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例(12篇)

时间: 2023-12-31 栏目:公文范文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篇1

现代美术的发展趋势精品源自化学科

弘扬主旋律为主导我国正致力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美术事业或者美术产业都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域,因此,国内美术的发展主线依然是以主旋律为主,美术创作者们遵循的首要创作原则应该是创作健康的、有审美价值并且符合国家和人们利益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应该体现时代的特征,具有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不拘一格,应该实现“百花齐放”的方针,只要美术作品符合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能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达到充实的效果,就应该鼓励。坚持美术发展的主旋律,才能保证思想以及价值观的正确性。美术创作者们应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应该被暂时的经济利益蒙蔽双眼,而去创作一些低俗的美术作品,这样就亵渎了美术家的身份,也是对美术这门艺术的极大不尊重。美术的创作与发展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的,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美术的创作亦是如此。因此国内美术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不管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理想主义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对人们的生活有总结反映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指导的作用。脱离了现实的美术创作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是先锋派美术或者超现实主义美术,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还是因为通过变异和夸张的手段反映了现实。艺术不是虚无缥缈的,理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是艺术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基本保证,因此,我国的美术发展趋势必然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国内美术与西方美术交流加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全球化的发展逐步深化,我国的美术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下去,未来一段时间内,美术创作会更多地融入西方美术的创作元素,创作出一批中西合璧的美术作品。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研究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的学者逐渐增多,美术领域的创作者们接受的美术教育已经中西贯通,并且越来越体系化,因此西方的美术元素会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并借鉴的,“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是正确的,但是我国美术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立场,坚决否定全盘西化,并对抗外域文化的不正当入侵,因此,我国美术与异域美术的交流应该掌握好一个限度的问题。

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的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我国特有的山水画以及其他美术形式,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应该深刻地进行挖掘并弘扬,防止被埋没掉,应该通过合适的途径进行传承。国内美术的发展趋势,必然包括中国传统美术的发扬光大,传统美术是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将传统美术和新媒体、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国内美术发展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时代在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美术发展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应该进行稳妥的创新,而不是安于现状。现阶段,美术产业化趋势突出,美术不只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生活消费品,美术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工艺美术以及设计领域对美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些领域中,应该充分发掘传统美术的元素,将传统美术的作用充分地予以发挥,不仅传承了我国传统的美术,还创作和设计出特点独特的产品。因此,传统美术是美术发展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丢弃的,国内美术的发展需要求新,需要吸收外来美术的优点,但是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美术。美术批评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探讨美术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探讨美术创作的发展趋势,还要探讨与美术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其中之一就是美术批评学的发展趋势,美术批评属于艺术批评的范畴,批评的对象是美术作品或者美术现象。美术批评一般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主要针对当前美术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评论,所以它对美术的各项发展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能够对美术的发展给予前瞻性的规划和思考,对美术创作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批评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一个不断完善并深化的过程,应用于美术批评的各项理论会更加充盈和丰富,对美术创作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美术创作的内容更加深刻,形式更加多元化。美术批评家们应该认清美术发展的形式,不迎合不渲染不夸张,要有扎实的做学问的底气,对美术发展的现象提出中肯的批评以及实事求是的看法,反对浮躁的学术风气。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新经济时代,宏观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进行营销创新,对企业开创营销新局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认为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理念、“系统化”营销战略、“逆向”营销策略、“扁平化”营销组织、“柔性”营销管理和“混合”营销领域,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企业营销创新的驱动因素,即消费者偏好转换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进而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的发展,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呈现出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等重要趋势,为了适应这一瞬息万变的宏观市场环境,一场以“营销创新”为主题的新营销革命正悄然兴起。一般而言,在以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化、效率化和层次化为主要特征的旧经济时代,企业营销通常以各种类型的广告、人海战术等有形营销手段为基本手段,以经营业绩和股东利益的高低作为营销业绩的衡量标准,而以差异化、个性化、网络化和速度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企业营销则日益重视将有形营销与品牌、客户关系等无形营销手段相结合,以客户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营销业绩的高低。相比之下,不论是在营销组织结构还是在营销管理模式上,旧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都在很大程度上被颠覆或者显著修正,因此必须关注新经济时代营销领域可能发生的新趋势与新发展,坚持营销创新,才能够开创企业营销工作的新局面,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有鉴于此,理性分析宏观环境变化中,市场营销在理念、战略、策略、组织、管理和领域上的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通过改革创新、趋利避害,挖掘其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对还处于发展阶段、正不断向现代化、国际化企业迈进的我国民族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一)“短期”营销理念向“可持续发展”营销理念的转变

传统市场营销理念往往以短期的“销售业绩”作为核心营销理念,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而在新经济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更强调可持续发展,表现在:首先,营销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即以扩大市场或推销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注重培育和扩大长期客户群,形成如“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等新营销理念;其次,营销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即以竞争为中心转变为以合作为中心,注重各类营销资源的整合和营销关系的培养,如同竞争对手、分销渠道等交易伙伴建立“合作”和“双赢”的营销战略联盟理念,以及重视营销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资本积累等营销理念。

(二)“局部”营销战略向“系统”营销战略的转变

在传统营销理念中并不存在整体营销战略的概念,因而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明确的营销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而仅仅只重视局部利益,导致各种短期的、不规范的营销策略的产生。而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现代营销理念影响下,企业营销愈来愈同企业长期战略相结合,并形成了独特企业营销战略,即通过营销战略的制订、营销战略与战术的协调以确保市场营销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导致了许多现代化的营销战略的产生。例如:追求标准化、快速反应的一体化营销战略;追求优越服务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追求优势互补的联盟营销战略以及追求满足顾客个性的定制化营销战略等。

(三)“正向”营销策略向“逆向”营销策略的转变

在传统以“产品技术为中心”的短期营销理念的支撑下,企业的营销策略主要采用“企业一消费者~企业”的正向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设计侧重于从企业自身推销产品的出发,涌现了许多经典的营销策略,如“4P”和“6P”营销组合等;而在新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营销理念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转变,企业的营销策略也逐步转向顾客的角度,侧重于“顾客一企业一顾客”的逆向营销策略,强调顾客需求的差异化和企业提供商品功能的多样化和定制化,着眼于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双赢,从而产生了许多更具生命力、更为互动的营销策略,如“4C”、“4V”和“4R”营销组合等,在新的层次上概括了营销策略的新框架。

(四)“金字塔”式营销组织向“扁平化”营销组织的转变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市场营销要求企业尽可能的贴近消费者、贴近终端市场,因而扁平化的营销组织取代传统金字塔式的营销组织就成为大势所趋。主要表现在:首先,营销层级不断减少,企业往往通过变多层次批发环节为一层批发,或通过建立区域、联合配送中心的方式,缩短营销组织层级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其次,营销组织E化,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的高效率销售渠道,使得企业营销组织模式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最后,营销组织联盟化,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将拥有不同营销资源或出于不同营销区域的若干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集结一起,以形成一种网络化、协同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从而在宏观上实现营销组织扁平化。

(五)“刚性”营销管理向“柔性”营销管理的转变

传统营销管理的“刚性”主要表现在:缺乏沟通管理、缺乏学习管理和缺乏整合管理,这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核心理念、以“扁平化”为主要组织模式的现代营销明显是不相适应的,表现在:首先,现代市场营销强调双向沟通,包括同消费者沟通、同市场环境沟通等,而传统营销则要么只重视内部的产品和人员的管理,要么只重视外部公共关系的开展,而忽视了同客户、同市场的长期的沟通,因而建立一种围绕客户沟通和建立长期关系的营销管理思想模式,即客户关系管理(CRM),其是未来营销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次,传统营销往往采用硬性指标和规章制度来强化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但是随着现代市场营销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知识型员工比重日趋增加,因而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建立更具弹性的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未来营销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最后,受“短期”营销理念和金字塔式的营销组织体系的影响,传统营销管理往往只注重不同时空所采用的营销策略和手段的实际效果,而忽视了其内在联系对消费者的不同影响。与之不同的是,现代营销管理则更为注重“一个声音”,即通过管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空的传播手段,使其发挥出最佳、集中统一的作用,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期的、双向的关系,因而整合营销管理(1M)将逐步成为现代营销管理的主流。

