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心脏搭桥手术范例(3篇)

时间: 2024-01-29 栏目:公文范文

心脏搭桥手术范文

其实,类似于老王这样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不在少数。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期研究发现,接受过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成形术的病人在术后立刻表现出记忆失常的现象,但是一年以后,大多数病人都恢复了认知能力。而最近从事这项医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却认为,这种早期的认知损伤现象,是对心脏手术压力做出的最直接的反应。心脏搭桥术同时也代表了对大脑的一种损伤,它会减少大脑的氧气供应量,并增加大脑的压力。虽然那些病人大多在一年以后都恢复了认知功能,但是早期的记忆失常却标志着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损害。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潜在损害可能会加剧认知不足的现象,并带来轻微的认知功能损伤。此外,美国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发现,心脏搭桥手术可能导致患者长期的精神健康衰退。美国研究人员对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261名患者进行了术前和术后的症状对比,分别测试他们的短期记忆、注意力、集中力、语言理解力和空间定位力等,发现与手术前的状态相比,42%的患者的认知能力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下降。年龄显然是一个因素,但是与6000多名同龄的实验对照组普通人士进行对比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搭桥手术的这组患者的认知衰减速度是普通人的两倍。

专家认为,对那些成功实施了心脏搭桥手术并延长了寿命的患者来说,认知能力衰减对患者本人以及亲属的打击很大,它削减了寿命延长后的生命质量。研究结果证实,心脏搭桥手术能导致长期的认知障碍,因此,防止这些认知缺陷的发生就变得非常重要。专家正在考虑用一些抗氧化的方法和其他有助于健康的活动,或许会减少手术后副作用。

不过人们不会因为怕记忆力减退而放弃对生命的挽救手术,但是一旦生命挽救过来后,就要考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因此,患者术后采用正确的综合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脏搭桥术带来的副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那么,心脏搭桥术后究竟该怎么进行康复运动呢?就像上面说到的老王一样,怎样改善他所面临的消极状态呢?就是要通过最好的抗氧化方法――适量科学的运动。

由于老王原来除了血脂较高外,没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并且没有以下术后运动禁忌证:

1.反复出现代偿性心力衰竭。

2.术后仍持续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静息状态下心电图示ST段压低≥3毫米或近期又发生心肌梗死。

3.严重心律失常: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

4.呼吸功能不全:血氧分压<8.0千帕(60毫米汞柱)。

5.重度高血压:休息时血压>26.7/16.0千帕(200/120毫米汞柱),站立或活动后诱发不良血压反应。

6.术后近期发生体、肺循环栓塞。

7.术后显性糖尿病加重。

8.胸骨切口愈合不良,胸骨后或胸骨切口感染,固定胸骨的钢丝松动或脱扣。

9.术后发烧,不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搭桥手术范文

患者男,26岁,因左前胸部刀砍伤后出现失血性休克后急送当地医院,入院查体患者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呼吸浅快,约30次/min,血压约70/50rnmHg(1mmHg=0.133kPa),脉搏细速,心率140次/min,前胸胸骨中下1/3处可见一横行大小约30cm大小伤口,胸骨横断,伤口深达胸腔。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段抬高。床旁胸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急诊心脏超声提示:心包积液。入院诊断:胸部外伤、失血性休克、肺损伤、双侧开放性气胸、心脏裂伤、急性心脏压塞可能。紧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探查术,就原伤口第6肋间胸部前外侧切口进入胸腔,术中见胸骨中下1/3横断,右侧6,7,8,9肋骨骨折,右侧胸膜破裂,胸腔内约3500ml不凝血,双侧胸廓内动脉断裂,左下肺可见一大小约2cm大小裂口,心包探查见心包内约有300ml不凝鲜血,心脏前壁可见一大小约11.5cm大小伤口,跨越室间沟,横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脏裂口未穿透室壁,外院因医疗条件原因,急诊行心脏裂伤间断缝合术,4~0线间断褥式缝合心脏裂口,修补肺损伤,结扎胸廓内动脉,因不具备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条件,暂时给予结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后给予补充循环血量后,患者血压升至107/56mmHg,但心电监护提示心率128次/min,心电图Ⅱ导联ST明显抬高,心肌缺血明显。术后10h急送本院,入院查体:患者麻醉未醒,呼吸26次/min,血压约87/60mmHg,脉搏细速,心率125次/min,前胸胸骨中下部至胸部前外测可见手术切口约50cm,三缝合,双侧胸腔接闭式引流瓶。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部Ⅱ导联ST抬高,心脏超声提示:心脏瓣膜未见异常;室间隔正常。急诊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及心脏外伤修补手术。胸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建立后.先行修补心脏前壁11.5cm切口,室缺线垫片针褥式缝合心脏伤口,解除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用微创探子检查.见横断远端前降支通畅,无血栓,将大隐静脉与前降支远端行端侧吻合,打孔器在升主动脉根部打孔,然后将静脉桥与升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彻底止血。术后患者血压升至90/70mmHg,心率约110次/min,4h后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术后次日血压稳定为99~100/57~76mmHg。术后多次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均正常,3周后患者痊愈出院。术后3月后复查心电图及超声提示正常。

