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2 栏目:公文范文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篇1

关键词:科学合理膳食营养学健康

引言:

中式烹调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等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号称“烹饪王国”的中国膳食的营养性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人体为了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而摄取和利用食物养料的生物学全过程称为营养。烹调与营养的关系相对复杂,但作为一名烹调工作者对此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餐饮产品的吸引力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餐饮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烹调

烹即烧、煮,就是对食物原料加热,使之成熟,起源于火的利用。调就是调和滋味,起源于盐的利用。当然现代的烹调主要是有杀菌消毒,保障食用安全,分解养料,便于消化吸收;生成香气,增强饮食美感;合成滋味,形成复合的美味;增色美形,丰富外观形态;除去异味,增进美味等作用。中国传统膳食是低温烹饪,我们的米饭、面条、馒头都是用水做介质烹饪,温度100℃左右,比烘烤的温度要低得多。爆炒菜肴短时间完成,高低温结合的烹调方式,不仅有益于保持营养成分不受损失,也减少了油脂的氧化,并且满足了食物表面杀菌的需要。食物的合理烹调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健康有益,但在加工过程中不注意合适方法,很多营养素会减少和破坏。为了让食用者能从食物中获得合理的营养成份,烹调工作者不仅要根据原料的营养素含量进行科学的菜肴设计和原料搭配,还要通过合理烹调加工,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以提高食物在人体的利用率,增进人体健康。

2营养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六种,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它们是组成人体的物质。现代饮食要素则包括热量、脂肪与胆固醇、钠、纤维、食物过敏、素食。中国人的饮食主副食分明,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同时还强调“食不可无绿”,“绿”在这里指的是蔬菜,“蔬”者“疏通壅滞”也。多吃蔬菜、粗粮、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使肠道生态菌群保持正常。大便通畅,机体代谢平衡,对预防肿瘤、高血压、高血脂等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营养学则立足于食物。而食物所含的天然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只要食物基体是新鲜的,其中的营养素就会非常稳定。

3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牛奶、大豆、鸡蛋、瘦肉以蛋白质为主;水果、蔬菜则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利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可促进健康长寿。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养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食物间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想做到膳食平衡,不挑食、不偏食。

3.1合理搭配

3.1.1荤素搭配

就是植物性原料和动物性原料搭配。因为荤菜原料的蛋白质大部分是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而素菜当中大多数是不完全蛋白质,但必需脂肪酸含量丰富。荤菜中钙,磷,铁和脂溶性维生素丰富,而荤菜中维生素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素较优。两者相互搭配,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3.1.2酸碱搭配

酸碱中和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我国人民长期形成以酸食物米,面为主食的饮食习惯,一般尿液已偏酸性,因此日常饮食中多摄入一些碱性食物,即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海藻,大豆等,使体液保持弱碱性饮食结构,是酸碱平衡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条件。

3.1.3蛋白质搭配

已发现含蛋白质的食品中有20种氨基酸,其中八种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即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外界食物供给),所以说蛋白质互相搭配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膳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食要做到杂与精、干与稀的平衡;副食调配要做到生熟菜搭配、荤素搭配平衡。通过科学搭配,就能保证每道菜所含的营养更全面、合理。

3.2合理烹调

合理烹调是实现合理营养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的烹调技术常见的有20多种,对于比较科学的方法,对于营养素保存较好的,就应该继承和发扬。

(一)关于蔬菜

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是比较丰富的,我们一般采取炒,而不采用煮,炖,烧,炸等烹调方法。对于蔬菜,旺火急炒是最合理的烹调方法,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保存率可达60%~80%,用旺火的原因是加热时间短,菜肴快速成熟,减少维生素和流失。

(二)关于动物性原料

我们则多采用炖,蒸等烹调方法,这些烹调方法对于蛋白质的的保存是较好的。煎炸不能多用。

3.3烹调疗补

3.3.1食疗

是用饮食养护调理。中国的饮食疗法,是中国烹饪的一颗瑰宝,它与中国烹饪一样,历史悠久。要以食物冶疗为主,药物冶疗为辅。

3.3.2食养食冶食补

是用食物来保养治病滋阴补阳。药补不如食补,食能养人,注重营养膳食才是养生之道。用食冶来促进药冶,我们要搞清楚。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减少热量,钙,铬,锌供量充足,就要多食含VB族和VC的蔬菜和水果。“以食求补”才是滋补有方。

中国菜肴之所以品种上万、风味迥异,成为世界上菜品最丰富的菜系,首先源于食谱极其广泛。中国烹饪以调味精良独步于天下。其调味用料达500多种。中国烹饪特别讲究用火。中国菜的难度和主要特色之一就在于火候的独到之功。中式烹饪饮食文化有营养保健的一面。在饮食结构方面。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粮菜结合,其中粮是主食,菜是副食,包括蔬菜和鱼肉。而欧美国家历史上畜牧业发达,烹调主料是肉、禽、蛋、奶。中国烹饪所发明的勾芡挂糊,不但具有保汁液、保原味、保原形及造色、造形的功能,更有极其重要的保营养、保卫生功能,为西式烹饪所不及。中式烹饪常用的蒸、涮、炖、焖等技法,其烹调温度都很低,安全系数高,特别适用于动物性原料,很受西方科学界的称誉。

结束语

只有人人都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发展繁荣,只有开拓科学领域,让科学和艺术浑为一体,真正地做到营养和口感双丰收,那才是发展烹饪的正途,这样我们的饮食才会篷勃发展。我们更多人开始去尝试更科学更合理的饮食方式。新一轮的健康革命将会再次掀起。

参考文献: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篇2

【关键词】高血压饮食护理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于我国沿海农村地区高盐饮食习惯普遍存在,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32%左右,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对高盐人群实施健康教育[1],科学地控制钠盐的摄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选择12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入选对象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42~84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饮食干预,严格控制摄盐量。

2方法

2.1评估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食习惯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2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士根据评估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易于实施,讲究科学性、时效性。重点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低盐饮食的重要性。

2.3实施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发放不同形式的宣传资料,如高血压图谱、高血压防治手册等,重点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2],使患者尽快掌握相关知识,认清高盐饮食的危害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

2.4饮食指导食盐含大量钠离子,吃盐越多,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病患病率越高。我们制订了严格的健康食谱,将患者食盐量控制在每日3-5克,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咸(酱)菜、咸鱼、咸肉(蛋)、腌制品、海米等含钠均较高,要严格限制。限盐的同时要坚持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热能饮食,同时应注意补钾,如龙须菜、芹菜、茄子等,定时定量进食,不过饥过饱,。

3结果

对照组低盐饮食率为31.7%,血压控制率为46.7%。在60例严格限盐的患者中,低盐饮食率达到98.3%,血压控制率达到9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

4讨论

沿海农村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文化层次低,治疗依从性差,血压不易控制。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其低盐饮食的依从性,改变其不良的饮食习惯,引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篇3

关键词:膳食;健康;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膳食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日益密切,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素质教育选修课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拓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选修课的开设,能使更多大学生对膳食与健康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提高体质,促进健康发展。