(六)“独立”营销领域向“混合”营销领域的转变

首先,表现在传统独立营销领域的相互融合。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营销进程的日趋加快,以及未来若干年内,自由贸易区域的扩大和各国政策法规对外国投资的放宽,全球市场必将进一步开放。传统独立的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正逐步对接、相互融合,形成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之势,从而不可避免地把现代企业营销置于一个全球一体化的营销领域之中。其次,表现在营销领域和非营销领域的相互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以及现代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的深化,企业营销越来越注重品牌社会价值的营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依靠同政府组织、大学、社团或其它非盈利性组织的合作,来提升品牌、产品、企业的社会价值、美誉度和知名度,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同各类消费者形成共鸣,因而传统营销领域向非营销领域的渗透已成为现代营销领域拓展的重要趋势。

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驱动因素

企业市场营销的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组织等正随着外部环境激烈变化而不断变化,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发展趋势。有鉴于此,探究各种发展趋势背后的驱动力量,对于企业从客观上把握趋势发展的脉络、提高营销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从理论上看,现代市场营销不断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包含以下两点:

(一)外部驱动力:消费者偏好转换

消费者偏好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市场区域和市场环境下,受各种营销因素的影响和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某种属性所表现出来的优先购买的主观意愿或实际行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的本质就是刺激消费者偏好向有利于企业产品销售的方向发展,因而其对现代营销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根据现代经济学对消费者偏好的研究进展表明: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营销过程与消费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同价值和不同兴趣的消费者会对企业的营销过程形成喜好和不满,进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形成制约。因而为了从消费者处得到持续、必要的支持,企业的营销体系应该和消费者相互协作,识别价值和利害关系,努力不问断地、周到地考虑消费者的兴趣和需要,最终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长期共识和共同营销,实现企业市场营销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现代市场营销逐步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营销理念和“逆向”营销策略的根本由来。

对产品价值预期的变化是消费者产品偏好形成主要因素之一,包括价格预期、质量预期、服务预期和社会影响预期等,例如:有强烈价格预期的消费者,往往对营销组织的层级敏感,扁平化或E化的营销组织结构更容易得到认可;有强烈质量预期的消费者,则对营销管理的水平敏感,这就需要企业采取整合营销管理等柔性化、一致化的现代营销管理方法;对社会影响预期反应强烈的消费者,就容易关注企业在非营销领域的表现,如对体育赛事的赞助、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有鉴于此,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消费者预期,对消费者偏好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促使了企业市场营销做出相应调整,形成了各种发展趋势。

情感偏好是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另一重要因素。情感偏好是指由消费者的性格、气质等心理特质和教育水平、人生观、价值观等现在或过去的经验相互综合而成的特殊情感,因而能对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和消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实践中,为了达到或适应影响消费者情感的目的,企业逐渐在营销过程中创新''''JII9,采取客户关系管理、与不同区域的竞争者形成战略联盟和向为消费者所关心的非营销领域渗透等长期性的营销方式,以构筑同目标消费群体的长期情感纽带,从而进一步促使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营销理念的现代市场营销趋势的形成和发展。:

(二)内部驱动力:企业制度创新

从微观上看,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需要依赖各种经济契约、营销观念、法制保障、操作规范等制度要素,因而,企业营销制度的演进与创新过程就是企业市场营销实现自我突破与完善的发展过程。实际上,营销制度创新不仅将观念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而且还具有引导各种创新的功效,因而是企业市场营销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表现在:

制度创新为企业营销的创新提供了创新源泉。随着买方市场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通过产权制度的创新,如经理人制度、员工持股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劳动股份制度等,充分而有效的调动了基层营销人员和营销管理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和营销管理人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有的放矢的进行创造性的营销活动,从而为企业各种营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制度创新为企业营销的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依靠制度创新可以将营销创新的精神、思维方式和方法转化为企业营销人员和营销过程的经营理念行动准则、政策方针和企业深层次的文化核心,实践中,营销观念的转变、营销战略的兴起和营销管理的柔性化都是这一制度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制度创新的根本问题是解决交易成本问题,而交易成本决定企业边界或企业规模,因而制度创新会通过降低费用的制度安排引导相应的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因而不论是“扁平化”“E化”还是“联盟化”的营销组织发展新趋势,从微观企业角度上看,是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根本结果。

实际上,消费者偏好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消费者偏好作为一种重要信息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则通过在现有制度和消费者需求之间做出协调以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引导企业市场营销创新,保障营销创新的成果。因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等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正是在外部消费者偏好转换和内部企业制度变迁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市场营销呈现出各种发展新趋势。有鉴于此,有效引导和管理消费者偏好、完善和健全企业制度是实践现代市场营销新趋势的重要途径和必要保证。

顺应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应对策略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篇3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已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局面。如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新兴业态发展迅猛;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亮点,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文化服务日趋完善,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投资持续升温,文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社会资本的介入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内蒙古文化产业的行业框架基本建立,显示出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些行业形成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提出和实施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战略,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确立宏伟的远景目标。当前,面对新一轮的发展大潮,欠发达地区能否抓住有利机遇,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有所作为,是一个引起普遍关注而又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于新世纪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为实现这一目标,先后出台了支持和加快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决定和政策,明确了全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文化建设热已在全区蔚然成风。

在“大文化”、“大产业”、“大旅游”发展思路的引导下,文化产业已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新的支柱性产业雏形已现。全区各地高度重视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依托草原文化资源,积极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使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大放光彩。目前,已有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红山文化节等110多个节庆品牌;初步建设或正在规划秦直道、巴林石、孝庄园、红山先民聚落园、锡林浩特蒙元文化城、大盛魁文化产业园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元上都文化产业园区等20个文化产业园区;在图书发行、有线电视网络、电影、出版、报业领域成立了5大文化产业集团,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其集团化、集约化、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二)加强文化资源普查、整合与开发,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内蒙古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加快内蒙古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现实基础。自2006—201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和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我区已有数十个项目入选部级“非遗”名录;2010—2011年组织实施了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对内蒙古的历史文化、民族语言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文化之乡、地名文化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科研究、文化艺术机构或团体以及广告会展业、网络业、动漫业、文化人才等19个大项目、108个子项目进行了较全面的普查。目前,我们已初步摸清了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各类文化遗产及资源的家底。与此同时,我区先后组织实施了“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程、“蒙古文大藏经影印出版工程”、“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内蒙古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等。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重大文化项目和学术工程的完成将对内蒙古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由此而产生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将会使更多的人从其他行业中逐步分离出来,加入到文化产业大军中去,内蒙古文化产业将迅速发展壮大,进而取代部分传统产业而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

(三)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开拓宽广的前进道路。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涉及文化生产、文化流通、文化组织、文化结构、文化分配、文化权利等各个方面,既包括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又包括对原有文化利益格局的调整。既包括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制度的破除,又包括对原有文化经济格局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由于目前我区文化产业总体上尚处于起始阶段,还未形成完善、配套的文化产业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清除不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解放文化产业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从而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保驾护航。

(四)积极培育和完善主导文化市场,为内蒙古文化产业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发育的土壤,其发育的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文化市场是连接、沟通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者的中介,必须在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以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经过几年发展,一个包括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业、新闻出版业、影视制作放映业、文艺创作演出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娱乐业、广告业、文化会展业、工艺美术业等行业,由本体产业、交叉产业、延伸产业综合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在内蒙古已初步形成。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个以呼和浩特为中心,以呼包鄂产业带为主轴,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区块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构筑起了内蒙古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市场发育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内蒙古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将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将极大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内涵发展;崇尚自然、向往绿色、保护生态的普遍的大众文化理念和生活理念,将会为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做大做强内蒙古的文化产业赢得无限商机,将吸引更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和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产生良好的文化市场效应,为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市场化发展开辟广阔的美好前景。

