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沃威克大学的克里・科万博士发明了一种魔术:把手机埋在花盆里,几个星期之后,就会长出一棵向日葵!你相信吗?也许在今年下半年,你能在市面上买到由摩托罗拉生产的这种手机。
这听上去有点荒唐。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手机变成向日葵,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你应该知道:每年在全球卖出数以亿计(2004年大约6.5亿部)的手机,都注定将在未来数年之内成为工业垃圾,对于已经被各类塑料、金属和化学废料困扰的地球生态环境,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于有环境责任感的公司而言,科万博士的魔术就有了意义。他受摩托罗拉的委托研发的这种手机外壳,由荷兰Pvaxx技术公司开发的聚乙酸乙烯酯材料制成,它可以在土壤中快速完全地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完全中性的。富有浪漫精神的科万博士还在手机外壳上嵌进一个小窗口,里面放进一粒向日葵种子,等到外壳开始在土壤中分解,释放出的硝酸盐就成为种子的养分,帮助它发芽长大。
“本是尘土,仍归于尘土”。除了尊重自然规律的道德意涵,这种全降解技术现在还有可能突破传统思维,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产业。
以全降解材料制成的手机外壳、塑料袋、光盘、建材等工业品,过去由于成本高于传统材料,只为环保人士青睐,但石油价格近年来的持续上升,使得传统塑料制品的生产成本也在直线上升。1999年,每桶原油价格仅为10美元,而现在已经涨到了57美元左右。而且,业内人士认为石油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突破60美元的大关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专门经营有机食品的美国WildOats公司最近发现,它们使用卡吉尔(Cargill)公司生产的全降解包装袋居然比普通的塑料袋还要便宜3%到5%。全球最大的全降解材料生产商卡吉尔已经建立了14万吨产能的全降解材料生产线。
此外,由于全球各国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对于不能降解的塑料垃圾来说,填埋成本也越来越高昂。在纽约,填埋一吨不可降解垃圾的成本是100美元,是可降解垃圾的两倍。
另一方面,近年来与全降解的“绿色材料”生产相关的一些技术取得了突破,使得成本有了有效的降低。由于转基因高产作物大规模种植,作为主要原料的淀粉和植物纤维的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另外,生产规模的上升使得绿色材料的生产成本也有了显著的下降。
对于中国来说,这又恰恰提供了一个有效利用过剩的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思路。据统计,2004年全国玉米库存为3000多万吨。去年,同济大学和上海新立微生物公司合作成立了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用于制造绿色材料的原料――聚乳酸。
“5年前我们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任杰教授告诉《环球企业家》。因为当时中国既没有自己的专有技术,也没有提供上游原料的企业,但现在安徽丰原生化、江西武藏野和上海同杰良等企业都开始提供上游原料――乳酸(玉米发酵产品)。另外,据任杰透露,同杰良公司拥有相关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在工艺上可以比美国的卡吉尔的成本更低。目前卡吉尔在中国售出的聚乳酸大约是2.4万人民币一吨,而同杰良的产品可能会大大低于这个价格。
目前中国的传统塑料价格仍然低于绿色材料,但业内人士认为油价、玉米价格和国家政策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在未来对绿色材料将是有利的,而且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成本也会显著下降,“两三年之内绿色材料的价格就会低于传统塑料”。
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同时又是一种廉价的碳氧资源。为摘掉塑料这顶“白色污染”帽子,以来源充足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生物降解塑料成为全球热点。
最新消息称,德国拜耳材料科技决定自2016年起使用二氧化碳替代石油生产塑料产品,并在德国多马根设计了一条产能达5000吨的生产线。
此前,英国也启动了二氧化碳基生物塑料的研究项目,由政府全额拨款,旨在通过前沿科技将废弃生物质和二氧化碳转换成塑料原料。
相比欧美国家,我国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研发水平并不落后,产业化水平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摆在眼前的难题是,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售价高、政策倾斜力度不足等原因,二氧化碳基塑料产品的市场推广仍步履维艰。
优势显著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多达240亿吨,其中约150亿吨被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剩下的90亿吨永远停留在大气层中。为将资源丰富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基于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全生物降解塑料成为开发热点。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献红告诉记者,二氧化碳基塑料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及丙烯。其中,二氧化碳被大量利用,质量百分比在40%左右。
