微光度计测出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汇出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即煤的岩相分析)。根据镜质组反射率的加和性,依据单种煤岩相,结合工业分析指标,确定配煤方案。同时跟踪配合煤的岩相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配煤的G、Y和X值,调整配煤方案,使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均衡,没有较大的凹口或断口,即镜质组反射率值与其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应当合理,这样能够提高煤种之间的适配性,保证配合煤在结焦过程中塑性状态是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以保证焦炭质量。

煤岩配煤技术基于煤岩学对煤的有机组成的分析,结合焦炭的成焦机理,是目前较准确、科学的配煤技术,对配煤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使配煤工作的操作性和可控性更强,对焦炭质量的提高和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非常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正在推广应用过程。

参考文献:

[1]苏宜春,炼焦工艺学,北京冶金出版社,1994.5(2003重印)。

[2]姜德玉,张晓光。提高焦炭质量的若干措施。燃料与化工[J],2007.38(2):5~6.

[3]邢建通,李洪钧,宋英臣等。焦化配煤和工艺控制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河南冶金,2008年12月第16卷12期。

[4]贺建忠,优化配煤方案节约优质焦煤,山西煤炭,2006年12月第26卷第4期。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篇9

【关键词】生产检查煤样;代表性;采样环节;技术要素;测灰仪

1概述

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是指选煤厂为了检查和控制各工序的煤炭质量与机械设备的工艺效果而采取的煤样。它着重对加工原料、各种中间产品以及操作条件的快速检查,其目的是为了指导生产实际操作,控制生产指标,及时了解生产状况,为选煤生产操作提供依据。

2生产检查煤样采样技术要素

我们知道代表性是贯穿整个技术检查工作的关键问题,没有代表性,就无法直接反映所采煤样的真实质量情况,更无从谈起指导选煤生产,甚至有可能误导选煤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选煤厂技术检查实际工作中,煤样的采取、制备、化验都依据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大量试验证明,采样给最终结果带来的误差高达80%,远大于制样和化验(制样16%,化验4%),且不容易控制,所以保证煤样在采样环节的代表性显得尤为重要。而要保证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在采样环节的代表性,关键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

2.1采样基本原则

在选煤厂技术检查工作中,采样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而且采样工作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正确的采样事后很难察觉和检查,而且很难补救。所以在整个采样环节中应整体把握好采样的基本原则:即均匀布点,使每一部分煤都有机会进入采样设备,每一个颗粒都有相等的机率被采入试样中,这是保证煤样在采样环节有代表性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2.2采样工具

合理的采样工具是保证采样代表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合理的采样工具采样,会导致“大颗粒漏采”、损失煤样、系统偏差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煤样的代表性。此外,在采取煤样时,应尽量使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采样设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采样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可以节约采制化占用的大量人力,使技术检查工作于生产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相适应。

2.3子样数目

要确保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采样的代表性,子样数目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子样数目越多,总样的代表性就越好(总样由子样合并而成),反之代表性就越差。一般来讲煤的均匀程度越差,采样精密度要求越高,子样数目也相应越多。当然子样数目也不是越多越好,子样数目大幅度增加,会加大后续的制样工作量,煤样代表性在质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2.4子样质量

子样质量是影响生产检查煤样采样代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子样质量不足,必然会降低煤样的代表性。一般来讲,原煤比产品的子样质量要大,粗粒比细粒的子样质量要大。对于相同的煤,子样质量越大,煤样的代表性就越好。值得一提的是,子样质量超过太多也无必要,有试验表明,子样质量达到一定值后,即使再增加也不会带来提高采样代表性的效果,反而会给制样带来困难,并有增加制样误差的可能性。

2.5采样点的选择与布置

采样点应选择在煤的粒度、密度分布都比较均匀的连续流动状态和比较安全的地点,尽量克服物料的粒度偏析现象(即粗细粒度分聚现象)。例如,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采样点应布置在其出口处等空间的煤流中。

