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学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小学生系指7~12岁,在小学学习的儿童。7~12岁的儿童正处于迅速发育阶段,特别是小学生后期进入生长突增期,对营养要求很高。课堂上要求注意力集中,相对比入学时脑力劳动加大,游戏活动则日趋减少。进入中学,青少年的脑力和体力活动均处于旺盛时期,身体也处于迅速发育阶段,对营养要求较高。此时期如果营养供给不足,则不仅影响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出现消瘦、贫血、易疲劳、视力下降、记忆力差等现象,可能因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疾病。因此,合理安排中小学生的饮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论是各个学习阶段的智力发展状况,还是精神与心理状态的表现;不论是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免疫力的增强等,营养都是极其重要的“建筑材料”。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饮食营养应给予特别的关怀,保证他们能够正常地生长和发育。
二、当代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
1.饮食无规律,食无节制。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为“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进餐经验并且妇孺皆知。所谓“好”是指质量好,“饱”是指数量足,“少”是指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控制。
2.吃零食过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品种类增加,青少年吃零食的现象逐渐严重。很多小食,如炸薯条、炸鸡腿、巧克力、冰淇淋等,大多是高脂、高糖、高盐、高味精食品,甚至含过多的添加剂,营养密度低,营养价值不高,青少年过多进食这类食物容易导致肥胖、龋齿,影响正餐的胃口。
3.偏食、挑食。吃零食的同时伴随着挑食,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不喜欢喝牛奶,不爱吃豆腐,不爱吃水果,蔬菜和粗杂粮吃得很少,对鱼、肉、蛋则挑着吃。这样容易造成营养素不均衡,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4.青少年中超体重和肥胖儿比例明显增加。专家认为,这与儿童经常食洋快餐、饮用含糖饮料有关。营养专家指出,现代人的食谱中有太多的“三高”食品,尤以洋快餐为甚。所谓“三高”,即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洋快餐作为高热量的饮食,极易转化为脂肪而造成堆积,造就肥胖儿,而肥胖给青少年带来的直接损害是影响生长发育,影响心理健康。
三、培养科学、平衡、健康的饮食习惯
1.三餐合理分配,零食适当。早餐吃得好。营养学家实验研究发现,早饭吃得好的人整个上午血糖水平均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均感到精力充沛效率很高。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很差的人在不到上午10点钟时血糖水平已降至正常以下,故感到体力不支,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
中餐吃得饱。为了保证下午的热量所需和满足—个人的“饱腹感”,中餐一定要吃饱。当然这里说的饱不是暴饮暴食,而是7—8分饱。古人廖雨曾说:“饮食以时,饥饱适中。”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晚餐吃得少。晚餐吃得太多太好容易影响睡眠,导致肥胖甚至疾病。晚餐吃得多的人身体必须有较多的“精力”用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处理,人到夜间活动减少,睡眠时耗热最小,晚间胰岛素分泌比白天多,而进食过多又可促使胰岛素分泌,较多的胰岛素可使血糖较多地转化为脂肪。
2.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中小学生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精,以免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流失。
3.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水果能量低,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瘦畜肉铁含量高且利用率好。鱼类脂肪含量一般较低,含有较低的不饱和脂肪酸;禽类脂肪含量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是很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动物性食物一般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推荐每日摄入量: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类50g~75g,蛋类25g~50g。
5.每天吃奶类、大豆及大豆制品。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也较高,且利用率很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建议每人每天平均饮奶300ml,饮奶量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脱脂奶。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应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
6.五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身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则会由于能量不足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7.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并可提供必需脂肪酸,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但是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膳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高密切相关。
【关键词】超重;饮食习惯;人体质量指数;对比研究;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R179R589.2R1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3-0201-03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和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1-3]。如果饮食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就会出现营养问题[4-7]。本研究对5个城市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旨在比较我国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状况,为制定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5个城市的50所中小学校,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8],对9~15岁全体在校学生进行体重正常和超重的筛选分类。排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身体发育异常,身体残疾、畸形以及内分泌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超重。对入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有效问卷7255份,其中男生3731名(51.4%),女生3524名(48.6%);体重正常3879名(53.5%),超重3376名(46.5%)。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青少年膳食状况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在校医和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1.5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百分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吃早餐习惯及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见表1。
由表1可见,各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吃早餐习惯及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各城市间学生不经常吃早餐(
