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范例(3篇)

时间: 2023-12-31 栏目:公文范文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传统艺术;现代设计;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088-0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各种艺术思潮、新观念的涌入,不仅影响着我们传统的审美观,也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设计也离传统文化、民族艺术越来越远,如何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和艺术?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

(一)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是一些物质与精神的沉淀。谈到中国文化,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文化的字徽――道;中国文化的图符――太极图;中国文化的象征――龙。“道、太极、龙”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思想和内在精神。

(二)传统艺术

什么是传统艺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创造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文化精神,会以种种方式流传在世界上,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来传承着、发展着。它们传承下来,并且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倾向。当然,这种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承中的扬弃,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扬弃中,形成了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也就是传统艺术。

二、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一)神形兼备

如果说西方艺术注重“形”的再现,那么中国艺术则注重“传神”,强调“神形兼备”。中国传统艺术是注重传神,而不否定形似;注重传神,而不求形似;强调神似与形似并重,也就是“神形兼备”。“传神”在艺术创作中主要指相对忽略对事物外部特征的具体刻画,通过外部特征来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更多的将“情”溶于其中,“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不论是中国的绘画艺术还是书法艺术,其实都没有刻意追求形似,而是强调对“神”的把握和表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回味无穷,使人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追求意境

意境,就是立意于境,指“文学与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所营造的境界和情调”。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对“意境”的表达和追求,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

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以虚明实: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而使画面有灵气,充满生机。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自产生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会结束。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意境”的表达和追求。要将自己融入其中,用心观察,用心感受,意从心出,借景现形,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

(三)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总原则,也是对“传神”和“意境”的具体运用。像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龙。古往今来,龙有很多表达形式,但最本质的是S形,把龙那种威严、逞霸的形象和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仿佛一条舞动的长龙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传统艺术中强调和追求的美,也是现代设计追求的。

三、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对美的欣赏和感受已具有深厚的时代精神。在向世界开放的同时,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使我们的思想被世界众多流派所惑。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而放弃传统,应当立足于传统,努力开拓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现代设计的表现方法很多,如何使中国设计在世界设计中独树一帜呢?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值得设计师门运用的。在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就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包括太极图、太极拳,有奥运五环色组成的会徽,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气韵,表达了奥林匹克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是延续传统的艺术理念和思想,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前人具体做出背后的那种对事物、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具体的形式,不是一种纯粹的、盲目的仿古。发扬传统艺术,决不是把传统艺术看成凝固的、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把传统艺术理解为某种静止的形式,而要不断吸收外国的东西和借鉴古人的东西,就好像一只鸟的两只翅膀,缺了哪一只都不能飞翔。吸收先进和继承传统,都要求我们拥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要立足于今天,才能创造明天。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艺术也必然被纳入全球化进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了设计语言,电脑的普遍运用也深刻地影响着设计的发展,并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我们的设计要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这就要求设计师们了解中国艺术的思想理念,不断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并运用于设计中,设计出更多更鲜明的具有中国风格的设计作品,将中华艺术展现给世界。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传统教学方式;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51-02

一、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一切都由教师决定。教师依据书本、用自身的言语和板书进行课堂讲解,即所谓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无论从教学内容、策略,还是教学方法、步骤,甚至习题都是老师事先安排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传统”是因为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教学最基本、不可或缺的手段,并且都是经历了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手段。但要透彻地讲清楚某个设备或工艺流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于是就采用教具模型和挂图,然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其原因如下。

1.教具模型具有滞后性。教具一旦制成,再次修改,都需要一定的制作周期。

2.挂图或教学模型只能反映静态的状况,不能反映其运动过程,给学生展示的效果仍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

3.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同时使用多个教学用具,或从多张幻灯片、投影片中挑选一张用于显示,就会显得很忙乱。因此,在保留“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融入现代的教学技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对教育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现代教学,仍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它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师、学生、媒体、知识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育理念是“双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模式,注重人、机、知识的相融与和谐,倡导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相融合、共发挥的作用。这种模式既重视教学设计与过程,又重视教学效果与质量、知识与能力双重功效的获得。现代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某些不足,它不仅继续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而且也重视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强调教师、学生、知识、媒体技术四种元素之间的互动。

1.教师、学生与媒体技术的关系。无论是现代教育技术,还是传统教学,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即使媒体技术再先进,课件再精美生动,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媒体技术永远不能掩盖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激情的讲解,像传统教法一样言传身教、黑板板书,适当利用媒体技术实现师生之间更为亲密、和谐的交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如果过分关注媒体效果,忘记了教师主导地位,就会出现师生双向交流渠道不畅,教学亲和力低下的现象。老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随身携带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教育行为是为了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培养和塑造,学生是教育行为的最终目的,无论媒体技术多完美,其从属地位也不能居于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之上。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和谐发展的宏观目标,决不能被现代教育技术左右。

2.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法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完全排斥传统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融合传统教学中的黑板板书、挂图等,即使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声音效果,但也是冷冰冰的机器声音,不能替代教师独特的言传身教。