一、“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选修课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行为和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膳食与营养对大学生的健康也至关重要[1]。一方面,大学生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有部分大学生还经常参与一些科研活动和社会活动,合理的膳食摄入可满足大学生对营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都为90后的独生子女,在离家住校后,缺少父母的督促和提醒,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较差,经常凭口味喜欢选择饮食,导致饮食没有规律、形成不良饮食习惯。有研究显示,大学生不吃早餐、偏食、挑食习惯较为普遍,营养不良和肥胖率均较高[2][3]。目前高校中设立的营养学相关课程,主要是针对医学生(如预防医学、护理学和临床医学),而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学生缺乏膳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尤其不了解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不良饮食习惯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影响[4]。因此,在高校普及膳食与营养教学、增加学生的营养知识、改善学生的饮食行为是改善学生体质的关键。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为全校范围的公共选修课,共32学时,面向的对象基本为新进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我们教学准备时,考虑到大学生的特点,将营养知识与其生活密切结合来制订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主要包括:①基本的膳食营养,介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基本功能,以故事的方式引导出各种营养素对健康的重要性;②根据大学生的营养特点,介绍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营养需求,并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③平衡膳食,介绍食物的分类及其营养特点,并以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引导,介绍如何做到平衡膳食,并初步学习食物搭配与食谱编制的基本原理。

三、“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选修课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以现实态度认识膳食与健康的关系。虽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目前我国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面临重要的挑战。一方面,在偏远的农村与山区,由于经济水平与农畜牧业的受限,食物资源匮乏,营养不良的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在大多数城市中,饮食结构已逐渐发生改变,动物性食品摄入比例增高,热能、蛋白质的过多摄入与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上升密切相关。本课程以大学生常见的饮食误区和我国目前的主要营养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与学生的讨论互动,来揭示营养相关疾病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关于膳食营养的基本素养,提高了学生对膳食与健康的认知,并能在将来为促进人类健康问题做出努力。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如通过故事引入营养素的功能与重要性;通过图片展示食物的分类及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通过动画与影片来讨论生活中的常见饮食误区等。

“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这一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通过帮助大学生学习正确的膳食理念、掌握合理的膳食选择及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这一门课程不仅仅与医学相关,同时还涉及农学、理学、法学和管理学多个学科,课程的学习可让学生清楚了解我国居民的膳食与健康现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能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杰铮,张晨铭,杨猛,刘起硕.北京市大学生营养膳食与饮食行为现状调查[J].科技信息,2013(7):218―219.

[2]张雪莹,秦立强.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教育现状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3):49―51.

[3]罗立娜.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7).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旨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构建健康中国,明确提出要将健康教育置于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强调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民以食为天,食育作为关乎健康的重要一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食育不仅关乎着大学生的饮食健康,也有助于推动全民食育的开展。建设高校食育课程,能够在对高校学生饮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合理的建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全面推进高校食育高质量发展。

2浅谈健康中国理念

建设健康中国不仅对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因而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战略意义。健康中国强调以民为本,能够有效保障社会发展的协调稳定。健康才是最大的生产力,与健康有关的产业也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只有保障国民健康,才能更加稳定地产生劳动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饮食是关乎国民健康的最重要一环,加强和推进食育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高校食育体系探索

3.1高校食育发展现状

食育即饮食文化教育,教育人们科学地了解饮食相关的知识。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食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开始于21世纪初,目前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我国传统的食育相关教育都是重点关注饮食健康,在面向的群体中,我国也更注重对儿童的食育教育,而对高校的食育却有所忽视。[3]不少高校学生因为缺乏系统性的饮食教育,忽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在饮食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导致自身体质下降。由此可见,加强高校食育迫在眉睫。

3.2论高校食育的重要性

3.2.1能够丰富知识大学正是学生掌握丰富知识和更多技能的黄金时期,进行食育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并能够促进食育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高校学生进行食育,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渴望,让他们学到更多的饮食知识,将我国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又能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面向全社会推广和发展食育。[4]3.2.2可以增强体质当前,不少大学生体质下降就是因为饮食不当,或过于肥胖,或营养不良,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机能,使他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学习的黄金期和即将迈入社会的关头,拉低学习和工作效率,危害身心健康。[5]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2.3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大学生进行健身时需要有合理的营养配比作为支撑,才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食育知识,科学地规划饮食,开展高校食育课程便能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

3.3高校食育体系的构建

由于我国的食育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高校食育的开展更是缺乏经验,需要自己摸索探究,借鉴别国成功经验。食育不止与饮食相关,还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完整复杂的体系,需要多方协调配合、共同构建。[6]3.3.1建立专门的部门食育不单单与某个专业或者院系相关,其实际范围很广。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食育,需要专门设立部门来承担相关任务,协调各方资源,在必要的时候出面寻求社会、政府等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各单位只有协调互助,才能推动高校食育更好更快地发展。3.3.2自主进行食育研发目前,我国在食育相关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和课程,仍旧处于摸索阶段,现有的一些学习资源良莠不齐,难以甄别,这就需要高校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传统,鼓励学生参与研讨和开发,积极开展食育相关课题的研究,共同促进食育的科学发展。3.3.3注重实践教育食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教育,更需要进行实践来完善。高校食育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是面向整个社会公民的教育。通过具体实践,学生才能对整个食育体系的运转有切身体会,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让食育教育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4健康中国视角下的高校食育课程建设

4.1建设高校食育课程之必要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其他各类资源,高校的教育会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引领我国食育发展的生力军。开设食育相关课程,是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促进高校食育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完善教学模式和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与方法,使学生优化生活习惯、提升生活质量,推动高校食育体系更加科学地运转。[7]

4.2高校食育课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2.1坚持正确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一门课程的建设,其指导思想是这门课程的旗帜和灵魂。建设好高校食育课程,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遵循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相关规定,符合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4.2.2立足实际,联系生活食育课程不是泛泛而谈的,需要具体地联系生活实际,并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要切实解决学生的饮食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契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要建设接地气、有较强操作性、有活力的食育课程。4.2.3正确处理好食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食育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涵盖了多个学科和领域,与很多专业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与其他学科也存在一定差异,要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来建设食育课程,确保食育课程与其他课程都能更好地进行。4.2.4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建设课程时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进行说教,还要注意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变换教学形式,可以带领学生走进食堂观察一日三餐的生产过程,也可以走出学校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等。只有使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才能激发学生了解食育相关理论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

4.3当前高校食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食育课程都还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相关配套的教材、课程模式都还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改善。许多师生对食育的认知都还很浅显,觉得只是简单的吃饭问题,仿佛没有了解的必要,认为开设这样的课程毫无意义,对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兴趣不高。因此,建设食育课程还要进一步普及食育相关知识和理论,使高校师生正确认识到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积极参与食育课程建设。

4.4高校食育课程建设策略

[8]4.4.1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建设高校食育课程,自然而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首先要采用的手段,要广泛利用各类资源,运用各种理论材料,为学生详细讲解食育的相关知识,。4.4.2把学校食堂作为主要阵地食堂作为学生饮食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把食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主要阵地。在开展食育课程时,也可以把相关内容同食堂联系起来,将学生的日常活动作为主要载体,让学生能够有更加具体形象的认知。4.4.3以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向由于目前我国与食育相关的理论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场地,需要在课程研究中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补充并完善食育理论体系,使我国的食育教育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4.4.4将饮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是食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之外,饮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到食育的真正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的构成,激发学生对食育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食育理论。

4.5高校食育课程建设展望

随着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高校食育课程应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构建符合战略发展的新型食育人才培养体系。食育在我国将不再是一个大众心目中的模糊概念、看似高深难懂的理论,而是一个完整的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的科学体系。

5结语

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健康状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我国的食育课程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完全,但是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立足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生活实践,食育课程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高校食育课程的建设、发展与完善,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生食育知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推动我国食育高质量发展,带领我国整体食育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4):426-428,577.

[2]华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6):105-111.

[3]李明晨.高校食育体系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5):63-66.

