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健康饮食的研究报告(6篇)

时间: 2024-08-10 栏目:公文范文

健康饮食的研究报告篇1

果糖是水果和蜂蜜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糖类。果糖通常由肝细胞分解后转化为甘油三酯,同时驱动尿酸的合成增加。尿酸含量的大量增加将会引起代谢紊乱,诱导痛风、糖尿病等发生。现有的证据支持孕妇体内多余的果糖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不利影响。研究者建议孕妇限制果糖量的摄入。(《科学日报》)

高脂肪食品让人昏昏欲睡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的男性,对午睡的需求程度会显著增加。研究者们还发现,对于那些追求高脂肪饮食的人群来说,他们白天嗜睡的可能性更大。

首席研究员表示,通过实验室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某些肠道微生物会分泌某些神经激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睡眠,高脂肪食物影响机体的白天睡眠情况。虽然还不清楚高脂肪食物对人类精神力的消耗情况,但是目前有理由说明脂肪食品有风险,饮食摄入需谨慎。(《健康日》)

边开车边听广播会更危险

研究认为,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只存在有限数量的注意力。研究人员测试是否收听交通报告会影响司机接受和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当被要求回想刚刚有哪些车通过以及其他驾驶表现测试,如车道位置、车速和发生危险时的反应时间等,高负载组表现欠佳。

“任何会使我们开车分神的事情都有可能出问题,即使只是听觉方面的,如收听电台广播或是进行一次免提通话。我们注意力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们的眼睛应时刻盯着道路并且注意力集中”研究者说。(《今日医学新闻》)

不安全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

健康饮食的研究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R155.1G479

【文章编号】1000-9817(2008)06-0573-04

【关键词】饮食习惯;干预性研究;评价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饮食行为的发展和形成主要在儿童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饮食行为尚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影响,国内外对这个时期的饮食行为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干预效果也非常显著;进入成年前后,人的认知能力明显发展,能根据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使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行为趋于定型,饮食行为进入完善巩固阶段。但由于个体的年龄、生理心理状态、环境等都在不断变化,行为还可有一定的改变。

对饮食行为进行研究的目的就是对有益于人类健康的饮食行为进行宣传推广,针对不利于健康的饮食行为则设法干预。本文对饮食行为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营养工作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干预的分类

可将饮食行为的干预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直接干预针对人群或个体的“不健康”饮食行为直接采取措施,例如针对我国人群日常碘、铁摄入普遍不足的情况,开展了食盐加碘项目和铁酱油项目;针对学生营养不平衡问题而开展的学生营养餐项目;针对预防心脏病开展的膳食干预试验[1];针对降低总能量摄入而采取的以白开水代替含糖饮料的干预试验[2]。直接干预的特点是群体依从性强、效果明显;缺点是其实施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广泛和深入的论证和调研,大规模实施必须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同和参与,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间接干预一般是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人群或个体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通过转变其态度,从而主动落实到行动上,继而改善其健康状况。间接干预的优点是有的放矢,适用面广,易于操作;不足是由于个体依从性不同,效果不易把握,影响因素众多。

还可以将干预分为针对个体的干预和针对人群的干预。一般认为,针对个体的干预针对性强,易于实施,可控性较好;针对人群的干预目前较为常用的是社区干预,社区干预是一种在许多具有相同经济文化背景和存在相似饮食行为问题的人群中进行的一种集体干预。社区干预的优点是:(1)可以结合社区自身的特点和饮食习惯,选用适当的宣教方式;(2)有利于邻里之间相互鼓励和监督;(3)对社区原有的信息传播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在许多情况下,社区干预对人群饮食行为的改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Curry等[3]认为,社区干预产生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是,可以通过改变社区标准或社区可接受行为的标准使个体健康行为产生持久改变;在控制干预对象的一些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及所研究健康行为在社区的流行率等因素后,社区对个体吸烟、饮酒、膳食的态度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2干预的影响因素

