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网红经济行业报告范例(3篇)

时间: 2024-02-19 栏目:公文范文

网红经济行业报告范文篇1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当下“网红”风起;未来“网红”也必将席卷。

同样作为资本市场的“网红”,新三板最近也是相当热闹。不仅网红概念股层出不穷,各家基因和打法也各不相同。

不可否认的是,新三板也正在成为网红经济争夺市场的另外一个主战场。

虽然竞争方式各有千秋,但谁能成为新三板上“网红工厂”的独角兽,这还真得靠各家企业各显神通。

一、

对于这个号称有千亿市场份额的大蛋糕,新三板的各路网红大军也都磨刀霍霍。

众所周知,目前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行业属性日趋多元化,网红经济的身影越多得出现在文娱行业领域。

首先咱们先来看看雄踞新三板网红经济的两大门派。

1、自媒体派:飞博共创——依附网红

飞博共创挂牌新三板的时候,凭借着“冷笑话精选”起家的“自媒体第一股”,还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飞博共创主要盈利模式是以通过分享多维度资讯带动人气和流量,并加入各种类型的广告服务,通过收取客户服务费的方式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大事项提示中,飞博共创也坦言:基于公司打造的自媒体矩阵载体基本上为第三方社交平台,存在账号归属问题风险。

据飞博共创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907.8万,同比增长52.06%;归属于挂牌股东的净利润为388.45万,同比减少26.26%。

而根据收入构成来看,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99%以上。

虽然光环加身,但伴随着视频直播的兴起,段子手红利已经逐步减缓。网红经济时代,飞博共创也面临行业转型的问题。

基于流量下滑的现实,2015年下半年飞博共创尝试打造电商平台,依靠自媒体渠道,扩张粉丝经济。

在自身变现渠道尚不畅通的情况下,飞博共创也正试图从粉丝经济切入网红经济。而他入侵网红江湖的打法便是“自媒体+网红”模式。

大家都知道,在自媒体经济时代,飞博共创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

依靠自身粉丝群的优势,针对网红经济风头正盛的情况,飞博共创在2016年连续布局两起投资,与著名网红合资开公司,意图借助合作网红个人在自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布局网红经济,粉丝经济,扩充自媒体矩阵。

2、娱乐营销派:星推网络——网红生产机器

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专门“制造”网红的包装公司,或者叫孵化器公司也随之应运而生。

娱乐营销第一股星推网络便是这样一家网红上下游整合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星推网络2016年3月24日才挂牌新三板,娱乐营销第一股的名头也不是空穴来风。

江湖传言,星推网络是在娱乐营销领域首个拿到私募投资并成功挂牌新三板的公司。

公开转让说明书介绍,星推网络的主营业务为社会化娱乐营销,其商业模式是以“大数据+创意+技术+明星资源”为核心,构建社会化娱乐营销生态体系。

年报显示,星推网络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903.46万元,同期上涨4.78倍;归属于挂牌股东的净利润为1248.93万元。

在网红经济盛行的当下,星推网络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

据媒体报道,星推网络为搭上网红经济的顺风车,开始打造“网红”孵化器平台——网红星工场。

公开资料显示,“网红星工场”的造星模式,主要是利用自身的社会化娱乐营销积累的渠道优势和自建的网络平台,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红”。

经过对两大大门派的经营状况比较可以发现,星推网络的盈利模式比飞博共创更加清晰明确。

从收入构成来看,网络推广服务占据了星推网络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主要依赖于为综艺节目和企业客户提供互联网整合营销服务。

从经营模式上看,星推网络除了利用自身的媒体渠道,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年报显示,星推网络本期营业收入增长的原因之一也是期借助自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推广服务项目增加。

相比于飞博共创用“自媒体+网红”这种“曲线绕道”布局网红经济,星推网络杀入网红大军的模式则更加直截了当,简单粗暴。

二、

自从那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获得了罗辑思维真格基金的1200万,中国的网红经济正式进入各路资本“群雄逐鹿”的时代。

根据市场分析,目前网红经济市场规模过千亿,由于资本介入,网红行业短期内或将加速扩张,跑马圈地。

而今,“网红经济”这把火也烧到了新三板。可以预见,网红经济的杀入也让新三板这个本来已经刀光剑影的江湖更添一丝诡谲。

所以问题来了,网红经济到底是什么?

