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医;教学;问题;西医
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在学习中医学基础内容时往往觉得难以理解、掌握。与中医专业学员相比,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学习中医学基础时已经接受了系统的西医学知识,包括解剖、生理、病理、诊断等,知识背景与中医专业学员迥异。因此,针对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中医学基础教学应该根据其专业特点进行设定,不能简单照搬中医专业学员的教学模式。现就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一、缺乏针对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中医教材
目前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多数采用的是中医教材或者自编教材,内容上仍然未脱离中医教材的模式,过多的中医专业术语,却没有匹配足够的课时,有碍于学员对内容的理解。针对西医临床医学生的中医教材不应该是中医专业教材的简写本,从中医基础理论、到中药、方剂、常见疾病的辩证分析全部囊括,在形式上虽然面面俱到,但每项内容都蜻蜓点水,无法深入,学生无法理解,更别提将来能够应用。好的教材应该根据其专业背景、将来从业过程中面临的有关中医的问题设定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使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内容上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补充中医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例如随着生活水平改变,疾病谱随之改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医如何认识以及治疗?中医在哪些领域有独特之处,哪些领域有不足之处,哪些领域可以和西医治疗相辅相成?通过教材让学生对中医有更加立体客观的认识。其次,教材形式需要灵活多变,传统的医学的传承需要不断注入现代的元素使其更加鲜活。插画、漫画、视频等形式都是可以借鉴的模式,丰富灵活的载体模式有助于更生动具体地展现中医内容。
二、学员学习中医的动机不明确
为什么学习中医?对于大多数西医临床专业学员来说只是完成既定的课程安排,并未挖掘出学习中医的内在动机。有的学员认为将来自己是西医从业人员,并不了解中医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结合临床实际,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许多理论基础是在长期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不孕不育等是中医的优势治疗领域,因此在常见病选择上可以从这些优势领域中选择,并重点介绍目前西医治疗措施难以解决而中医能很好补充的问题。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介绍既与其专业紧密相关,又能反应中医特点的内容,例如承气汤类方剂在急腹症中的应用,补气中药在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治疗,骨折的中医小夹板固定等等。这些是学生今后从事西医临床工作很常见的临床问题,从这些具体的问题入手,将中医的理论、方法融汇其中,会得到学员的认同,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三、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的授课方式以理论授课为主,少量的实践课也仅局限于针灸推拿。实践是激发学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将理论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最佳途径。但在中医课时相对较少的前提下,如何使西医临床专业学员有更好的实践体验呢?“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是值得探索的模式。SP自创立以来,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卫生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1]。结合学习内容,设定标准化病人的剧本,可以让学员分别扮演病人及医生的角色,例如在辨证内容中的常见证型肝气郁结证,可以设定情境由学员将肝气郁结证的临床表现表演出来,也可以由学员自由发挥,有位学员在参与该证候的模拟患者时就陈述了如下症状“因为最近考试压力较大,心气不好,还跟宿舍同学吵架,感觉肝区部位胀痛,口苦”等,这一系列描述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但却是“肝气郁结”的生动案例,比书本上描述的“由于情志刺激,导致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胸胁少腹胀闷或窜痛,或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易于理解。再由“医生”扮演者进行问诊及分析,教员补充给出模拟病人无法展示的特定舌苔、脉象信息,其余学员可参与讨论,最后教员进行点评及总结,这个模式在课堂运用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模拟病人的就诊过程不仅将所学辨证内容巩固加强,并丰富了课堂授课形式,加强了学生的互动及参与。除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还应注重课堂外的时间。目前的网络及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在中医教学中也可以加以运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补充[2],建立中医网络教学平台,设立学员互动区域,趣味知识竞赛,我心目中的中医经典等模块,给学员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参与到中医学习中去,并学有所用,学有所乐。总之,目前的西医临床专业学员的中医教学应从教材设定、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量体裁衣,因人而异,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缪建春,等.临床情景讨论式教学在医学生临床见习前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8):1162-1164.