3.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教学课件是对教学内容的详细、生动的阐述与解释。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少在教学课件中插入过多的漂亮图片、动听的音乐,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学课件还要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新的培养目标包容了原有目标的教育功能,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各有千秋,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就是好的手段。如何真正发挥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使先进的教育技术切实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工具,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准确的言语、丰富的表情、恰当的手势和漂亮的板书,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是现代技术手段难以达到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功能,如直观化、模拟化、交互性和强大迅速的计算功能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因此这两种方式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厚此薄彼都是片面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把握不同教学手段与方法之间的关系,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体系的整体建构中,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许多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而且鲜活生动、耳目一新。通过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人的感官被“延长”了,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去认识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动静快慢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1.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的认知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字、图表、声音、动或静态图像被集成一起,构成教学软件,产生极好的逼真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机、有线电视和网络远程教育等,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图像和声音效果,但也只能展示教学信息,不能进行交互式的个别化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在计算机上反复操作、训练、直至熟练。学生在这种交流式的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由教师安排。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提供更多的优秀教育技术,给教学领域带来了生动多样的新局面,使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然而,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人的观念必须转变,否则,永远没有教学理念上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其中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宏观和微观上的结构和变化过程,都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教学过程中不但能给出结论,还有演示变化的过程,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缩短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

3.现代教育技术扩大了知识面,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更新时间。现代教育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变得更加容易方便,同时拥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使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学生、考虑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等问题,也使自己有了时间去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科技动态,搜集教学素材,等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更加实际。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使师生相互作用的条件更趋于多元化,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恰当地运用使之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红斌,李飞宇.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J].机械职业教育,1999,(03).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范文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管理思想差异融合

管理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摊开人类发展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管理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社会运行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一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多数是由科学的管理方法促成的,而一次失败的革命也可以从管理层面找到原因。用管理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一个人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管理离我们是如此之近,但是让你我来诠释管理的内涵,却又感觉无从下笔。而且,受西方科学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管理多数都在模仿西方,难道我们就不能先哲的深邃思想中总结出一些传统的管理文化为我所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就请让笔者为您抽丝剥茧,分析一下中国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差异与融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差异

(一)人伦关系层面

我国传统的人伦关系有着鲜明的等级性与附庸性,而且传统的德治思想也有着很深的等级制度的烙印,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我国的传统的道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民主,更加重视人权,虽然从思想资源上来讲,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宝贵遗产,但是我们必须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价值观层面

传统价值观带有很强的中央集权思想,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组织内部的管理者排斥以个体本位的现代管理思维,更倾向于以维护管理者权威的集体主义思维。除非是外力作用,或者是迫于生存压力的需要,组织内部的管理者不希望跳出权威的庇护而完全暴露于公众的面前,显然这一价值观念对现代管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政治文化层面

我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之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些精华已经与现代管理思想融为一体,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则与现代管理理念是冲突的,比如“大一统思想”、“封闭思想”等等,不利于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

(四)思维方式层面

中国的传统思维是以整体思维见长,特别是以模糊哲学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做一切事情都从整体着眼,但是却缺乏对细节的把握。在这样一种思维体系之下,是无法建立一套缜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无法催生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实验手段与机械设备,因此,我国古代的科学多数是依靠经验总结,而不是推理论证。如果现代企业使用这种思维方式来管理企业的话,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甚至企业管理者连自己企业为什么会倒闭都不知道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的落后层面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摒弃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只有我们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解读那些经典,传统文化才能够得以发扬,经典不应该束之高阁,它应该更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样它才有存在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融合

(一)竞争、合作与中庸

竞争与合作可以称得上是两个极端,在西方的管理理念中,似乎两永远也扯不上关系。但是在我国的管理学界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推崇管理学的本土化,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m理论模式,这一理论的提出就是基于传统的中庸思想。这一模式利用中国特有的中庸思维模式,将竞争与合作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使两者处于一个体系之中,而且每一方都可以在特定的限度

之内有效发挥其作用,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绝对不会出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情况,这就是《中庸》这部经典中提到的“执其两端而用中”在现代管理学中的表现。

(二)德治与现代管理制度

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德治,“以德服人”更是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西方的管理制度中,最早融入传统文化的部分就是德治,主要表现为管理者要具备很高的道德水平,并以此来作为员工的榜样,这也成为一个组织内部管理者修己安人的重要部分,而柔性管理理念正是从德治这一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德治作为儒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强的伦理性,强调以情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过于重视德治,将会使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因此,组织采取德治必须要适度,否则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制度的核心所在,它要求组织内部的领导必须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儒家文化就特别重视这一点,进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这种思想虽然在封建社会之中无法实现,但是它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肯定人、注重人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尊重企业员工的价值与尊严,然后再将“使用人”提升到“发展人”的高度。最终实现民主管理,防止专制、个人崇拜情况的发生。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将人融入自然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有对立的倾向,目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友好经济”正是这一思想的表现。

(四)重义轻利与效益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一些思想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实用主义,这种思想与现代管理制度讲究效益的思想是相符的。同时,我国儒家思想中,还存在着一种大于利的东西,它就是“义”。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的是小人将追求利作为一生的目标,而君子则把义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所谓的义就是一个人要公平、要诚信,要一诺千金,从这一层面来讲是有利于现代管理制度运行的,但是绝对不能将这种思想极端化,一旦这种思想极端化,就会出现不讲业绩、不讲效率的情况,这将会使组织的效益管理无法展开。

总结:

综上所述,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其管理理念都必须要植根于其固有的文化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生根、发芽,我国也是如此。我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融入现代管理思想之中,这无疑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莲梅.浅谈传统文化对我国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影响[j].消费导刊.2009(11)

[2]赵东升.东西方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06)

[3]张建武,吴临芳,张驰.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j].人大研究.2011(02)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玩泥巴作文字(8篇)
  • 下一篇:校园能源管控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