(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要求内蒙古“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区将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并明确了自治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和主要发展目标。由此,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必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当今社会,任何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性竞争。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源泉。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上升,经济发展越来越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借助文化手段和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经济的文化属性越来越明显,出现了“经济文化化”趋势。当今,文化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生产,天然地具有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具有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或功能,还具备了市场条件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而在自然生产力、工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第三代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便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当代经济文化科技的一体化趋势。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既是内容产品,又是技术产品,融合度高、带动性强、增长速度快,是典型的绿色产业、低碳经济,在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促进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贡献将越来越大。而“并存、互补、竞争、创新”将是未来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毋庸置疑,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在其经济、文化、科技的一体化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文化产业链的特优化趋势。内蒙古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必将围绕主导产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民族特色文化产业链,使分散的资源集约化,这是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所在。一是以资产或产权为纽带,打破条块分割、行政壁垒和行业垄断,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使之成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二是根据区域文化资源的禀赋特点和产业链相关效应,以中心城市为重点,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集约化程度较高、产业链较长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三是着力打造混生性文化产业项目,尤其要把文化旅游与民族演艺结合起来,集合市场、资本、技术及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打造有市场前景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形成内蒙古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1篇4

美国的金融危机结束了全世界上一轮传统产业大发展的周期,促使世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美国经济形成了一次大型科技创新趋势,即以电脑技术发展为代表、以网络泡沫为高峰的新兴产业周期。那一轮科技创新周期,成就了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成就了一大批创新型公司,并且奠定了美国经济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的龙头地位。而2007年之后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大量传统产业公司倒下,如美国的银行业、汽车制造业,而且迫使世界各国政府从盲目发展制造业的经济热潮中急流勇退,纷纷为本国经济寻找新的出路。在奥巴马政府的推动下,以节能环保、提高效率为方向的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

中国政府由于在2009年采取了以传统产业扩展来挽救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策略,导致中国股市的周期型行业衰退周期向后推迟到2010年。因此,尽管中国政府也在2009年及时推出了七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但由于传统产业处于旺盛盈利状况,使得新兴产业发展也同样延迟。所以,中国股市的趋势转型,也因此受到影响。

中国股市本轮科技创新大趋势,截至目前,可以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2009年到2010年,科技创新趋势处于萌芽阶段,2011-2012年,科技创新周期处于回调阶段,2013年开始,科技创新趋势进入崛起阶段,并有望进入大发展阶段。

2009年中期,中国政府公布了七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了中国经济大型结构调整的方向。股票市场投资者对这个大方向,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响应。从2009年中期到2010年年底,股票市场的主要机会,都集中在七大新兴产业之上。在当时,投资者对于新兴产业给予了非常高的热情与强烈看好的预期。

在萌芽阶段后期,各种以新兴产业为名的炒作达到顶峰,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新兴产业的新股发行后,开盘价奇高,创造了一批典型的泡沫股价,如华锐风电,发行价高达90元,发行市盈率达到48倍,上市后形成巨大严重套牢盘,投资者上市日购买,如果持续持有,亏损比例甚至超过中国石油的首日购买。

萌芽阶段对新兴产业股票的炒作,主要是投资者对于新兴产业这些新概念的追逐,概念性远远大于实质性理解。因此,在炒作完毕后,自然进入了一个大幅度回调阶段。

第二阶段,科技创新趋势的回调阶段,2011年到2012年。

在第二阶段,绝大多数新兴产业股票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从经济层面看,原因是非常显著的。七大新兴产业中,绝大多数行业与企业,都因为技术不到位、成本高企等原因导致市场销售不顺,有的甚至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在下游需求下滑推动下,公司业绩大幅度下滑。

不过,这一阶段里,新兴产业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由于在某些局部已经展现出极大的潜力与增长特性,一些新兴产业公司完全不理会大盘的下跌与新兴产业整体股票的弱势,独立上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的上升,全部都是因为公司基本面高成长促成的,绝对不是因为过去的庄家行为或者民间游资胡乱炒作形成。主要代表有:安防行业、医药行业、电子消费推动的新材料、电子元器件、新能源设备、网络媒体。

尽管多数新兴产业股票表现不佳,但是,少数公司抓住市场成长的机会,通过业绩的持续增长,为投资者赢得了投资盈利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这些公司在大熊市背景下,树立了公司业绩促成股价牛市的优秀榜样。这个榜样的作用,最终形成了第三阶段科技创新浪潮的崛起。

第三阶段,2013年开始,股市进入科技创新趋势的崛起阶段。

今年开始,科技创新趋势进入全面崛起阶段。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经济层面有着充分的依据作为支持。理由如下:

一是政府的政策全面坚定地转向结构调整,不再像往年那样,在调结构与保增长之间犹豫不决。尽管当前的政策口号上,依然是保增长、调结构,但是,保增长的内容已经不是通过基础建设等粗放方式来实现,而是通过加强民生投资、加强环境保护与经营效率投资等方式,实际上就是以调结构的方式来保增长。这个政策的坚定性,最主要表现在新一届政府班子上任后,没有采取往年的习惯,在年初大搞投资活动,而是坚定地实施调结构,下放权力,更多的让市场主导经济的发展。在舆论媒体层面,已经完全没有人为大搞基建投资等粗放方式摇旗呐喊,反而是全面一致的口诛笔伐。自上到下,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经济学家、企业家,都一致认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结构调整,已经深入老百姓的心中,自然就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二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型公司,在结构调整大潮中出现业绩高速增长,促使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并且形成趋势。同时,一系列经济重大现象,如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发展、影视传媒行业消费趋势的增长等,纷纷给科技创新趋势增添了力量。这些重大经济现象,就像一面面旗帜,鼓舞着普通投资者从周期型行业中倒戈,转向新兴产业公司。从中报情况看,业绩同比增长的科技创新型公司数量,显著多于之前报表的数据;持续增长的高成长公司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在第二阶段持续高成长的龙头公司,目前依然保持着50%以上的高成长,无疑给投资者树立了持续盈利的榜样,给投资者追逐成长股增强了信心。

在前两点因素影响下,投资者对高成长的理解开始提升,不再拘泥于当前的业绩,而是对公司的未来增长潜力敢于进行估值与投资。这恰好就是趋势形成的最核心力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对医药股、医疗器械股票的投资。未来5年,恰好就是中国老龄化即将来临的时期,同时也是国家不断提升居民医药消费水平的时期,给予50%增长率的预期,是完全合理的。这种高估值的情况,在未来预期增长率很高的行业中,非常普遍。如互联网行业、传媒行业、智慧城市行业等。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1篇5

关键词:流行趋势;预测;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72-02

时尚产业链的风格流变,是否能像天气预报一样被预测?这个问题的回答,关乎产品开发方向的精准定位,关乎产品设计对流行周期变化的快速反应,关乎品牌通过有效推广奠定流行话语权的诸多技巧塑造……对流行趋势预测、整个运作轨迹的研究在时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有着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的流行元素被不断催生。一条明星或者名人的社交媒体状态就能让某个造型迅速走红,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品牌、名人、杂志、博主以及终端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互不相让,争先恐后想给何为in、何为out添上一笔个人色彩。如今的流行趋势正在产生并消亡于一个节奏极快、日益躁动的环境中,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流行趋势还存在吗?流行趋势的传播,到底是谁在影响谁?

一、传统意义的流行趋势及预测

在时尚被大众接受之前总有一小部分人已身先士卒。而所谓流行预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部分小众的活跃分子识别出来并且密切关注他们的选择。这样,流行趋势的预测者们方能更准确地预测出哪种风格更有可能接近大众,并且在多大范围内被哪些人接受。也就是说,流行的传播轨迹,是自上而下的流动方式。一种风格要成为真正的时尚必须首先被处于社会金字塔结构顶层的人们所接受然后再逐步被下面的社会阶层所接受。

法国社会学家格布瑞尔泰德提出的“滴落理论”形象地描绘道:时尚的传播像在社会水塔里,模仿的水流不断从高处降落下来,在这种逻辑下流行的传播在大众与精英之间交互往来,受到利益的驱动生产商们迅速低成本地复制模仿上层社会正在流行的风格,同时通过制定与大众消费结构相匹配的定价策略来谋取巨额利润。很快上层社会发现了这种风格的泛滥进而快速地摒弃了这种风格,开始寻找新的流行兴奋点。英国时尚历史学家JamesLaver给流行趋势的演变历程列了个简单的时间轴。根据莱佛定律,某种趋势风行之时是“时髦的”;在此一年之前,则被认为是“大胆的”;二十年之后,则变成“荒谬的”。而在五十年后,这种趋势可能又会悄然流行起来。多年来,莱佛定律一直自有它的道理。纵观20世纪,时尚产业得益于日益扩大的大规模服装生产,发展十分迅猛,尽管如此,流行趋势的生命周期依旧相对较长,并且是可预测的。