[4]刘云红.高校食育的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83-86.

[5]郭思宁.大学生食育的困境与突围[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9.

[6]桑磊.健康中国视域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策略[J].普洱学院学报,2022,37(6):52-54.

[7]宋尚新,王蓉蓉,王晶,等.高校食育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2(47):33-36.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篇5

【关键词】寄宿制高中;饮食与健康;访谈;健康教育

一、背景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整个社会和民族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的多项调查却一再显示我国中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膳食结构是重要因素。[1-5]

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包括零食当正餐,偏食肉或偏食蔬菜,各类饮料当水,常光顾街边小食摊,好吃烧烤,不喝牛奶引发身体营养不良等,这些不良习惯都损害着中学生的健康。[6-7]

本文主要针对郑州市某封闭寄宿制重点高中一年学生的饮食偏好习惯及健康情况进行部分学生的访谈,以了解这些离开家住校的新生通过半年的适应,建立起来的饮食习惯及健康情况。

该校学生生活与饮食的一般情况如下:早餐在前有早操后有早读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吃得比较简单,速度也一般比较快,有的直接打包一个饼和一杯豆浆带到教室里来以节省出更多的学习时间。午餐大多学生选择两菜一饭,但选择更为多元化,肉类仍是主选,蔬菜较为少见。晚餐时间是在下午的一个小时的大课间里,由于有各种活动安排,学生们吃得也比较快。同学们多选择各类面点。食堂三餐有免费汤:菜汤、玉米糁、面汤三类;但习惯盛一碗免费汤的人不多。学校设有超市,食品商品有方便面、薯片、压缩饼干、点心、面包等。

二、材料与方法

2.1调查对象:郑州某中学是河南省几所著名的全封闭寄宿制重点高中之一,汇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子,学习竞争激烈。由于学生很忙,因此,采用了随机偶遇的方式访谈了该校102名高一学生,其中采访女生52人,男生50人;同时也采访了校医。

2.2调查内容:访谈以三道选择题的形式提问,了解学生在校饮食习惯及健康;并采访校医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征询其建议。

2.3调查方法

(1)观察法――调查员在三餐时间到学校食堂观察就餐情况,上午课间操结束后及下午大课间到校内超市观察购物情况,写出记录并拍照。

(2)文献研究法――对我国中学生饮食结构现状及特点查阅了相关的期刊文章、书籍以及其他地区类似的研究资料。

(3)访谈法――采访102位高一年级同学和学校医务室的校医。

2.4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三、结果

(一)学生访谈结果

3.1.1102名学生最喜欢吃的食物种类调查

本次调查了五类食品,男生最喜欢吃的是肉类,其次是零食类,其他较少涉及;女生相对均衡,最爱吃的是蔬菜水果及肉类,其次是零食和乳制品。

3.1.2102名学生购买零食的频率调查

关于购买零食的频率,男生最常见的频率是“每周3-4次”,其次是“每天都去”;女生也大体如此。

3.1.3102名学生的健康情况

男女生最常见的疾病是感冒,其次是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男生没有生过病的占男生调查人数的67%,而女生没生过病的占43%。

(二)校医访谈结果

通过对校医的访谈得知:首先,同学们得最多的还是感冒,并以季节性感冒为主。平常感冒一周大概十几例,感冒流行季节两天左右即接近二十例。

其次,消化系统疾病也比较常见。尤其时间集中在假期结束后开学前几周以及每周周三的家长开放日。

对于这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医生建议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忌油腻辛辣、大鱼大肉,汤粥类具有养护胃的功效,可以多喝一些食堂的免费汤。对于感冒,除服药,要多喝水休息,多吃水果蔬菜。

4讨论:

4.1学生吃菜少,吃饭速度快。

从访谈结果一可以看出,男女生爱吃蔬菜的人数比例都不大,这对健康是不利的。此外,每天作息时间紧,因此,学生普遍吃饭速度快,比如,快速吃完饭后马上去跑早操,这些生活习惯都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4.2家长的过度关爱也是造成学生易得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

由访谈结果三及采访校医反馈的意见分析可知,家长的过度关爱也是造成学生易得消化道疾病主要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假期学生回家,家长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做好吃的东西,使孩子暴饮暴食,打破了他们在校的饮食规律,从而在开学来到学校后,肠胃极易出现各种不适。另外每周三家长开放日中,家长由于心疼孩子也会带来许多美食,孩子也容易吃多,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4.3由于早餐吃得少,男女生上午购买零食的频率普遍较高。

由访谈结果二可以看出,“每周3-4次”和“每天都去”购买零食的男生占72%,女生占65%,因此,购买零食的频率普遍较高。据对超市购物情况的观察发现学生多半集中在上午买零食,这主要是由于学习竞争压力大、清晨急着吃完饭去跑早操或是到教室读书,因此,早餐吃得少而快,难以支撑一上午的学习消耗,所以很快就饿,只有课间买零食充饥。

4.4男生的健康状况要好于女生的健康状况。

从访谈结果三可以看出中,爱运动的男生的健康状况普遍比女生好。这可能与男生偏好肉类和零食有关;而对超市购物情况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男生去超市买零食的人数要多于女生,各类零食可以起到快速补充其体力消耗的作用。

4.5女生更关注饮食营养平衡,控制体重。

从访谈结果一可以看出女生对肉、水果蔬菜、奶制品偏好比例大体均衡,反映出女生对营养健康更关注一些;而从访谈结果三可以看出女生生病普遍比男生多,反映出女生较少参与体育活动造成了其体能素质相对不好。特别要注意的是,访谈中有部分女生提到吃很少或不吃肉类是为了控制体重,刻意控制体重而忌食,这也是造成女生体能素质相对男生差的原因之一。

4.6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防治感冒

由访谈结果三及采访校医反馈的意见得知感冒是学生最易得的疾病。这主要是不注意天气变化或运动后没有及时增添衣物造成的,并且也是不注意教室通风换气而造成相互间快速传染的结果。

5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容易患上的消化系统疾病与学校的作息制度、学生吃饭速度快、吃零食多以及家长的过度关爱有关;男女生性别差异造成其饮食习惯及健康状况的明显差异;防治最常见的感冒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6建议:

由于学校为封闭寄宿制高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不仅担负起抓好学生学习的责任,还肩负起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饮食与健康的教育,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的责任。具体建议如下:

6.1建议学校把早晨的作息制度进行修改,如延长早餐时间,推迟早读时间及上午第一节上课时间等,让学生不要压缩吃饭时间,吃饭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6.2建议学校给教室增加通风换气的设施,以降低呼吸道疾病在学生高度密集的室内传播。

6.3建议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与健康的教育,使其了解学校食堂的食品供应,并不断改善伙食,减少家长对孩子饮食的过度关爱造成的对孩子身体的伤害。

6.4建议学校对学生也要进行饮食与健康的教育,要针对不同性别造成的饮食和健康差异分别进行教育,如对男生进行需要多吃蔬菜水果、蛋类和乳制品,以达到营养平衡;对女生进行重视加强运动,改变刻意控制体重等不良习惯的教育。

6.5建议学校对学生不仅要抓学习,也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健康生活的好习惯:如能根据天气变化、运动前后冷热自觉增减衣物;主动开窗进行教室寝室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通风换气等。

参考文献:

[1]高荷蕊,史平,。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5-18.

[2]周央环,施南锋。慈溪市200名中学生营养知识状况调查及行为干预疗效分析。现代实用医学,2012,24(6):681-683.