除了具有资源再生利用的意义,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环保效应也使其优势一览无遗。王献红表示,由于二氧化碳基塑料是脂肪族聚酯,因此具有100%的生物降解性能,避免了传统塑料产品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不仅如此,与其他生物降解塑料相比,二氧化碳基塑料也是原料成本价最低的品种之一。“二氧化碳成本低于1000元/吨,而通常的高分子工业的单体成本超过5000元/吨。”王献红说。
除了成本,对于工业化产品来说,性能也至关重要。二氧化碳基塑料是全生物降解塑料中气体阻隔性最好的材料之一,具有优良的阻氧和阻水性,可用于对阻隔性要求较高的食品、药品包装材料等。
另外,二氧化碳基塑料为无定型材料,具有透明的特点,主链的柔性结构也使其成为制造薄膜的最佳选择,在薄膜包装和农用地膜等方面大显身手。
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翁云宣评价道,相比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塑料制品,二氧化碳基塑料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石油资源,还能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难题是一种典型的循环经济技术模式。
我国产业化水平世界领先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二氧化碳基塑料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全球多家公司都已开始进行产业化的尝试。
德国拜耳材料科技日前就已经将重达25吨的化学反应器安置于生产线中心,价值1500万欧元的工厂项目进入最后建设阶段。而早在2010年,为加快美国Novomer公司二氧化碳制塑料生产线实现商业化,美国能源部还给予其1840万美元的资助。
我国在该领域产业化水平则处于领先地位,王献红告诉记者,2004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合作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千吨级中试线,实现了二氧化碳基塑料工业化从不可能到可能的突破。
此后又经过近10年的工业化积累,2013年1月,浙江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建立了3万吨/年的二氧化碳基塑料生产装置,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二氧化碳基塑料的成熟产品,二氧化碳基塑料树脂和薄膜产品以“PCO2”的商标在美国以百吨级销售。
2013年8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又与富士康公司签署协议,在吉林省建立3万吨/年的二氧化碳基塑料生产线,主要用于电子产品的包装,目前该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虽然二氧化碳基塑料产业化已有突破,但截至目前,二氧化碳基塑料的大规模生产线仍未见报端。业内人士称,与传统聚乙烯塑料相比,二氧化碳基塑料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放大及市场推广依然面临不少难题。
诸多难题待解
二氧化碳基塑料规模化应用的第一道坎就是售价高。
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超对记者称,虽然原料成本较低,但售价高使得该环保材料在国内叫好不叫座。
王献红进一步指出了其中原因:“由于与传统聚乙烯材料相比,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生产规模小,初始投资较大,边际成本高,导致产品最终售价是传统聚乙烯材料的1.5~2倍,从而在与非降解传统塑料竞争中处于劣势。”
“售价如果要降下来,就要放大规模,实现量产。目前是3万吨,如果扩大到10万吨或30万吨,售价就会明显下降,但主要还得靠政策推动。”赵云超坦言。
不过,目前的情况却是,国内在可降解塑料制品产业上投资少、政策倾斜力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二氧化碳基塑料产业的发展速度。
另一点制约因素则是二氧化碳基塑料本身性能还存在一些不足。王献红表示,二氧化碳基塑料使用温度范围很窄―20摄氏度以下是脆性材料,35摄氏度以上则强度很低―原因在于它的玻璃化温度在35摄氏度,且不结晶,因此这个温度下,其尺寸稳定性很差,必须进行改性,而改性的前提是生物降解,因此难度较大,通常会造成成本的大幅提高。
同时,在石油基塑料价格随石油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基塑料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破题
尽管降解塑料行业前景一片光明,但基于以上原因,很多企业难以支撑,掉头去做石油基塑料或专门做出口市场。
为此,赵云超呼吁,国家应该给予可降解塑料企业更多优惠政策。例如,在发达城市、旅游城市,都应该像吉林出台“禁塑令”一样,加大对可降解塑料的扶持力度;对于二氧化碳这种废弃物,企业将其采集利用,还应该得到税收全免等优惠政策。
