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例(3篇)

时间: 2024-04-01 栏目:公文范文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篇1

从文献报道及我们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失眠的发生率较高,我们结合中医理论及多年的临床经验,选用还魂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失眠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2004年2月~2007年10月我院内科门诊及病房,68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1],并且同时符合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对失眠的诊断标准。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7~76岁,平均(59.25±6.07)岁;冠心病病程2~21年,平均(7.21±1.83)年,失眠症病程11~50天,平均(18.21±3.32)天;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8例,心律失常15例;心绞痛轻度12例,中度19例,重度4例。对照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54.76±3.83)岁;冠心病病程2.1~22年,平均(9.21±1.53)年,失眠症病程12~51天,平均(19.21±4.32)天;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0例,心律失常11例,心绞痛轻度10例,中度21例,重度2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心绞痛程度、并发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与观察方法

1.2.1治疗方法治疗组:按国家卫生部2005年编写的《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常规处理原发病,在此基础上加用还魂汤治疗。方药:龙眼肉12g,酸枣仁12g,生龙牡各20g(先煎),半夏6g,茯苓12g,生赭石15g(打碎)。头昏疲乏、面色无华、气血两亏者,加黄芪15g,当归12g,阿胶12g;心烦头昏、口干咽燥、舌红,虚火偏旺者,加熟地12g,柏子仁12g,玄参12g;头痛、目赤、脉弦,肝火偏旺者,加山栀12g,夏枯草12g;心肾不交者,加黄连5g,肉桂3g;胸脘痞闷、喉间有痰、舌苔腻者,加陈皮12g,枳实12g;大便结者,加制大黄6g。每日1剂,每剂煎煮2次,每次文火煎煮60min,将2次煎煮药液混合,分早、中、晚3次服用。

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舒乐安定2mg/次,每晚1次,睡前服。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

1.2.2观察方法(1)主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psqi量表共23个条目,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分的评分,累计各成分分为psqi总分,以psqi≥8分作为判断有无睡眠质量问题的界值,治疗前后减分>5分为近愈,减分3~5分为显效,1~2分为有效,0分为无效[3]。(2)观察治疗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心绞痛疗效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对心绞痛疗效的判断。

1.3统计学处理计算数据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数据均在spss14.0软件上运算。

2结果

2.1两组失眠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睡眠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表明:两组睡眠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比较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结果说明:两组治疗前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总分差值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组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2.3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3。表3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表3表明: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失眠是指入睡障碍和睡眠维持障碍,冠心病患者因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悸、心前区不适和疼痛,易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致失眠[4]。从有关调查来看,导致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分析[5]:(1)冠心病本身所致入睡困难19.23%;(2)对疾病的担忧影响睡眠的39.42%;(3)生活环境与节律改变而导致失眠症30.77%;(4)服用影响睡眠的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药物所致10.57%;(5)有些患者可有多种影响因素。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失眠状况直接影响病情,患者在失眠状态下,常诱发焦虑和恐惧情绪,大脑兴奋,脑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直接导致病情加重,失眠症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增加机体的耗氧量,促使心肌更加缺氧[5]。目前较多的还是采用催眠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睡眠状况,但由此也带来了由于治疗药物及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年老体弱、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而致胸阳不振,心脉痹阻而发病。中医认为入睡为阳与阴交,阴阳互相协调,然后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如果心神不养,阴虚不受阳纳或因邪气扰乱,阳盛不待人阴,则可导致阴阳不交。失眠一证多为阳盛阴虚、阴阳失交所致。《类证治裁》:“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从胸痹及失眠的病因病机来看,胸痹的“阳微阴弦”与失眠之阴阳不交、心神失养、心神不安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在胸痹与失眠症状上也是可以相互加重;在治疗上我们也可以从治疗失眠以促进胸痹症状的改善。安魂汤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以龙眼肉养血安神,酸枣仁敛心气,龙骨、牡蛎安神潜阳收敛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饮,赭石以导引心阳下潜使归藏于阴以成瞌睡之功。

从本研究可以观察到,我们用还魂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失眠症,不仅对睡眠临床疗效较佳,而且也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起到了比西药更好的疗效,充分体现出了中医中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鸿修,黄体钢.实用冠心病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449-45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1-43,186.

