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新媒体与社会治理范例(3篇)

时间: 2023-12-30 栏目:公文范文

新媒体与社会治理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公司治理路径

一、何为新媒体: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媒体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新媒体”,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美国《Online》杂志从传播方式角度将新媒体定义为:由所有人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forall,byall);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思贝(VinCrosbie)将新媒体视为与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并列的第三种媒体形态,认为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

我国学者也对新媒体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虽尚无定论,但这些内容各异的论述大致可以总结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熊澄宇等(2003)提出,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蒋宏、徐剑(2006)也认为,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在信息技术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急速扩展,传播方式极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相异的新型媒体。匡文波(2008)进一步指出,新媒体的“新”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今日之新;“新媒体”是个相对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有所发展,但新媒体又是一个时代范畴,20世纪出现的广播、电视在当时是新媒体,而现在看来则是传统媒体。展江(2009)同样认为,新媒体是20世纪90年代后产生的,基于IT技术和互联网的、具有互动特点的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二是将网络媒体等同为新媒体。如熊澄宇等(2003)曾提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数字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也是一个包括互联网、平台、信息集成界面、编辑制作系统、传播通道和接收终端等要素在内的网络传播系统。

三是更加强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性。从媒介发展史来看,新媒体可以看作对旧媒体的继承和发展(王东熙,2009)。姚广宜等(2012)也认为,新媒体与旧媒体是两个共生的概念;传统的媒体监督过程与新媒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只是传播平台发生了转变。

由此,我们认为,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能够提供交互功能的新型媒体。新媒体下的信息者和接收者可以为同一方,也可以为多方;其传播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实践中,常见的新媒体形式有: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论坛、博客、维客、微博、播客、手机短信、微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二)新媒体的特征

1.信息具有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传播单纯地分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接触信息的人不是传播者就是观看者、不是作者就是读者。与这一单线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信息的观看者可以成为另一信息源头的传播者,读者也可以成为作者。尤其是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在与用户进行积极交互这个层面上优势更加突出。而且在传统媒体的自办网站中,用户反馈通常是有专门的超链接进入的,不会在首页上完整显示,但在微博、论坛等新兴媒体中,只要进行答复,所有的关注者就都可以看到,这也使得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广度上显著优于传统媒体。

2.信息以“裂变式”速度传播。从传播速度上看,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是普通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而是一种几何级的“裂变式”传播,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一方面,由于分享与搜索同步化,微博的传播速度与转发功能帮助微博实现了“核裂变”式的几何级数效应。另一方面,与传统网站内容是由编辑选择推荐不同,微博用户往往是由自己选择信息源,同时又能通过网站对信息加以保护。这也使得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效率、便捷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信息因“社会关系”传播而更加真实。新媒体社交网络中的好友间互为传播媒介,相互传递信息。而熟悉的人所传递的信息,可信度往往更高,对信息用户的影响也更大。同时,不少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博客等,都是基于较真实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来的,相互传播的信息往往更加真实。如果出现虚假信息,好友间的线下关系会自动将其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再扩散,从而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大大提高。

事实证明,新媒体比传统媒体的传播广度和效果更强,信息来源更加丰富,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但依然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信息的筛选作用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所筛选信息的再次传播,又增强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也就是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

二、新媒体扮演重要的公司治理角色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公司内外部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尚不完善。在此背景下,新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扮演着重要的公司治理角色。

(一)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

从成本的角度看,媒体通过信息传播发挥媒介作用,能够降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减少两类交易成本。第一类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引发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第二类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所引发的成本。

新媒体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裂变式”几何级数效应的传播,从而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搜集到更丰富的信息,而且能够降低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成本,增强信息的时效性。

(二)减少虚假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方面,来自媒体的负面报道可以有效遏制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戴亦一等,2011)。另一方面,媒体也会通过影响盈余管理,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于忠泊等(2011)发现,媒体的监督作用使管理者放弃对长期发展有害的基于实际经营活动的盈余管理。权小锋、吴世农(2012)也认为,媒体关注能够有效地遏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此外,媒体关注对业绩预告信息披露质量有积极的影响(杨世鉴,2013;黄晓蓓、郑建明,2015),媒体能够通过降低公司业绩预告违规概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发挥治理作用。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形式,不仅具有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上述功能,而且因其信息的交互性、信息传播的裂变性与真实性等,在减少虚假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作用更快、更强大。

