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例(3篇)

时间: 2024-01-12 栏目:公文范文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园艺、风景园林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园林树木的形态分类、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城市园林树种选择及园林树木配植应用等内容。园林树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历来都很受重视。在几年的树木学教学中我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兴趣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等,针对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一步提高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内容多,涉及面广泛,课时少。

园林树木学内容较多,涉及园林树木的分类,美学功能、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生产功能,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的选择和利用,配置原则、方式,城市园林树种的调查和规划及园林树种的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习性、繁殖和园林用途等方面,涉及生态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苗圃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内容繁多,但该课程的课时有限,以衡水学院生物科学系为例,理论课时60,实验课时12,这种课时的分配对于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学习极不合理,加上现在学生负担重、在校时间有限等目前只能缓解这一问题[1]。

1.2理论和实验实习课时分配不合理。

以衡水学院为例:园林树木学的理论课时为60,实验课时为12,实习课时为一周。对于园林树木学这一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来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分配不是十分适合。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树木的形态特征、应用方式、配置方式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吸收。另外,实习课时少,实习地点选择南方,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说北方的树木种类就缺乏实践性,但如果选择北方,则学生的知识面不能拓宽,这些都是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1.3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课上讲解为主,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另外,该门课程的考试以笔试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模式无疑降低了学生对于实践的重视程度[2]。

1.4学生缺乏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好课程的重要前提。园林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景观之一,而树木景观是构成园林植物景观的主体和框架。园林树木学的教学对规划园林植物景观极其重要,为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部分学生认为,学好园林设计是最重要的,对植物学方面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2.改革方案

2.1选择适合学校和学生的教材。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院校及学生的教材是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证。目前《园林树木学》的教材很多,衡水学院园林专业选用的是臧德奎编著的《园林树木学(第2版)》,为全国高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规划推荐教材。该教材是根据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编写的,力求做到在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反映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注重本学科的系统性及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内容分为绪论、总论和各论三个部分。绪论和总论着重于理论阐述,各论讲述全国各地习见的园林树种。各论中裸子植物部分按照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部分按照克朗奎斯特系统,全书共收录园林树种97科319属653种,其中裸子植物10科32属78种、被子植物87科287属575种。在编写上按照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习性、繁殖方法和园林应用进行论述[1],[2]。

2.2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学时的限制,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对将来工作和学习有用的知识,根据园林专业的特点,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部分取舍。根据衡水学院园林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总论的讲授时,园林树木的植物学分类方法结合植物学的内容简单介绍,园林应用中的分类重点介绍,园林树木的美学原理结合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只做简单讲解。在各论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苗圃学课程,简单介绍树种的繁殖方式。另外,针对教材中各论知识较多,以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为例,在各论内容中我们重点讲解北方园林中常用的树种及有潜在应用及部分南方园林中的常用树种[3]。

2.3增大实验、实习课时的比例,加强实验内容的考核。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有限的学时下,我们应该增大实验和实习课时的比例,给予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客观存在的树种个体前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及应用能力。将树木学不仅局限于理论笔试的考核,将实验内容的考核同理论考核一样作为重点,扩大考核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4]。

2.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针对园林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个案教学法等[5]。比如,在讲解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时,以衡水市为例,启发学生思考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从而联想可应用树种的种类。在学习树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时,可让学生搜集树木的生态学功能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是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的改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板书,现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树木的形态特征,从而把抽象的特征和术语形象化、具体化,使其与真实树种联系起来,全面客观地展现不同树木种类的重要特征和用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而且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和信息量。

参考文献:

[1]李景照,黄红慧.园林树木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9):106-107.

[2]付晓云,周广柱,李智辉,年玉欣.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9,10(5):585-587.

[3]王杰青,朱军贞.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24-4225.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培养机制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专业学位与相应的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又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学术学位不同,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更加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是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国务院学位办为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事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设置的专业学位类型,是与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主要是为风景园林相关行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2]。

1.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改革总体思路

1.1国家总体办学指导思想

《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统筹规划,优化结构,健全机制,创新模式,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努力开创专业学位教育蓬勃发展的新书面,积极促进研究生教育更好地为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做出贡献。[3]

1.2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办学思想

结合国家总体办学指导思想,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思想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结合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特点与人才需求特征,调整风景园林研究生教育格局,深化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风景园林人才,服务于现代社会的风景园林行业。

1.3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办学目标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本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培养质量”的方针,力求综合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社会风景园林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主体,依托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企业和风景园林行业组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增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提升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2.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2.1梳理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课程模块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现行培养方案依据《风景园林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将课程区分为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两部分,考虑生源学科专业背景,通过整合师资力量,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建立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思政模块、外语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和综合训练模块,实施模块课程教学。

