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母婴护理基本常识(6篇)

时间: 2024-05-19 栏目:公文范文

母婴护理基本常识篇1

【关键词】剖宫产术;优质护理;母乳喂养;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3-0080-02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了保障全世界的婴儿能够健康成长,特提出母乳喂养这种科学的育儿方法,以有效的提高人口质量[1-3]。母乳是新生儿最为理想的食物,成功的母乳喂养必须要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乳汁营养价值很丰富,能够提高婴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另外母乳中还含有抗体,能够提高婴儿的抵抗力,有利于婴儿的成长发育[4-5]。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逐渐增高,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6]。为了探究如何进一步改善护理措施,以提高剖宫产术术后的母乳喂养率,本研究特对2000例剖宫产产妇予以区别护理,以观察护理对进行剖宫产术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37岁,平均(27.45±2.10)岁。将产妇按照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000例,平均年龄(27.50±1.45)岁;观察组1000例,平均年龄(28.15±1.38)岁。所选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无产科并发症,无内科及内分泌疾病,发育正常,排除有妊娠合并症和严重疾病的产妇。两组产妇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产妇在分娩前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帮助产妇全面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使产妇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的准备。对照组1000例产妇术后予以产科常规母婴护理。观察组1000例产妇术后予以优质护理:(1)疼痛护理,疼痛对剖宫产产妇情绪及有效哺乳影响较大,笔者所在科室采用心理护理为主,必要时辅以镇痛药物的措施,以缓解疼痛,促进乳汁分泌;(2)护理,在产妇分娩1d后进行按摩,3~5次/d,持续3d,每次按摩完毕,用温水清洁,并指导正确喂养姿势、挤奶方法;(3)饮食护理,指导产妇科学膳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谷类食物、禽肉、鱼类、豆制品及蔬菜。指导产妇多饮水,配合鱼汤、猪蹄汤等促进乳汁分泌;(4)睡眠护理,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湿度,减少人员的探视和交谈,保持安静。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与质量;(5)术后及早让母婴进行局部的皮肤接触,通过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刺激产妇产生催乳素,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专职护理人员协助产妇进行开奶。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乳量进行比较,乳量级别分4级,多:婴儿进行吸允后仍有大量乳汁流出;中:婴儿进行吸允后无乳汁流出;少:婴儿进行吸允时哭闹,吸允完不能安静入睡;无:产妇无乳汁。其中乳量多和中为乳量良好;对两组婴儿的喂养方式进行比较,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纯母乳喂养、非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奶粉等其他食物;部分纯母乳喂养:婴儿除食用母乳外还食用奶粉等其他食物;非母乳喂养:婴儿食用奶粉类食物而不食用母乳。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后乳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分娩后乳量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婴儿的喂养方式比较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为了能够让婴儿健康成长,母乳喂养的科学方法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提倡。母乳喂养是婴儿的一种健康、优质的喂养方式,同时母乳更能为婴儿吸收,母乳的质与量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有很大的益处,母乳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另外母乳中还含有抗体,能够提高婴儿的抵抗力,降低婴儿的患病率,有利于婴儿的成长发育。通过母乳喂养还能够增进产妇与婴儿之间的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智力的发育[7]。另外,母乳喂养对产妇自身也有很多的益处,婴儿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通过对母亲的吸允,对子宫的修复十分有利,能够减少乳腺癌等病的发病率[8]。

而剖宫产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较晚,产前禁食更不利于产妇产后体力的恢复,从而影响到乳汁的分泌,进而影响到婴儿的健康成长[9-10]。另外,剖宫产手术后产妇有强烈的刀口疼痛感,产妇要进行输液处理,因此不敢尽早给婴儿吸允乳汁,也会影响到婴儿的正常成长发育[11-12]。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剖宫产术对分娩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以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至为重要。

本研究对部分行剖宫产术后产妇予以优质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在心理、生理、病理及生活等各方面予以全方位的优质护理,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分娩后乳量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LumbiganonP,LaopaiboonM,GlmezogluAM,etal.MethodofdeliveryandpregnancyoutcomesinAsia:theWHOglobalsurveyonmaternalandperinatalhealth2007-08[J].Lancet,2010,375(9713):490-499.

[2]朱杰敏,李伟丽,沈曲,等.孕妇对母乳喂养自信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464-467.

[3]汪晓霞,肖绪武.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69-71.

[4]孔敏莉,卢亘华,黄瑞霞,等.规范化孕期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0):4348-4349.