饮食行为既是个人行为,也属于一种社会行为,其形成和发展涉及的因素是深刻而错综复杂的。对饮食行为造成影响的因素众多,而对饮食行为造成影响的因素往往也会对饮食行为的干预造成影响。在干预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充分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必须看到心理学因素对饮食行为改变的重要影响。营养宣教通常关注的是饮食行为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而行为心理学则关注如何使这些改变发生。Brownell等[4]认为,营养教育能够提供必要的信息,行为改变的策略可以提供必要的技巧,这2个领域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对饮食行为实现有效的干预。Brownell等[5]还指出,饮食行为的改变是很难操作的,文化、环境和行为因素都对个体是否会尝试改变他们的习惯有影响,而这些因素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

由于当今学术界本身存在许多不一致的认识和看法,而营养知识的不断更新也导致一些过去所提倡的行为如今反而被反对。普通老百姓在接触到大量并且经常相互冲突的关于膳食营养的知识时,通常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即往往沿用过去的习惯而拒绝接受新的宣教[6]。这使得许多干预的效果不理想。

个体行为对干预的依从性,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个体对该行为的重视程度、认识深度及对改变该行为的信心[7]。对于自己切身相关的疾病危险因素,一般人是愿意接受其相关知识的。Kristeller等[8]研究发现,癌症病人的亲属更愿意了解有关癌症危险因素方面的知识。有些干预计划因为调查对象对所受干预的行为不理解,干预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因此对干预对象进行干预目的及相关背景知识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9-10]。另外,人们对改变其行为的信心(self-efficacy)是影响他们改变饮食行为的重要因素[11-12]。只有树立起干预对象的信心,让其坚信他们的行为完全有可能改变,他们才有可能做出改变其旧习惯的准备,从而顺利进入行为改变的第一阶段。

对干预手段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干预的效果,在美国进行过一项“妇女健康实验(WHT)”的项目,试图通过让妇女食用低脂肪膳食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研究发现,在试验中是否坚持参加宣教活动与是否能够坚持低脂肪膳食有很强的相关性[13]。

正如饮食行为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不同一样,干预的效果在不同人群之间也有区别。Ferrini等[14]在美国南加洲的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增加锻炼,改变膳食行为,读有关健康方面的书籍;50~69岁的老人比70岁以上老人更容易改变其饮食行为;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的人更多地主动减少食盐的摄入等。提示营养工作者在进行干预时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强度。

其他一些行为对饮食行为的改变也造成一定影响。Gillman等[15]和Tucker等[16]均报道,不理想的饮食结构与较少的体力活动是相关的;而Rosenberg等[17]则发现,膳食干预与身体活动干预同时进行,有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在设计干预计划时能够增加针对干预项目相关行为的干预措施,效果可能会更好。

另外,Atwood等[18]调查结果显示,假期的干扰、不相关的疾病、忘记及激烈生存竞争都是影响干预效果的不利因素,而有利的影响因素包括干预的效果、免费的服务和干预工作人员和善的态度。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因素,如季节、地域、经济收入、食物的供应、饮食禁忌等都构成对饮食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

3饮食行为干预的手段

3.1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是一种传统的间接干预方式,研究者通过讲课或发放健康知识读物的方式向预者传授一些健康相关知识以期预者改正其“不良”的健康习惯,建立科学的行为方式。大量研究表明,这种干预方式应用在饮食行为的干预上是行之有效的。

Mayeda等[19]对44名60~90岁的老年人开展的一项为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宣教活动,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降低血胆固醇的方法。结果显示,47.8%的参与者报告他们更多的选择了低脂膳食,39%的人报告他们会更少的食用与心脏病有关的食物。在北加利福尼亚进行的旨在探索健康教育对血胆固醇影响的队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为期8a的实验结束后,干预对象的营养知识和相关行为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0]。