[3]王浩,俞敏,胡如英,王立新,张新卫,龚巍巍。浙江省中学生饮食相关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282-283。

[4]张乃心,蔡彩霞。中学生饮食情况分析及平衡膳食建议。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5(B):53-54。

[5]徐粒子,金少华,王淑芬,陈志飞。安徽省两城市中学生早餐和零食消费情况调查结果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6):451-453。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1篇6

[关键词]教职工;健康现状;体检;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b)-120-02

健康检查是通过定期对身体各重要器官进行功能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2007年9月我院查体中心对某中学教职工452人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对其体检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保健对策,以提高职工对健康体检重要性的认识,提到其健康水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接受体检的452人来自荣成市第一中学,其中,男180例,女272例;年龄25~60岁。

1.2方法

体检内容包括:常规检查项目(27项)、一般检查项目,由高级职称专家进行内、外、妇、耳鼻喉、眼科专科检查。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及血糖、血脂等全套血生化测定等;特殊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女性加做子宫及附件检查、男性加做前列腺及膀胱检查,部分有某种疾病指征者加做相应检查。

1.3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受检的452名教职工中,健康者213名,占47.12%;异常者239名,占52.88%。共检出疾病16种(一人可同时患多种疾病),前8位疾病顺序是: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胆管疾病、肾结石、子宫肌瘤、血糖偏高(糖尿病)。居前4位疾病的分布情况见表1。通过对体检人员生活习惯的调查分析,得出下列情况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熬夜、高脂肪饮食等,与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

表1教职工前4位疾病顺位表[n(%)]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激烈以及饮食、生活规律的不合理,使得办公室一族的身体功能发生改变[1]。本次体检排在前4位的疾病是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

3.1高脂血症

研究表明,食入过多高脂食品、缺乏运动会使消化功能下降,导致营养失衡,是形成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2]。烟、酒、高脂肪饮食是影响健康的三大重要因素。吸烟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也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的促发因素。长期或大量饮酒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损伤肝脏,产生脂肪肝等;损伤血管内膜,产生心脑血管疾病。高脂饮食极易产生高脂血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或进一步发展,建议人们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运动、少熬夜、戒烟、节制饮酒。因此健康人群应定期体检,调整生活方式,尽量缓解工作压力,参加有氧运动,养成饮食均衡的好习惯。

3.2脂肪肝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脂肪肝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约18%的脂肪肝可以演变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有待提高。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饮食可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3.3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的常见病,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高血压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主动配合治疗,实施自我疗法是整个社会高血压综合征治疗的关键。

3.4高尿酸血症

本次体检还发现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较高。有资料[3]显示,经济状况的改善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们经常进食高胆固醇、高嘌呤饮食,也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升高。因此,应该改变不良的饮食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提倡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合理摄入蛋白质。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从而使得影响健康的因素逐渐增加。因此要提高职工对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的认识水平,辅助他们制定饮食运动计划。对患病职工进行随访,予以心里疏导,建立健康档案长期动态跟踪观察,为广大职工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和健康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爱中,陈爱莲,肖兰香,等.银行职工体检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5(24):14-15.

[2]陈进,王家良,李宁秀,等.非药物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2):138.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1篇7

关键词:生活教育健康饮食

营养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的幼儿正是建立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但在幼儿园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幼儿均占一定比例。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根本原因。可见,在幼儿园开展早期营养教育,全面改善幼儿营养状况已经刻不容缓了。那么,如何将营养知识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来呈现,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获得健康的教育和生活,养成有益于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呢?

一、在社会“活环境”中感知体验食物的丰富,激发兴趣

(一)充分利用社会“活环境”,引导幼儿感知食物的丰富,激发兴趣

皮亚杰的相互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正如陶先生指出的:“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努力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并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让幼儿参与各种家庭生活实践活动,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商定午餐计划,一起采购、清洗、烹饪与品尝,进餐时引导幼儿观察一日三餐的食物及搭配,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感知食物的多样化,并在一日活动中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幼儿交流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使幼儿能主动关注食物。我们还设置“食物大家族”展示台,按五大类食品如粮食类、豆类、蔬菜水果类、肉鱼禽蛋类、奶类提供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认识,尝试分类,感受食物的丰富。我们还重视把环境创设与材料收集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让幼儿一起收集更多的食物或食物图片。幼儿通过想、问、看、查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在此过程当中,幼儿不仅获得食物的相关知识经验,还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

(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系列亲子活动

如在“食物的本领”健康快报活动中,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利用接送时间一起读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和家长共同丰富了均衡饮食的知识经验。又如,在“欢乐大舞台”上,家长和孩子自编自演的亲子节目——“营养生活健康多”快板比赛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一系列游戏如“膳食宝塔棋”“食物红绿灯”等棋类游戏中,幼儿形象地理解了每天食物的合理摄入,学习给不同的食物贴上红灯、绿灯等标志。在角色游戏中,“超市服务员”为各类食品制作宣传卡,向顾客介绍食物对人们健康的好处。“超市广告策划员”创设“健康快报宣传窗”,为顾客进行购物宣传,各食品柜的“健康提示牌”上以红绿灯标志设立“温馨提醒箱”,倡议顾客购买健康食品。这些游戏为幼儿经验的整合和表征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手段,有助于幼儿建构具有个体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在“教学做”中实践探究,感知科学配餐的健康与快乐

(一)创设以生活实践为根基的实景探究环境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营养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要让幼儿投入到真实情境中去实践,必须要让幼儿接触到真实的食物,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才能有利于幼儿获得生动的经验体系。正如陶先生所指出的“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过程。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我们要注重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景探索中积累生活经验。如在“快乐厨房”“营养配餐员”“小厨师”“小吃街”“美食节”等活动中,幼儿身临教师创设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对真实食物的操作,亲身体验如何设计营养餐点,尝试从营养、健康、美味等方面为自己科学配餐,进而在家长的协助下尝试烹饪,从健康、营养的角度去品尝、从食物的外形、色彩、营养等方面去全面评价、去宣传美食,从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健康美食文化带给人们生活的快乐与享受。这种“做中学”的方式避免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接受,给予幼儿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幼儿走近生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习”的观念。

(二)在实景探究中帮助幼儿运用经验、解决问题、内化体验

实景探究的环境中隐含了许多幼儿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真正自我建构的过程。在实景探究中,我们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式的,需要靠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运用已有经验来探索解决生活实景中的问题。如在“小小营养师”活动中,幼儿初步掌握配餐的经验。在“自助餐厅”中,幼儿能较好地调动配餐经验,尝试运用平衡膳食的道理解决自己的配餐问题。在“小吃街”中,小组需要一起协商合作,制定烹饪计划,一起采购清洗制作品尝,积累了均衡饮食对身体有益的生活经验。在“美食节”中,幼儿需要进一步调动和迁移科学配餐的生活经验,熟练地运用平衡膳食的概念,调整、完善原定的计划,将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的均衡饮食观念运用到配餐活动中。在实景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幼儿所体验到的经验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式提高,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幼儿学习的机会和资源。无论是材料的准备、菜谱的设计、饮料的调配,都离不开幼儿的亲身实践。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时产生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有冲突的情境,但幼儿都能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幼儿能想、能干、能谈,不仅积累了新的生活经验,而且增强了成就感,获得了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