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各城市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为不饿或不想吃、没有足够的时间,较少学生回答感觉不好或吃早餐恶心、节食减肥,仅有极少数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为无人准备或得不到早餐、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5个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学生因为不饿或不想吃而不吃早餐的比例略高。除厦门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经常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各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其他不良饮食行为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各城市间学生的一些其他不良饮食行为(包括睡觉前吃东西、不常喝牛奶(酸奶)、喜好食用油脂和甜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喜好饮用碳酸饮料、偏食)应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0,147.64,68.33,10.86,26.20,26.31,P值均<0.05)。学生睡觉前吃东西、不常喝牛奶(酸奶)、喜好食用油脂和甜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喜好饮用碳酸饮料、偏食应答率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哈尔滨、兰州、北京、北京、北京、厦门。在各种其他不良饮食行为中,学生偏食行为的应答率最高,喜好食用西式快餐行为的应答率最低。5个城市全体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及不同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在其他各种不良饮食行为方面,大多数表现出超重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应答率反而低于体重正常学生的应答率,惟有针对学生不常喝牛奶(酸奶)行为的结果恰恰相反,兰州超重学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行为和哈尔滨超重学生偏食行为的应答率略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其中5个城市所有超重学生不常喝牛奶(酸奶)的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超重学生其他不良饮食行为的应答率均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个城市超重学生睡觉前吃东西的应答率均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广州和兰州超重学生不常喝牛奶(酸奶)的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北京、广州、哈尔滨超重学生喜好食用油脂和甜食的应答率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北京、厦门、广州超重学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的应答率以及北京超重学生喜好饮用碳酸饮料的应答率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的其他不良饮食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讨论
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9]。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好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素摄入,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甚至影响营养状况乃至健康;不吃早餐还可能导致肥胖和诱发胃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10-12]。本次调查显示,兰州学生不经常吃早餐应答率最高,超重学生不经常吃早餐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本次调查的其他4个城市偏低。本调查结果说明兰州对于儿童青少年科学饮食的宣传教育还有待加强,应加大力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更多的学生养成每天吃早餐的习惯。不吃早餐是超重肥胖的诱发因素之一,各城市在有关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当中,更应着重强调早餐的重要性及不吃早餐的危害,尽可能减少由于不经常吃早餐而引起的儿童青少年超重问题。
本次调查还显示,各地区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均为不饿或不想吃、没有足够的时间,较少学生回答感觉不好或吃早餐恶心、节食减肥,仅有极少数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为无人准备或得不到早餐、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5个城市全体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及厦门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国大部分城区儿童青少年学业负担繁重,学校要求学生7:30到校开始早自习,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吃早餐或早餐简单应付。因此,除重新树立学生对吃早餐的正确认识以外,还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做到多部门相互协调以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在大城市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早餐,早餐品种相对多样,质量也较高,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不吃早餐并不是减肥的正确途径。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略有差异,提示今后针对吃早餐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可根据体重正常和超重的学生情况区别对待。本次调查发现,各城市学生睡觉前吃东西、不常喝牛奶(酸奶)、喜好食用油脂和甜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喜好饮用碳酸饮料、偏食应答率有差异,其中北京学生有3项不良饮食行为应答率比其他城市高。这可能与经济条件的改善容易造成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有关。但油脂、甜食、西式快餐、含糖饮料能量高,是造成超重肥胖的危险食品[10]。在各种其他不良饮食行为中,学生偏食行为的应答率最高,喜好食用西式快餐行为的应答率最低。提示城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还会导致孩子饮食和营养素吸收的不均衡;由于国内外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学生对西式快餐的偏好仍没有成为主流的饮食偏好。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家长对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和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并积极倡导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饮食。
5个城市所有超重学生及广州和兰州超重学生不常喝牛奶(酸奶)的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奶类制品含钙量高,是人体最好的补钙来源。WHO把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列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中国是世界上奶类消费最低的国家之一[9]。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增加人们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对奶制品的需求量和消费量。然而,一些城市超重学生的其他不良饮食行为应答率反而低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不良饮食行为广泛地存在于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当中,今后针对科学饮食的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不仅仅着眼于超重肥胖学生,也要重视目前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学生,以预防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营养素的摄入,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是超重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13-14]。因此,有必要在大城市继续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和营养教育,摒弃和改变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养成每天吃早餐、每天喝奶的好习惯,消除超重肥胖的饮食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确保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致谢:本次调查得到了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哈尔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兰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4参考文献
[1]陈春明,葛可佑.中国膳食营养指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990-991.