网红的“意见领袖”地位;

具有强大的话题性;

吸引海量的粉丝;

具备资本认可的商业变现能力;

拥有不断向外延伸的产业链;

……

凡此种种都属于网红经济的商业属性。

从载体上看,网红经济主要依附于第三方社交平台,从淘宝网红到电竞主播再到视频直播,网红经济衍生的产业链范围逐步扩大。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网红经济的火爆,目前至少辐射了包括服装及电商平台、视频直播平台、电子竞技板块。

简单来说,在网红经济这个“以人为本”的商业模式之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是要孵化出站在金子塔尖的网红,“一呼而百应”。

网红经济行业报告范文

与早几年通过网络红起来的“芙蓉姐姐”“凤姐”等红人靠出丑和搏出位走红相比,近几年出现的“网红”成为了他们的进阶版,被称为“网红2.0时代”。与第一代网红不同,由时尚达人、段子手、主播等构成的“网红2.0”,不仅要拼颜值,还要拼才华,他们有独特的风格定位,通过美拍、直播、短视频获取粉丝,将商业形式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粉丝买单、商家投放广告获得收益,形成“网红经济”概念。

近日,在所谓的“新媒体营销史上的第一大事件”的Papi酱招商会上,Papi酱的单条视频广告卖出了2200万元的价格,引起巨大关注。因而针对“网红经济”这一热门话题,电商门户、国内“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正式推出了“网络红人进入2.0时代催生‘网红经济’”频道(100ec.cn/zt/wh/),其中包含干货篇、人物篇及动态篇。

据悉,该频道涵盖了互联网+网红平台、人物、动态、行业干货等内容,对互联网+网红行业进行了全面地新闻报道、观点汇总、研究分析,把握眼下互联网+网红这一热点,是专业的互联网+网红资讯、研究平台。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解到,以雪梨、张大奕、赵大喜、潘雨润、林小宅为代表的淘宝网红,以papi酱、咪蒙、罗振宇、王尼玛、马睿、穆雅斓、二更食堂为代表的内容网红,以奶茶妹妹、芙蓉姐姐、凤姐为代表的事件网红,以王思聪、艾克里里、同道大叔、叫兽易小星、留几手、使徒子为代表的微博网红,以黄灿灿、陈都灵、南笙、王柳雯、周扬清为代表的颜值网红,以Miss韩懿莹、皇族White、小仓carry、若风为代表的电竞网红,不仅拼颜值还要靠才华,在“网红经济的”催生之下,逐步迎来自媒体的黄金时期。

“网红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求的目标。“网红”的真正价值,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内涵和本领,让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高出别人的技能。网红”需要创新,需要寻找到别人所不具有的东西,寻找到资本能够嗅到的投资价值。

网红指数疯狂飙涨,未来的一种趋势是网红+影视娱乐,明星将网红化,网红将娱乐影视化。互联网+娱乐时代,明星的跨界,网红的融资,引爆了超级IP的流行。据了解,此前还推出了“中国互联网+明星汇”频道(100ec.cn/zt/mxh/),分享明星操刀跨界互联网的最新动态,全面剖析明星“触电”互联网的背后,探讨明星究竟该如何“+”互联网的原创干货。

主任、国内首部《互联网+产业风口》作者曹磊认为,“网红模式”要想成为投资的风口,一般要具备几个要素:首先,粉丝要具备一定的量;其次,这些粉丝要有规模化变现的能力;再次,要符合当前的法律法规,最后,网红变现的模式要具备可持续性。

网红经济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成为下一个风口”?主任曹磊表示,两者并不分裂。以papi酱为例,说明网红经济投资的风已经来了。而且“红人经济”一直伴随着人类存在,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网红经济”无非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扩散了红的范围、速度。

网红经济行业报告范文

2015年10月,网红运营公司“如涵电商”宣布获得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A轮投资方赛富亚洲跟投。

2016年3月,“金刚文化”获得IDG资本领投的4000万元Pre-A轮投资。“金刚文化”先后签约了“小野妹子学吐槽”“英国报姐”等粉丝量过千万的段子手。

2016年3月,借助微博和优酷成为网红的papi酱获得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共计1200万元融资。

2016年4月21日,papi酱在阿里平台上以2200万元成交价完成了“互联网广告第一拍”。

2016年5月4日,为网红打造个人品牌并通过淘宝进行销售的“杭州缇苏”获得了“光线传媒”3000万元的A轮融资。

由“网红”引发的新型产业形态,即网红产业,引爆了互联网供需两端的裂变,获得了井喷式增长,并在资本市场炙手可热。在网红作为新兴经济角色地位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网红经济”是什么,“网红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网红经济”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本文正是基于“网红经济”这三问的思考。