不同的收入期望,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专业的选择。有些专业的毕业生总体薪资待遇情况比较理想,但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而有些专业就业后薪资待遇呈两极分化,做得出色能拿高薪,做得不好甚至会被迫转行。当然,还有一些专业需要“熬出头”;毕业之初待遇一般,但坚持下去,成为这个领域的能手,待遇就非常可观。总而言之,薪资待遇是我们挑大学、选专业时的重要参考项。
一、平均月薪最高的专业
据统计,我国最新一届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514元,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160元。月薪最高的本科专业为能源动力类,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签约薪水高过国有企业。从专业来看,当前签约月薪最高的硕士毕业生专业类为电子信息科学类(5373元),签约月薪最高的本科专业类为能源动力类(3027元),高职高专则为语言文化类(2322元)。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一方面,可见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摆正了心态,将着眼点放在三五年之后甚至更长远的未来,而不去过分计较刚毕业、还没有太多实践经验时的报酬。
本科生从事的各职业中,外语类专业、工学类技术职业收入最高,但从整个专业大类而言,工学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不敌经济学专业。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期待地与实际工作地点存在较大反差,毕业前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待都是留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就业,愿意留在区县就业的大学本科生仅3成左右。
但在毕业半年以后再来看,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有52%的一般本科学生都在这里工作,而“211”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也达到44%之多。大城市虽然就业机会多,但是求职竞争也非常激烈,与其一直堵在大城市找工作,不如多在中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经济和工学类以及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收入最高,超过了学习小语种的毕业生。
从行业来看,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运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相关行业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在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半年后实际月收入水平也是同类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在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中,半年后实际月收入较高的还有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中,半年后实际月收入较高的还有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建筑业。
从性别来看,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前的月收入期待、半年后的实际月收入和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月收入,这三项指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中更为突出。当然,这是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具体到每个人,还是要看自己的功底、努力程度以及职业规划。
志愿导航
法语专业
专业链接:接受相应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养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就业走向: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院校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语学院、南开大学、四川外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
信息安全专业
专业链接:本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与技术。
就业走向:毕业后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维护工作。
院校推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药物制剂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掌握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基本知识;培养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就业走向: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院校推荐:沈阳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甘肃中医学院。
医疗技术美容专业
专业链接: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学习现代美容科技,掌握相关理论和护理方法。
就业走向:在医院、美容院和美容机构,担任美容师、培训师、美容导师或相关产品的销售人员。
院校推荐: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理论,掌握电话机、传真机等在内的通信工程安装、管理和维护。
就业走向:可从事移动通信公司的设备研发与调试、移动通信业得运营,相关产品得检修和营销等工作。
院校推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日语专业
专业链接:除了学习日语、旅游业务相关知识外,还要学习团队管理、业务联络等技能。
就业走向:考取相关证书,可到旅游公司从事导游或旅游管理工作,也可当老师或翻译。
院校推荐: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西安涉外旅游职业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空中乘务专业
专业链接:立足民航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际合作为特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岗位实践能力、岗位专业综合服务能力及岗位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从事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旅游酒店及其他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就业走向:毕业后可从事国内外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务、地勤服务及民航商务等工作。
院校推荐: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空中乘务专业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导游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旅游概论、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初级会计学、中外民俗等专业课程,进行旅游知识讲解和导游员等岗位实习,从而具备相关工作的入行基础。
就业走向:可在全国各大旅行社、旅游企业、景区景点、国家军事博物馆工作。
院校推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旅游学校。
二、月薪增长最快的专业
调查显示,本科和高职高专薪资最低的均为医学和医药卫生大类。这是否说明包括医学类在内的目前“低收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佳呢?其实不尽然。尽管医学目前月薪偏低,但其发展潜力却很大。在月薪增长最快的前10位专业中,医学类占据半壁江山,其中中药学、药物制剂专业增长最快,增长率为46.5%。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就业
随着经济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高专院校迅速发展壮大,而学生就业就成了从国家到学校、家长、学生高度重视的问题,而临床医学专业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尤为突出。社会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学生的需求是否已饱和、就业前景是否暗淡,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1.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社会需求
1.1根据人事部2006年高校毕业生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属于社会需求较多的20类专业之一。但近几年医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非常严峻,尤其是具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更是难上加难。主要问题是人才分布不均衡。一方面尽管大中城市的医院人才饱和,但毕业生还是想往里挤,另一方面是小医院特别是乡镇医院缺乏人才,却无人问津。所以,尽管近几年由于高校的扩招,但新增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镇,使得拥有8亿多的农村人口,出现了看病难的问题。
1.2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2000年以来,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医生以及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等三个指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如表所示:
21世纪初期中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变化情况表
项目2000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卫生技术人员1026244905984881142870500
医生514119412776402687398848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1.281.191.171.16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人)1290595867778883075916532
平均每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410.981.371.40
据调查,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1.4%,中专学历占53%,高中及其以下学历的占36.4%;技术较高的医护人员多数集中在县城和县以上医院。论文大全。新成长起来的年轻医生,大都有中专学历,但却够不上中专水平。
由于人才分布不均衡,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医务人员过剩,农村与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仍十分严重;从学历结构分布看,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多集中在城市,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基本都是中专以下学历,大量未经医学教育培训的人员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从而使医疗队伍素质总体偏低,不适应经济发展与人民身心健康的需求。在医疗卫生方面,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有数据表明,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而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全国总量的30%。2005年底,全国市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占4.96人和2.16人。论文大全。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仅占1.05人。2003年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6%,大专学历的占17.1%,中专学历的占59.5%,高中以下学历的占21.8%。大量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并没有选择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到农村就业的更是凤毛麟角。
2.我国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为临床医学专业提供了契机
2.1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部、国家中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四部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00多亿元,用于改造部分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规划明确到2010年,中西部及东部贫困地区约2.2万所左右的乡(镇)卫生院、1300所左右的县医院、400所左右的县中医(民族)医院以及9500所左右县妇幼保健机构将面貌一新。
2.2国家《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卫生人力资源调整目标为:到2015年,全国每千入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4人左右,执业医师1.26人左右,执业护上1.26人左右,全国90%以上医生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学历层次调整目标为:本专科教育招生数从1999年的35%,2005年提高到52%,2015年达到60%;研究生教育从1999年的近3%,到2005年提高到8%,2015年达到12%;中等教育由1999年的62%,到2005年减少到40%,2015年减少到28%。
2.3国家《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乡镇卫生院医生在3至5年内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汁划地清退;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这些政策的出台,都为临床医学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就业前景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推进卫生人力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考虑人口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卫生人力需求增加的要求,将适当增加人员数量,重点调整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分布、地域分布和专业分布,调整东西部卫生人才分布,加大西部卫生人才建设和东部支援西部的工作力度,鼓励、吸引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西部就业服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农业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等各项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论文大全。
有关职业指导专家表示,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与人的生活、生育、康复等有关的预防、保健、咨询、营养人才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健全,这会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另外,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还不能满足更多病人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只要找准定位,就业的前景就会越来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