[2]许滋宁,朱湘竹,龚士斌.启东市16所中学学生饮食及运动行为现况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7):349-351.
[3]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3.
[4]RAMPERSAUDGC,PEREIRAMA,GIRARDBL,etal.Breakfasthabits,nutritionalstatus,bodyweight,andacademicperformanceinchildrenandadolescents.JAmDietAssoc,2005,105(5):743-760.
[5]MAGNUSSONMB,HULTHENL,KJELLGRENKI.Obesity,dietarypatternandphysicalactivityamongchildreninasuburbwithahighproportionofimmigrants.JHumNutrDiet,2005,18(3):187-194.
[6]REILLYJJ.Earlyliferiskfactorsforobesityinchildhood:Cohortstudy.BMJ,2005,330(6):1357-1359.
[7]MANIOSY,KOLOTOUROUM,MOSCHONISG,etal.Macronutrientintake,physicalactivity,serumlipidsandincreasedbodyweightinprimaryschoolchildreninIstanbul.PediatrInter,2005,47(2):159-166.
[8]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9]李俭莉.内江师范学院学生营养与膳食行为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84-885.
[10]易可华,汤海英.奉贤区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和减肥行为调查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7,11(5):535-536.
[11]BERKEYCS,ROCKETTHR,GILLMANMW,etal.Longitudinalstudyofskippingbreakfastandweightchangeinadolescents.IntJObesRelatMetabDisord,2003,27(10):1258-1266.
[12]AFFENITOSG,THOMPSONDR,BARTONBA,etal.BreakfastconsumptionbyAfrican-Americanandwhiteadolescentgirlscorrelatespositivelywithcalciumandfiberintakeandnegativelywithbodymassindex.JAmDietAssoc,2005,105(6):938-945.
[13]赵勇,赵梅,罗建,等.重庆市某中学初中生营养不良及肥胖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990-991.
记者:食物有好坏之分吗?每天应该怎么吃饭?
李莉:人类需要多种多样的食物,各种各样的食物各有其营养价值,食物没有好坏之分,但如何选择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搭配膳食却存在着合理与否的问题。
摄入多样化的膳食,可以获得更多对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可以抑制由多种致癌物诱发的癌症。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及含脂肪较高的动物性食物,也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因此成年人每天谷类摄入250g~400g为宜。同时,在日常饮食中注意搭配一定量的粗粮,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
新鲜蔬菜和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推荐成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水果每天应摄入200g~400g,薯类每周吃5次左右,每次摄入50g-100g。
记者:牛奶喝得越多越好吗?为什么鱼、禽、蛋等食物要吃得适量?
李莉: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是钙质的极好来源。建议成人每天摄入300g奶类或相当量的奶制品,而对于饮奶量更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胆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尤其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是一类很好的食物,建议每天摄入40g大豆或其制品。
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动物性食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类50g~75g、蛋类25g-50g。
记者:新疆人该怎么吃饭比较合理’
李莉:新疆人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尤其应走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误区。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入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建议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g或30g;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食盐量。
合理安排三餐,进餐定时定量。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零食作为三餐之外的营养补充,可以合理选用,但来自零食的能量应计入全天能量摄入之中,吃零食时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食物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变质,可能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另外,食物中还可能含有或混入各种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和有毒化学物等。吃新鲜卫生的食物是防止食源性疾病、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措施。
记者是:青少年选择喝什么?成年人饮酒应掌握多少量?