三、在“生活教育”中强化巩固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篇8

1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

首先,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复习,社区的服务对象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慢性患者等,对健康知识需求的涉及面广。护士除了有5年的临床科室的工作经验外,必须有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做好社区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慢性病的控制,社区婴幼儿、妇女、老人的保健,社区残疾人的康复指导工作。其次护士要有丰富的临床专业实践经验和健康教育经验,对各类常见病的病因及病情变化的特点,急性病症及慢性病症出现的症状都要有辨析能力,使自身具备提供健康教育的条件及能力。提高相关饮食指导工作、运动指导工作和用药指导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社区护士的有效沟通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信任,是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

首次交谈要从对方关心、有兴趣的健康话题开始,建立一种互信的基础,根据具体的情况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不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疲劳和不耐烦。①学会倾听与引导交谈是有效沟通的保证,始终保持和蔼可亲、聚精会神、姿态自然的形象能让交谈者感到温暖,同时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说话,保持眼神的交流能让交谈者受到鼓励和得到尊重。引导性格内向、心情郁闷的服务对象将压抑在内心的痛苦、冲突和心理矛盾倾吐出来,使其产生轻松感,最后通过疏导让对方得到安慰和心情舒畅。②耐心的解释和真诚的关心能融洽相互间的人际关系,让沟通更流畅,并从交谈中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使健康指导个性化,达到预期目标。

3社区护士的饮食指导工作是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的基础工作

饮食适度、营养合理能有效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了达到均衡饮食,饮食指导工作重点放在控制油、盐、糖,三餐食物搭配及三餐食物的量以及水果食用的时间与量。讲解过程中要示范量化如:盐5g是多少,用小勺示范,油25g是多少,用小杯示范,针对慢性病的个体要制定每天三餐的食物种类和量,吃水果与主食相间隔时间的饮食计划,让相关人员在就餐时心里有数,对于有偏食、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员要定期上门督促,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反复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结合真实的事例熟悉的人员讲述会更有说服力。每周一次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制订每天食谱并经常关心询问,直到纠正为止。

4社区护士的运动指导工作是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的重点工作

运动指导工作要以鼓励为主,持之以恒是社区护士指导的目标,针对个体健康状态制定正确有效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不能让服务对象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而与身体的健康不适宜的项目,如:有高血压的人员要劝其不要进行跑、跳的球类运动以防发生意外。最好让服务对象形成一个团队锻炼身体的氛围,有利于互相鼓励,相互督促达到运动持久性、习惯性,与饮食控制相呼应,有利于身体达到和维持健康状态。

5社区护士的用药指导工作是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的安全工作

滥用药物事件在社区居民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常见病如感冒随意买药服用,慢性病长期服药的人员有漏服和不遵守服药时间倾向,针对具体个体健康状态举例讲解相关药物的机制、毒副作用、一次保存的数量及方法等事项、服药的时间及方法,用药后自我观察的要点,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措施,如服降血压药、降血糖药物的人员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达到以最小的药量收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篇9

“总感觉现在的西红柿都没西红柿味儿了……”

“胡萝卜看着新鲜,但总怀疑上面的泥巴都是商贩抹上去的……”

“听说现在市场上的豆芽没一家是干净的,我已经好多年不吃了……”

“民以食为天”,吃是生活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素来以好吃、爱吃、会吃自居。然而,怀疑、抱怨,夹杂着些许对生活的叹息,却是当下普通人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宏观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6~2017年度中国饮食小康指数为81.4分,比上一年度的80.4分提高1.0分。

《小康》主要从恩格尔系数、食品供应、饮食安全、营养结构、政府监管体系及力度等五个方面来衡量饮食小康指数。其中,自2005年“中国饮食小康指数”首次以来,食品供应指数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的食品供应指数为96.9分,比上一年提高了0.1分,仅有2.6%的受访者对食品供应表示不满。另外,本年度的恩格尔系数指标也突破了90分大关,为90.3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分;营养结构指数增长最快,比上年度增长了2.3分,达83.9分;政府监管体系及力度指数也创下了新高,为81.8分,比上年度提高了0.9分;不过,经过一年的努力,饮食安全指数虽然也提升了1.1分,达到61.9分,但与其他指标横向相比,仍相距甚远,要想摆脱“短板”地位,依然任重道远。

多少人愿为“吃”付出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吃货”一词开始不断走红。如今,国人在“吃货”的路上已经越跑越远。

据“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65.8%的受访者月均家庭消费支出中过半为食品支出,这一比例比上一年度提高了27.6%。

按照经济学原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理应越来越低,然而本次调查数据结果却与之截然相反,用“吃货”张晓的话说,“除了部分物价上涨的因素外,只能说国人是越来越舍得在吃上花钱了。”

张晓,85后,北京女孩,自我评价:“资深吃货”。新年伊始,张晓收到了一份来自支付宝的年度支付账单,2016年全年总支出86562.67元,消费30247.21元,在网上购买的虚拟服务中,食品百货占比32%,吃得最贵的一餐是青岛一家日本料理店,花费135元。“那家店在大众点评上超级火,尤其是它的鳗鱼饭,软糯入味,吃完后幸福感爆棚!”虽然一人一餐花了130多元,有点小贵,但张晓却觉得物有所值。因为在她看来,对“吃货”而言,为美食偶尔奢侈一把,理所应当。

价格不是事儿,距离也不是事儿。2016年张晓出国旅游两次――泰国和日本,国内旅游三次――云南丽江、陕西西安、山东青岛。“其实这些地方都不是第一次去,之所以去了再去,还是因为嘴馋。”张晓羞涩地笑道,每次旅游,做的第一件功课就是搜罗当地美食。“美食+旅游,才是绝配。一次旅行,舌尖上的美味所带来的享受,丝毫不逊于旅途中所看到的风景。”

美食旅游的拥戴者不止张晓一人,据本刊去年10月初公布的“2016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国人认为最有价值的休闲方式排行榜中,旅游和休闲餐饮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而在回答“您出游时更愿意在哪项花费多些”一题时,35.4%的受访者选择了“饮食”,比位居第二位的“娱乐”高出了8.1个百分点。

并且,人们的这一需求已经引起商家的注意,1月初,携程旗下的美食品牌“携程美食林”正式推出了以美食美酒为主线的“蔡澜带你寻味美食”高端美食定制旅行产品。在携程美食林看来,“深度餐饮游”有望成为旅游行业的新蓝海。

不过,不辞辛苦劳累,不计花费多少,还不足以说明国人对“吃”的挚爱,会做菜爱做菜,才是更高境界。“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8.8%的受访者对于烹饪达到了“非常热爱”的程度,在他们看来,烹饪是人生一大乐事;12.1%的受访者“比较热爱”烹饪,他们觉得为家人、朋友和自己做饭,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川菜:国人的最爱

美味是人们对食物的最大要求。“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口味”终于摆脱了“万年老二”的帽子,以51.2%的得票率成功拿下了国人选择餐馆最看重因素排行的榜首;“卫生”居第二位,50.1%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选项;位列第三的是能否团购,得票率48.6%;位列第四至第十名的依次是:价格(48%)、就餐环境(29.8%)、名气(29.6%)、人气(24.2%)、交通便利(20.7%)、口碑(20.0%)和特色(12.2%)。

那么,国人最偏爱哪种味道呢?“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之“国人最偏爱的味道”调查显示,咸排名第一,辣排名第二,甜排名第三,酸排名第四,苦排名第五。

数据显示,这也是自“中国饮食小康指数”推出“国人最偏爱的味道”调查以来,“咸”首次以高达66.5%的得票率击败“辣”(58.9%)和“甜”(53.8%),位列榜首。去年和前年“咸”分别以16.2%和36.1%的得票率位列第四位,2014年位列第三位,得票率为39.7%。