翁云宣也希望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支持生物基塑料更好发展,建议制定生物基塑料产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王献红则建议,加速环保法规的完善,并进一步严格碳排放政策,建立国内碳交易机制,从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除了政策扶持外,王献红表示,技术方面也应该积极进行催化剂技术和聚合工艺的升级,从而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生产成本,减少与传统塑料的价格差距。产业开发方面则应加强产业链下游新产品的开发,完善二氧化碳基塑料在地膜、包装膜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降解低碳经济发展前景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目前商场赠送的塑料袋主要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塑料袋埋在地下会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长期污染环境。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的约束范围有限,基本局限在大超市和大商场,但“限塑令”前这两部分塑料袋加起来也只占到塑料袋消费总量的20%左右,而对于原本就是塑料袋主要提供者的小商店、商铺和摊贩基本没有约束,仍然有大量免费的、不符合规格的塑料袋被提供给消费者[1]。这同时也可以理解为“限塑令”对于塑料袋生产商的约束力不足,使得大量不合规格的塑料袋在商场上流通。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纸”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而“合成塑料”则是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因此,生物降解塑料是兼有“纸”和“合成塑料”这两种材料性质的高分子材料。
在运用生物降解塑料袋方面,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行动。法国推出协议:使用生物基废塑料袋,法国生态部长ChantalJonanno推出促进全国生物基可堆肥废塑料袋框架协议,政府2010年将生产含40%蔬菜基材料废塑料袋,2018年比例提高至70%,适用于整个国内消费者[2]。德国超市AldiS・d于2009年3月起加快推行生物降解塑料袋,这种购买袋由巴斯夫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Ecovio制成,Ecovio由Ecoflex以及由谷物制取的聚乳酸(PLA)组成。Ecoflex为石油化学基聚酯,但因其分子结构特殊而可被微生物消化,按照欧洲标准EN13432,它可完全被降解[3]。泰国巴斯夫公司启动一项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的试点计划。这一试点计划于2009年7月一12月在SamutSongkhram府展开,旨在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来收集家庭有机废物,并将由此生成的高质量堆肥用作有机肥料来改良土质[4]。目前,全球石油基塑料产量为1165亿t/a。在全球石油资源供给日趋紧张,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塑料所引发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生物塑料市场需求量将迅速增长。
另外,低碳经济的发展也给生物降解塑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大主题密不可分。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科技部、中国社科院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市场的快速发展将对全球产业及金融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低碳经济或将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并形成相应的新游戏规则。因此,各生产商不断扩大产能,积极开发新品,各国著名咨询公司也纷纷对生物塑料的未来作出乐观预测。2008年11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欧洲生物塑料会议预测,近年来全球生物塑料市场发展迅速。生物塑料无论在零售还是树脂方面都已经成为一个可观的市场,这一市场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据专家预测,在今后5~10年内,我国国内将形成一个由淀粉基、PLA、PBS降解塑料为主的销售大市场,年产值达几百亿元。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物塑料产品尚处于萌芽期和发展期,市场存在巨大增长潜力。其市场需求将由几大因素:国家政策、客户需求、石油涨价等决定,而这些因素和条件正在逐步形成,特别是低碳经济的兴起,更是对全球生物塑料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碳排放交易将取代石油期货交易,这也很可能促进生物塑料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生物分解塑料入市前应该做好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和产品质量认证等准备工作。生产者应该全面了解国内外产品生产、应用和销售现状,即应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各类原料的价格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原料的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大。其次,要根据降解塑料的定义,正确定位生产产品,有效进行宣传。再次,要完善产品质量保证的证书工作。最后,生产企业在入市前还应根据需要做好原料的储备、流动资金的准备工作,对出口型的企业还应该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等。
参考文献:
[1]张文磊,王芳芳,黄文芳.“限塑令”后居民塑料袋消费调查[J].城市问题,2009(9).
[2]法国推出协议:使用生物基废塑料袋[J].塑料科技.2010,38(3).
