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例(3篇)

时间: 2024-04-27 栏目:公文范文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相对比较

1.1所表达的哲学思想的比较

园林艺术统筹于美学,它同其他艺术的形式一样,带给人以美的感受。而每一个国家的美学,都是要受到其哲学思想的支配的。所以归根结底,影响各时代园林艺术走向的其实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哲学理念。中国的古典美学,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也正是这种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地形地貌是山水景观的艺术概括,山水景观是人文建筑的衬托形式。通过将人造景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从而达到一种“虽是人为,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有很多老话都道出了这个道理,比如“山贵有脉,水贵有源”、“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等等。中国古典园林会在建筑过程中加入自然元素,如假山树木、岩石山洞、园林小路、曲径通幽等,能够体现出自然山岳构成规律;又如园林内的小河水流等等,能够展现出自然山水的特征,这些理念对于现代园林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今,人类所要面对的种种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人口增长、气候变暖、植被面积下降等等,都使得人们意识到合理开发大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与大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有关部门不断开展相关活动,为城市建设生态低碳型园林,这正与中国古典园林所要表达的观点不谋而合。而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建造,也为现代人类的环境设计理念提供了借鉴。可以说,在现代的园林景观的设计体系中,有很多都是从中国古典道家学说上发展而来的。这种把园林的设计艺术建立于自然要素之上,用人对自然的敬畏作为园林设计的整体理念,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2布局的不同

在我国,由于古人受到了一些特殊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性格方面比较偏向于含蓄,这也是国人普遍讲究“内敛美”的原因之一。这种思想自然而然的映射到古典园林的设计当中,让中国古典建筑在布局形式上充满了含蓄的表达。比如,在环境设置上,古典园林的中心时常会形成院落而四周则较为零散,这在空间上给人一种崇尚内在的感觉。这些含蓄的特点在一些南方园林中表现较为突出,通过院墙把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隔开,让园林主人拥有更大的私人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的观景抒怀,使自己的思想意识达到更高的境界,代表做有苏州园林和皖南的徽州园林。另外,由于中国古代群体意识相对复杂,园林要具备更多的功能,因此,这种布局形式也就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人们觉得沉闷、难以与其他人沟通。现代园林的设计与这点大为不同,其在造园的布局形式方面深受思想维度的影响,讲求建筑的对称性,注重构成园林的每一个元素都能给人一种整体上的视觉及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加入几何知识,使整个园林看起来更加的和谐。

1.3造园手法的比较

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因素主要包括山、水、石、植物与建筑等等。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一种“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实于虚的结合、藏与露转换,让整个园林景观浑然一体。这也是古典园林含蓄手法的一种体现。在造园的过程当中,园林是整体建造的核心,景观是园林的陪衬。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形式。景观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园林主人的内心思想,是其情操和抱负的完美体现。古人云:“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通过在园林中运用借景的手法,将使隔绝封闭的园林空间与外界形成虚实相连的整体,把外界美景充分融入到园林当中,这样不仅对园林空间实现了扩大,更是充分丰富了园林的景观,使其显得更有层次感。在借景方面应用的比较好的古典园林建筑有很多,以北京的颐和园为例,其巧借玉泉山的美景,加上自身建筑的独特建设,此景映彼景,构成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还有苏州的网师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现代城市的造园手段大多局限于高楼包围下的狭小空间,在借景方面无法完全的施展开来,不能让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无限的园林之美,这正是现代园林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也是加强对古典园林借景手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2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继承与发展

2.1现代园林对于新理念的容纳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融入绿色生态的思想观念,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方向,人类需要创造出在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与展现个性的同时,保护生态景观,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贡献的园林。相较于古典园林的内容与形式,现代园林应该充分摆脱传统的束缚,不断融入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理念新元素,不断包容、发展、创新,走出古典园林中相对单调的的设计模式,摒弃不符合当代社会建设节奏的东西,创新内涵,升华主题,加强对园林整体以及细节设计的双方面重视,使现代园林向着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知道,园林的创新必然伴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及组景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园林风格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不断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对于园林设计者而言,关注园林建设的主流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2.2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指导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民的影响可见一斑。甚至很多古典园林建筑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的标志。在现代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很多人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西方思想的理论冲击,往往看只注重几何曲线的结构,这种设计图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很“美”很有“个性”,视觉冲击力“极强”,但这种设计也具有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中国人内心对园林建筑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无目的的引荐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做出的园林景观只能够在纸面上获得一定成功,却不能真正投入到实际建设中去。从这一角度出发,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许多的设计手法和意境的表达方式,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比如中国古人讲究“相地合宜”,在园林开始建造之前,人们会对周围的自然景观做出严格的考察,从而设计出适宜的园林建筑。还有,古人经常是在园子造成之后才画出建筑图纸,这对现代景观设计图纸的存在意义也是一种挑战,值得人们反思。综上所述,虽然古典园林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还是对现代园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充分利用它在设计层面上的优点,可以引导设计者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2.3古典园林为何要在现代园林中得到继承

改革开放以来,各国文化思想不断引入,其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中国古典园林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也逐渐被人们所丢弃。尤其是一些经典的造园手法,能够系统、娴熟的掌握和应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证明,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很多手法都被证明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将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建设相结合,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更是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起到保护和重塑城市历史地段价值的意义,创造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园林!