不过,偏好咸口并没有影响国人对以“辣”著称的川菜的选择。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之“国人最偏爱的十大中国菜系”排行榜上,川菜位居榜首,湘菜排名第二,粤菜排名第三,位列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东北菜、京菜、客家菜、浙菜、苏菜、新疆菜和津菜。

川菜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菜系之一,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在《小康》近七次(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0年)的“国人最偏爱的十大中国菜系”排行榜中实现了“七连冠”。今年,排名第一的川菜得票率高达61.8%,比同样以“辣”著称的排名第二的湘菜高出5.4个百分点。

川菜,火遍大江南北,享誉五洲四海。“提起川菜,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麻辣,其实,麻辣只是川菜中的一小部分,据权威的数字证实,川菜的公认味型有23种,加上后来借鉴其他菜系味型后的创新味型共有40多种。”张晓也是川菜的死忠粉丝,麻婆豆腐、水煮鱼、水煮肉、鱼香肉丝……提及川菜,如数家珍。“川菜素有‘百菜百味’之说,不懂吃不会吃的人可能感觉只是辣,但是作为一个挑剔的‘好吃嘴’,我还真没有吃过能超越川菜的食物。”

人们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川菜亦是如此,好这口儿的人满口称赞,不喜欢的吐槽无数。不过,近日,四川省政协委员、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决定打破这种尴尬局面。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是联结世界华人的重要纽带。但是很遗憾,在国外很难吃到正宗四川味。我认为,人才短缺已成为目前川菜企业海外发展最大的瓶颈。”在1月14日举行的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他正式提交了一份名为《加强川菜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提案,建议从“走出去”、“请进来”,建立川菜海外人才标准化培养模式,以及研发新型复合调味料,降低川菜制作技术难度等多个方面,推动正宗的川菜推广。此提案一经公布,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毕竟对于对“吃”情有独钟的国人而言,吃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美食背后所表达的文化。

除了“国人最偏爱的十大中国菜系”排行榜,按照惯例,本次调查还推出了“国人最偏爱的五大外国菜系”,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料理”以2.7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击败了常胜将军“韩国料理”,登上了排行榜榜首的宝座,这也是自2010年推出该榜单以来,榜首首次易主。除了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日本料理和韩国料理,排在第三至第五位的依次是美式快餐、意大利餐和法餐。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

吃饱,吃美,更要吃好。“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对自己目前的饮食营养结构,4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31.6%的受访者非常满意,23.4%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与上一年度相比,受访者满意度有所提高。

然而,要想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在参加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膳食习惯合理的仅占44.2%,余下40.5%的受访者认为还凑合,只是偶尔注意一下,15.3%的受访者直言自己的膳食习惯非常糟糕,完全不在意膳食安排。

从健康角度出发,仅有31.2%的受访者会注意荤素均匀搭配;37%的受访者能保证规律的一日三餐;13.1%的受访者能明确拒绝被称为“强致癌食品”的食物;超八成受访者曾因减肥、治疗疾病等原因暴饮暴食或者断食、绝食;40.2%的受访者在控制饮食,其中44.3%是为了减肥或控制体重,34.4%是为了保持健康体质,15.2%是希望预防慢性疾病,仅有6.2%的受访者是因为家庭饮食习惯而控制饮食。

人们控制饮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43.3%的选择不吃晚饭,43.1%采取粗细粮搭配,42.1%的不吃主食,40.7%的决定适当减少饭量,23.2%的坚持不吃零食。

另外,从2014年开始,“中国饮食小康指数”对国人“厨房里最常见的十种食材”进行调查,2014年和2015年,都是鸡蛋和猪肉分列第一、二位。2016年鸡蛋仍旧第一,猪肉下降至第六位,西红柿居第二。今年,分列国人厨房常见食材排行榜第一、二位的分别是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鱼虾和素有“长寿菜”之称的菌菇。排在第三的是葱,第四至第十依次是猪肉、鸡蛋、姜、羊肉、牛肉、大蒜和木耳。

“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还显示,“国人烹饪台上必备的十大调味品”有食盐、酱油、醋、桂皮、料酒、糖、番茄酱、大酱、花椒和蚝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人对重口味,尤其是重油高盐的偏好。

“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五类菜肴”排行榜中,炒菜继续蝉联冠军,汤羹和蒸煮类排名互换,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与上年度相比,煎炸类和火锅变动较大,由原来的第七名和第八名,迅速上升至第四名和第五名。“冰箱或冰柜里主要存放的五类食品”有已经做熟的剩菜、已经煮熟的剩饭、刚买回来的菜、冷冻海鲜和冷冻肉类;“最受欢迎的八种饮品”有白开水、咖啡、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茶、益生菌和益生原饮料、果汁、牛奶、豆浆。与去年相比,牛奶和咖啡的变动较大,牛奶由原来的第二位下滑至今年的第七位,咖啡则从去年的第八位上升至了第二位。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体能与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改善国民营养状况,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等重要文件,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惠民工程,对促进国民营养健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患病人数明显增加,这与人们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指导居民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2016年5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这也是继1989年我国首次膳食指南以来,第四次进行修订。

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跟2007年的版本相比,最新版本主要有以下两点变化:第一,首次提出“控糖”,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原因在于,有研究显示,糖摄入过多,不光会导致龋齿等口腔疾病,很多营养相关性慢性病如Ⅱ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超重和肥胖问题等都与它有关;第二,四降一升,新版指南对4类食物要求的摄入量进行了下调,包括盐、大豆及坚果、动物性食物(如水产品、禽、蛋、肉等)以及水果。但是,对每日饮水量进行了上调,从之前的6-8杯上调为7-9杯。

另外,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深入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开展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指导和干预。

营养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一个人。

国人最不放心的食品

食用植物油、食用动物油、酱腌菜

提及饮食,食品安全问题避无可避。“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20.6%的受访者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46.1%的受访者比较关注该问题,20.7%的受访者对此关注度“一般”,选择“不太关注”和“不关注”的受访者合计12.6%。总体而言,与“2016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结果相比,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略有下降。

1月6日,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的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结论。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由2015年的81.5%下降至2016年的56.7%,关注度下降近30%。

不过,这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看来并不是一件坏事,关注度下降说明,中国食品安全从风险交流进入信息交流的可防可控状态,主流媒体对食品安全的传播日趋专业、客观。

“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自2015年10月新《食品安全法》施行以来,75.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状况出现好转。不过,食品安全问题仍不能放松警惕,食用植物油、食用动物油、酱腌菜位列“国人最不放心的十大食品”排行榜前三,第四至第十依次是:膨化及油炸食品、速冻食品、熟肉制品、水产品、禽蛋、炒货、鲜肉。

本次调查还对“国人最担心的十大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问题以89.7%的得票率位居榜首,食品卫生问题位居第二,得票率79%,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位列第三,得票率71.3%;第四至第十依次是:食物过期变质(68.1%)、重金属超标(67.7%)、食物中毒(61.3%)、添加如三聚氰胺、孔雀石绿等有毒有害物质(60.5%)、反式脂肪酸(58.9%)、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58.6%)、激素含量高(50.4%)。

近日,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在网络上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网络直播,引起了广大网友广泛关注。据悉,为让市民吃上健康安全的放心食品,自1月中旬开始,该分局正式启动了代号“春雷行动”的快检进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首站便直接将食品安全快检车开进了河套年货大集进行现场检测,市民免费送检,半个小时出结果。