李莉: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左右。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
饮料多种多样,需要合理选择,乳饮料和纯果汁饮料可以适量饮用。添加一定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饮料,适合热天户外运动和运动后饮用。需要注意:大量饮用饮料会摄入过多的能量,造成能量过剩,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每天以饮料代替喝水,是不健康的习惯,应当改正。
饮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或38度的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的白酒50g。孕妇和儿童、青少年应忌酒。
关键词:高中化学;饮食健康;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93-01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让他们意识到饮食是获取营养的基本方式,因此高中的化学教师在日常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渗透饮食健康教育。另外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活习惯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中化学教师对饮食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但是他们对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看法并不相同,有些教师认为高中生面临高考,因此没有过多的时间渗透饮食健康教育。也有些教师认为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他们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境、举例的方法进行渗透。但是他们对饮食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与渗透方式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在教学中对饮食健康进行渗透的方式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深化。如在讲解葡萄糖性质时,可以通过案例延伸的教学方式把青少年如果过度食用油炸食品和甜食会导致肥胖,并把青少年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渗透给学生。高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饮食健康教育渗透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渗透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受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中生偏食情况比较严重,有些学生营养不良,而有些学生则过于肥胖,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和智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中学生缺乏健康饮食的知识及长期形成的不健康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在高中化学中渗透饮食健康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在必修课讲解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在选修中也向学生介绍了常见的有机物。因此高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饮食健康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案例设计
3.1片段式渗透方式。高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知识延伸等方式把饮食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存在的联系,进而体会化学的实用价值,培养他们认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油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通过生活常识来推断油脂的物理性质,对知识进行延伸补充,说明偏爱食用油炸食品会造成肥胖和有些人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导致多种代谢疾病,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纠正他们错误的饮食习惯。再如在进行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延伸,给学生介绍味精,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并树立正确的饮食健康观念。
3.2主题式渗透。主题式渗透主要是以健康饮食为主线,把各部分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与饮食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把书本中没有与饮食相关的健康知识渗透给学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营养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如在进行糖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与饮食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把蜂蜜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介绍给学生,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在讲解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时,可以给学生渗透铁锅炒菜可以为人体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及廚房中小苏打的使用以及胃药能够中和胃酸的原因。在进行蛋白质的案例设计时,可以把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日常生活中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及补充方式渗透于教学中。教育学生每天应该保证鸡蛋和牛奶的摄入量,但是在饮食中要注意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要保证荤素搭配合理。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案例设计中,给学生讲解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如果摄入量的少或者过多会导致什么样的疾病,以及对应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等。