2.2深化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课程大纲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要求研究生培养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此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依托模块课程体系,对现行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运行情况进行专家研讨,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对教学大纲进行梳理,新的大纲要求学位课程及其他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中案例分析、实践比重要达到百分之五十,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自发思维的引导与鼓励。课程大纲深化旨在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专业学位教育目标的对接,以便更好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特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的应用型与实践技能。

2.3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实习体系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是世界三大园林流派之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全球风景园林呈现复杂多变的类型,而作为潜在风景园林师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具备宽阔视野,因此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在培养方案优化中构建专业学位教育实习模块,实现理论教学模块与实习教学模块的互动。

2.4搭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实践平台

以加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为目的,在优化培养方案中构建综合训练模块,通过加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Studio教学、毕业设计展览、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园林沙龙、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平台,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加强业务交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3.创新培养方式

3.1发挥实践基地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要求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为了实现此目标,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发挥校友资源,竭力整合风景园林行业高水平生产单位,通过签订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基地协议的方式,确定一批具有较高风景园林行业水准的生产单位成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实现培养单位主导与社会用人单位主导的有机结合,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实际项目合作完成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

3.2丰富专业实践方式

考虑风景园林行业与职业特点,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坚持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不少于一年实习实践的前提下,调动指导教师、校友资源和社会用人单位多方力量,创新专业实践方式,确保专业实践时间不缩水。

4.优化师资结构

4.1优化师资结构,转变师资观念

组织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专题研讨与报告会,重点解决师资在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考核途径等方面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从思想意识层面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优化师资学缘结构,重点在师资学科背景领域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课程师资引进,重点在生态学背景、资源管理与保护背景方面引入1-2名年轻师资,弥补目前学院师资在上述两个领域的短板。

规范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在理论模块的参与性;进一步优化兼职教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中的职能与作用。

4.2加强师资培养,实现“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

设立风景园林硕士专业教师培养基金,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授课教师和校内导师)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企业参加实践,提高其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

加大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交流,积极开展与美国、英国等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高水平国家的院校加强专业学位教育交流与探讨,探索适合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新方法。

通过上述项目实施,旨在将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师资打造成兼具教师与风景园林师双重身份的角色。

4.3导师遴选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

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出台《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结合专业学位教育规律,首先在全体研究生导师中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选拔,重点选拔符合“双师型”导师要求的研究生导师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增加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交叉学科研究背景的博士后出站来校任教人员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适时引入淘汰机制。出台《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在导师遴选后对导师进行系统化培训,并提出导师淘汰机制,对于指导一届学生中职责履行不到位或者有重大教学事故者可取消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格。

优化专业学位师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投身风景园林实践教学与研究的青年教师,学校将制定相关政策给予部分工作量补贴,并在年度考核工作中计入教学单元(或科研单位);推行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评选活动等。

5.构建考核评价与激励体系

5.1学位论文考核与评定体系建立

根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特点,改变传统以毕业论文答辩为主的学位认定方法,推行以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以毕业设计展览代替毕业论文送审的毕业环节考核与评定办法。

毕业设计须与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具体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项目结合,并力求项目的完整性,重点突显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角色与作用。

5.2综合考评与激励体系建立

参照科学型研究生综合考评体系,执行学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考评系统,对其一学年中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科研业务等进行综合量化,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纳入到整体的研究生评优体系,通过评选学年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称号、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干部称号等给予表彰。

建立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激励机制,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MLA专项奖励基金,用于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设计奖励、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计奖励等,特别是对于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设计给予重大奖励,以激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加大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订单式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园林行业被誉为当今的朝阳产业,园林行业的人才缺口较大。基于此背景,近年来全国的高等农林院校陆续设置了园林系或园林专业,在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缓解园林人才需求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专业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广适性人才的要求与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开展了以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办学思路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立足河北省园林建设的主战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习等第一个循环的实践和校外“三结合”基地综合实习、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第二个循环的实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措施

(一)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础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园林人才,必须有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随着园林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的问题已经凸现,特别是高水平的师资缺口较大。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要影响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园林专业高水平师资引进困难的现状,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在认真分析现有师资队伍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招生规模,按照“内培外引、双轮驱动”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选派专业骨干课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攻读学位。从2002年至今,学院先后有4名教师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3人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其次,采取多种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近3年来,学院先后引进生态、建筑、植物、设计等课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他们均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院拥有正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8.8%,有副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4.4%;36-55岁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62.5%,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5%;拥有高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整体结构较为合理、发展趋势良好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此外,为了让教师、学生了解园林行业的现状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学院每年还拿出一定的资金邀请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及行业部门的领导和企业家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上课、作学术报告。3年来,先后邀请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建设部风景园林设计所、河北省林业局、河北省建设厅、唐山豪门园林公司的专家学者、领导和企业家来学院作学术报告共计15场。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学生对园林行业的深入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园林专业的热情;也使学院与国内同行、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联系,使学院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趋势,也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因此,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学院通过走访国内同行院校,在网上查询国外同行院校的相关情况,召开分别由教师、学生、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参加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等,以征求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

