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乳腺癌;CEF方案化疗;5-HT3受体拮抗剂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4(b)-0087-04
Applicationvalueof5-HT3receptorantagonistinbreastcancerpatientswithCEFchemotherapy
YANMing-jiZHAOPengCHENBing-guang
DepartmentofOncology,YunfuPeople′sHospital,GuangdongProvince,Yunfu527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applicationvalueof5-HT3receptorantagonistinbreastcancerpatientswithCEFchemotherapy.Methods70breastcancerpatientsreceivedCEFchemotherapyscheme(includingadjuvantchemotherapyandpalliativechemotherapy)in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4toNovember2016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andtheyweredividedintotwogroupsbyrandomnumbertable,35casesineach.TwogroupsweregivenbreastcancerCEFchemotherapy.ObservationgroupwasgivenintravenousdripofOndansetron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beforechemotherapyfor30minandafterchemotherapy,q8h.ControlgroupwasgivenpurelyCEFchemotherapy,andwasgivenintravenousdripofOndansetron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beforechemotherapyfor30min,andafterchemotherapytheywerenotgivenanydrugintervention.Theincidenceofnauseaandvomiting,performancestatusscoresbeforeandaftertreatment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rewasnostatisticaldifferenceinthetotalincidenceofnauseaandvomitingbetweentwogroups(P>0.05);beforetreatment,theperformancescoresoftwogroupswere(88±10),(87±9)pointsrespectively,therewa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aftertreatment,theperformancescoreofobservationgroupwas(79±10)points,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75±5)pointsofcontrolgroup(P
[Keywords]Breastcancer;CEFchemotherapy;5-HT3receptorantagonist
乳腺癌现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由于乳腺癌细胞失去了正常细胞的特性,一旦连接松散、发生脱落,则脱落的癌细胞随着血液或淋巴液散播全身,导致癌细胞转移[2]。乳腺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病症后常常已处于中晚期,耽误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而言,临床上较多的是采用放化疗治疗,通过放化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原先无法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降期后可进行根治性手术,提高保乳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3-4]。此外,患者在进行化疗时极易引发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且严重的恶心呕吐会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等现象,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损害,降低治疗依从性的同时增加了治疗的难度[5]。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CEF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5-HT3受体拮抗剂在乳腺癌CEF方案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CEF方案化疗(含有辅助化疗及姑息化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为原发单侧乳腺癌,临床分期均为Ⅱ~Ⅲ期,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乙肝感染及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同时排除无法耐受此次化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2.34±2.26)岁;病理分期:ⅡA期10例,ⅡB期15例,ⅢA期7例,ⅢC期3例;采用NRS-2002于化前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1分22例,2分9例,3分4例;病理分子亚型:LuminalA型20例,LuminalB型8例,basallike型4例,HER-2过表达型3例。对照组35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2.57±2.34)岁;病理分期:ⅡA期7例,ⅡB期19例,ⅢA期7例,ⅢC期2例;采用NRS-2002于化疗前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1分19例,2分11例,3分5例;病理分子亚型:LuminalA型21例,LuminalB型9例,basallike型3例,HER-2过表达型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CEF方案化疗,用药方法如下:注射用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国药准字H04160103,200mg/支)500mg/m2,d1,表柔比星注射液(浙江海正药业),国药准字H2141201,10mg/支)90mg/m2,d1,5-氟尿嘧啶(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9291,10ml∶0.25g)500mg/m2,d1,以上三种化疗药物均于同一天内依次静脉注射,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所有患者在接受CEF方案化疗时给予护胃药物治疗,观察组于CEF方案化疗前30min第一次给予8mg昂丹司琼(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0481,4ml∶8mg)静滴同时联合10mg地塞米松(湖南五洲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3020901,1ml∶5mg)静滴,化疗结束后根据q8h给药d1~3连用;对照组化疗前使用药物及剂量与观察组一致,但化疗结束后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根据WHO关于抗癌药物引发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的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6],分为0、Ⅰ、Ⅱ、Ⅲ、Ⅳ级,0级表示无恶心呕吐;Ⅰ级表示只存在恶心,无呕吐现象;Ⅱ级表示一过性呕吐伴恶心;Ⅲ级表示呕吐需要治疗;Ⅳ级表示难以控制性的呕吐。