(三)完善高管行为与董事会机制,改善公司治理

Dyck&Zingales(2002)研究发现,媒体能够有效地减少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吴超鹏等(2012)从政治关联角度提出,媒体监督可以通过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约束政治关联高管行为,从而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媒体监督不仅能够规范高管行为,推动高管薪酬趋于合理,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董事会机制的发挥。Joe等(2009)研究表明,董事会效率低下的公司在被媒体曝光后,会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董事会效率。李焰等(2011)指出,媒体负面报道量和独立董事的辞职概率显著正相关,而且影响力越大的媒体对独立董事辞职概率的影响越大,表明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媒体负面报道对于推动公司治理改善和投资者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提升审计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环境

媒体监督,包括新媒体,还会通过影响审计意见类型、审计定价、审计师选择等,提升审计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环境。已有研究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越多,审计师对其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余玉苗等,2013);媒体也会促使上市公司更换高质量的审计师(戴亦一等,2013),提升审计质量。彭桃英等(2014)进一步指出,媒体的负面报道对提高审计质量有较强的治理效应,可以弥补我国制度环境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审计质量的差异,进而提升审计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加强投资者保护。

三、借助多种路径,实现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

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往往通过引起社会公众的不间断监督、引发行政介入,以及借助声誉机制等多种路径,得以实现。

(一)引起社会公众不间断监督

1.新媒体的监督更能反映中小投资者群体的意见。在法律监督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行政监督力度不够,新媒体这个更加平等化的平台,使得网民的主观化和带有道德诉求的意见实现裂变式的传播,减少了监管部门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网络媒体实现自动监督的职能。尽管由于普通网民的观点有时会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道德诉求,论证逻辑有时缺乏严谨,网上各种观点大相径庭,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会站出来表达个人看法,同时传统媒体也会实时发掘网络热点并点评或找寻第二落点对之进行深度报道,这两者与普通网民的观点一样会在网络上交锋、碰撞,在观点摩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引发不同共鸣的观点,并迅速扩散,逐渐形成一种或几种主流意见。

同时,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的监督触角更宽广,传播效果更具发散性,特别是经过与传统媒体相互呼应,往往能够形成声势浩大的“民意广场”,能够对被监督对象产生强大的“杀伤力”,对揭露和抨击公司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和盈余管理操纵行为发挥重要作用。

2.新媒体能够引发“不间断”监督。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特有的便捷性、及时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帮助人们实现了近似于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发出后一定会得到一个有效的反馈,哪怕反馈仅仅是“是”或“否”这样简单的答案,从而实现了向体制外的自下而上的监督模式的转变。实践也证明,这种监督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具体来说,新媒体监督的效力通过三个阶段得以发挥:一是在公司违规事件发生时进行报道,引发网民及普通社会公众的关注;二是在意见领袖的作用下,形成一种或多种主流意见;三是公司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做出改变。一旦公司做出相应调整,新媒体会开始新一轮的监督,从而使公司的不规范行为始终暴露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直至趋于合理。

(二)引发行政介入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增加了惩罚发生的可能性。网络媒体的信息引起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各媒体间的转载互动,并进一步实时跟踪。在舆论的监督下,行政部门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会对公司进行审查,从而促进公司治理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媒体的报道增加了监管机构介入调查企业经营活动的概率,增大了上市公司遭法律惩罚的机会,进而可以约束上市公司经理或是大股东的不法行为,所以新媒体还可以通过增加上市公司受到法律惩罚的概率来实现公司治理作用。

(三)借力声誉机制

声誉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也是新媒体治理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所谓声誉机制,就是新媒体的公司信息,会影响涉事公司及其相关人员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心目中的名誉和形象,进而影响公司及其管理人员的行为,影响公司治理水平。