4.结语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案例设计要有意识的把饮食健康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塔依尔·居马西.高中化学教学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7,(16):187.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肥胖;原因及预防
儿童、青少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国家医疗卫生保障的重点对象,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一直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1-2]。并且研究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诱发青少年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加上现代青少年饮食结构不合理,体育运动少也加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本次研究对于1150例体检儿童做出统计分析,探讨肥胖的原因以及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健康普检的1150例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受检对象的年龄7~15岁,平均(10.2±2.11)岁;1150例儿童青少年中男性654例,平均体重(54.3±5.1)kg;女性496例,平均体重(50.1±6.2)kg。体检调查中对全部受检者进行身高,体重测定,测定指标按照《2004年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身高筛查》标准进行统计数据,计算BMI(BMI=体重/身高2(kg/m2)指数。
1.2评价标准BMI指数评价标准:BMI≥26.9kg/m2为肥胖;女BMI
1.3统计学处理选取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x±s作为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率作为数据分析,采用?字2检验。
2结果
2.1BMI指标比较通过对于115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BMI指数统计调查表明,儿童肥胖发生率为25.4%,超重发生率为5.7%。其中BMI指标不正常儿童353例,有291例为肥胖,超重为62例。儿童发生肥胖的人员中,有135例男性,占比例为52.6%,156例女性,所占比例为53.6%;儿童发生超重人员中,有34例男性,占比例为54.8%,女性28例,占比例为45.2%。
2.2营养结构比较通过对353例体重指标异常儿童进行膳食结构分析中得出:291例肥胖儿童每天蛋白质摄入量(58.2±12.3)g/d,超重儿童每天摄入量为(52.1±3.85)g/d,体重正常儿童的摄入量为(48.3±5.01)g/d;肥胖儿童脂肪摄入为(58.2±7.15)g/d,超重儿童为(52.8±5.13)g/d,正常儿童为(49.5±4.3)g/d。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摄入量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嘻嘻,P0.05。
2.3预防措施
2.3.1建立儿童青少年预防肥胖意识对于儿童青少年肥胖调查表明,由于儿童自身以及家长的预防意识不到位所导致,首先对于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家长应该要提前做出预知,因为儿童青少年由于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所以对于饮食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家长要督促儿童避免过度饮食;单一饮食,控制儿童的每日营养摄入,制定良好的营养供给,达到健康饮食,避免肥胖的目的[4]。
2.3.2制定健康营养食谱首先对于儿童的能量摄入要控制在健康的标准,要严格控制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摄入,每日摄入剂量要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饮食摄入量进行,不能超过推荐摄入的剂量,要给儿童多补充膳食纤维,适量减少容易导致肥胖的营养素。
2.3.3加强儿童健康锻炼对于儿童出现肥胖的另外一大原因是由于儿童缺乏体育锻炼,在摄入一定量的营养之后无法充分的消耗,导致摄入的能量被人体吸收,增加肥胖的发生率。所以对于家长而言要对儿童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在不减少摄入的同时增加能量的消耗,保证长期营养的摄入与消耗达到良好的水平,保证儿童健康的成长。
2.3.4加强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肥胖症是儿童生长发育中一种常见问题,对于肥胖而言,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关键,有的儿童通常为遗传原因导致肥胖的发生,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避免儿童产生自卑心理,要自觉接受这种事实,并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去克服这种状况。
3讨论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是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要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制止,肥胖的发生伴随着很多其他疾病的出现,例如高血压等,由于肥胖发生的原因中,饮食结构的不合理,高脂高蛋白饮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通过研究表明,发生肥胖的儿童已经达到两成以上,并且有将近一成的儿童为超重,也是肥胖发生的高危人群,所以这两种人群成为重点对象,要积极灌输肥胖疾病的发生,告诫其加强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效的预防肥胖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肥胖症患者主要在营养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强化,也要在患者的心理,以及身体上进行辅助,加强心理教育以及体育锻炼,保证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关键。要对所有儿童加强宣传,强化减肥意识,但是不是盲目减肥,要保证在健康的范围内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美仙,米杰.儿童肥胖遗传易感性研究现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9):836-841.
[2]蒋新液,裴晶晶,卫雅蓉,等.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476-1478.
[3]李春芳.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生活环境因素分析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4):263-264.
一、生长发育情况
生长发育评价是衡量中小学生健康和营养状况简单而有效的手段,评价生长发育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是身高和体重。建国以来,在1979年、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共开展了五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学生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