患者进食量约为正常食量的一半,呕吐次数2~3次,呕吐时间3次,呕吐时间>2min,呕吐程度严重计3分。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体力评分,采用KPS评分表对患者体力状况进行评估[7],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反之,身体健康状况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体力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力状况评分的比较(分,x±s)
3讨论
乳腺癌是肿瘤科常见疾病,时刻威胁女性患者的生命,近年来,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利于预后[8]。
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需进行临床化疗,通过化疗,降低病理分期,使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切除癌细胞,进而改善预后效果。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蒽环类药物作为乳腺癌化疗的重要的药物组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9]。医学研究显示[10],蒽环类化疗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生长及扩散,如:干扰肿瘤细胞中的RNA和DNA的转录及DNA在复制时的解螺旋,并在脂质体氧化作用下直接将肿瘤细胞膜破坏。此外,通过DNA的烷基化的作用破坏DNA结构,同时交联的RNA双链也可破坏DNA结构,其代谢后的活性物可较好地嵌入DNA碱基及其形成的复合物,达到抑制DNA合成及依赖DNA的信使RNA合成的目的,并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
就乳腺癌化疗患者而言,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现象的主要有4种来源,如:大脑皮层、胃肠道、化学受体诱发区、前庭器。其中大脑皮层、胃肠道及化学受体诱发区是导致患者恶心呕吐最主要的来源[12]。现阶段,为缓解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等现象,临床上给予乳腺癌CEF方案化疗患者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有助于减轻化疗后出现的胃肠毒性反应,增加化疗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风险,推进化疗周期的进行[13]。昂丹司琼属司琼类止呕药,是一种高效、高度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半衰期较短,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拮抗外周的迷走神经末梢5-HT3受体,达到阻断因化疗、手术等因素诱发的呕吐反应。在抑制迷走神经兴奋的同时,较好地阻止了中枢化学感受区释放5-HT,有效的抑制呕吐现象。在乳腺癌CEF方案化疗中,仅在化疗当天使用1次司琼类止呕药,患者出院后1周依旧出现食欲差、恶心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呕吐。因此,本次研究根据昂丹司琼的药物半衰期,并结合患者化疗后出现的呕吐反应,增加了给药次数,在延长患者使用止呕药时间的同时,可有效地帮助患者度过延迟性呕吐反应期。此外,在化疗时增加止呕药物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患者多次往返医院处理呕吐导致的电解质紊乱的问题,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15]。
本研究分析5-HT3受体拮抗剂在乳腺癌CEF方案化疗患者中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乳腺癌CEF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5-HT3受体拮抗剂可有效缓解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的现象,降低恶心呕吐症状评分,有助于恢复患者的食欲,增加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体力状况评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5-HT3受体拮抗剂的作用下,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5-HT3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降低乳腺癌CEF方案化疗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根据5-HT3受体拮抗剂半衰期增加给药次数,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改善治疗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钰,罗洁丽,黄艳芳,等.肿瘤放射及化学治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药业,2016,25(1):10-13.
[2]黄鲁众,张晓晔,刘艳,等.阿瑞匹坦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和地塞米松预防化疗相关性恶心和呕吐的Meta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5):2198-2203.
[3]方向志,张扬,黄天丰,等.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与氟哌利多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的Meta分析[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36(3):218-225,230.
[4]吕炳涛,窦翼飞.扶正消瘤方汤剂联合CEF方案术前化学治疗进展期乳腺癌[J].吉林中医药,2016,36(9):915-918.
[5]王群,杨志刚,许辉东,等.CE和CEF方案辅助化疗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的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5,14(3):304-305,308.
[6]张剑辉,回天立,栾士超,等.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毒性及其防治[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7):1041-1043.
[7]林金棠,谢d,李丽红,等.薯蓣丸对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10):1540-1542.
[8]张明,高嫦娥,邹天宁,等.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疗效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65-68,88.