治理食品安全顽疾,需要政府、企业、市民三者联动,共同监督,为此,不只是青岛,全国多个城市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其中推进食品快检体系建设、增设食品快检布点、为市民提供免费快检服务已经成为各个地方的一项共同行动。据悉,按照年初规划,仅北京朝阳区2016年就将新增65个快检站点,加上之前已有的55个快检站,基本实现平均每个街道2-3个站点的铺设。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篇10

在一般情况下饮食多单一,但为了增强食物的食疗效果和可食性以及营养保健,也常常把不同的食物配起来食用,食物之间由于相互影响的结果,使原有性能有所变化,因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既有不同的配伍关系,如菠菜猪肝汤,菠菜与猪肝均能养肝明目,相互配伍可增强补肝明目之功效,通常用于治疗肝虚目眩或夜盲症。大蒜可防治蘑菇中毒。如人们在食牛、羊肉等温补气血的食物时,又食绿豆、鲜萝卜、西瓜等,前者的温补功能则会相应减弱。在健康教育中让病人及家属掌握饮食配伍关系尤为重要,特别是食物的相反作用。如吃柿子后不能吃螃蟹,喝蜂蜜后不能吃含生葱的食物,因二者在一起可产生明显的副作用,总之大多数情况,食物通过合理配伍后,不仅可以增强原有的功效,而且还可产生新的功效。

平衡膳食

饮食要多样化,要使饮食的五味得当,荤素食物协调,饮食的寒、热、温、凉适度,若饮食有所偏嗜则可能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偏盛偏衰。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病人认为生病时应补充足够的营养,但某些营养物质摄入过多,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在健康教育中护士应告戒病人如果过食寒凉,贪食生冷瓜果,日久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弱,寒湿内生而发生腹痛、泄泻等病,如过食辛温燥热,则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等症,同时进食不可温度过高,否则可诱发食道癌。

合理利用

在健康教育中,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合理利用食物。合理利用食物是食物应用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在日常饮食中,合理利用食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选择食物是合理应用中的首要问题,如果食物种类选择得当,又具有相应的食疗性能,加之搭配合理,就能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又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例如,心神不安的病人,我们在做宣教时,应让其选择养心安神的食物,如小麦、黄花菜、百合、莲子、大枣、猪心、鸡蛋等。

采用适当的食品类型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脾胃病的病人应指导其采用粥食,以利于调理脾胃。若虚症的病人应给补益类食物,如炖汤、蒸食等。总之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食品类型。

饮食禁忌

一般来说,在病人暇药期间,凡属生冷、黏腻、腥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均应避免使用。不同的疾病又有不同的饮食禁忌,在宣教中护士应根据不同的病人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失眠病人服用安神药时,应嘱病人避免喝浓茶、咖啡之类兴奋、刺激性饮食;阳虚寒盛的病人应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阳虚热盛的病人应嘱其忌食辛辣动火之品;水肿病人忌食咸食,消渴病人忌食糖;阳证、疮痒、风疹、癣疥等病人应忌食辛辣、香燥等食物。此外,疾病初愈"胃气未复"的病人不宜进食油腻厚味食物,而宜以粥食调养。

因症施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配制不同的饮食。如病人咳嗽,痰稀色白、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属于风寒咳嗽,应进食热饮,用苏叶水、姜汁冲蜂蜜,以散寒止咳。病人咳嗽,痰稠色黄,咳痰不爽,咳时汗出,口渴咽痛,属于风热咳嗽,饮食应禁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用银花泡水代茶饮。若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未给予正确地饮食护理,病人又不注意饮食调养则可加重病情。这充分说明了饮食护理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

摘要:本文以增强我国人民体质健康为研究目的,分析我国人口健康情况现状,提出了合理饮茶与健康饮食相结合的构想,并提出以健康为导向的茶与饮食结合构想的具体实施措施。通过培养人民健康的饮茶与饮食习惯,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健康为导向;茶;饮食

茶作为与可可、咖啡齐名的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之一,在我国已经有千年的发展史,我国璀璨的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6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后流入日本,日本茶道传承了中国古典茶文化的精髓而享誉海外,形成东方饮茶习俗的代表,欧美国家则将本土文化融入到饮茶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英式下午茶。茶作为一种饮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其香醇的口感,更重要的是茶叶中的多种成分有助于人们身体健康,抑制人体血糖等指标升高。因此,在以健康为导向倡导人民健康饮食的同时,结合合理饮茶,对保持人民身体健康,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我国人口体质健康情况现状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社会发展、人口素质、卫生保健水平等重要指标往往从国家民众的健康情况中反映出来。国家人民良好的健康状况既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欧美为首的众多发达国家在很早就开始关注国民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符合当前时期的社会发展政策,通过多种体手段引导国民合理膳食,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保证了国家经济、政治平稳快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饮食与健康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因营养不足和营养不良而患病的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在取得如此可喜成绩的同时,我国人民也面临着营养过剩、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根据中国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的营养结构十分不合理。谷类粗粮类食物消费偏低,而肉类及油脂消费普遍偏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快速迅速。报告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患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疾病的比率分别为:18.8%;2.6%;22.8%;7.1%;18.6%。总体上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但部分地区城乡差距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患病人口已逐年偏向年轻化发展。

2茶与饮食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饮食首要考虑到的是口味与口感,极少数人会考虑营养因素,这就造成诸多问题:如①人们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的摄入能量、高脂肪食品、高盐饮食而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②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科学的用餐时间,过量饮酒而导致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几率攀升;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脂肪摄入量多而体力活动少等突出问题。此外,年轻人为应对过快的生活节奏,常选择零食替代主食,导致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长此以往,身体代谢紊乱,代谢物不能尽快排出而反复吸收容易导致便秘,以至肥胖等。因饮食而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正趋向于年轻化发展。经过国内外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是抑制血糖升高的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提高胰岛素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肠道内相关酶类活性,抑制葡萄糖运转载体活性,以及下调控制葡萄糖异生作用基因的表达;茶多糖主要通过抑制肠道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使进入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减少,起到降血糖作用;茶色素可以通过降低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等途径来降低血糖、血脂含量。因此,宣传人民健康饮食的同时,倡导人民合理饮茶,是促进人民身体健康,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有效途径。

3以健康为导向的茶与饮食结合路径探究

3.1建立健全健康的饮食计划

社会在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时,应从三个维度出发,如健康的饮食标准,健康的食品供应体系以及健康食品的营养成分标志。旨在向人民提供提高更健康更丰富的饮食选择,倡导人民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其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发挥自身权利,设计倡导方案:①帮助人民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服用早餐,减少每天摄盐量,坚持吃果蔬等。②对食品进行严格筛选,打上健康标志,帮助国民做出更好的购买选择。③推广健康的中式烹饪方法,无论是餐厅还是家庭厨房,在每日的食物中适当减少盐﹑糖的用量。

3.2加大茶叶产品的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茶叶企业还存在,经营方式老化,科技含量低,工业化程度低,跨区推广难度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创新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想将优质、健康的茶叶产品送进千家万户中,一方面,茶叶企业需挺好优质产业产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茶叶口感及品质,让消费者品尝到健康的茶叶产品。一方面,茶叶生产地区应大力发展有机茶,绿色茶等符合国内国际卫生标准的健康茶叶培育,提高茶叶产量。一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茶叶企业应注重茶叶产品的深加工,将茶叶产品进行延伸,增加附加值,如氨基酸、茶黄素、茶油等茶叶提取物。另一方面,注重茶叶产品的包装宣传,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打造工薪阶层都能消费得起的茶叶大品牌。

3.3培养人民健康饮茶的思想观念

饮茶不光是一种感官享受,更是在饮茶中解读中华民族流传千百年的茶文化。近年来,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被纳入到培养人民健康饮茶的大范畴,比如特色茶馆、特色茶园农家乐、茶树盆景等,都得到重视开发,并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健康的身体归根结底是要以健康的饮食为基础。茶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其丰富的营养元素不断被科学家发现。培养人民合理膳食、健康饮茶,对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健康蓬勃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馨秋,朱世桂,王思明.茶的起源及饮茶习俗的全球化[J].农业考古,2015,(05):16-21.

