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电子电工技术实训报告范例(3篇)

时间: 2024-04-29 栏目:公文范文

电子电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篇1

1.项目内容构建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教学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项目驱动法”打破原教学结构框架,将单片机课程的核心技术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并通过具体实例来体现。一个项目需要用不同的知识点去组合和搭建,每一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任务,项目的完成是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依据电气工程专业单片机教学内容要求,构建“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内容及任务描述如表1所示。对单片机教学内容点进行整理分解为三大部分:基础、技能、综合。基础部分教学内容有单片机组成、实验教学平台使用、单片机输入输出口、数码管显示技术等;技能部分教学内容有:定时器/计数器、中断、串口通信、电机控制等;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有:数字电压表设计和路灯控制系统等。每部分教学内容对应具体项目任务,如输入输出口对应信号灯控制实验;中断系统对应秒表系统设计等。2.教学体系构建应用项目驱动法设计单片机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形式带学生进入实验状态,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和常用的编程软硬件。单片机教学网站可以利用设备厂商的论坛和单片机技术论坛开设的专门版面来讨论技术问题。完成一个训练部分则写一个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不是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项目内容、实验方法和结论。项目报告是检测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通过项目报告,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项目难易程度。基础训练阶段完毕进入技能训练环节。这个环节设置与基础训练一致。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在项目结束后,撰写项目报告并由教师据此进行教学评估。综合训练环节不再设置讲解环节,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点评项目报告。最后的环节是提升,部分优秀同学可以加入电子科技大赛来提高水平。这种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每个环节教师起领开头,点评结局;依据阶段成果,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小组的项目难度和进度;该体系即能覆盖全面,又能起选拔人才作用。

实际教学体会

1.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任务比较繁重。教师除了正常教授知识点外,还需要详细介绍天煌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资源和WAVE仿真软件使用操作方法。学生初次使用平台和软件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种技能的提高。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兼顾。只有通过优秀组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才能把大家带入项目训练状态。项目报告的撰写不同于实验报告,不是每个项目都需要撰写,只是训练环节结束后,学生就某个熟悉项目撰写报告。优秀学生给同学汇报项目报告,教师点评学生报告,给以信心和鼓励。2.技能训练阶段学生熟悉了平台使用后,进入提高阶段。每个目标任务都是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如秒表设计要用定时器中断技术和调用LED外部硬件资源。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失败经历,教师要鼓励学生面对挫折,寻找科学调试方法。3.综合训练阶段学生学会组织分工和联合调试。如交通灯控制,学生首先了解交通灯控制流程,设计交通灯相位控制核心内容,把时序控制、显示、输入、故障处理各个部分分配到人。以上子项目都涉及传感器、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使得“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成为一门综合应用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得到了创新锻炼。在2012年上海市电子科技大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二等奖好成绩。

电子电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在学生完成了学科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师生进行校级科研课题的申报与评审,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校级课题就面向学生,相当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积极鼓励并由院系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项目申报,每年组织项目立项及结项评审。围绕电赛相关赛题选题范围,结合电赛训练目标,鼓励优秀学生通过项目开发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围绕电赛进行选题申报与立项,目前我院很多学生科研课题的主持人都来自电赛学员,已有历届学生的科研论文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通过这一举措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二、项目驱动及校企合作

依托“湖北省绿色风机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鼓励学生加入风机变频控制以及生产基地环境控制的相关项目与课题,大力支持本科生加入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的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学习与科研,提升学生综合的工程素质。2014年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与世界知名半导体生产商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共建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依托该平台,德州仪器公司向我校无偿赠送了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及教学资料,并为我校教师提供培训,有利的支撑了创新课程教学。

三、切实抓好“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建立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