3张平,杜文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实际应用.疾病控制杂志,2001,5(4):318-340.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

健康心理与良好睡眠这二者密切相关,休戚与共。比如当我们的睡眠出现问题时很容易伴有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不好,是否有一个优质的睡眠,直接关系到我们第二天的工作状态。再如或许因为我们前一天没有睡好,第二天情绪就很容易急躁,在和周围的人相处,尤其是和家里的亲人相处时表现得特别没有耐心。再或者,如果一个人有长期的睡眠障碍,会引发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等躯体问题。可见,睡眠与精神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睡眠问题。

常见的睡眠认知行为误区

有的患者虽然因为失眠来就诊,但经过医生的询问,发现他们对睡眠的认知是有误区的。常见的误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忍受失眠,讳疾忌医

很多人听说治疗失眠的药很可怕,长期服用会有依赖性,对大脑有损害,宁可忍着也不去看医生。长此以往,患者的体力、精力和情绪的稳定都会下降。原本只是简单的失眠症,但慢慢的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

2.日思夜想,把睡觉当任务

睡眠像吃饭喝水一样,本来是常人一个简单的习惯,但是失眠的病人会把睡眠当成一个任务。从早上就会想,今天晚上几点睡,用什么样的睡姿,睡前吃什么药,一整天都会被睡眠问题所困扰,不停地去思考。可以想象,当他的意识被这种不良思想占据的时候,睡眠质量更不会好。最可怕的不是失眠而是怕失眠,如果一个人特别害怕失眠,他一定有失眠问题。

3.呼噜响,睡得香

打呼噜是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患者还不太注意的问题。有人说自己有失眠问题,但家属发现他晚上呼噜很响、睡得很香。这种现象不是很奇怪吗?实际上对于这些打呼噜的人来讲,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奇怪。呼噜比较响是由于病人气道比较肥厚,如比较肥胖、脖子比较短粗的患者,在医学上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大脑会缺氧。如果一个人晚上长期处在这种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大脑频繁缺氧,患者会觉得自己根本没睡着,或者是在做梦,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他都知道,长期处在大脑缺氧睡眠障碍的情况下,脑细胞也会受损伤。对于这类失眠患者,建议同时去呼吸科就诊,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因为单纯的安眠药会加重他的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症会更加严重。

4.玩电脑玩手机,困了再睡

准备睡觉时,大脑皮层应该慢慢安静下来。看电脑玩手机,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会使人的大脑皮层部分兴奋起来,这与进入睡眠的状态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不敢用药,觉得药物都有依赖性

很多人认为安眠药具有依赖性,吃了就停不下来,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现在医药发展很快,很多药物对身体没有依赖性,可以很安全地使用。不能否认,如果没有合理的使用可能会造成依赖,但如果病人定期来看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合理、适量的用药,是不会成瘾的,更不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6.随意用药,只要睡着就行

有的患者,随便吃药,看不同的医生,去不同的医院就诊,把不同的药物叠加起来使用,目的是只要能睡着就行,这种方法是万万不可取的。随意用药比不用药的问题还可怕。很多安定类的药物从药理机制上来讲是非常接近的,合理使用一种药物的时候是在使用剂量的区间内,但合并使用相当于超量使用,会给肝脏、肾脏造成负担,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大脑记忆力。

7.不找原因,只求方法

有人失眠了不找原因,只求方法。失眠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人因为环境的原因,有人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有人因为抑郁症、焦虑症引起失眠。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医生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首先要找原因才能去求方法。

失眠了该怎么办

失眠之后,第一步就是要找原因,找原因之后就开始找方法,找到方法,失眠问题得到解决后,还要防止失眠的反复。

1.找失眠的原因

环境因素: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失眠的问题,如环境变化、倒时差等。

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包括由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导致失眠,或是和人吵架生气等导致晚上睡不着。

身体因素: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不好或者长期卧床体质较弱而导致失眠。身体因素导致的失眠,建议病人首先治疗疾病,病情得到了控制,失眠可能就会很大程度得到缓解。

药物因素:类似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失眠。如果影响特别明显的话,建议首先和医生协商是否可以换药。

咖啡、茶:建议失眠患者戒掉咖啡、茶等导致失眠的饮品,如果实在戒不掉可少用,尤其在下午三点以后就不要再饮用。

2.找治疗的方法

行为调整:睡眠是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人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睡眠习惯,当睡眠习惯不健康的时候,自然而然产生失眠问题。因此调整睡眠的行为习惯很重要。

相关疾病治疗:如果病人身体上有相关的疾病导致失眠,需要先治疗这些疾病。

药物治疗:如果病人已经被确诊为抑郁症、焦虑症伴有的失眠,或者确实有失眠症,需要找医生就诊,通过科学地用药,治疗起效快、稳定,可以很好地缓解失眠问题。

心理治疗:对于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不能简单的靠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进行心理治疗,找到影响他的心理因素,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打开其心结。患者心情放松了,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最后还要通过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稳定相关疾病、合理用药来防止失眠的复发。