[9]林金棠,谢d,李丽红,等.薯蓣丸协助乳腺癌术前化疗的临床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11):1214-1216.
[10]邵剑锋,练英妮,李曙平.以紫杉醇周疗法改良标准密集ECP方案用于高危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2014,23(1):77-80.
[11]夏云强,卢秀花,杜瑞超,等.奥氮平联合阿瑞匹坦治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6,28(9):631-633.
[12]林道浙,潘升华,庄微雅,等.HMGI-C在预测乳腺癌患者表阿霉素治疗疗效中的作用[J].肿瘤学杂志,2016,22(9):733-737.
[13]李雯,冯彦林.SUVmax、Ki-67、p53、EGFR对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J].肿瘤防治研究,2016,43(1):45-47.
[14]贾巍,张红真,王文娟,等.新o助化疗前后乳腺癌免疫组化表达变化的研究分析[J].浙江医学,2016,38(14):1181-1183,1187.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TAC方案;疗效
临床上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转移性肿瘤进行局部治疗之前全身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通常称之为术前化疗或者诱导化疗[1]。
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降低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同时获得肿瘤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62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2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均经针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同时经X线胸片、彩超、CT等检查证实无骨、肺、肝等主要脏器转移。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44.6岁。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45例,黏液性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4例,低分化癌1例,其中I期5例,IIa期21例,IIb期24例,Ⅲa期7例,IlIb期3例,IIIc期2例。62例患者均无化疗禁忌证,患者入院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正常,无严重心肺疾病,所有新辅助化疗患者均进行乳腺钼靶及彩超了解病变以及区域淋巴结情况,给予化疗。
1.2治疗方法患者于术前12周采取TAC方案给予新辅助化疗,环磷酰胺600mg/m2+表柔比星70mg/m2+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化疗期间定期复查白细胞以及肝肾功能,观察化疗的不良反应反应,必要时对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按照疗程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给予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术后规范化疗,定期复查,评估效果及远期康复效果。
1.3疗效评价我们根据国际抗癌联盟的标准,肿瘤最大径及其垂直径乘积减少50%以上为部分缓解(PR);减少不足5O%,增加不及25%为稳定(SD)[2];肿瘤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CR)。
2结果
62例乳腺癌患者中17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由不能保乳变为可保乳治疗,23例乳腺癌患者达到CR,其中病理完全缓解9例,SD8例,PR31例,临床总有效率84.4%。
3讨论
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治疗上仍旧是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手术方式,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乳腺癌早期就可以出现淋巴结的转移,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因此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患者的保乳意愿以及要求越来越强烈,目前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逐步被大家认可,并且广泛应用,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3]。新辅助化疗可以消灭微小转移灶,缩小肿瘤病灶,降低分期,降低肿瘤细胞活力,减少远处播散。防止耐药细胞株的形成,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无瘤生存期,通过术前化疗有效缩小癌症病灶大小,增加保乳机会,并可预防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
同时也必须注意,虽然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新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目前仍没有定论。新辅助化疗本身也有其局限性,由于新辅助化疗能降低区域淋巴结分期,因此对于通过区域淋巴结判断预后造成困难,不是全部患者都对于新辅助化疗敏感,因此行新辅助化疗往往会贻误肿瘤治疗的最佳时机;部分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使肿瘤完全缩小甚至消失,造成了不能对手术后标本进行肿瘤生物学预后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冯维武.辅助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研究.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30(1):25.