讨论心脏开放性外伤的损伤位置一般为右心室,这与其解剖位置有关,本例患者损伤位置处于室间沟处,造成横断冠状动脉前降支,以前病例报道较少。回顾本例病人的救治过程,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1)手术切口:急诊刀刺伤手术,一般情况采取从患侧第四或第五肋间进胸,二次手术或择期手术均采用正中切口。本例患者,从原创口第六肋进胸,扩大前胸部外侧切口,较好的暴露手术视野,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降低到最小。(2)心脏伤口靠近冠状动脉时,如未损伤冠状血管,一般处理应用血管下潜行缝合,以保证冠状动脉血管的血流通畅,可以避免心脏愈合后产生创伤性心肌桥。心室裂口肌肉丰富不易钳夹,一般用手指堵住止血后,再行缝合处理,建议心脏创口较小时可用室缺线直接“8”字缝合或褥式缝合,较大的创口可使用垫片针褥式缝合,使伤口愈合合好,不会产生假性室壁瘤。冠状动脉损伤立即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减少心肌缺血的危险。本例病人损伤冠状动脉,需要马上行冠脉搭桥术,但当不具有搭桥手术的条件时,给予冠状动脉缝扎术,为下次手术提供较好的手术机会。但缝扎冠状动脉,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血管急性血栓的形成,使患者丧失搭桥的机会。就本例来看,心脏缝扎患者因转送及搭桥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急诊冠脉外伤时,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常作为首要选择,就其优点是取消了建立体外循环的步骤,节省时问。但术野出血较多的问题难以解决,本例患者心肌缺血时间较长,且经过冠状动脉缝扎术后,具有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同时心肌缺血时间较长,选择较为稳妥的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优势较明显。(3)胸廓内动脉或称内乳动脉(internalmammaryartery,IMA)的损伤,常伴心肺损伤,IMA由锁骨下动脉直接发出,向下行于前胸壁的胸膜外,距离胸骨旁约1指,该血管直径约2min,血流量约150ml/min,IMA损伤时,数分钟出血量可达到1000ml以上。本例患者失血性休克很大原因是双侧胸廓内动脉断裂造成的。一般冠状动脉搭桥术常用胸廓内动脉,但考虑急诊手术,游离胸廓内动脉较费时,且本次手术双侧胸廓内动脉均断裂,并行结扎术,于是首选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

心脏搭桥手术范文篇3

手术使多数心脏疾病有了治愈的希望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严重疾病。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有6~8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患先心病的孩子出生。而绝大多数一般性先心病患儿都可以实施手术治疗,手术的死亡率小于2%。

冠心病是现代人类最危险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日趋增加。目前,心脏搭桥手术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普及的治疗手段,我国的心脏专科医院和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心脏中心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条件。2008年,我院心外科就完成了200余例冠脉搭桥术,成功率达100%。

通过心脏手术冠脉搭桥后,病人在1-2月内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65%以上病人术后5年无心绞痛,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0%。

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也非常成熟,只要治疗及时,瓣膜置换手术是相当安全的。

在心脏疾病里较为凶险的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病,目前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已大为降低,手术效果满意,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绝大多数先心病须手术治疗