安眠药的合理使用

1.遵从医嘱,合理用药

1)安眠药几乎都是处方药,不要随意自行尝试,更不可叠加使用。

2)无需过度紧张药物的副作用。新型的安眠类药物不断上市和使用,这些药物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性,无需过度担心其副作用。

3)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失眠症有些不是由于失眠本身导致的,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病症所致,所以要找医生评估,警惕失眠是不是抑郁症、焦虑症的前期表现。如果只是单纯的失眠症就按失眠症治疗,如果发现呈现的问题虽然是失眠,但是根源是轻度的焦虑症或抑郁症,治疗是不一样的。

4)不可同时饮酒。安眠类药物不能和酒同时使用。共同使用的话会造成严重的肝损害以及药物的过量。例如,如果只吃了一片安眠药,但又喝了一杯酒,药物作用甚至会有十倍的发挥,非常危险,影响肝肾功能和大脑。

5)某些体质不宜使用。显著的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要慎用安眠类药物。有些老年人的心脏、肝肾功能不好,安眠药的用量和用法也不一样,要遵医嘱。

6)某些药物不宜合用。有些药物合用会有剂量的叠加,造成成倍的副反应,还会导致成瘾、依赖等问题。

7)避免驾驶、高空作业。服药后要避免驾驶、高空危险工作等。

2.针对具体睡眠问题选择用药

失眠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有的人晚上入睡困难;有的人虽然入睡快,但噩梦、醒来反复交替;还有的早醒,凌晨醒来就再也睡不着。这三种类型,用药是有所不同的。

3.间断用药,交替使用

不要长期用药,必要时要交替用药。失眠早期造成生物钟的紊乱,治疗的早期阶段,安眠药有必要天天使用,让生物钟尽快恢复正常,周期快的2~3个星期,长的1~2个月恢复正常的生物钟;治疗中后期,建议药物逐渐减停。慢性的、要长期使用安眠药物的病人,建议4~6周更换一种同类型的药物,这样可以持续保持药物的有效性,不会发生效果减退的问题。

4.逐步减停,不可急功近利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

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失眠有可能是药物所致,当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后,失眠便不药而愈了。

常见的可致失眠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降压药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如果长时间出现失眠,不妨在药物上找原因。降压药物若选择不合适或用量不当,可造成夜间低血压,也可导致失眠。患者应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有失眠问题,由医生决定是否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机体的兴奋性增高而导致失眠。

利尿剂服用利尿剂后可使排尿次数增多,若睡前服用,常因小便增多而影响睡眠,因此利尿剂宜在白天服用。同时,利尿剂可引起电解质紊乱。排钾利尿剂(氢氯噻嗪)会引起体内缺钾,可诱发心血管节律,也会导致失眠。

平喘药麻黄碱、茶碱等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有些患者服用后会发生激动不安、失眠等。剂量过大还可发生谵妄、惊厥等。这类药物在晚间服用时,宜加服一些镇静催眠药以防失眠。

抗抑郁药常用的抗抑郁药丙咪嗪、氯米帕明、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均可引起失眠。

抗生素大部分抗生素对胃肠道都会有刺激,服用后易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最好不要空腹服用。若在晚饭前或晚上入睡前服用,可因产生恶心、上腹不适而影响睡眠。此外,喹诺酮类抗生素服用后可致头痛、头晕、睡眠不良,应避免睡前服用。

除上述药物外,强心药(洋地黄类)、抗结核药(异烟肼)、补血药(铁制剂)、抗病毒药(金刚烷胺)、镇痛药、中药(人参、鹿茸)都有引起失眠的副作用。

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须知/李景仁

老年人服药时,特别是同时吃多种药物时,应掌握一些用药的基本常识,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吃药出现不适,先暂停用药

专家建议,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关注自身感受,如果出现了新的不适,应考虑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是病情加重了,这时应咨询医生,由医师判断该如何处理。一般而言,如果是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如果是病情进展,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药量。

急症先处理,“慢症”宜缓行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为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以采取突发急症优先治疗的原则。例如当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感冒、发热或急性胃肠炎时,应优先治疗这些急症,暂停使用降血脂、软化血管等药物;又如突发心脑血管急症时,应暂停慢性胃炎或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饮食要配合药物

多数老年人体内的蛋白质比例较低,加之疾病、消瘦、贫血等原因影响药物的疗效,家人应当重视食物的营养选择与搭配,做到饮食均衡。还要按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忌口,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控糖,以保证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至少间隔半小时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交通安全伴我行的顺口溜
  • 下一篇: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报告范文(整理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