[5]黄朝芳,邱梅,林华.催乳机和吸乳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0):52-55.

[6]许庆.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59-60.

[7]张红英.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83-84.

[8]王建敏,李能,谢胜男,等.中国10省区农村2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7):682-685.

[9]邱桂菊.剖宫产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47-148.

[10]余利红,吴梅娟.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32-33.

[11]胡伟青,刘捷,杨水针.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26-27.

母婴护理基本常识篇2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后护理;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15-01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产妇产后应该是与婴儿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医院的早产儿数量不断增加,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也越来越多,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来消除产妇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干预方法也能够确保母乳的正常分泌,并使产妇掌握有关知识,增强她们照顾婴儿的信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30例产妇,年龄为22~35周岁,平均年龄(25.5±2.8)周岁。230例产妇均为剖宫产,无精神性疾病和其他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年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次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2组产妇均接受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2.1心理干预:母婴分离大多会使产妇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产妇的正常休息,还会使一些产妇出现拒绝接受治疗的情况,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机能恢复。为此,护理人员加强了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消除她们的负面情绪,并与监护病房积极联系,及时将婴儿的有关情况告知产妇,并适当安排其探视婴儿,从最大程度降低产妇的焦虑水平。

1.2.2护理:干预组产妇从产后30min开始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按摩,在根部沿着乳腺管的方向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min,每隔2~3h按摩1次。(2)热敷,使用温度为40~50℃的毛巾对双侧进行热敷,每次3~5min。(3)挤奶,每隔3h挤奶1次,一般在热敷及按摩后进行。这样能够促进缩宫素和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

1.2.3健康教育: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关婴儿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包括如何判断和处理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的哺乳、抚触、沐浴和看护等内容。同时,还使产妇明确有关自我护理、人工挤奶以及产褥期的有关知识和做好产后护理的重要性等。

1.2.4生活基础:根据医院的实际条件,尽可能为产妇提供一个单独的、安静的休息空间,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每天对恶露排出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并指导产妇清洁外阴,避免产后感染。

2结果

2.1产妇满意度对比: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可以看出,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产妇泌乳及硬度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与产后第4日硬度比较情况,可以看出,干预组产妇产后的泌乳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日硬度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产妇。

3讨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医院的早产儿数量逐渐上升,早产儿大多在出生后被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由此造成的母婴分离给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食品,除了营养丰富以外,还含有多种抗体,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而母婴分离则使产妇的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使泌乳时间推迟。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心理情况,加快了产后恢复的速度,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率,也使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肿胀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确保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表明,在产后母婴分离期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活动,能够使产妇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和指导,不仅能够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能让她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婴儿的照顾。同时,护理干预也能够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并且使护理工作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情感,提高了产后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静.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0(9):90~91

母婴护理基本常识篇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3-0080-02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了保障全世界的婴儿能够健康成长,特提出母乳喂养这种科学的育儿方法,以有效的提高人口质量[1-3]。母乳是新生儿最为理想的食物,成功的母乳喂养必须要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乳汁营养价值很丰富,能够提高婴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另外母乳中还含有抗体,能够提高婴儿的抵抗力,有利于婴儿的成长发育[4-5]。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逐渐增高,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6]。为了探究如何进一步改善护理措施,以提高剖宫产术术后的母乳喂养率,本研究特对2000例剖宫产产妇予以区别护理,以观察护理对进行剖宫产术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37岁,平均(27.45±2.10)岁。将产妇按照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000例,平均年龄(27.50±1.45)岁;观察组1000例,平均年龄(28.15±1.38)岁。所选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无产科并发症,无内科及内分泌疾病,乳房发育正常,排除有妊娠合并症和严重疾病的产妇。两组产妇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产妇在分娩前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帮助产妇全面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使产妇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的准备。对照组1000例产妇术后予以产科常规母婴护理。观察组1000例产妇术后予以优质护理:(1)疼痛护理,疼痛对剖宫产产妇情绪及有效哺乳影响较大,笔者所在科室采用心理护理为主,必要时辅以镇痛药物的措施,以缓解疼痛,促进乳汁分泌;(2)乳房护理,在产妇分娩1d后进行乳房按摩,3~5次/d,持续3d,每次按摩完毕,用温水清洁乳头,并指导正确喂养姿势、挤奶方法;(3)饮食护理,指导产妇科学膳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谷类食物、禽肉、鱼类、豆制品及蔬菜。指导产妇多饮水,配合鱼汤、猪蹄汤等促进乳汁分泌;(4)睡眠护理,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湿度,减少人员的探视和交谈,保持安静。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与质量;(5)术后及早让母婴进行局部的皮肤接触,通过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刺激产妇产生催乳素,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专职护理人员协助产妇进行开奶。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乳量进行比较,乳量级别分4级,多:婴儿进行吸允后仍有大量乳汁流出;中:婴儿进行吸允后无乳汁流出;少:婴儿进行吸允时哭闹,吸允完不能安静入睡;无:产妇无乳汁。其中乳量多和中为乳量良好;对两组婴儿的喂养方式进行比较,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纯母乳喂养、非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奶粉等其他食物;部分纯母乳喂养:婴儿除食用母乳外还食用奶粉等其他食物;非母乳喂养:婴儿食用奶粉类食物而不食用母乳。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后乳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分娩后乳量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婴儿的喂养方式比较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为了能够让婴儿健康成长,母乳喂养的科学方法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提倡。母乳喂养是婴儿的一种健康、优质的喂养方式,同时母乳更能为婴儿吸收,母乳的质与量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有很大的益处,母乳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另外母乳中还含有抗体,能够提高婴儿的抵抗力,降低婴儿的患病率,有利于婴儿的成长发育。通过母乳喂养还能够增进产妇与婴儿之间的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智力的发育[7]。另外,母乳喂养对产妇自身也有很多的益处,婴儿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通过对母亲乳头的吸允,对子宫的修复十分有利,能够减少乳腺癌等病的发病率[8]。