3结语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忽视了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传承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对古典园林的研究,才能将其中优秀的理念应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建设出具有中国古典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国现代园林景观。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风格

1.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萌芽阶段,转折阶段,兴盛阶段,成熟阶段。园林兴起之初主要是为皇宫贵族提供狩猎等场所,具有一定的原生态特征,仅仅属于功能性园林。园林的转折阶段即中国历史上分崩动乱的年代,园林艺术脱离了打猎的原始作用,而转移到以游赏为主。隋唐时期国力更加昌盛,形成了像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等风格的园林。此时的诗人、画家也逐渐参与到造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文人园林风格。成熟阶段则从北宋到清初,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其在保持庞大规模的同时,也吸收了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园林建筑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2.现代园林

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在保护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更注重采取一些工程技术措施来保护生态成分。中国的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优秀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造园艺术,将大自然与现代科学、艺术等有效结合,形成了当今园林风格多样的新格局。

2.1西方造园思想的影响

西方造园思想的哲学体系主要是来自古希腊发展而来的“维理”学说。它基本的思想是把造园艺术建立在数理关系上,在造园过程中上否定大自然,追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关系。这种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欧洲园林主体设计思想,并对现代造园设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现代园林造园手法

受“维理”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对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喷泉等因素的引用。在景观性格上,相对于古典园林的内向性格,现代园林更体现出以建筑为中心的外向性格。但其在空间设计上,脱离了人与景之间的交流关系,仿佛是在观赏一幅画品艺术,失去了一些景观带给人们的感官趣味。

3.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

园林建筑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园林设计上会融入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思想和功能方面强调的都各不相同。

3.1思想方面

园林在各个时期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近年来,西方园林建筑风格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追求对称效果,更有甚者将花草树木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在形式上均衡对称,强调人工美。中国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还融入了西方的部分优秀造园艺术,整体上结合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及艺术,形成了当今园林建设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3.2功能方面

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它们的共同功能都是观赏。二者最大的不同点是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古典园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宫廷和贵族代表的极少数人,实际上脱离了大众化,暴露出了古典园林的局限性。而现代园林讲究更多的是大众化,在保持园林观赏性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注重对人的种种行为现象的研究,来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现代园林在功能方面,脱离了古典园林风格的单一模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3.3建筑设计

百华先生曾如此评价园林建筑:“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由此可见,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还是拥有很高的境界的。在建筑设计上,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追求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古典园林强调尊重自然和追求自然,在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主要追求的是自然的原生态,在局部格式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而现代园林则注重景人结合,追求景外之景。又注重体现出人工美,以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的目的。

3.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方面,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古典园林中雕塑的材料一般都是由石头这一单一的元素组成,现代园林则加入了各种材料的园林雕塑,极大的丰富了园林文化内涵。在园林照明方面,古典园林中照明设施的作用只是在夜间提供光亮,现代园林在照明方面不仅拥有同古典园林相似的作用,还能利用夜色的朦胧与灯光的变幻等一系列效果,使园林表现出来的意境更加深刻。

4.古典园林思想对现代园林建筑的影响

4.1现代园林的包容性

相对于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风格的多元化和边缘化已成为其区别于古典传统园林的重要标志,它更多考虑到社会需求以及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它在满足传统艺术美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建造元素,造园的形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因此,现代园林在吸收和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自身,具有更加强的包容性和创造性,整体风格上也更加多变。

4.2古典园林的指导性

目前,西方造园理论逐渐融入中国现代园林中,不断的的冲击着中国现代园林,许多设计者往往只讲求构图曲线的美丽以及明确的几何关系,而不能在空间上取得创意的效果。而古典园林注重对场地的考量,其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设计者要更加深刻的体会古典园林中的精髓理念,在造园过程中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设计出不仅平面构图优美,同时空间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5.结论

古典园林因为受时代的限制和时空的局限,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若仔细品味,古典园林还是散发着浓厚的诗情画意。我们不应一味的仿照西方的造园艺术,而是应该认真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科学地将其优秀理念与现代造园理念相结合。只要能有效地吸取古典园林的精华,不断进行改造创新,必定能走出一条极富特色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宋丽娜,陈亮明,唐丽.浅谈古典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J].山西林业,2008,(02).

[2]刘勇,杨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4]董漪微,刘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02).