胎儿的心脏早在母亲怀孕后2个月就发育完成,心脏异常在胚胎早期就可能发生,目前的医学手段尚难以在胚胎早期就发现心脏异常,因此,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有心脏病,称之为“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有多种。常见的先心病分为非紫绀型和紫绀型先心病。非紫绀型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紫绀型先心病有法洛氏四联征、大动脉转位等。非紫绀型先心病早期可以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有杂音,后期可以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体力活动受限等症状。紫绀型先心病,如法洛氏四联征可有紫绀、蹲踞、体力活动受限等症状。

先心病绝大多数需要开刀手术,有些病人还需要一次以上手术才能完全矫正。实际上,只要就诊及时,先心病不能通过手术进行医治的情况很少见。

大多数患儿在孩童期需要手术治疗,但是,若病儿发紫、缺氧很厉害,影响其生长,或反复出现肺部感染。短期内病情迅速恶化时,则必须尽早手术。目前,由于婴幼儿心脏外科技术日趋成熟,对于较为复杂的疾病,我们亦主张尽早开刀,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大部分孩子的饮食和日常生活在术后数周内都可以恢复正常(包括上学),当然,有的还需按医嘱继续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并做追踪。不少手术后患儿长大后可以从事正常工作,结婚生育。

作为父母,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心脏缺陷呢?通常,宝宝出生后医生会为他(她)做新生儿检查,并告诉父母宝宝是否存在心脏缺陷。有时候,在产前常规的超音波检查中也能查出胎儿有严重的心脏缺陷。有少数宝宝的心脏缺陷没有在出生时被发现,但是如果孩子的发育较同龄的小孩要差,并容易患感冒、咳嗽,稍有活动就气喘、气短,玩一阵就要在地上蹲一会儿。脸上很容易出现青紫等症状,就应该马上到医院检查以确诊。

“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最彻底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后天性心脏病,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由于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因为粥样硬化等原因,使管腔狭窄了,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轻者可出现心绞痛,重者可以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药物治疗是应用一些扩张血管药物以缓解冠心病的某些症状,然而绝大多数药物不能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也不能消除管腔的狭窄。因此,药物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不能改变冠心病的自然进程。对于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局限,狭窄超过50%的患者,可选择介入治疗。但是,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如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重、累及的血管支数较多,则应该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通俗称作“搭桥手术”,以恢复冠状动脉病变远端的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不但可以解决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遇到的难题,而且是目前最彻底的治疗方式。搭桥手术后1~2月,病人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其早期心绞痛症状的消除率高达85%~95%,65%以上病人术后5年无心绞痛,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0%。

经医生诊断为冠心病需要手术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以防止急性心肌缺血或心梗的发生。

由于急诊冠脉搭桥手术的准备时间仓促,故风险大,心肌梗死6小时内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超过6小时手术成功率便大大下降,死亡率高达30%左右。另外,急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高。

相对急诊冠脉搭桥手术,常规冠脉搭桥手术前的准备充分,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手术风险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

心脏瓣膜病变应早诊断早治疗

如果把人的心脏形象地比作一栋房子的话,那么,心脏瓣膜就是各个房间的门,所不同的是,这种“门”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所以更像是一种单向阀门。正常的人体心脏共四组心脏瓣膜,即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它们的存在使得心脏内的血流能够保持单向流动,从而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得以正常进行。

由于某种病因使得心脏瓣膜开放和/或关闭受限,即临床所称的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即可造成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增加心脏负荷,长此以往则造成心功能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即心功能不全乃至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可分为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三种。仅靠药物治疗不可能逆转瓣膜疾病,内科保守治疗只是病人用于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前期准备:介入治疗对瓣膜弹性尚好,单纯二尖瓣狭窄或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是较好的选择。而对绝大多数窄、漏并存或合并血栓的患者而言,只有进行外科手术方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有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瓣膜成形术可节省人工瓣膜费用,且术后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但对手术医生的水平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再手术风险。因此,手术之前,患者要慎重考虑和选择。

用于置换的人工瓣膜主要有机械瓣和生物瓣两种。机械瓣具有使用寿命长(预计使用寿命40-60年)、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国产瓣4000元左右,进口瓣15000元左右),其缺点主要是术后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生物瓣避免了上述缺点,但价格较贵和使用寿命有限(仅20年左右),所以,生物瓣更适合年纪较长的患者或欲生育的女性,术后不需服用抗凝药是其优势所在。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中化学的课后反思
  • 下一篇:关于科技工作计划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