【关键词】乳腺癌;中晚期;新辅助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34-01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它不仅是一局限性疾病,更是一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由局部治疗转变为以局部和系统性的综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是指原发病灶直径大于5cm(T3)或有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区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互相融合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临床分期上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指IIIa和IIIb的乳腺癌,IIb期乳腺癌在治疗原则上与局部晚期癌相似,故归入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行列。术前化疗或称之为新辅助(neoadjuvantchemotherapy),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应用前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已成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对进展期乳腺癌患者30例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满意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术前均经临床检查,彩色B超诊断及细针吸细胞学或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女性28例,男性2例,单侧乳腺癌29例,双侧乳腺癌1例,为女性,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5,4岁,按TNM分期,Ⅱb期10例,Ⅲa期13例,Ⅲb期7例,所有患者既往未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血常规检查正常,心、肝、肾功能无严重疾病。
1.2方法
1.2.1全组病例均采用CEF方案,环磷酰胺(CTX)600mg/m2,d1,;表阿霉素(EPI)60mg/m2,d1,5-氟尿嘧啶(5Fu)500mg/m2,d1,21d为1个周期.化疗2-4个周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术后以原方案继续化疗6个周期(无效者更换方案),有淋巴结转移者在术后完成6个周期化疗时行放射治疗,ERPR阳性者,化疗结束后口服三苯氧胺进行内分泌治疗。
1.2.2疗效评定: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体检或B超测量肿瘤原发灶体积,肿瘤体积(V)以下列公式计算:V=D3×π/6.按照UICC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评估.临床完全缓解(cCR):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手术标本中原发肿瘤区已无浸润癌细胞;临床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病情稳定(SD):肿瘤体积缩小不超过50%,或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RR)=CR+PR.毒副反应按照WH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
2结果
降低临床分期21例(70%),其中Ⅱ期降为Ⅰ期者10例,Ⅲ期降为Ⅱ期者8例,Ⅲ期降为Ⅰ期者3例.获得CR3例(10%),PR18例(60%),病情稳定6例,全组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RR为70%26例患者化疗前患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有10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15例(50%)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除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外,其余包快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腋窝淋巴结缩小,可活动。使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毒性反应均为可逆性,未严重毒性反应,以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最常见,其次是脱发.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占62.8%,Ⅲ度占14.0%;恶心呕吐Ⅰ,Ⅱ度占68.6%,Ⅲ度占7.0%;脱发Ⅰ,Ⅱ度占53.5%,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无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新辅助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早期研究发现术前化疗能有效缩小肿瘤原发灶,使一些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的手术治疗成为可能,术前化疗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Fisher等研究发现切除原发肿瘤后24小时,远处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和外周血循环中的生长因子浓度出现升高,而手术前的细胞毒性药物的化疗可以阻断肿瘤这种由于原发灶切除后快速增长的趋势,有效控制残存肿瘤细胞的生长[2],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减少原发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故术前给予有效化疗,可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发生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已认识到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转向全身性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其中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应用.与传统的术后化疗相比,有以下优点:①降低肿瘤分期,使手术更彻底;②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及耐药发生;③抑制手术后残余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⑤由于肿瘤缩小,增加了乳腺癌保乳的机会,为保留外形创造了条件;⑥评价术前化疗的效果,为术后化疗选择药物提供参考,而且,围手术期化疗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患者耐受性;⑦抑制手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新辅助化疗的缺点:由于有部分患者不敏感,从而延误了局部治疗的时机,由于新辅助化疗可使区域淋巴结降期,从而失去乳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这一重要预后信息,因为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消失,使手术标本术后生物学预后因素分析造成困难,针吸细胞学检查偶有假阳性报告,造成不必要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我们的临床治疗发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瘤体缩小,减小癌周浸润,降低腋窝淋巴结的粘连度,使融合成块的淋巴结缩小,降低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增加乳腺癌保乳治疗机会。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多数研究认为,含蒽环类的联合方案有效率高我们采用含蒽环类的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0例,有效率高,而且副反应低且,患者能耐受。