3.2健康咨询健康咨询是一种交互性的干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受干预者有了较大的主动性,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健康问题向专家进行咨询,因此较容易被接受,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Stevens等[21]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咨询方式,在降低癌症相关饮食行为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除常见的健康门诊、热线电话等方式外,目前还衍生出许多新的健康咨询方式。日本的Nakano等[22]建立了“健康促进支持系统”,该系统通过搜集大量人群的膳食、体力活动、休息时间、膳食摄入方面的行为和信念、膳食习惯、体育锻炼、运动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对全天的活动量给予评分,并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然后在性别、年龄、每天的活动量、健康检查的结果及自我评估的健康状况和体力活动评分间建立相关关系。利用这个系统,只需提供体检的结果、膳食习惯、健康条件等,就可以方便地获得适当的体力活动量和每周需要的体力活动时间的建议。Glasgow等[23]建立了类似的、用于对糖尿病人的膳食进行管理的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Block等[24]采用交互式的CD光盘进行营养学评估和咨询,结果显示,将近80%的受访者报告他们学到了关于营养和健康或他们自己的饮食习惯的新知识,50%以上的人在2~4周以后将他们学到的新知识用于实践。在一项关于妇女健康膳食和生活方式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提供电话咨询的方式鼓励研究对象多吃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减少脂肪摄入,结果显示,电话咨询的方式能够保证研究对象长期坚持专家建议的健康膳食模式[25-26]。

3.3膳食干预膳食干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直接干预方式,一般是针对干预对象的需求对应地限制或补充一些食物(营养素)的摄入,从而达到干预的目的。

膳食干预是一种直接的干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使预者接受这种干预手段。进行膳食干预必须考虑干预效果的持久性,短期由实验者提供的膳食引起的效果在干预结束后很可能恢复原状。在Bae等[27]的干预实验中,在6周时间内干预对象食用由注册营养师给予指导的“健康膳食”,实验结束后,调查对象的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下降4%;但18周后,调查对象平均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回到甚至超过了基线水平。

因此,膳食干预经常用于实验研究,或者是由政府筹集资源统一组织实施的“全民干预”,如我国进行的食盐强化碘的干预和学生营养餐的干预。

3.4其他干预手段Sciamanna等[28]认为,可以让临床医生作为健康膳食行为的传播者,医生在看病时,可以询问病人关于膳食的问题,评估病人拒绝改变膳食的原因,建议病人少吃脂肪,多吃纤维,协助病人改变膳食,并安排今后的随访以继续讨论饮食行为的问题。

饮食行为干预的手段还有很多,但是无论哪种手段,都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的检验和理论论证,一种好的干预手段应该具有方便、有效、利于推广的特点。当然,对许多传统的干预方式如果加以改进,也必将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饮食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

饮食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是干预行动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在干预之前就应该设计好用以评判干预效果的工具。评估工具的指标主要应具备有效性、可靠性、响应度[29]。有效性是评价该工具是否能起到评判干预效果的作用,即调查者设置的问题能否充分反映干预的效果;可靠性指方法内部各条目的逻辑性,调查的可重复性,设置的合理性,可靠性可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干预行动的响应度是调查对象对调查工具的接受程度,即所设计的问题是否人性化,是否易于回答,是否考虑研究对象的心理因素[30]。

Kristal等[31]认为,对于一个膳食干预的研究,评价营养摄入和膳食行为改变的工具的灵敏性非常重要,而且干预研究应该至少具备2种以上的膳食评估工具,并应该在结果中报告膳食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可靠性和调查对象的反应;在评估饮食行为改变的时候,简短的食物频率问卷或有针对性的膳食习惯问卷不仅花费低廉,而且效果完全可以代替多天的膳食记录法。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估工具还有行为问卷、膳食习惯问卷、24h回顾法、食物日记、食物频率问卷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必须根据其优缺点在研究设计前给予考虑[32]。

对膳食进行评估时还需注意混杂因素的影响,Simoes等[33]研究证实,膳食脂肪摄入和体力活动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评价膳食时体力活动应被当作控制因素。