[5]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篇3

【关键词】:园林设计;构成艺术;古典文化;生态和谐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原来对“一日三餐饱”的纯物质追求,上升到了对绿色、生态、以及文化的精神追求。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城市园林的建设除了必须的生态环保外,人们也期望在园林设计中能够看到更多文化元素的融入,从而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追求与审美需要。因此,本文就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园林绿化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园林绿化设计中的生态与文化的结合,具体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构成艺术在当代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在这种结合下产生的新的审美体验与艺术性。

2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元素

所谓文化元素,也叫文化特质,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历史内涵等特点的某些实体性元素,如中国的书法绘画、希腊的雕塑、日本的樱花等等。园林是文化元素的载体,而文化则是支撑园林艺术的灵魂。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元素其根本是一种理念的体现和审美需要的满足,而近年来无论是在国际或是国内,“中国元素”都是时尚设计的宠儿,其中也包括了园林的设计。在世界园林的设计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受到了广泛的青睐,这既受益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总体而言,凡是能够体现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又受到了广大华人共同认可及体现中华名族共同的民族精神特质的形象、符号或文化遗存等,均可视为所谓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不仅是对世界而言的,同时也是对国人而言的。对于中国园林设计而言,传统文化元素的加入,使得现代造园更趋于人性化、本土化、以及个性化,功能定位更趋于自然合理,而成园效果也更具有民族与地域色彩。具体地说,园林景观的设计其根本在于追求美的享受,而更多“中国元素”的加入能够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从而满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3生态与文化结合的重要性

园林设计的最佳状态是能够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换而言之则应当尽量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绿色生态是所有园林设计的基本前提,而要做到绿色生态,这首先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所谓因地制宜主要有两层含义:即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以及对园林植物的合理选择。绿色生态的园林设计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因势利导,这是园林设计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自然起伏且多变的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地选取用一些观赏价值高、适应能力性强的外地植物,以此改善园林植物的种植结构。在设计施工中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在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文化元素的介入能够使得园林的设计显得更加朴实、真切和自然,而在生态与文化结合的园林中,也更能突显出园林设计的人性化色彩。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们很早便开始注重文化元素的渗入,通过花草树木、山石湖桥的搭配,既凸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又能体现园林主人的文化修养与精神追求,从而成就了中国独特而意蕴深远的古典园林文化。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除了古代文化的再现与发展外,对西方的艺术形式也有诸多借鉴,其中,构成艺术的成功运用使我国园林走进了现代艺术的领域,散发着另一种独特的魅力。例如,乔木下面栽植灌木,灌木下面再铺设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既强调了绿色生态的主题,同时又能使园林植物的设计呈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而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古典文化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成功运用,提升了整个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对于城市居民精神文明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4中国古典文化在园林绿色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是集建筑、花木、理水、叠山以及绘画戏曲、诗词楹联、家居摆设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无论是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抑或是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皇家园林,其基本的审美内涵是不变的,即由“天人合一”思想理念指导下的以“自然”为标准的园林建造。它即追求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又追求雅致的人文氛围,是一种自然生态,和谐美好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堪称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

4.1古典文化元素在园林空间、结构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设计中广泛且根深蒂固,具体表现在其空间、素材、结构等各个方面。就空间设计而言,中国的园林设计在“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下,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园林设计的最高目标。通过空间分隔法将不同的园林要素既以类而分,又相间相杂,打造出园林的层次与深度。同时又通过空间大小、远近、开合、动静等矛盾对比,使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往往能够营造出了比现实更加广阔深邃的意境。就园林结构的设计而言,许多园林都具有连环套的形式,即园林在纵向的视角上呈现出几进式的,由多个庭院组成的,并且每个庭院都有其独立的建筑结构和人文精神,然而各个独立的庭院之间又能相联,保证整个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几进式的结构运用的更为典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上的谦虚和内敛的体现。同时也是受道家的空无观念的影响,讲究以自然无为的“道”。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之道,而中国园林的构造中最为典型的对称性审美,这是中国中庸之道的体现。

4.2古典文化元素在园林素材设计中的应用

古典文化元素在园林素材运用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植物素材、雕刻素材以及园林名称等等,下面笔者就古典文化元素在园林植物素材上的应用和表现做具体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往往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如垂柳表示依恋,与友人相别常以柳相赠,表示惜别相思之情;梅花的枝干苍劲挺秀,梅花傲雪怒放,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意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象征着高贵纯洁的品质;而竹,象征一个人的高风亮节;菊,花中隐士,象征着隐逸恬淡。不同的植物,以及不同的植物搭配,不仅能造就园林构造的生态和谐,同时更能够体现其间的文化底蕴。

5小结

在园林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是一种超越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追求,而“中国元素”的应用则可以说是一个创新的引入。以“天人合一”为主导理念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园林的结合,对园林建设中的和谐、绿色、生态将会起到十分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芯玫,朱玉菲,王燕龙,冯晨静,段大娟,张涛.黄色系花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北京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05)

[2]薛晓飞,刘晓明.乡土之路――杰佛里・巴瓦的风景园林设计探索之路解析[J].中国园林,2003,(11)

[3]牟夏.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构成艺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2)

[4]卢军.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05,(03)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写人作文字(7篇)
  • 下一篇: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