[2]韩驰.饮茶对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预防作用[J].中国茶叶加工,2015,(05):73-77.

[3]栗志文,王媛媛,王根辈,陈艳芳,李长文,马晓慧.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J].茶叶科学,2014,(05):428-434.

[4]高燕,李适,刘仲华,施玲.以需求为导向的茶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茶叶,2013,(03):149-152.

[5]王元凤.绿茶的神奇功效及饮茶误区[J].决策与信息,2012,(06):75-77.

[6]杜彦霞,赵明,冯易,王欲晓,施榕.茶油结合饮食运动干预对糖调节受损者血清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21):1939-1941.

[8]毛伟峰,宋雁,韩驰,等.绿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抑制作用的研究[J].卫生研究,2008,37(1):43-46.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篇12

现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群体,祖国的接班人,他们身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要知道,现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同时也是身体健康状况的竞争。但在目前的大学校园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学生不注重自己的饮食和健康,营养不均衡情况比比皆是,这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因此,注重学生的营养和健康,改善体质大学生是一项重大科研性课题。

2新时期大学生营养需求分析

2.1关于热量

大学生的生活规律一般包括晨练跑步、早间自修、上下午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和晚自修等等。脑力劳动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而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关键时期,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为了保证新时期的大学生有足够旺盛的精力参与各项活动和努力学习各类知识,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加大饮食量。这就就需要进一步保证大学生每天可以摄入足够的热量。糖和脂肪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其次便是蛋白质。因此,作者认为针对热量的管理,应该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早餐26%-30%,午餐40%,晚餐30%-34%,将日常三餐的热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其次,为了满足身体的锻炼和学习需要的能量,早餐应多增加一些脂肪或蛋白质。

2.2关于蛋白质

参与修补建造人体的主要物质之一的蛋白质同样参与着调节体液的酸碱度、传递信息和传送营养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蛋白质含有量比较高的食物如蛋类、豆制品、乳品、鱼虾、肉类等等是维持大学生紧张思维活动以及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重要食物。因此应该在膳食中保证要提供充足的这方面食物的供给。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因缺乏蛋白质而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反应迟钝的情况,也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

2.3关于维生素、无机盐

虽然大学生的骨骼发育在这个时期速度呈现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处于进行之中的,而肌肉组织的细胞也在这个时期呈直线向上增加的状态。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维持生命、构成人体、生殖、生长发育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构成某些辅酶和调节物质代谢的主要成分。因此,一定要做到十分充足的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供给。

3现阶段大学生营养健康中的问题所在

3.1家长缺乏一定的营养健康知识

我国没有相对完善的营养和健康教育体系,大多数学生的父母,缺乏必要的营养和健康知识,只是凭借以往的传统经验对学生灌输营养和健康观念,并以此为依据来引导学生饮食和营养的摄入量。其实有很多传统的做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从小没有建立自我保健意识,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3.2饮食容易受情绪控制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自身的情绪也变化无常。大学生在日常的快乐、痛苦等情绪中,对于饮食的情绪也大不相同。比如:有的大学生遇到开心的事时,情绪高涨暴饮暴食;当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时又不吃不喝;甚至有的女生为了变得苗条过度的减肥,强制控制自己的饮食;还有部分男生可以为了抽烟、喝酒、上网打游戏,而忽略自己的正常饮食等等。

3.3广告对人们的影响

大多数人得到广告精彩的食品信息,吸引消费者购买一些食品精制,这些精致食品比天然的食品包装精美、易于运送和储存,并经过消毒杀菌,不易腐败。这种观念就是消费者自身营养知识不足所造成的。要知道,食品在精制的过程中会流失掉大量的营养素,有些包装甚至精美但是其营养效果已经是大打了折扣。

3.4过度依赖医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致力于营养保健工作,成绩非常卓著。但是,医生一般不会指导病人的饮食,他们学的是医学,专长是治病,而不是保健。这也是人们忽略营养教育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大多数医生是着重于治病,而营养保健的目的则是维持人体的健康并且预防疾病,两者在本质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

4新时期大学生营养健康完善性策略分析

4.1向大学生普及健康与营养的知识

通过对健康知识的普及使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基本概念,这对其身体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大学生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这样可以预防引起多种疾病和营养不良的发生,可以进一步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现如今,我国部分大学生已然开设了营养和健康知识的公共选修课,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相关营养和健康知识的讲座,从而大大加强了大学生的营养教育,让大学生知道会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食品分类摄入,让人体获得所需要必要营养成分。

4.2大学生传统饮食观念有待改善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不同,人体的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大学生的营养教育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的身体只有得到全面并且均衡的营养才能保证肌体正常的运转而营养成分的摄入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需要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营养的正确观念,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合理的饮食营养氛围下健康成长。流程上来看,大学生只有形成了健康合理饮食的观念,才能将所具备的营养知识转变到真真切切的日常行动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说,我们要系统研究大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为其制定不同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

4.3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高校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饮食消费,帮助大学生逐渐去掉不合理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优化膳食结构。要知道,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的最终目就是为了帮助其建立和形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另外,为了更好的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要对大学生的饮食行为实行干预防范措施,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5关于营养工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分析

通过上文深入论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营养健康将对大学生身体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假设大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出现疾病。由于未知因素和身体不适等方面的因素会为大学生本身带来严重的心理上的压力,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不良的膳食习惯、不规律的作息会带来内分泌失调,女学生会出现长青春痘、痛经等问题。女生又对自己的外表十分在意,长此以往,将会形成心理上的负担,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因此,为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一定要不断的关注身体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祖国的明天,是我们社会未来的希望,将要成为未来的支柱型力量。因此,大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施了扩招政策,大学中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应对庞大数量下的大学生营养健康工作也是我们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然而,现在的时代是网络发达的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相关资料显示,更多的大学生依赖从网络上获取相关营养和健康的知识。这样一来就存在了两个问题:一是显然我国高校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工作还十分不到位,以至于大学生要从别的渠道来获取所需知识;二是现阶段我国网络监控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大学生造成困惑和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如何进一步深化大学生营养健康研究,进一步普及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营养健康研究工作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何去完善和解决这些问题所在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是作者多年工作研究经验下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1]李素景,张树玲.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04:50-51+70.

[2]严小惠,姚苏宁,周菊芝,冯敏华,胡苏珍.宁波高校园区大学生营养素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01:34-36.

[3]王运良,孙翔云,万修伟,张振林,任璐.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KAP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09:1044-1046.

[4]朱蕾.赤峰市某大学医学院学生营养状况及知信行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14.

[5]黄雄,王素青.我国大学生营养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12:1433-1435.

[6]陈玉凤,熊健.吉首市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3,11:1365-1366.

[7]杜云.从大学生营养现状谈营养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继续医学教育,2013,12:55-56.

[8]李世敏,段立华.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06:550-552.

[9]周丹.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08:199-200.

[10]和平英.从1190名大学生营养KAP看高校健康促进[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01:53-56.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传统节日的作文(6篇)
  • 下一篇:关于清明扫墓的作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