国内外的流行趋势研究机构有很多,以流行色研究机构为例,有国际流行色协会(INTERCOLOUR)、伦敦的英国色彩评议(BRITISHCOLOURCOUNCIL)、纽约的美国纺织品色彩协会(AMERICANTEXTILEASSOCIATION)等等,这些机构所做的流行预测全部建立在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对社会发展趋势全方位估测的基础上。每一个季度,时尚预测机构都会大量专题书刊,对未来各季的流行风格和面料做出预测。

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世界四大时装周是所谓主流时尚的发源地。它们对当年度时装流行趋势的预测将会给时装生产商提供重要指标。1个月的时间内要举办300余场高水平的时装会,基本上决定了当年及次年的世界服装流行趋势。设计师和各品牌将其奉为圭臬,以此来指导他们的工作。几年后根据这些预测设计出的服装才会在商店发售,与消费者见面。时尚预测行业提前对迄今为止的各种流行趋势进行评估,并将结果以出版物的形式发表,这种做法使流行风格的变迁颇为稳定,呈现出季节性规律。

二、新媒体时代流行趋势的发展变化

然而,发展到今天,这种情况似乎产生了变化。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如今的流行趋势变化莫测,不知何时兴起,又在何时消亡。

尽管一些传统的时尚预测机构仍旧按季预测,例如总部设在巴黎的Peclers,但在他看来,目前的时尚周期发生了改变,并且认为预测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服务于Coach、KateSpade、H&M和Victoria’sSecret等众多知名时尚企业的英国时尚预测机构WorthGlobalStyleNetwork(简称WGSN),2004年创立了Stylus的时尚部门,主要为企业提供创意研究和咨询服务,但并不预测流行趋势。这正是创始人Marc所坚持的:“我们不做预报,也不去预测。我们做的是给创意工作者提供灵感,帮助他们创造流行趋势;我们追踪流行趋势的演变历程,但我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预测者。”Marc认为:“从前,一群人聚在了一个房间里,他们决定了两年后将会流行哪种颜色,或者三年后会使用哪种面料,但这种情景在今天看来十分荒唐。”如今流行趋势受到了社交媒体的影响,能够在一夜之间兴起,也能以几乎同样的速度消亡。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预料到时尚产业会从传统、神圣、一年两次的时尚季中挣脱出来,并且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不断地向零售商供应产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同样大幅加快,时时刻刻都在催生一股股新潮的流行趋势。“社交媒体已改变了流行趋势局面,这一点毋庸置疑。”StylusFashion的内容总监RuthChapple说道:“社交媒体使某些趋势的生命得以延长。例如Valentino的铆钉系列,每个人都认为只会火上一季,但它却一直势头强劲,流行了八季之久。钉饰的流行,是靠社交媒体存活了下来,正是博主们留住了它。”另一方面,流行趋势经过数字媒体短时间内的过度曝光,其前卫性便会消失。比如Kenzo的虎头衫在一个月后就销声匿迹了。“‘流行趋势’这个词没人再能真正明白它是什么、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巴黎时尚预测机构NellyRodi总裁Pierre-Fran?soisLeLou?ct说道。

和Marc一样,Pierre-Fran?sois宣称他的时尚预测公司并不开展预测业务,因为他认为流行趋势在社交媒体上就能轻易观察到,而且往往是昙花一现。NellyRodi在18个国家设有代表处,公司利用这个网络来追踪不同市场内正在流行的趋势,然后选择客户指定的市场,分析其中蕴含的大量流行元素,进而挖掘出能够给客户的品牌带来效益的流行趋势。那些正当季流行的产品,已经不太好卖了。最重要的是打造品牌识别――你是谁?你和你的竞争对手又有什么区别?流行趋势只是种工具,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让你的顾客确信你和你的品牌抓住了世界的变化方向。“时髦的”趋势本身是不可持续的,寿命也很短暂。相比去商店购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刷一下Instagram或博客。这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非流行趋势。以前人们关注的是流行趋势,现在更多关注的却是生活方式。这解释了为什么一些趋势寿命较短,而其他一些则继续向前发展。这是因为有些趋势更能体现生活方式的选择和风格,而非炫耀性消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流行趋势分析师就好比淘金者。单一、权威的信息来源有助于预测并开启流行趋势,但如今这种单一、权威的信息来源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难以识别或已弱化缺失,再加上流行元素内容的丰富性,人们迫切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各品牌求助于趋势分析师,希望能够从过量的信息中挖掘出真正的宝藏――能给他们的品牌带来效益、拥有持久生命力、在特定市场或面向特定消费者群体时能够加以利用的流行趋势。

“为了弄清楚哪些是宏观大趋势,并辨别出微观小趋势,以便及时做出反应,各品牌和零售商只能让自己更加精于处理有关流行趋势的信息。”数据性时尚分析平台Editd的资深零售分析师KatieSmith说道。“我们的顾客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使用趋势分析。设计师们会分析哪种颜色的零售表现最佳,或者哪种袖形表现不济,一直在打折。在采购和销售的过程中,商家在做出有关定价、购物深度、季度内的时间安排以及补货的决定时,趋势分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WGSN的首席创意官CatrionaMacnab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帮助人们决定该采购些什么原料、该买些什么衣服,这需要大量信息。WGSN与NellyRodi、Stylus类似,利用世界各地的团队收集的情报,向客户提供建议,帮助客户了解特定市场正在流行或者有可能流行的趋势。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一)总依存度的比较

从2002-2008年的相关数据来看,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对外贸易依存度在稳步提高,从2002年的1.73%提高到2008年的2.07%;而发展中国家的依存度小幅下降,从2002年的2.48%下降至2008年的2.2%。这个结果说明,发展中国家对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依赖性有所下降,或者说在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尽管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形成,但发展中国家的依存度反而比2007年有所改善,从2.17%提高到2.2%。如果分别考察这两组国家2002-2008年进口和出口依存度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在总依存度变化中进口和出口对总依存度变化的贡献。从进口依存度的比较来看,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家的进口依存度高于发展中国家,这同时说明发达国家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开放度较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即使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依然保持了对文化创意产品旺盛的需求。排名前10位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从2003年开始呈下降趋势,但2007和2008年也都保持了稳定的进口,表明其开放度并未受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紧缩的影响而显著下降。从出口依存度的变化情况看,尽管10个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绝对值和市场份额低于发达国家,如2008年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中,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市场份额44%,服务贸易出口只占17%,但相对于其GDP来说,其依存度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原因是按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的统计方法,服务贸易总额中不包括知识产权贸易,这使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的服务贸易额占总额的比重下降,如2008年服务贸易出口值占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总额的31.26%。此外,10个发展中国家的GDP总量低于发达国家总量,因此相对值较高。尽管发展中国家出口依存度高于发达国家,但从发展趋势上看,发展中国家出口占GDP的比重却在稳步下降,从2002年的1.71%下降至1.44%,而发达国家则从0.74%稳步上升至0.99%。导致这个变化的一个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占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的增加,如2002年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为23.29%,比2008年低近8个百分点。

(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依存度的比较

从货物贸易总依存度变化趋势来看,发达国家虽然小幅稳步上升,发展中国家小幅稳步下降,但两组国家在2008年仍然有1.05%的差距,说明文化创意产品货物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然而,比较货物贸易进出口依存度,发展中国家对出口贸易的依赖性更大,尽管两组国家出口依存度从2003年稳步缩小,但发展中国家仍然高于发达国家1.09%。这个现象说明几点:首先,发展中国家对货物贸易出口的依赖性更强。其次,由于文化创意产品货物贸易以劳动密集型和中等原创性与技术性产品为主,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中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如2008年发展中国家工艺品(64.1%)、设计(50.6%)和新媒体(52%)三大项产品出口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一半。第三,UNCTAD在贸易统计地将发展中国家占有优势的工艺品贸易放在货物贸易中,这对提高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视为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鼓励。从服务贸易总依存度变化趋势来看,发达国家的依存度在2004年超过发展中国家后,双方的差距在逐渐拉大,2008年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0.25%。2004年以前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依存度较高,而2004年后发达国家进口依存度逐渐提高,超过发展中国家,同时由于其出口量在2006年有较大增长,因此出口依存度对总依存度的贡献也逐渐加大。这个结果表明,文化创意产品服务贸易对发达国家的重要性快速提升,而且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格局。