一、“网红经济”是什么

如果说网红就是网络红人,那么中国网红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网红1.0版本是网络小说盛行的文字时代,那时“文字网红”占得天下,安妮宝贝、痞子蔡、韩寒、郭敬明等,影响了一代网民;网红2.0则是“读图时代”,靠拍摄审丑搞怪照片出位的芙蓉姐姐、凤姐等先后成为红极一时的关注热点,然而这些网红的兴起与衰落并没有与产业结合,继而给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与此不同的是网红3.0,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以网红们个人魅力和品味为主导,在社交网络中聚集人气,进行视觉推广,再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由此形成了网红经济模式。

(一)网红类型与盈利模式

进入3.0时代,网红的类型日趋多元化,网红经济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化。根据网红吸纳粉丝的方式,可以分为电商网红、直播网红和内容网红三种类型。其一,电商网红凭借自己的高颜值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吸引众多粉丝。获得海量关注后,再把粉丝引导至相关电商平台。其二,直播网红主要得益于直播模式的实时性与互动性,更好地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和窥探心理。虽然会有提前的脚本设计和修饰,但真实性更高,观众们可以直接对直播者进行打赏。其三,内容网红是以papi酱为代表的“内容型”网红。采取短视频这种具象化的表现方式,让网红的形象瞬间丰富和立体起来。他们吸粉能力强大,网住的是大量活跃的真实粉丝,获得不少粉丝打赏和广告代言来变现。

至于网红盈利模式,主要分为直接变现和间接变现两种模式。直接变现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广告、打赏和培训的方式获得经济收入。广告模式是一种最为直接的网红盈利模式。网红拥有大批粉丝群体,具有极强的内容驾驭与引导能力,粉丝对其容易产生共鸣继而跟随,因此植入或代言广告效果较好。例如普通大V微博转发广告报价大约2-3万元。但是由于过多广告容易引起粉丝反感,所以这种盈利模式有一定局限性。打赏模式多用于视频直播的网红。通过粉丝赠送虚拟礼物或购买会员资格等方式盈利。例如“罗辑思维”的主播、斗鱼平台主播等。网红培训是随着网红产业的不断壮大而兴起的盈利模式。目前培训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如何成为网红,二是如何经营网红。例如网红商学院成立不到一个月,就迎来了500名学员,目前估值超过1亿元。

间接变现模式主要是网红通过对其粉丝进行精准营销,而获得的电商销售收益。电商模式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网红盈利模式。网红可以根据自身特征和粉丝人群的精准定位,匹配相应产品。利用内容生产和传播优势,再加上网红经纪的营销策划,将网红背后的强大粉丝群体引流到相应电商平台,获得快速盈利。

(二)网红产业链

通过走红各类社交平台而拥有了大量粉丝的网红,一方面和实体供应链提供商结合,另一方面联手电商平台,获得巨大经济收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网红经纪的助推作用。网红经济产业链也由此形成,其中包括了上游网络社交平台、中游网红孵化和下游网红变现渠道。(如图1所示)

1.网红产业链上游:网络社交平台

网红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培养网红的综合性社交平台微博和具有专业性的小社交平台。微博具有较大程度的开放性和社交群体之间的弱关系性,是最容易扩大影响力的社交平台。绝大多数网红主要以微博为平台,吸引粉丝关注并与其进行互动。

小型社交平台往往具有某领域的专业性,例如豆瓣、知乎、果壳等,都会出现在该领域有特殊才能的网友,在社交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受到其他兴趣相同网友的关注。随着关注人数的逐渐增多,也会产生相关领域的小型网红。但是由于小型社交平台日流量有限,传播力度也相对受限。为了持续提高知名度,这些小型网红也会继续向流量较大的综合性社交平台聚集,并以网红身份长期活跃。

2.网红产业链中游:网红经纪公司

在网红嫁接电商平台实现个人知名度变现的过程中,网红经纪公司这一中游环节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红经纪公司通过挑选、签约网红、继而帮助提供营销内容策划、内容制作、买手和设计师支持,不断增加曝光度,持续扩大粉丝规模(网红粉丝规模与网红变现能力有直接关联,粉丝规模越大,该网红变现能力也就越强)。

