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人才选拔;测评信效度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groupdiscussion,简称LGD)是评价中心技术中一种重要的测评方法,从属于情景模拟测验,是指应聘者以6~8人为一个小组,在指定的时间内围绕某一给定的主题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一个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各成员地位平等,自发产生领导者。测评者根据应聘者在讨论过程中的综合行为表现对其领导决策、组织能力、言语表达、团队合作等素质进行评价。总体上讲,它是运用松散群体讨论的形式,快速诱发人们的特定行为,并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定性描述、定量分析以及人际比较来判断应聘者能力及个性特征的一种人事评价方法。目前,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企事业单位人才选拔、职务晋升中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本文选取A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案例,介绍和阐释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方法的操作及有效性控制。
一、案例背景
A公司是一家制造型企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多年来,公司通过不断调整战略结构,积极推进管理和技术理念创新,生产经营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发展为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公司,在全国已有多家分公司。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占据人才的制高点,公司一直十分注重人员配置的优化。今年该公司又在东北地区新成立了一家分公司,准备通过内部竞聘选拔该分公司的销售总监。在选拔过程中,除了运用笔试、结构化面试、心理测验等方法,还采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评技术。
二、测评目标设计
测评目标的设计是实施无领导小组讨论技术的前提,其中心任务是评价要素和行为观察指标设计,即根据工作分析等手段确定评价要素,形成评分表和观察记录表。
(一)设计的一般原理
评价要素的设计首先需要对岗位活动的种类、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结合组织价值观及战略目标,概括出竞聘岗位所需要的胜任特征,并选取能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进行测评的要素。评价要素的确定应考虑其精炼性和综合性,用较少的指标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岗位的胜任素质,一般为3~6个,过多的测评点不利于测评者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准确的判断。评价要素确定后,需要分配各要素的权重,然后制作评分表。评分表中应包括对各要素观察要点的详细说明,以及评分标准和分值
范围。
观察记录表是测评者用于记录讨论过程中应聘者的主动发言、倾听他人、化解矛盾、寻求合作等行为发生频次的表格。测评者可通过观察记录表统计应聘者在讨论中的行为频次,作为进一步评分的依据。
(二)本案例的测评目标设计
在本案例中,基于胜任力模型和领导人才素质观,参照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最终确定了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影响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仪态风度在内的5个测评要素,并形成了成绩评分表,见表1。
三、题目设计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试题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整个测评的实施效果,同时该环节也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技术中的一个难点,应特别加以重视。
(一)常见试题类型
无领导小组讨论常用的测评试题一般分为五种,以下分别从定义、考查要点及优缺点等方面对这五种题型加以说明,见表3。
(二)题型选择与题目编制
从表3可以看出,开放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不太容易引起被评价者之间的争辩,一般情况下不予考虑使用。两难问题因为答案的均衡性对出题的要求较高,且考查的要素相对简略,加上过程不易控制等特点,实际测评中也很少使用。综合考虑几种题目类型的优缺点,通常情况下,特别是在甄选中高层管理人员时,多项选择问题和资源争夺问题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题型。
对于题目的编制过程,国内研究者孙健敏等经过长期的开发实践,总结出了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开发程序,提出一个典型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设计应包括确定选题原则、编写讨论题目、写出初稿、讨论修改、送请专家评审、施测―检验效果的循环过程,最后才得以成稿。
(三)本案例的试题设计
由于本次选拔的目标职位是中层管理者,该测评包含了较复杂的评价要素,需要引发较多的观测点,因此本案例选用了资源争夺问题。命题人员通过与A公司分管销售工作的副总、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有关素质测评专家沟通,获取了充分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经认真研讨写出初稿。
初稿经专家评审后,选用与测评的目标群体存在较高相似性的对象进行试测。在规定的五分钟内,被测评者阅读完题目的背景材料,且绝大多数人能准确到位地理解材料内容,证明试题的难度适中。在试测过程中,还着重考查了试题的争论性效果和材料间的平衡性。试测结束后,收集被测评者和测评者的反馈意见,参考信效度分析结果,修改后再次进行试测。本案例中试题设计共进行了两次试测,最终形成了测评题目。
【试题样例】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竞聘面试评价活动。
现在大家要进行的是以测查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测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求每一小组的成员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大家一起就给定的材料及所提出的问题表达自我观点,进行团体讨论,最后提出统一的问题解决方案。我们将会根据大家在表达、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分。
请阅读问题背景,然后按照问题情景的要求,思考答题。
背景:S公司是一家从事数码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的企业,成立三十多年来,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该公司已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也正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势态。日前,经董事会决议,该公司计划在全国5个城市开展产品的销售业务,但因考虑到资金周转问题,决定相继在三年之内打开各地的营销市场。
问题:如果你是S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之一,请参照下面对5座城市的描述信息,考虑该公司数码产品的销售在5座城市间开展的先后顺序,确定最先的切入点。
各城市的描述信息:
A城市:这是一座一线城市,人口密度和流动率都较大,经济发展水平高,民众消费观念较强;目前,该城市已有十几家从事数码销售的企业,市场竞争激烈。