新媒体治理的声誉机制涉及两大主体。一大主体是作为信息主体的公司。公司高管会出于对自身职业发展与公司社会形象的考虑,对新媒体信息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公众及资本市场的评价做出反应,进而调整和规范自身行为。另一主体是信息主体――新媒体。以盈利为目的的新媒体会将品牌广告融入自身网页中,并追求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与网络轰动效应。由于具有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此类新媒体会更加注重自身在业界的声誉。新媒体的高声誉反过来又会增大对被报道的信息主体产生更大的影响与压力,使得公司高管为维护公司及自身声誉而做出调整。

此外,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及时性、互动性等特征,以及网络猎头公司和经理人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经理人将更加注重自己在业内的声誉,进而强化新媒体的治理效用。

总之,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既因为路径依赖而具有并发挥着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公司治理作用,又因为自身“裂变式”的传播速度、空前强大的传播广度,以及特殊的互动作用的存在,而借助社会公众监督、政府介入、声誉机制等途径,发挥着更具时效、更为强大和不可替代的公司治理效用。Z

参考文献:

[1]戴亦一,潘越,刘思超.媒体监督、政府干预与公司治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视角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1,(11).

[2]耿云江,凡现云.善用媒体力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J].新闻传播,2015,(3).

[3]黄楚新.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析――以自媒体、社交媒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4,(2).

[4]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

[6]梁红玉,姚益龙,宁吉安.媒体监督、公司治理与成本[J].财经研究,2012,(7).

[7]李培功,沈艺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4).

[8]李焰,秦义虎.媒体监督、声誉机制与独立董事辞职行为[J].财贸经济,2011,(3).

[9]彭桃英,邱兆东.制度环境、媒体监督与审计质量[J].财经论丛,2014,(8).

[10]王东熙.论新媒体之“新”――从传播模式角度谈新媒体的分类和定义[J].东南传播,2009,(5).

[11]邢长敏.论新媒体定义的重构[J].新闻爱好者,2009,(10)。

[12]熊澄宇,廖毅文.新媒体――伊拉克战争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J].青年记者,2003,(5)。

[13]余玉苗,张建平,梁红玉.媒体监督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决策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1).

新媒体与社会治理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思想动态;政治教育;对策建议

一、新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以互联网、手机媒体和数字电视为代表,向大众提供个性化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媒体的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伸的,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信息以多样化的方式存在,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媒体形态进行传播,同时还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实现的双向互动性的特点。新媒体可以实现多种媒介形态的融合和创新,比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网络论坛、博客等等。新媒体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并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新媒体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类知识汇集,为大学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

1.网络新媒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手段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年龄、身份、地位往往被忽视,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各种思想和情感交流变得更加真实和直接;大学生可以凭借网络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等形态获取所需知识,改变了传统的必须面对面传授、讲授知识,进行宣传教育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大学生也能够从单纯的教育对象,被动地接受变成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这种新型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下教育带来的“审美”疲劳和心理逆反情绪,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2.网络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网络新媒体将大学生群体关注的各类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生活信息、娱乐新闻等汇集,方便其在学习交流。如:CNKI中国知网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献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基础科学、社会科学、农业、经济等十大领域的期刊以及博、硕、毕业论文等各类文献;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组委会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调查报告》中显示,通过对来自全国110余所高校3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凤凰网、新浪网、淘宝网位列前三甲。凤凰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含文图音视频的全方位综合新闻资讯、深度访谈、观点评论、财经产品、互动应用、分享社区等服;《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和《环球时报》是大学生最喜爱的报纸,而《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日报也正式上网。无论是文库还是学习网站,都以丰富的内容指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资源。

3.网络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媒体不仅可以挖掘大量内容满足大学生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还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扩大积极信息的传播空间。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摆脱了被动接受教育的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网络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将传统的知识“灌输”变为自由提升。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轻松地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中探索知识,充实自身,通过网络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使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在主动的探索和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