(三)依存度的国别比较

1.发展中国家

进一步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10强的总依存度及其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从2002年至2008年,10个发展中国家中有一半以上国家依存度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有三个国家(包括中国)呈现稳步下降趋势,其余处于波动状态。从依存度来看,中国香港地区的依存度最高,2008年达到29.31%,是20个国家和地区中依存度最高的经济体,这同时也表明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对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新加坡与阿联酋平均为6%和4%左右。这三个经济体虽然依存度较高,但其经济规模与人口也都较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虽然在10个经济体中列第四,平均水平约为2.5%,但考虑其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与其他六个经济规模较大国家相比应当属于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其他国家均在1-2%之间,但巴西未超过1%。如果按照文化创意产品货物和服务贸易依存度分别分析这10个国家,则会有新的发现。贸易总依存度名列前茅的三个国家和地区对货物产品的依存度大大高于服务贸易产品依存度,如香港货物贸易依存度从2002年的24.8%逐步增长至2008年的29.13%;而新加坡2008年则高达5.77%,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基本保持在5%以上,这些事实极大地颠覆了人们对这两个以服务产业为主的经济体的印象。而阿联酋的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则完全依赖货物贸易。在10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2008年出口依存度超过1%的国家和地区有香港、新加坡、中国和印度。但从发展趋势看,中国、新加坡和俄罗斯处于总体下降趋势,而香港、印度和韩国处于上升趋势。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依存度中,所有国家的货物贸易出口对出口依存度的贡献都大大超过服务贸易的出口。以2008年为例,香港的出口依存度为15.56%,但其货物贸易出口依存度为15.44%;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为1.93%,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依存度为1.88%。即使是货物贸易出口依存度最低的韩国,其货物贸易出口依存度也在0.46%。在进口依存度方面,人均收入排名靠前的四个经济体(即新加坡、香港、阿联酋和韩国)的进口依存度在2008年都超过1%,并且从2002年至2008年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新加坡为2.58-3.1%、香港为10.39-13.75%、阿联酋为2.76-3%、韩国为0.47-1.19%)。从2002年至2008年,呈现逐年下降的国家只有中国(0.42-0.18%),其他国家则处于波动状态。在对进口贸易依存度的贡献中,除韩国和巴西外,其他国家的货物贸易进口依存度对出口总依存度的贡献都超过50%以上。例如,2008年香港货物贸易进口依存度为13.69%,货物贸易进口依存度最低的中国为0.13%。

2.发达国家

从2002年到2008年,10个发达国家依存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增长。除加拿大和英国略有下降外,其他国家都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增长最为显著的是荷兰、比利时和瑞典,特别是荷兰(2008年超过10.7%)。鉴于这七国都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这样的比重变化足以说明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在其经济增长中已经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发达国家总依存度中,与发展中国家形成对照的是,发达国家对服务贸易的依存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在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家中有六个国家高于1%。其他没有进入总排名但在服务贸易领域表现突出的有爱尔兰和挪威。爱尔兰不仅2008年的依存度高达15%,而且增长速度最快,2002年其依存度只有5.37%,而挪威则从2002年的0.89%快速增长至3.42%。荷兰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尽管在此期间波动较大,2003年曾经一度下降至0.25%,但从2006年起迅速反弹至6%以上。从发达国家货物贸易依存度来看,除美国之外全部超过1%,其他没有进入总排名但是货物贸易依存度超过1%的国家有瑞士,其依存度排在发达国家之首,而且发展速度也排在发达国家之首,从2002年的4.5%增长到2008年的8.55%。从发展趋势来看,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的国家有荷兰、德国和美国,而比利时、加拿大和西班牙则持续下降。从平均水平来看,发达国家的货物贸易依存度低于发展中国家。

如果分别分析发达国家出口与进口依存度对总依存度的贡献,可以看出,除美、英、法三国外,其他七个国家的出口依存度均超过1%,最高的三个国家(荷兰、比利时和瑞典)超过2%,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如果不考虑香港地区,发达国家的出口依存度显然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显示出发达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方面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同时也显示了它们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服务贸易出口领域,因为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对出口总依存度的贡献超过50%以上的国家有一半以上。从进口依存度来看,除美国、法国和意大利外其他国家均超过1%,与发展中国家只有三个国家超过1%相比(韩国只有2008年超过1%),发达国家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进口依赖性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从变化趋势来看,荷兰、比利时、瑞典、法国表现出稳定的增长,特别是在2008年有较强的恢复性增长,这些现象说明发达国家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文化创意产品货物贸易的进口依赖性更高,其依存度对进口总依存度的贡献超过50%的国家超过70%。

结论

从以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总依存度、货物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依存度、出口和进口贸易依存度等多个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全球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不仅绝对量逐年增长,而且相对量也在逐年增长,各国对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依赖性加深。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大国的贸易总依存度从2002年的2.11%增加至2008年的2.14%,尽管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依存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其稳步增长的趋势说明,全球文化创意产品需求逐年增长成为长期趋势,世界各国对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依赖逐步加深,在各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开始显现。随着全球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市场将保持持续的增长,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密切关注这一发展态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赢得市场先机。

其次,文化创意产品贸易进出口依存度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依存度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进口依存度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出口依存度低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服务贸易的依存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对货物贸易的依存度低于发展中国家。这个结果至少说明两点:

一是发达国家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主要消费国。这一结论也被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依存度和增长趋势证实。这再次表明文化创意产品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是正相关关系。

二是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格局基本形成,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呈现出产业内贸易趋向,但在货物贸易领域则呈现产业间贸易趋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其中的高收入者则呈现出服务贸易产业间贸易格局,货物贸易产业内贸易格局。

第三,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依存度在10大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一直保持在2%以上,但呈现不断下降的发展趋势。尽管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在2008年进一步提高到20%以上,排名世界第一,但是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下滑,特别是货物与服务产品进口依存度的逐年稳步下降使得中国总体依存度下降。中国文化创意产品服务贸易竞争力低下说明中国的原创能力亟待提高,同时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更需要提高。

第四,从以上分析可以判断,中国未来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市场的走向。由于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货物贸易市场保持继续增长趋势,它成为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主要渠道。高收入但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已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所研究的20国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依存度超过6%,而且还在以较快速度增长。这个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高收入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也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高增长市场。这些不断扩展的市场将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发展的新增长点。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篇7

【论文摘要】新经济一方面为企业文化增加着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赋予企业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新的演变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重组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经济时代数字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已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在这种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企业所面对的竞争环境、管理对象、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企业文化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凸显出来。综观中外成功企业的发展不难看出,他们的背后都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气公司、中国海尔集团等,其经营绩效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实践表明,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和合作的通用话语和基础。可见,新经济一方面为企业文化增加着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赋予企业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新的演变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演变趋势

趋势之一:人本文化趋势

新经济时代强化了企业文化的“人本性”。一方面,人们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要求企业具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并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们知道,高品位地不断创新是新经济的特点和要求。而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就要求企业把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企业的中心和主题。另一方面,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等都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这些都促使企业在管理之中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和能力的释放放在首要位置,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推到了空前的中心地位。可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不是片面地发掘人的体力,更重要的是挖掘人的智力资源,发挥人的创造性。这一时代的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性管理,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也必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

趋势之二:融合文化趋势

新经济时代揭示了企业文化发展将在各民族文化的冲突、嫁接中逐渐融合的历史趋势。各国跨国公司在地域上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跨国界跨地区的企业战略联盟,生产销售合作、合资企业,跨国兼并企业等合作形式使不同文化交流、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企业要融入世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面临着交往过程中如何缩小文化差异,如何增强企业学习、吸收外来高新技术,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吸取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要素,并有效地抵制其腐朽文化的侵蚀,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企业文化战略新课题。即使同一国家内的企业,也面临发挥各自优势、资源重新整合、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的重大问题等,这些都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趋势之三:品牌文化趋势