母婴护理基本常识篇4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宣教;喂养率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186

母乳是新生儿天然食品,可为婴儿提供成长、发育必需的营养,提高新生儿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婴儿出生4~6个月后予以纯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有利于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1]。然而,有研究结果显示,受到产妇精神因素、分娩疼痛、缺乏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疾病、因素等的影响,可能降低母乳喂养率[2]。基于此,临床必须重视对产妇的护理宣教,鼓励其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文章分析了护理宣教在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2月入院待产的4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9.32±3.17)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05±1.16)周。分娩方式:291例顺产,109例剖宫产。新生儿体重2436~4005g,平均体重(3610.62±129.36)g。本组产妇均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产妇发育异常、产科并发症者。采用数字随机表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年龄、孕次、分娩方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告知产妇母乳喂养重要性,术后指导产妇与婴儿接触,并加强饮食干预和用药干预。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宣教,具体如下。

1.2.2.1产前宣教①产妇待产期间,护理人员可采用一对一宣讲、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可包括:母乳成分、母乳喂养的优势、对婴儿成长的重要性、对术后恢复的影响,使产妇意识到母乳喂养可促使新生儿正常发育。同时,告知产妇母乳喂养期间,可与婴儿亲密接触,培养感情。②加强饮食指导,嘱咐其多进食高蛋白质、高营养食物,补充维生素,每天按时入睡,保证睡眠充足,为产后母乳喂养做准备。③告知产妇母乳分泌的影响因素,告知其凹陷、过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此,护理人员可在护理宣教后检查产妇的,对于过小者,可提拉,30min/次左右,3次/d;合并乳腺炎者可遵医嘱行针对性治疗。

1.2.2.2产后宣教①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可对产妇进行宣教,先采用语言、肢体接触等形式了解产妇身体状况,产后30min将婴儿送至产妇身边,双方进行皮肤接触,并帮助产妇开奶。嘱咐产妇取侧卧位,一手置于婴儿后背,托起后背及臀部,另一手托起,并刺激婴儿含住。待其成功含住后,推送直至婴儿将和大部分乳晕含住。另一侧操作相同;②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母乳喂养期间以侧卧位和坐位为主,侧卧位时尽量将头部和肩部垫高,坐位时取合适高度脚蹬垫于脚下;③喂养注意事项。两侧交替喂奶,喂养结束后可用手指按压新生儿嘴角处,并轻轻拔出。若有剩余奶水,可用正确方式挤出。告知产妇母乳喂养最佳时间为4~6个月,辅助其持续使用纯母乳喂养,促使婴儿正常发育。