[3]钱伯章.德国超市流行生物降解塑料袋[J].聚酯工业.2009(3).
[4]泰国启动生物降解塑料袋推广计划[J].国外塑料.2009,9.
【关键词】生物包装材料;可降解;污染;环保
塑料制品具有不透气、不透水、耐酸碱、质量轻等特点和较高的强度、耐用度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从而成为包装业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材料[1]。除生产企业外,零售商、农贸市场乃至街头巷尾的快餐摊点莫不以塑料袋、发泡塑料盒作为主要包装物。这些制品约有一半废弃在环境中,一般需要200年才能降解。另一类大量使用的包装材料是纸塑制品,这些纸塑制品使用后也大部分丢弃于环境中,即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需要80年才能够降解。这种难降解的塑料制品被丢弃于环境中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
针对这一现状,科学家们提出了“环境包装”的概念,这种材料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充分考虑到环境、生态和资源等因素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生态影响小、可再利用、可降解的特点[2]。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开发出一些降解塑料、生物材料,对各国包装材料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降解塑料(主要是在塑料中加入淀粉、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添加剂)存在消耗大量粮食、不能消除视觉污染等缺点,而且塑料微料的存在使其在土壤中降解速度较慢,不能及时回收利用[3]。因此,降解塑料的应用前景具有局限性,最有开发潜力的是生物包装材料。
1、生物包装材料的分类
淀粉作为天然高分子物质,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最后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4]。
天然植物纤维同样也是符合可持发展要求的可再生资源,它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可被微生物分解酶降解,作为植物或微生物营养源而被摄取[5]。
甲壳质是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统称[6],大量存在于低等动物特别是节肢动物(如蟹、虾、昆虫等)的甲壳中,甲壳质纤维是自然惟一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天然纤维。每年全球生物合成的甲壳素高达数百亿吨,产量仅次于天然纤维素,是地球上第二大生物高分子资源[7-8]。
2、生物包装材料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以天然生物材料制作包装原材料,或从天然生物材料中提取制作包装材料的原料,研制新的生物包装材料,这些生物包装材料一经问世,便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2.1淀粉基生物包装材料
近年来,改性淀粉的生物降解或可溶性的降解塑料,已成为淀粉基材料研究开发的热点。淀粉基材料可用作油炸快餐食品的包装、一次性食品用袋和纸包装的外层膜等。
淀粉基聚乙烯醇是淀粉基包装材料的典型代表。它在制膜前对淀粉进行处理,也就是在挤压机中进行“无序和塑化”或进行化学改性,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淀粉,再与聚乙烯醇或聚乙酸内酯共混可得到透明的膜。膜中的淀粉部分会生物降解,剩余部分在堆积过程中降解。淀粉-聚乙烯醇膜有中等阻气性能,机械性能比合成多聚物的膜差一些,可在食品一次性用袋方面代替低密度聚乙烯包装。实验表明,淀粉基材料对微生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并且包装外的细菌不会透过而进入包装内,说明淀粉基材料具有长期包装的潜力。
玉米是一种美味又有营养的淀粉食物,还被广泛用于制造甜味剂和动物饲料。随着技术的进步,将玉米中的糖分提炼出来,经过发酵、蒸馏、萃取,得到制造塑料和纤维的基础材料,基础材料再被加工成直径只有4.57mm的聚交酯(PLA)细微颗料。最后,这些小颗料被制成包装袋、泡沫塑料或餐具。
2.2纤维素合成材料的应用
纤维素是多羟基葡萄糖聚合物,经过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改性后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可以粉状、片状、膜状、纤维以及溶液等不同形式出现,它同时具有价廉、可降解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用纤维素开发的功能材料极具灵活性并有广泛的应用。
用纤维素合成的各种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其大分子链上有许多羟基,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能和相互作用性能,因此,这类材料加工工艺比较简单,成本低,加工过程无污染;能够被微生物王全降解;纤维素材料本身无毒,可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纤维素分子间有强氢键,取向度、结晶度高,不溶于一般溶剂,因此不能直接用来制作生物降解材料,必须对其改性。纤维素改性的方法主要有酰化、醚化以及氧化成醛、酮、酸等。
用稻草加工成的稻草板,具有节能、保温、隔热、隔音等功能,透气性好,冲击强度高,且防水和抗震性明显高于传统材料制品;另外,稻草板用作包装材料,其单位质量是同体积纸板材料的1/10,具有明显的优势。
除了稻草外,国内还利用其它草浆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一次性餐具专用纸板。采用化学助剂优化应用技术提高草浆质量,保证草浆接近制造餐具纸板的各项物理性能,表面又进行了适合于食品包装的加工处理,使成品具有抗热水、不渗漏、不分层、抗油及热封等功能。