5.网络新媒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人际交流改变了面对面的方式。网络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有助于大学生释放长期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消极情绪。通过网络及时有效地倾诉出来,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借助网络新媒体及其人际交流的虚拟性,能够缩短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此媒介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辅助出现断裂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辅助的,因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得以延续。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亚文化氛围充斥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文化辅助断裂,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与之相伴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社会道德、公序良俗的辅助,否则就会使教育偏离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道德准绳。如何更好地与时俱进,既发挥网络新媒体信息资源的优势,又实现社会道德的有效传递,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应该是高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2.网络新媒体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弱化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网络新媒体时代调整了“受教育者”与“施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者可以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机地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当中。按照以往传统的知识传承习惯,青少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主要是从他们的父母、老师那里获得的,父母和老师的知识权威形象是不可动摇的。网络新媒体时代开始动摇了这一传统的知识传承习惯。随着网络新媒体文化技术含量急剧增加,技术文化已经超越了传统人文文化,动摇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权威性,弱化了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3.社会道德标准被游戏化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社会道德也可以被游戏化。比如,现在一些大学生遇到亟待救助的事件时,往往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理,甚至有的人还会在新媒体中加以嘲笑,有无道德的信守视乎无关紧要;对待我们社会倡导的“雷锋精神”和多年教育中本已接受的价值理念,更是成为大学生调侃的话资。文化异化现象频出,社会道德标准被游戏化。社会道德陷入价值观念尚未确立就遭消解的困境。面对如此文化环境,关注和重建道德责任感,重塑社会公德和民众的私德,使中华民族道德的优良传统薪火传人,已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迫解决的问题。

4.大学生群体缺乏对网络新媒体下庞杂信息的甄别能力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专业教辅人员进行,教育内容经过筛选,而互联网、手机等网络新媒体上的信息不受地域和文化的限制,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共生共存,其中充斥着大量违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不良信息。在商业利益的过度影响下,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势力都在企图通过网络新媒体工具宣传思想,争取受众;不少毫无营养的快餐文化,甚至低俗、暴力信息,触及大众的道德底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而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和辨别能力,网络多元文化容易造成他们认知上的混淆,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混乱。

5.网络新媒体环境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使民主程度越高,对权威的监督越多,信任就越少。大学生热衷于参与社会问题讨论,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网络新媒体,误导大学生陷入非理性的争论,引起社会信任危机。同时,网络新媒体环境中容易出现虚假信息和欺骗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关系脆弱,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社会责任感缺失,沉溺于网络新媒体所形成的虚拟空间,对他人和外界冷漠,影响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甚至造成人际沟通障碍。加上互联网、手机等管理的滞后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对人们网络行为的约束仅仅依赖个人的道德观念,缺乏强制性和有效性,这就导致互联网、手机等网络新媒体上不负责任的言论和道德失范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随意地发表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诽谤、诋毁他人的形象,捏造一些不存在的事情,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极大地冲击着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研究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工作方式和相关的技术手段也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网络新媒体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经费投入网络新媒体建设,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的维护力量,不断更新信息资源。高校需要引进网络新媒体技术,大力支持网络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购置一定的网络新媒体设备,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学校要加强与移动通讯企业的合作,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商家、企业的合法利益结合起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关的服务和资金支持。

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和技术优势,处理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既要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又要确保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能够使大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教育活动,是适应新媒体的特点,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地学习、吸收教育内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但是这种自我教育同样需要教育者正确的引导,由于大学生还缺乏对庞杂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在思政工作中教育者始终发挥着引导、纠错、鼓励、督促的重要作用,否则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下,缺乏引导,自主性的优势反而将加快其步入歧途的节奏。

3.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教师应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话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历来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将自己的真才实学同国家发展相结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理想是一个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生才能辉煌。当代大学生需要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个人理想要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通过网络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优势在于,网络新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对具有无限性,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空白,同时网络新媒体还具有互动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可以充分地发挥这些优势,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思想,传达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针对热点问题,大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讨论,通过网络新媒体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要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提高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及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传播媒体及其传播信息的认知、解读、批判和利用的素质和能力。媒介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众的媒介素养不仅是使用媒介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部分,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媒介和媒介信息的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使用能力及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5.构建网络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必定带来社会一定程度的变革,传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预定教育目标,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有学生在的地方就应该有教育者的声音。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该延伸到课外,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到“有用”和“有趣”相结合,加强网络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方法的互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欧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汪D.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01).

[3]薛雅茜.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师范大学,2014.