5结语

对于饮食行为干预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关于饮食行为干预的影响因素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尤其是涉及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方面的很多问题尚不能给予满意的答复,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探讨。现代化的干预手段也是今后重点研究和实践的目标。需要研究易操作、人性化、可量化评价干预效果的工具,并且有必要对现有常用评价方法的功效进行综合评估,编制简易评价工具的选择指南,以便为研究者和干预者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参考。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们饮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也是针对饮食行为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人们饮食行为干预得越早,人们接收的程度越高,取得的效果也越显著,并且通过干预形成新的饮食行为习惯也易于保持。一项针对15岁青少年进行的干预试验结果显示,学校为学生提供为期4个月的营养早餐后,干预组学生的膳食变得更健康,而且体重增长减缓[34];Cunningham-Sabo等[35]开展的为期3a的旨在降低在校儿童青少年早餐膳食脂肪摄入的干预试验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当然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的改变也不是轻而易举的,VanHorn等[36]开展的儿童膳食干预研究显示,经过3a的干预,通过向干预组儿童推荐健康的膳食模式,尽管干预组的儿童比对照组儿童消费了更多的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但2组的水果和蔬菜的消费都明显不足,而零食、甜点和皮萨饼受到这个年龄组儿童的普遍喜爱。因此,对于儿童的饮食行为干预需要提供更积极、创新并且接近实际的方式方法。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对儿童行为进行干预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7-40]。另外,对于现有的一些儿童青少年营养问题的研究不足也影响了干预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奶制品摄入对于儿童青少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存在广泛的争议[41],类似这些问题是当前营养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只有在这些存在争议的问题取得共识后,干预策略和手段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6参考文献

[1]SWAINJF,MCCARRONPB,HAMILTONEF,etal.Characteristicsofthedietpatternstestedintheoptimalmacronutrientintaketrialtopreventheartdisease(OmniHeart):Optionsforaheart-healthydiet.JAmDietAssoc.2008,108(2):257-265.

[2]STOOKEYJD,CONSTANTF,GARDNERCD,etal.Replacingsweetenedcaloricbeverageswithdrinkingwaterisassociatedwithlowerenergyintake.Obesity(SilverSpring),2007,15(12):3013-3022.

[3]CURRYSJ,WAGNEREH,CHEADLEA,etal.Assessmentofcommunity-levelinfluencesonindividuals'attitudesaboutcigarettesmoking,alcoholuse,andconsumptionofdietaryfat.AmJPrevMed,1993,9(2):78-84.

[4]BROWNELLKD,COHENLR.Adherencetodietaryregimens2:Componentsofeffectiveinterventions.BehavMed,1995,20(4):155-164.

[5]BROWNELLKD,COHENLR.Adherencetodietaryregimens1:Anoverviewofresearch.BehavMed,1995,20(4):149-154.

[6]LANGEREJ.Mattersofmind:Mindfulness/mindlessnessinperspective.ConsciousCogn,1992,1:289-305.

[7]BENNETTSJ,PERKINSSM,LANEKA,etal.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ecompliancebeliefscalesamongpatientswithheartfailure.HeartLung,2001,30(3):177-185.

[8]KRISTELLERJL,HEBERTJ,EDMISTONK,etal.Attitudestowardriskfactorbehaviorofrelativesofcancerpatients.PrevMed,1996,25(2):162-169.

[9]HARNACKL,BLOCKG,SUBARA,etal.Associationofcancerprevention-relatednutritionknowledge,beliefs,andattitudestocancerpreventiondietarybehavior.JAmDietAssoc,1997,97(9):957-965.

[10]MOSELEYMJ.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eFoodPyramidSelfEfficacyScale:Useincoronaryarterybypasspatients.ProgCardiovascNurs,1999,14(4):130-135,142.

[11]PINTOBM,MARUYAMANC,CLARKMM,etal.Motivationtomodifylifestyleriskbehaviorsinwomentreatedforbreastcancer.MayoClinProc,2002,77(2):122-129.

[12]DYECJ,HALEY-ZITLINV,WILLOUGHBYD.Insightsfromolderadultswithtype2diabetes:Makingdietaryandexercisechanges.DiabetesEduc,2003,29(1):116-127.

[13]URBANN,WHITEE,ANDERSONGL,etal.Correlatesofmaintenanceofalow-fatdietamongwomenintheWomen'sHealthTrial.PrevMed,1992,21(3):279-291.

[14]FERRINIRL,EDELSTEINSL,BARRETT-CONNORE.Factorsassociatedwithhealthbehaviorchangeamongresidents50to96yearsofageinRanchoBernardo,California.AmJPrevMed,1994,10(1):26-30.