此外,采样点应采取“均匀布点”的原则,以提高采样代表性。例如,在煤流中采样时,各个子样的间隔时间或间隔质量要一致,但第一个子样应随机采取,以消除系统误差,提高采样代表性。

2.6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也是影响采样代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不正确的采样方法会使所采煤样缺乏代表性。一般来讲,采样时应以均匀的速度横截煤流的全断面,如果煤流量过大,可分左右或左中右3次截取合并为一个子样,采样部位均不得交错重复,以避免由于粒度偏析而产生采样的系统误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以横截皮带运输机的煤流方式采样时,采样器应紧贴皮带或从煤流中移过,以采取全断面的煤样,不能悬空漏采,以避免由于粒度偏析而产生采样的系统误差。

此外,质量基采样方法要比时间基采样方法代表性高,因为按时间基采样,在单位时间内,运输带上流过的煤样质量是不相同的,所以,有条件的话,应尽可能采用质量基采样方法,以提高采样代表性。

2.7配煤入洗

配煤入洗也是保证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在采样环节代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入选原煤实行配煤,可以使原煤性质基本稳定(即不同时间里原煤物质组成波动很小),这将使操作条件稳定,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这样,即使在较长的时间里采取一个子样,煤样仍能有很好的代表性。过去,传统的技术检查用频繁大量的采样检查制度来适应原煤性质的不断变化,现在我们应当认识到稳定原煤性质,对保证煤样代表性的积极作用。

2.8加强采制化管理

通过加强采制化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能有效地缩小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保证商品煤样有较强的代表性。

2.9加强测灰仪等先进科学技术产品的应用

近年来,在线测灰仪、离线扫描式测灰仪等先进科学技术产品在很多选煤厂开始得到应用,谢桥厂近年也安装了在线测灰仪,质检人员对测量灰分值与化验灰分灰分值进行了对比,数据举例如表1

表1测量值与化验值对比表(以Ad%值为标准)

测量值35.2335.0834.7535.3335.7835.1535.7036.31

化验值34.4934.3833.8233.8435.8436.0337.7035.85

差值0.740.70-0.931.49-0.06-0.88-2.000.46

从谢桥厂大量的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差值基本普遍在2.0%以内(煤质情况不稳定时差值较高),实际生产中在线测灰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有效的指导和控制生产。

测灰仪能够对被测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动态检测,避免了人工和机械化采样代表性受限制和数据结果相对滞后的弊端。根据一些现场应用反馈信息,在线测灰仪、离线扫描式测灰仪等先进科学技术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准确实时、运行稳定、性能可靠的优点,且测量精度、稳定性和重复性都比较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故其使用范围有加大的趋势。

3结论

上述技术要素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在实际工作中不能顾此失彼,应正确理解,全面把握,此外,应加强测灰仪等先进科学技术产品与选煤厂技术检查的有机结合,使技术检查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确保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采样的代表性,为从根本上实现技术检查的“眼睛”作用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科学的强有力的基础和保证。

参考文献

[1]煤炭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审.采制样工.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篇10

关键词:边角煤柱;回收利用;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TD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089-02

1边角煤柱回收利用背景分析

新时期,能源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如何良好地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重要课题,这对于国家战略、经济社会效益将十分突出,重则危害国家安全,轻则影响居民生活的方便性。为避免这种突出的浪费问题,煤炭行业各个生成、销售环节都在加强提高利用率和节约率,并制定了相关的方针政策,以促实施。这促使煤炭行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企业生产管理上向高效率、高水平等方向改进。随着进一步的探索和生产实践结合,发现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来节约资源这样一条途径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没太好的可实施性,企业实际的整体体系也不利于实施。本文正是针对边角煤柱的回收技术这一问题的技术展开分析讨论。

2矿井边角煤柱的回收技术

边角煤柱在我国现阶段实际的煤矿开采中浪费情况比较严重,这种浪费应该尽量避免,以节约有限的资源。这种技术本质上是作业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对边角煤及煤柱来确定合适的开采方法,具体方法和实际解释说明将在下文中进一步得到证明。