2.3蛋白质膜材料
用植物蛋白质制得的膜尽管不是完全疏水的,但有较好的阻湿性能和阻氧性能,并可挤压成型;其阻氧性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可在成膜时与脂质复合,提高阻氧稳定性,以应用与提高含油量食品的储藏。
小麦面筋蛋白膜已用来涂布油炸花生和炸鸡,这种膜有合适的阻氧性能,但对二氧化碳却有充分的通透性,适合于需要呼吸作用的新鲜产品,并且对芳香物质透过率是低密度聚乙烯膜的1/10,有利于保存食品风味。
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用于制膜主要用胶原蛋白、乳清蛋白和酪蛋白。胶原蛋白膜是应用较多的可食性蛋白膜,低湿度下阻氧性好,以作为香肠的肠衣广泛使用;乳清蛋白膜可减少氧气的透过,与乙酚单甘油酯复合涂布与冷冻大马哈鱼与焙烤花生上可明显降低其氧化速度,也可将少早餐食品中的水分迁移;酪蛋白与脂肪的复合膜可应用与新鲜蔬菜、干果、冻雨的保藏,能够减少水分迁移和油脂氧化。
2.4甲壳素及壳聚糖复合材料
用甲壳素加工制备的包装材料,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吸水保湿性也好。该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光性、耐药品性、耐油脂性、耐有机溶液性、耐寒性等,其稳定性优于纸张。由于甲壳素来源于生物体结构物质,与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和生物相溶性,可被体内的酶分解而吸收,对人体无毒性和副作用,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免受自然界的微辐射、重金属离子等对皮肤的侵害,可用于制造纺织品。
通过对甲壳素和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与改性,来制备性能独特的衍生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际上应用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制备的海洋生物材料高科技产品不断推出,应用产品已达五百种以上。美国、日本、意大利、挪威、印度和韩国等国相继建立甲壳素壳聚糖生产厂,其中日本和美国是主要生产国家,同时又是主要的消费国。
2.5其它生物包装材料
英国科学家从制作生物聚合物的细菌中,提取了3种能产生塑料的基因,再转移到油菜的植株中,经过一段时期便产生一种聚合物液,再经提炼加工后,便可得到一种油菜塑料。用这种塑料加工制成包装材料或小儿尿布,弃后能自行化解,无污染残物。目前因为从微生物中提取多聚物成本很高而不能广泛使用,如果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改变工艺来降低成本,这将是一种很具潜力的多聚物。
巴西开发出一种新的环保物质“生物泡沫塑料”,可取代现有泡沫塑料。新物质的70%是由粟米、大豆和蓖麻的油制品提炼而成,而石油成分仅占30%。生物泡沫塑料可用作轻型包装材料,不到两年内化解在大自然中。
在我国,新型生物包装材料的研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湖北武汉富拓环保包装材料公司和武汉金丰环保塑料公司,已经掌握了将变质粮食加工成防震减压包装材料的技术,不仅为我国变质粮找到了出路,也成功地探寻了包装材料替代之路。此外,他们还能够将甘蔗渣、麦草和废报纸等加工成金黄色、橘黄色、浅灰色等各种各样的防震减压包装材料。经检验表明,这种材料的性能不比发泡塑料逊色,目前只需在减轻重量方而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白色污染;现状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白色污染”就是环境问题的一种,现今全世界都在想方设法解决“白色污染”这个问题。
一、“白色污染”的定义
1868年人类制成第一种塑料以后,塑料制品相继产生。由于塑料制品方便耐用,价格低廉,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不断增长趋势。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1998年,我国塑料原料产量约为676万吨,进口量800多万吨,塑料制品近1600万吨。从两个时期的塑料用量对比得出三年我国塑料消费量增长约45.45%。自此我国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生产第二大国。
近几年,“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白色垃圾成堆的环境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英国《卫报》评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因为塑料废弃物多为白色,所以得出这个名称。
据网上所描述的“白色污染”的定义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动时声音发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则较柔软,抖动时无发脆声音;发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浓烟)。
二、临安市“白色污染”的现状
(一)临安市“白色污染”的现状
临安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端的一颗绿色明珠,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经118.51°-119.52°,北纬29.56°-30.23°。东临杭州市余杭区,南连富阳,桐庐和淳安,西接安徽歙县,宁国和绩溪,北靠安吉。东西相距100公里,南北宽达50公里,土地面积3126.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人口51.03万市人民政府设在锦城镇。