从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来看,城市学生平均身高和体重都高于同龄农村学生,城市男、女生分别比农村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高2.67厘米~4.91厘米和2.10厘米~4.54厘米;城市男、女生分别比农村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重1.84千克~4.68千克和0.41千克~3.48千克。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不断增长,特别是80年代以后的变化更明显。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营养不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城市学生中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比率增加明显,成为危害学生健康的一个新问题。
1、营养不良
按“身高标准体重”标准来评价1995年中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结果发现,城市男女生中营养不良率分别为0.8%~11.7%和2.3%~10.5%,低体重率分别为17.2%~28.8%和27.0%~47.5%。农村男女生中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2%~9.4%和2.2%~8.7%,低体重率分别为16.2%~27.4%和27.5%~41.8%。
轻度营养不良可以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低下,生长停滞,肌肉萎缩。重度营养不良会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体重和身高都低于正常标准,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和运动能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长期膳食不均衡引起的。许多儿童青少年有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有的青春期女生为了追求“美的体形”过度节食,有些贫困的农村地区还存在食物供应不足问题,这些情况都可以导致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质不优、量不足,从而引起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
(1)从小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饮食行为,不挑食、偏食、从日常膳食中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
(2)推广学生营养午餐是改善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要逐步开展。
(3)广泛开展营养教育,使人们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食物资源,例如将大豆加工成豆腐、豆浆供学生食用等措施。
2、肥胖
按照“身高标准体重”标准衡量,中国城市的男女学生中超重率分别为2.6%~8.1%和3.9%~8.3%,肥胖率分别为3.0%~8.5%和1.7%~4.6%。农村男女生中超重率分别为2.6%~5.7%和2.1%~6.9%,肥胖率分别为0.9%~2.0%和0.6%-2.1%。在1985~1995年的10年期间,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从2.6%~3.3%上升到7.3%~8.2%,平均增加了2~3倍。北京中小学生肥胖率1986年为3.2%,到90年代初上升为11.3%,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危害很大,可以影响他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运动能力,肥胖的儿童在心理发育上还会受到影响,肥胖的孩子往往因为动作迟缓影响体育成绩和社交活动,成为被人取笑的对象,从而对其心理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出现自卑、缺乏自信心等。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到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的危险要远远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到成年时肥胖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儿童青少年。
肥胖的发生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高能量、高脂肪的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是引起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
肥胖一旦发生,要减肥是很困难的,因此,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肥胖的发生。肥胖的预防要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每天吃早餐、合理饮食、经常运动等。
已经肥胖的孩子不要“胖急乱求医”、盲目服用减肥药或使用其它减肥方法,要从合理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做起,两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营养缺乏病,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检出率都相当高。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现,农村男女生不同年龄组中缺铁性贫血的检出率分别为17.1%~33.4%和22.0%~35.4%均高于相应的城市男女生组15.0%~28.3%和19.3%~28.9%。缺铁性贫血可以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成绩,长期贫血会影响到智力和体格的正常发育。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
(1)铁摄入不足
许多膳食调查发现中国中小学生膳食中摄入铁大都超过了供给量,但是由于中国膳食中铁的吸收率较低,低于10%,铁的实际利用率较低,引起铁摄入不足。
(2)需要量增加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生长突增、血液量增加,青春期少女每月月经血液丢失,因此对铁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3)疾病原因
肠道寄生虫病、长期腹泻等疾病都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1)均衡膳食
通过开展营养教育,让中小学生和家长掌握均衡营养的饮食原则,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瘦肉和新鲜的蔬菜、水果。
(2)铁强化食品
可以通过对食品进行铁强化如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面包、铁强化食盐来改善人群的铁营养状况。
二、膳食营养摄入状况