B城市:为中小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人口基数小且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数码产品在市场上接近饱和;当前,市政府正对城市的扩建工作进行规划。
C城市: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人口较多,但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随着化工等大型企业的进驻,城市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怀揣梦想的大批年轻人正不断涌入。
D城市:离S公司数码产品原产地最近,人口密集且年龄比例均衡;经济发展良好,人均消费水平较高;从事数码产品经营的竞争企业较多。
E城市:离S公司数码产品原产地相对较为偏远,城市人口基数大且出生率高;目前为止,从事数码产品经营的厂商只有两家;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较高,但数码方面的消费观念不强。
四、实施程序
(一)一般程序
为保证测评的有效性,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实施一般应严格按照以下的标准化程序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包括选定并培训测评者、安排测评的场所,并完成应聘者的分组工作。
测评小组一般由竞聘职位的直接上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者、资深从业者及人员素质测评专家共同组成,共5~9人为宜。接下来要对选定的测评者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准确理解测评指标的含义,学会观察并准确记录应聘者的行为,把应聘者的行为按测评指标归类,按评分标准对各测评要素打分。必要时可进行模拟评分练习。
测评的场所应该宽敞明亮,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安静。一般要装有录像设备,以便测评者可以重复观看录像。对应聘者座位的安排要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一般使用半圆形围坐或U型围坐,既体现平等性,又便于测评者观察每一位应聘者的行为表现。为尽量降低应试者的心理压力,保证讨论的真实性,应注意测评者和应聘者的空间距离。
2.正式测评阶段
共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整个过程中,测评者要认真观察并记录应聘者的发言内容和行为表现。
准备阶段。小组成员按抽签顺序入座后,为其提供纸、笔、讨论试题等必要的材料,然后测评主持者介绍整个讨论的流程,并宣读讨论题目。接下来的五六分钟里,应聘者独自思考试题所涉及的问题,并列出发言提纲。
个人发言阶段。每名应聘者按随机顺序进行发言,分别用不超过三分钟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
交互讨论阶段。该阶段大概需25~40分钟,小组成员继续阐明自己的看法,并对其他成员的观点作出回应,最后在本小组内就讨论的主题形成一致意见。
总结发言阶段。各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总结发言,阐述最后达成的一致性观点,小组内其他成员也可对其观点进行补充。
(二)测评流程的创新
随着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流程熟悉度不断增加,同时出现了众多关于测评目的、考核要点的解读和应对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评有效性。为了提高测评的有效性,目前已有研究对测评阶段的实施流程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成效。
1.引入控制者。即在讨论实施过程中引入控制者,在小组互动中通过有效控制诱发出更多的观测点,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一般做法为提前对控制者进行培训,控制者与应聘者一同参与整场小组讨论,据小组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把握控制点进行控制。例如,轮流发言阶段干扰顺/逆时针发言顺序,自由讨论阶段反对讨论中出现的投票决议,提出背离主题的相反意见,拖延小组讨论进程等。通过刺激小组讨论氛围,提高应聘者的参与度,以便出现更多观测点。
2.加入辩论环节。即在个人发言阶段结束后,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正反方辩论,简短的辩论环节结束后,再进入交互讨论阶段。例如,在一次对高校中层领导的选拔中,测评题目给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应注重的15条关键素质,要求小组成员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五项,并进行排序。在个人发言后,加入辩论环节(正方观点为: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专业能力素质的塑造更关键;反方观点为: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通用能力素质的塑造更关键),辩论时间为十分钟。其中,正方、反方陈述时间各为两分钟,反驳对方论点各为两分钟,双方作总结陈述各为一分钟。
3.推选小组最佳成员。测评按照准备阶段、个人发言阶段、交互讨论阶段、总结发言阶段的一般顺序进行。在四个环节结束之后,要求小组推选出本组的最佳成员。进一步考察各小组成员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特点。
(三)本案例的实施程序
1.确定测评小组成员。选定由分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及外请的人员素质测评专家等组成的五人测评小组。对测评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确保测评人员充分熟悉竞聘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及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评要点。
2.选取测评场地。本次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公司的会议室进行,采用U型座位排列方式。
3.抽签分组。按分组的原则提前对竞聘者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六名竞聘者构成,并按照抽签顺序入座。
4.展开小组讨论。测评首先按照准备、个人发言、交互讨论、总结发言的环节有序进行。为了提高测评有效性,本次选拔增加了推选小组最佳成员的环节,即四个测评环节结束后,要求小组成员推选出本组最佳成员。
5.评分及形成测评报告。小组讨论结束后,测评者首先参照评分标准独立地对竞聘者进行打分,然后就竞聘者的表现交流意见,形成一份评定报告,对此次讨论的整体情况、竞聘者的具体表现及测评的最终结果进行说明,并结合企业文化及发展战略给出自己的录用建议等。最后,对各测评者的评分表进行汇总,根据测评者的综合评分和评定意见形成综合评定录用结果及报告。
五、提高测评过程的信效度
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无领导小组讨论是由多位测评者同时对竞聘者进行评价的过程,评分者信度常常是最重要的信度指标。效度是指测评内容与想要测评的素质间符合的程度。无领导小组讨论多用于选拔高层次人才,且测评中覆盖了较复杂全面的指标,为了保证测评过程的信效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组成员的数量和结构
竞聘同一岗位的候选人应安排在同一小组,每组一般为6~8人,不宜过多或过少。建议人数选定为双数,因为组员在争执不下时经常以投票表决,双数易形成平衡局面,迫使组员们继续展开讨论。考虑有无类似经验及性别、年龄的均衡,同时保持陌生度以降低熟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营造更好的讨论氛围。
(二)题目设计的有效性