1.加强教材建设

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57'规划教材的编写,赋予教学内容以时代性和先进性。3年来,学院共有10名教师作为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人员,编写了《测量学》、《园林制图学》、《园林史》、《花卉学》等10部“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目前,学院专业目录规定的主要课程中已有90%以上的课程使用了“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

2.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学院从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出发,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先后4次对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生基础课、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理论教学以及应用能力和信息素质培养的教改思想。

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重点对主要专业课进行了调整。一是增加了城市生态学、“photoshop、3Dsmax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课程。二是按照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将专业划分为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3个专业方向,且确定了每个专业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其中,园林植物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和景观生态学,规划设计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制图、园林美学和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学生进入3年级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三是普遍削减各门课程的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课的内容,延长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改革特别注重了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了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及时将科研成果充实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去。

3.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结合教学计划的调整,从每个专业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人手,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3年来,园林专业的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等课程参与了精品课程的建设。2003、2004年先后有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植物学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

(三)通过两个循环途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校内教学实习与校外教学实习相结合的“两个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实验课学时数增加的实际情况,按照专业方向和课程性质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了调整,成立了院中心实验室,并抽出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工作。院中心实验室下设综合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园林植物资源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和园林建筑与工程实验室。学院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环境及硬件条件的改善,使实验室的功能、结构更趋合理,既保证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也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进入实验室,学院派专门教师和实验员进行管理和指导。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好评,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考虑到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学校投入近100万元的资金,建设了园林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基地的管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实践锻炼和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2.重视教学实习环节,改革实习方式和内容

教学实习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实习的综合效果,学院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延长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增加到3周;并在实习内容的设计方面,由单一地点的实习转变为涵盖南北方园林景点的多点实习。二是将原来一门课程的单一实习转变为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三是实习由某一课程的教师指导转变为多门课程的教师综合指导,学院还邀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生实习的指导。

3.加强校外“三结合”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校内实验课、校内基地实习的锻炼,学生初步具备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院结合自身的科研和师资优势,与园林企业和生产单位密切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设校外“三结合”基地,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目前,学院共有河北高邑金色世纪农林工程有限公司、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和易县3个校外“三结合”基地。根据生产单位提出的任务,结合教师的科研,学院每年都派出多名教师到“三结合”基地从事科学研究、解决生产问题以及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充分了解园林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校外“三结合”基地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际的机会。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为园林生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发现自身的价值,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园林、献身园林事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4.充分利用横向课题多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国家对园林行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一些单位、部门和企业纷纷来校寻求合作和支持。例如,一些单位和企业以横向课题的形式要求学院完成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学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横向课题。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学院承担了“保定市园林普查”、“唐山市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小五台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藁城市万亩科技生态园区规划设计”、“河北农业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等各类横向课题20项,直接参与横向课题的教师有22人,学生有1000多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横向课题,不仅可以认识到国家对园林行业的重视、社会对园林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完成横向课题,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而且学院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同时,还推动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增加了学院的收入。这样,学院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从而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效果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002-2005年期间,先后有12名学生参加了全国性的各类科技作品比赛,其中6名学生获奖,获奖率达50%;有9名学生参加了省级的各类科技作品比赛,其中5名学生获奖,获奖率为55.6%;有13名学生参加了市、校举办的科技作品比赛,其中8名学生获奖,获奖率为61.5%。此外,还有4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省级以上的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并有35名学生的设计作品被社会采用。

2003年河北省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岐先生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表示了高度赞同,并从2003年开始专门在学院设立了“唐山豪门张岐园林奖学金”,每年奖金总额为2万元。3年来,共有16名学生先后获得了该奖学金。与此同时,张歧董事长还与学院共同探索了园林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截止到2005年底,采用该模式培养的4名学生已经到该公司就职。

2003-2005年期间,先后有24、36、40家用人单位来学院招聘录用学生,涵盖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政部门和企业单位;而且这3年学生的一次签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87.5%、94.74%和95.17%,3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为100%。学生考研的入取率也呈逐年攀升的趋势,2003、2004和2005年的考研入取率分别为6.73%、13.16%和14.48%。其中部分学生还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

(二)学院的办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知名度逐渐提高

学院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3年来先后有河北农业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保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来学校招聘教师;有河北省各市的园林局和企业共30多家单位来学校寻求技术支持、技术合作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学院共承担了各类横向课题20项,课题总经费达100多万元。

近年来,学院的生源也十分充足,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第一志愿录取率由2000年的80%上升到2003年的100%,特别是2003年以后一直保持着第一志愿录取率100%的平稳态势。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中班清明节活动方案收集9篇
  • 下一篇:新生军训寄语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