[4]李建军.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新媒体与社会治理范文

关键词:媒体政府变化意义

一、政府与媒体关系的起源

《社会契约论》中关于社会公约的表述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公共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政府成立之初就是在公意的指导下形成的联合体。因此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代表公意,维护公民的权利。

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集中也有民主。尽管不同国家都有相应的制衡机制,但媒体作为连接政府和大众的重要载体,其作用不容忽视。但言论自由应受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制约,这就需要政府利用物质、法律、政策及规章,对新闻传媒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管理与约束。

二、政府与媒体关系的变化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主要是共生关系和紧张关系。

1.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

这一时期媒体的共生关系主要表现在政府通过媒体进行政治输出,政府是媒体政治新闻最重要的消息来源。紧张关系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媒体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制裁权。这一时期,媒体被看作是“管理工具”。

(1)政府通过设定的政治议程来影响新闻媒体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落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党和政府需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对新闻媒体进行控制和整合是当时国情的需要。党和政府通过对报道内容、报道形式等的设定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进而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影响大众的思想。直至“”时期,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达到了顶端,甚至到了全民只能发出一个声音的地步。改革开放初期直至主政时期,坚持“党性原则”以及“政治家办报”亦被中共中央视为媒体的“任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媒体基本处于从属地位。

(2)政府对新闻媒体具有多方面的控制力

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媒体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经营权和所有权都属于国家,这也是造成媒体没有独立地位和立场最重要的原因。

在新闻信息来源方面,政府掌握着第一手的信息资源,而新闻信息与否,怎样,都由党和政府决定,其报道大多是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为目的。这个时期的媒体并没有担负其作为媒体的真正责任,只对政府负责。

2.改革开放后至今

新时期政府和媒体的共生关系主要表现在政府通过媒体进行政治传播、政治形象塑造、政策和公共事件的解释等,同时通过媒体听取来自多方面的意见、建议。紧张关系表现在政府可以设立管制媒体的边界,媒体在更大程度上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

(1)政府对媒体管理的变化和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对媒体的管理控制手段由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变为法律法规、行政、政策方式等手段共同起作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媒体可以自由参与市场竞争,这样一来,不仅打破了传媒业的地域限制,使得新闻报道可以跨地区进行,也打破了媒体原有的层级化、垂直化的管理格局。政府需要更多地与媒体进行沟通和协调。

我国从建国初期的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到改革开放后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提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出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转变治理理念。

(2)媒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

改革开放后,媒体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政府的控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来源,成为舆论主体和参与者。政府对新闻信息的控制力减弱,对媒体进行封闭式管理已经完全不可能实现。

三、研究政府与媒体关系变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1.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当前,民众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利益诉求空前高涨,需要一个能够自由表达观点、意见和建议的平台,但同时也需要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不仅在法制层面也要在道德层面约束人们的行为。政府在不断地改进治理理念和治理措施,但依然存在着大量问题,包括腐败、权大于法、不平等不公正、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都亟待解决。研究政府和媒体关系旨在从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社会结构方面解决当前社会问题。

2.启示

(1)政府要增强与媒体的合作意识

加强与媒体合作,做好政治输出和输入。政府建立与媒体的良性合作可以有效地进行政治输出,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应该首先通过主流媒体对事件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争取主动信息,使人们了解事件的进程,正确引导人们的舆论和行动。同时加强对网络媒体的信息情况的监督和控制,以尽可能减少网络谣言。在谣言出现后,及时引导媒体进行辟谣。

政府要转变与媒体沟通的态度和方法,一方面要对媒体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善待媒体。

(2)媒体的社会责任

首先媒体要做好“把关人”。把握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性,对新闻信息和报道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媒体在民众中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有些失真的东西很容易被传播开来,再加上人们对这些事件的片面理解与传递,使之越来越偏离事实真相,进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一些传媒机构,在信息前认真做好把关工作,给人们传递正确的信息。

其次,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针对当前社会的道德滑坡、缺乏精神文化信仰等问题,媒体的引导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元化的同时,构建中国人的精神核心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媒体的正确引导。

最后,媒体作为“上传下达”的主要渠道,要将其政治责任落到实处,避免空谈。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11

[2]林枫.新闻改革理论探索.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3]顾潜.中西方新闻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范例(3篇)
  • 下一篇:森林防火作文(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