临安市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但随着城市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剧,加上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得原本美丽的临安变成了一个正在遭受环境污染迫害的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临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同时大量的游客给临安市的原始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其中白色污染是重中之重。游客大量的涌入临安市,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达,还带来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一系列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中以塑料制品为主,也就是说主要是白色污染。
据调查西径山的年游客量是28万,每人每天使用2个塑料袋,那么游客塑料袋的年使用量是20440万个,临安市这样的景区大约有30个,也就是说光塑料袋的使用量就达61.32亿个,再加上饮料瓶、食品袋之类的塑料垃圾,可想而知游客所带来的污染是多么严重。
临安市的白色污染除了发生在旅游景点,在城乡结合部,甚至城市的某些生活小区也随处可见。例如:某些路上,到处都是人们丢弃的生活垃圾。
(二)对临安市“白色污染”的分析
1、对临安市“白色污染”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本次采用的是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可用问卷95份。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有38.95%的人对于塑料制品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他们不知道塑料制品遇到醋、酒、油等液体时析出残渣、重金属等物质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不知道塑料制品对动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有22.11%的人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他们平均每人每天使用超过10个塑料袋,按每天10个计算,那么一年下来这些人使用塑料袋3650个/人,据有些数据调查,2005年临安市总人口52万,照这样计算,这22.11%的人总共一年要用塑料袋41964.78万个。更有74.74%的人甚至对于“白色污染”一词的意思都不理解。这对于解决“白色污染”这一情况是很不利的,因为不了解“白色污染”的意思,不清楚“白色污染”的危害,而且因为塑料制品价格低廉,方便耐用,所以被广泛使用,这就大大增强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也导致“白色污染”的治理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希望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的,虽然有些人不支持塑料袋收费。笔者就临安市“白色污染”问题的现状,除了通过问卷调查之外,还对临安市的一些市民及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在走访中了解到,临安市白色污染的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时,有些市民表示自己不会乱扔垃圾,但是当问及自己认识的人,或者在路上看见有没人乱扔垃圾时,他们表示:他们认识的人或看见有些人在路上有乱扔垃圾袋的习惯,即使垃圾箱就在离自己几米的路上也不会投到垃圾箱里。还有一些人则是经过河边的时候很习惯地把塑料袋、塑料瓶等扔下去,他们认为垃圾扔进河里,那就随着河水的流动冲走了,就相当于不存在了。环保部门对市民宣传教育,同时把河里的垃圾处理掉了,但是没过多久河里又有新的垃圾出现。
2、临安市“白色污染”危害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及走访,了解到白色污染对于临安市的市容市貌及居民的生活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就象上面所提到的人们丢弃的生活垃圾,每当刮风的时候那些塑料袋就像风筝一样在天上飞,这严重影响临安的市容市貌。临安市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是多方面的:(1)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首先,据有关材料介绍,塑料食品袋和一次性餐盒在使用过程中遇醋、酒、油等液体时析出残渣、重金属等物质,而残渣和重金属的存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影响会更大。其次,残渣对食物的色、香、味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后,一次性塑料袋还会放出有毒气体,长期食用会引发中毒。(2)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一般的普通塑料制品降解的时间是200多年,一旦进入土壤很难降解,会改变土壤的特质,严重污染土壤。塑料制品的不透气性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如果牲畜误食了丢弃在水里或者是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会导致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3)污染水体和空气。