首先,题目难度适中。题目太容易,小组成员在较短时间内便达成一致,测评者难以得到有效测评信息;太难的话,成员间难以达成一致且容易形成紧张冲突,不利于应聘者能力的正常发挥。其次,讨论的主题应该是应聘者熟悉的,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再次,题目应具有一定的争论性。只有通过争论,才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应聘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说服力以及感染力等。另外,题目内容应避免诱发应聘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保证应聘者能尽情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最后,测评题目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招聘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特别是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三)评分的科学性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绩效管理
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概述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关于学生综合
素质测评的一套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之一用以确定学生的奖学金等情况。罗定人才网对人才素质测评有以下定义:人才测评就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和有效的方法对人才作出评价。而大学生素质测评也应该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作出评价,进而为指导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从理论上来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很有意义,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条例》第二章里写道:(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全新要求。(2)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活的调节器和方向仪。(3)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认识自己、衡量自己的一把标杆和尺度。(4)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不断激励自己的一面镜子。虽说就理论而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确实对学生而言有很多好处,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确实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了,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都仅仅将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了一个简单的评定奖学金等奖励的工具,却忽视了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仅重视测评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其在预测学生未来发展、诊断其现有不足、引导并激励其制定并迈向目标等方面的功能。下面就以作者所在四川农业大学为样本,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相应建议。
2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简述
该指标体系一共分为4级指标,共4项一级综合指标下设6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及41个具体的四级指标,4项一级指标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分别赋以25%、55%、10%、10%的权重,其中“思想道德素质”一栏设有80分的基础分,在“参加政治学习组织”等14项加分项之外还设16项减分项;业务素质部分由必修课平均成绩的65%与其余9项加分项得分总数的35%构成;文化素质由70分的基础分及5项加分项组成;身心素质由体育课成绩的65%与其他三项加分项组成。另外根据班级是否为优秀班集体等规定项目还有不超过4分的附加分,五项加总得分即为当学年综合测评总分数。
3存在的问题
3.1测评思想的错误: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正是为了构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综合测评当做了“绩效考核”,而并非“绩效管理”,这样虽然简化了工作,但是却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绩效管理的流程如图下所示,本文将根据该逻辑顺序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
3.2.1计划与指标构建:在设定绩效计划的过程中,有“绩效计划沟通”这一阶段,在学生测评的情况下,就是说要将整个测评的计划、方法等相关信息与学生进行沟通,考虑到工作量可能变大,那么至少大一入学教育时应有专门的课程,但是实际上却只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大一新生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加之加权算法较为复杂,通常会忽视这一部分,有的学校还采取了更为复杂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或是模糊学方法,这就更加大了理解测评体系的难度,可见相关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在指标的构建中没有注意“差异性”的重要性,例如在文化素质方面,基础分所占比重过大,直接导致部门较为活跃的同学不满;又如在指标设置方面没有注意smart原则,在a(attainable),“实现性”方面有所欠缺,体系中的大多数指标有利于理工科的专业,对一个综合大学而言是不利的。
3.2.2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学校的综合测评一般都是在新学年伊始最活跃,平时却没有相应的过程控制及持续沟通,从学校方面来讲,控制过程可能难度较大,会增加成本,但是将各个班同学锁定在其负责指导员的身上,工作就容易进行了,这样就不易再有缺少清晰的技校记录资料等不利情况的出现。
3.2.3绩效考评与评价:在具体考评的构成中,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学生自评+综测小组审核+院系相关负责老师审核,其中综测小组是由班上同学推选得出,但是由于前期的沟通工作不到位以及群体思考及从重压力等因素,会出现评价者主管因素过重,凭自我理解行事,在小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利益相关者时容易出现对指标理解的恶意扭曲。
3.2.4绩效反馈与面谈:这是提升个体绩效,也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馈了解自己的问题症结,通过沟通消除误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只有最后的分数,没有任何反馈与沟通,这导致了同学由于误解而造成的不合,同时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3.2.5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很明显,综合测评考核的结果一般用于奖学金等的评定,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导致有的同学直接将综合测评当成了私利的工具,这背离了原始的目标,根据考核结果帮助同学找出自身的“素质短板”,指导制定相应计划查漏补缺以提高自我素质才是对测评结果的有效利用。