品牌服务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有优秀品牌就意味着有市场竞争力、有实力、有利润。因为企业的品牌形象表征着市场对企业产品、服务、价值观、信誉、企业家形象等文化因素的认同和接受。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渐渐经过以价格为主到以质量为主的消费阶段开始重视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服务品牌。当产品价格、质量接近的时候,那些服务周到、文化含量高、美誉度好的产品便成了消费者的首选品牌。未来企业,其企业文化的重点无疑会围绕创建品牌进行,这种企业文化建设既强调提高内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更注重提高企业外在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另一方面,将来的企业文化将不再是企业制度的衍生物或副产品,它将会和生产、服务连为一体,实现企业赢利。生产出好的产品,必须有与之配套的优质服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称赞与青睐,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面对消费者这种心理,促使企业加强品牌意识、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的教育,在生产、服务上不断注入科技、文化和情感含量,便成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取向。

趋势之四:学习文化趋势

近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严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将势必成为企业生存的生命之源。因此提高企业学习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企业终将要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将个人和团队的学习纳入管理的轨道,这将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趋势之五:生态文化趋势

随着新经济时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对企业提出了必须与环境协同、必须重视周边的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如果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只重视人的价值,忽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肯定会被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另外,未来的消费群体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通过“绿色浪潮”来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也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可见,由于长期的传统企业发展习惯问题,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迫切需要生态文化建设。

趋势之六:信用文化趋势

企业的诚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济发展之本。从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信用危机案到2002年世界通信公司虚报利润案,无不说明没有高度内外一致的、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期望和行为,企业最终将失去竞争力并被逐出舞台。可见,一个企业最大的危机就是诚信危机,如果出现诚信危机,也将危机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积极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推广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企业文化演变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一是建立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的有效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创造性发挥的文化氛围和有效模式。二是在注重员工的知识、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操和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明确举贤任能的条件,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条件;健全奖励考核制度和分配机制,以情感人,彻底激发企业文化中人才要素及其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四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韵味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启示之二:重视跨国界、跨区域、跨企业的融合和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整合

一是提炼核心价值观。在分析融合、并购双方现有企业文化的优劣成分及其对企业未来发展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最有利于形成新企业文化的积极的文化成分,筛选出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核心价值观。二是进行跨文化培训。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员工增加对企业经营和公司现行决策的理解,促使融合、并购双方员工对新企业文化的认同,强化每个员工对不同文化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不同文化间的合作意识,维持新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保持企业内信息流的畅通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新企业的凝聚力。三是加强双方沟通和交流。彼此尊重融合、并购双方对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了解对方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减少对对方的文化偏见,消除种族优越感,促使双方平等地进行双向交流,加强双方之间的理解与互助。四是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在调研的基础上,找出融合、并购双方文化的差异,根据对文化的共性的认识和认可程度,寻找新企业文化的形成趋势。剔除一些消极的、不利于新企业文化形成或阻碍企业发展的落后的文化成分,继承和吸收双方企业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相互渗透与充分融合的基础上.找到双方文化的结合点,再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员工对双方文化共性的认识程度及理想的企业文化整合模式,创立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

启示之三: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一要优化学习型组织结构。设计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鼓励集体学习、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促进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沟通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畅通的学习型组织,保障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学习任务调整的适应性,进而使组织在竞争中处于有利态势。二要确立组织学习和创新的模式,借鉴和合理引进外国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体制、行业特征和组织能力设计组织学习模式。三要建立充满活力的学习激励机制。在组织学习目标的制定上要注重与成员成功欲相匹配.与个人职业生涯相结合,使员工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

启示之四:实施企业品牌文化

现代企业必须自觉引入企业形象设计,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为基础,通过企业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和推广,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基本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商品风格、员工素质、服务质量等传播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中去,全方位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企业信誉、形象和品牌。

启示之五:企业要注重诚信文化建设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篇8

经编成形技术是指在经编成形装备或生产线上生产全成形或半成形针织物的精细化工艺,是经编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生产高效、花式多样、结构灵活的特点。宜兴艺蝶以经编领域难度较大的成形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经过近30年的积淀,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整合行业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套产品开发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完整的开发链,包括纱线性能分析、织物结构和花纹设计、产品风格开发以及流行色应用研究等,不断推陈出新,引导市场消费。

完善产品开发规划,引领企业未来发展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宜兴艺蝶逐步建立了与国内行业专家和国际知名研发机构、服饰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开发联盟,制定了5年或5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长期规划由总经理牵头,生产、技术、销售及企划部门组成,制定企业的技术、产品创新体系和总体发展战略等。主要包括确立企业中长期产品创新、研发方向,制定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的目标,紧跟国际成形技术与流行产品的趋势,收集国内外先进技术信息、客户信息等内容。

短期规划是指制定企业年度规划,具体到每月必须调整的产品品种、款式、规格等,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市场。在企业短期规划的实施中,关键是以中长期规划为指导,在研究市场需求得出企业产品品种开发方向过程中,把握行业的领先技术、市场的导向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宜兴艺蝶不断延伸开发与应用,从服装、内衣系列,连、短袜、中筒袜系列到披肩、围巾等服饰系列,产品涵盖了功能性、时尚性等多个类别。

开展流行趋势研究,精准定位目标客户

宜兴艺蝶是业内第1家开展经编成形产品流行趋势研究,并成立相关机构的企业。1996年前后,宜兴艺蝶即与行业协会、相关院校和市场领域的专家开展了经编成形产品的流行趋势研究。通过流行趋势研究,基本把握市场导向,进而全面指导每一时期的企业生产,成为公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的一大特色。

首先围绕成形产品的设计和市场应用,公司组建了流行趋势研发团队,团队构成主要涉及企业设计团队、国内产品和市场方面的专家以及国际服饰领域的专家等;而后选择流行趋势研究课题,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特点,宜兴艺蝶选择内衣、服饰、袜子等系列成形产品作为流行研究的主题,在此基础上确定产品流行方向和企业研发主导方向;同时组成技术创新评估体系,由行业技术专家组成,对企业创新战略、发展规划、科研项目等提出指导、评估意见。

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高效开发流程

宜兴艺蝶的产品开发从短期看,是由企业研发团队完成;从长期看,则是在企业研发团队与行业专家学者的互动中完成。其产品一直走在行业前列,高效开发是重要经验。

宜兴艺蝶志在打造国际优质品牌,为此必须搜集国内外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确定每月、每季新产品开发主题,提出具体的品种开发工艺或者研发课题。产品开发过程不仅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开发,而且涵盖产品的创意设计以及对使用过程进行设计。进而逐步形成企业核心技术体系,既确保产品具有针对性特色,丰富完整,还可针对客户采取合作性开发。

公司在拥有完整开发链的基础上,围绕产品开发课题,就原材料、织造工艺、染整工艺、后整理工艺及成品的版型、款式等进行论证。以此制定产品工艺流程和主要工艺参数,同时对产品包装等进行设计,必要时评估产品成本与价格的关系等。

公司严格按照生产流程和工艺路线,组织生产优质终端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收集相关生产工艺数据,对工艺参数进行修正,为后续品种开发提供借鉴;采用高于行业标准和国际通行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严把产品质量关;通过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等多种形式,分析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攻克抗起球、不脱散、防勾丝等技术难题;根据消费者意见或调查反馈得到的信息,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升级常规产品。

推进研发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定性要素。宜兴艺蝶的研发队伍人数占全部员工的比重一直较高,截至2015年底已达到16.58%。公司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在经编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这与研发队伍的有效工作分不开。

在宜兴艺蝶,通常组建一个产品研发团队的最低要求和人员组成包括成形产品研发2名,经编工艺设计1名,面料花型设计1名,纱线原料1名,设备调试与机台操作2名,织物成品染整3名,产品标准把控与检测1名,国内外市场信息2名。在企业研发队伍基础上与行业专家开展交流互动以及研发合作,通过企业实践创新和提升理论,经编成形理论在公司研发团队中不断得到完善。

此外,公司建立了有效的产品开发激励机制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了研发设计人员的考核、评价、晋升机制,不断挖掘人才资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例如,由生产车间和企业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定,对于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和提高效率、改善质量、降低物耗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技术和设计人员给予技术创新奖励。