网红经纪公司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寻找签约现有合适网红。这些经纪公司一般会挑选已具有一定量级粉丝(例如10万以上)的网红。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审美输出能力或某种独特个性,才具备成为网红的潜力。但是成为网红并非易事,需要将热门话题(例如旅行、才艺、热门活动)等内容,持续不断地通过文字、照片与视频的方式包装上传,以展示网红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其次,经纪公司还要组织专业团队维护网红的社交账号。要定期更新吸引粉丝注意的内容以及保持与粉丝的互动维持粘性,使网红能够吸引粉丝点击相关店铺链接或者关注网红推广的产品。第三,组织生产。利用其供应链组织生产能力为网红对接供应链渠道,将其在网上宣传的产品进行实体生产。第四,提供相关电商店铺的运营管理。网红经纪公司通过在网上店铺销售网红宣传产品的方式将网红社交资产进行变现。

3.网红产业链下游:电商平台

网红产业链下游主要是通过网红、供应商和电商平台的三方合作,将网红粉丝导流至电商平台进行变现。网红由于其讲究的时尚性和独特性,引起大批粉丝追捧,同时也产生大量供应需求。网红要灵活应对粉丝消费者需求,就需要找到随时生产、随时发货的供应商的介入。因此网红经纪公司自身或者其对接供应链的服务平台,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供应链人脉,为网红对接到在具备了一定规模后依旧能够保持快速反应和高品质的供应链。同时,由于这对供应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品牌上市公司也想借助自己已有的成熟供应链体系参与到这个环节之中。

二、“网红经济”的反思

“网红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网红产业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建构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然而,面对来势凶猛的互联网一片红,我们不禁要问它为何会产生,它产生于怎样的时代背景,又会给我们的时代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网红:乌合之众的领袖?

网络红人之所以有号召力,能对粉丝进行定向营销,正是因为他们聚集了广大的受众群体。这一受众群体来自中国网民。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1],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移动互联网民达5.57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网民也都是网络红人们的潜在粉丝,只要把握了他们的受众心理,满足了他们心理需求,网红精准营销就水到渠成了。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描述了个体聚集成群体心理变化,他认为“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2]。漫无目的的广大网民同时在互联网中浏览时,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发地寻找引发共鸣的符号资源。共同的符号关注,成为了网民关注的焦点。网民在与焦点人物的关注群体产生互动之时,获得群体的团结感与归属感,从而产生群体共同的情感体验。继而在焦点人物频繁的更新活动中,融入由其引领的群体中,成为焦点人物的跟随者。

在普通网民成为某位网红粉丝的过程中,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第一,追随符号化的从众心理。在网络社交平

台中,许多社会焦点以一种符号化的形式展现于网红的个人空间中。网红们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甚至个人爱好或性格特征,都被贴上符号化的标签,并通过个人图片和视频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引起关注,形成粉丝群体。更多的网民受到网红粉丝群体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认知、判断、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赞同与符合粉丝群体的行为方式,使自己也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第二,在群体互动中获得团结感和归属感,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柯林斯认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互动仪式链的市场。网络世界中互动仪式有所不同的是,个人的情感能量极易被最大化,即一人之言快速被全网网民获悉,这为网络社交平台的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同时,在个人情感能量注入于互动仪式中后,原有的符号资源被强化,那些具有共同特征的符号具有更大吸引力,因而又为下一次的互动意识提供了强大动力。

毋庸置疑,这些网红粉丝群体的力量是极大的;否则也不可能产生“网红经济”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但是正如勒庞所说,群众等同于无意识集体。因为无意识,所以力量强大。“无意识”是一种毫无理性的、不经思考的、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状态。然而,我们需要警惕的正是这样一种“无意识”。正是由于“无意识”,才极易于被所追随的“领袖人物”影响和蛊惑,以至于难辨是非。“网红经济”不论有怎样的缘起,归根结底已成为一种经济行为。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粉丝,网红们也会放大社会中的丑恶事实,以激烈的形式曝光和扩散负面能量,以此博得网友们的共鸣。例如当下炙手可热的网红papi酱和一些网络主播,都是通过吐槽、恶搞、讥讽等手段,以夸大或粗爆的言辞,向粉丝群体们展示当下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表达个人对社会的不满。从某种程度上说,对社会不满正是一种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与相同社会处境者产生共鸣。网红们也正是抓住了这种社会心理的“传染性”,才在其个人网络空间中大肆放言。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度,并成功吸引了资本注入,但是这种无意义、无内涵、也无深度的内容传播,终究不能成为被推崇的文化消费的主流发展方向,否则只能引领文化品味低劣化、精神追求庸俗化,同时大众文化素质也会因此日趋下降。

(二)网红供给:文化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侧影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6篇)
  • 下一篇: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