4提出建议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能更有效的利用综合测评这一工具,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1改变对综和测评的看法。学生及校方都应重视综合测评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
4.2提高实施效益: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测评体系相关问题,建立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测评指标,加强平时的过程控制,另外在考评过程中也应注意考评小组人员的筛选及同学的监督,避免出现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最后还应注意反馈,就测评的结果与被测评人的沟通,帮助找出自身问题,并得出相关改进计划等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手册[m].出版社不详,2006
关键词:山东英才学院;体质健康;饮食结构;生活水平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指导精神,结合山东英才学院实际,制定了《山东英才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试》方案,于2007年11月对2007级学生进行了方案中规定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运动能力共计5个项目的测试,并与全国学生总体评价等级统计数据进行比较,以了解山东英才学院学生身体的发育程度及运动能力,反映学生体质的实际状况。
一、测试对象和方法
1.测试对象。山东英才学院2007级学生共计3406人,其中男生1812人,女生1594人。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台阶实验。
2.测试方法。测试人员为经过培训的体育教师,他们熟谙测试方法及要求。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体质健康测试专用仪器:身高体重测量仪的规格配置为1200mm--2100mm,5Kg~150Kg;立定跳远测量仪的规格配置为60mm--300mm;坐位体前屈测量仪的规格配置为20mm~10mm;肺活量测量仪的配置规格为0-10000ml;台阶脉搏测量仪的配置规格为40~240次/分;台阶踏板为600×350×400mm。对成绩处理完全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服务系统”软件,测试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
二、结果与分析
1.对总体评价结果的分析。通过对2007级学生测试结果的总体评价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处于良好与及格之间,及格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及格人数较多,这与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学生体质的优秀率偏低,与全国学生总体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今后,应重点抓好体育教学工作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在提高合格率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优良率。
2.对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分析。采用身高体质量指数来评价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身高体质量是指身高与体质量的比例,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从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处于正常体质量范围内的人数偏少,仅为30.21%左右,低于全国学生平均水平和设计比例;较低体质量、超重和肥胖人数较多,这说明学生身体形态超过正常范围的比例严重超标,有待于改善身体形态的学生比例高于60%。这些都与平时生活习惯欠佳,摄取热量过多,缺乏体育锻炼等有关系,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建议在健康教育内容中增加关于正常体质量概念、饮食与营养等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学生重视自己的身体形态发育,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身体发育水平,积极地投身到健身行列之中。
3.对身体机能发育水平的分析。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质量、胸围的关系密切。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分时采用了肺活量体质量指数进行评价。约60%的学生达到良好以上,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肺活量体质量指数不及格,男生不及格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学生较轻体重、超重和肥胖人数较多有关,同时也说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多。应通过长跑、球类活动等来增强学生的耐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
台阶实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学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较好,及格率高于全国学生平均水平。但处于优秀范围内的人数低于全国学生水平,男生不及格人数偏多。部分学生的耐力素质较差。要通过慢跑、各种球类活动、有氧性活动练习、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4.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分析。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我们选用了握力体质量指数和立定跳远两个指标来评价学生的上肢力量和下肢肌肉的爆发力。握力体质量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质量的握力。学生的握力体质量指数成绩较低,男生的优良率只有6.29%,低于全国学生总体水平。这说明学生的上肢力量发展的较差。女生优良率略高,较全国总体学生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别。男生整体水平较差,这与学生运动少、体质量增大等有关。
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有50%的学生评定成绩在及格范围内,优良率较低,而不及格率总体较高,这说明学生的下肢力量及爆发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可通过器械、蛙跳、台阶跳等练习方法来提高下肢的力量素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现阶段大一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各项测试指标反映出学生的体质发育水平偏低。在身体形态评价中,正常体质人数偏少,超重和较轻体重人数较多,有待于改善身体形态的学生比例超过60%;在身体机能评价中,有近60%的学生身体机能水平达到良好以上,但男学生不及格人数较多;在身体素质评价中,学生上肢力量发展较差,男生优秀率只有6.29%。学生的下肢力量及爆发力较弱,男生不及格人数偏多。
2.建议
(1)学生体质水平偏低,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加强学生体质测试的宣传工作,增强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保证每天锻炼1小时。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