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宜兴艺蝶始终坚持以质量为品牌的生命,不断通过科技进步、设计创新、工艺可靠、标准严格、控制严谨、装备先进等方面提升成形产品质量品质,确立质量品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同时不断加强对流行趋势的研究和跟进,大力推动基于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创新研发活动,通过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篇9

精品源自化学科

弘扬主旋律为主导我国正致力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美术事业或者美术产业都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域,因此,国内美术的发展主线依然是以主旋律为主,美术创作者们遵循的首要创作原则应该是创作健康的、有审美价值并且符合国家和人们利益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应该体现时代的特征,具有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不拘一格,应该实现“百花齐放”的方针,只要美术作品符合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能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达到充实的效果,就应该鼓励。坚持美术发展的主旋律,才能保证思想以及价值观的正确性。美术创作者们应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应该被暂时的经济利益蒙蔽双眼,而去创作一些低俗的美术作品,这样就亵渎了美术家的身份,也是对美术这门艺术的极大不尊重。美术的创作与发展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的,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美术的创作亦是如此。因此国内美术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不管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理想主义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对人们的生活有总结反映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指导的作用。脱离了现实的美术创作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是先锋派美术或者超现实主义美术,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还是因为通过变异和夸张的手段反映了现实。艺术不是虚无缥缈的,理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是艺术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基本保证,因此,我国的美术发展趋势必然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国内美术与西方美术交流加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全球化的发展逐步深化,我国的美术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下去,未来一段时间内,美术创作会更多地融入西方美术的创作元素,创作出一批中西合璧的美术作品。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研究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的学者逐渐增多,美术领域的创作者们接受的美术教育已经中西贯通,并且越来越体系化,因此西方的美术元素会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并借鉴的,“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是正确的,但是我国美术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立场,坚决否定全盘西化,并对抗外域文化的不正当入侵,因此,我国美术与异域美术的交流应该掌握好一个限度的问题。

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的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我国特有的山水画以及其他美术形式,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应该深刻地进行挖掘并弘扬,防止被埋没掉,应该通过合适的途径进行传承。国内美术的发展趋势,必然包括中国传统美术的发扬光大,传统美术是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将传统美术和新媒体、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国内美术发展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时代在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美术发展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应该进行稳妥的创新,而不是安于现状。现阶段,美术产业化趋势突出,美术不只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生活消费品,美术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工艺美术以及设计领域对美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些领域中,应该充分发掘传统美术的元素,将传统美术的作用充分地予以发挥,不仅传承了我国传统的美术,还创作和设计出特点独特的产品。因此,传统美术是美术发展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丢弃的,国内美术的发展需要求新,需要吸收外来美术的优点,但是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美术。美术批评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探讨美术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探讨美术创作的发展趋势,还要探讨与美术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其中之一就是美术批评学的发展趋势,美术批评属于艺术批评的范畴,批评的对象是美术作品或者美术现象。美术批评一般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主要针对当前美术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评论,所以它对美术的各项发展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能够对美术的发展给予前瞻性的规划和思考,对美术创作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批评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一个不断完善并深化的过程,应用于美术批评的各项理论会更加充盈和丰富,对美术创作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美术创作的内容更加深刻,形式更加多元化。美术批评家们应该认清美术发展的形式,不迎合不渲染不夸张,要有扎实的做学问的底气,对美术发展的现象提出中肯的批评以及实事求是的看法,反对浮躁的学术风气。

美术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我国美术的发展,不仅需要美术创作者和美术批评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政府文化部门的努力,应该进一步丰富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艺术馆的数量,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建馆的水准,使美术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为美术教育和美术爱好者提供一个美术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另一方面,美术馆的建设和维护应该实现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将美术事业和美术产业进行结合,从而使美术馆这些基础设施不仅具有公共服务的功能,也具有产业化的倾向,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一个国家美术馆的数量和繁荣程度,往往代表了美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兴旺程度,在美术馆兴建到一定数量之后,就要考虑美术馆的经营问题,门庭若市和门庭惨淡绝对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美术馆等美术类的基础设施得到繁荣发展后,国内美术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术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对于美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还应该听取民间文化学者以及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因为美术馆之类的基础设施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宫殿,而是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准以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场所,最终还是服务于民的,而不是政绩类的工程。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篇10

趋势与产品融合――打造展会标志性“建筑”

流行面料趋势展示区已成为intertextlle面料展的“标志性展区”,对于游走在纺织潮流前沿的设计师和采购商来讲,展会现场的趋势不但越来越能体现本土流行和国际潮流的结合与变化,并且已经成为国内展示最好面料的窗口。中国面料流行趋势展台上的展品所表达的主题,与其他的流行,比如中国香港、意大利、日本的趋势主题已经没有多少差距。正如上海地素商贸有限公司品牌经理张立伟所强调的,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国内外流行机构的趋势本来就已基本致,再加上在Intertextile面料展会上的交流与互融,就更缩短了国内外的差距。这也正是国际化展会的~大贡献。

而在知名服装设计师俞湘琦看来,未来纺织品的流行趋势,除了舒适性、功能性,还要有更大的价格竞争空间,要有时尚感。此外她也提到,欧洲等国家非常强调的环保产品,以前在国产面料上体现的还不够,现在国内的面料企业在这方面已经给予相当的重视。“展会对环保理念起到了一种推进作用,现场能看到很多通过面料关注环保的方式、方法,这比原来有了很大的进步,说明企业的环保意识比原来提高了。”这成为很多服装设计师的共识。

技术与创新融合――为国产面料再次突围铺路

近几年,麻纺企业在展会上的表现日渐突出,不断推出的创新产品使麻纺展区成为展会的众多看点之,在设计师和采购商眼中,这正是技术和创新有效融合的成效。

知名麻纺设计师姚尧就曾表示,之前国内麻纺企业的产品开发几乎都锁定在技术层面,改变也只在支数上体现,这样形成的面料并不能让设计师兴奋。服装设计师们看面料首先都是看是否印了流行图案、是否符合当季流行色。

最近几年麻纺面料的变化,虽然主要还是体现在科技方面,从支数、柔软度、色牢度上有所改善,但是在麻时尚方面的突破也不容小觑,从图案、花型、肌理、颜色等方面,企业有了更明确的开发目标,设计师也更熟悉麻面料的特性。

而早已投身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日本人斋藤光雄也表示,中国面料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上越来越投入。身为七匹狼设计师的斋藤还表示,接下来中国的面料企业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样从审美、商业两方面的角度来考虑产品的开发。经常从韩国选购面料的上海利丰商贸公司高级采购经理王吉则认为,中国的面料和韩国的面料已经非常接近了,尤其是化纤面料。技术与创新的融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本土与国际融合――与国际纺织联系更加紧密

谈到“本土”与“国际”在Intertextile面料展上的角色定位,很多设计师和采购商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谈到本土面料企业及其产品,涉及到的关键词除了技术、原创、设计,还包括细分市场、风格定位、趋势迎合……与国际面料的距离越来越近,就如同两个圆一样,它们相交的面积越来越大。

上海美特斯邦威副总徐卫东认为中国面料企业的最新产品越来越能抓住流行的“苗头”,并在逐步向更高端转变,让趋势体现得更为国际化、市场化。这点在国内外流行趋势展区体现得最为深刻。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篇11

关键词;新时期;创意思维;方法

中式设计涉及范围很广,很难给出具体的限定和准确的定义。简单地说“中式没计”指带有中国传统设计特点的固有的格式,中国式样。现代社会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创新能力成为引领时展的巨大动力。新的时代特点和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使产品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和设计思维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笔者将对产品设计中所体现的创意思维进行浅析。

一、新时期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创新趋势

通过对现今国内外主流产品设计与制造理念和方式的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产品更新升级速度加快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以手机市场为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手机上市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的产品占据大多数,比例达45.5%,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上市时间在1年到2年之间的产品比例为31.8%,而上市时间超过年的产品比例仅6.3%左右。笔者据此得出结论,手机产品的生命周期在1年之内,1年后就会进入产品市场衰退阶段。