总之,应用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肯定,对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临床分期,使不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有了手术机会,增加了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紫杉醇联合化疗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从紫杉类植物树皮中提取的活性成分紫杉醇(PTX)是一种新的抗微管药物。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疗效。
我科自年6月~7年8月采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科自年6月~7年8月采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例例乳腺癌患者均为根治性手术并术后化疗后复发均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年龄8~5岁PS评分≥7分预期生存期≥个月有可测量或可评价的肿瘤病灶。体检测量病灶直径≥1.cm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正常。
治疗方法:药物选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含紫杉醇联合方案。既往未用过阿霉素(ADM)者选用Txol+ADM既往用过阿霉素者选用Txol+顺铂(DDP)紫杉醇15mg/m用非聚氯乙烯材料的输液管静滴小时以上第1天;阿霉素mg/m静滴第1天DDPmg/m静滴第1~天。用药前常规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西咪替丁行抗过敏治疗;常规予恩丹西酮或格拉司琼止吐治疗1天为1周期共行~6周期。
疗效评价: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抗肿瘤药物客观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RR)为CR+PR临床获益率(CBR)为CR+PR+SD。周期后评价疗效CR或PR于周期后进行确定治疗1周期后出现进展者停止治疗。
化疗毒性反应评定参照WHO抗肿瘤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评价标准进行。
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6周期的治疗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CR例PR16例SD1例PD6例。总有效率56.%临床获益率为8.1%1年生存率为6.5%。本组毒性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脱发、骨髓抑制较常见: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6例(81.%)脱发例(1%)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例(9.8%)血小板降低例(6.%)例(6.%)患者出现全身骨骼疼痛全组未出现过敏反应。见表1。
乳腺癌正在威胁着妇女的健康与生命,防治乳腺癌现在已经成为癌症专家研究的热门。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相当成功的进展。
过去,许多专家认为乳腺癌是“局部”疾病,只要进行局部的“根治”手术,就可能“治愈”乳腺癌。但是事与愿违,就是I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也仅有80%;根治术或者“扩大”根治术,仍然不能提高生存率。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乳腺癌并非“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治疗乳腺癌必须从整体出发。事实上乳腺癌在确诊时并无转移的“早期”患者,却有92%的病人血中游弋着癌细胞。治疗乳腺癌的“现代概念”是利用各种治疗癌症的手段,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的方案使乳腺癌患者深受其益,外科手术只负责切除局部的原发病灶或转移到同侧腋窝的淋巴结,尽量保存患者的胸部肌肉和正常组织,使患者不仅乳腺外观美观而且保存了患侧上肢的功能。综合治疗中的辅助治疗包括放射治疗、抗癌化学药物治疗及内分泌治疗,与外科手术共同担负消除原发灶、转移灶,包括防止全身转移的任务。
现在,早期乳腺癌采用“小手术+大放疗”的方案,外科手术之后,立即采用放射治疗,用放射线照射乳腺、同侧腋窝、锁骨上下区及内乳淋巴引流区,消灭这些部位残存的肉眼看不见的亚临床病灶。这种缩小手术+放疗的治疗疗效与根治术的疗效一致;如果局部复发,还可以再进行根治手术,疗效仍可相当满意。
美国每年收治的乳腺癌病人70%是早期病例,其中一半患者采用的是缩小手术+放疗的治疗方案。日本收治的乳腺癌30%是早期病例,仅有个别病例作了缩小手术,日本专家惊叹日本乳腺癌的治疗水平落后美国15年。我国部分癌症研究中心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是早期癌,但仅个别病例做了缩小保守手术。一般综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只有10%是早期病例,几乎全部作了根治术。近年来,国内的肿瘤专家已经认识到癌症缩小手术的必然趋势,开展乳腺癌缩小手术治疗势在必行。
乳腺癌治疗的第二大进展是内分泌治疗的参与。过去对Ⅲ期以上乳腺癌患者常规给予内分泌治疗,最常用的是卵巢去势、肾上腺皮质药物“切除”,垂体药物抑制等。
乳腺癌发病原因之一是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乳腺癌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过多的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增生乃至癌变,雌激素是乳腺癌的罪魁祸首之一。一半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在癌病灶之中存在着大量雌激素受体,还有部分患者的孕激素受体增加。如果能设法减少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就能减少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就能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
近年来,专家们发现了一个新药可以作为雌激素的竞争剂――三苯氧胺,翻译名叫“他英克昔酚”。三苯氧胺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极为相似,但其作用只有雌激素的十分之一。当乳腺癌病人口服三苯氧胺之后,体内的三苯氧胺与雌激素展开激烈竞争,三苯氧胺与乳腺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使雌激素孤立,在体内“流浪”,最终被肝脏灭活失去作用。美国专家在进行大量临床实验后得出结论:乳腺癌患者如果雌激素受体阳性,或是绝经以后患病,连续口服三苯氧胺2年,可以使生存率提高30%。
凡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肿瘤一般较小,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恶性度较低,患者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机会较少。即使发生复发转移,治疗效果仍然较好。
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可以大显身手;这些患者对抗癌化疗药的有效率却很低,相反,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使用抗癌药化疗会有明显疗效。
治疗乳腺癌的另一个现代概念,就是把化疗摆在综合治疗的重要位置上。既然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就需要全身用药治疗。化疗在治疗乳腺癌的方案中一向充当重要角色,研究工作的重点是用什么药?什么时间用?