1.3观察指标①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中文量表评估护理宣教前后产妇母乳喂养信心,评估内容包括内心和技能,共30个条目,分值为30~150分,分值越高提示产妇自信心越高;②记录两组产妇下奶时间和每次母乳量;③记录两组喂养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母乳喂养自信心中文量表评分两组护理前母乳喂养自信心中文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后平均评分为(128.62±17.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6.63±1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下奶时间和每次母乳量观察组下奶平均时间为(24.26±2.29)h显著低于对照组(51.22±4.11)h,每次母乳量为(119.36±12.84)ml显著高于对照组(75.96±10.7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喂养情况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母婴保健重点逐渐从产后平安转变为产妇和婴儿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因素,是纯天然食物,有利于促使婴儿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为其提供成长所需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大量研究表明,初乳是新生儿首次免疫,可调节其免疫机制[3,4]。同时,产妇行母乳喂养期间,可分泌出催产素,促进宫缩降低产后出血量,还可抑制排卵,达到避孕的目的。然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婴儿4~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有待提高,可能与工作压力、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了解、产妇精神状态、因素等有关[5,6]。

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文章分析了护理宣教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情况,待产期告知产妇母乳成分、母乳喂养对婴儿成长发育和产后恢复的影响等,使其认识到产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加强饮食指导和检查,了解其是否存在过小、肿胀等因素,并行针对性处理,为母乳喂养做好准备。分娩结束30min后将婴儿抱至产房,促使母婴亲密接触,进行角色转换。送至病房后帮助产妇开奶,并告知其喂养姿势、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度[7]。本研究中,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下奶时间为(24.26±2.29)h显著低于对照组(51.22±4.11)h,每次母乳量为(119.36±12.84)ml显著高于对照组(75.96±10.75)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宣教,有利于其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提高婴儿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等.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51-2254.

[2]李秋花,郭云芳.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54-55.

[3]杨海敏.浅谈护理宣教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78-79.

[4]林海苗,涂春兰,李志峰,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5):1132-1133.

[5]许庆.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59-60.

[6]常慧,郭翠琴.孕产期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指导护理提高哺乳质量.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46-2348.

[7]王建梅,王洁.个性化护理对异常产妇母乳喂养的意义.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2):107-108.

母婴护理基本常识篇5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41

资料与方法

2008~2009年6月收治剖宫产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普通组,每组200例。干预组年龄22~37岁,平均27.5±2.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1.2周;新生儿体重2.75~3.85kg,平均3.45±0.425kg。普通组年龄21~36岁,平均26.5±2.5岁;孕周37~41.5周,平均39.6±1.2周;新生儿体重2.85~3.80kg,平均3.45±0.250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产后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4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均在孕期进行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实施母婴同室,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有专职护士进行调查登记。

护理方法:随机将行剖宫产的产妇400例分成干预组和普通组,每组200例,普通组按爱婴医院要求,接受母乳喂养宣教,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给予产科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专职护士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

干预组护理措施:①强化产前母乳喂养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利用办母乳喂养学习班、发放宣教册和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强化产前健康教育,尤其是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使产妇及家属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时纠正不利于母乳喂养的认识。②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指导产妇手术当日可采用卧位哺乳[1],鼓励术后1天开始坐位环抱式哺乳,讲解这样做既有利于减轻疼痛又有利于切口愈合及子宫复旧。

有研究证明,对产后泌乳起决定作用的是泌乳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GCS)的浓度[2],所以术后镇痛,能有效地减轻剖宫产妇的伤口疼痛,以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指导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累计8~9小时,这样可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

结果

两组剖宫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泌乳情况比较:24小时泌乳情况无差异(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48小时和72小时泌乳量明显均高于普通组(P

两组产妇产后喂养率的比较:干预组产妇术后纯母乳喂养率87.5%,普通组产妇纯母乳喂55.5%。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

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同时母乳可提供婴儿足够的抗体,预防婴儿疾病的发生[3]。

本文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使剖宫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以及48小时和72小时泌乳量大大提高,干预组明显高于普通组,说明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能给产妇提供最有力的帮助和支持,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术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冬秀.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34.

母婴护理基本常识篇6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20名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试验组共11名,设1名母婴专科护士,并对护理小组进行培训,实行床位包干;对照组共9名护理人员,不设母婴专科护士,采用常规责任制护理。比较两个护理小组独立护理产妇的时间及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院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士平均独立护理产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护理模式的改变,使产妇认可护士的劳动,其综合护理能力得到提高,母婴专科护士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护士能力;护理门诊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55