武昌工学院十分重视学科竞赛,自2011年来每年积极组织在校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目前学校也出台了相应的竞赛组织办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竞赛组织模式,我们建立的电赛培训体系从宣传报名、中间教学环节,一直到最后参赛。1、加强宣传,吸引优秀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承担了全校的电子竞赛基础教学任务,我们在每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左右开展电子科技协会招新工作。通过PPT介绍和视频展示,在学生中间宣传和普及电子竞赛的知识;并组织我校曾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介绍自身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成长经历及切身体会。报名采用学生自主报名的形式,通过电子科技协会组织初审、面试等一系列环节,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协会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电子科技协会”是由学生发起的学术社团,该协会发动并组织学生进行与电赛相关的单元电路以及模块的设计与制作,协会设立相应职能机构,由高年级同学以及参加过电赛的老学员担任低年级同学的指导工作,每周一至周五晚上面向协会全体成员定时开放创新实验室,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行管理,任课教师及实验室老师轮流值班提供必要辅导及监督。2、校内选拔赛在每年第二学期4月份,由校团委和信息工程学院联合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电子设计竞赛校内赛,也作为参加全国大赛的选拔赛,面向全校学生宣传并组织学生报名,首先面向全校学生接收组队报名,然后组织电赛指导老师根据历年电赛题目进行自主命题并在网上公布题目,学生自行选择赛题并在限期内提交作品及设计报告,电子协会负责收集竞赛作品,最终院系统一组织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审,根据作品及设计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奖,并在参赛同学中择优选拔出多名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和比赛。3、强化及冲刺训练强化训练旨在对于前期选拔出的学员进行提高培训,本阶段以应用系统培训为主,教练负责制指导,最终确定暑期集训名单。冲刺训练一般在暑假期间进行,在这一阶段,针对赛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历届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进行讲解,让学生确定主攻的方向和一个备选方向,同时选择历届真题进行训练,1个月内分3个专题进行训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设计报告及并进行评测,该阶段也将竞赛可能用到的最小系统,各种应用电路制作调试完成,以备竞赛之用。4、模拟竞赛在赛前进行一次模拟竞赛,要求和电赛时一致,时间有所宽松,使学生体验认识真正竞赛,模拟竞赛中需要对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估,尽量能够把水平更高表现更优秀的同学留下参与最后的竞赛,保证参赛队伍的水平。5、总结表彰学院对于上一年度电赛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总结,提出改进对策,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学校对于大赛指导老师的努力也予以肯定,评选出“优秀指导老师”。学院通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总结与表彰,动员更多的老师积极地投入到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激励更多的同学们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锻炼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四、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在招聘专业教师和聘请兼职教师的过程中,着重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2.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社会进行生产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生产、实习的指导能力。3.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技术职务资格考试、相关技能的培训等,并予以支持。4.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改造,主持参加院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积累生产实践经验,并支持教师申报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5.支持和鼓励电赛指导老师参加电赛组委会和电子教育学会各类研讨会和培训会,向专家请教与同行交流提高自身水平。6.由专任老师担任本科班“班主任”促进学生在专业课方面的学习,在课后也能及时对于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对于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五、加强实验设备、场地建设

创新实验室作为电子设计竞赛以及其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培训场地和比赛场地,为了方便师生开展各种科研教学活动,加强实验设备、场地建设以及日常管理也很重要,目前日常管理采用以专职实验老师管理为主,学生自主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由电子科技协会负责实验室晚间的开放,值班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制定相关的安全规则并要求严格遵照执行,高价值仪器由专职实验老师负责管理,使用归还做好培训和登记。

六、结语

电子电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上课包括:基础课(思政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电机与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课(可编程控制器、变频技术、工业监控组态、工业网络技术)和专业拓展课(供配电技术、电气控制系统综合实践、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其中,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在专业的实验室上课,专业课基本上都在专业的实验室上课。目前在实训室上课存在以下问题:

1、班级容量基本在45人以上,而实验室台套数不足,无法满足每人一套,大部分实验室台套数在20台左右,每个实验台学生人数在3人左右,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每组只有1个学生动手,其他学生旁观,教学效果无法满足要求;

2、基础课大部分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完成,学生在上完课程以后,有些课程在后续课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比如语文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工程制图课程;

3、学生在学校期间,我们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而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达不到要求。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实训室上课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根据实训室实验台台套数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台2~3人。根据学生在实验室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工,每个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以“变频技术”课程为例:变频实训室可以用的有20套实验实训台,学生共有49人,有的实验实训台分配2名学生,有的分配3名学生。每周一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4个小时。上课采取任务式教学,每次上课安排一个任务,教师出任务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后需要有完整的电路图、参数功能表、详细记录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2人一组的人员分配为一人为档案管理者(记录需要完成的资料),1人安全用电检查、调试接线,两人商量任务的实施过程,共同完成任务;3人一组的人员分配为一人为组长(负责小组设计报告的制定、实施、任务的实施过程),一人为档案管理者(每次实验都需要有相关的资料和档案规整,有相关的表格需要填写,最终需要交相关的报告,遇到问题时需要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表述清楚,并做详细记录),一人为安全用电检查、调试接线。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二周记字(16篇)
  • 下一篇:单位办公室文秘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