临安市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如果塑料制品被填埋,由于它难降解,在不断分解的过程中会长时间产生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不断地污染地下水。而且塑料制品即使是放在那里,它当中的有害成份也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形成酸性或者碱性的有害物质,同时也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水中,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如果塑料制品被焚烧,不但会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这不仅污染空气,而且间接的会使得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甚至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4)占地过多。第一,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第二,上面提到过临安是利用填埋处理垃圾的,由于塑料制品体积大、密度小,而且很难降解,那么它会很快填满场地,会降低填埋场地垃圾处理的能力,从而增长了垃圾停留的时间,占地更多。
三、临安市“白色污染”的治理办法
(一)禁用塑料袋
禁用塑料袋是最根本的方法。
全球目前率先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是两个亚洲国家:不丹和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从2002年3月开始禁止使用塑料袋,在实施这项禁令以前,首都达卡的950万人每天要消耗1000万只塑料袋。禁令颁布后,全国315家生产塑料袋的工厂全部关门,塑料袋的用量减少了90%。
(二)减少使用塑料袋
目前,我国从2008年6月1日开始限制塑料购物袋产销,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用这个办法来减少“白色污染”。临安作为我国的一个市区,由于法律的支持,实施这个办法是最现实的,也可能是最有效的。从西方国家爱尔兰的实施情况可以看出,这个办法是大有可为的,因为爱尔兰实施这个办法之后,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90%。有数据表明,自2002年启动此项税收以来,爱尔兰已征得7500万欧元税款,购物塑料袋的使用减少了95%,人均年消费21个,收税前则为328个。
(三)实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
处理塑料制品传统的方法是将塑料制品等垃圾一埋了事,但是,垃圾“增产”的速度太快,造成埋不胜埋,同时,填埋很容易毒化土壤和造成水体污染。可以将装垃圾的箱子用不同颜色分开,把塑料制品分离出来重新利用。比如,日本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回收,国民也自觉遵守,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可通过分类回收进行处理或循环利用。所以日本废塑料的回收率很高,“白色污染”得到较好的抑制。
(四)研究开发新型塑料
新型塑料的降解时间是18个月内,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由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成功并形成规模生产的生物塑料―可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成功地将淀粉进行了可塑“改性”淀粉含大于使用后可回归大自然填补了我国工业化生产生物降解可塑淀粉材料的空白,其材料与制品可广泛用于工业包装、医疗用品和一次性生活用品等领域。由于成本和塑料袋的承重能力的原因,并非全部用可降解材料生产。所以应该开发降解时间更短,成本更低的塑料。
(五)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如少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重新拿起“布袋子”、“菜篮子”,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生活消费逐步实现“绿色化”。
参考文献:
1、张本效.城市管理问题研究[M].南海出版公司,2007.
2、赵玉峰,赵冬平,赵忠.现代生活中的污染与防治[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太阳雨.“白色污染”不容忽视的问题[J].福建质量信息,2007(9).
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白色污染”在直观视觉上的污染。在生活中人们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边缘地区环卫很难清理到位,形成刺目的白色污染地带。游客的乱扔乱弃以及有效分类回收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严重破坏旅游景观环境。铁路沿线堆积大量的白色垃圾严重降低了城市环境的美感程度。
二是“白色污染”在生活环境中的危害。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的原制作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与废弃塑料,部分含有氯乙烯有毒物质,长期使用含有氯乙烯单体的聚氯乙烯材料装食物,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白色垃圾还会加快土地恶化程度影响农作物生长。
三是“白色污染”在回收处理上的困难。目前市面上流转的不能降解材料制作的塑料垃圾较多,废弃后长时间存在环境中不能降解。很多地区都采用填埋垃圾的方式来处理白色垃圾,填埋后的场地由于白色垃圾长期不能降解,严重污染了土地及周边环境。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