[15]GILLMANMW,PINTOBM,TENNSTEDS,etal.Relationshipsofphysicalactivitywithdietarybehaviorsamongadults.PrevMed,2001,32(3):295-301.

[16]TUCKERM,REICKSM.Exerciseasagatewaybehaviorforhealthfuleatingamongolderadults:Anexploratorystudy.JNutrEducBehav,2002,34Suppl1:S14-S19.

[17]ROSENBERGDE,NORMANGJ,SALLISJF,etal.Covariationofadolescentphysicalactivityanddietarybehaviorsover12months.JAdolescHealth,2007,41(5):472-478.

[18]ATWOODJR,HAASEJ,REES-MCGEES,etal.Reasonsrelatedtoadherenceincommunity-basedfieldstudies.PatientEducCouns,1992,19(3):251-259.

[19]MAYEDAC,ANDERSONJ.Evaluatingtheeffectivenessofthe"Self-CAREforaHealthyHeart"programwitholderadults.JNutrElder,1993,13(2):11-22.

[20]FORTAMNNSP,TAYLORCB,FLORAJA,etal.Effectofcommunityhealtheducationonplasmacholesterollevelsanddiet:TheStanfordFive-CityProject.AmJEpidemiol,1993,137(10):1039-1055.

[21]STEVENSVJ,GLASGOWRE,TOOBERTDJ,etal.Randomizedtrialofabriefdietaryinterventiontodecreaseconsumptionoffatandincreaseconsumptionoffruitsandvegetables.AmJHealthPromot,2002,16(3):129-134.

[22]NAKANOM,NOJIRIM,SATOY,etal.Developmentofahealthadministrationsystemforinhabitantsinlocalcommunitywithoutabnormalfindingsbyhealthexamination.Medinfo,1995,8Pt1:484.

[23]GLASGOWRE,TOOBERTDJ,HAMPSONSE,etal.Abriefoffice-basedinterventiontofacilitatediabetesdietaryself-management.HealthEducRes,1995,10(4):467-478.

[24]BLOCKG,MILLERM,HARNACKL,etal.AninteractiveCD-ROMfornutritionscreeningandcounseling.AmJPublicHealth,2000,90(5):781-785.

[25]PIERCEJP,NEWMANVA,NATARAJANL,etal.Telephonecounselinghelpsmaintainlong-termadherencetoahigh-vegetabledietarypattern.JNutr,2007,137(10):2291-2296.

[26]PIERCEJP,NATARAJANL,SUNS,etal.Increasesinplasmacarotenoidconcentrationsinresponsetoamajordietarychangeinthewomen'shealthyeatingandlivingstudy.CancerEpidemiolBiomarkersPrev,2006,15(10):1886-1892.

[27]BAECY,KEENANJM,FONTAINEP,etal.Plasmalipidresponseandnutritionaladequacyinhypercholesterolemicsubjectson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Step-OneDiet.ArchFamMed,1993,2(7):765-772.

[28]SCIAMANNACN,DEPUEJD,GOLDSTEINMG,etal.Nutritioncounselinginthepromotingcancerpreventioninprimarycarestudy.PrevMed,2002,35(5):437-446.

[29]VITOLINSMZ,RANDCS,RAPPSR,etal.Measuringadherencetobehavioralandmedicalinterventions.ControlClinTrials,2000,21(5Suppl):188S-194S.

[30]CONTENTOIR,RANDELLJS,BADCHCE.Reviewandanalysisofevaluationmeasuresusedinnutritioneducationinterventionresearch.JNutrEducBehav,2002,34(1):2-25.

[31]KRISTALAR,BERESFORDSA,LAZOVICHD.Assessingchangeindiet-interventionresearch.AmJClinNutr,1994,59(1Suppl):185S-189S.

[32]THOMPSONFE,BYERST.Dietaryassessmentresourcemanual.JNutr,1994,124(Suppl):2245S-2317S.

[33]SIMOESEJ,BYERST,COATESRJ,etal.Theassociationbetweenleisure-timephysicalactivityanddietaryfatinAmericanadults.AmJPublicHealth,1995,85(2):240-244.