膳食营养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学生时期是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最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膳食是否科学、营养是否适宜对个体的一生及对群体的素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国以来,中国在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开展了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从1992年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中小学生基本上得到了足够的食物,但某些营养素如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2的摄入依然存在着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
1、能量
城市小学男生平均每人每天获得能量为2037千卡,女生为1881千卡,分别达到供给量标准的101.3%和98.4%。农村小学男生为1920千卡,女生为1806千卡,分别达到供给量的98.9%和92.6%;农村中学男生获得的能量为2852千卡,女生为2440千卡,分别达到供给量的100.8%和95.6%。这一结果表明,中国中小学生平均而言获得了足够量的食物。
2、蛋白质
城市小学男女生平均每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71.5克和65.2克,分别达到供给量标准的108.2%和101.1%;农村小学男女生分别为58.0克和54.0克,分别为供给量的88.3%~84.6%。城市中学男女生每天摄入蛋白质83.6克和69.3克,分别达到供给量标准的99.2%和89.6%,农村中学男女生分别摄入83.9克和71.2克,占供给量的94.9%和87.1%。城市学生蛋白质的摄入已基本达到了要求,农村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女生蛋白质的摄入量还偏低,还需要适当地增加。
3、维生素
维生素摄入量以视黄醇当量和核黄素较低。城市小学生平均每天视黄醇当量摄入量为512微克~567微克,达到供给量标准的68.2%~75.6%;农村小学生每天摄入视黄醇当量362微克~414微克,仅为供给量的48.2%~55.2%。城市中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视黄醇当量的摄入量为512微克~567微克,达到供给量标准的62.9%~75.7%;农村中学生每天摄入415微克~457微克,仅仅为供给量的51.0%~57.2%。
城市小学生平均每人每天核黄素的摄入量为0.79毫克~0.86毫克,为供给量的68.7%~75.0%;农村小学生每天摄入0.59毫克~0.64毫克,仅达到供给量的52.4%~56.0%。城市中学生平均每人每天核黄素的摄入量为0.83毫克~0.97毫克,为供给量的59.1%~64.9%:农村中学生每天摄入0.78毫克~0.89毫克,为供给量的51.3%~56.4%。
因此,除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外,要增加豆制品和深色蔬菜的消费,来改善中国学生维生素A和B2摄入不足的状况。
4、矿物质
膳食矿物质中以钙的缺乏最突出,城市小学生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钙为389毫克~418毫克,仅达到供给量标准的43.9%~47.2%;农村小学生每天摄入341毫克~349毫克,仅达到供给量标准的38.9%~39.6%。城市中学生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钙为419毫克~474毫克,仅达到供给量标准的45.8%~52.5%;农村中学生每天摄入411毫克~466毫克,仅达到供给量标准的44.4%~51.7%。钙摄入普遍不足的问题与中国学生平常食用奶和奶制品少有关系。调查发现城市中小学生中有20%的人喝牛奶,农村中小学生中只有2%的人喝牛奶。
人体的骨骼发育在青春期最为关键。这个时期对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摄入充足的钙可以保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如果钙的摄入不足或缺乏,就会影响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还会增加到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研究发现:老年妇女的骨密度与其在儿童青少年时期饮用牛奶的频率成正相关,给儿童青少年补充钙可以增加他们的骨密度,从而降低到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
奶和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的钙质,是钙的最好的、最经济的来源。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学生喝奶和国家的强盛联系在一起,相继开展了“学生奶计划”。日本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泰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牛奶计划”,对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起到很大的作用。
铁缺乏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虽然膳食中供给的铁数量不少,但缺铁性贫血的检出率却相当高,这与中国膳食中铁的吸收率低有关。
城市小学生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锌10.6毫克~11.7毫克,达到供给量标准的89.0%~97.0%;农村小学生每天摄入9.4毫克~10.1毫克,占供给量的80.0%~85.3%。可城市中学生平均每人每天锌摄入量在11.2毫克~13.4毫克之间,达到供给量标准的74.2%~89.5%;农村中学生每天摄入11.7毫克~13.8毫克,达到供给量标准的76.9%~91.7%。
5、膳食模式
从膳食能量的食物来源看,中国城市中小学生膳食能量中的56.4%~63.3%来自谷类食物,12.1%~17.9%来自动物性食物,1.2%~1.7%来自豆类,1.9%~2.2%来自薯类;农村中小学生膳食能量中的70.4%~75.4%来自谷类,来自动物性食物的能量只占4.0%~7.2%,豆类供给能量为0.8%~1.5%。
从能量的营养素来源分析,城市中小学生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12.5%~13.9%,脂肪提供24.4%~27.4%的能量;农村中小学生蛋白质提供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11.7%~12.1%,脂肪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15.7%~18.5%。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儿童青少年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25%~30%。用此推荐值衡量,中国农村学生的脂肪摄入量接近低限,还应适当提高;城市学生的摄入量已接近高限,应注意控制不令其过多增长为宜。