美国专家一致公认阿霉素或表阿霉素是征服乳腺癌的“王牌”。一位美国乳腺癌专家曾说过:我治疗的病人中,活着的都是用过阿霉素的。用阿霉素或表阿霉素、氨甲喋呤、氟脲嘧啶组成的化疗方案,疗效显著。意大利专家运用20余年的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应用方案,至今仍是各种变通方案的基础。
过去使用化疗,几乎都采用手术后2年内用药3个疗程的作法,理由是根据癌细胞的倍增时间,癌细胞增殖一批就消灭一批。现在,专家们认为这种打“持久战”的方法不如打“歼灭战”,手术后半年之内,在癌细胞分裂增殖的两个周期之间连续用药6次,这种治疗方法疗效更好。加强化疗方案,强有力地打击癌细胞,以达到悉数全歼的目的。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表阿霉素;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
临床上三阴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其占全部乳腺癌的17%~21%。三阴乳腺癌患者不能从抗HER2的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中获益,研究表明三阴乳腺癌易局部复发及向远处转移,死亡率更高,所以化疗在三阴乳腺癌的全身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三阴乳腺癌患者48例,应用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三阴乳腺癌患者48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患者的肿瘤临床表现、肿瘤病理大小、淋巴结状态、HER2、PR、ER受体状态等临床资料完整;②均为临床Ⅱ―Ⅲ期乳腺癌女性患者,化疗前通过肝脏彩超、胸片和骨扫描排除远处转移;③患者接受3个疗程以上的新辅助化疗,同时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④术前经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所有患者有临床可测量的病灶。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葸环类联合多西紫杉酵(ET方案)。表柔比星90mg/m2,静滴,dl;多西紫杉醇75mg/mg2,持续3h静滴,dl,21d为1个疗程。化疗结束2~3周后行手术治疗,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
临床疗效评价:疗效评价严格按照WHO实体瘤标准RECIST,病理完全缓解(pCR)是指经规范化疗后,肿瘤原发区域及区域淋巴结未发现癌残留,残留原位癌也被认定为病理卜的完全缓解。肿瘤病灶>4cm,以B超标出肿瘤边界,在患者体表标出肿块具置,应用游标卡尺测出肿瘤双径;肿瘤病灶10%则认定为ER、PR受体阳性,按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判读HER2免疫组化及FISH:①HER2-、1+为阴性;②HER23+为阳性;③HER22+同时FISH检测存在基因拷贝数扩增,亦认定为阳性。ER、PR、HER2三个中有任何一个阳性则定义为非三阴乳腺癌。ER、PR、HER2均为阴性,则被认定为三阴乳腺癌。
结果
48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84.5%,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18.5%,临床部分缓解率67.5%,病理完全缓解率16.5%。
讨论
乳腺癌是一类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肿瘤化疗治疗的敏感性不一致,分子遗传学改变不完全相同,预后也不尽相同。化疗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唯一全身性治疗方法,三阴乳腺癌性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缺乏,导致肿瘤更易向远处转移,患者预后更差,死亡率也相对较高。三阴乳腺癌对环磷酰胺及蒽环类化疗药物敏感、携带BRCA1突变基因的乳腺癌对环磷酰胺及蒽环类化疗药敏感。同时越来越多的临床结论证实紫杉类药物治疗三阴乳腺癌有效,因此在治疗三阴乳腺癌时需要加入紫杉类化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