[34]ASKAS,HERNESS,AAREKI,etal.Changesindietarypatternin15yearoldadolescentsfollowinga4monthdietaryinterventionwithschoolbreakfast-apilotstudy.NutrJ,2006,7(5):33.

[35]CUNNINGHAM-SABOL,SNYDERMP,ANLIKERJ,etal.ImpactofthePathwaysfoodserviceinterventiononbreakfastservedinAmerican-Indianschools.PrevMed,2003,37(6Pt2):S46-S54.

[36]VANHORNL,OBARZANEKE,FRIEDMANLA,etal.Children'sadaptationstoafat-reduceddiet:TheDietaryInterventionStudyinChildren(DISC).Pediatrics,2005,115(6):1723-1733.

[37]KNPFLIBH,RADTKET,LEHMANNM,etal.Effectsofamultidisciplinaryinpatientinterventiononbodycomposition,aerobicfitness,andqualityoflifeinseverelyobesegirlsandboys.JAdolescHealth.2008,42(2):119-127.

[38]CARANTIDA,DEMELLOMT,PRADOWL,etal.Short-andlong-termbeneficialeffectsofamultidisciplinarytherapyforthecontrolofmetabolicsyndromeinobeseadolescents.Metabolism,2007,56(9):1293-1300.

[39]NEMETD,BARKANS,EPSTEINY,etal.Short-andlong-termbeneficialeffectsofacombineddietary-behavioral-physicalactivityinterventionforthetreatmentofchildhoodobesity.Pediatrics,2005,115(4):e443-e449.

[40]DAOHH,FRELUTML,PERESG,etal.Effectsofamultidisciplinaryweightlossinterventiononanaerobicandaerobicaptitudesinseverelyobeseadolescents.IntJObesRelatMetabDisor,2004,28(7):870-878.

健康饮食的研究报告篇3

关键词:门诊;糖尿病;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饮食结构有所转变,糖尿病患者也呈上升趋势,有研究结果显示[1],糖尿病患病率的递增速度为每年增加1%,糖尿病不但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研究指出[2],为门诊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可有效防止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统计团场糖尿病患者情况,研究在门诊开展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01月~2012年09月从我团门诊患者中筛查出4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筛查的总体患病率为4.4%),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55~79岁,平均(61.2±2.7)岁,病程1~10年,平均(3.2±2.7)年。40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TO糖尿病诊断标准[3],全部患者无其它内分泌疾病,无严重心肝肺疾病,均自愿参加健康干预治疗。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了解患者生活方式、患者的学习能力及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

1.22健康教育方法患者就诊时给予健康宣教,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向其讲解糖尿病的症状、危险因素、远期预后情况。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指导,让患者掌握体重、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的标准,叮嘱患者戒烟酒,定时监测血糖,适当运动,合理搭配饮食。

1.3效果评定以问答的形式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从主动测血糖、主动验尿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坚持用药五方面统计。

1.4数据处理借助软件SPSS17.0(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数据应用χ2检验,以[n(%)]表示。P

2结果

2.1团场糖尿病患者筛选结果40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均≥55岁,平均(61.2±2.7)岁,

2.2门诊健康宣教效果统计经过1年的健康宣教,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主动测血糖、验血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坚持用药的病例由9例、7例、19例、18例、35例,上升至17例、18例、40例、39例、40例,前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是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诊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研究指出[4],给予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可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制能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学者[5]探讨了健康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128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干预治疗,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患者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显著增加,血糖控制水平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促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团场糖尿病患者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其不良生活习惯比较多,多数患者理解能力差,治疗依从性差,健康宣教时应尽量使用口语化、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反复强调疾病控制要点。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是糖尿病患者自我控制管理的难点,也是重点,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应告知患者控制热量摄入量,适当节食,但饮食控制及锻炼计划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患者的欲望,血糖控制不佳、医疗费用支出可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为减轻患者压力,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还应针对性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悲观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健康宣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让患者了解限量饮食、适量运动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及心理舒适度。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门诊糖尿病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冰冰,张敏.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10):1557-1559.

[2]郑芳.健康教育对门诊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与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14):1662-1664.

[3]杨少萍,梁燕芳,黄汇明,等.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21(14):635-636.