2.1短壁综采、综放采煤方法

采煤机的应用范围和类型是区分不同采煤方法和规格的主要因素。本文方法与传统的长臂采煤的区别也在这里。随着技术的跟进,短壁采煤中边角煤柱的回收利用开始推广应用电牵引型采煤机,这有效实现了机械现代化和高产能化,提高工作业绩;同时对技术革新和废旧差产煤企业进行了有力的鞭策,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推广新型采煤机和采煤技术,实现采煤作业中的收低率,减少浪费,提高企事业的生存危机意识。

2.2薄壁煤层采用螺旋钻机回收煤柱

2.2.1开采方法。此种开采方式的顺槽成三心拱断面结构,从煤层顶板的底部水平方式开始布置,斜面方向工作采煤,进退两种方式皆可,每台钻机独自占据一条巷道进行作业,并前进进上帮,后退进下帮,回撤支架。前进式采煤,先采下帮,下帮钻孔用起底矸石填充,达到掘进矸石自行清理和利用的目的,煤炭质量提高,开采环境更加优质等目的。后退式采煤方式是开采完上山方向的煤层然后调转钻头开采下山方向的煤层。

2.2.2回采工艺。该工艺采用单轨吊一部,JD-40型提升绞车一部,溜子设置在工作面一侧,螺旋钻机在运输顺槽内部,先在煤层打井钻洞,然后螺旋钻杆掏煤割煤,然后由运输机直接运输落在机器上的煤炭,但此种采煤方式单产低,但工作效率高,对开采地质环境要求苛刻。该机只能一次工作前进2m左右,整体作用前移。

2.3柱式体系采煤法与煤柱回收方法

2.3.1柱式体系采煤法概述。通过在煤层内挖掘很多宽度在6m左右的煤房并用连络巷连接形成长条形或块状的煤柱的开采方式叫做柱式体系采煤法,这种方法形成的煤柱大的将近20多m,总体可分为房式、房柱式和巷柱式等三种方法。在各种类似于藕节状、鸡窝状及各种煤包、厚煤带、等形状不规则煤层中方便开采。与传统的长臂式开采比较,前者工作面短,回踩压力小,对可能的顶底板技术要求不高,利于管理和设备维修,采煤方便,一般在煤房中即可完成。房式采煤可以预留部分煤矿不开采或者煤房被开采完,再分步开采煤柱。两者同时开采的方法叫做房柱式采煤法。

2.3.2国外煤柱回收方法。上述几种开采方式关键技术在于煤柱的回收,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国外确定的成熟的回收技术是开端式、外进式劈柱式、圣诞树式等,具体分析如下:

开端式:此种方法是在待开采煤柱一侧采出一条带煤,临近采空区用液压支架等支持顶板,采完后撤掉支撑,产生冒顶效应,可以有效减轻另一部分未被开采区域的压力悬殊造成的危害,方便进一步在煤柱相互交替施工,采煤机工作更安全。只是操作上更费事,支架次数

较多。

袋翼式:袋翼式是通过在煤柱中采出称为煤柱袋的一条通道从而与巷道形成一条窄煤翼,这种采煤方式适合连续作业采煤中的煤柱回收。锚杆支护通道顶板。窄煤柱联通路线被开通时,连续采煤机对剩余的侧翼煤柱进行倾斜连续开采,同时不支护顶板让其自然垮落,采煤机一边开采一边推出联通巷路。在设计施工侧翼煤柱宽度时,其连续开采煤柱的续采煤机处于顶板保护范围之内,同时在采空区边缘通过设立支柱隔采空区以保证安全。

外进式:当煤柱宽度特别宽,达到开采要求是可直接从煤柱两侧或者单侧进行进刀开采。两种方式作业都使原来煤房的顶板压力发生变化,必须注意顶板的支护安全。对比国外采煤方式,后者通过预留少量的煤柱充当支架的作用与人工支柱共同承担顶板压力,方便施工,减小劳动强度,同时在合适的采煤机退出煤房时安全开采距离较近的剩余煤柱,经济安全可靠切利用实行。