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领域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1]。专科护士的职能归纳为临床实践、护理研究、护理教学、护理会诊、护理管理及变革[2]。2010年1月,卫生部指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作为第一批试点病房,依据卫生部的指示精神,分析了我科的护理管理特点设立了母婴专科护士,在优质护理开展过程中积极参与护理模式的改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母婴同室特需病房,共有30个病房。将我科20名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试验组分管17个病房,对照组分管13个病房。试验组护士11名,均为女性;年龄22~27岁,平均(23.80±1.45)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6名。对照组护士9名,均为女性;年龄22~26岁,平均(22.85±1.37)岁;学历:本科4名,大专5名。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责任制方法,即责任护士只负责临床护理,治疗及处理医嘱由其他人负责。试验组设母婴专科护士1名,负责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母婴专科理论知识、方法技能操作方面的培训,达到全组人员全面掌握护理知识及技能后,实施床位包干制护理。介绍如下:

1.2.1业务培训母婴专科护士教会小组护士协助产妇回室后的第一次母乳喂养,做好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术后及产后第1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做好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教会产妇产后操并督促其完成,2次/d,为新生儿沐浴。

1.2.2床位包干制孕妇入院到出院由一个责任护士负责(白天),包括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治疗护理。完成包干床位患者全程治疗、护理及一般资料的收集,病历整理、归档等。本病房的危重、疑难及特殊孕产妇由专科护士负责,乳头扁平或凹陷的孕产妇请专科护士会诊。

1.2.3加强对产妇的护理母婴专科护士带领小组护士到床旁进行交接班,重点查看新入院、分娩后、剖宫产术后及危重患者的治疗、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及健康教育等。做好病房孕产妇的交流沟通,了解孕产妇对护士的技术和服务的满意度。做好本病区产妇乳头扁平、凹陷的矫正,解决乳头扁平、凹陷产妇的母乳喂养问题,如:协助母亲乳头扁平、凹陷的新生儿吸吮母乳,乳房胀后指导床位护士按摩乳房、正确挤奶的方法等。

1.2.4开设专科护理门诊每周1次设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上午4h全院母婴同室巡房,每次巡视产妇60人次左右,解决乳房肿胀,指导喂奶姿势,协助母乳喂养,乳头扁平、凹陷的矫正指导,饮食指导等;进行护理会诊,下午3h门诊坐诊,解决门诊挂号患者的问题,如:出院产妇的乳胀、乳少,乳头扁平、凹陷的矫正方法,及母乳喂养方面的问题等。

1.3评价指标出院产妇的满意度调查,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两组护理的住院产妇各1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比较两组护士独立护理产妇的平均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3讨论

3.1孕产妇及家属认可护理人员的劳动试验组设置母婴专科护士开展床位包干,使孕产妇及家属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责任护士。专科护士教会小组护士对乳头扁平、凹陷的产妇如何矫正,协助其哺乳,指导乳胀者按摩其乳房,指导正确的挤奶方法,督促吸吮,提高母乳喂养率等。小组护士个人被提名表扬人数及人次增加,孕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提高,护士的价值得到体现。表1显示,试验组出院产妇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2医患关系更和谐通过母婴专科护士的指导,试验组的护士对服务对象的性格、要求、病情、治疗、护理能很好掌握,能及时指导治疗,使小组护士获得价值感、自豪感。

3.3护士能力得到提升试验组的护士经过母婴专科护士的带教,能独立护理产妇,能提前胜任责任护士的角色。表2显示,对照组独立护理产妇的平均时间明显多于试验组(P<0.05)。

3.4改变小组护士的“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母婴专科护士以身作则,以优质护理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重视基础护理,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带动小组护士参与病区管理,增强了责任心。专科护士加强护士服务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培养,自己与服务对象沟通时带着小组护士,提高其为服务对象服务的本领;专科护士门诊的开设,满足了孕产妇的个性化要求,使孕产妇得到高质量、专业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身心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使护士看到未来发展方向,提升了进取心。

4小结

专科护士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专科知识水平及技能,才能对专科病人及家庭成员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制定管理专科疾病和增进健康的护理计划,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护理[3]。有研究显示,专科护士的设立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在提供高素质和成本效益护理服务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4]。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运用,使专科护士在临床一线起咨询、指导作用,其权威地位得到认可[5]。专科护士提供的专业化护理服务,弥补了常规医护工作的不足。

参考文献

[1]NortonC,SiqsworthJ,HeywoodS,etal.Aninvestigationintotheactivitiesoftheclinicalnursespecialist[J].NursStand,2012,26(30):42-50.

[2]李华,黄惠根,黄蝶卿,等.专科护士组织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08-610.

[3]周佩如,黄洁微.广东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62-1164.

[4]何巧玲,刘翠青,张红.骨科专科护士对骨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5):2046-2048.

[5]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2):385-387.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家乡的秋天初一作文字(4篇)
  • 下一篇:保险公司销售团队激励口号(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