[4]王云霞,张洪润,路春芬.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河北中医,2011,10(09):1559-1560.

健康饮食的研究报告篇4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减肥;调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青少年儿童大量摄入高能、高脂、高糖的食物,加之体育活动不足等加速了其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因此,如何对青少年进行营养和平衡膳食的指导,改变其不良饮食行为,增加体育活动锻炼,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肥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青少年饮食、运动及减肥相关行为调查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笔者于2011年6~12月在我县选取4所中学(初中2所、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为调查对象,共调查学生1356人。其中初中生862人,男生522人,女生340人,平均年龄(13.56±0.34)岁;高中生325人,男生186人,女生139人,平均年龄(16.62±0.46)岁。职高生169人,男生126人,女生43人,平均年龄(16.85±0.53)岁。

1.2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学校中心编制的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全体受试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组织学生集体答卷,统一回收。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饮食、运动及减肥相关行为等。

1.3相关标准监测方法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1]。学生体重指标及营养状况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2],即同等身高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正常,低于90%为营养不良,超过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有关饮食及运动相关行为采用2005年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3]。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级、性别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P

2结果

2.1不同性别初高中生饮食行为情况经常吃油炸食物、经常吃甜点心的行为与性别有关,女生比例高于男生(P

2.2不同性别初高中生运动相关行为情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过去7天内,参加步行、跑步、打篮球等体育锻炼多余4天;参加中等强度体育运动的行为与学龄和性别均有关,初中生比例高于高中生,男生比例高于女生(P

2.3体重营养状况及采取减肥行为情况(见表1)采取过减肥措施的高中学生高于初中学生(P

表1青少年体重营养状况及减肥行为

3讨论

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仅可以预防肥胖,而且可能对成年期慢性疾病预防起重要作用[4]。儿童期肥胖是成年期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普遍存在经常吃甜点心、吃油炸食物、喝软饮料等不良饮食行为,这将增加肥胖的发生。本文调查对象大部分在12-18岁年龄的青少年,学生已进入青春期,男生生长处于较快阶段,高中生的营养不良比例要高于初中生,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压力、高中生大部分住校而导致饮食质量下降有关;而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对自己的体型比较关注,节食、偏食、挑食等造成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使学生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并能够平衡膳食,逐步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并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学校食堂的饮食质量。

充足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能够预防肥胖的发生。因此,学校应当教育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利用体育课、课间、课外活动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和锻炼,并为学生创造“积阳光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组2000年印发.《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北京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和身高标准体重值.

健康饮食的研究报告篇5

这项研究涉及1991年和1992年出生于英格兰西部的1.4万人。研究人员在研究对象3岁、5岁、7岁和8岁半时分别要求他们的父母回答调查问卷,了解研究对象的饮食种类细节。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三类饮食,一是富含加工脂肪和糖类的饮食,二是多肉类和蔬菜的“传统”饮食,三是“注重健康”的饮食,以沙拉、水果、蔬菜、面食和米饭为主。

当研究对象长至8岁半时,研究人员用韦氏智力量表测试他们的智商。结果显示,在4000名数据完整的研究对象中,3岁前食用加工食品较多者与饮食“注重健康”者智商存在明显差异。研究报告说,研究对象中食用加工食品最多的五分之一儿童平均智商为101,饮食“注重健康”的1/5儿童平均智商为106。

报告作者之一、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社会和社区医学院的保利娜・埃米特说:“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差异。但这使得他们应付教育和人生中其他一些事务的能力较低。”至于垃圾食品影响智商的原因,埃米特认为,以加工食品为主的饮食缺少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维生素和其他元素,而大脑发育主要阶段在生命早期。“生命最初3年,大脑发育最快,这一阶段良好的营养可能促使大脑最佳发育,”她说,“等到3岁时,大脑发育开始减缓,饮食对它可能没有多大影响。”

埃米特说,采用“注重健康”饮食和“传统”饮食的儿童智商较高可能因为他们摄取了更多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和家庭烹饪食物。“这并不意味着决不给孩子喝碳酸饮料、吃炸薯条或比萨饼,但不能以这些食物和饮料为主,”她说,“小孩子应该食用正常的家庭食物,譬如家中烹饪的新鲜食物。”