2.4深孔爆破落煤的回收煤柱方法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1篇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导致资源现状难以为继,环境容量大大压缩,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基础逐渐削弱,成为经济增长追求高质量、高效益难以逾越的瓶颈。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谋求更快发展速度和更高发展质量的过程中,致力于探索一种遵循生态运行规律、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这就是循环经济。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基础因素更加紧张,发展循环经济的优越性、科学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煤炭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循环经济则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大提高资源生产率。那么,在生产经营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煤炭能源生产企业,就必然成为政府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技术、实现经济增长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赢的首要领域,同时这也是煤炭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争取更大效益的必然要求。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在将经济活动纳入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还要遵循生态规律,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也称为生态经济。具体就是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人们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它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流程,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即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它为资源型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特别是煤炭生产企业。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煤炭企业将逐步摈弃传统的以生产、销售煤炭等基本产品为主的运营模式,将注意力转移至不断改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加大回采率,以此来扩大产业范围、拉长煤炭产业链条,进而寻求新的、更具支撑力的收入增长点。在此,笔者以所供职的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说明,近年来,该公司为主动适应煤炭工业集中化、产业主体相关多元化和安全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以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突破口,以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为发展方向,努力拉长产业链,大力培育发展电解铝、煤气化等其他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并大胆运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利用附属产品煤矸石粉煤灰等,延伸发展新型建材生产、矿井水综合利用、余热综合利用及煤化工等项目,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传统资源型生产企业依靠自主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与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煤炭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据比较高的比例。根据我国能源条件和当前经济发展趋势,专家预测,在可预见时期内,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所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将仍然保持对煤炭能源的高度依赖性,因此煤炭生产企业也将延续发展的“黄金期”。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煤炭生产企业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排放、低度利用的“两高一低”生产模式,对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所需的后备储藏资源和环境容量造成严重威胁:一是煤炭企业开采强度大,生产能力强,造成煤炭资源后备储量十分有限;二是生产方式粗放,回采率较低,造成煤炭资源损失巨大、浪费严重;三是生产废弃物排放强度高,矿区治理不到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环;四是产品综合利用率较低,伴生矿产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实践中造成循环经济适用效果并没有达到期望高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受传统主业影响,资金、技术投入不足,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由于主导产业是煤炭,生产所需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客观造成了企业对新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虽然拉长了产品产业链条,但往往没有充分发挥新设备、新工艺的生产功效,不能真正成为企业成长新的、有效的、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多数煤炭企业片面追求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对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到,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模式,不能用循环经济的系统观点来彻底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长期问题、根本问题。

2.2培育扶持发展资金不足。循环经济项目前期投资大、市场开拓周期长、效益回报见效慢,煤炭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能力主动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开辟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虽然近年来煤炭市场回暖,经营状况较20世纪末有所好转,但由于以前年度煤炭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等方面欠帐很多,加之在安全设施更新、防护措施加固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其总体经济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因此,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循环经济是远远不够的。

2.3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仅有笼统性的原则约束,并没有明晰、针对性强的条文要求,加之地方政府在社会宣传动员方面机制不活、力度不够,企业等社会成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另外,政府在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上没有出台有效的奖励政策和调控制度,企业在落实过程中普遍感觉“执行无标准、心里不踏实”,以至于循环经济模式推行举步维艰。

2.4企业自身思想认识不足。近年来,煤炭企业响应国家推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号召,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方面有了一定作为,但企业本身更侧重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间的关系及其矛盾不够关心,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和迫切要求并没有深入研究和认识,最终不会主动探求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发展方式。大多煤炭企业也仅仅是引入了循环经济理念,但停留在口头上,并未作出实质性的工作和制定相关推进措施。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应对措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煤炭工业体系,促使煤炭行业逐步走上速度与效益并重、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其中,作为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者、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者、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者和社会公共资源捍卫者的政府,理应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作为经济效益推动者和循环经济实践者的煤炭企业,则起着关键的作用。