2.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现代社会企业追求的是大规模高效益,要在国内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并加快对生产线的优化和标准化建设。企业的规模效益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导致消费市场的竞争不断白热化。以我国冰箱市场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冰箱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冰箱厂商由原来的两百多家下降至十几家,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企业像原来那样高产量和低价格获得市场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3.制造用材广泛化和高质化

由于资源成本的提高,技术能力的改进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使企业经营的成本不断提高,如企业技术成本、设备改造成本、产品改进和研发成本以及物流运输、人力资源成本等均有提高。这些都促使企业采用新型材料代替原有材料,不断降低研发和改进成本,提高产品创新性能以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以国外某品牌汽车为例,其生产的汽车以铝合金,特种陶瓷器材和碳材料作为原材料制造,耗能低且安全性能高,其百公里耗油量约为0.3升,但时速最高可达180公里。

4.对节能环保及安全性能要求更高

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共识。因此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中多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特点与趋势。节能方面,空调产品变频技术不断提高,汽车行业的混合动力技术日趋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冰箱也向低能耗方向发展。人们不断追求绿色消费,电能和天然气燃料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高科技手段正逐渐被应用到产品中。

二、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必备的创意思维素质

前面笔者所列出的现代社会产品设计理念变化趋势和特点表明产品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有重要作用。拥有创意思维的设计师不仅仅要能够把握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更要有良好的设计理念和前卫的创意元素积累,即创意思维素质。

1.具有前卫的设计创新观念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创新是产品拥有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广泛的市场份额的必备要素。产品设计创新,首先要设计师具有前卫的设计创新理念,将创新观念视为第一要义,并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不断地把握时展潮流,更好地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工艺,进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必须具有前卫的设计创新观念。

2.具有敏锐的市场走向研判能力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这已经是被无数实践案例证明了的。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必须拥有敏锐的市场走向研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时展趋势的高质量产品。因此,设计师应当积极掌握相关市场动态,及时捕捉到市场信息,运用掌握的专业能力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偏好的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因此,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应当具有敏锐的市场走向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3.具有快速掌握信息的能力

信息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谁拥有更多的信息就意味着谁拥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大的潜在能力。而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建立也需要信息作为基础。这里的信息包括了很多方面,如主流产品发展趋势,产品市场结构,最新制作工艺,高新材料应用以及相关政策导向等。产品设计师应当挖掘信息渠道,获得关于市场的更多实时信息。

三、新时期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现代社会优秀的产品创意设计师不仅仅需要掌握设计理念的前沿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观念,还需要对自身的创意思维进行不断地培养和训练。

1.进行创意思维的广度训练

这部分要求创意设计师能够拥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对新生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够对现有事物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解决。同时,设计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打破条条框框,大胆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想法,并勇于实践。

2.进行创意思维的深度训练

创意产品设计师不仅仅要关注事物的表面,还要能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内在的属性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见解和掌控能力。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而非仅仅表象,要通过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把握从而找到思维的灵感和创意的思路。在分析具体产品的创意性时,可以将市场上主流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其设计思维轨迹和创意来源点,并思考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3.进行创意思维力度训练

这里要求创意产品设计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探求,同时要关注不同学科,不同技术之间的联系,从连接点处寻求创意思维的亮点,达到另辟蹊径的效果。同时,通过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能极大地开阔设计师视野,不断发现新的创意亮点。因此,创意产品设计师应当不断地进行创意思维力度训练。

参考文献;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篇12

【论文关键词】发展趋势;营销管理;营销战略

一、消费者行为的发展趋势

消费者行为的发展和变化是促进营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和时代最重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科技,以及消费者因科技而拥有更高的知识和能力。现在他们的行为正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注重价值取向,追求个性化、独特化。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考虑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还追求其附加价值。同时.个性化已逐渐成为现代人性格的一大特征,其号召力还会进一步上升“人们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去寻求、表达、确认并且肯定一种存在的感觉”

(二)信息索取趋于多、捷、便。互联网的运用和发展,正逐步减少和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信息成本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和不便。

(三)关注和重视社会利益。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消费者在满足个体消费需求的同时,更注重保护生环境,防止污染.节省及再利用资源。

(四)消费者的奢华路线。消费者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五)追求便利的要求日益突出,超市和大卖场日益成为购物首选。根据ac尼尔森的购物者趋势调查,80%的中国消费者每周光顾超市或者大卖场。而同等比例的消费者在这些场所的日用品支出超过了其他渠道。

(六)高度竞争的市场,忠诚度不高的顾客。现代代业态的发展为中国购物者带来了便利、实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更多的营业时间。

二、营销管理未来的几大发展趋势

(一)知识化趋势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知识将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尽管这并非是排斥资本的重要性,但资本作为重要资源的地位将趋于下降。营销管理的知识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地发展,就必须设法变成能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尊重知识、运用知识的良好风气,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到创造未来,把握未来。

(二)数字化趋势新经济形势下,数字信息将取代模拟信号,信息处于数字形式之中,许多不同形式的信息被合成、创造,并以光速压缩传送,这为营销形式的变革创造了空前的物质前提。而顺应营销形式的数字化走向。营销管理也必然广泛地采用数字化技术,才会更为科学有效。

(三)个性化趋势市场的细分化和个性化是未来市场发展总的趋势。个性化的营销最终是以产品满足单个消费者需求为归宿的。因此,个性化的营销强化了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的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顾客忠诚度。

(四)网络化趋势网络是新经济发展的基石。一方面网络经济将迫使许多企业进行必要的改建和调整,另一方面,从产品的研发、设计规划、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都将更多地采用数字网络。

(五)非价格竞争趋势在传统的经营条件下,由于产品、服务各方面不存在大的差异.这往往容易使企业陷入价格竞争。而新的经济条件下,产品和服务日趋专业化、个性化、差异性,因此企业竞争。将采用为顾客提供更具特色、更能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形式展开。

(六)合作化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性决定了企业之间在知识和信息的占有和使用上不仅存在竞争,还必然导致合作。共享知识、共用信息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增强企业竞争力,而网络技术的应用又为共享知识提供了可能,

三、企业的营销战略应进行相应调整

为满足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转变的需要。企业的营销战略应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有:

(一)在营销理念上,从满足消费者需要到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增加顾客体验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消费者者经从满足基本需要向增加消费体验方向转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要把你的产品和服务从满足需要提升到满足欲望和增加客户体验.必须建立全公司营销导向,并且在市场细分战略上,使用欲望细分,是一种依据顾客价值观念来划分市场的方法什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这是理解顾客购买原因的关键。

(二)营销重点放在满足消费者心理、精神及情感需求上。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靠单纯的硬性广告轰炸就能提升品牌附加价值并大获其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中国不少品牌已通过广告完成了品牌初级资产的今天,要把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创造体验作为抢占消费者心智的重点。让消费者真切地感受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发自肺腑地认同它。

在产品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单纯的利益需求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的心,而能满足消费者自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品味追求,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因此,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及消费心理,提出征服消费者内心的“品味”概念。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确属时代的必然要求。世界著名的宝洁公司明确指出,品牌有三重天:从基本的清洁功能型到中层的时尚型,最高境界是品牌精神行销。

(三)在促销战略上,创意强化体验的品牌形象。今天,消费市场已进入成熟期阶段,消费者的需求也早已超脱“质”的阶段,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品味”水准,品味不是商品,而是概念,所以2l世纪商品推广重点应为不是卖商品本身,而是卖概念为主的推广策略,即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顾客们就会蜂拥而至,争取购买,拥有、使用这种商品。

(四)在营销策略上,讲究品牌整合营销营销的终极目的在于建立品牌,实现不营而销。品牌整合营销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是强势品牌之间的联合,比如可口可乐与传奇的整合、娃哈哈与qq的捆绑销售等,互联网的快速聚集人气必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整合来实现增值。其二是传播推广策略的整合。公众、户外、网络和电视等多哥广播频道的联合推进。空中传播形象,地面攻打消费防火墙,在生活圈的媒体群中全方位的让消费者感受,终端临门一脚让消费者掏腰包。其三是品牌的延伸和拓展。长虹出了手机,吉利除了轿车还有几所学校。联想除了电脑还有地产等。企业家们永远不会安心于一时一地的做生意。国际是工厂,全球是卖场。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社会中的经济学现象范例(3篇)
  • 下一篇:生态与环境的区别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