关于智商与营养的关联素有争议,因为这类研究容易受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

(张兰摘自《北京青年报》)

干细胞制造血小板或使献血成历史

刘霞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实验首次证明,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制出的血小板可修复实验鼠的受损组织,人类未来有望源源不断地制造出起作用的血小板,献血有可能成为历史。

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接受癌症治疗或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常需要血小板来修复受损的身体组织和血管及预防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没有血小板,医生将无法快速而准确地治愈病人受损的身体组织,病人也可能因为内出血而死亡。

医生一般从捐赠的血液中提取血小板,然而,血小板不能被冷冻且只能存放7~10天,如果用血量大,医院常会出现血小板不足的情况,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能源源不断制造出血小板的方法,让人们不再需要输血。

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使用从多余的试管婴儿胚胎中提取出的干细胞制造出了血小板。科学家先将这些干细胞转变成特殊的巨核细胞,接着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培养,最终得到了完全成熟的血小板。研究证明,在将其注入实验鼠体内时,这些血小板能修复老鼠受损的身体组织,就像它们在人体内所做的一样。

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先驱罗伯特・兰扎表示,新研制出的血小板在外观和工作方式上与捐赠血液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一样,也能被血液中天然存在的凝血剂凝血酶所激活。兰扎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血小板甚至是双凹面的圆盘形,而且,在活的实验鼠中,这些血小板可吸收凝血酶,就像真的血小板一样。科学家可采用这种方法制造出能无限供应、起作用的血小板。”

健康饮食的研究报告篇6

1.反式脂肪酸要杜绝,但优质脂肪要摄入。以往的观点是“无脂饮食”即健康饮食,但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尽管某些脂质,如反式脂肪仍以对身体有害而著称,但是,把所有脂肪都归为一类是错误的。大量的研究已经显示,鱼和鱼油补充剂中的ω-3脂肪酸可以促进心脏和大脑的健康,还可以降低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此外,科研人员发现,ω-3脂肪酸可以改善关节炎、高胆固醇和注意力紊乱等病症。

2.每天一个鸡蛋。鸡蛋最健康的部分要数蛋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蛋黄中的营养成分――胆碱具有与维生素B相似的功效。它在人体中的作用远比以前认为的重要。鸡蛋黄是胆碱最丰富的来源之一。此外,奶油、花生、豆类和燕麦也是胆碱的来源渠道。胆碱是多数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

3.摄入各国饮食。土耳其的酸牛奶、日本的酱油、韩国的泡菜、日本的味噌(一种辛辣调味品)有利于肠道中健康菌的生长,益生菌也可提升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吸收,改善便秘、结肠炎和烧心等症状。

4.分清饥渴。许多人把饥渴混淆,当体内仅仅是需要水时则做出进食的决定,进食是一种受植物神经控制的行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处于饥饿状态,不妨先饮用一杯水,如果20分钟后仍感到饥饿再进食。

5.桂皮香料。这种略带甜味的调料历史悠久,在古埃及时即被用来作为食物防腐剂使用,其作用远远不止是给食品增味。2003年一项对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每天在食物中增加些桂皮40天后即可降低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数值。

6.减肥需要改变生活方式。许多超重者如果从不采取节食的方式减肥,效果可能更为好些。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通过节食在最初减去体重5%~10%的减肥者,在2~5年后体重又恢复到原状。合理饮食需要的是养成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节食,不是要干扰你健康的对食物的需要信号。

7.重新认识土豆。土豆曾因其碳水化合物的高含量而受到病诟,而现在则因发现其具有包括能够降低血压在内的许多功效而受到赞誉。2010年《美国饮食学协会》发表的一项报告发现,土豆中含有大量的钾,它可促进肾脏把体内过量的纳排出从而降低血压。

8.坚持健康的早餐。美国《肥胖研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年内把体重减轻30磅的近3000名减肥者中,有78%的坚持每天用早餐,早餐有助于增强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且用早餐者在全天其他两餐中进食相对减少。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字作文(整理6篇)
  •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作文字(整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