3.1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应充分发挥引导支持作用

3.1.1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体系给予积极扶持,包括投资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财税政策等。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投资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促使煤炭企业引入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并为煤炭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奖励扶助,在税收和金融方面给予优惠等,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煤炭企业自愿、主动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3.1.2政府要通过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管来规范煤炭企业的行为。政府监督是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外部手段,健全的法制建设则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力保障。政府应加强对煤炭行业的资源管理和安全监察,严格制定并切实执行煤炭资源在开采、生产、废弃物排放和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相关标准,运用行政处罚、财政补贴、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促使煤炭企业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物循环再使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煤炭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所产生的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消耗。另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刻不容缓,通过制定法规、执法营造一个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2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应充分发挥主体攻坚作用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按照“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的要求,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走深度开采、高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一是积极创新企业文化,牢固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煤炭行业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模式,改变工作作风,加强业务学习,形成创新性企业文化,同时也需要煤炭行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这是循环经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人力资源和社会氛围基础。

二是合理设计产业集中度,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中小企业数目众多,大多小煤炭企业生产设施简陋,生产能力低下,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必须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合理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使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通过更新煤炭开采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并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通过改进煤炭生产和使用方式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实现污染物微排放或零排放。

三是扎实推进煤炭科技创新,构建煤炭技术支撑体系。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技术支持,技术创新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煤炭工业的永恒动力。要通过大力引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不断地进行煤炭的绿色开采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利用技术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积极构建以资源节约和环境无害化为核心的煤炭技术支撑体系。

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范文篇12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机电技术管理

煤矿生产业是我国各行各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以及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使用,使得我国煤矿生产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纵观我国煤矿生产业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其机电技术管理较为落后,并不能完全满足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导致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机电安全事故频出,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性。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1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对于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较多的机电设备,而这些机电设备的正确操作则需要专业化技术知识来支撑,以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此外,有些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虽然有些机电设备老化较为严重,但仍投入使用,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则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技能以及更加严格的管理体系以加强对这些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因此,有必要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机电技术管理,以促进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使用的规范性和管理的严密性,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1.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必然要求

煤矿企业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其最终的经营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可以大大降低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由机电设备或者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从而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便于更好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1.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水平。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必须要重视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不断提高煤矿生产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实现机电设备和施工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漏洞

2.1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要性的忽视

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将其摆在安全生产管理的突出位置上,电缆、配件管理不当以及机电设备维修不到位、维修技术不达标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管理和技术人员既很难全面把握整体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亦很难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操作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落后性

操作和管理人员是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主体,其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机电技术管理质量。但是纵观我国煤矿生产企业机电技术管理现状可以发现,操作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与智能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且我国煤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多采用粗放式作业,导致整体操作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普遍偏低,很难对机电系统各子系统及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把握,导致机电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3健全管理制度的缺乏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中各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必要制度性前提,是规范生产及管理人员各项操作行为的必然要求。但是纵观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形状可以发现,其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欠缺现象,导致各项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有章可循”,影响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在实际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亦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执行力不足现象,限制了各项相关技术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机电技术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欠缺,使得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监管人员监管力度的不足,导致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漏洞。

3有效应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漏洞的相关策略

为有效应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漏洞问题,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可以积极采取以下策略:

3.1充分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工作人员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

充分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是确保各项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策略包括:一是通过全员教育等活动,使煤矿生产企业从上级领导部分及管理部门到基层操作和管理人员都充分认识到机电技术管理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以规范其各项操作行为,提高机电技术管理水平。

3.2重视员工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机电技术管理队伍

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是确保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员工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具体策略包括:一是增强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人员招聘环节重视对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知识考核,并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二是对在岗员工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加强对其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三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及上升空间,以便于留住人才。

3.3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各项机电技术管理及操作行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健全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具体策略包括: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机电技术操作和管理制度,实现操作和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纳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实施“一岗双责”,以将机电技术管理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上;三是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以提高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保障各项机电技术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

4结语

纵观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影响了煤矿生产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漏洞问题,提高其管理水平,以为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有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3,(08).

[2]宋占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1).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生物科技公司员工的辞职申请书3篇
  • 下一篇:办公室主任的岗位职责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