从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析,谷类仍是其主要供应者,在城市中小学生中占46.3%~57.4%,在农村中则达65.4~74.7%。动物性食物为城市学生提供24.8%~35.2%的膳食蛋白质,为农村的学生仅提供了8.4%~15.4%的膳食蛋白质。豆类普遍较少,城市学生为3.3%~4.4%,农村学生为2.1%~4.1%。对城市学生来讲,平均已有28.1%~39.6%的蛋白质来自豆类和动物性食物,由于他们脂肪提供的能量已经接近上限,不宜再增加富含脂肪的动物性食品了。而农村的学生仅有10.5%~19.5%的优质蛋白来自豆类和动物性食物,而且在膳食蛋白质总摄入量中,谷类蛋白质占的比重过高,所以应在农村中大力发展豆类的生产和消费,同时鼓励农村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食物。
三、营养知识现状
调查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小学生都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中学生和学生家长具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对营养和疾病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饮食、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并不十分明了。
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大都愿意了解有关饮食、营养和健康的知识,电视节目、广播、报刊杂志等是他们乐意接受营养知识的渠道。
四、饮食行为现状
1、早餐
中国小学生和中学生中每天和经常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94.5%和93.1%,偶尔吃和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5.5%和6.9%。小学生男、女生每天吃早餐和从不/偶尔吃早餐的比例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中学生中男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4.2%高于女生78.5%,男生中偶尔/不吃早餐的比例为5.2%低于女生的比例8.4%。
小学生中85.8%在家中、7.0%的在学校,3.7%的在路上、3.2%的在饭馆/小摊上吃早餐。在中学生中82.6%的在家中、8.4%的在学校,5.5%的在路上、2.7%的在饭馆/小摊上吃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对人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营养充足的早餐可以提供学生体格和智力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就不够,而这种由于早餐引起的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很难从其它餐次如午餐或晚餐中得到弥补。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营养素摄入、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营养状况和健康。
2、零食
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普遍吃零食,小学生和中学生吃零食的比例分别为97.3%和98.4%。在小学生中男、女生吃零食的比例十分相近,分别为96.9%、97.7%;中学生中女生(99.3%)吃零食的比例明显比男生(97.4%)高。
中小学生常用来作零食的食物主要有水果、面包、饼干、糖果、甜点、膨化食品等。小学生的零食主要由母亲、父亲和孩子自己准备,中学生的零食经常由母亲、孩子自己和父亲准备。
中、小学生食用零食的地点主要是在家和学校。中、小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食物的口味、营养、家中食用频率。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比大人多。三餐之外,吃些有益健康的零食。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他们也可以从吃零食中得到一定的享受。可以适时、适当、适量地让他们吃些零食。由于零食提供的营养素远不如正餐食物的均衡、全面,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餐。经常吃零食会引起龋齿、营养素摄入不足等问题。所以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
3、饮料
小学生依次为碳酸饮料、牛奶、白开水、果汁和酸奶,中学生依次为碳酸饮料、牛奶、果汁、酸奶和白开水。他们在学校中消费的饮料种类与家中有所不同,小学生依次为白开水、牛奶、碳酸饮料和豆奶,中学生依次为白开水、碳酸饮料和牛奶。
不同国家儿童、青少年饮料消费量差别很大,消费模式也不同。一般说来,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饮料消费量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所有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饮料消费量逐年上升。中国儿童青少年饮料消费趋向为各种饮料将逐渐取代白开水成为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饮料消费的主流。
4、快餐
中、小学生中知道快餐店的比例分别为96.0%、90.8%,他们中吃过快餐的比例为91.1%、92.2%。
快餐的消费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普遍的饮食行为。从调查的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听说过并吃过快餐,并且有一半以上的儿童青少年认为快餐的营养搭配合理、营养价值高。值得注意的是,经常吃快餐会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快餐食物的制作以烤、炸为主,因此快餐中含的能量和脂肪多。一份西式套餐中所含的能量为1190-1800千卡,相当或超过中小学生一天的能量需要,脂肪提供的能量超过总能量的30%,但其中所含的其它营养素、矿物质等却相对很低。经常吃快餐,能量的摄入会超过身体的需要,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人体贮存起来,从而引起肥胖。
经常吃快餐对健康的影响是远期的,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经常吃快餐对健康有影响,但不是不让人们吃快餐,而是要掌握一定的度,选择快餐食物时也要注意营养均衡。
五、对策
1、立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和营养水平,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学生健康和营养的法规,对于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法规、立法可以明确责任和义务,是做好学生营养工作的保障。
2、推广学生营养午餐
实行学生营养午餐给学生营养带来的好处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逐步推广学生营养午餐。
3、普及营养知识、培训营养工作人员
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营养知识的普及,使大家都来了解营养的重要性,并运用营养知识指导日常的饮食生活。
开展营养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级工作人员接受营养知识的培训。
4、推广健康促进学校
健康促进学校是指在学校社区内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让家庭和广大社区成员参与,以促进学生健康。
以学生营养为切入点,运用健康促进学校的框架来开展营养工作。
5、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